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众多种类的抗菌药物中,有一种叫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顾名思义该类药物是具有大环内酯基本结构的一类药物,该类药物根据环内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又可分为14元环、15元环和16元环,今天要介绍的克拉霉素就是该类药物的其中一员,是属于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克拉霉素不仅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抗菌作用,同时还具有许多抗菌以外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克拉霉素的抗菌谱和适应症
克拉霉素的抗菌谱也可以代表大环内酯类家族的抗菌谱,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等具有抗菌作用,同时对小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淋病奈瑟菌等,以及部分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还有非典型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都有抗菌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克拉霉素对上述细菌只有抑菌作用,并无杀菌活性。
根据上述细菌常见的感染部位,克拉霉素常用于治疗如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或非典型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脓疱疮、丹毒、毛囊炎、疖和伤口感染等皮肤软组织感染。另外,由于克拉霉素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所以也常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
克拉霉素如何使用?
克拉霉素口服可空腹或与食物或牛奶同服均可,与食物同服不影响该药吸收。成人常用量每次0.25g,每12小时一次,重症感染可增加至每次0.5g,每12小时一次。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克拉霉素需要每次0.5g,每12小时一次,应同时联合使用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或者四环素等抗菌药物。
克拉霉素有什么不良反应?
该药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可有口腔异味、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另外还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荨麻疹,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严重过敏,同时偶尔也会发生肝功能损害和伪膜性肠炎的不良反应。
使用克拉霉素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该药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功能损害、某些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禁止使用。其次,由于血液或腹膜透析不能有效清除该药,所以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需要调整剂量,常用量可调整为一次0.25g,一天1次,重症感染者首剂可0.5g,之后一次0.25g,一天2次。
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由于克拉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会抑制其他药物代谢,从而增加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甚至引发毒性反应。如与特非那丁、阿司咪唑、西沙必利或匹莫齐特合用会导致心脏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国内说明书禁止克拉霉素与上面四个药物联合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克拉霉素与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克拉霉素也会抑制他汀类药物的代谢,会增加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上曾见过正在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患者,服用克拉霉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发生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
总之,克拉霉素作为常用的抗菌药物,它的副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而且和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我们需要记住一点,任何药物在使用前都建议先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同时最好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青霉素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但是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人群有1-10%都对青霉素存在过敏反应,且和年龄、剂型、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没有直接关系。青霉素导致的过敏可以具体分为四个类型,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危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处理。
一,现场救援。立即停药,使患者平躺,注意保暖,掐人中,尝试使患者保持苏醒。
二,使用肾上腺素。使用肾上腺素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出现过敏,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然后让患者水平躺卧,稍微抬起双脚,然后将肾上腺素注入皮肤或肌肉,剂量一般控制在0.5-1mg左右,5分钟或10分钟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是否继续使用肾上腺素,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给药。
