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肝移植你可能要知道的几个要点
#肝移植#
[doge]肝移植的预后是良好的。肝移植受体的质量和数量都不是正常的(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群相比)。
[doge]抑郁症并不少见,疲劳和脑病有所改善,但持续存在,皮肤瘙痒很快得到解决。
[doge]生活质量通常是好的,但只有大约一半的移植患者可以回归全职工作。
[doge]移植物存活率受疾病复发、排斥反应和技术问题影响。
[doge]患者存活率受免疫抑制相关并发症影响,包括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某些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
[doge]终身应用免疫抑制是有必要的。
[doge]移植患者应该被鼓励去过正常生活,但必须坚持随访,一方面监测移植物功能,确保最合适的免疫抑制,一方面监测移植后并发症,并根据需要及时千预。
[doge]没有数据表明,移植患者在移植中心和非移植中心随访哪个更有优越性,重要的是移植患者是否被一个有移植患者管理经验而又熟悉该领域进展的团队随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毒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位哥哥就是因为得了尿毒症,没过多久便离开了。在儿时的印象中,尿毒症就跟死亡联系到了一起。相信的多数人都跟我小时候一样认为得了尿毒症就是得了绝症,意味着死亡。
前几天,门诊来了一位小伙子,20来岁的模样,进门就问:“大夫,我会死吗?”经过一番询问,医生得知小伙子是一位有着十几年肾病的患者,前几年规律的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是自觉疾病没有好转,症状也不太明显,因此就没有坚持治疗。这次是因为觉得乏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才来医院就诊。
查肾功能,血肌酐已经超过了1000mmol/L,已经到了尿毒症阶段,急需要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小伙子对于血液透析很是抗拒,在他看来,开始透析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因为在他周围有很多肾病朋友,都是在开始透析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因此,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也不会太久了,很害怕。显然小伙子的做法是不对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不速之客——尿毒症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肾脏的功能基本丧失,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对于尿毒症的治疗,因为肾脏无法再生,因此只能依靠透析和肾脏移植。肾脏移植因为肾源有限,且费用昂贵,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透析的机器越来越精细,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生存年限也越来越久。因此,只要治疗得当,尿毒症患者还是可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
其次,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得了尿毒症后都会拒绝,拒绝接受治疗,拒绝了解自己的病情,甚至是拒绝配合医生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更是难以接受这一事实。
记得曾经也有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幸被查出了患有慢性肾脏病,且已经到达了尿毒症阶段,只能接受透析治疗。因为患者年轻,可以在家自己做腹膜透析,以更好的融入社会。但是患者自己在家,不认真做腹透,没有半年就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再次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患者情绪低落,极度烦躁,不配合医生的治疗,生活质量很差。其实,患者若是能积极治疗的话,作为年轻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还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的。
最后,尿毒症虽然是个不治之症,但其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其依赖透析或者肾脏移植可以大体维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它不同于肿瘤、癌症等疾病会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且生存期较短。只要积极治疗,生活还是能看到曙光的。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
作为一名机器人心脏外科医生,我专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房颤和其他心脏疾病,并使用机器人和侵入性较小的技术来减少疼痛、残疾和恢复时间。我在执行全机器人内窥镜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机器人二尖瓣手术、机器人房颤手术和微创(端口进入)主动脉瓣手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什么是机器人心脏手术?
机器人心脏手术是一种微创心脏手术方法,使用机器人设备、微型摄像头和精密仪器进入心脏,而不必做大切口或切开胸骨。
与传统方法相比,机器人心脏手术有什么优势?
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外科医生打开胸腔才能接触到心脏进行修复。这种方法需要切开胸骨并打开肋骨,这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切口,还对胸部造成许多意外的损伤。
采用机器人方法,外科医生无需切开胸骨。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通过肋骨之间的小切口来移动器械。这可以降低了感染和失血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减少疤痕形成,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日常活动。因为胸骨没有切开,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遭受的疼痛也往往要少得多。
机器人心脏手术有哪些风险?
正如任何其它手术一样,微创方法也有一些风险,其中大多数也是传统的心脏直视手术面临的风险。这些并发症可能包括出血、感染、中风和心律失常。不过,一般来说,机器人辅助或微创手术中发生这些并发症的风险要低于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小的风险,即手术中的并发症可能需要外科医生将微创手术转换为开胸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什么情况下对患者而言是不适合的?
