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庭医生科普之服用他汀后复查

家庭医生科普之服用他汀后复查
发表人:王存孝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一般不外乎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降血脂,2. 对于合并高胆固醇情况的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 3. 稳定斑块。我们一直强调,长期服用他汀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副作用风险,那么服用他汀类药物都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说一下。

1. 定期检查血脂

对于服用他汀来讲,首要的目标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量,有些情况下,也要兼顾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 HDL-C,一般用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而得),因此,对于服用他汀来讲,一定要定期的复查血脂,了解服药对于血脂的调节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降脂目标。

2. 定期检查肝功能

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有可能对肝功能产生影响,因此,虽然很多专家指南中指出,不需要定期对肝功能进行检查。但还是建议,特别是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药物的朋友,定期检查 AST 和 ALT,如果持续转氨酶升高 3 倍以上的情况,应停服。亲脂性他汀对肝脏影响相对较大,如果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可考虑换服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3. 定期检查血糖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他汀类药物的说明书中提示,他汀类对血糖的代谢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确实有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应定期检查血糖。

4. 检查肌酸激酶(CK 值)

查肌酸激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的肌痛副反应的严重性。如果出现肌肉疼痛的情况,检查肌酸激酶又有严重的升高,应停服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剧烈运动后测量 CK 值,这样容易造成结果混淆,无法判断。

停服他汀类药物后,如果症状消失,CK 值恢复正常,对于需要服用的朋友,可以减量服用或隔天服用,同时观察是否会再次出现肌痛的问题。

5. 定期检查尿常规

有些他汀类,如瑞舒伐他汀,在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应影响肾功能,导致出现蛋白尿等问题,也应注意。而如果是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朋友,这个药物对肾脏基本没有影响,就不必定期检查尿常规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要注意检查的项目,您都了解了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胆固醇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朋友跟我抱怨,在镇上医院做过检查了。来市医院看病,医生又要求重新花钱检查,简直是坑人!为什么明明做过检查了,相同的项目,来到新的医院又要重新做一遍。医院是不是为了挣钱,才这样的?就不能根据之前的检查看病吗?

     

    坑人?非也!!!这的确是一个现实又无奈的问题。听完朋友的一通抱怨,我想了想说,如果是我,我有可能也会让你重新检查。

     

    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肿瘤的。肿瘤虽然可以从基因层面进行判别,但是病理结果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有次跟病理科老师交流的时候。她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在县里诊断为胃癌的人,一脸失落,准备来这里做手术。

     
    来这里又做了一次病理,她们觉得不能完全符合胃癌细胞的诊断,他们科反复多次讨论之后,一致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不能定之为胃癌,病人听到这个结果,非常开心。

     

     

    如果根据病人在之前医院的检查,来了就直接做手术,恐怕损失最多,受创伤最大的还是病人。很多病人一听说是癌症,整个人心理就崩溃了。手术创伤,对病人的伤害同样不小。虽然现在有医保报销政策,病人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然不小。但是多做了这一次检查,多收了一次检查费,就让病人免于一场手术和癌症的巨大心理压力。

    有次我们科也碰到过,一个人在开发区某医院做的,尿中白细胞1000多个,尿蛋白三个+,这种结果看肾脏功能损伤比较厉害了,但来我们科复查,白细胞也正常,尿蛋白也正常。

     
    同一天一个人的结果,固然有波动,但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很难说,是因为仪器出了问题,还是由于标本跟别人混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根据之前的结果,直接用药,对病人也是一种伤害。

     

    再做检查,会增加病人的经济成本,的确很无奈。但是不同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平衡。造成很多医院大夫,不相信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这也是现实存在的。

     

    希望国家能继续加大对医疗方面的投入,增大病人看病的报销比例,尽可能的减少病人看病的经济压力。同时加大对个级别医疗机构的技术培训,总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一则信息在微信中广泛传播,大肆鼓吹“胆固醇无害,降脂药是骗局”论,不少公众和患者被误导,有些患者甚至开始拒绝按时服用他汀。

     

     

    究其源头,只不过是国外一家保健品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故意捏造的。

     

    胆固醇究竟是好是坏?降脂药到底该怎么吃?为了理清目前种种混乱说法,我们邀请了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医主任胡大一,详细为大家解释一下。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是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

     

    其实近几年,国内有关血脂、胆固醇的说法很混乱,我大概整理了一下,郑重地告诫各位,下面这3类错误的观点,可千万不能有。

     

    错误观点1:胆固醇有益无害,即使是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也可以放开了吃。

    错误观点2:他汀类的降脂药,副作用大,不仅伤肝,还会引起早衰、认知功能下降。

    错误观点3:血脂降得太低,反而不好,所以降脂药要减量吃,或者吃保健品。

     

    接下来,我再具体说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健康杀手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大人群的统计调查,或是基因遗传学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等,都一致证明: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以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都和高血胆固醇水平有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做体检的时候,总是要查血脂,因为根据血脂水平,医生能判断一个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在查血脂的时候,检验单上会有这么个指标,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C)。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简单来说,这个指标升高了,就意味着血脂水平异常,那么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关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LDL-C水平究竟是1还是1.8?