三,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地塞米松+50%葡萄糖静脉注射一次,地塞米松+5%葡萄糖再注射一次,注意,这里地塞米松必须用两种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分别做溶液进行穿刺注射治疗。
四,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果在使用肾上腺素和激素冲击治疗后患者的血压仍然很低,没有恢复的迹象,应使用阿拉明+生理盐水静脉输液治疗,根据血压合理调整给药速度,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五,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抵制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然后再采取其他措施缓解过敏症状。
六,其他处理。根据患者情况,还可以使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插管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青霉素过敏患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尝试抗休克,并第一时间使用肾上腺素,再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压下降患者可以给与血管活性药物,心脏骤停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入院之后,可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本文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头条号
安全套英文名是condom,本来是17世纪中叶英国医生约瑟夫·康德姆(Joseph Condom)的名字。
由于康德姆将羊的盲肠制成了可用于避孕的袋状物,并献给了有多个情妇及至少14个私生子的风流皇帝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称其为“愉快的发明”,康德姆也因此获封骑士勋爵,从此安全套的名字“condom”也就流传开来。
不过,康德姆也就是在英国,恰好又遇到了一个风流皇帝,要是在重视人口增长的中国,估计就是有一百个脑壳也不够皇帝砍的。
最早的安全套应该起源于公元前的古欧洲,康德姆只能算是拾前人牙慧
虽然一度有人认为,是查理二世时期的康德姆发明了安全套。
但根据法国发现的古代壁画,现代人普遍认为最早的“套套”应该起源于公元前的欧洲大陆。
另外人们也发现了古罗马时期套套存在的证据。
有人猜测,当时的安全套就已经有了避孕和防病的功效。
到了公元5世纪,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日渐衰落,古代西方人不再继续使用安全套,甚至连其他的避孕方式也被人们所摒弃。
其实这也很正常,且不说当时教廷的高压统治,毕竟当时各国的理念还是“要想富,多生孩子早动武”。
谁也不想自己的国民天天都在做“一两个亿的大生意”,可到最后一个娃娃也生不出来吧。
你敢信?安全套在古埃及竟然成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欧洲大陆的古代人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安全套,到今天已无法考证。
不过想来工序应该比较繁琐,至少做不到看一眼就能怀(山)孕(寨)的。
所以传到古埃及后,能用上套套就绝对属于家里有矿的存在,这点通过法老墓的壁画就可见一斑。
在出土的画面里,我们能看到腰中挂着“套套”的人物形象,估计当时能有个“套套”,绝对要比开着玛莎拉蒂或戴着大金劳还要拉风。
直到公元前1000年,底层的古埃及人总算学会了亚麻布来制作套套,并且整天戴在身上招摇过市。
不过要指望着四处露风的套套能避孕根本是办不到的,只能用来装装样子。
实际上这跟在身上纹了个小猪佩齐,然后冒充黑社会没什么两样。
幸亏人类研究出来了乳胶安全套,否则有不少小动物绝对会遭殃!
自从康德姆将安全套“重新激活”后,这种可用效避孕的小东西自17、18世纪就开始在欧洲及后来的北美风靡一时。
除了使用羊肠外,鱼鳔和动物的膀胱也被人们拿来制作安全套。
受到原材料和价格的限制,当时的安全套应该,或者说也只能重复使用。
市面上也有了专门售卖安全套的商店,还出现了最早的宣传广告。
幸亏1839年美国人发明了橡胶硫化处理技术,将橡胶变得更富有弹性,然后1855年第一个橡胶安全套才得已面世,到了1883年荷兰人又发明了又薄又软的乳胶安全套,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舒适。
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动物为了人类下半身的幸福而遭遇灭顶之灾。
生产、销售安全套至少要蹲6个月的监狱,这事曾经发生在美国,而且时间长达70年!
按理来说,有了橡胶制成的安全套,人们应该从此变得很“性”福才对。
然而有一个名叫安东尼·康斯托克的人却不高兴了,他认为有了安全套后人们就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了,所以套套属于淫秽品。
后来在他的推动下,美国国会在1873年出台了《康斯托克法》,当中规定谁要是贩卖安全套就要在牢房里呆上6个月。
理想虽丰满,可现实很骨感。
由于安全套的推广受到限制,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性传播疾病在美国泛滥成灾,战时美国征募的新兵有四分之一属于性病感染者。
虽然美国大兵如果染上了性病就会被告上军事法庭,可两年后还是有将近38万名士兵被诊断出患有各种类型的性病。
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终于废止了限制安全套生产和流通的法案。
安全套当成心理战的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脑洞开得确实足够大!
据传闻,冷战期间美国的CIA(中央情报局)曾经打算制作一批特大号的安全套,并在包装上印上“美国生产,中号”的字样。
然后向苏联境内进行投放,做为打击苏联人的心理战武器来使用。
不难想像,如果CIA真的这么做了,至少有一部分俄罗斯男性还是会中招的。
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到由两个人主演的小电影中人家的尺寸都非常大,然后也会很自卑一样。
殊不知这些演员也是精挑细选出来,在美国当地也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
虽然美国最后并没有选择安全套来做武器,但很快这个小东西在另一场“战争”中还是派上了大用场。
艾滋病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起安全套来!
1981年12月1日,首例艾滋病患者在美国被确诊。
世卫组织在7年后将这一天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活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于是,12月1日也就成了全社会正式向艾滋病“宣战”的纪念日。
由于安全套能阻挡HIV病毒,所以有专家提出了预防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多种性传播疾病的“ABC”预防三原则。
其中A代表禁欲,B代表忠诚,而C则代表安全套。
由于完全禁欲并不现实,对某些人也做不到长期保持固定、单独的伴侣,所以安全套就成了唯一且最重要的防护措施。
现在有些不愿用、不会用安全套,导致艾滋病长期持续蔓延!
