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天收到一个朋友的消息:我从小就面色白,经常觉得没力气,特别是一饿,就浑身无力,出虚汗,吃了东西后就缓解,有的人说我可能是贫血,有的说可能是低血糖,想问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疑惑,傻傻分不清,觉得贫血和低血糖的表现情况一模一样,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本文今天为大家解惑!
一,什么表现是低血糖?
血糖这个东西,高了也不好,容易成高血糖,低了也不好,容易成低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一样都是需要警惕的疾病。
血糖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整个机体都需要葡萄糖来维持,尤其是脑组织,需要血液中的葡萄糖去待命。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检测低于2.8mmol/L称作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机体反应比较敏感,濒临危险值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如果经常性感到饥饿、疲惫、头晕心悸、出冷汗、手发抖、面色苍白等症状,特别是一补充食物就感觉好很多,那就要警惕了,以上都是低血糖的表现情况。
如过严重时,会出现神志模糊、言语不清、烦躁不安以及呼吸急促,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一般有三种情况容易造成低血糖,一长期不进食导致的低血糖,例如:节食减肥,经常不吃早餐等;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没有及时补充能量;三,空腹大量饮酒。
所以,有以上表现的看官,一旦要引起警惕,尽早就医,随身携带能量补充哦!
二,什么表现是贫血?
贫血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分为多种类型,一般老百姓常说的贫血是指“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出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毛发干枯、脱落等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脸色苍白,有时会伴有头晕、心悸。
一般有三种情况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一月经长期量过多或因外伤导致的大出血;二素食者;三,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婴儿,青少年等。
三,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
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低血糖,在刚开始的时候,症状很轻微,主要体现在长期没有进食时,最容易出现手脚发软,马上进食后就可以减缓,具体确诊要通过监测血糖及临床症状来诊断。
缺铁性贫血,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无明显特征,但是容易出现皮肤,粘膜的苍白,还伴随心跳加快,恶心等情况,胃口差。一般通过血常规的检测来诊断。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清楚了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蹲下时突然改变体位改为站立,就会出现眼前开始模糊或者眩晕的症状。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大家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贫血或者低血糖。
虽然贫血和低血糖都会有眼前模糊或者眩晕的表现,但贫血患者通常会有脸色苍白、身体无力等表现,而低血糖患者通常会有饥饿感、心慌、冒虚汗等表现,所以大家可以依此来辨别是否是贫血或者低血糖。如果蹲时突然改变体位改为站立,眼前开始模糊或者眩晕,则可能为体位性低血压,又称之为直立性脱虚。
提到体位性低血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比较陌生,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以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者是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伴或者不伴各种低灌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当我们从蹲位转为立位时,心脏需要将大量血液送运至大脑,如果各个器官反应过慢,则会使血液无法及时送达,人体则会出现大脑缺氧时的症状,即头晕目眩、视物障碍、力软,或出现容易昏倒甚至休克。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抗高血压、镇静药、抗肾上腺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的人和患有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患者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止跌倒、晕厥产生的骨折、休克等意外以及心血管问题的突发。
因为低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会导致患者摔到,晕倒还极有可能因大脑缺血诱发心血管的突发病(卒中)。此外,除了头晕目眩、视物障碍的神经系统症状外,很多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还会出现心脏及周围大动脉缺血(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四肢发冷等)、消化道(消化不良、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见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的症状,如焦虑、发抖等等。
在治疗上,目前没有研究出特效药物,只能根据患者具体病因针对治疗。我们要尽量避免可能引起患病的因素(快速变换体位、长时间卧床、胸腹腔压力过大);饱餐和大量饮酒容易诱发低血压。所以提倡我们规律饮食、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不酗酒,餐后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活动;同时,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散步等,增强身体素质。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提及糖尿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血糖”“并发症”,殊不知,还有一个隐藏的冷酷杀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打倒”你,甚至夺去生命,他就是“低血糖”!下面,我们就见招拆招,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临床上将成人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
当机体受到他的攻击,往往会出现诸如心悸、出汗、头痛、颤抖、面色苍白、浑身乏力、四肢冰凉、并伴有明显的饥饿感,甚至会有幻觉、行为异常、昏迷等表现,同时也要警惕他的“暗箱操作”,有些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先兆表现,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如不及时抢救,会导致生命危险!
