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窦性心律过速是否会猝死,需要根据诱发原因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窦性心律过速是指心跳频率增快,为 101-160 次/分,属于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如果是剧烈运动或者发热、紧张、激动、过度悲伤等出现的单纯性窦性心律过速,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通常不会有猝死风险,注意休息,心情平复后可缓解。
如果是由于甲亢、贫血、冠心病或心脏瓣膜病等疾病原因诱发出现,常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心慌气短、心前区部位疼痛等,有猝死的风险,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自觉心跳频率异常,建议及时到心内科就医检查,以免耽误病情。日常饮食忌刺激性食物,特别是喜好烟、酒、咖啡者,需改变生活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那么问题来了,窦性心动过缓,多数都是什么情况造成的,需要特殊处理吗?
咱们先来看看,造成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需要处理吗?
一、生理性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可见于正常人,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因为我们界定了心跳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而许多时候,正常人的心跳也会低于正常范围,比如夜间睡眠时,静息状态时,甚至健硕的运动员,这些情况时,都是无需特殊处理的,这样的心动过缓,多数都是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无需过多关注!
二、病理性心动过缓
此时的心动过缓,是一种疾病的特定表现,比如病窦综合征、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下壁心肌梗塞等疾病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类的心动过缓,是因为心脏出现了某种疾病,也称之为病理性的心动过缓,是需要根据原发病,决定如何治疗!
三、药物性心动过缓
药物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变得越来越多见,因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心衰患者等许多患者的用药中,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都有减慢心率的作用,甚至在心衰冠心病的治疗中,还要求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钟55—60次左右,这类药物导致的心动过缓,一旦停药或者减量,心动过缓会很快缓解,这也是药物性心动过缓的特点!如果处理,就是停药或者减量药物!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猝死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平时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的人群,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原因而导致的死亡,被称之为猝死。
猝死有什么特点呢?
1.发病急:
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发病后即刻或者至一小时或者数小时以内的死亡,所以,猝死的预防相当困难,因为毫无征兆又发病太急,往往不易被发现和注意。
2.进展快: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由此可见整个综合征的进展过程之快。
3.结局差:
猝死是以死亡为结局的综合征的统称,所以,没有死亡就没有猝死的概念。而一旦发生猝死,其结局就是——死亡。
4.人数多:
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其中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万。可见猝死人数之多。
5.难预防
正是因为是看起来健康的人群,而且是毫无防备的突然间发病,所以猝死的预防非常难,你对一个正常人讲你会猝死,我估计你是找骂型的,但猝死就是发生在不可能发生的人群身上才是猝死。
冠心病很容易发生猝死吗?
在猝死的分类中,就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也称之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的时间节点,多数人认为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发生。
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占75%之多。从我国猝死死因的表格可以看到,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所致。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死因,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主力军,冠心病患者也是最容易发生猝死的人群,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由数字就可以得出结论——冠心病最容易发生猝死。
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和减少猝死。
心跳(heartbeat ),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的跳动。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此时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肺中的气体交换,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心跳会加速的情况多了,我觉得除非是特定的某几类疾病,大多数疾病和情况都会让心跳加速!咱们一起来看看,那些情况下,会让心跳加速!
一、情绪变化时
正常的喜怒哀乐,过度兴奋、高兴、悲伤、难过、生气,几乎所有的情绪变化时,都会使得交感神经张力升高,从而引起我们的心跳加快!
二、罹患大多数疾病时
为什么是大多数疾病呢?因为有一些疾病是会让心跳减慢的,比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减退等疾病,不仅不会升高心率,还会使得心跳减慢!但这些毕竟是少数,除外这些少数疾病,大多数疾病都会反应性的刺激使得心率加快!
三、正常情况下运动时
正常情况下,运动可以增加心率,但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的时候,心率会因为运动而减慢!但除外这样的情况,运动会让我们心率增快!
四、外界刺激时
饮酒、唱歌、聚餐、旅游等外界影响,也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使得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释放入血,因此增加心率!