虽然安全套即能有效避孕又能预防疾病,可世界各地仍有很多人不愿或不会使用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套套”。
在美国,适龄人群中也只有三分之一分会使用安全套。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甚至有1—3.3%的美国人甚至会把用过的套套“洗净晒干”后下回继续接着用。
同时调查发现,不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错误中,有50%属于戴得太晚,还有44.7%脱的太早。
另外有些人将安全套放在钱包里,然而经常使用钱包时的摩擦甚至是热量都有可能对套套的结构造成破坏。
还有个别的人怕“弄出人命”或被传染上疾病而一次使用多个套套。
看到这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在好莱坞的影视剧中,美国的男男女女个个都属于“老司机”,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实,美国的性教育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发了,更何况你看到的只是人家想让你看的。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尺寸的安全套,你知道吗?
据调查,在印度,男性使用套套平均每5次就有1次脱落的情况发生。
这说明有不少人或是认为安全套就一种型号,或是因为怕丢面子而不愿意张口询问。
大家都知道,由于东西方人种的不同,丁丁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常用的安全套尺寸也不大一样。
在国内商超售卖的一般以标有52±2mm的中号为主,这个尺寸多数国人都比较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52±2mm指的并不是直径,而是将安全套压扁后开口处的长度。
也就是说,中号安全套的尺寸最适合丁丁直径33毫米左右,周长为100到108毫米的人佩戴。
当然,如果感觉过松或过紧时,千万不要像印度人一样勉强使用,毕竟还有其他型号可供选择。
由于安全套不但可以用来避孕,对于艾滋病及其它性病的防护率更是高达85%以上。所以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记住一点:为了自己的健康,为爱鼓掌时应坚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一、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二、抗病毒治疗
1.抗HIV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抗反转录病毒
①国际现有药物:六大类30多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融合酶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maraviroc)。
②国内ARV药物:有前4类,12种。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合并结核、肝炎及静脉吸毒者)的抗病毒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以上方案。
特别注意:依从性很重要。抗病毒治疗前,应与患者有充分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依从性的重要性、服药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在发生任何不适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同时要得到其家属或朋友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监测CD4+T淋巴细胞、HIV-RNA及常规血液检测,以评价疗效及副作用。
三、艾滋病并发症的治疗
对于各种感染均进行针对各种病原的抗感染治疗。如:念珠菌感染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局部应用干扰素;PCP应用复方新诺明,或联合克林霉素,重者联合糖皮质激素,甚至呼吸支持;细菌感染应用针对敏感菌的抗生素;活动性结核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出现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性心包积液时需联合糖皮质激素;鸟分枝杆菌感染需乙胺丁醇联合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重症可同时联合利福布汀或阿米卡星;深部真菌感染根据真菌的种类可选二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累及神经中枢时需二者合用;弓形体脑病需乙胺嘧啶联合磺胺嘧啶,过敏者用克林霉素。
并发肿瘤者:子宫颈癌,根据分期不同需根治手术、放疗、化疗;淋巴瘤需联合化疗;卡波氏肉瘤:局限者仅需抗HIV治疗,播散者需化疗。
作者:周纡医生
本文首发于:北京天坛医院
“夏至三庚数头伏”,每年这个时候,“中暑”就会成为热门话题。“中暑了怎么办?”,相信有不少人会推荐“藿香正气”,但“中暑要吃藿香正气”真的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吗?
何为“中暑”?