作为狡猾有经验的“杀手”,他往往喜欢攻击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或者肝功能和肾功能减退者,或者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者,或者应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者,或者反复发生低血糖者等,对于这些人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受到他的攻击时,我们要谨记“2个15”。有条件的可以测血糖,进食15克含糖食物,等待15分钟。
我们常用的武器——“15克含糖食物”都有哪些呢?像4片葡萄糖片、半杯橘子汁、1倍脱脂牛奶(250ml)、2-4块方糖、150ml可乐、3-5颗硬糖、4片苏打饼干、一个小苹果(120克)等。如果血糖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可以按照正常时间进餐或加餐,如仍低于3.9mmol/l或症状未好转,可再按“2个15”处理,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通过以上介绍你是否已经认识并了解这个有点冷的“杀手”了呢?为了身体健康,我愿与你共同努力!
当我们的血糖低于70mg/dl时,就会出现低血糖,需要我们立即补充糖分来处理。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法是补充糖分来恢复血糖值。但是不是任何的甜食都可以,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我们应该避免吃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高脂食物,以免糖分吸收的太慢!那么低血糖有什么症状呢?遇到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血糖低于70mg/dl时,我们就会出现饥饿、发抖、冒冷汗、心跳加快、头晕无力、嘴麻、说话困难、不正常疲倦嗜睡、视力模糊等症状。有以上症状时我们就要立即补充含有糖分的食物来处理。有时我们的血糖处于正常或者是偏低一点时也会出现此类症状,我们也是要及时的补充糖分。
1. 患者有意识还清醒的急救方法
意识还清醒的低血糖患者要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还有:放糖、糖果、蜂蜜、苏打饼干等干的食物,还可以喝一些含糖饮料比如果汁、低脂/脱脂牛奶、含糖汽水等。
出现低血糖时吃的食物也不是所有甜食都适合!巧克力、风味牛奶、花生酱虽然很甜、很多糖,但是含有的是高脂肪与蛋白质,他的分解速度和吸收的速度都是比较慢的,是不适合用来做低血糖的急救处理,如果我们的身体没有其他的食物可以暂时地充当一下。
在补充完毕后,我们也要再测量一次血糖,若还是低于70 mg/ dl那么就需再补充一次,直到我们的血糖数值趋于正常。
2. 患者出现意识不清醒/昏迷的急救方法
当患者出现意识不清醒或陷入昏迷时,就属于重度低血糖,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抽筋、抽搐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手边有升糖素,就要马上从皮下注射,然后用力按摩,通常在15分钟内就会清醒,在清醒之后30分钟后再次进食。如果没有出现清醒我们就要尽快就医治疗。
如果我们的身边没有升糖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将患者头部侧放,将一汤匙的糖浆或蜂蜜涂抹在患者的口颊内或牙龈,按摩脸颊来加快吸收。切记不要用灌食的方式,以免患者呛到。
1. 依照医嘱剂量注射胰岛素、服用抗糖尿病药物。注射胰岛素的话要在15分钟内进食。
2. 随身携带低血糖急救包(含升糖素、糖包、葡萄糖粉/浆等)。
3. 与朋友外出时,告知对方自己的低血糖状况,以便紧急状况时朋友能给予协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日常护理的第一要务,但对于“控制”二字不少人存在着解读上的误区。
有些患者觉得,既然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危险因素,那降血糖就好了,因此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在饮食上克制自己,就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血糖指数;而有些患者恰好相反,总是暴饮暴食,管不住自己的嘴,觉得没有是一针胰岛素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种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才更为可怕,甚至比持续高血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血糖波动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血糖波动呢?其实血糖波动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危害程度的认识只有20多年。
2017年8月24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颁布了全球首部血糖波动共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其中首次指出: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即短期血糖波动,也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显著的血糖变化,即长期血糖波动。
这一分类标准纠正了过去血糖波动只限于短期波动的认识。
血糖波动的危害
1、损伤胰岛细胞: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2、难管控:机体对外源胰岛素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血糖愈加难以管控。
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密切相关,甚至血糖波动的危害还大于持续高血糖。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是缓慢进展的,而波动性是指急性血糖升高,对于身体是一个应激过程。
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试验,观察“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对人体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波动性高血糖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比“稳定高血糖组”更加严重。该项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一些患者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很大,由此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医生,我最近老感觉头晕,睡不醒,是不是脑供血不足?