五、药物引起的
许多药物,也会使得心率增加,比如常用的肺病治疗药物,常见的消化科药物等等,都有可能增快心率,但抗心律失常药物,绝大多数都会减慢心率,则不在其中包含!
其实,以上这些情况已经囊括了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心率增加本来就是一件神经调节和反馈的直接表现,所以你的一个喷嚏,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有可能是我们心跳增加的原因之一!
心跳加快,原因很多,正常情况下的很多情况就会让心跳加速!所以,明白什么原因引起的,似乎比单纯心跳快更有意义!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力衰竭也是伴随着老年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那么有哪些症状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是出现心力衰竭了呢?它又可以分为几类呢?
1.心理症状突出:经常伴随的是心力衰竭,失眠,焦虑,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其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时,心脏排血的降低,造成的神经细胞出现氧气不足的现象。
2.心衰症状容易被掩盖:老年人患者多病共存,相互作用,导致病情复杂化,症状多种多样,掩盖了心衰症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心率和呼吸系统情况,要是发现心率过快或心跳过快,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就要提防心力衰竭,及时就医。
3.夜尿量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白天活动较多,回心血量较少,心输出量较少,肾血流灌注量较少,故而尿量会较少;而夜晚,老人卧床休息,回心血量较多,从而导致心输出量较多,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4.有消化道症状:心脏衰竭常伴有内脏出现瘀血,使病人出现消化道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5.有肺部症状:如果病人有可疑的症状,可以靠近老人的胸部倾听。要是听到明显的哮鸣音或湿啰音,说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依据心力衰竭的发展速度,可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心衰的居多。左心衰竭在急性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依据心力衰竭出现位置的差异,可包括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力衰竭。左心衰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右心衰以身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导致收缩期排空量减少而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其临床特征为心腔扩大,收缩末期体积增加。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比较重视。其可与收缩功能不全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依据症状有无可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和。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左心室已经存在功能障碍,射血分数低于正常值,且没有心衰症状的这一阶段。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已经证实,这个阶段神经内分泌已经被激活。
心肌梗塞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塞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几乎尽人皆知,而且让人惊恐不已,那么我们如何及时的发现心肌梗塞呢?
一、长时间不适需要提高警惕
心肌梗塞并不是每一个都很典型,有的心肌梗塞比较不典型,表现为颈部、牙疼、上腹痛等等情况,但如果一个疼痛不适持续时间较长,已经超过半小时一小时,我们还是尽快到医院行相关检查排除是否存在心梗。
二、不能过于自信而忽略检查
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人,我明明就是个上腹部疼痛,而且恶心呕吐,为什么要给我做心电图,我肯定不是心脏病,但做完心电图就傻眼了。所以,不能盲目自信,医学之所以是科学,就是因为其严谨性,客观性,如果主观的认为自己一定是什么,单凭经验来看病的话,误诊漏诊几率极大。
三、如果有必要要反复筛查
从事心内科这么多年,自己还漏诊过心肌梗塞,一个小伙子胸痛一小时,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查心肌酶肌钙蛋白不高,查其他检查也没事,但小伙子还是胸痛。在我百思不得解的时候,我的同事说,要不再复查一个心电图。结果复查心电图见st段已经红旗飘飘,所以,如果有必要,反复筛查也是必须的,且莫过于自信。
其实随着大家对心梗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心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胸痛中心的逐步建立,心梗漏诊误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如果你固执的连医院都不去,那么医生肯定不会远程凭空诊断心肌梗塞。
所以,有情况去医院,排除心梗不麻烦!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这样才能早诊断,早治疗!你说呢?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梗死确实越来越年轻化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这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我们也会提到。但大家发现没有,在原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心肌梗死非常的少,为什么现在心肌梗死就多了起来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年轻化的心肌梗死,讨论一下和上面这个问题以及和如何预防的问题。
一、心肌梗死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我们的疾病谱也在发生了变化,原来可以轻易让我们致命的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现在已经非常的少见,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越来越多见,这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改变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突然中断,而血管的中断导致远端心肌供血的突然停止。停止血供对于心肌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时间一旦足够长,那么就会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坏死,在患者心肌坏死的过程和心肌坏死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甚至会死亡,而这种概率非常的高,这也是心肌梗死可怕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永远都是一个常谈常青常谈常热的话题。其实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50%~80%的患者都会出现世贤的先兆症状,但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先兆症状没有识别,或者识别以后没有及时处理,才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及早识别先兆症状可能是预防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对于没有先到症状或者有先兆症状不能识别,以及即便识别没有处理的这些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那么就贵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老生常谈的几句话——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心态美,便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法宝。
心肌梗死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长度,所以足够重视,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足够重视心肌梗死先兆的发生,我们才能最有可能最大限度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心衰也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听名字我们都会觉得他比较恐怖,心脏功能衰竭。但关于心衰很多人都会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认为心衰以后就不能运动了,心衰以后就是被判了死刑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走进心衰,看看是不是这样。
一、什么是心衰?冠心病会导致心衰吗?