一个人是否适合机器人心脏手术,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取决于患者情况和医疗团队的专业知识。
例如,在我执行全内镜冠状动脉旁路术(TECAB)的早期经验中,我不会对有严重COPD或肺气肿的患者进行此类手术。我们的方法通常意味着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只能靠单肺维持,这对于有呼吸问题的患者而言可能很难实现。
但现在,随着我们经验的日益丰富,我们可以在不使病人只剩一个肺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事实上,机器人辅助方法对这些患者来说往往要好很多,因为在手术过程中不必损坏他们的胸部结构,从而将术后肺部并发症降至最低。
可以使用微创机器人方法执行许多不同类型的心脏手术。这些措施包括治疗一些需要手术矫正的成人先天性疾病,纠正房颤,瓣膜修复和置换,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以及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起搏器以支持心律和泵血功能。
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实施传统的开放式手术?
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可以用机器人方法来完成。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需要实施心内直视手术,例如,机器人方法在一项手术中尚未得到完善,或者手术本身可能不适合采用微创方法(例如心脏移植)。但总的来说,只要有可能,我们都尽可能鼓励使用机器人。在美国,没有其他机构提供比我们更创新或更先进的机器人手术。
Husam Balkhy博士,您被认为是心脏不停跳TECAB手术的先驱。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许多其他机构提供一种类似的手术方法,称为机器人微创直接冠状动脉旁路术(MIDCAB),但它与TECAB不同。在MIDCAB中,外科医生使用机器人从胸部采集替换动脉,然后取出机器人,在肋骨之间切开一个切口,这样外科医生就可以进入胸腔,用手将动脉连接到心脏上。虽然这比全心内直视手术要好,但它仍然需要切开肋骨并展开,才能让外科医生的手进入胸腔,而且通常仅限于单支旁路术。
我们提供TECAB手术,不需要手接触胸腔,而是使用所有机器人器械,以完全“内窥镜”的方式执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这需要在不使用体外循环机的情况下对跳动的心脏进行手术。我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定期实施TECAB手术、并且是唯一一个在不停止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实施该手术的科室。
我们先来了解下流感的基础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流感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烧、流鼻涕、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和疲倦感,儿童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症状。
流感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比如肺炎、副鼻窦炎等,每年全球有很多人死于流感「镰刀」之下。
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病毒通常由咳嗽、打喷嚏和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借由接触到受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碰触口或眼睛后传播。
流感病毒极容易变异,这也是流感病毒在流行年内受到遏制,来年却又卷土重来的原因。要想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可以预防大部分的流感病毒侵害,对于易感者尤为重要。
推荐以下人群考虑接种:
1、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2、60 岁及以上老年人。
3、6 月龄至 5 岁儿童(12 岁以下儿童禁止接种全病毒灭活苗)。
4、6 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5、特定慢性病患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血糖等。
6、医务人员。
主要分为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3 种。
流感疫苗按防护范围分为 3 价与 4 价,其中 3 价疫苗包含甲型 H1N1,甲型 H3N2 和乙型 Victoria 系。4 价的除了以上之外,还增加了一个乙型的 Yamagata 系。
中国疾控中心和美国疾控中心都建议公众尽快接种,不要因为等待 4 价疫苗而耽误了 3 价疫苗的接种。而且在我国的流感病例中 99% 都为甲型。
流感疫苗在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第二类疫苗,但在一些地区针对特殊人群,属第一类疫苗。我国目前尚未推荐统一的免疫程序,具体免疫程序参考疫苗产品说明书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预防接种方案。
由于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在流感流行高峰前 1-2 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推荐接种时间为 9-11 月。
1. 流感疫苗副作用比得流感更糟糕吗?
疫苗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但造成罕见过敏反应和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小,远远低于严重流感导致的风险。轻微的不良反应包括:在打针的部位有痛感或红肿、发烧、疼痛,延续 1 至 2 天。
2.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导致流感发生吗?