医生,这脑供血不足是不是会导致头疼?
医生,如果怀疑自己是脑供血不足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来吗?
医生,脑供血不足,该怎么办?
……
这些关于脑供血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比较关心、担心的话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凡是感觉有点不适,就会听到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脑供血不足,难道脑供血不足真的有这么普遍吗?今天我就把脑供血的问题,一次性跟大家说清楚。
我们老说供血不足,那么到底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实际上,脑供血不足在国外是很少提的,只有在我们国内才经常提,而且这个词严格意义来讲,不能算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名词,它就像是一个“垃圾桶”,像我们很多时候查不出的头晕、头疼、健忘、反应迟钝等等时候,就会把它归到“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桶”里面去,但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真正去查它的供血情况,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不足”!所以,脑供血不足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一般指的就是我们脑部某一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具体它跟什么有关?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主要跟我们平时说的脑动脉血管硬化有很大的关系,而原因无非就这么几种比较主要的:
一就是我们一些脑动脉血管像我们家里自来水管变窄了,或者压住,打结了,引起血流量减少,导致某一区域供血不足;
二就是水压下降了,就是我们的血流压力降低了,减少了脑组织供血;
三是脑动脉里面流的血液变稠,变黏了,杂质多了,大家想想家里水管里面的水多了很多垃圾,杂质,会不会影响水流水供?一样意思!
四就是脑动脉血管被其他地方流过来的血栓堵住了,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就是心脏冠状动脉微血栓流过来。
了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那么我们说得了脑供血不足到底会有什么症状?像平时遇到的头晕、头痛到底与我们的脑供血不足有多大关系?
得了脑供血不足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最主要还是跟我们脑供血不足具体的部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人的大脑不同区域所对应的躯体、功能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但总的归纳,脑供血不足,一般会引起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
一是运动上的。主要就是会表现为嘴歪、流口水、吐字不清、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没有力气、走路走不稳等等
二是神经性的。这主要是我们脑部感受器受到影响,表现为面、舌、嘴唇等部位麻木、突然视物模糊或者一次性发黑,看不见、眩晕、听力下降,甚至耳鸣等;
三是精神类的。就是文中最开始提到的老是睡不醒、昏昏沉沉的,头晕,或者有一些就是睡不着,失眠等等。而像我们平时遇到的头晕,确实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但是这不能划为等号,就是头晕≠脑供血不足,而脑供血不足也不一定就会头晕,头疼,假如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像老年人,90%主要跟我们的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所以,大家可以做这个方面排查,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头晕是非常复杂的,它就是一个症状,不是病,引起头晕的原因特别多,脑供血不足只是冰山一角!
那么怀疑自己脑供血不足,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可以做一个颈部变声,多普勒,因为我们整个脑部供血就来源于两套动脉系统;
一个是颈内动脉系;
另一个是锥—基底动脉系。
而超声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大家颈动脉,看是否有颈动脉狭窄、斑块,从而了解整个血供正常,看它是否充盈,是否有缺损;
再者,我们还可以做超声造影,这其实就跟我们冠脉造影查冠心病是一样的意思,通过像我们的脑血管打造影剂,显影来观察脑动脉血管管腔情况;
最后,我们说,还有脑血管CTA、核磁共振MRA检查等等,都可以用于我们脑供血不足的检查。
得了脑供血不足怎么办?像我们平时说的吃银杏叶片真的有用吗?