心衰确切地说是一种疾病的状态,它是很多疾病发展而来的一个必然阶段。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进而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少,组织脏器供血减少而诱发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状态。 在能够导致心衰的病因中,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进而导致患者心衰的发生发展。
二、心衰以后就不能锻炼了吗?
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对的。心衰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能不能运动?如何运动?多大幅度的运动?等诸多情况!而且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心脏康复是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在心脏康复中就有关于运动处方的详细描述,所以那些认为心衰以后就不能锻炼了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心衰以后需要适量运动,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肺情况做出合理、适度、适当的运动才是正确的。
三、心衰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判死刑了?
对于绝大多数心衰患者来说,确实一旦发生心衰期便会出现不可逆的心功能受损,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被判死刑了。心衰及时发现、合理正确的处理以及适时的医疗干预,患者也可以,生活的很好,身边不乏这样的心衰患者,带病生存质量很高,所以心衰被诊断并不意味着就会被判死刑。
四、冠心病导致的心衰和其他心衰有何不同?
冠心病导致的心衰和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衰一样,都是心脏功能受损,导致供血供氧减少,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但冠心病所导致的心衰,还有和其他心衰不同的一点,就是患者还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在治疗心衰的同时,如果不能纠正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那么患者的心衰很难得到改善和逆转,这也是冠心病导致的心衰和其他心衰所不同的地方。
其实任何一种疾病发生以后,大多数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恰当的去处理,都可以和我们和睦相处,心衰也不例外。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老李有冠心病,治疗以后没有症状也没有不舒服,但每次去医院复查,医生都会说他的心率有点快,每分钟68次算快吗?他查了很多次正常心率都是60-100次/分,难道说自己的心率68就算快了?莫非这个医生对我有意见?老李纳闷的咨询我。
冠心病全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狭窄或者闭塞,引起供血减少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冠心病很多,我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心绞痛、心肌梗死,这些都是冠心病比较常见的类型。关于冠心病的一些传说,很多人可能只是听说过,或者是知道一些,今天咱们就冠心病和心率(心跳快慢)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
一、冠心病患者对心率有要求吗?
罹患冠心病以后,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对心率的要求吗?实际上还真的有对心率的要求,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罹患冠心病以后,心率如果不能控制达标,那么患者的远期预后远远差于心率控制达标的患者。也就是说控制心率达标优于不控制心率的患者,但冠心病的心率需要控制在多少次呢?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把晨起静息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是指南推荐的一个范围。而对于合并心衰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率可以控制在55-60次/分左右。这样就意味着冠心病对心率的确是有要求的。
二、冠心病患者心率快怎么办?
这里的快,是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目标来讲的。如果患者的心率不能控制在目标范围,那么在患者能够耐受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加用药物来使得心率达标。常见的能够减缓心率的药物有很多,但在冠心病中应用的主要有以下疾病,一是洛尔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受体阻滞剂,常见的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一类是非二氢砒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常用的主要是地尔硫卓等。第三类是窦房结功能抑制剂,代表药物主要是伊伐布雷定。这三类药物使用以后,患者的心率绝大多数都可以达标。
三、心率控制达标以后可以停药吗?