流感疫苗是从灭活(已杀死)的流感病毒获得的,因此不会因接种疫苗而导致流感发生。
3. 对鸡蛋过敏的人群能够接种流感疫苗吗?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流感疫苗可以安全地给予有鸡蛋过敏史的人。
虽然有些流感的说明书写明鸡蛋过敏者不可接种,但在指南描述的流感疫苗禁忌症中,不仅没有提及鸡蛋过敏是禁忌症,反而重点提到了疫苗说明书所依据的药典,也没把鸡蛋过敏列为流感疫苗接种的禁忌。
但有严重过敏史(过敏性休克)的群体要在有资质识别过敏并能急救的医院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在医院观察 30 分钟,无过敏反应即可离开。
我最后再强调两点:
第一:接种疫苗前
应如实向预防接种医生告知自己或孩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若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痊愈后进行补种。
第二:接种疫苗后
要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至少 30 分钟后方可离开。若出现轻度发热等一般反应,通常不需任何处理。若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肝病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饮食的调控对于病情的发展、预后也相当重要。那么,肝病患者应该怎么吃呢?
肝病饮食有“三宜”
1. 宜清淡:
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2. 宜食优质高蛋白食物:
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主要是要注意补充足量,丰富的蛋白质食品,如鱼肉,鸡肉,猪瘦肉,鸽子肉,甲鱼等,以促进肝细胞合成。
3. 宜补充维生素:
促进肝糖原合成,防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肝病患者在饮食中还要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维生素K等,对保护肝细胞,抵抗毒素损害均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肝病饮食有“三忌”
1. 忌酒
乙醇和乙醛都有直接刺激,损伤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大量饮酒者常有饮食不足,呕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症状。长期嗜酒者,乙醇,乙醛的毒性常常影响肝对糖,蛋白,脂肪的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导致严重肝损伤和酒精性肝硬化。
还有人认为,不喝白酒而少喝点红葡萄酒,啤酒没有关系,还能活活血。其实对肝病患者而言,他们的肝已经有了损伤,对乙醇代谢的各种酶类活性降低,导致肝解毒功能降低,即使少量饮酒也是十分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肝病患者或者携带者必须要终生戒酒。
2. 忌高脂肪食物
肝是参与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与糖,蛋白质相比,脂肪的代谢最为复杂,对肝的负担最重。另外,对于正常人而言,过量进食脂肪尚可导致脂肪肝。因此,对于肝病患者而言,脂肪的摄入量尤应控制。
3. 忌辛辣刺激食物
肝病患者大多数属于湿热内盛型,食用辛辣刺激的实物特别容易加重湿热,造成肝胆失调,对病情有很大不利,所以辣椒、韭菜、羊肉、狗肉、胡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所以肝病朋友们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哪些食物能够帮助呵护好肝脏?
1. 丝瓜、青瓜:具有凉血解毒以及清热化痰的功效,达到了保肝护肝的作用;
2. 马齿苋、芦笋:具有利水消肿的效果,能辅助治疗肾炎或者肝炎所引起的身体水肿;
3. 绿茶:绿茶有解毒以及降血压的功效。
4. 猕猴桃:含有抗突变成分谷胱甘肽,有利于抑制诱发癌症基因的突变,对肝癌,肺癌,皮肤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黑木耳:有降血脂,阻止心肌,肝,主动脉组织中脂质沉淀的良好作用。
6. 赤小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赤小豆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有消除作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1.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每年都服用么?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防止小儿麻痹症发生的最有效方法,目前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有两类: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注射型脊灰灭活疫苗。我国于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即2月龄时注射一剂脊灰灭活疫苗,3月、4月及4岁各口服一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不需要每年都服用。
2.孩子过敏体质能否吃“糖丸”?
如果孩子对OPV(脊灰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不能接种。如对白色固体糖丸剂型中的乳制品过敏者可接种液体剂型。如果对OPV所含成分不过敏且无其他禁忌症,通常可以接种,需注意加强观察。
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性疾病者应慎重接种。对过敏物不详的过敏体质者,由于存在对OPV过敏的可能性,请家长在带孩子接种脊灰疫苗前仔细核实过敏史,再决定是否接种OPV。具体情况可咨询接种人员。
3.多次接种脊灰疫苗,会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大量研究表明,多次接种脊灰疫苗,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4.多次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是否对身体有害?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每一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都有规定的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只要按程序服够次数即可。但在强化免疫时,可不论接种史,所有无禁忌证的适龄儿童一律接种1剂或2剂疫苗,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漏掉一部分易感儿童。脊灰减毒活疫苗是安全的生物制品,多次服用不会对身体有害。
5.脊灰减毒活疫苗与其他的灭活疫苗是否可同时接种?