关于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无非就这几个方向要把握:
一是找到病因,同时去除那些像高血压、抽烟、饮酒等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
二是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比如大家最常用的阿司匹林,从而阻止血液凝聚;
三是使用抗凝剂药物,保持血流通畅;
以上任何药物使用,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购买使用,因为合不合适用,只有医生经过专业判断才知道;
四是假如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的,像一般超过70%,就得考虑手术治疗了;
而我们平时说的银杏叶片可以用于改善脑供血不足,这没错,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只是我们中医上,一个活血化瘀、通络的药,只是对于轻度的、稳定的脑供血不足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因为我们现在对于脑供血不足的研究发现,还是主要跟我们的脑血管痉挛,血流供血的改变,微血栓堵塞有关。
而中医讲不通则痛,银杏叶,主要就是能给它通一通!所以,银杏叶对供血不足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并不能治愈,完全改善脑供血不足!
贫血和低血糖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有时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比如两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头晕、乏力、面色出现苍白等症状,但我们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贫血和低血糖的区别,两者不仅在症状上有很多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低血糖的患者在平时就要注意糖分的补充要及时,贫血患者要注意吃有营养的食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贫血与低血糖的区别。
贫血和低血糖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贫血和低血糖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事实上贫血和低血糖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因为两者的发病症状有点类似,所以很多人会把贫血和低血糖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出现治疗失误,延误了疾病的及时治疗,进而导致病情出现恶化,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贫血和低血糖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者发病症状有何不同。先是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发病时环责会出现身体虚弱、莫名的出汗、心悸、身体会出现震颤、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注意力也会出现不容易集中、视力也出现障碍问题、意识还会出现逐渐模糊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甚至是昏迷。
贫血,贫血患者的脸首先会发白,其中还会出现嘴唇、口腔粘膜、指甲发白的表现,贫血的人头发偏枯黄色,不是那么黑,不会瞬间身体不舒服,而是经常感到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不爱运动的现象,少数人的患者还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贫血和低血糖的症状不同,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如果是低血糖的治疗,低血糖的病人关键的治疗方案就是补糖,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吃些高能量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不能只吃一个品种,这样还会造成营养不足。平时贫血的病人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等。
其实贫血和低血糖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通过以上的知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过更多的人们。我们可以根据症状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尽快地帮助我们恢复身体的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应该多学习一点知识方便我们更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若你是在各级中医院工作的医师,那么你就会对王琦教授不遗余力推广的中医九种体质辨识非常熟悉,然而遗憾的是,这九种体质中没有临床上常见的血虚体质。
血虚体质被阴虚体质涵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血虚确实是阴虚中的一部分,但它与广义的阴虚还是有所区别的,由于这个体质学说不够细化,所以,它的临床指导意义就下降了。
在整部《伤寒杂病论》中,阴虚只出现了一次: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伤寒论第111条
在这儿,阴虚就是阴液亏少的意思。从理论上说,所谓阴虚证就是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出现了亏虚,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了”,体内阳的一面相对而言就显得“旺盛”了,从而出现了“虚热”这样的假象。
