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刘柳洪

患者其他的治疗,直肠癌常见的根治性手术方案有:

  • 第一种,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也就是酶移植手术。
  • 第二种,就是经腹低胃切除,和腹膜外仪器吻合术,也就是多克丝手术。
  • 第三种,就是保留肛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

这三种方案就是长期根治性手术的方案,对于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术后,术后治疗它可以分为化疗和放疗,对于直肠癌术后放疗,一般二期到三期的,一般都兼以术后性化疗,时间为半年。所以对于转移肺的复发的防治,我们可以采用局部复发的化疗,一些方案或者是放射的治疗,来减少、延缓、控制肿瘤局部的一些病灶。对于肝转移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肝肿瘤的切除术,结合化疗进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肠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大肠直肠癌发现得早,就是一种预后很好的癌症,存活率可达95%以上,但除了众所周知的手术切除外,大肠直肠癌还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3期以后,只有直肠癌才可采用放射线治疗,大肠癌不能全用,因此,并非所有的治疗方法都能被广泛应用。

     

    直肠癌的大肠分期

    大肠直肠癌的分期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位置不同,要注意的也不一样。周围的大肠也有小肠、膀胱,因此,周围的器官、血管如何保持完整,在治疗大肠癌时需要注意;直肠距离较远,但有肛门问题,因此,更需要考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0期:原位癌,癌细胞只在上皮层表面,尚未侵犯到深层,通常经手术切除后可100%治愈。

     

    1期:肿瘤仅局限于黏膜表面,如果第一次手术非常成功地清除了全部肿瘤,存活时间约为5年左右。

     

    2期:癌细胞侵袭肠壁肌肉层,但未发生淋巴腺转移,存活率约8~9成。

     

    3期:癌细胞有淋巴腺转移,此时5年的存活率约为40%左右,平均3~4年左右。

     

    4期:癌细胞已发生远端器官转移,5年生存率仅剩5%,平均生存率为1~3年。

    治疗肠癌的方法。

    1期和2期大肠癌都只需手术,基本上不需要化疗,除非有高复发风险的病人可以多次联合用药;3期还需在手术后进行完整的辅助化疗,以确保肿瘤全部消失;4期则建议采用化疗联合标靶治疗,以消除远端转移。

     

    由于大肠癌95%是由息肉演变而成,一般要10年以上才会变成癌症,而且还得再过5~10年才会进入第4期,因此,一般第4期的病人年龄较大,都会到60、70岁以上,目标主要是让远端转移的器官消除毒性,使身体更舒适。但目前只有前18~24次的靶点药物有健保付款,后面要自费,每针约3~5万元。

     

     

    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有病人会怀疑,如果化疗没有效果,靶子太贵了,那我能不能用放射疗法杀死癌细胞?放射线是一种高能损伤,每次损伤一点点,健康组织本身就会慢慢恢复,但是癌细胞不会;但是大肠的部位还有小肠、膀胱、子宫,特别是小肠非常敏感,对于身体已经比较虚弱的人,放射线太多,需要修复的器官太多,过程很痛苦,而且对身体也有很大负担,所以不推荐这么做。

  •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在我国已成为男性第二、女性第三的高发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癌症。

     

    早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治愈,且生活质量较好;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12%,而且往往粪便无法再像普通人一样排出,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发现事实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过确诊和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专家指出,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不仅使早期检出更容易治愈,而且有助于通过发现息肉或病灶,在其癌变之前摘除,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表示,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患者生存获益良好。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以及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通常会经历5-10年,因而患者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1]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其发病与否,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即: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要点

     

    这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也不少,到底应该做哪种?多久做一次?也有讲究。

     

    1、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且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史的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所以为了健康生活,早筛查,早治疗,才能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夏瑾.专家详解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N].中国青年报,2021-4-27
  • 别小看排便,身体有没有癌症,排便有时是很重要的报警器,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这是不是有点太危言耸听了?怎么通过排便还可以看出身体有没有癌症?