脊灰减毒活疫苗与其他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但要在不同部位接种。
6.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后曾出现过全身皮疹,是否可以再服用疫苗?
一般来说,脊灰减毒活疫苗极少有这种不良反应, 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其他原因所致。因此,建议先查找出现皮疹的原因,同时咨询接种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7.孩子在外地服了第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回到长期居住地如何继续服糖丸?
孩子接种疫苗时,应带上预防接种证,在外地服用了第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后,接种人员会将接种信息填写在预防接种证上。回到长期居住地可以继续服用糖丸,只要向工作人员提供预防接种证,证明孩子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时间就可以了。
“能用根除性治疗,最好就用根除性治疗,因为根除性治疗才有机会让患者有比较长的存活”,肝癌的复发率高,如果能在早期做根除性治疗,预后、存活率都会比较高。
根除性治疗分成外科手术切除,局部微创治疗以及肝脏移植3种,但价格动辄几十万,到底该选哪一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除了听说明之外,自己也可以先做初步了解,才能达到最好的讨论效果。
“在思考哪一种治疗之前一定要知道,‘没有最好的治疗只有最恰当的治疗。’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肝脏功能、医师技术,是选择治疗的4个重要因素。”所以每一种治疗都有它的优、缺点,彼此之间也能互相配合,所以在讨论治疗方向的时候也要考虑进去。
比如肝脏有好几颗肿瘤,比较大的肿瘤如果位置没有侵犯到血管,或许可以考虑用手术切除,而小一点的肿瘤可以考虑用局部微创的电烧法。
不过能做根除性治疗的,大部分都需要肝功能还保持得不错,肿瘤比较小、比较少、比较单一,因为治疗一定会让肝脏功能变差。而肝肿瘤患者常常合并肝硬化,肝脏功能已经不好了,所以严重的肝硬化会让很多治疗无法进行,建议肝硬化指数要在A级、也就是最轻微的人,会比较适合。
外科手术
治疗的目标是要让患者“能过一般生活”,而不只是单纯地延长生命,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患者在切除后,肝脏还能再生、或是还能维持一定的肝功能。因为手术必须切除肿瘤跟一部分的肝脏,所以要使用手术的人,肿瘤不可以太大,免得切掉的肝脏部分太多,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甚至引发强烈并发症而死亡。
基本上,如果肿瘤的位置集中在肝脏的一叶,比较能够一次切除干净、并维持肝功能的运作,但如果分散在双叶,或是侵犯到血管,因为容易切不干净、甚至导致扩散,可能要合并其他治疗方式,或是直接考虑其他方式。
而要选择传统的“大刀”手术,还是伤口较小的腹腔镜手术,还是要看肿瘤的大小、位置,当然还有金钱的考量。因为腹腔镜的视野比较小,如果边缘不规则或是侵犯到周边比较多,腹腔镜就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开大刀的恢复期比较长,所以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不是够强壮,也是考量的点。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通常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潜伏期的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及性传播。
从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为乙肝潜伏期。乙肝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其间无明显症状,所以不易被人发觉。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
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平均3个月。
潜伏期的长短与受传染的途径及感染病毒多少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注射(或输血)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平均约65天左右,经体液或口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平均约98天左右。
乙肝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可长可短,长者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及感染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众多的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甚至于肝硬化常常由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
一般认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的15%-20%可能向显性肝炎方向演变。
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可能在一些外因(诸如重度疲劳、酗酒、悲伤等因素)和内因(重叠感染其他病毒、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作用的条件下,突然发病。
因此,把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白内障手术怎么做?
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白内障手术变得安全性越来越高、手术时间越来越短,病人的痛苦也越来越小。目前在临床上的到广泛认可和使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技术。这种方法将混浊的晶状体用超声波击碎后,从直径3mm的切口中被吸出,然后,将折叠好的人工晶体从这个3mm的切口中植入眼内。手术时间大约10多分钟,病人没有任何痛苦,手术之后第二天就可以获得最好视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冷超乳白内障手术、超小切口超乳手术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为什么做白内障手术后要植入人工晶体呢?