阴虚=体内流动的不同状态阴液的减少,例如津液/精/血的减少。而血虚则是一个属于阴虚,但比阴虚小一些的概念。
血虚=特指体内血液的亏少。体内的血液是温暖的,流动的,红色的。
最基础的是——手足发麻,冰冷;某些部位会出现瘀斑,瘀点;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手足爪甲淡白。
可能会出现的是——头晕眼花,心悸多梦,脉细无力。
这是血虚最基础的症状,需要说明的是,不能将中医的血虚与西医的血红蛋白测定完全挂钩,中医是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身体状态,着眼的是人宏观的证象变化。
一,是生血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难以将饮食的精华加工为血。
二,是肾精不足,肾中精气有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升华为血的作用,肾精不足后,人体体内血的质量就大幅度下降了,肾精不足与先天禀赋不足,息息相关,治疗上比较困难,除了补肾之外,温补脾胃,再重用一些能使药性沉降的药物,例如白芍,使得脾肾相衔,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三,就是瘀血阻塞脉络,导致新血生化障碍了,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病后期,所谓久病必瘀正是指此。在伤寒杂病论中,最能体现“以活血化瘀为补”的方剂就是“大黄䗪虫丸”了,这个方子以攻为补,可谓惊世骇俗。
对于生血不足引起的血虚,治疗上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从治法上就是夯实脾胃之气,最基础的经方就是“小建中汤”。待脾胃之气恢复后,再加黄芪与当归。
黄芪补肺气,补卫气,可以将胃气由内而外地向外输出;当归不但能够补血,还有推动血行的作用,当然它的这个作用不如川芎。黄芪和当归的比例多为3:1。
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的症状被认为是贫血,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人们会认为自己可能是贫血,因此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来改善。传言吃铁质丰富的葡萄,葡萄干能改善脸色苍白,手脚冰凉,这是真的吗?据有关部门介绍,贫血的原因有蛋白质营养不良、叶酸和维生素e不足等营养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遗传性贫血,缺铁是许多贫血形态的原因之一,补铁不一定能改善贫血,葡萄和葡萄干的铁质含量不高。
另外,贫血可能有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的问题,但这些症状并不意味着贫血的原因,如果人们有疑问,请与医生商量进行检查,确认身体不适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
经诊断确定是缺铁性贫血引起的症状,可以吃葡萄和葡萄干补铁吗?事实上,葡萄和葡萄干不是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根据食品成分数据库,每100克葡萄和葡萄干只含铁0.1和1.5毫克。如果这两种食物作为铁的来源,可能会有水果摄入过多的问题,植物铁的吸收率相对较低。
建议人们补充铁质,优先选择含铁量丰富、吸收率高的食物,如猪血、鸭血、猪肝、牛肉、鸭肉等颜色深的红肉,这种食物含铁质高,是人体容易吸收的形式。
特别要注意的是,摄取红肉补充铁质的效果很好,但是摄取过多的红肉可能会提高胆固醇、肥胖、肠癌的风险,因此建议根据我的餐盘,每餐摄取一个掌心的豆鱼蛋肉类,不要过度依赖单一的食物,以平衡营养。素食者可以选择含铁量高的深色蔬菜,如红凤菜或红苋菜,以避免缺铁。
桂圆含有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b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补血安神、健脑智育、补充心脾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劳动者来说,消耗悲伤的气血,更有效。
研究表明,龙眼对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在90%以上,女性更年期是妇科肿瘤易发的阶段。适当食用龙眼对健康的龙眼有滋补作用,适合需要调理,病后体质虚弱的人食用。
黑豆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显著提高人体血清铁水平,促进人体造血功能,改善贫血症状。但是,请注意黑豆的烹饪方法和自己是否适合吃黑豆。
有网友问到高血压患者午餐后容易犯困怎么回事?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患者有这种情况,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今天特意发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吃饱了、喝足了就容易困得睁不开眼睛,有的人是倒头就呼呼大睡,享受着幸福生活啊!殊不知长此以往对身体危害很大。先不管你有没有高血压,单就吃饱了就睡而言说说危险,人睡眠状态基础代谢率低,各器官处于休眠状态,胃蠕动减弱造成积食,长期造成胃的损伤,吃饱了就睡容易造成脂肪堆积等等。
所以懒人发胖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也要提醒大家,吃饱了不能就躺下,可也不能马上运动,这很容易造成胃下垂或者是消化不良哦
回到正题。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如果餐后常出现头晕、乏力、发困甚至眼前发黑等情况就要警惕餐后低血压了。为了明确这种情况,可在餐前、餐后即刻、餐后半小时和一小时分别测量血压。符合3条标准之一者即可诊断:1. 餐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 Hg以上;2. 餐前收缩压≥100 mm Hg,而餐后<90mm Hg;3. 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或意识障碍)者。对于餐后发生心脑缺血症状的老年人,要高度警惕餐后低血压的可能。
如何应对餐后低血压呢?