     

    其实,消化道涉及的部位较多,包括、大肠、小肠、胃,还有胆囊、胰腺、肝脏等,不管哪个部位出问题,都会导致消化道受影响,而消化吸收若出现异常,身体的排泄物——大便,自然也会出现异常。

     

     

    那么,大便出现哪些特征,提示肠癌可能已经到访呢?


    第一,大便呈现黑色

     

    正常人群的粪便应为黄褐色,一旦大便颜色变为黑色,务必要提防大肠癌的出现。

     

    这多是由于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对肠道损伤严重,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血液一旦氧化,排泄物自然呈现黑色,这与粪便中铁含量升高有关。

     

    第二,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大肠癌患者在排便时,若发现排便出现异常,则应提高警惕,尤其对于经常便秘、腹泻情况交替出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大肠癌的可能。一旦小肠功能受损,可出现腹泻症状。

     

    若已发现小肠狭窄或梗阻,排泄粪便较困难,通常可出现便秘。如在短时间内会频繁腹泻,便秘,两者交替出现,则需对大肠癌高度警惕。

     

    第三,大便不规律

     

    很多肠癌患者,会出现突然性的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次数逐渐增多,经常便秘,腹泻,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要警惕肠癌的发生。

     

    肠癌与肺癌非常相似,在发病初期,其实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得了肠癌都已到了晚期。因此,一旦身体出现上面3个蛛丝马迹时,最好及时就医,及时干预。

     

    哪些人群是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第一类:有肠癌家族史

     

    临床资料表明,60%的大肠癌患者都具有家族史,而且如果处在三高环境下,致癌物质可以随意扩散;

     

    第二类:长期便秘的人

     

    很多生活不规律的人群,以及长期便秘的人,都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第三类:患有肠胃病的人

     

    例如大肠息肉,血吸虫病等等,尽管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却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

     

    临床有数据显示,如果大肠癌早期能被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就医,那么它被治愈的几率可达九成,而后期发现的大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则会低至10%。

     

    大肠癌前期并无预兆,但身体出现5个变化,或是大肠癌信号,不可忽视。


    但是由于早期大肠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状态,所以患者被发现时已为中晚期,病情非常顽固。但早期其实也有一些信号,如果能及时抓住,也能避免大肠癌继续发展。

     

    1、排便习惯改变:

     

    症状多以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为最早表现,这往往也是大肠癌的异常信号。

     

    2、大便性状改变:

     

    粪中会有血,有脓,有粘液,即出现粘液脓血便,一旦出现,也要警惕大肠癌信号。

     

    3、出现腹痛:

     

    导致腹痛的大肠肿瘤多属于中晚期,而大肠癌的腹痛多发生在右腹,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右腹持续疼痛时,应高度怀疑大肠癌的可能性!

     

    4、腹部包块

     

    正常情况下,自己触摸腹部包块,特别是右腹部包块,应及时进行B超初筛,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5、肠梗阻:

     

    肠梗阻的发生,一般在大肠癌晚期的时候会出现,多半是出现腹部胀痛、或者绞痛为主。

     

    以上信号一旦出现,务必及时就医,排除大肠癌风险。而在临床上,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不但会导致患者腹部疼痛、身形消瘦、贫血等等,而如果发展到后期,还会损伤其他脏器,比如肝脏、肺部等,严重的甚至会由于癌细胞的转移,导致直接死亡。

     

    预防大肠癌,务必做好这“3事”,离大肠癌远远的!


