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的报道,法国乳业巨头兰特黎斯集团12批次奶粉爆发沙门氏菌感染事件不断升级,兰特黎斯集团因此扩大了全球召回范围,包括出口中国的近40批次产品。
说到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奶粉里竟然含有沙门氏菌,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细菌?它有那么恐怖吗?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沙门氏菌,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指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新的文献资料,沙门菌属细菌的血清型已经达到2463种,这些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包括所有脊椎动物的肠道和很多种类的节肢动物中。
根据DNA同源性,沙门菌属又分为两种,即肠道沙门菌和邦戈沙门菌,其中肠道沙门菌又分为6个亚种,大多数能感染人类的沙门菌血清型,约1400多种,都在第1亚种。
前面已经说过,沙门菌属主要寄生在人类的肠道中,所以一旦感染了沙门菌属,也往往会引起肠道不适,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肠热症,胃肠炎和败血症。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消化系统更加脆弱,所以一旦感染了沙门菌属,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如果触发了败血症,还有可能致命。
所以在奶粉中发现沙门菌属,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旦儿童摄入这种奶粉,足够量的细菌就会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屏障,从而导致沙门菌属的感染,也许不一定每一个儿童都会出现严重的反应,但一旦出现,却是有可能是致命的。
这也正是,为何兰特黎斯集团一定要召回含有沙门菌属毒奶粉的原因。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总是特别愤怒,悲痛,愤怒是因为,如果生产厂家的生产检测流程不是流于形式,像这种问题,应该能检测出来的,因为对于奶粉中是否含有过量的沙门菌属以及三聚氰胺,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判断奶粉是否合格的标准。
而等到发现问题再来召回,试想,将有多少孩子备受影响,我们悲痛的是,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连最起码的生命保障都无法获得,让我们不禁怀疑,身边到底还有多少东西值得信任。
事实上,奶粉的好坏,与儿童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不会忘记,之前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儿童的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即便有些商家为了规避责任,一直宣称,少量的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但问题是,真的是少量的吗,真的符合国家甚至是全球标准吗?
过去,很多人不信任国内奶粉,可现在看来,国外的月亮也不一定是圆的,无奸不商,这个恒古不变的道理,老祖宗早就看的清清楚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产生过度反应。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通常与这8种食物有关,包括牛奶、鸡蛋、大豆、花生、坚果、小麦、鱼、贝壳海产品等,而婴幼儿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1.1牛奶蛋白过敏(CMA)
牛奶蛋白过敏(CMA)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过度反应引起的。大约2%-7%的婴幼儿及儿童存在牛奶蛋白过敏情况,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
1.2过敏的症状
过敏最直接的反应是湿疹(皮肤反应),但每个婴幼儿都不一样,所以以下情况,也需要引起妈妈的重视!
1. 持续腹泻、呕吐、无故拒奶
2. 皮肤出现红疹,伴瘙痒
3. 气喘、烦躁不安、频繁哭闹
4. 体重增长不理想
1.3过敏的危害
宝宝过敏需要耐心对待,轻度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引起宝宝的消化道各种不适,比如腹泻、粘液血便、吐奶、肠绞痛、排便延迟等等,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若不彻底解决,可能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可能有发生远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近期影响:营养不良
食物过敏是针对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而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营养素,所以食物过敏,包括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没有正确的临床治疗和营养管理话,可能会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导致营养不良。其中60%儿童食物过敏累及消化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远期影响:过敏疾病
很多情况下食物过敏初发于2-3个月大的婴幼儿,6个月内时格外明显,湿疹和消化道症状在儿童期会随年龄增长倾向于缓解。早期干预食物过敏,可以减少过敏高危儿后期发生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首选母乳。如果母乳不足需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一种回避蛋白并且营养充足的奶粉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氨基酸配方粉,也称为“无敏配方”,主要适用于牛奶过敏或多种食物蛋白过敏的饮食治疗。在避免过敏原的基础上,为牛奶蛋白过敏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如果发现过敏症状,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考虑食用氨基酸配方粉2-4周,通常1-2周即可快速缓解过敏症状。但是,症状控制不代表过敏治愈,请继续按需喂养,建议至少使用氨基酸配方粉持续喂养6个月或婴幼儿至9-12大月龄,以保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并避免过敏远期风险,如过敏性哮喘或鼻炎等。研究显示,喂养氨基酸配方粉可促进营养不良宝宝在半年实现生长发育的追赶。