饮食: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使餐后血糖下降更快,下降程度更大。热食、冷食容易一起餐后低血压。所以尽量少进食以上食物。
餐前饮水:饮水后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餐前饮水300-400毫升可减少血压下降幅度。心衰患者慎用。
餐后体位:餐后不宜马上活动,可在沙发上倚靠30分钟,之后适当散步可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血压,但应避免过度运动。
吃饭时不要饮酒:饮酒可加重餐后低血压。
去除诱因:适当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物,避免应用利尿剂。
细节决定健康,有的时候注意到了,危险也就远走了,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空腹血糖8左右,十年了,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糖尿病?咋一看这个问题,真的非常惊讶,以如今的技术,就算是小县城的医院,只要做个糖耐量实验,就可以确诊糖尿病,而且这是非常简单的实验室检查,并非什么很“高端”的技术。
空腹血糖8左右,已经十年了,几乎就是糖尿病无疑,但患者却并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也没有服药,虽然目前并无任何症状,但并不代表身体各个器官没有收到损害。
毕竟,就跟诸多癌症早期甚至中期并无明显症状一样,一些糖尿病并发症,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而等到有症状的时候,说明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最初,几乎是没有症状的,只是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血糖高,进一步检测,才确诊了糖尿病。只有少部分的人可能会有三多一少或者说皮肤瘙痒、视力模糊、泡沫尿等等症状,但这很可能代表患者已经患糖尿病几年了,只是平时没被发觉而已。
糖尿病的确诊,需要到医院进行糖耐量试验检查,主要步骤包括:空腹抽血测血糖,同时服用含有75g葡萄糖糖粉的糖水,之后抽取静脉血,测餐后1-3小时的血糖。
糖尿病确诊的标准,主要通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来判定,同时判定的依据还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也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还可以检测患者的胰岛功能。
糖尿病怎么确诊?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临床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同时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
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非同日再次检测,空腹血糖仍然大于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非同日再次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仍然大于11.1mmol/L。
以上三种情况,不论是符合哪一条,基本都是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的,医生会综合根据患者年龄、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值、啡肽、胰岛的功能等等,来判断患者的糖尿病分型。
目前糖尿病的分型参考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的体系,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楼主提到自己空腹血糖在8左右,已经有十年时间,虽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但基本可以确定为2型糖尿病。
目前对于提问的这位朋友来说,最为紧要的事情是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安排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做糖耐量来确诊糖尿病,同时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四项、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等指标,判断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等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则多达一百多种,包括慢性并发症及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等
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等
可以说,糖尿病患者的检查是比较全面的,特别是这位朋友近十年血糖都处于非正常水平,却一直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就需要全面了解身体目前的情况,查看胰岛情况,了解高血糖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再根据实际结果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制定治疗方案。
小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这意味着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空腹血糖8,而且是多次检测到这个血糖值,但是并无症状,几乎可以确定就是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一直超出正常范围,但却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即并没有采取饮食及运动等干预方式,同时配合用药。
而是任由病情自行发展,那么患者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或者是合并症,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积极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积极干预,那么就可以控制病情,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如果不加控制,那么会给患者带来无法逆转的身心伤害。
肾脏与头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中就有‘肾其华在发’的说法。头发作为肾脏的外候,其生长、脱落、润泽与枯槁,都能反映出肾精的盛衰。而现代生活中,影响头发的因素远不止肾脏和精血,烫发、染发、疾病等都会导致头发干枯毛躁。
头发干枯毛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肾虚:肾精不足,无法滋养头发,导致头发干枯、易断、无光泽。
2.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导致头发失去光泽。
3. 染烫过度:染发、烫发等化学处理会破坏头发的结构,导致头发干枯、分叉。
4. 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疾病会导致头发干枯、脱落。
5.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头发生长。
针对头发干枯毛躁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 健康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滋养头发。
2. 减少染烫:尽量避免频繁染烫头发,减少化学伤害。
3. 适度按摩:经常按摩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头发营养供应。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头发生长。
5. 及时就医:如果头发问题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查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那么,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呢?除了尽量避免外出、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外,合理的饮食也是对抗雾霾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蔬果中的各种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都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降低身体的氧化应激程度。因此,建议大家每天摄入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尽量选择颜色较深的蔬果,如草莓、桑葚等。
其次,要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适当调整鱼和肉的比例,减少红肉摄入,增加鱼类水产的比例。
此外,还要多吃富含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食物。胡萝卜、南瓜、芒果、木瓜等蔬果富含胡萝卜素,菠菜、苋菜、小油菜、芥蓝等深绿色的叶菜中富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这些食物有利于减少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提高上皮组织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最后,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能够减弱大气污染情况下的健康损害。建议适当增加这些营养素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减轻雾霾带来的危害。
总之,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有益于身体的食物,提高免疫力,降低雾霾对身体的伤害。
除了饮食调整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2. 外出时佩戴合格的口罩,尽量减少吸入有害物质。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身体疾病。
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雾霾,守护健康!