    1,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主,不但可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及时做检查

     

    在35岁以后,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肠癌的发现率。

     

    3、胃病要及时治疗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胃病和大肠癌之间有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胃病也是诱发大肠癌的诱因,及时治疗胃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要想养胃,最好用食疗的方法,选择一些养胃杀菌的食物,烧开水后泡一点,在众多治胃病食物中,丁香这个天然“健胃剂”效果尤其突出。

     

    《千金翼方》中记载的养胃食疗方:准备丁香、猴头菇、茯苓、沙棘、橘皮、大麦、大枣、山楂、佛手9种食材,煮水代茶饮,早晚坚持喝1—2杯,健脾养胃、温中降逆、常喝排出胃部毒素。

     

    这些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性质温和不伤胃!人体28天一个循环,坚持喝1个月,胃部毒素被逐渐被清除,口臭没影了,肠胃会越来越好。


     
     

  • 结直肠癌之所以为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主要原因就是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不会察觉;一旦发现,通常已经到了晚期。虽说大多数人刚刚患上结直肠癌的时候无声无息,但当有一些症状出现时,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是不是你的肠道在跟你“闹情绪”。

     

     

    结直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想了解肠道健康,最直观的就是看粪便。结直肠的异常表现,有三个关键点,即黏液便、凹槽便、血便。

     

    (1)黏液便: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黏液被称之为黏液便。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泌黏液,不仅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同时还能促进粪便的排出。当肠道有疾病时,黏液分泌比较多,伴随着粪便一起排泄出来,形成黏液便。

     

    (2)凹槽便:正常大便是浑圆形状的,大便有凹槽就是指大便有压迹,一般是指排出的大便一侧有明显的压迫的痕迹,即凹槽;大多数是肠道肿瘤引起的。

     

    (3)血便:血便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症肿块所在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三点以外,结肠癌早期还会表现出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习惯的改变、全身乏力、消化道不适等。对于直肠癌来说,早期常出现肛门的坠胀感,以及排便困难,还有因为直肠压迫出现的肛门疼痛或大便带血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风险人群,主动筛查

     

    一般结直肠癌刚刚来临时无声无息、极为隐匿,这也是为什么肠癌发现率低的原因。那么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哪些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该如何筛查呢?

     

    (1)风险人群:首先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危人群;其次,本人曾患有肠道肿瘤,或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以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另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也属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因素。

     

     

    (2)筛查方法: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乙状结肠镜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FIT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当然,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还有其他方法,比如DNA检测、结肠CT等。选择什么方法,筛查结果怎样,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师哦~

  •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一种癌和“嘴馋”密切相关,饮食高脂、高油的胖人更受它的青睐,它就是结直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对男女的肥胖体型也有“要求”。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结直肠癌更偏爱哪类胖人,并教你几个方法防住它。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苏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肠癌容易盯上两种“胖人”

     

    发表在英国权威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受肥胖影响的结直肠癌中,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男性风险更大;而较高的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测量腹部脂肪)对女性风险更大。

     

    该研究涉及超过10万人,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分析了不同的体脂测量方法对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

     

     

    研究分析了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性别和身体部位特异性的联系,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物是否可以解释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研究对象来自结直肠癌遗传与流行病学联盟、结直肠癌跨学科研究和结肠癌家族登记中的58221例患者和67694例对照组参与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BMI每增加约4.2千克/平方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3%;在女性中,BMI每增加5.2千克/平方米,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9%。而腰臀比每增加0.07会使女性患癌症风险增加25%,而男性只增加了5%。

     

    肠癌有3大发病特征

     

    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发病主要有以下特征:

     

    发病趋势年轻化

    从临床看,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现在已悄悄盯上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久坐少动,加上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道运行不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中环境因素占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缺少体力活动有关,还有一些结直肠癌与遗传关系密切。

     

    大便带血就该警惕

    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从临床来看,80%的大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

     

    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腹痛、腹部包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

     

     

    四类人是高危群体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肠癌有3种有效筛查法

     

    大肠癌死亡率很高,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癌症死因。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而美国为64%,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早期筛查的重视上。

     

    目前,临床上筛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

     

    1.肛门指检

    大部分直肠癌的发病位置较低,多在直肠下段。如果患者配合较好,肛门指检可以触摸到距肛周6~7厘米深的部位。

     

    患有直肠癌的情况下,肛门指检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块,抽出手指时看到黏液和暗红色血液。因此,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肛门指检就可发现。

