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又是一起悲剧,看完新闻,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谁没有儿女,七八岁的子女,正是乖巧懂事的年纪,一下子说没有就没有了,父母怎能接受,哎......
痛定思痛,反思一下夏天去海边的注意事项!
一、溺水、溺水、溺水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七八岁,对危险的判断还不是那么准确,记得我家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在学校里突然就跳进学校的小湖,吓得我也赶紧跳进去,幸亏无大碍,上来问女儿为什么跳进去,女儿竟然说看见水里有一条可爱的小金鱼。海水更不等同于小水沟,海水的不可预测性更强,所以,一定要加强看管,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二、中暑、中暑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笔者在医院上班,已经碰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了,因为天气炎热,不只是小孩子喜欢泡在水里,大人也是愿意泡在水里,但空气温度不会因为你泡在水中而变化,这样的中暑、热射病的例子已经举不胜举,所以,如果太热,还是建议等太阳要落山的时候,温度降低的时候再去水里吧。
三、中毒
孩子太小,对有毒水生物了解不多,误食有毒水生物的可能性很多。而且如果平时不生活在海边的话,对水中生物动物的判断也不会非常准确,被咬伤被中毒的可能性也很多。即便没有这些,因为不经常食用海鲜,出现过敏、中毒的可能性也大有人在。
四、防晒
见过晒的皮肤脱去,严重晒伤得嘛?见过晒得皮肤一块白一块红得嘛?高温下炙烤只需要个把小时,你就会被晒伤,甚至是严重晒伤,所以,防晒也要做好。
其实,无论哪种风险,父母的看管都尤为重要,毕竟,他们是孩子......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1、避开过敏原
2、修复黏膜缓解炎症
3、调理体质
4、日常养护
前三点需要做检测和使用药物,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过敏体质的孩子日常养护尤为重要,不小心踩坑便有可能复发,所以这篇文章我重点说一说关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哪些点。
1、禁食冷饮、冰品,以及寒性食物,例如西瓜、椰子、水梨、奇异果、火龙果等。
2、空调设定温度不低于28°,避免冷气和电风扇直吹,尤其是头部。
3、定时清洗床单被套,至少每周清洗1次。
4、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电风扇叶片,以免积累灰尘滋生细菌。
5、雾霾天尽量待在室内,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
6、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绒毛玩具和地毯。
7、室内需要启用空气净化器。
8、家中不要养宠物,动物毛发也是过敏原。
9、家长有吸烟习惯的,不能在室内吸烟,在厨房抽油烟机下面也是没用的,建议去室外吸烟。或者戒烟。
10、长期服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苦寒中药后,体质都以寒性为主,一感冒就容易引动伏痰而导致咳喘,所以要注意保暖(但也不建议穿很厚捂到出汗)
11、避免积食,保持排便通畅。
12、过敏体质大多偏寒,所以一般不建议游泳。
1、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发作期,可以采用抗组胺药物、皮质类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白三烯受体等药物进行缓解。但不可作为长期用药。
2、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过敏性疾病“四位一体”治疗体系中唯一能改变免疫机制的对因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浓度由低到高的过敏原制剂不断加量刺激以提高过敏患者的耐受性。
这个治疗过程漫长而难受,且目前国内治疗制剂种类缺乏,因此接受脱敏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项艰巨的耐力考验。
3、也就是开头总结的呼吸道疾病治疗的四个关键点
4、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需要采用不一样的检测手段。如果是非常严重的过敏症状,建议做过敏原检测,这对治疗能起到关键的指引作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过敏原检测存在局限性。因为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所接触的物质,目前的检测水平只能检测一部分,有家长反应过检测了过敏原,也避开了,但是依旧还是有过敏症状,再次做更全面的检测时才发现,原来有些常吃的食物是有过敏的。
5、益生菌对身体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参考我的主页文章里的《宝宝有过敏性鼻炎吃益生菌有用吗?得看这几点》,有详细说明。通过摄入特殊的益生菌,调节辅助T细胞的Th1/Th2数量恢复平衡,抑制引发过敏反应的IgE产生。
6、在选择益生菌时,需要注意菌种的选择和菌种含量比例、是否有菌株编号、益生菌的活性和数量。补充益生菌并不会产生依赖性,而且“越早越好”,有两个黄金时期:母亲怀孕期间,以及孩子从出生到2岁以前。
7、呼吸道反复感染或慢性炎症会破坏黏膜功能,使“黏液清除运动”发生障碍,造成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治疗过敏性呼吸道疾病需要修复黏膜,恢复其正常功能。
8、从中医学的角度治疗过敏性呼吸道疾病要“论肝治肺”,证型分为“脾虚肝旺”和“肺虚肝旺”两种,在治疗时有三个重点:柔肝滋阴,肺肠同治,补肺脾肾。