素食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种维生素,还能有效减少脂肪的摄入。然而,长期素食也容易导致人体缺乏一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12、蛋白质、铁和脂肪等。那么,如何在素食中补充这些缺失的营养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素食替代食品,帮助您实现营养均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素食者常见的营养缺乏问题。
1. 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素食者容易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问题。解决方法:可以选择深绿色蔬菜和黄豆作为维生素B12的替代来源,同时也可以适量食用蚝油。
2. 缺乏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素食者容易缺乏蛋白质,导致体力下降、抵抗力减弱等问题。解决方法:可以选择大豆蛋白替代猪肉,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且不含饱和脂肪。
3. 缺乏铁: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素食者可以从五谷杂粮中摄取铁质,同时要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葡萄干、红枣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4. 缺乏脂肪: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过多摄入脂肪对身体并无益处。素食者可以选择植物油、豆类、坚果等富含植物性脂肪的食物,以代替动物脂肪。
除了以上几种营养素,素食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摄入坚果: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2. 多吃全谷类食物:全谷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3.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
4.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指导专家:方芳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据调查,约有20%的育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也受到了其困扰。那么,患有子宫肌瘤,是否就意味着必须切除子宫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并非只有切除子宫这一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可以选择多种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肌瘤较小,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可以采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以减缓肌瘤的生长速度。
而对于一些肌瘤较大,或者出现月经异常、贫血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其中,肌瘤剔除术可以保留子宫,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优化。目前,大多数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宫腔镜进行,创伤小,恢复快。
除了手术治疗外,还有一些药物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常见的药物包括中药、中成药、激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子宫肌瘤。
总之,患有子宫肌瘤并不意味着必须切除子宫。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每周二上午在杨浦院区,每周五上午在黄浦院区有专家门诊)
贫血是常见的一种血液疾病,其中中度贫血指的是血红蛋白浓度介于90-110g/L之间的贫血状态。中度贫血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神经肌肉系统和消化系统三个方面。
首先,皮肤苍白是中度贫血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全身皮肤失去原有的红润,这是因为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无法有效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器官。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脸色红润,肤质光滑,这是因为血液循环畅通,心脏功能良好。因此,如果出现皮肤苍白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成为重度贫血。
其次,神经肌肉系统也会受到中度贫血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昏迷、肌无力、肌肉疲劳等缺氧症状。这是由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导致大脑和肌肉组织缺氧。因此,对于这些症状,应及时补充血液所需的元素和因子,如维生素B12、叶酸等,并口服铁剂进行治疗。
此外,消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确定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饮食方面,应多吃补血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枣等。
为了避免中度贫血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
4. 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孕期铁蛋白偏低是许多孕妇面临的问题,这关系到母婴健康。本文将从铁蛋白偏低的原因、影响、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孕妇更好地应对这一状况。
一、铁蛋白偏低的原因
1. 孕期生理变化:孕期母体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如果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铁,容易导致铁蛋白偏低。
2. 营养不良:部分孕妇由于饮食习惯不合理,摄入的铁质不足,导致铁蛋白偏低。
3. 慢性疾病:如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导致铁蛋白偏低。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抗酸药等会影响铁的吸收,导致铁蛋白偏低。
二、铁蛋白偏低的影响
1. 影响孕妇健康:铁蛋白偏低可能导致孕妇出现贫血、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孕妇的健康。
2. 影响胎儿发育:铁蛋白偏低可能导致胎儿缺氧、生长迟缓、智力发育不良等问题。
三、铁蛋白偏低的预防和治疗
1. 调整饮食:孕妇应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2.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3. 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孕妇可适当摄入。