     

    LDL-C正确的指标究竟是多少,其实目前学界的标准不太统一。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2013年发布的降胆固醇指南中,根据专家达成的共识,建议LDL-C别低于1.0mmol/L,否则不太安全。

     

    但是,此后不久,美国国家脂质协会发表声明,认为根据当时已有的研究,即使LDL-C低于1.0mmol/L,患者的安全也有保证,而且受益可能更多。

     

    2018年年末,欧洲心脏病学年会上,当代心脏病学的旗手和领袖Eugene Braunwald教授发表了重要演讲。当时,他提出的建议是:

     

    LDL-C的目标水平,应该在1.8mmol/L以下。

     

    这个数字和中国的指南以及胆固醇教育计划,是一致的。

     

    之所以要说这么多,我主要是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一方面控制好自己的血脂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看化验单上LDL-C指标下降了,就觉得万事大吉,开始减药甚至停药。

     

    如果是已经得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LDL-C应该降至1.8mmol/L以下。4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了ASCVD危险因素(吸烟、肾功能不好等),LDL-C应降至<2.6mmol/L。

     

    他汀类药物是降LDL-C的基本用药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效果,已经被太多的研究证实,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又安全地降血脂,大家应该遵医嘱放心使用。

     

    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对比烟酸这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还能显著降低ASCVD的总死亡率。

     

    影像学研究也发现,他汀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还能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缩小。

     

    他汀在用于临床后的20多年,安全性数据也越来越充分。

     

    这一系列研究奠定了他汀防治ASCVD的基础用药地位。

     

    降脂药到底该怎么吃?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和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同声明,无论用什么手段或药物,降LDL-C是关键!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绝大多数应选择中小剂量他汀,即原研厂家各种他汀的一片为中等剂量,半片为小剂量。

     

     

    具体服用标准如下:

     

    1. 已患有冠心病、做过支架或搭桥者,大多应使用中等剂量。

     

    2. 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或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再合并一种危险因素(如吸烟、肾功能减退...),用药前,如LDL-C没有明显增高(在化验单的参考范围内),可使用小剂量他汀。

     

    如果患者使用某种他汀不能耐受,应更换另一种他汀,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剂量。

     

    如果单一使用他汀8-12周后,LDL-C没有降到降到1.8mmol/L以下,则要联合用药,比如他汀与依折麦布合用。

     

    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如果单一用药,就得加大他汀的剂量,但是中国患者很少能耐受得了大剂量的他汀,并且医疗支出也会变高。但是,如果选择联合用药,对于患者来说疗效更好,副作用也少,还能节省医疗费用。

     

    绝不应该为了谋利,而编造错误的用药方法

     

    文章的最后,我想再说几句心里话。

     

    一方面,奉劝那些为了利益,为了推销自家产品的商家,不要胡编乱造错误的治疗信息,误导患者。赚钱没问题,但这钱,不能是坑害他人健康得来的。

     

    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保护心脑血管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呼吁全国的心血管内容医生,认真领会相关指南,理解降低LDL-C的目标、理解合理的用药方法,做好患者教育与随访互动。用我们的专业性,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 | 胡大一大夫

    本文 首发于 | 北医人民心脏健康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审校 | 黄然 白佳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名医问诊”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推出的功能,帮助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医疗难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产科 主任医师 卢颖州:

     

    普通体检是根据健康现状选择体检项目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筛查和预防各种可能患有的疾病。

     

    婚前检查主要目的是了解男女双方的疾病史,有无急慢性传染病、精神疾病、重要脏器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是否有近亲关系,双方是否有隐性或显性遗传病,并正确指导如何生育健康的宝宝。婚前检查更注重传染病,遗传病的筛查,生殖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婚前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全身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检查,主要脏器如心肝肾肺的检查,第二性征的检查,乳房的发育,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有无先天畸形和其他情况。

     

    辅助检查常规的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凝血,肝肾功,甲状腺功能,乙肝、梅毒、艾滋病的筛查以及心电图,B超检查。对于婚前已经有性生活的女性,需要白带常规,宫颈tct和hpv检查。男方必要时做精液检查。婚前检查需要空腹,三天不能同房,以免同房影响白带常规的检查结果。

     

    如果有家族遗传病史,也可以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排查。

     

    婚前检查有助于婚后的优生优育,所以婚前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做婚前检查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

     

    咨询医生 | 卢颖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产科

    责编 | 黑凤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每想起这件医疗故事,真的是让我哭笑不得。这个小伙子真的是又可气、又可笑。其实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人、一类人的通病,有的时候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是为了敲山震虎吗?