9、从中医学的角度不建议孩子,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孩子使用空调、风扇。若确实有必要使用,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8℃以上, 风扇不能直吹人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生完孩子后饮食要注意吗?当然了!只要休息躺着就好了。什么都不要做,手机也不好玩。不要开空调。还有如果是刨腹产,前两天别吃豆类食品,不利于排气。如果是顺产就可以吃。
产后饮食四字原则:软、精、稀、 杂。一般进行食疗恢复身体,通过吃红枣、花生、绿叶蔬菜、动物内脏和血液制品进行补血。
月子期间要注意休息好,不能碰冷水,不能吃生冷的东西,别过早吃凉性的水果和蔬菜。如果是剖腹产的话刚开始要吃流质食物就是粥汤之类的不能吃硬的饭菜。还要多躺着不能经常走动,饮食不要太油腻,太热气,还可以喝点红糖水,都有利于排恶露;如果是剖腹产现在吃一些半流食,多喝点骨头、鸡汤、鱼汤之类的东西对下奶有好处的,剖腹产在短期内不提倡吃鸡蛋。
刚刚生完宝宝
宝宝刚刚出生后妈妈们的身体比较虚弱,这时候不能吃太多比较油腻的食物,建议尽量用清淡的饮食为主,尽量避免大鱼大肉,适当的带一点汤汤水水比较好,容易让妈妈们接受,适当的来一点煮水果让妈妈们比较有食欲,这样的饮食可以让刚生完宝宝的妈妈们有一个很好的修养期。
如果是剖腹产的妈妈则饮食上同样需要注意,尽量用半流质的食物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避免身体不适,可以用藕粉、厚粥以及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这是剖腹产的特殊饮食,直到妈妈们适应了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在产褥期的妈妈们的饮食
在坐月子的妈妈们尽量避免油腻的食物,因为只要饮食够均衡,不用必须每天猪蹄汤也不用每天都是肥腻的大鱼大肉,适量,每天有足够的鱼类、肉类同时要适当的增加汤汁类以助于乳汁分泌。
当然不必过分注意必须要肉汤,也可以是蔬菜汤,尽量多吃些蔬菜水果,含有水分的食物可以帮助乳汁分泌,同时如果妈妈们有便秘的情况可以适当的服用益生菌,如果刚刚生产完怕冷身体发虚,则可以适当的注意一下吃煮过的水果。
不要过分相信传统坐月子的食材
很多妈妈们比较相信传统的月子食物,其实是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的,可以尽量适当的吃一点比如鸡蛋和老母鸡,可是不要将饮食单一化就是只吃这两种食物,这样不利于产后减肥,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下班回家,一摸电脑、电视双双滚烫
孩子肯定又在一直玩电脑、看电视
晚饭后,孩子抱着平板在沙发上开始了吃鸡
开了八倍镜后恨不得把眼睛贴在屏幕上打狙
相信这一幕是很多家长们在孩子暑假经常碰到的情况,然而,除了每天揪着耳朵告诫孩子保护视力、少玩游戏、少看电视之外,我们还真无可奈何。
那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的视力呢?
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要想预防近视眼,首先就要了解它。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指当眼睛在放松状态下,外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就导致了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导致视物模糊,称为近视眼 [1]。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眼睛看不清了。
那么看不清怎么办呢,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会靠近点看,靠近看得时间久了之后又看不清了,继续靠近,如此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形成了近视或高度近视。
在孩子们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时,观看过程中相应眼睛眨眼的次数会减少,从而造成泪腺分泌减少,导致眼部干涩,缺少润滑。
并且电子设备强烈的荧光屏闪烁会不断刺激眼睛,最终促成了眼部疲劳、视力下降 [2]。
下面,我们从眼球的解剖结构来分析一下近视发生的原因。
如图所示,人体眼球的内部主要结构为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后方的视网膜。
其中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是重要的折光系统,承担了光线的传导,视网膜是感光系统,承担了外界光线、图像的感知。
同时,角膜还是眼球外侧直接接触空气的部分,因此当孩子们长期看电子屏幕时,由于缺少润滑,角膜上的水分蒸发,他们就有了眼部酸涩、干燥、刺痒的感觉。
通常来说,近距离用眼时,晶状体曲度会增加、前后径加大,当停止近距离视物时,晶状体会缓慢恢复原来的状态。
虽然短时间内会有些视力模糊,但还是会慢慢恢复过来,这时孩子们尚且处在“假性近视眼”的程度,经过放松、休息,避免继续近距离用眼,视力还可以恢复正常。
然而晶状体就像橡皮筋一样,弹性也是有限的,绷紧过久后会失去弹性。因此如果长期保持近距离视物,缺乏休息,晶状体就会发生疲劳,即使再放松、休息后也无法自动回弹。
因此造成视线传导异常,导致光线在视网膜前方成像,最终就会出现无法恢复的视物模糊,此时孩子们就已经发生了真性近视 [3]。
以上就是眼睛发生近视的根本原因。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们保护视力呢?
要保护视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就是电视关掉、电脑上密码、平板游戏APP卸载,不让孩子们玩了。
但是有时候强制不让孩子们玩也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孩子们偷偷玩,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柔性措施来帮助孩子保护视力呢?