总之,轻度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导致宝宝消化道的不适,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尽量降低过敏症状对过敏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通常情况下宝宝吃适量的益生菌是可以的,也是不会过敏的,但也不排除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如果出现过敏的话主要还是因为宝宝抵抗力太差,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的原因,所以,需要了解益生菌过敏的原因和症状才能及时处理。
一般情况下,其实适当的补充益生菌是可以缓解宝宝过敏的,当宝宝出现过敏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远离过敏源,并且及时做好隔离防护,保持个人卫生,一般的宝宝吃完益生菌,是不会出现过敏的,如果出现过敏的话,可能会出现红红的湿疹,以及排便情况不好,食欲也会受到影响。
宝宝吃益生菌通常是不会出现皮肤过敏的,因为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从理论上说吃了之后是有好处的。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尤其是宝宝的体质比较弱,体抗力也不能跟成人相比,而且人体也有自身的调节能力,所以吃了益生菌之后反应也会不一样,所以宝宝的益生菌摄入还是需要把控适量,不能过多食用,要根据宝宝的体质来合理摄入。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一样的,所以就家长个人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宝宝的身体状态来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给宝宝吃一两颗,然后观察宝宝的身体状态,最后再根据宝宝的状况来做决定,如果没有不良反应的话就说明可以食用,反之,如果出现过敏等症状就要及时停用了,情况严重的话还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其实益生菌在肠道中是发挥调整免疫系统的作用,而且不会进入血液,也不会经过肝肾代谢,所以不会伤肝肾,益生菌食用之后是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例如合生元益生菌可以定植在肠道粘膜上面,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过敏源被肠道吸收,所以,如果食用合适的话对宝宝身体还是有好处的,只是在食用中要注意宝宝的反应。
所以说一般正常情况下食用益生菌是不会过敏,而如果出现过敏现象的话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要及时进行正确的调整和处理,如果确实过敏非常严重的话,还是建议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避免出现其他状况,最后希望家长们在给宝宝食用益生菌时要先少量,然后观察宝宝的反应来决定之后的用量。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区别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都存在过度夸大、过度诊断、过度干预的现象,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由于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类似,很容易让家长分辨不清,我觉得有必要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这两个疾病。
这两者都属于食物的不良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是对一种或多种牛奶蛋白的过敏反应,通俗点说呢就是,宝宝摄入了牛奶蛋白,但是宝宝的免疫系统却判定牛奶蛋白为“坏物质”,于是产生了过敏反应;
乳糖不耐受是宝宝体内缺乏一种酶,不能消化这种食物引起的这种症状,跟牛奶蛋白过敏是完全不一样的。
乳糖不耐受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而牛奶蛋白过敏是免疫系统的问题。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对其他食物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不同食物之间的蛋白质是很相似的,当宝宝对某种食物蛋白过敏时也可能对与之相似的蛋白质过敏,称为交叉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花生、坚果、鱼和贝类。
二者病因不同
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都没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为15%,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增加至20%-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高达60%-80%;如果老大过敏,二胎宝宝过敏几率也会非常大。
2、肠道发育不完善
3、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肠道屏障不完善,免疫失衡是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重要原因。
外因
1、分娩方式
剖宫产是无菌分娩过程,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激活和成熟。
2、卫生过于清洁
过度使用消毒剂,使宝宝在早期缺乏对微生物的接触,不利于诱导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
3、不适当喂养方式
出生后过早添加配方奶粉。
乳糖不耐受的病因
主要是因为身体里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另外长时间腹泻以及滥用抗生素也会导致乳糖不耐受。
二者症状不同
牛奶蛋白过敏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当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要怀疑是牛奶蛋白过敏?
1、消化症状
呕吐、频繁胃食管返流、腹痛、便血、便秘、吞咽困难
2、皮肤症状
荨麻疹(表现为红色小凸点的疹子)、湿疹(干燥、鳞状或瘙痒、皮肤发红)
3、呼吸道症状
哮喘或呼吸困难、流涕、慢性咳嗽
4、全身症状
疲乏、倦怠、烦躁不安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大致是口中有酸臭味、肠鸣、屁多、水样蛋花便、水便分离且泡沫多等症状,先是腹部不适,有咕噜咕噜的响声,接着出现腹泻,大便酸臭略带泡沫,一天可以拉数次,只要不再接触有乳糖的食物,会自行恢复。
但是这两个又有联系,什么联系呢?