首先要明确一下,咱们常说的“中暑”与中医所说的“中暑”并不是一个概念。
1. 西医所说的“中暑”
从西医的角度看,“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中暑虽然多发于夏季,但并不局限于夏季,只要是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的环境,如炼钢厂等,都有可能发生。
2. 中医所说的“中暑”
而中医所说的“中暑”,是专指夏季发生的疾病,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
“阳暑”是由于夏天温度高,长时间户外劳作或长途奔走,暑热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和津液受到耗损,而出现头晕、体热、口渴、出汗、乏力等症状,类似于西医所说的“先兆和轻症中暑”。
“阴暑”
“阴暑”则是人体正气不足,又过度贪凉,如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空调温度过低,出汗时冲洗冷水,大量吃冷饮冰淇淋等,夏季感受了阴寒邪气,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藿香正气,只能用于治疗这种“阴暑”,而不能用于“阳暑”,无论是用何种剂型用于“阳暑”,都会更增其热、损耗津液,加重病情。
我们来了解一下“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在古代是“散剂”,最早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原文记载其主要治疗“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此方到宋代收入了当时的“国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广为流传。
现在藿香正气的功能主治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认为,本方重在化湿和胃,主治暑湿感冒,对夏季伤湿感寒、脾胃失和者最为适宜,其解表散寒之力较弱,如果表寒较重,可以搭配治疗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等。
此外,夏季感冒,并不都是“阴暑”和“暑湿感冒”,也可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热感冒”(阳暑)等等,临床还需要辨证治疗。如果以恶寒明显,体温较高,周身疼痛等寒象为主,或者以咽痛、咳嗽、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为主,都不适宜用“藿香正气”来治疗。
还有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 如果体内有湿邪,恶心、大便不成形,而且有怕冷喜暖的表现,可以临时服用藿香正气来祛湿和胃,但如果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等热象,就不要轻易服用。
● “十滴水”与“藿香正气水”作用相似,都只能用于“阴暑”,都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马上开车,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
● 藿香正气水外用,可以治疗一部分湿疹、足癣、瘙痒症,但不宜长期使用,如果涂抹5-7天后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时上医院诊治。
● 藿香正气所治的“霍乱”,是中医理论中的专业术语,意思是“挥霍缭乱”,虽然症状表现同样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并不是指西医所说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 “阳暑”的轻证,可以试用“任丹”或者“人丹”治疗,食疗可以临时服用西瓜、绿豆汤,更主要的是休息、补水、脱离热环境、适当降温,严重者应该配合清暑益气的汤药治疗。
● 预防“阴暑”要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空调温度保持26度以上,多喝热水,出汗时不触碰冷水,不大量吃冷饮冰淇淋等;脾胃虚寒者还要少吃西瓜、绿豆汤等寒凉食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甄嬛传中,古代妃嫔为争宠,不惜费尽心思的给别人下毒。会点医学知识,有利于在波谲诡变的宫廷斗争中中占得先机。
那么,小说中常出现的毒药有哪呢?
1. 断肠草:
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雷公藤是其中一类,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
2. 鸩:
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古语“饮鸩断肠草止渴”就是指为解渴而喝鸩酒,等于自杀的说法。
3. 鹤顶红:
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其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因不能获得鸩其羽毛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功能,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和氢氰酸的作用机制类似。
4.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鹤顶红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人或动物就有生命危险。古代印第安人用这种树脂涂在箭头上来射杀野兽或敌人。有毒成分为α-见血封喉甙和β-见血封喉甙,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量作用。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5. 金刚石:
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阿奇霉素简介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是一种抑菌药,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血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有效,尤其是对肺炎支原体可呈杀菌效果。使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成人、儿童,还可用于孕妇(妊娠B级,意思是实在病情需要时可以服用)和哺乳期的妇女(哺乳L2级,意思是实在病情需要时可以使用)。
阿奇霉素由于半衰期长(血清半衰期35-48h),每日用药一次。由于胃肠道反应明显,如果口服,可与食物同时服用。阿奇霉素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有不同的疗程。像成人:对沙眼衣原体、杜克嗜血杆菌或敏感淋球菌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00mg.对其他感染的治疗:总剂量1500mg,每日一次服用本品500mg共三天。或总剂量相同,仍为1500mg,首日服用500mg,第二日至第五日每日一次口服本品250mg。
阿奇霉素吃3天,停4天的说法靠谱吗?
不靠谱!
通过阿奇霉素说明书并未找到阿奇霉素都要吃3停4天这种用法。那这种用法出自何处呢?经过查阅文献发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里面阿奇霉素用法为:10mg/(kg,d),每天1次,轻症3天为1个疗程,重症可连用5-7天,4天后可重复第2疗程(但对婴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的使用要慎重)。因此阿奇霉素这种吃3或5停4天再重复第2个疗程是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不可将该用法代替阿奇霉素其他适应症的治疗。
为何阿奇霉素有时会用药后间隔4天再用药?