❶ “近-远-近”间断放松法
虽然没法强制孩子们一点电子设备都不碰,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监督他们每玩1h,停下休息10min。
离开电子屏幕,四处走动走动、活动下眼睛,走到窗台上看看外面的风景,例如绿色的树木,蓝色的天空,舒缓一下眼睛,松弛长期近距离用眼而紧张的晶状体与眼部肌肉。
同时,在这里还可以向各位家长们介绍一个好办法,休息时将近视状态切换为远视,实现“近-远-近”切换法:眺望最远处的高楼,数一下楼上的窗户。
上文提到,当眼睛在视远物时,晶状体就会从视近物状态下进行反向压缩,曲度变小、前后径变短,因此可以有效地主动松弛晶状体,避免视力下降。
因此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尽力远视来达到这个目的,虽然数窗户到最后往往会数花了眼,但当再回头看向室内,一定会感觉视线清晰了很多。
这就是由于尽力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紧张度都被用力反向调节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甚至在正常状态后继续调节,直到超常的状态。
因此晶状体将会得到有效的放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近视的问题。
❷ 保持安全用眼睛距离
孩子们在课桌前学习或玩电脑、看电视时,保持一定用眼距离也对视力保护有重要帮助。
例如,在课桌前学习时,坚持“三个一”的理念,即:一尺一拳一寸。
拿笔时要求手的位置距离笔尖一寸,身体距离桌子边缘一拳的距离,身体坐正直,眼睛距离桌面一尺的距离,这是标准的写字、学习的姿势,同时也能够保持安全用眼距离。
使用电脑时,尽量电脑椅位置靠后,以胸口距电脑桌2-3拳距离为宜,或在不影响双手操作键盘、鼠标前提下距离越远越好。
观看电视时,距离应该随着电视屏幕的大小来调整,电视机越大,孩子距离电视应该越远,简单来说孩子的双眼至少要保持电视屏幕对角线距离的六到八倍。
打个比方,29英寸(74CM)观看距离应为4.5米,34英寸(86CM)观看距离应为5.2米,以此类推。
因此,当用眼距离拉开之后,近视眼的发生率将会有效降低,对保护孩子的视力有重要帮助 [4]。
❸ 眼部保健操法
前面还说到,从小上学时我们就都能熟练操作眼保健操。眼保健操的作用在于可以松弛眼部肌肉、改善眼部循环,它能够通过按摩使眼睛得到充分放松。
所以当孩子们长期用眼之后,督促他们做眼保健操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热毛巾、蒸汽眼罩帮孩子们敷一敷眼睛,局部高温也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眼部疲劳恢复 [5]。
以上就是几个保护孩子视力的好办法,不过仍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网上针对保护眼睛、提高视力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江湖医术”——
例如眼部按摩仪(内含远近跳动的闪灯+眼部按摩)、视力改善动态图等等,然而目前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指向这些措施对于保护视力有良好帮助。
反而,长时间盯着这些所谓远近调节的闪灯、盯着动图时其实仍然在近距离用眼,不仅不能缓解眼部疲劳,反而还会加重眼睛的负担,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哦。
当孩子出现明显视力下降后,还是应当及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注意眼部休息。
如果已经出现近视的话,还是要尽快去正规眼科医疗机构测量视力,尽快配制眼镜,以免恶性循环导致视力越来越低哦。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了解到维生素D对于钙质吸收的重要意义。而谈起晒太阳补充V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的道理,更是老生常谈了。想必操心甚至是焦虑着自家娃生长发育水平的父母们,一定都或多或少了解这些。不过,当初科学家们逐渐发现VD的重要意义,也是基于非常惨痛的代价。
维生素 D 缺乏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17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那些工业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儿童佝偻病严重暴发流行。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阳光照射、汞弧灯照射和鱼肝油可以治疗佝偻病,进而认识了维生素 D 的存在。通过阳光照射、紫外光照射食物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的推广,儿童的钙质吸收得到了保障,发达国家曾基本消灭了佝偻病 [1]。
是啊,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能让娃钙吸收更好。可是,晒多了太阳,娃水嫩嫩的皮肤变成了小黑蛋,甚至红肿、晒伤,该怎么办?难道水嫩的皮肤,跟大长腿,注定不能兼得?
儿童的皮肤自然防御功能较差,因此经不起太阳照射,他们在强烈的日光下最多只能停留 15 分钟左右。
所以,首先要避免光线最强烈的时间出门,比如夏日炎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就尽量别带娃出去干晒啦,或者要去,也是去有阴凉的地方玩耍。避开了日晒强烈时段,如果不为了户外运动,就是带宝宝出去日光浴补充vd,那么每天 1~3 次,每次 10 分钟左右就可以,而且要小心避免日光直射宝宝面部。
如果需要在阳光正盛时出门,应当给孩子涂抹防晒霜,并且每两个小时就需要补涂一次 [2]。
但是,根据儿童医院的医生提示,年龄小于 6 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还不完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强,会更容易吸收涂抹在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化妆品中如果含有刺激性成分,会更容易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为安全起见,年龄小于6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更推荐使用衣物、遮阳伞等方式进行“遮挡式防晒” [3]。
决定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日光防护系数(SPF 值)和 UVA 防护系数(PA 指数)。SPF 值是评价 UVB 防护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被晒红的能力。防晒产品 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
PA 指数是评价 UVA 防护的指标,主要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晒黑的能力,PA 指数越高,防晒产品对 UVA 的防护能力越强,皮肤被晒黑的可能性越小。一些进口防晒化妆品只标注了 SPF 值,没有标注 PA 指数,但是会标明这样一行字:Broad Spect r um,代表该产品对 UVB 和 UVA 均有防护效果。
对于在户外活动的孩子来说,可根据日光强烈程度选择防晒指数适宜的产品:若在阴天室外或树荫下时,可选择 SPF15~25/ PA+~++的防晒产品;若在阳光下活动,可以选择 SPF25~
30/PA++~+++的防晒产品;若在强烈日光下,如在海边游泳或滑雪时,则需要选择 SPF50+/PA+++等防晒指数更高的防晒产品。
根据所含防晒剂成分,防晒化妆品可以分为物理防晒类和化学防晒类。那么,儿童使用哪种防晒化妆品更好呢?