当过敏损伤肠黏膜的时候,肠黏膜表面的整个乳糖酶会破坏掉,可以引起一个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
所以说它们俩完全不一样,但是相互会影响。
宝宝出现牛奶过敏时就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食用特殊配方奶粉,家长们要注意的是从普通奶粉转为特殊奶粉时,要有两周左右的转换期,逐渐减少普通奶粉,增加特殊奶粉的量。
如果宝宝六个月内没有出现新的过敏,就可以考虑慢慢换回普通的奶粉。
母乳喂养要注意的是,妈妈要回避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
如果宝宝同时对大豆蛋白、鸡蛋蛋白也过敏,妈妈对此类食物也要回避。
另外,妈妈不食用奶制品以后,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因为喝了一杯再普通不过的牛奶,导致严重过敏,甚至会威胁到生命。牛奶、花生、小麦这些最常见的食物,对于食物过敏人来说,就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那么,为什么宝宝会对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又有些什么症状?要如何预防食物过敏呢?
宝宝食物过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免疫系统不成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对摄入的异体蛋白(来自于本体之外的蛋白质成分)发生过敏。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使用的化学清洁剂太多,或环境中的接触的致敏源太少。
食物成分复杂:食物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又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食物调味剂和添加剂,比如各种防腐剂、色素、保鲜剂、抗氧化剂、香料等,都会增加宝宝过敏的几率。
宝宝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出现的症状没有特异性,有以下几类
1.皮肤的反应: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或者疹子(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和耳部皮肤),有的可能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疙瘩,有的表现出皮肤干燥、潮红,也有可能是宝宝之前已经存在的湿疹症状加重。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比如频繁吐奶)、腹痛(哭闹不安)、便秘、腹泻、拉稀水样的大便等。
3.呼吸道表现:出现类似感冒的表现,总爱揉鼻子(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也有可能咳嗽(阵发性的干咳,夜间比较明显)、气急,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必须立即医院就诊)。
4.口腔和眼:口唇红肿、舌头溃烂,宝宝会哭闹、不肯吃饭,有的宝宝可能表现出揉眼睛、流眼泪、眼睛充血以及周围皮肤发红。
5.一般情况:也有宝宝表现为更容易哭闹了,看起来没精神没力气、好像总是要睡觉的样子,较大的儿童会说头痛,或是表现出各种情绪问题;长期也可能表现为体重不增甚至体重减轻、身高增长比较缓慢等。
如何正确的预防宝宝过敏
预防和阻断食物过敏可以减少特应性皮炎、哮喘、腹泻等过敏型疾病的进一步发生。研究证实,过早或过晚添加易过敏的食物,如牛奶、花生、鸡蛋、小麦、海鲜等,并不能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反而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生。也就是说,不用过多推迟添加易过敏的食物来预防过敏。
家长不必为了防止孩子过敏而让孩子减少可能致敏食物的摄入,而是英国在适宜的月龄让孩子尝试鸡蛋等易致敏的食物,这样反倒会让孩子更不容易过敏。
不过要注意的是,添加这些易过敏的食物时要从少量开始,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尤其是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则停止添加,一周后再次尝试,若让出现过敏应到医院确诊。
一大早,一名年轻女子就在消化科病房里大吵大闹,四面满是围观者,从女子持续的辱骂声中,人们很快了解了真相。
这名女子叫小玲,今年25岁,昨天深夜她又呕又泄被急诊科收入病房,无论对急诊科的医生还是住院部的医生,小玲都意见很大。
在急诊科的时候,医生反复询问小玲的月经史,为了排除早孕还验了尿,但小玲却并不理解,她觉得医生是乱检查,因此颇有微词,但在急诊科并未发飙。
到住院部之后,清晨发清单的时候,小玲发现检查里竟然有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检查,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病房里大骂医生没医德。
小玲的理由很简单,自己是自费,又没医保,自己就是有点呕有点腹泻,做这些乱七八糟的检查有必要吗?这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还不笑话死她。
虽然医生努力和小玲解释,对于不明原因的呕吐,腹泻,输血前全套检查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有很多患者所谓的急性胃肠炎,很有可能是某些传染病所致,如果不及时明确病因,急性胃肠炎也是难以痊愈的。