     

    在临床诊断中,肛门指检一般为2分钟左右,而且检查前后无特别注意事项,简单易行。

     

    2.大便潜血试验

    研究表明,每年做大便潜血筛查可降低16%的大肠癌死亡率。如果有大肠癌的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病史,抑或患有散发性息肉,不管有没有相应症状,都应定期做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比如前一天吃了毛血旺或猪血、鸭血,检测结果就可能阳性。此时,医生会建议患者素食3天再去化验。如果还是阳性,提示肠道真有病变。

     

    3.肠镜检查

    肠镜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公众对肠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不太高,作为全面普查项目不太现实。

     

    现在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方案:

     

    • 一是以大便潜血试验为初筛,以肠镜为精筛。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是阳性,就要做肠镜检查。
    • 二是45岁后直接做一次肠镜筛查,如果是阴性(没发现肠息肉等),可将后续筛查间隔放宽到3年或5年。

     

    一般来说,75岁后不再建议做肠镜。在预期寿命不长的情况下筛查出早期肿瘤,带瘤生存或许还能再活10年;但做了手术,给机体造成创伤和打击,反而可能活不到10年。

     

    现在的无痛肠镜、胶囊肠镜等技术,可使肠镜检查几乎没有痛苦。专家建议,如果以下4种情况中满足两种,建议尽早做预防性筛查:

     

    • 年龄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 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
    •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手段。目前只有极少数肿瘤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诊断标准,但大肠癌不在其中。

     

    防肠癌,养成7个习惯

     

    结直肠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贵病”,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足的城市发病率越高。《生命时报》结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刊文,总结了预防肠癌的7个日常好习惯。

     

    少坐会

    久坐不仅与患上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升高有关,也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肠癌就位列其中。

     

    长时间坐着会导致体内炎症的积聚,慢性炎症是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诱发因素。

     

     

    摄入粗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近200万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后发现,食用大量全谷物(尤其是糙米和燕麦)能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吃多脂鱼

    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多脂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和鲑鱼。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每天至少摄入0.3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一份多脂鱼),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吃得越多,这一风险降低得就越多。

     

    戒烟

    吸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且这种作用在女性中更持久。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者发现,戒烟长达十年的女性,因吸烟而患肠癌的风险仍然很高,而这种影响在男性吸烟者身上已经消失了。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和甘蓝)时,生成一种名为吲哚-3-甲醇(I3C)的物质,它可以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硫代葡萄糖苷这种使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也能杀灭癌细胞。

     

    控制体重

    韩国中央大学的研究者对近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体重指数大于25的人患上肠息肉的几率高。虽然息肉大多无害,但部分最终会发展成癌症。

     

    少喝酒

    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 45岁的王先生最近半个月总是有便血的情况,开始以为是痔疮,到药店买了痔疮药,症状却始终没有好转,王先生上网一查,发现直肠癌和痔疮引起的症状很相似,而且有直肠癌的患者被误诊为痔疮,一拖再拖,结果发展为晚期。


    吓得王先生赶紧来到医院检查,通过检查,医生排除了肠癌,不过像王先生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检查,才能避免一拖再拖变成大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怎样的大便异常才提示是肠癌呢?


    第一,便血,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便血,痔疮虽然是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但是大肠癌也会引起,大肠癌虽然没有痔疮的发病率那么高,但是一旦忽视,这种恶性肿瘤就可能发生远处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对于便血患者,我们的要求是,无论你是不是痔疮,都应该做个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病变。


    第二,大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大便是黄色圆柱形,如果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出现大便变细,不成形,甚至像蛋花一样,则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大肠癌的重要信号。

     


    第三,排便习惯改变,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有的一天两次,也有的好几天才解一次,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简单认为是大肠癌,大肠癌的重要信号是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变得毫无规律。