晶状体就像人眼睛里的一个放大镜,它是有度数的,如果单纯摘除白内障,而不植入人工晶体,那么眼睛就呈现为一个高度远视的状态,看东西非常不清楚,植入人工晶体的目的就是植入一个和本人的屈光状态匹配的镜片,从而达到视力清晰的目的。
人工晶体该如何选择呢?
目前的人工晶状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硬性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直径为5.5~6.0毫米左右,因不能折叠,顾需要通过较大的切口才能植入眼内。折叠的软性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直径与软性人工晶状体一样,也为6毫米左右,但由于其可以折叠,可以通过3毫米以下的切口植入到眼内,故能克服硬性人工晶体的缺点,手术恢复快,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这种人工晶状体对材料和工艺都要求很高,一般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价格较高,费用要2000元左右甚至更高。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具有更先进设计理念的人工晶状体,比如说,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点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以及一些特殊型人工晶体,已经应用与临床,给白内障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需要选择人工晶体。
白内障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白内障手术后可以正常活动,不需卧床休息,但短期内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不能抬重物,尽量减少弯腰、低头,老年人更要避免便秘。在饮食方面需要营养充足,尤其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同时进食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这些都可以促进手术后的恢复。但是,对于合并有全身系统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食依然需要按照全身疾病的要求进行饮食控制。
肝脏切除术被认为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唯一可能的治愈性疗法。虽然围手术期化疗的加入使无病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得到改善,但对于大多数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来说,姑息化疗是唯一的选择,5年总生存率仅为10%。
第一批发表的肝移植研究纳入了两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缺乏现代化疗药物和对结直肠癌疾病生物学的了解不完全,最终导致肝移植并没有被临床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使用肝移植治疗转移性肿瘤一直存在争议,人们担心癌症暴露在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后会导致复发增加,患者结局变得更差。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和肝移植免疫抑制剂的进展,以及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的成功,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一些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兴趣。 第一个评估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采取肝移植的前瞻性试验,即SECA-I研究,招募了一个异质性研究队列,估计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随后,SECA-II研究通过采用更严格的选择标准,估计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83%。自那时起,注册研究的数量激增,推动了移植肿瘤学领域的活跃。
随着世界范围内为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移植手术数量的增加,迫切需要规范的指导建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 国际肝胆协会制定了一份共识指南,以优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移植的管理。
患者评估
移植前的桥接治疗:
1.患者应至少接受过一次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并观察到至少6个月的缓解。
2.具有特定分子亚型或突变患者,可以考虑对应的靶向治疗。
3.对于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潜在移植候选人,在接受移植桥接治疗的同时,应考虑进行预康复治疗,以减少肝移植后有关的并发症风险。
评估反应和观察时间
4. 在接受移植桥接治疗时,如果观察到疾病进展的放射学或生化学证据,是肝移植的禁忌症。
5.放射学成像和癌胚抗原(CEA)的测量应定期进行,每隔2-3个月,以评估治疗反应情况。
6.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对治疗带来缓解的肝转移患者考虑切除术。
7.对化疗的放射学缓解评估应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伴或不伴Chun标准),通过CT成像评估,其中(1)完全缓解、至少30%的部分缓解、或使用Chun标准反应疾病稳定,都提示有利的生物学状况;(2) 疾病进展是肝移植的禁忌症。
8.对化疗的生化反应通过CEA测量来评估,(1) CEA>80μg/L且有上升趋势为肝移植禁忌症,(2)CEA>80μg/L且有下降趋势为相对禁忌症,在有其他有利的生物学因素的情况下或可考虑肝移植。
9.对移植桥接治疗的反应至少观察6个月,与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的间隔时间至少为1年。
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顺序
10.对于出现不可切除肝转移的原发肿瘤无症状的患者:(1)进行系统治疗,最多间隔3个月评估一次治疗反应。对于原发性直肠癌,要按照目前的做法进行术前(化疗+)放射治疗。如果有良好的反应,如果考虑肝脏移植,可继续推进原发性肿瘤的手术;(2)在考虑肝移植时,对桥接治疗有良好的生物学反应到移植前应至少观察6个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疾病进展,那么治疗目标将变成姑息治疗。
11.对于出现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且原发灶有症状需要手术切除的患者:(1)进行手术切除原发肿瘤;(2)对桥接治疗有良好的生物学反应到移植前应至少观察6个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疾病进展,那么治疗目标将变成姑息治疗。
多学科管理
12.选择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候选患者进行检查并最终考虑进行肝移植,应该由多学科团队完成,包括结直肠外科医生、肝胆和肝移植外科医生、肿瘤专科医生、肝移植专家、放射科和病理科医生。