通过医生的积极解释,小玲终于冷静了一些。
但一切并没有因此结束,等到抽血结果出来时,连医生也脊背发凉,因为这个怒骂医生没有医德的女患者竟然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
检验中心的初筛和疾控中心的复查都证实了,铁证如山,可是谁又知道这背后所发生的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面对最终的结果,女子先是愣了一下,差点晕倒在病房,医生搀扶她到床上休息,她失声痛哭,但是眼泪并不能解决问题。
医生说,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因为艾滋病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所以它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异常症状,如果忽视,很容易漏诊。
网上曝光了湖南郴州永兴县的一家爱婴坊母婴店。该商家居然拿固体饮料当奶粉,致多名幼儿喝成“大头娃娃”。
新闻一播出,我就收到了好多网友的咨询,他们想知道喝固体饮料怎么能喝出“大头娃娃”,是固体饮料有毒吗?我今天就来说一说新闻中这个害人不浅的奶粉。
我身边好多的宝妈都和我咨询过宝宝喝奶粉过敏怎么办?就像新闻中的宝妈一样,也是因为宝宝喝奶粉过敏而导致不能喝常规的奶粉,因此才给了不良商家有可乘之机。
母乳极少过敏,但很多宝妈母乳不够,只能用奶粉来代替。奶粉中的蛋白质和人乳的蛋白质并不一样,结果是有的宝宝吸收能力差,牛乳不能完全水解会被吸收入血,这样子就会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腹泻、呕吐、咳嗽、不断哭闹等症状。
既然奶粉过敏问题并不少见,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样呢?那就是将普通奶粉换成防过敏奶粉。
防过敏奶粉其实就是水解蛋白奶粉,用特殊的工艺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后供宝宝服用,这样宝宝喝下去的牛奶是易于吸收的,就不会被吸收入血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严重的可以喝完全水解蛋白奶粉,不太严重的也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可以选择。新闻中患儿的家长本来就是想买水解蛋白奶粉的。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有相应的国标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国标》中明确规定每100KJ中应具有0.25-0.60ug的维生素D,而固体饮料相应的要求就很低,毕竟只是饮料而已,因此,固体饮料绝不是配方奶粉。
固体饮料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其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如果长期将固体饮料当成配方奶来食用,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宝宝会缺少这些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新闻中的家长就是因首先发现患儿头变大而就诊,这个“大头宝宝”其实就是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的典型体征。
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多汗、烦躁、睡眠不安,病变继续发展可致颅骨软化、大头、方头、鸡胸、X型腿或者O型腿等改变。
佝偻病是可预防的疾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宝宝每日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如需要治疗佝偻病,需要根据情况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建议至医院治疗。
晒太阳是有一定用处的,紫外线照射在皮肤上,经过一系列转化会合成维生素D。而且在宝宝暴露颈面部、前臂、头,户外充足的阳光下直晒半小时基本可以满足每天所需维生素D。但是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非常不容易达标。
因为阳光对于宝宝的伤害也很大,宝宝在晒太阳时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使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要避免暴晒,时间最好以上午6~10时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以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固体饮料虽然没有毒,但是不应该将固体饮料代替宝宝的主食,宝宝如果长期食用固体饮料会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如缺少维生素D会出现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有效方法,当然,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最后,骨科王医生教大家一个预防佝偻病的小儿推拿按摩手法,喜欢的请转发给你关心的那个她。