4. 定期检查: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铁蛋白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孕期铁蛋白偏低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孕妇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女性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这种持续的疲劳感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本文将为您揭秘导致女性疲劳的七大常见元凶。
元凶1:贫血
贫血是导致女性疲劳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女性在月经期间或产后容易失血过多,导致血红蛋白偏低,进而影响氧气输送,引起疲劳感。此外,缺乏铁、叶酸或维生素B12也可能导致贫血。
针对贫血引起的疲劳,建议通过饮食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如菠菜、红肉等。同时,确保摄入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以改善贫血症状。
元凶2: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是导致女性疲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女性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脏已经出现问题时,会出现疲劳感。因此,当您在打扫房间、整理花园或连续工作后感到异常疲惫时,应警惕心脏疾病的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以减轻疲劳感。
元凶3:咖啡因摄入过量
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但过量摄入咖啡因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引起疲劳和困倦。因此,如果您经常感到疲劳,建议减少咖啡、茶和巧克力的摄入量。
元凶4: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疲劳感,但并不一定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泌尿系感染通常由尿道中的细菌引起,通过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后,疲劳感会在一周内消失。
元凶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身体发懒、心情抑郁等症状,进而引起疲劳感。据统计,60岁后,近20%的女性会因甲状腺功能紊乱产生疲劳。
针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通过补充相应的激素来改善症状。
元凶6: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可能导致人体出现疲劳感。如果您对某些食物过敏,建议避免摄入这些食物,以减轻疲劳症状。
元凶7:打鼾
打鼾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引起疲劳感。对于超重女性,建议减肥、戒烟,以改善睡眠质量。
严重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恢复时间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营养性贫血是其中一种类型,通常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治疗和恢复时间。
针对严重贫血,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等。营养性贫血主要由于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导致,可以通过补充这些营养素来治疗。
治疗贫血的常用药物包括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多维铁口服液、右旋糖酐铁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其胃肠道刺激程度,并配合维生素C一起使用,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贫血的恢复时间与病因密切相关。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治疗痔疮出血并补充铁剂后,通常在1-2个月内恢复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后,通常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口服环孢素和康力龙等药物,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左右。
重度贫血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饮食上,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并避免饮用浓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如果出现严重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硫酸亚铁缓释片作为一种常见的补血药物,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使用硫酸亚铁缓释片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本文将从药品性质、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硫酸亚铁缓释片。
一、硫酸亚铁缓释片是什么?
硫酸亚铁缓释片是一种补铁剂,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能够补充体内缺失的铁元素,从而纠正缺铁性贫血。该药物为缓释片剂型,在体内逐渐释放铁元素,使药效更加持久。
二、硫酸亚铁缓释片的适应症
硫酸亚铁缓释片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
三、硫酸亚铁缓释片的禁忌症
以下情况应避免使用硫酸亚铁缓释片:
四、硫酸亚铁缓释片的药物相互作用
硫酸亚铁缓释片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以下情况需注意:
五、特殊人群使用硫酸亚铁缓释片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硫酸亚铁缓释片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硫酸亚铁缓释片的注意事项
总之,硫酸亚铁缓释片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但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中医理论中,我们常听到‘胖人气虚,瘦人血虚’的说法,这揭示了不同体型的人可能存在的体质差异。那么,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调理体质,达到气血平衡,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胖人。中医认为,胖人大多阳气虚,体内痰湿较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此,胖人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等疾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虚呢?可以观察自己的上眼皮是否浮肿,以及腰腹部是否肉肥下垂。调理气虚的方法包括: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瘦人。瘦人大多血虚,导致体内火旺,容易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疾病。调理血虚的方法包括:
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体质:
总之,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理,我们可以达到气血平衡,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