物理防晒成分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来发挥防晒作用,代表物有二氧化钛及氧化锌。它的优点是相对稳定,不易导致皮肤过敏,适用于儿童及皮肤敏感人群;缺点是 SPF 值越高,使用感就越油腻,且涂抹后皮肤容易泛白,影响美观。
化学防晒类化妆品通过吸收紫外线发挥防晒作用。其优点是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不会导致皮肤泛白;缺点是稳定性相对较弱,SPF 值越高,越易刺激皮肤,或者产生光敏感现象,不适合儿童和皮肤敏感人群。因此,孩子使用的防晒化妆品,建议以物理防晒成分为主。
有些家长可能在想,不就是晒黑吗,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过去就白回来了。其实,还真不只是黑白美观度的事儿。有实验研究认为,晒伤会增加儿童成年后患皮肤癌风险,所以,咱们户外日光浴还是适度,晒黑事儿小,生病事儿大 [4]。
祝天下的宝宝们都能皮肤水灵,永不晒伤~同时,还能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个子高高~
随着冬天的来临,气温骤降,在北方会有很多小宝贝因为喘息来到医院,虽然喘息的声音很大,但绝大多数宝贝日常生活并未受到影响。那这种喘息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种疾病的名字叫做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指什么?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解剖学诊断,意指发生在直径为300 um-75um的细支气管部位的炎症,因为粗细与毛发相当故我国习惯称之为毛细支气管炎。其常发生于2岁以内的儿童,2-6个月宝宝高发,这些婴儿有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体征,但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哮鸣症状。
毛细支气管炎的表现?
毛细支气管炎仅发生于2岁以下,早期表现为感冒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在疾病发展至3天左右出现喘息,肺部听诊可有哮鸣音和/或湿罗音,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的表现,如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快(>60次/分)、烦躁、易激惹、嗜睡甚至昏迷。
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原因?
毛细支气管炎的通常为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鼻病毒。此外还可能为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博卡病毒。
这些病毒中的一种或几种感染细支气管部位的上皮细胞,进而引起该部位的直接损伤以及炎症,主要表现为水肿、粘液分泌和坏死的上皮细胞脱落,进而引起细支气管部位的阻塞。
什么情况会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重症?
毛细支气管炎预后较好,但对于少部分宝贝来说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有时可发展成重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对于如下情况的宝贝,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早产儿(<36周);低体重儿、月龄<3个月;存在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发育不良;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比较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等;免疫缺陷;神经系统疾病。
另外,如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拥挤、多胞胎、高海拔地区。
需要使用抗生素么?
毛细支气管炎本身为病毒,如存在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出现,最常见的为中耳炎,所以如果一旦毛细支气管炎的宝贝出现中耳炎的症状或体征提示我们可能需要使用抗菌素,至于其他情况几乎可以忽略。
什么情况需要做X线检查?
对于病情较轻的婴幼儿,不太建议X线摄影,而且可能因X线的结果导致抗生素的使用不当。
对于存在中度-重度呼吸窘迫(如,鼻翼煽动、三凹征、呼气呻吟、呼吸频率>70次/分、呼吸困难或发绀)的小宝宝,特别是当体格检查发现有局灶性病变、婴儿有心脏杂音或有必要排除其他诊断时,可能需要实施X线摄影,对于临床缓解速度未能达到预期的儿童,也可能需要行X线摄影来排除其他诊断。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毛细支气管炎的宝贝我们建议尽量完善疫苗接种,特别是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此外还要避免接触吸烟环境。
尽管绝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的宝贝会在最长1个月内完成自愈,但仍然30%的宝贝会在今后发生复发性喘息,甚至还会有一少部分出现哮喘,因此作为家长要仔细记录既往病史,定期对宝贝进行气道评估。
转眼,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由于仍处在疫情防控阶段,在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和上市之前,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旧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公众应该戴好口罩、勤洗手。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给予临床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出行游玩是具备一定风险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个病毒是不可能十分彻底解决的,将会比较长时间的一直传播,只要不造成大规模爆发就可以。
新型冠状病毒也有可能会转成慢性,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假期来临的时候,如果要出游的话,要开始拟定好出游计划,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那么,疫情期间五一如何安全出游呢?记住以下这些防护措施,一起来看看。
一: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五一出游的时候,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不凑热闹。
二:一定要戴好口罩。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还有社区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佩戴好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或者是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的地区,工作人员要佩戴好医用口罩或者是N95级别以上的防护口罩。
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好一个良好的清洁习惯,勤洗手在饭前便后触摸了公共产物品之后都要做好洗手的工作。在洗手的时候学会如何标准的洗手,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保护他人的健康。
四:合适选择出游地。目前中国出行旅游还是较安全的,五一假期临近旅游市场的人气渐渐旺盛了起来,大家出游的时候最好选择去名胜古迹,乡村或者是度假胜地。避免去一些比较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去的地方是比较拥挤的景区,可以自己调节时间,选择人较少的时间出来游玩。
五:保持正常的的一日三餐。由于疫情,很多人都待在家里面。待在家里面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持一个正常的睡眠,不能够熬夜,正常的一日三餐。并且如果想要保住抵抗力,必须要吃三餐。很多人在疫情的这一段时间,反倒生活变得不规律,一日三餐的规律紊乱。
天气已经开始逐渐升温,南方的很多城市在五一温度很明显的升高,怎样才能让宝宝在户外玩得高高兴兴,又能免于生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中暑怎么办?