近日,《柳叶刀》刊发的一项来自德国的研究,说的是找到了一例母亲患新冠肺炎,母乳中检测到新冠病毒RNA的例子。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病例的情况:
同一产科病房里,有两个分娩后的母亲和新生儿,1号母亲和婴儿先后出现了轻微的COVID-19症状,并且检测出SARS-CoV-2呈阳性,但此后1号母亲和1号新生儿均已痊愈。
2号母亲,也就是这篇研究提到的最主要的母乳阳性的病例,和她的2号新生儿于第4天出院。但2号母亲随即出现了轻微的COVID-19症状并确诊新冠肺炎。3天后,2号新生儿SARS-CoV-2阳性,但比较严重,2号新生儿再次入院治疗。
关键信息:对两位母亲的母乳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发现,2号母亲的母乳中存在新冠病毒RNA,而1号母亲的样本为阴性。而且研究者连续4天检测到2号母亲乳汁样本中的新冠病毒RNA。然而,2号新生儿是否通过母乳喂养或其他传播方式感染仍不清楚。
不药博士评述:
1、除此研究之外,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发表的关于母乳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及其片段的文章中,所有的结果均为阴性。所以,这个研究虽然出现了乳汁阳性的问题,但是偶然的可能性较大。
2、完整的病毒颗粒是不可能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的,要不然人类上亿年的进化就白进化了,如果病毒能通过母乳传播,新生儿早就被病毒打败了,所以,传播的途径很可能还是呼吸道传播。
3、即使新冠病毒核酸检验阳性未必意味着乳汁中有完整的新冠病毒,极大的可能性是病毒的片段,不具有传播能力的病毒片段。
关于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母婴传播的问题,乳汁是否能检出新冠病毒等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焦点,还需要进一步收集病例去分析研究。
母亲有三类疾病被明确不宜直接母乳喂养或吸乳喂哺
第一类是母体携带的传染性疾病并且可以通过母乳传播的,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未经过治疗的布鲁斯菌病。
第二类包括活动期且未经有效治疗的肺结核,乳房或周围皮肤长有疱疹没有治疗的,水痘感染,以及有发热症状的H1N1甲流不适合直接母乳喂养。
第三类是其他不适合母乳喂养的情况,如母体患有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比如重症的肾炎、心衰、以及糖尿病;正处于服药期间的精神疾病、癫痫,以及进行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的恶性肿瘤,母亲有吸毒或酗酒等。
【不药博士】:滚吧!疾病!来吧!健康!关注不药博士,就是关注健康!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贝,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健康快乐成长,但是成长之路不免有些小意外,像常见的孩子呕吐、发热、发烧等一系列常见疾病时,家长们免不了就会手忙脚乱,慌了阵脚。当孩子表现出这种一系列症状时,家长需警惕,小心是胃炎“找上门”。
小儿胃炎常常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并且会经常反复的发作,使孩子和家长都深受其害,因此日常一定要注意小儿胃炎的防治,俗话说的好“防大于治”。
1、释放情绪远离胃炎
胃炎和情绪也息息相关,当儿童长期处于疲劳或紧张,也会导致胃炎发作。有些孩子一到考试或关键的时候就会出现肚子痛,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假装的,其实确实有部分孩子会因精神紧张诱发了胃炎。故做家长的莫要忽视,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并让孩子多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平日加强锻炼,适当可放些轻音乐,来缓解紧张情绪。此外,家长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病情”,尤其不要总问“好点了吗,还难受吗…..”,以免造成孩子对疾病心里负担的压力。
2、速度与胃炎秘密
饮料、果汁都具有高糖、高浓缩等特性的饮料,如果儿童在饮用时,不经稀释就饮用,会造成刺激肠胃。所以在饮用果汁类等浓度高的饮料时,儿童的饮品要稀释到成人的2~3倍的标准,并且在饮用的时候,不能短时间大量饮用,因为这样做会稀释胃液,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同时吃饭或进食的速度也勿过快,容易造成肠胃压力过大,引起胃部不适,故饮食速度和方法也很重要。
3、检测过敏源防胃炎
对于婴幼儿如果对某种奶制品或含奶辅食过敏,也可引起胃黏膜发生糜烂,引起急性胃炎。通常会出现腹泻、腹涨及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对于稍大的儿童来说,往往是在食用了海鲜食物后引起过敏发病,甚至有的还儿童还会伴有过敏性紫癜等症状。对于过敏引起的胃炎一般都是急性,如果治疗不对症,也会拖延成慢性胃炎。故家长需要提前带孩子进行过敏原检测,只要明确了诊断,及时停止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采取抗过敏治疗,可避免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在时尚领域混搭风是潮流,中国风运动T恤配上潮牌运动鞋,你就是乘风破浪的小姐姐~
但在小宝宝的疫苗接种上,“混搭风”却不是明智之举,一不小心还可能威胁宝宝的健康!