    体内有癌,大便先知,大便出现三种表现,癌症可能已经到访,引起大便异常的最常见癌症就是大肠癌,要想明确,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遗憾的是,在我国,肠镜的普及度并不高,很多人已经出现大便异常,依然一拖再拖,最终导致肠癌不断进展,错失良机。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也是癌症的一种,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与别的癌症有相似之处,比如手术与化疗。该病有治愈的希望,但是不能到晚期才送到医院,一定要早些发现,才能治愈。还有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预防大肠癌有一定作用。

     


    1.手术治疗


    (1)治疗结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比结肠困难一些。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进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综合治疗


    (1)辅助化学治疗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


    (2)IV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

     

    目前效果较好、研究较多的要属外科和放疗的综全治疗,其中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三明治”式放疗等,各有特点。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局部肿瘤浸润者、有外科禁忌证者,应用姑息性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结肠癌如果不严重的话,手术可以直接做,直肠癌通过手术治疗前可以进行术前放射,化疗,缩小肿瘤,这点要注意到。另外也可选择近几年才出现的放射治疗,痛苦较少,效果也不错。如果能在治疗期间再服用一些螺旋藻,盐藻之类抗癌良药,治疗效果也会更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就是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14%。对于这些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见的药物包括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组合方案,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FOLFIRI);5-FU、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FOLFOX);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FOLFOXIRI);卡培他滨和伊立替康(CAPIRI);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OX)。

     

    上述疗法的中位生存期为17-23个月。靶向疗法(如针对EGFR和VEGF的抗体)改善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像许多恶性肿瘤一样,结直肠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亚型以基因变异为特征。例如,BRAF基因突变发生在约12%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OS为11个月,表明预后不佳,而且对标准疗法缺乏反应。在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 非V600E的BRAF突变发生率为2.2%,大多是临床上独特的结直肠癌亚型,预后良好。

     

    尽管目前没有针对非V600E的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建议,但该亚型患者的预后与野生型RAS/BRAF(RAS WT/BRAF WT)患者相似。一些病例报告表明, 抗EGFR治疗可能会使非V600E的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受益

     

    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

    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许多治疗选择。过去几十年来,系统化疗一直主要的治疗方法。NCCN指南指出,联合化疗可提供生存获益。 一线化疗方案包括FOLFOX、FOLFIRI、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TRIBE研究评估了FOLFIRI+贝伐珠单抗与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作为508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初始疗法的疗效。其中有28名BRAF V600E突变患者加入研究(FOLFIRI组12名患者,FOLFOXIRI组16名患者)。RAS和BRAF野生型亚组患者的中位OS为37.1个月,BRAF突变亚组为13.4个月。

     

    TRIBE研究的BRAF V600E突变患者中,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OS为19.0个月,而FOLFIRI+贝珠伐单抗组为10.7个月。根据对治疗效果和BRAF突变状态的分析,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似乎与BRAF野生型患者一样,可从FOLFOXIRI方案中得到更大益处。

     

    然而,这些发现在后续的III期TRIBE-2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在该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组或FOLFOX+贝伐珠单抗后再进行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此外,最近对五项随机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将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与双联+贝伐珠单抗进的疗效行了比较,在亚组分析中 未能显示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的任何优势。因此,对于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联化疗方案相比二联化疗方案用于早期治疗的明显益处, 相关证据还不充分

     

    也有指南建议对一些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采取靶向治疗。BRAF突变肿瘤患者似乎也可以从抗VEGF治疗中获益。其他VEGF抑制剂,如雷莫芦单抗和阿柏西普,基于类似的作用机制,可能会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在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证据有限。

     

    EGFR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被美国FDA批准用于KRAS和N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肿瘤被推测认为对EGFR抑制剂有抵抗性。目前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在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化疗基础上加入抗EGFR治疗可能会带来临床益处, 对前瞻性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没有显示出抗EGFR治疗有明显的额外益处

     

    此外,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联合±维罗非尼,在转移性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中效果不大。在难治性治疗患者中,EGFR靶向疗法对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单药有效性不高,因此,根据少量患者的数据,提示该疗法无法为这些患者带来益处。