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不是恐惧吃药,而是恐惧长期终身吃药,你告诉他你这个病需要长期吃药,他就认为自己坚持不下来或者是自己完了。对于心率控制的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想着心率控制达标以后,自己的控制心率的药物能否减半或者停用呢?实际情况是——不能。对于心率控制达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停药以后心率还会反弹,导致心率再次不达标。而控制心率的目的本身就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心肌耗氧。所以如果你非要停,倒是不一定直接有事,但对于以后要过得更好的你,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给老李讲完,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看病还需要听专科医生的,不能到处打听,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最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正常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健康的心脏能够避免很多疾病出现,反之心脏健康出现问题,不仅让人十分难受,甚至会导致人丢失生命,其中心跳过快就是心脏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心跳过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窦性心跳快
(1)生理性:这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有些药物的刺激就会导致一个人的心跳加速,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3)病理性: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跳加快: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4)心脏血管疾病: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心跳快
(1)阵发性室上性心跳快。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常见于没有心脏病的人,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等。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
(2)阵发性室性心跳快。这种情况也是由于一些病症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有严重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
虽然说正常情况下,运动会导致一个人的心跳加快,但是如果在安静的状态下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就需要大家注意起来了,了解原因并选择一种合适的办法来改善,当然在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日常保健。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心绞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
闫炀副主任医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出,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心绞痛的表现。这类患者往往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缺乏重视,认为没有明显不适就是健康。然而,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往往风险更高,一旦发病,可能以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后果出现。
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闫医师提醒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减少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6.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总之,冠心病并非只有胸痛这一症状,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冠心病。
近日,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在等红灯时突发猝死,再次引发社会对出租车司机健康问题的关注。
出租车司机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精神压力等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万名司机因职业原因发生猝死。
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长期的精神压力、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为了预防猝死,出租车司机应注意以下几点:
此外,出租汽车公司也应关注司机的健康问题,定期组织体检,为司机提供健康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很难预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与猝死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等标签词:
预防猝死,从日常做起
猝死,这一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汇,却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据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介绍,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都可能引发猝死,其中,心脏病是导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90%。尤其是冠心病,其引发的猝死病例更是占到了80%。因此,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危人群外,还有大量的低危人群也不容忽视。他们看似健康,实则可能存在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隐患,甚至可能成为猝死的受害者。运动性猝死就是其中一例,尤其在运动员中高发。这部分人群往往缺乏防范意识,更容易受到猝死威胁。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猝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指出,现在猝死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焦虑,这些都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过度疲劳或兴奋的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引发心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时刻警惕猝死信号。若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
2. 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
3. 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4. 避免酗酒、过度劳累。中青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平和,有助于降低猝死风险。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才能远离猝死的威胁。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上海杉达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在上篮球课时突发意外,不幸离世。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年轻人也应重视身体健康,预防猝死。
事件回顾
该学生姓汤,大二年级。在体育课上,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随后进入篮球课程。然而,在无任何冲撞的情况下,小汤突然倒地。同学们、老师和校医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小汤送往医院抢救。遗憾的是,经过抢救,小汤最终不幸离世。
据校方表示,目前医院尚未给出具体的死因,但小汤生前并无心脏病史。事发后,学校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与家长共同处理后续事宜,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
年轻人猝死原因及预防
年轻人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正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猝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轻人猝死原因:
预防年轻人猝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总之,年轻人应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疾病,预防猝死的发生。
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生理因素:运动、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生理因素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例如,剧烈运动后,心脏跳动频率加快,可能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此外,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等,也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二、病理因素:心脏疾病、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病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例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此外,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操作也可能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三、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生素、抗抑郁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四、遗传因素:部分心脏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五、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此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也有助于预防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六、治疗建议:对于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选择。对于生理因素引起的心脏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对于病理因素引起的心脏窦性心律不齐,应根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心脏瓣膜病,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对于冠心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心律不齐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心律不齐,对此感到担忧。那么,心律不齐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律不齐的定义。心律不齐,又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等情况。根据病因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心律不齐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系统疾病等。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律不齐呢?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跳动的节律和幅度。如果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跳不规律,则可能存在心律不齐的情况。