宝宝6岁前要打很多疫苗,很多新手妈妈可能只知道这类疫苗的名称,似乎名称一样,疫苗也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在药物和疫苗领域,名称相同、适应症相同,并不代表效果相同。
比如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最大的亮点在于“结合蛋白”,即肺炎球菌荚膜多糖与载体蛋白结合,这样的组合不仅能诱导B细胞免疫,也能诱导T细胞免疫,在2岁以下儿童体内可以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而且,接种结合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活性强,并可诱导免疫记忆。但是,不同的厂家使用的载体蛋白不同、生产工艺有差异、多糖纯化结合方法和具体多糖型别的抗原含量不尽相同,甚至添加的辅料也不同,这些差异会影响到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里就以载体蛋白为例,来给新手妈妈细细叨叨一下。
当前市面上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采用的载体蛋白有两类,分别是白喉类毒素的无毒突变体(CRM197)和破伤风类毒素载体蛋白。其中,白喉类毒素的无毒突变体,它不具有毒性, 无需脱毒过程,而且可以始终维持单体形式,这便于将每种肺炎球菌血清型的荚膜多糖“单独”结合到这类载体蛋白,更易于质量控制。
目前在全球使用时间最长、最广泛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使用的就是CRM197作为载体蛋白,该疫苗已经上市20年,全球累积使用超过14亿剂次,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球的广泛验证。
当然,也有使用破伤风类毒素作为载体蛋白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类毒素”,需要一个“脱毒”的过程来去除毒素,如果类毒素脱毒不彻底就会有毒性残留,安全性风险相对较高;而且在脱毒过程中蛋白本身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后续可能会影响到蛋白与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结合,进而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
如果宝宝在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过程中采用了“混搭模式”?
“混搭”使用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威胁。
“混搭模式”,即随意转换不同厂家的疫苗,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使用先例去排除这些不确定性,“混搭”使用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威胁。
曾任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科研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孙美平建议: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为例,即使都是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疫苗的组成成分、生产工艺等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不建议随意更换。
因此,在小月龄宝宝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接种上,妈妈们切记千万不要走“混搭风”,应选择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全球广泛验证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记得在宝宝6周龄时就要打首针!
喝没有煮熟的豆浆等于喝毒药,真不是吓唬人!已经发生过多起喝了未煮熟的豆浆引起食物中毒的病例了,甚至有一些家庭付出了丧子之痛!
中毒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大豆中含有皂甙(dài)、胰蛋白酶抑制素以及植物血凝素等有害物质,没有被破坏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其中,皂甙是一种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它会引起消化道充血、肿胀以及血性炎症,患者皂甙中毒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头晕以及乏力等症状,而这些是一种热敏性物质。所谓热敏性物质,就是在温度没有达到90℃以上时,是不会被破坏掉的。因此,不单单是煮豆浆,凡是煮含有皂甙等热敏性物质时,都必须要求煮沸!
但是,人们在煮豆浆的时候往往容易被豆浆“假沸”现象所欺骗,以为豆浆沸开了就等于煮熟了,这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只要豆浆温度上升到80℃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大量泡沫,一不小心还可能会被掀开盖溢出来。很多人都以为这时候豆浆就算煮熟了,可以关火了。
实质上,这时候的豆浆并没有熟,这是皂苷素受热膨胀后形成的“假沸”现象。如果这时候关火,皂甙素并没有完全被破坏掉,这时候还是很容易引起中毒的。
正确的做法是:先调小火候,继续煮3-5分钟,等到泡沫消失后,再调到中火,把豆浆重新煮沸。
在现实生活中,留心的朋友会发现,为了避免出现豆浆煮不熟引起中毒的情况,像在人群比较密切的地方比如早餐店、学校食堂餐厅等大多都会采用熟豆打浆的做法,即事先把大豆煮熟,然后在打浆。大家也可以放心,用生豆和熟豆打浆,它们之间的营养价值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所以,为防止生豆煮不熟再次引发像题目中粗心妈妈的付出子女生命惨痛的代价,建议大家可以先把大豆煮熟再打浆。
自制豆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原料要选用上等的非转基因大豆(黄豆),同时可以掺杂花生等干果,豆浆口感更滑味道也略香。
第二,浸泡大豆也有技巧。大豆经过充分的浸泡才能打出口感细滑的豆浆,且减少出渣率。一般要浸泡10余个小时,当气温较高时,应放入冰箱或多换几次水,以避免菌类滋生。
第三,最好先用全自动的家庭用豆浆机,豆浆机边搅碎边加热,故加热时间比较长,可以充分破坏大豆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皂素、植物凝血素等,不必担心引起豆浆中毒(加热不彻底所致)。即使是自己煮豆浆,表面泛起白沫之后,应该继续加热 3-5 分钟,泡沫完全消失后,再停止加热才比较放心。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而细菌性急性扁桃体炎则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该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细菌性急性扁桃体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扁桃体红肿、疼痛、化脓以及发烧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头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偏高,有助于确诊。
治疗细菌性急性扁桃体炎的关键在于针对感染细菌进行针对性治疗。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此外,雾化吸入治疗和静脉输液等治疗方式也可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细菌性急性扁桃体炎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触病原菌。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拥挤的场所。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增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5. 如有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
细菌性急性扁桃体炎虽然常见,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等。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儿童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儿童肺炎的成因,并介绍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儿童肺炎的常见原因
1. 吸入羊水:部分儿童肺炎可能与出生时吸入羊水有关。在母亲体内或分娩过程中,孩子可能会被羊水呛到,导致肺部感染。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儿童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不洁的护理环境、手和物体的清洁消毒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儿童体内,引发肺炎。
3. 病毒感染:许多儿童肺炎病例由病毒感染引起。春季或冬季,病毒疫情较为严重,儿童更容易感染流行性病毒并患上肺炎。