移植供体
扩大供体库的策略
13.对于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扩大标准的供体移植。
14.有经验的中心可以考虑采用新的灌注技术来对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废弃肝脏进行抢救性肝移植治疗,最好是在前瞻性对照试验中进行。
15.新的外科技术,如已故捐赠者延期全肝切除手术(RAPID)和活体捐赠者RAPID,显示出了扩大供体库的前景;然而,这些策略的长期的肿瘤学结局尚不清楚。
移植受者的考虑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16.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原则是尽量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暴露。
17.诱导治疗: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如巴利昔单抗)诱导,伴或不伴类固醇,并加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例如,他克莫司,在第一个月的给药间隔期间最低浓度为6-8ng/mL)和抗增殖性免疫抑制剂(例如,霉酚酸酯,每天1-2g),被认为是安全的。
18.维持治疗:在移植后4-6周内应以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或西罗莫司)取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或在加入mTOR抑制剂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慢慢减少(如他克莫司的最低浓度为3-4 ng/mL),以进行长期维持。
19.对于随访期间需要化疗的患者,应相应改良免疫抑制剂措施。
肿瘤复发的预防和管理
20.几乎没有证据推荐对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肝移植后常规使用辅助化疗。
21.肝移植后孤立性肺部复发应考虑切除。
22.全身治疗应用于多部位复发和扩散性疾病的处理上。鉴于化疗对围手术期肝移植患者的潜在毒性,今后在该研究领域的试验中应慎重考虑。
患者结局
23.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肝脏移植,应以 5年生存率超过50%为目标,以证明干预的风险、资源和医疗成本是合理的,存活率应优于单纯,姑息化疗。
24.采取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应纳入临床试验或前瞻性国际注册研究。
药物麻醉剂是一项医疗技术,其目的是使病人在受到各种刺激时不会感到疼痛。全麻时,患者对全身各处的刺激,都感觉不到疼痛;局部麻醉时,患者局部麻木,失去痛觉感觉。
你的麻醉医师会根据你所要做的手术类型和你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为你选择一种最安全的麻醉方式。与此同时,麻醉医师会根据手术情况及时改变麻醉方法。
将会不可避免地使用一系列的药物和手术,这些药物和手术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任何麻醉剂都不能保证100%安全,当然,任何手术都不能保证100%安全。
日本麻醉学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1999至2003年5年间,有将近500百万外科手术病例,严重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率约为6.78/10000,而麻醉造成的死亡率为0.1/10000。上述提示对一般生理状况不佳的患者手术时,不良反应会明显增加。但是从麻醉本身来说,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医疗技术手段。
注: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麻醉的信息,请咨询你的麻醉医生。
你在麻醉手术前必须禁食。麻醉过程中,如果你的胃里有食物,食物就有可能返回到食道,甚至进入肺部,从而导致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病人一般应在手术前一晚开始禁食,具体何时开始禁食要根据你的整体情况和年龄来决定。
假如你不知道禁食要多久,你可以问你的护士。与此同时,你可能会被要求在手术前一天禁止喝水和其他饮料等。你可以向你的医生以及护士询问这些问题。
你的麻醉医师会在手术前,通常是手术前一天,向你解释与麻醉有关的问题。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如果你或你的家庭出现了一系列的疾病或症状,一定要把这些情况告诉你的麻醉医生。
你可以在进入手术室(例如,前1小时)之前,接受注射、口服或栓剂治疗,而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的麻醉和手术前准备。你可能会觉得昏昏欲睡,请不要离开你的病床到处走走,你应该一直待在病床上。
我们的医护人员会用平车把你推进手术室。进手术室后,首先会为你接上血压监测和ECU设备,同时护士会为你建立静脉通道。(有时候,建立静脉通道需要在病房完成)。
9月9号移植后,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最近发现自己有白色分泌物,并且测出的HCG值有变化,心情很是焦虑。于是我向线上问诊寻求了刘主任的帮助。
刘主任很快给出了建议,他告诉我可以等到第14天再查HCG,只要能长上去就有希望,同时建议我可以考虑打低分子肝素试试。我对刘主任的回复表示感谢,并提出了关于药品使用和症状变化的问题。
刘主任再次强调了等待抽血结果和打低分子肝素的建议,同时表示可以尝试不同的治疗方式。我对刘主任的专业建议表示信任,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进行后续的治疗。
肝移植手术,作为普外科中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它为无数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这项手术需要患者、医生和医院共同协作,确保手术的成功。在进行肝移植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至关重要。患者应咨询多家医院,了解医院的肝移植手术资质、医生的经验和成功率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和医生。
其次,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这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排除手术禁忌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肝移植配型检测。这是为了确定患者与供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降低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配型检测包括血型、HLA分型等。
在等待肝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等,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最后,患者还需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如定期复查、按时服用抗排斥药物、避免感染等,以保障术后的恢复。
总之,肝移植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新的生活。