酷热难耐的夏天,中暑是常见的疾病,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成熟的宝宝是易感人群。如果他们在日光下暴露的时间长一些,又时刻不闲着,出汗过多或因为室外温度高,体内的汗排不出来,就有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进而中暑。
通常,中暑前的征兆表现为头晕、口渴、行走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继而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恶心、呕吐,这是轻度中暑;待到重度,宝宝会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急促、抽筋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救助。
如何预防中暑?
时间选择。带宝宝到户外玩,最好控制在上午10点半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如果是天气炎热难耐,可选择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以保证宝宝在温度相对低的时间出来活动。即便在这些时候,最好也要让宝宝在树荫下玩耍,避免阳光的暴晒。不做剧烈运动,以防孩子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穿衣选择。给宝宝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质地或真丝质地的衣服,颜色尽量浅一些,这样不至于吸收太多的热量;款式要宽松,便于透风。
及时补水。即便是带宝宝在家门口玩,也要随身备一瓶白开水、酸梅汤、西瓜汁或绿豆汤,玩一会儿给宝宝喝几口,防止体内缺水,但一次不宜太多,因为宝宝的胃浅,喝太多了容易引起呕吐。夏天宝宝出汗比较多,应适当喝一点淡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盐分。另外,一日三餐应让宝宝多吃些流质食物、多喝汤、粥,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随时活动。带着还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出来玩,最好不要把孩子放在童车里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因为太阳不停地移动,光线也会随之变化,原来不晒的地方,过一会儿有可能就被太阳晒着了。如果是在汽车里,即便开着窗户,过不了多久它也能变成个大烤箱。宝宝会觉得很难受。所以,还是应该推着或抱着宝宝在树荫下、荫凉处走走,将宝宝高高举起或做些游戏。
如果宝宝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宝宝中暑,立即把宝宝放置荫凉通风的地方或有空调的房间,平躺、头部稍稍放低,全身放松。松开衣服,用温的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如果宝宝神志不清,可同时按摩四肢,直至苏醒;如呼吸困难,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补充水分和盐分,如喝淡盐水或白开水。如果比较严重,可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出现混乱局面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拥挤。
6、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7、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8、若被推倒,要设法贴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9、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发生踩踏时间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乘坐索道需要注意什么?
1、乘索道前,首先查看该索道是否悬挂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2、认真阅读索道入口处的\"乘客须知\"。
3、进入站台后,听从服务人员的指挥,按顺序上车。
4、进入客车(吊椅)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
5、到站下车时,听从服务人员的疏导,陆续下车,离开站台。
6、如遇索道偶然停车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注意收听线路广播内容,不要自己打开车门或护栏。
7、如遇索道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乘客要稳定情绪,不要惊慌,等待工作人员前来营救,千万不可自行设法离开车箱。
8、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定要服从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护人员工作,不要争先恐后,年轻人应协助救护人员,首先营救儿童、老人和妇女,先帮助他(她)们顺利到达地面。
9、乘客到达地面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应尽量避开索道行驶区,有秩序地向索道站转移。
一、游泳需要注意什么?
1、不会游泳的人,应在游泳技术高的人辅导下,先在浅水安全区内学习适应,然后逐渐再向深水过渡。不会游泳的人,即便带上救生圈、气垫床等浮躁工具,也不要独自到深水处游泳,否则在遇到大风大浪等复杂情况时容易溺水。
2、做体操等准备活动,要在离岸边不远的近距离内顺游逐渐适应,且不可离岸猛游远游,要留有后劲。
3、心脏病、癫痫病、高血压等病的患者,不可到深水水域游泳,可在浅水安全区有专人照应情况下,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进行游泳活动。
4、情况不明,不要冒然游泳、跳水,因为水底情况不明,最有可能碰上残存的木桩、树根、哈蜊皮、碎玻璃瓶、铁刺,船锚、鱼网、尖石、密集水草地等。最好穿塑料鞋下水,如果跳水救人时,要采用下蹲式跳入水中,以防受到伤害。
5、天气及云层较低时不要下水游泳,如此时正在游泳,应尽快撤离水面,以防雷击。不可在有旋涡的水域游泳,游泳时万一遇到旋涡,应采用自由泳或仰泳尽快避开旋涡区,切不可踩水,因为水面与身体垂直,极易被旋涡吸入水底而造成溺水。
6、在大船附近游泳,至少要离开大船十米,否则离大船越近越容易被吸入船底。
二、酒店旅馆着火了怎么办?