4. 感冒:感冒是儿童肺炎的另一种常见原因。当昼夜温差较大或孩子活动量较大时,如果不及时加减衣服,孩子可能会感冒,进而引发肺炎。
二、儿童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加强孩子的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2.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的肺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治疗。
(2)支原体感染: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
(3)疑似流感病毒肺炎:应在48小时内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流感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
3. 呼吸支持:对于严重缺氧或呼吸衰竭的儿童,可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4. 家庭护理:患病期间,儿童应多喝水,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做好家庭护理工作。
前列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那么,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可以吃西瓜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西瓜对前列腺炎患者的作用。西瓜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患者促进细菌的排出,从而有利于前列腺炎症的好转。此外,西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补充患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营养,提高免疫力。
除了西瓜,前列腺炎患者还可以适当食用其他利尿的水果,如苹果、梨等。同时,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过度手淫等不良习惯。
2. 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水坐浴等,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症。
3.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饮食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5.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前列腺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久坐、前列腺充血、过度手淫以及性生活不规律等。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则可能与食用刺激性食物、久坐、慢性前列腺炎和细菌性前列腺炎未完全治愈以及手淫等原因有关。
总之,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西瓜,但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宝宝发烧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宝宝发烧39.3℃并进入睡眠状态时,家长们往往会焦虑不安。然而,如果宝宝只是单纯发烧,没有伴随其他严重症状,一般不会很严重。
发烧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病毒或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例如,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消化系统感染则可能引起胃肠炎;尿路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针对宝宝发烧39.3℃的情况,首先应考虑给予退烧治疗。常用的退烧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面部、颈部、四肢等部位,促进水分蒸发,起到降温作用。此外,多喝水有助于促进体内致热原的代谢,补充因发烧而丢失的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发烧时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以免影响散热。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以改善宝宝的脱水状况。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轻宝宝的胃肠道负担。
当宝宝发烧并伴有咳嗽、呕吐等严重症状,或用药后体温反复时,应及时就医。此外,如果宝宝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超过39.5℃,也应尽快就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要为宝宝营造一个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增强宝宝的身体抵抗力。
总之,宝宝发烧39.3℃并进入睡眠状态,如果没伴随其他严重症状,一般不会很严重。但家长们仍需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皮肤病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了解其成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本文将探讨导致皮肤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因素、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一、物理化学因素
1. 紫外线照射: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海边等紫外线强烈的地方,容易导致皮肤晒伤,表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
2. 化学刺激: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消毒剂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出现干裂、粗糙等症状。
二、细菌感染
1. 青春痘: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2. 毛囊炎、疖子:毛囊感染细菌导致的皮肤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
3. 创口感染:皮肤被蚊虫叮咬、抓破等,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出现黄色渗出物。
三、病毒感染
1.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水疱、瘙痒等症状。
2. 疣、寻常疣、扁平疣: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疣状物。
四、预防与治疗
1. 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2. 避免接触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
3.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4. 避免抓挠皮肤,防止病毒感染。
5. 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悦,增强免疫力。
6.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7.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
儿童细菌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其症状多样,主要包括流鼻涕、发烧等。
细菌感染侵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各个脏器。若细菌感染呼吸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烧或喘息等症状。若细菌感染消化系统,则可能导致发烧、呕吐、腹泻或精神萎靡。由于感染细菌种类和感染部位的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存在个体差异。常见的细菌感染部位包括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不同部位感染的症状也有所区别。
大多数发烧是由感染引起的,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支原体等。儿童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属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作出的正常反应。发烧持续时间与感染细菌种类、部位有关,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在充分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发烧通常在2至3天后逐渐退烧,体温恢复正常。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可能需要3至5天才能退烧,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则可能持续2至3周。