近年来,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目前全国共有164家医院经卫生部审定批准开展器官移植。其中,肝移植手术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超过1.5万例。
然而,在器官移植领域,我国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器官捐献数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部分医院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滞后,影响器官移植质量。为加强管理,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5月1日颁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并成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对开展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进行评审。
《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效。评审通过87家医疗机构,并指定77家省级医院开展器官移植。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两个人体器官移植注册系统,分别为肾移植管理系统和肝移植注册系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数据支持。
为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国家卫健委还出版了《中国肝脏移植手册》,由多位肝移植专家共同编写,旨在指导医生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掌握国际移植临床最新技术资讯。
此外,中国器官移植论坛的举办,为国内外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伦理、法规管理等问题。
刘玉村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致力于推动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他领导的医院在健康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刘玉村院长注重医院文化的建设,将“厚德尚道”作为院训,强调医护人员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的重要性。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多次组织送医下乡活动,为革命老区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加强医务人员的革命传统教育。
其次,刘玉村院长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他积极引导专家与媒体合作,通过电视、网络和杂志等渠道,发表大量科普文章,传播健康知识。此外,他还推行医生健康科普成绩与工作考核挂钩,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在医疗技术方面,刘玉村院长带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医院在胃肠肿瘤治疗、肝脏移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刘玉村院长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
在湖南省湘雅医院,发生了一起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34岁的母亲,为了救治患有肝硬化的14岁女儿,毅然决然地割肝救女。这场手术不仅成功地将母亲的左半肝移植到女儿体内,也为治疗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类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故事的主人公,王丽,是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女。然而,命运却对她不公。今年7月初,王丽突然出现腹泻、黑便、下肢浮肿等症状,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最终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
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疾病,王丽母亲王新群心痛不已。为了救治女儿,她毅然决然地签下了捐肝同意书。经过配型,王新群得知女儿可以用自己的肝,这让她看到了希望。为了筹集手术费用,王新群向亲戚、邻里借款,最终凑齐了手术费用。
手术当天,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母亲的左半肝植入女儿体内。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手术最终成功。术后,王新群和女儿都恢复得很好。医生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王新群的肝脏可以再生到接近原来大小的体积,植入王丽体内的肝脏也能满足其身体需求。
这起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治疗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类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母亲的关爱下,王丽一定会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PLC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开展4000例肝移植手术,其中PLC患者高达40%。
PLC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手术风险。术前,医生会通过Child-Pugh分级评价肝功能,并计算余肝体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肝切除术包括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适用于肿瘤数量较少、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姑息性切除则适用于肿瘤较大、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对于可切除的肝癌,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PLC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肝移植适应证标准,但主要参考Milan标准和UCSF标准。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化疗和抗病毒治疗,以预防复发。