1、你最好住在地面上的第一层。
2、当你住在较高层的时候,应事先留意旅馆的出口、楼内通道、安全灯、水源、灭火器材等情况。
3、一旦发生火灾,你不要惊慌失措,建议按照事先了解的情况和当时的情景,稍做冷静考虑再决定避难行为。
4、在没有疏散引导的情况下,建议你向下或沿水平方向逃离,当去路被火封死时,也可以往上跑,不得已时才可跑到楼顶平台,不过那里的高温对你仍有威胁。逃离时要用湿毛巾堵嘴,这样能降低浓烟对你的危害。
5、当避难通道被隔绝时,建议你利用绳子或用被单布条结成的带子下滑,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就可破窗而入。
6、实在无法逃离时,你也不要跳楼,退回其它没有着火的房间,将房门紧闭并泼水,然后到阳台呼救,如果火已突破房门,你不要开窗,因为这样做能加速空气对流而加快燃烧速度,这时你沉住气,尽量利用房间条件保护自己,待救援人员将你救出。
三、高楼着火了怎么办?
1、保持头脑清醒。火灾发生时,能够冷静地面对,是得以成功逃生的前提。
2、逃生勿入电梯,楼梯可以救急。火场上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发生火灾后,电梯往往容易因断电而造成\"卡壳\",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等设施。
3、寻找逃生路,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决不往上跑。因为火灾发生时强大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晕厥乃至死亡。
4、平时注意进行避难逃生训练,预先熟悉逃生路线,掌握逃生方法。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呆久了,拥抱一下大自然是个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徒步登山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项目。
很多人觉得外出出游穿一件宽松的衣服、一双平底鞋或软底鞋就可以了,又不是从事专业运动,不用那么“讲究”。但这是错误的想法,服装鞋子可不是随便穿一穿就好的。
一定要穿正式的跑步鞋
一双合适舒服的运动鞋可以在徒步过程中“宠溺”你的双脚和关节,为你节省不少体能。我们在很多旅游景点都会看到一些人穿着平底皮鞋或休闲鞋登山,走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走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疲惫不堪。
虽然不是专业登山,但是游玩式的爬山走步也要穿正式的跑步鞋,它可以保护脚底筋膜、脚踝和膝关节。否则一天的徒步下来,对体能和下肢关节的损耗很大,很容易造成关节和肌肉损伤。
如何挑选运动鞋
首先要判断自己的足部姿态,足部姿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内翻、外翻。我们可以通过走路或跑步的姿势来判别:脚内侧先落地的为外翻,脚外侧先落地的为内翻。
而跑步鞋我们可以大致分两种类型:稳定支撑型和缓冲型。足外翻的适合稳定支撑型跑鞋,足内翻的适合缓冲型跑鞋。正常足的两种均可。
如果想再“讲究”一点的话,去山区旅游可以穿一双好一点的越野跑鞋,越野跑鞋的防滑效果比普通公路跑鞋要强很多。当然,这些也只是挑选运动鞋的建议,最终一定要以自己穿着舒服合适为准!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运动鞋“穿大不穿小”:码数大小不要完全正好,尽量大半码到一码,因为徒步或跑步过程中脚会发胀,要给双脚留有一定的空间。
衣服只要宽松就够了吗
对于一些没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来说,“运动服”就是运动品牌的衣服,这也是错误的。运动品牌的衣服也分专业运动服装和休闲服装。很多人挑选衣服都会关注品牌和样式,但是挑选运动服最最重要的是服装材质。
运动就会出汗,针对出汗这一点,秋冬季的贴身层或春夏季的短袖短裤一定要选择速干材质的,比如涤纶、氨纶、锦纶、聚酯纤维等。速干材质的衣服非常透气而且可以快速排汗,出汗后也不会觉得衣服很黏。
很多人觉得纯棉衣服好,但是棉质衣服对“出汗”这件事很不友好。不仅出汗后衣服容易粘在身上,在外界温度较低时,棉质衣服粘上汗水变湿很容易让人着凉甚至出现失温的现象。一旦失温,轻则发抖、寒颤、不能做复杂动作,重则意识茫然甚至休克。
现在已经入秋,天气慢慢转凉,山里的气温更低而且阴晴不定。徒步登山的话最好备一件防风防雨性能好的外套。
野外郊游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穿着装备“讲究”一点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溺水事件频发,警惕儿童安全风险
近日,荔湾区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一名9岁男童陈亮在抓鱼时不幸落水,经过20小时的搜寻,最终在珠江沙面水域发现其尸体。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儿童安全警钟,提醒家长和监护人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和看护。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因溺水而失去生命。溺水事故多发生在野外水域、开放性水域、浴场等场所,尤其是在儿童玩耍、嬉戏时更容易发生意外。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家长和监护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此外,对于溺水事故的救治,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当发现有人溺水时,首先要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寻找救生圈、绳索等物品进行施救。如果不会游泳,切勿盲目下水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令人痛心疾首,但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看护,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牛牛,我们想念你。”这几天,在亦庄金地格林小镇的社区论坛上,一个新建的网页成为两天来点击率最高的地方,截至今天上午,已经有177位邻居在这里写下对牛牛的怀念和留恋。上周五,13岁的牛牛在小区会所的游泳池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事发后,邻居们纷纷送上蜡烛、鲜花和黄丝带,祝福牛牛一路走好。
据了解,上周五下午,牛牛在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在小区会所的游泳池里游泳。过了一会儿,其他游泳的孩子看见他埋头趴在水线上,还以为他在练憋气。可是几分钟过去了,牛牛仍然没有动静,人们赶紧报告给救生员。牛牛随即被送往同仁医院亦庄分院,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今天上午,记者在小区会所看到,该游泳池已经被警方查封。在通往泳池的地下通道的墙壁上,贴着许多黄色的小花朵。服务人员说,那些花都是这几天业主们自发贴上去怀念牛牛的。
在牛牛家门前,许多花圈和花束整齐地摆放着。而门前的小树、房屋栏杆和牛牛家的窗户上,缠绕着许多黄丝带。微风中,黄丝带在轻轻摇曳。这时,恰逢两个女子前来敬献鲜花,她们对记者说,“我们是小区业主,与牛牛相识,今天来送他一程。”默哀片刻后,她们悄悄地离开了,带着满眼的泪水和红红的眼圈。
记者登录小镇的社区论坛,满满的,几乎全部是悼念牛牛的帖子,其言辞之哀婉、情绪之悲痛,令人感叹。“绿袖子0楠”(网名)在帖子中写道:“牛牛,我是住在你家对面的姐姐。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但听说你喜欢听周杰伦的《菊花台》,姐姐想用笛子给你吹一首,希望你能听到。我现在就对着你家的窗户吹了,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吧……”“大伟他爸”(网名)写道:“今日惊闻小镇邻居痛失爱子的噩耗,心脏实在有些受不了……我也是个父亲,理解痛失爱子是什么心情。别的不多说了,我们活着的人还要坚强起来。我们生活得越幸福,远在天国的亲人则越欣慰。”
“刚刚出差回来,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牛牛,愿你在天堂更快乐!!牛牛爸爸,让我拥抱一下你!让我分担一些你的痛苦,陪你一起度过……”马特乌斯-杨(网名)的帖子则充满了对牛牛家人的关怀。