及时治疗是关键。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充蛋白质,提高免疫力。蛋白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助于孩子提高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若怀疑孩子患有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医院儿科门诊或感染科是就诊的首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以明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等。
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
总之,了解儿童细菌感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儿童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然而,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白细胞发炎的原因
白细胞发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发炎。
二、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当人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可能会升高或降低。升高的情况多见于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而降低的情况则多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
三、治疗建议
针对白细胞发炎,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于病毒感染,则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四、日常保养
为了避免白细胞发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五、医院与科室
当出现白细胞发炎的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前往感染科、内科、儿科等科室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许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患上这种疾病。肺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呼吸系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新生儿肺炎痰里有细菌严重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新生儿肺炎的痰液中存在细菌是肺炎感染的表现。这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肺部炎症,进而引起肺炎。治疗新生儿肺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例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可以消除炎症,帮助治愈肺炎,从而使痰中的细菌消失。
其次,如果新生儿仍然有痰液,可能意味着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感染尚未完全康复,或者治疗时间过短。此时,建议复查血常规,让儿科医生听诊肺部和支气管,评估病情程度。如果仍有炎症感染,建议在专业儿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广谱抗菌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可以配合稀释痰液的药物,促进痰液排出,并注意观察体温,保持水分摄入。
第三,痰培养可以明确诊断新生儿肺炎的细菌感染类型。然而,细菌密度并不一定与毒性成正比。通过痰培养和细菌耐药性实验,可以找到对特定细菌敏感的抗生素,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存在病毒感染,还需要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新生儿肺炎不能自愈,需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康复。
总的来说,新生儿肺炎痰里有细菌是比较严重的。治疗过程中,孩子可能需要长时间输液,甚至需要改变输液部位。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扁桃体发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疾病,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红肿、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那么,扁桃体发炎的人适合吃些什么食物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扁桃体发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其中细菌感染较为常见。治疗过程中,除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1. 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扁桃体发炎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2. 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优质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细胞,促进恢复。扁桃体发炎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鸡蛋等。
3.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扁桃体发炎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等。
除了饮食调理外,以下是一些针对扁桃体发炎的治疗建议:
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祛痰止咳药物:对于伴有咳嗽症状的扁桃体发炎患者,可以使用祛痰止咳药物,如枇杷膏、川贝枇杷膏等。
3.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4. 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6.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
7.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刷牙、漱口,预防口腔细菌感染。
扁桃体发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疾病,了解其饮食调理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咽喉部充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急性炎症刺激所引起的。
当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时,病毒或细菌感染会导致咽喉部充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和柯萨奇病毒。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高热,体温通常在38度以上。
咽喉部充血的症状包括咽喉部充血水肿、突发性高热、咽后壁和舌根处的淡黄色脓性分泌物附着等。
为了确定病因,医生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增高,则说明是细菌感染,可以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效果良好。如果淋巴细胞增高,则说明是病毒感染,可以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大约7-10天就会逐渐治愈。
除了细菌和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过敏、长期吸烟、慢性咽炎和胃食管反流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咽喉部充血。
为了缓解咽喉部充血,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注意发声休息。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味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咽喉部充血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