      
    有智商高的看官你可以留言帮我分析下,我省点脑力开始我的故事吧。

     

    纹身是我对这个小伙子的第一印象!

    那天刚接到这个患者的时候,我看到患者是一位约么50多岁的女性,护士刚给测完血压,突然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响起,随后见听到护士告诉这个小伙子,他把押金条落到住院处了。

     

    小伙子一边往下走一边骂着,TMD住院处也是,押金条也不给我就让我走!

     

    看到患者坐在沙发上,趁着护士铺床的机会,我决定先问诊。问问患者哪里不舒服,都会有什么表现,问问发病的时间,难受的部位,缓解的方式以及以往诊疗的过程,还有就是既往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问题。患者阿姨一一回答,配合的也很好。

     

    这时小伙子上来了,脸上淌着汗,没等站稳就喊了起来:问什么问,赶紧进行下一步!

     

    我被突如其来的呵斥打断了,内心还是平稳,毕竟老大夫了,见过的阵势也很多了。平静的问道:

     

    “您能告诉我下一步怎么进行吗?”

     

    “你是大夫你问我?”

     

    永远是这样的对白,感情你还是知道我是大夫

     

    送给小伙子一个不太情愿的微笑吧,我把头转向了他的母亲,说道:

     

    “阿姨床给您铺好了,我和您去病房吧,一会给您查个体”

     

    患者一边一起身,一边安慰我:大夫啊别和他一样的。

     

    又对她儿子说:你又不懂瞎说什么啊,大夫不问怎么知道?

     

    小伙子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一个劲的和我说抱歉的话。

     

    到了病房,一边查体,一边继续和患者沟通,以便了解更多的信息。当问到患者婚姻情况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小伙的父亲3年就是因为心脏病突然故去了,难怪他会着急,心里暗暗想:原来还是个孝敬的小伙子,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啊。

     

    于是我决定继续和小伙子对话,挽回尬尴的局面。

     

    “兄弟,你放心吧,通过我问诊和体格检查,目前阿姨挺稳定的,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那就好,那就好”小伙子应答道。

     

    “阿姨有高血压病病史7-8年了,血压控制的也不理想,还有吸烟病史,这次啊总说是胸闷、心烦,我建议做个冠脉CTA看看吧”我继续说道。

     

    “听您的,都听您的”小伙子态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故事如果到此结局,应该是完整落幕了,误会,完全是误会,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第一天见过小伙子一面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每次和患者阿姨说情况,阿姨都是说问她儿子,而且我发现了这个患者阿姨睡眠差,爱多想事,容易无缘无故的出出汗,自觉身体热,甚至有的时候有些烦躁。

      
    后来还是从患者女儿口中得知,自从患者老伴过世后,她就开始出现了现在的情况,而这个小伙子呢,也没有让他母亲省心,而且还总是训斥他母亲。这次住院啊就给交了1000块钱押金,就再也没来了,后期的钱都是女儿交的。

     

    写到这有些不想往下继续了,突然间感到很憋闷。其实有的时候老年患者来住院,真的不是因为他们有了什么躯体疾病,而是心理出了问题,他们缺少的是关心,是沟通,是儿女的陪伴,尤其是另一半过世的打击,会让她们更脆弱、更加孤独。

     

    检查结果最终出来了,冠脉CTA没有问题,劝患者戒烟,继续控制血压,并且建议她还是和女儿一起住吧,这样会更好些。

     

    匆忙结局吧,想到悲伤的事情,也往往让自己很伤感,救死扶伤有的时候医生也很无力。

     

    说说这个医疗故事中的体会吧。

     

    问诊是看病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问诊中可以对患者问题有详细了解、初步诊断,便于更好的诊治。作为患者本人应该把自己的患者过程有重点的、详细的提供给医生。如果文中患者能够一开始就详细说明情况,也许连冠脉CTA也可以不做了。

     

     

    而对于危重的患者,医生一定不会问那么多,肯定是要先维持生命体征,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也就是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

      
    我是心内科医生,分享医疗故事,讲解医疗知识,为您答疑解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脑梗死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神经科常见无传染性疾病[1],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为患者脑动脉硬化后出现血流受阻现象,导致患者脑组织供氧、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坏死、缺氧、缺血问题[2],随着近几年临床医疗技术提升,脑梗死病死率得到一定控制,但脑梗死再发风险仍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高脂血症、基础心脏病、精神压力、过量饮酒、糖尿病、运动不足、饮食不当、高血压等有关。该病前驱症状不显,常表现为无力、一时肢体麻木、头昏等症状[3],患者容易忽视,病情进展后致残、致死风险极大,易对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医生对于如何降低首发脑梗患者复发率较为关注,再发脑梗死病因主要包括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等[4]。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偏高不但会造成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浆黏度增高,还会致使患者脑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形成[5]。故实际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病因难度较大,有研究表示在干预该病高危因素情况下对患者做阻碍动脉斑块形成、逆转脑动脉粥样硬化、调整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较为关键[6]。