痛惜和追忆之余,也有业主从“安全措施”的角度做出了提示。“win-niebear0202”(网名)说:“当暑假来临,我们开始忙着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或者兴趣班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就真的让我们这么放心?我想也许利用这次暑假,小镇的童子军应该组织些教会小孩子们自救和紧急条件下避险的措施,比如:游泳的时候抽筋了怎么办?遇到大狗追自己怎么办?遇到坏人了怎么办?有危险了怎样大声地求救等等。我想这些事真的有些迫在眉睫了。”
(责任编辑 龙彩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误吞异物、溺水等。针对这些情况,很多人可能会采用“倒立控水”的方法进行自救或互救。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能救人,反而可能会延误抢救时间,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倒立控水”。当人误吞异物或溺水时,身体会本能地通过咳嗽、呕吐等方式将异物或水分排出体外。而“倒立控水”就是通过倒立姿势,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水分或异物更容易从口腔排出。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倒立控水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病情。其次,倒立控水并不能有效排出异物或水分,反而可能会使异物或水分进入气管,造成窒息。最重要的是,倒立控水会延误最佳抢救时间,使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那么,当遇到误吞异物或溺水等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一些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1. 误吞异物: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然后,鼓励患者咳嗽,尝试将异物咳出。如果咳嗽无效,可以尝试刺激咽部,诱导患者呕吐。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2. 溺水:首先,立即将患者从水中救出,清除口鼻内的异物。然后,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或急救人员到来。
总之,倒立控水并不能救人,反而可能会延误抢救时间,害人不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儿童溺水事故频发,令人痛心。据报道,福建省闽侯县琯前村三名小学生不幸溺水身亡,再次引发社会对儿童安全的关注。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率是城市儿童的五倍。造成儿童溺水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儿童安全意识薄弱: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儿童容易在危险环境中玩耍,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2. 监护人看护不力:部分监护人疏于看护,未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危险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3. 水域安全隐患:农村水域众多,但安全设施不完善,缺乏警示标志,容易引发儿童溺水事故。
4. 救护知识普及不足:许多家长和儿童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无法及时进行救助,导致悲剧发生。
针对儿童溺水事故频发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远离危险水域。
2. 完善水域安全设施:加强对水域的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儿童溺水。
3. 加强监护责任:监护人要加强对儿童的安全看护,确保儿童安全。
4. 普及救护知识:普及儿童溺水急救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急救能力。
5. 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确保他们度过安全的假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许多人选择去河边、湖边等水域避暑,然而,溺水事件也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需要引起重视。以下是一些关于溺水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溺水的原因
1. 缺乏安全意识:有些人对水域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
2. 游泳技能不足:不会游泳或者游泳技能不佳的人,在水中容易发生危险。
3. 疲劳:长时间游泳容易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出现疲劳,从而发生溺水。
二、溺水的症状
1. 呼吸困难:溺水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2. 肌肉抽搐:溺水者会出现肌肉抽搐,无法控制身体。
3. 意识模糊:溺水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无法清醒。
三、溺水的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2. 拔除异物:如果溺水者口鼻中有异物,应立即将其拔除。
3.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保持冷静:在救援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四、预防溺水的方法
1. 学会游泳:提高自己的游泳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尽量选择有救生员的游泳池或者海滩。
3. 结伴而行:不要单独下水游泳。
4. 注意安全:不要在水中饮酒或者过度疲劳。
5.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儿童溺水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夏季游泳高峰期。溺水后,大量水分和异物涌入呼吸道及胃中,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窒息甚至呼吸、心跳骤停。据统计,溺水是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本文将介绍儿童溺水的预防措施、急救方法及后期康复治疗,以帮助家长和监护人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儿童健康。
一、预防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和监护人应向儿童普及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
2.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自然水域游泳,尽量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备的游泳池。
3. 加强监护:家长和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儿童在水中的安全,避免其单独游泳。
4. 配备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提高儿童在水中的安全保障。
5.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监护人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现场急救。
二、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儿童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帮助。