     

    在BEACON 结直肠癌研究的最新分析中,相对于对照组, 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方案明显改善了OS,中位OS为9.3个月,而对照组为5.9个月。在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方案中加入比美替尼时,疗效相似,相对于对照组,两种方案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都有明显改善,这些患者都是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之前接受过一次或两次治疗后疾病出现了进展。

     

    在上述研究最新的分析中,ORR结果分别为:三联疗法26.8%,双联疗法19.5%,对照组为1.8%。对于中位PFS,三联疗法、双联疗法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5个月、4.3个月和1.5个月。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中有58%出现了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双联疗法组为50%,标准疗法组为61%。

     

    指南建议

    NCCN最新发布了指南,提出了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相关的检测和治疗建议。在检测方面,NCCN建议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对肿瘤组织进行RAS(KRAS和NRAS)和BRAF突变的基因检测分型。 任何已知KRAS突变(2、3、4外显子)或NRAS突变(2、3、4外显子)的患者,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BRAF V600E突变使得患者不太可能对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产生反应,除非同时给予BRAF抑制剂。

     

    NCCN建议诊断为IV期疾病时,对肿瘤组织(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进行BRAF基因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检测可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上进行,通常通过PCR扩增和直接DNA序列分析来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NGS和免疫组化是检测这种突变的其他可选方法。

     

    目前的NCCN指南推荐 将联合化疗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有BRAF突变的患者。一线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基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的组合。如前所述,也可加入贝伐珠单抗。

     

    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在一线治疗后出现进展,NCCN推荐的后续系统性治疗包括除了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外,还可以联合使用康奈非尼。在最新版的NCCN指南中,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包含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康奈非尼+比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三联疗法从治疗方案中被删除,NCCN的这一建议是基于BEACON 结直肠癌试验的最新结果。

     

    参考文献:

    Ann Oncol. 2021;32(8):959-96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在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上海54家医院的200多位主任、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与近400位全国劳动模范结成对子,成为他们的保健医生。这一举措不仅为全国劳模提供了专业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也体现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关爱。

      这一服务始于2000年,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发起,旨在为全国劳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首批参与服务的医学专家来自14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共有10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参与,每位医师负责为2位劳模提供咨询服务。到2002年,又有28家医院的100名医师加入,使医疗保健咨询服务覆盖了所有在上海的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以知识型、专家型工人李斌为例,他不幸患上了肠癌。在体检发现癌症后,李斌的保健医生、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许得盛主动了解了他的病情,并提出了治疗建议。在华山医院的安排下,普外科主任倪泉兴亲自主刀为李斌做了手术切除,去年又为他做了胆囊手术。如今,李斌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又重新回到了生产一线。

      此外,以“小扁担”闻名的全国劳模杨怀远,在临近七旬时出现了体力不支、血糖偏高等问题。每当感到不适,他都会向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王为珍请教。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杨怀远通过合理用药、调理饮食等方式,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劳模配备保健医生,不仅倡导了社会关心劳动者的风尚,也弘扬了劳模精神。上海各医院定期为劳模进行体检,并举办劳模座谈会,在全院形成尊重劳动者、关心劳动者的良好风尚。许多劳模还被聘为院风监督员,帮助医院提高服务水平。

  • 大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然而,根据医学研究,大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饮食因素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致癌物质,进而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其次,低纤维素饮食也是导致大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而低纤维素饮食则容易导致便秘,增加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此外,腌制食品也是导致大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物质,具有致癌作用,长期食用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除了饮食因素,遗传因素、慢性炎症、肥胖等也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针对大肠癌的预防,首先要注意饮食健康,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注意定期检查。最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肥胖、吸烟等不良习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消化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拉绿色的大便。那么,拉绿色的大便是肠癌吗?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拉绿色的大便并不一定是肠癌的信号。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它可能是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导致拉绿色大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一群微生物,它们在维持肠道健康、消化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就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异常,从而出现拉绿色大便的症状。