     

    临床预防脑梗死再发问题常应用拜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作相应治疗,拜阿司匹林是一种可长期服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患者血流指标有一定良性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可抑制患者血栓形成的化学药物[7],可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因子,调节患者血脂水平。

     

     

    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肝脏中的胆固醇的合成明显减少。还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使斑块更加稳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血栓与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动脉斑块面积,对心脏梗死也有相同作用,此类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仍有一些副作用需要重视,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引发大问题。张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您总结出常见的副作用及相关应对办法。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 血糖升高:用药后血糖升高是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一般发生在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血管方面的益处要远大于血糖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口长期大量口服他汀类药物,需要严密监测血糖,必要时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血糖升高,需密切监测,如只是轻微升高,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升高特别明显,需要到医院进行调整药物,或者加用降糖药物。

       

    • 头痛,头晕:多较轻微,还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多非严重性,为可逆性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

       

    • 便秘,恶心,腹泻:极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均为可逆性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

     

    • 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严重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发生率很低。在服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肌肉酸痛,则可能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患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只要出现了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 尿蛋白升高:在少数服用他汀类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尿蛋白升高。尿蛋白大多数是来源于肾小管。一般多发生于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在正常剂量的患者中,尿蛋白可以从无到轻度升高。一般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蛋白尿会自动减少或消失。

       

    • 肝功能异常: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可能引起肝脏的转氨酶升高,但发生率很低。单纯的转氨酶升高,并不代表肝脏损害,由于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导致的肝脏衰竭病例特别罕见,如果没有肝肿大,黄疸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等器质性肝脏损害。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只要患者的转氨酶无进行性升高。并且不大于正常值的三倍,可继续服药。

     

     

    二什么样的患者禁用他汀类药物

     

    • 过敏:少数患者会对他汀类药物过敏,对于过敏患者禁止服用。

     

    • 活动性肝病:由于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对于活动期的肝病患者会加重病情,所以禁止服用。

       

    • 肾功损害:他汀类药物会导致尿蛋白升高,加重肾功能损害,故禁止使用。

     

    • 使用某些药物:使用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患者加用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患者血药浓度产生波动,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服药期间不要大量食用西柚。

     

    • 怀孕或哺乳:由于胆固醇和其他胆固醇生成物对胚胎的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很重要,所以对于孕妇或打算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他汀类药物是禁用的。

     

    • 不建议儿童使用:对于8周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何服用

     

    大部分他汀类药适合在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这是因为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睡前用药能使药物作用在午夜达到高峰,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胆固醇效果,食物可以促进部分他汀类药物的吸收,故晚餐后服用效果较好。

     

    总之,他汀类药物是控制心脑血管病复发的重要药物,适合在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由于需要长时间服用,所以必须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我是神外医生张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点赞,留言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曹娟,李平,陈方,等.依达拉奉联用阿托伐他汀片干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2(29):129-130.[2] 廖伟数,严国山,陈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2018,24(2):87-88.

    [2] 廖伟数,严国山,陈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

    [3]2018,24(2):87-88.[3] 梁文华,王跃慧.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8):2147-2150.

    [4]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6):1201-1204.

    [5] 夏永梅,于玲,李兰君,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37-339.

    [6] 毕峰,杨明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他汀类药物作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J].当代医学,2017,23(35):103-104.

    [7] 王红,龚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41-443,446.

  • 家庭常用药现在是很多家庭都会常备的,但是往往很多人存放不对,今天就来认识下~

      

    1.都是药就能放一起?

     

    许多家庭都喜欢将常用药放在同一个小药箱里,实际上这样非常不科学!

     

    一是因为,在药物长期存放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外用药和内服药存放在一起,会产生相互影响。

     

    二是有可能混淆药物的用药方法,造成伤害。如外用药炉甘石洗剂,外观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悬液,容易造成误服。

     

    三是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也不安全,因两者可能名称相同、外观相似,但规格不同,如果家长错误地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可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建议

     

    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保存。

     

     

    2.把药放冰箱就行了?