2. 拯救溺水者: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如将溺水者救上岸。
3. 排除呼吸道积水: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4. 进行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5.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后期康复治疗
1. 呼吸系统康复:根据溺水程度,进行呼吸系统康复治疗,如呼吸训练、氧疗等。
2. 心脏康复:对心脏受损的溺水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如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3. 脑部康复:对脑部受损的溺水者,进行脑部康复治疗,如认知训练、语言康复等。
4.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夏日炎炎,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解暑的首选。然而,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高达数万人,其中儿童和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和急救知识,对于预防溺水事故至关重要。
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缺乏安全意识:一些游泳者缺乏安全意识,不熟悉水域情况,盲目下水游泳。
2. 自身游泳技能不足:一些游泳者自身游泳技能不足,遇到突发情况无法自救。
3. 水温过低:水温过低会导致人体体温下降,出现抽筋等不适症状,增加溺水风险。
4. 水下环境复杂:水下环境复杂,存在暗流、漩涡等危险因素,容易导致溺水事故。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游泳者应充分了解水域情况,避免盲目下水游泳。
2. 提升游泳技能:游泳者应加强游泳训练,提高自身游泳技能,增强自救能力。
3. 注意水温:游泳时要注意水温,避免水温过低导致抽筋等不适症状。
4. 选择安全的水域:选择有救生员、安全措施完善的水域游泳。
5. 掌握急救知识:学习溺水自救和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溺水自救和急救方法:
1. 自救:一旦发生溺水,要保持冷静,尽量放松身体,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尽量保持呼吸顺畅。
2. 拉拽:如果身边有他人溺水,可以尝试拉拽溺水者,但要注意自身安全。
3. 救援: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控水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溺水急救方法,一直备受争议。从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到腹部冲击,再到如今网上流传的“倒背着跑”,控水法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近日福建福州一儿童溺水的案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控水法有效性的质疑。
该案例中,一名儿童掉入30厘米的缝隙中,被好心人救起时已失去意识。其舅舅采取倒背奔跑的方式试图颠出肚子里的水,但最终未能救回孩子。这一事件让人们不禁要问:用倒背奔跑控水的方式对溺水者进行救援,这样的方法正确吗?
事实上,溺水后人体主要面临的是缺氧导致的意识消失,而脑细胞在无氧状态下持续3分钟以上就会受到损害。然而,当人体在冰冷的水中时,体温下降会导致脑代谢减慢,需氧量减少,因此即使心脏停止跳动20~30分钟以上,仍有救活的可能。
针对溺水者的急救,应根据其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
1. 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控水法可能造成胃内容物返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因此,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
近年来,溺水事件频发,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人们喜欢到河边、湖泊等水域消暑纳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将针对溺水事件进行科普,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多见。溺水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游泳技能不佳、水边玩耍时疏忽大意、酒后游泳等。一旦发生溺水,周围人群的救援意识尤为重要。
溺水者发生溺水后,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况。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措施:
1.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2.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3. 对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CPR);
4. 对溺水者进行保暖;
5.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为了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游泳时选择安全的水域,并了解水域的深度和水质;
2. 学会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3. 不要酒后游泳;
4. 儿童和青少年在游泳时要有成人陪同;
5. 在水边玩耍时,要时刻保持警惕。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溺水者的心理创伤。在救援过程中,除了进行身体救治外,还要关注溺水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暑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令家长们忧心忡忡。据统计,每年暑假期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特别是乘车意外和水上意外,往往发生在家长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那么,暑假期间,孩子们面临着哪些安全风险?如何预防和规避这些风险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暑期儿童安全风险:三大类需防范
1. 乘车意外:自驾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发生意外伤害。
2. 水上意外:游泳、玩水等水上活动,存在溺水和溺水后并发症的风险。
3. 家居意外:家中电器、家具、药品等,都可能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隐患。
二、暑期儿童安全预防措施
1. 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避免让孩子单独行动。
2. 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等。
3. 在家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滑垫、安全锁等。
4.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为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暑期儿童健康保健
1.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疾病。
2.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3.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预防空调病。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