可以看出,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时,有用3或5天,停4天,再重复第2疗程的用法,为什么要停4天呢?原有有以下4点:
1.阿奇霉素半衰期长,血清半衰期35-48h。且在组织中分布广,代谢慢。因此服药3天后,即使停用,阿奇霉素依然能在体内持续作用3-4天。
2.阿奇霉素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抗菌后效应是指停用抗菌药物后,药物的血药浓度即使低于最低抑菌浓度,而细菌仍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被抵制状态,不能生长。因此表面上阿奇霉素使用3天或者5天后停用,但病原体仍旧处于被抑制的状态。
3.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和用药时间成正比。长期连续静滴或口服治疗,患儿易出现严重的胃肠反应,还伴有穿刺处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症状。间歇式给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连续长时间用药易产生耐药。
因此,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吃3停4的用法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所有阿奇霉素的适应症都是用吃3停4天。但对于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吃3停4天这种间歇式疗法从用药安全性、经济性、依从性、便宜性、耐药性均优于连续给药,且疗效相当。
参考文献:
[1]药品说明书
[2]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著.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自古民间有端午节在自家门窗插艾叶祛病、杀菌、祈福的风俗。小小艾叶,它到底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呢?其实,艾叶是用途很广的一味中药。其用途远远不止艾灸,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等,时至今日仍广泛使用。
艾叶,又名艾蒿、艾草等,为菊科植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艾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等功效。
原来,传说中能驱邪避毒的艾叶,其原理是把艾叶里的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释放出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在端午前后,洗艾叶澡也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如在流感盛行期间,用干艾叶烟熏30分钟,之后开窗通风,还能够有效预防流感。
艾叶泡澡防湿疹
别误解,这里的“泡”可不是泡茶,而是泡澡。艾叶虽可泡茶喝,但艾叶的味道比较刺激,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
把艾叶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得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具体做法: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夏天已经到来,不妨用艾叶泡个澡吧!
烟熏艾叶杀病菌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
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并非艾叶对此类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对各种烟熏都会过敏而使症状加重。
服用艾叶调月经
艾叶可以吃?没错,艾叶因为出众的药用功效,被制成了许多妇科用药。
医圣张仲景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前者取艾叶温通暖宫作用,治疗胞宫内寒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诸症;后方取其止血作用,主治妇科多种出血不止症候。
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乌金丸等时至今日仍广泛使用。大家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这些中药来调理身体。
“懒人版”艾叶水泡法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艾叶水能引火下行,通过脚底的涌泉穴,让上越到头部的火气向下,退回正常位置,发挥它原有的温煦作用。
早晨起床后,将艾叶放在隔汤渣的袋子里,勒紧袋口并放入热水瓶,再把烧好的开水直接灌进去,泡它一整天。等晚上要泡脚时,直接倒出水渣分离的艾叶水来泡,这样既省时方便又节省煤气,不妨一试哟!
使用艾叶泡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既去了寒又不泻气。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都属于消炎药,准确而言,属于抗生素,说白了,就是协助人体消灭细菌类微生物的,头孢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而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两者同是抗细菌药物,但两者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具体区别有以下三点:
1.二者对付的细菌类别不同
常用头孢类药物有四代,一、二代头孢类药物主要用于抗革兰氏阳性球菌,如我们身体表明的细菌葡萄球菌。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为广谱抗菌药物,虽然对葡萄球菌类似的革兰氏阳性菌抗菌作用不及一、二代头孢类药物,但对类似肠道细菌的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第四代头孢类药物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稳定性更好,常规不使用,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的细菌。
阿奇霉素是抗菌谱更加广泛,不仅包含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厌氧球菌,还包括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杆菌等。
2.作用机制上不同
头孢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让菌体失去保护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菌体从而产抗菌作用,属于杀菌药物。阿奇霉素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不可逆结合,14元大环内酯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16元大环内酯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抗菌作用,属于抑菌药物,高浓度时也有杀菌作用。
3.用药时间不同
在用药时间上:大多数头孢类药物半衰期短需要一天两次或三次给药。而阿奇霉素半衰期为35-48小时,一天用药一次即可,根据不同病情给药周期、方案也有不同,需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总之,对于一般的细菌感染,如果不是头孢过敏,首选是头孢,因为头孢类杀菌效果好,但如果是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则只能选择阿奇霉素。有些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复杂的细菌感染。
参考资料:
1.《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第八版
2.肺炎支原体,阿奇霉素退居『次选』药!——丁香园.belb李勇
关于艾滋病的了解,很多人都认为它破坏了人们幸福的健康生活。其实,现在的艾滋病从不可治已经转变为有效的控制,相信医学的发展,未来它会被我们治愈。我们通过本篇文章来了解关于治疗艾滋的方法有哪些。
艾滋病的治疗
抗HIV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①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治疗:艾滋病期患者;急性期;无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350/mm3;CD4+T淋巴细胞每年降低大于100/mm3;HIV-RNA>105cp/ml;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合并活动性HBV/HCV感染;HIV相关肾病;妊娠。开始HAART前,如果存在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既往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应控制病情稳定后再治疗。