     

    很多人买回药物就放到冰箱,觉得这样储存最安全。可是,不同的药物储存条件不同。

     

    药品的储存温度分为:

    常温(0~30℃),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阴凉(0~20℃),如桔贝合剂;

    冷藏(2~8℃),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部分药品还要求密封、避光、干燥等。

      

    所以,并不是所有药品都适合放入冰箱保存,例如糖浆剂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导致药物浓度与标注的不符;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能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其均匀性与药效。

     

    建议:按照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上“贮藏” 项的要求储存。

     

    3.药品包装别更换

     

    现在有方便人们在短时出门时服药的小药盒,很多人喜欢把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全部拆包装后,放入一个小药盒内。

     

    然而,丢掉药品原包装、把药品长期混放在一起的做法是错误的。

     

    丢弃原包装,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将不同的药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间甚至会发生反应。

     

     

    建议

     

    药品最好放在原包装里。目前大多数药片都采用铝箔独立包装,可将药片连同包装起剪下后,再放入小药盘,同时别忘了标明有效期。

     

    4. 别忘了要定期清理

     

    很多人会问,药品开封后,是不是仍可以参照原包装的保质期呢?

     

    药品未开封时,保质期可至药品包装标示的有效期;一旦开封,有效期会因为贮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

     

    片剂、胶囊等容易干燥、破裂;颗粒剂、滴丸等药物容易吸潮;液体剂应在疗程内服用完毕,尤其是糖浆剂因其特殊性,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产生霉变,即使药品开启后冷藏保存,也不适合长期储存。

     

    未冷藏保存的口服液,即使严格按照贮藏条件保存,一般开封一个月后也不建议再服用。

     

    建议

     

    3-6个月要清理家中备药一次,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 很多医者在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的时候,心理十分忐忑,以前并没有遇到过哪个证型与这个证型一样,即使症状有些相似,但因为种种原因也不敢大胆用药。其实病症原本就是这样,很多病症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要求医者在治病的时候要做到胆大心细。要把所有的症状全都纳入考虑的范畴,分析清楚各种病症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合理用药。

     

    但这种思维并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很多名医在行医的路上都曾遇见过这种情况,这就相当于哲学上的量变与质变,你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与行医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遇到这些情况后才能应对自如。曹颖甫的行医过程中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沈家湾陈家,这一代只有一个独苗,所以看得格外宝贝。十四岁那年突然生病,一家人急得不行,赶紧命人请曹颖甫去看病。曹颖甫到后,只见患者出汗不停,触摸皮肤温度很高,右腿像是被什么定住了一样,不能屈伸,问病人的感觉,他说口干,但不想喝水,身上热得不行,前胸部像是被什么东西塞满了一样。

     

    曹颖甫查看了一番,发现按压患者前胸部的时候,患者会觉得疼得厉害,但前胸部不胀也不硬,脉象洪大,症状与悬饮所导致的体内疼痛相似。家人又补充到,他已经5日未曾大便。

     

    曹颖甫分析了一下,根据上面的情况来看,因是太阳的湿气内入胸膈,与阳明的内热交织在一起,才导致这些症状,如果不把湿痰祛除,燥热肯定也不会散,于是开了大陷胸汤给他服下。一共三味药,分别是甘遂、大黄、芒硝。

     

    开完药后,曹颖甫便回去了,但心里始终感觉不安。孩子原本就属于娇嫩之躯,而现在给他服用这么峻烈的药,要是病人承受不了可怎么办!而且《伤寒论》中记载的大陷胸汤证,一定是有心下痞满硬痛,有的甚至还有从心下到少腹都硬满的症状,而且这种痛以痛不能靠近为主。

     

     

    而今天看的这个孩子,并没有痞满硬痛的表现,不过是觉得闷胀,情况与小孩儿吃多了导致的,食积很相似,而且在这些症状,并不是由太阳表证医者用药错误、不解表反而泻下所致。想到这儿,曹颖甫更觉得担心,一整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天刚微微亮,便立即赶往陈家查看情况。

     

    到的时候,病儿母亲赶紧迎了出来,笑着说:“昨天汤药服下后,大便就通畅了,燥屎和痰涎都先后排了出来,如今已感觉非常舒适,其他的各种症状也全都消失了。”曹颖甫听完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于是又开了一副清热的药以清余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一则信息在微信中广泛传播,大肆鼓吹“胆固醇无害,降脂药是骗局”论,不少公众和患者被误导,有些患者甚至开始拒绝按时服用他汀。

     

    究其源头,只不过是国外一家保健品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故意捏造的。

     

    胆固醇究竟是好是坏?降脂药到底该怎么吃?为了理清目前种种混乱说法,我们邀请了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医主任胡大一,详细为大家解释一下。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是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

     

     

    其实近几年,国内有关血脂、胆固醇的说法很混乱,我大概整理了一下,郑重地告诫各位,下面这3类错误的观点,可千万不能有。

     

    • 错误观点1:胆固醇有益无害,即使是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也可以放开了吃。

    • 错误观点2:他汀类的降脂药,副作用大,不仅伤肝,还会引起早衰、认知功能下降。

    • 错误观点3:血脂降得太低,反而不好,所以降脂药要减量吃,或者吃保健品。

     