    除了肠道菌群失调,以下原因也可能导致拉绿色大便:

    • 肠癌:肠癌的病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出现拉绿色大便的症状。
    • 感染:肠癌病变溃破并发感染,也可能导致拉绿色大便。
    • 黏膜受损:肿瘤的存在可能导致患者黏膜受损,引起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从而出现拉绿色大便。

    为了明确病因,我们需要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肠道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肠癌的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肠癌的筛查。
    • 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出现拉绿色大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拉绿色大便并不一定是肠癌的信号,但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肠癌的发生。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其实,通过观察大便的一些异常信号,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大肠癌的苗头。

    信号一:便血

    便血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一个信号。早期大肠癌常常表现为大便表面有鲜血,或大便中混有血液。然而,许多人对此并不重视,误以为是痔疮或大便干燥所致,导致延误治疗。

    信号二:大便习惯改变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排便习惯相对稳定。如果突然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里急后重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应警惕大肠癌的可能。

    信号三:大便性状改变

    大肠癌患者的粪便可能会变细、变扁、变形,或伴有脓血、黏液。此外,大便颜色也可能出现变化,如暗红色或黑色。

    信号四:不明原因的贫血

    大肠癌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失血,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应警惕大肠癌的可能。

    除了以上信号,大肠癌的发生还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预防大肠癌的建议:

    1. 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的食物。

    2. 适量运动

    坚持规律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包括大便潜血检查、肠镜检查等。

    总之,通过了解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保护身体健康。

  • 大肠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加大。因此,了解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手段,但单纯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较高。据统计,Dukes'B期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25%~30%,Dukes'C期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50%左右。盆腔放疗是清除这些癌细胞沉积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大肠癌病人对术前及术后放疗均无显效,因此术中放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大肠癌的放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治性放疗:通过放疗彻底杀灭肿瘤细胞,仅适用于少数早期大肠癌病人及细胞类型特殊敏感的病人。

    2. 对症性放疗:以减轻症状为目的,适用于止痛、止血、减少分泌物、缩小肿瘤、控制肿瘤等姑息性治疗。

    3. 放疗、手术综合治疗:有计划地综合应用手术与放疗两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大肠癌的放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可以减弱癌细胞的活性,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前放疗的剂量以中等剂量(3500~4500cGY)为宜。

    2. 大肠癌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残留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3. 大肠癌术中放疗:术中对疑有残留癌处和不能彻底切除处,用β线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地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窗口。我是一名来自北京东城区的普通市民,此时正面临着家中亲人健康问题的困扰。

    我的母亲,一个温柔而坚强的女性,最近被诊断出患有肠癌。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我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为了寻求帮助,我们选择了线上问诊,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服务,找到一线希望。

    医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肿瘤内科专家。他首先详细询问了母亲的病情,包括病理报告、基因检测结果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案。尽管我们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但他却耐心地一一记录,并给予我们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们,母亲的肿瘤类型可能获益于多种药物,但由于无法进行病理检测,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了限制。他建议我们尽量争取时间,尝试获取病理信息,以便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不仅关注病情,更关心我们的心理状态,鼓励我们要坚强,要有信心。这种人文关怀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希望。

    虽然我们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有了医生***的帮助,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让母亲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很多人担心吃米饭会导致发胖。其实,米饭本身的热量并不高,并不会导致我们发胖。但是,如何搭配米饭才能更健康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三种搭配,让你吃米饭也能减肥瘦身。

     

     

     

    一、糙米和黑米

    糙米和黑米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它们可以调节不饱和脂肪,加速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癌。糙米中的膳食纤维还可以与胆固醇结合,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从而帮助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黑米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是普通大米的4倍左右,可以帮助促进脂肪、蛋白质、糖类的代谢,具有燃烧脂肪、避免脂肪囤积的功效。

     