对于心律不齐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不齐,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律不齐治疗方式: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不齐最常见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 电生理治疗:电生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脏导管技术进行的治疗方法,可以消除心脏内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心律。
3. 起搏器植入: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不齐患者,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起搏器可以帮助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4. 心脏手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来纠正心脏结构异常。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和改善心律不齐: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3.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总之,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只要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打呼噜,曾经被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发现打呼噜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其中最危险的莫过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故事的主人公甘先生,人到中年,睡觉时打呼噜声如雷鸣,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白天,他总是感到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因此发生车祸。经过检查,甘先生被诊断为OSAHS,并且左侧鼻腔有肿物。经过鼻内镜手术切除肿物后,他的打呼噜症状明显改善,血压也有所下降。
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据统计,24%的中年男性、9%的中年女性患有此病。患有OSAHS的人,5年内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3倍。除了高血压,OSAHS还可能引发或加重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
OSAHS的病理机制是,患者在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阻塞,气流通过狭窄的通道时产生振动,从而产生打呼噜声。当呼吸道完全阻塞时,会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潴留,血流速度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加重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偶尔因睡姿不当或饮酒导致的打呼噜,无需过于担心。但儿童、中老年人出现打呼噜,应引起重视。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睡眠监测,以明确诊断。
对于OSAHS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减肥、戒烟、避免饮酒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呼吸机等设备,帮助患者呼吸。手术治疗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切除鼻腔肿物等。
总之,打呼噜并非小事,它可能是OSAHS的预警信号。关注打呼噜,关注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许多人会选择穿上运动装备,在附近的公园慢跑,开启一天的新生活。然而,在跑步前是否应该进食,成为了许多人的疑问。
跑步前是否需要吃东西?
对于这个问题,营养专家表示,空腹跑步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人体在运动时需要能量支持,而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如果空腹跑步,身体将不得不消耗肌肉中的蛋白质来获取能量,这会降低运动效果,并可能导致肌肉损伤。
此外,空腹运动还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因此,建议在跑步前适当进食,为身体提供能量。
跑步前吃什么好?
1. 跑步2小时前:可以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鸡蛋、牛奶等。避免高纤维蔬菜和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消化。
2. 跑步1小时前: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零食,如水果、坚果、酸奶等,为身体提供能量。
3. 跑步15-30分钟前:可以吃一些体积小的、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香蕉、苹果、威化饼干等。
需要注意的是,跑步前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影响运动效果。同时,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运动与健康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但运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
2.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持之以恒。
3. 注意运动时的饮食营养,保证身体所需。
4. 遇到运动损伤,要及时就医。
总之,运动与饮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心源性猝死,一种突发性、致命性极高的疾病,每年在我国夺走180万人的生命。令人遗憾的是,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仅有1%,远低于美国12%—14%的平均水平。尽管心源性猝死来势汹汹,没有明显先兆,但通过早期检测,我们仍有机会拯救这些宝贵的生命。
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猝死前会出现劳累或情绪激动的情况,如罗阳先生心脏病发病前就长期劳累工作,试飞成功后喜悦过度。此外,心前区闷痛、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等也是猝死前的常见症状。
预防心源性猝死,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低脂饮食、经常运动等。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更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治疗,不可随意停药,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定期体检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1. CT检查或冠脉造影:是诊断心源性猝死的金标准,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质和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诱发或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检测心脏功能,决定是否植入起搏器。
3.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常规检查无法发现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4. 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5.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打鼾,这个看似平常的睡眠现象,却隐藏着许多健康隐患。许多人认为打鼾只是睡得香,殊不知,严重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信号。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特点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根据呼吸暂停的次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
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更大。由于老年人的中枢敏感性较低,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缺氧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心肌细胞缺氧,从而诱发猝死。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使用镇静剂等。
2. 体重控制: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减轻呼吸道的阻塞。
3. 避免平躺睡觉:平躺睡觉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建议采取侧卧位睡觉。
4. 睡眠呼吸机治疗:对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呼吸道的阻塞。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打鼾现象,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