    接下来,我再具体说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健康杀手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大人群的统计调查,或是基因遗传学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等,都一致证明: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以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都和高血胆固醇水平有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做体检的时候,总是要查血脂,因为根据血脂水平,医生能判断一个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在查血脂的时候,检验单上会有这么个指标,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C)。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简单来说,这个指标升高了,就意味着血脂水平异常,那么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关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LDL-C究竟是1还是1.8

     

     

    LDL-C正确的指标究竟是多少,其实目前学界的标准不太统一。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2013年发布的降胆固醇指南中,根据专家达成的共识,建议LDL-C别低于1.0mmol/L,否则不太安全。

     

     

    但是,此后不久,美国国家脂质协会发表声明,认为根据当时已有的研究,即使LDL-C低于1.0mmol/L,患者的安全也有保证,而且受益可能更多。

     

    2018年年末,欧洲心脏病学年会上,当代心脏病学的旗手和领袖Eugene Braunwald教授发表了重要演讲。当时,他提出的建议是:

     

    LDL-C的目标水平,应该在1.8mmol/L以下。

     

    这个数字和中国的指南以及胆固醇教育计划,是一致的。

     

    之所以要说这么多,我主要是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一方面控制好自己的血脂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看化验单上LDL-C指标下降了,就觉得万事大吉,开始减药甚至停药。

     

    如果是已经得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LDL-C应该降至1.8mmol/L以下。4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了ASCVD危险因素(吸烟、肾功能不好等),LDL-C应降至<2.6mmol/L。

     

    他汀类药物是降LDL-C的基本用药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效果,已经被太多的研究证实,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又安全地降血脂,大家应该遵医嘱放心使用。

     

    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对比烟酸这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还能显著降低ASCVD的总死亡率。

     

    影像学研究也发现,他汀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还能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缩小。

     

    他汀在用于临床后的20多年,安全性数据也越来越充分。

     

    这一系列研究奠定了他汀防治ASCVD的基础用药地位。

     

    降脂药应该怎么吃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和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同声明,无论用什么手段或药物,降LDL-C是关键!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绝大多数应选择中小剂量他汀,即原研厂家各种他汀的一片为中等剂量,半片为小剂量。

     

     

     

    具体服用标准如下:

     

    1. 已患有冠心病、做过支架或搭桥者,大多应使用中等剂量。

     

    2. 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或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再合并一种危险因素(如吸烟、肾功能减退...),用药前,如LDL-C没有明显增高(在化验单的参考范围内),可使用小剂量他汀。

     

    如果患者使用某种他汀不能耐受,应更换另一种他汀,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剂量。

     

    如果单一使用他汀8-12周后,LDL-C没有降到降到1.8mmol/L以下,则要联合用药,比如他汀与依折麦布合用。

     

    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如果单一用药,就得加大他汀的剂量,但是中国患者很少能耐受得了大剂量的他汀,并且医疗支出也会变高。但是,如果选择联合用药,对于患者来说疗效更好,副作用也少,还能节省医疗费用。

     

    文章的最后,我想再说几句心里话。

     

    一方面,奉劝那些为了利益,为了推销自家产品的商家,不要胡编乱造错误的治疗信息,误导患者。赚钱没问题,但这钱,不能是坑害他人健康得来的。

     

    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保护心脑血管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呼吁全国的心血管内容医生,认真领会相关指南,理解降低LDL-C的目标、理解合理的用药方法,做好患者教育与随访互动。用我们的专业性,更好地服务患者。

     

  •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TG),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所以他汀类药物也可以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他汀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几乎是必备药物,因为其循证医学足,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动脉狭窄等疾病的必备药物之一,那么吃他汀以后,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一、肝功能

     

    他汀类药物的肝损伤,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虽然欧洲和美国的指南把常规检查肝功能的建议删除,但因为亚洲人群与其具有差异性,在我国,口服他汀监测肝功能仍然是一项共识,需要了解他汀有无肝损害,需要不需要减量或者停药。

     

    二、血脂

     

    他汀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脂,所以,他汀口服以后,查血脂是为了确定他汀口服以后血脂是否达标,是否需要加量或者减量他汀类药物。

     

    三、血糖

     

    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口服他汀的患者,监测血糖也是必须和必要的,一旦早期发现血糖升高,应该予以加用降糖药物以避免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四、肾功能

     

    他汀类药物,有许多也是经过肾脏代谢的,所以,监测患者的肾功能,也是有必要的。

     

    五、必要时监测心肌酶

     

    他汀另一个主要的副作用,就是肌痛和横纹肌溶解,而如果肌痛明显,即便没有典型的心肌酶升高,也是需要减量或者调整他汀类型的,所以,如果有症状,监测心肌酶也是很有必要的。

     

     