    将适量的糙米和黑米加入米饭中,不仅可以增加米饭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米饭的饱腹感,从而帮助减肥。

     

    二、豆类

    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减肥和防病的作用。豆类食物还有助于提升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将豆类加入米饭中,可以大大提升米饭的饱腹感,有助于减肥。

     

    三、高纤维蔬菜

    高纤维蔬菜热量低,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素,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同时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在蒸米饭的时候,可以在米饭快熟的时候加入一些高纤维蔬菜,这样既可以丰富米饭的口感,又能增加米饭的营养,增强减肥效果。

     

    总之,只要搭配得当,米饭也可以成为减肥瘦身的好帮手。

     

    【相关阅读】

    1. 糙米和黑米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2. 豆类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3. 高纤维蔬菜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4. 减肥饮食搭配原则

    5. 减肥运动方法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烧烤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然而,烧烤并非健康之选,其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研究表明,烧烤过程中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产生有毒物质,进而刺激肠道黏膜,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

    烧烤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苯并芘和亚硝胺。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致癌能力甚至相当于600支香烟。亚硝胺则主要来源于腌制环节,腌制时间过长,亚硝胺含量会显著增加。

    除了致癌物质,烧烤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油脂,这些油脂在高温下会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此外,烧烤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因此,预防直肠癌至关重要。

    预防直肠癌,首先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减少烧烤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直肠癌。

    对于已经患有直肠癌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具有敌意、侵略性强的好辩型性格,可能成为影响健康的隐患。雅典凯菲西斯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调查了448名接受乳腺普查的女性,发现这一类人群患乳腺癌的概率最高。美国克雷顿大学医学院的结肠癌科也对61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具有类似性格的人患癌率更高。这可能与这种性格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有关,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除了癌症,好辩型性格还会对其他健康问题产生影响。纽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生气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会增加50%。这是因为容易生气的人对压力的反应更快也更强烈,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除了癌症和心脏病,好辩型性格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例如,巴黎某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多伦多癖瘾及精神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焦虑型性格的人比不焦虑的人患胃溃疡的概率要高出5倍。主要原因是,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并有睡眠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发胃溃疡。

    除了焦虑型性格,其他性格类型也与健康问题有关。例如,害羞型性格的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高出了50%。这可能是因为这类人生活中隐私性更强,面对新环境的压力也更大。加州大学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这类人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很低,比如普通感冒,而压力仍是主要原因。

    了解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健康问题。通过调整性格特点,我们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一位患者的互联网医疗旅程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医生的声音,他询问了我爷爷的健康状况。

    我向***医生描述了爷爷最近的困扰:阑尾炎手术后的进食问题,以及消化不良的症状。爷爷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这让我非常担忧。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并询问了爷爷的年龄。我告诉他,爷爷已经79岁了。

    接下来,我提到了爷爷对结肠癌手术的担忧。***医生告诉我,如果不手术,爷爷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没有希望痊愈。

    听到这里,我心中充满了无奈。但是,我也知道,我必须为爷爷做点什么。于是,我向***医生请教,是否可以通过改变饮食来缓解爷爷的症状。

    ***医生告诉我,爷爷现在的症状很可能是肠癌引起的,而且肠镜检查显示肿瘤已经压迫到了肠道。他建议我让爷爷做手术,这样可以延长他的生命。

    听到这里,我心中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的是,手术可能真的能让爷爷好起来;害怕的是,手术的风险和爷爷的身体状况。

    我向***医生询问了手术的具体情况,他告诉我,爷爷的情况比较复杂,手术风险较高,但并不是没有可能。

    ***医生还告诉我,可以先让爷爷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和中药调理,改善营养,增强体质,为手术做准备。

    挂断电话后,我心情复杂。我知道,这将是爷爷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我,将陪他一起走过这段旅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陪伴爷爷进行了治疗。虽然过程艰辛,但每当看到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希望。

    感谢***医生,是他让我明白了,有时候,生命的延续,就是需要这样的坚持和勇气。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