除了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其他治疗手段还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PLC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PLC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肝癌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据统计,全球50%的肝癌发生在中国。其中,慢性乙肝患者高达9000万,700万患者需要紧急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而言,肝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
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为许多患者难以逾越的鸿沟。据调查,因费用问题,约1/5的患者失去了重生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政策积极响应,将肝移植纳入医保范围,并于2022年1月1日在浙大一院等4家医院试点开展。
医保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下:
1. 18周岁以下患者:出院时结清个人承担费用,医保按应支付费用的70%结算;出院后存活满1年的,医保按应支付费用的20%再次结算;出院后存活满3年的,医保按应支付费用的10%再次结算。
2. 18周岁以上患者:出院时结清个人承担费用,医保按应支付费用的90%结算;出院后存活满1年的,医保按应支付费用的5%再次结算;出院后存活满3年的,医保按应支付费用的5%再次结算。
3. 患者出院后存活满5年的,医保在预留费用中对医疗机构予以激励。预留费用由浙江省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统一集中管理。5年期满后,由浙江省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医疗质量、费用负担等因素对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并予以相应激励。
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为肝移植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郑树森院士表示,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他希望这一政策能够推广到全国,让更多患者受益。
此外,为了降低肝癌发病率,我们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2. 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
4. 关注肝脏健康,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小勇,一个15岁的少年,本应享受着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却因罕见的肝门部硬化性胆管炎,与死神进行着一场持久的抗争。
2005年,小勇被诊断为肝门部硬化性胆管炎,经过两次手术和介入治疗,病情得到了暂时控制。然而,好景不长,病情再次反复,小勇的体重急剧下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面对病痛的折磨,小勇的父母从未放弃过希望。他们带着小勇四处求医,最终在中山二院找到了治疗方案——肝移植。
由于小勇的病情特殊,需要进行活体肝移植,这意味着小勇的父母中的一方需要捐献肝脏。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小勇的父亲决定捐献自己的肝脏。
2010年7月11日,小勇接受了父亲的活体肝移植手术。手术过程异常艰难,历时17个小时,最终成功将父亲的肝脏移植到小勇体内。
如今,小勇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他正在逐渐恢复健康。这个曾经与死神抗争的少年,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是生命的源泉,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面对病痛的折磨时,我们要坚定信念,永不放弃希望。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肝脏移植作为最常见的器官移植之一,在挽救无数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将围绕肝脏移植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
一、肝脏移植的适应症
肝脏移植的主要适应症包括:
二、肝脏移植的手术方式
肝脏移植手术主要分为活体肝移植和尸体肝移植两种方式。
1. 活体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是指将一个或多个亲属捐赠的肝脏部分移植给患者。这种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2. 尸体肝移植
尸体肝移植是指将因死亡而捐赠的肝脏移植给患者。这种方式需要等待合适的心跳停止捐献者出现。
三、肝脏移植的术后护理
肝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严格的护理,包括:
四、肝脏移植的预后
肝脏移植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方式、术后护理等。一般来说,肝脏移植患者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
五、肝脏移植的费用
肝脏移植的费用主要包括手术费用、药物费用、住院费用等。具体费用因地区、医院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肝脏移植的费用在15-20万元之间。
总之,肝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许多患者重获新生。了解肝脏移植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冠状肺炎疫情背景下,血液库存告急,大型手术开展受限,尤其是肝移植手术。然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精湛的医术和周密的术前准备,成功为一名终末期肝病患者实施了“零输血”肝移植手术,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61岁的王先生因终末期肝病成为肝移植等待者,幸运地匹配到了合适的爱心捐献肝脏。然而,由于用血紧张,手术面临严峻挑战。刘超副院长带领的肝移植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零输血”手术,经过反复讨论和精准评估,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
手术过程中,王先生的肝脏与供肝存在肝动脉变异,增加了手术难度。麻醉科团队以保护器官功能为导向,积极配合肝移植团队,通过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等技术,将患者出血量控制在最低。术后王先生恢复良好,无输血需求。
此次“零输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得益于ERAS(加速康复)理念的运用。通过围术期管理措施的细化,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
“此次手术的成功,展现了我院肝移植团队的强大实力,也为今后移植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刘超副院长表示。
(通讯员:丘小红、李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