    单纯的他汀口服,我们需要监测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口服他汀的同时,我们可能还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甚至我们可能有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所以,在检查以上项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监测其他情况,以更好的指导我们用药。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给您推送最新最简单的科普!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古语云“是药三分毒”,对于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朋友,需注意定期复查有关检查指标。定期复查的目的除了评价药物的疗效外,还可以观察长期服药后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

     

    中老年朋友中,有很多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正在服用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医生交待他们按时复查但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常常不按时复查,最后导致胃出血、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这样的朋友,每年都能遇到,甚至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服用上述药物后需要复查哪些指标,笔者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点相关知识。

     

     

    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复查的指标

     

    阿司匹林属于临床一种常见药物,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卒病防治,该药物能够对血小板起到不可逆转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出血。服用后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大便颜色是否变黑外,还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血常规主要观察其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阿司匹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发生得很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这一情况。阿司匹林并不能直接导致红细胞减少,但却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而间接导致细胞丢失,引起白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减少。若服用阿司匹林后导致血小板急剧下降,则建议停止服用。此外还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注意肌酐、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水平是否正常。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复查的指标

     

    他汀并不是指某一种药物,而是指他汀类这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它们在降血脂、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坏、肌肉损伤、血糖异常。建议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后按照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6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脂四项、血糖水平、肌酸激酶。

     

    复查血脂主要是观察他汀治疗后血脂水平是否达标,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否控制在1.8以下。复查肝功能时,注意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是否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若超过则需要停用他汀类药物。若发现有弥散性肌痛、肌软弱及肌酸激酶大幅度升高,需考虑为肌损伤,并立即停止用药。

     

     

    结语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不同药物只是副作用多少有一点区别,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也一样。在服用药物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有必要服用,千万不能盲目跟风,稀里糊涂随便吃。一旦开始服药,必须定期复查,并长期观察有没有副作用相关症状出现。

     

    参考文献

    [1]慕立博.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注意事项[J].家庭医药,2019,(10):192.

    [2]刘艳红.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47-148.

  • 近年来,胆固醇药物的研发备受关注。然而,默沙东公司近期却宣布终止了两项胆固醇药物组合的研发,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首先,默沙东公司于今年2月宣布,终止了后期胆固醇治疗药物组合MK-0524B的开发。该药物组合由烟酸、辛伐他汀和拉罗匹仑组成,曾计划于2014年提交申请。据道琼斯透露,这一药物的终止因为“不明的商业原因”。

    仅仅三个月后,默沙东公司再次宣布,终止了另一种胆固醇治疗方案MK-0431E的开发。这一药物的终止同样是因为“不明的商业原因”。据了解,MK-0431E原计划于2014年提交申请。

    对于这两项药物的终止,默沙东公司仅透露“与安全问题无关”。这一说法引起了业界的质疑。有分析认为,默沙东公司可能是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决定放弃这些项目。

    尽管如此,默沙东公司在糖尿病和胆固醇治疗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今年8月,默沙东公司宣布,由烟酸、辛伐他汀和拉罗匹仑构成的药物组合MK-0524B带来的商业前景不值得继续进行投资。

    此外,默沙东公司还推出了全球首款糖尿病胆固醇混合治疗药物Juvisync。该药由默克公司生产,结合了默克的糖尿病药物Januvia和降胆固醇药物舒降之。新药结合了Januvia和舒降之,能起到治疗糖尿病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据默克公司估计,400万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遵循服用一种降胆固醇药物的建议。因此,Juvisync的推出,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总体来说,默沙东公司在胆固醇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未来,默沙东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糖尿病和胆固醇治疗领域的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治疗方案。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3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胆固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胆固醇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然而,由于人们对胆固醇危害的认知不足,导致很多人忽视了胆固醇水平的重要性。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提出,将胆固醇水平按照“赤橙黄绿”四种颜色进行危险分层,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所谓“赤橙黄绿”危险分层,是指将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胆固醇目标值不同。例如,低危患者胆固醇水平控制在4.14mmol/L即可,而极高危患者胆固醇水平必须控制在2.07mmol/L以下。

    除了胆固醇水平,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视。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管齐下。患者要重视胆固醇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给予了我很多关于脂肪肝的治疗建议。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了解了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给出了相应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医生还解释了脂肪肝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运动以及药物治疗,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医生为我开具了易善复和双环醇的处方,并详细说明了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更加清楚了自己脂肪肝的治疗方向。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并按时服用药物,希望能够早日康复。

  • 总胆固醇水平过高,如7.23mmol/L,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总量。正常情况下,成人总胆固醇水平应保持在2.83~5.20mmol/L之间。当总胆固醇水平超过5.6mmol/L时,就属于偏高。

    总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导致动脉血管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包括脚痛。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中一种常见并发症,它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进而引发血管狭窄、闭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脚部疼痛。

    除了脚痛,总胆固醇水平过高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 脑血栓:导致脑部血管阻塞,引发脑梗塞、中风等疾病。
    • 糖尿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 肝细胞损伤:可能导致梗阻性黄疸等症状。

    针对总胆固醇水平过高的问题,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

    • 饮食治疗: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和高纤维素饮食。
    •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肥、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血脂水平开具降胆固醇药物。

    总之,总胆固醇水平过高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患者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总胆固醇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巴特综合征,又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其具体的原发病因尚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

    由于巴特综合征患者的体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因此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一些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

    以下是巴特综合征患者应避免食用的食物:

    1. 腊肉:腊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亚硝酸盐,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胃肠道肿瘤风险,建议患者选择新鲜的猪肉。

    2. 料酒:料酒中含有酒精成分,会刺激心脏神经,导致心率加快,不利于心脏功能,建议患者避免食用。

    3. 酒酿:酒酿是一种发物,含有一定的酒精,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康复,建议患者避免食用。

    4. 咸鱼、咸蛋、咸肉、咸菜等腌制品: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不利于病情康复,建议患者避免食用。

    5. 辛辣类食物:如肉桂、花椒、丁香、胡椒等,会刺激肠道,导致便秘、厌食和呕吐等症状加重,建议患者避免食用。

    除了以上食物,巴特综合征患者还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高盐等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此外,巴特综合征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物,并注意监测血脂水平,以控制病情发展。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巴特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 我最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产检生化全套,结果显示我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偏高,这让我有些担心。产检医生告诉我,这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

    我非常着急,于是联系了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我的主诉,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告诉我要控制体重,少摄入油脂,主要还是要控制好血糖。我对宝宝的情况也非常担心,问医生胎儿是否正常。医生详细解释了胎儿的情况,并给予了我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

    医生还告诉我,由于我出现了贫血,需要补充铁剂,同时要控制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蒸煮,不要爆炒。最后,医生还提醒我要持续进行产检,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切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更加了解了自己和宝宝的健康状况。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 在一个繁忙的下午,我迫切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因为我最近进行了一次身体检查,发现我的胆固醇水平略高,让我感到有些担忧。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史和体检情况,并为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治疗方案。他建议我在日常饮食中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口服特定药物来降低胆固醇水平。他还提醒我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态度感到非常满意,他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和放心。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及时的医疗帮助,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胁,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均与之密切相关。而“坏胆固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管理好胆固醇水平,对预防ASCVD至关重要。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姚桦指出,要有效控制“坏胆固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血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高危人群则需更频繁地检查。

    2.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的降胆固醇方案。

    3. 持续用药: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才能有效控制“坏胆固醇”水平。

    4.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5. 关注药物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需要定期监测。

    通过综合管理“坏胆固醇”水平,可以有效预防ASCVD,提高生活质量。

  • 音乐,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陶冶情操的良药。然而,你是否知道,音乐还具有改善心脏健康、降低胆固醇的神奇功效呢?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经常听音乐的人,其血管输送血液的功能比从不听音乐的人高26%。

    研究人员调查了近万名当地居民,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6岁。结果显示,喜欢听音乐的人,其血管功能更佳,这是因为音乐能增加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水平。一氧化氮有助于预防血栓、减少“坏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从而改善心脏健康。

    不同的音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常听“红辣椒乐队”及麦当娜的音乐,可以提高耐力;而18世纪的交响乐则可以改进大脑的注意力。然而,重金属音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健康。

    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来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脏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每个人喜欢的音乐类型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非常重要。

    2. 每天坚持听音乐。研究表明,音乐升高一氧化氮的作用只持续数秒钟,但其累积效应会持续很久。因此,每天坚持听上半小时的音乐,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3. 适当参加音乐活动。例如,唱歌、跳舞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降低胆固醇。

    4.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脏健康。

    5.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胆固醇。

    总之,音乐是一种神奇的养生方式。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聆听美妙的音乐,赶跑多余的胆固醇,拥有健康的身体吧!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胆固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问题。近年来,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与合作伙伴Regeneron公司合作研发的REGN727新药,为高胆固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REGN727是一种注射型药物,通过阻断PCSK9蛋白发挥作用。PCSK9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蛋白,能够欺骗机体保留“坏”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REGN727的早期小型试验显示,该药物可将LDL水平降低40%~70%,且无明显副作用,其效果与标准口服他汀类药物相当。

    REGN727的开发,为那些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或无法将LDL降低至目标水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REGN727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2015年晚些时期获得批准。

    除了REGN727,其他制药公司也在积极研发PCSK9抑制剂,以期在降胆固醇领域取得突破。例如,默沙东(Merck & Co)和安进(Amgen)等公司也在开发各自的PCSK9抑制剂。

    高胆固醇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坚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