②婴幼儿和儿童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以下情况之一建议治疗:小于12个月的婴儿;12至35个月的婴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20%,或总数<750/mm3;36个月以上的儿童,CD4+T淋巴细胞比例<15%,或总数<350/mm3。
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
①国际现有药物:六大类30多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融合酶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maraviroc)。
②国内ARV药物:有前4类,12种。
推荐我国成人及青少年的一线抗病毒方案:
齐多夫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
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合并结核、肝炎及静脉吸毒者)的抗病毒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以上方案。
依从性很重要。抗病毒治疗前,应与患者有充分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依从性的重要性、服药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在发生任何不适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同时要得到其家属或朋友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监测CD4+T淋巴细胞、HIV-RNA及常规血液检测,以评价疗效及副作用。
通过本篇文章对艾滋治疗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世界上并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医学的发展还没到位。所以,医学是强大的。但是,相信在生活中预防的效果比治疗的效果会更有效。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正确的降压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一些患者在降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血压下降过快、心率减慢等。本文将结合临床案例,探讨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案例一: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肾功能恶化
张先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回家后,张先生女儿为了让父亲血压尽快恢复正常,一次性给父亲服用了所有降压药。结果,血压虽然迅速下降至120/70mmHg,但张先生出现心率减慢、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神志不清。经检查,张先生肾功能明显下降,血钾水平高达6.8 mmol/L。经医生诊断,张先生出现了血压下降过快导致的肾功能恶化。
案例二:利血平副作用导致心率减慢
李先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自行购买降压药服用。由于效果不明显,他连续一周每日服用3片降压药。结果,血压虽然降至120/80mmHg,但李先生出现心率减慢、头晕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发现李先生服用的降压药中含有利血平成分,利血平可导致心率减慢,李先生出现心率减慢症状的原因就是利血平的副作用。
案例三:利尿剂导致血钾过低引发室颤
王女士和她的儿子都患有高血压,她们听信邻居介绍,购买了一种中药服用。结果,王女士的儿子出现室颤,差点丧命。经检查,该中药中含有利尿剂成分,利尿剂可导致血钾过低,进而引发室颤。
如何避免降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2. 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近年来,因用药不当导致的猝死病例呈上升趋势。心脏病的治疗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洋地黄类药物,若使用过量,可能诱发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因室颤而导致死亡。
除了洋地黄类药物,以下药物也可能导致心脏病猝死:
1.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进而引发心室纤颤。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发心室颤动。
3. 平喘药:如氨茶碱,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室颤。
4. 抗疟疾药物:如氯喹,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5. 氯丙嗪类药物:如氯丙嗪,可能导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麻痹性肠梗阻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6. 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7. 补充电解质类药物:如钾盐、钙剂等,血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8. 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为了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猝死,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即心脏节律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它可能表现为心率过快或过慢,甚至出现心跳停顿。电除颤是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除颤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是通过向心脏释放高能量的电流,使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节律。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心律失常:
除了电除颤,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抑制异常的电活动,而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等。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在进行电除颤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电除颤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了解电除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事实上,心源性猝死并不仅仅是心脏病患者的专属,许多看似平常的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那么,哪些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呢?以下列举了六类药物,提醒大家在使用时务必谨慎。
1. 强心苷类药物
这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洋地黄中毒,引发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2. 抗心律失常药
这类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使用不当,如过量使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骤降、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3. 平喘药
这类药物如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用于治疗哮喘。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4.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这类药物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用于治疗电解质失衡。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5. 抗抑郁药
这类药物如丙咪嗪、氯丙咪嗪等,用于治疗抑郁症。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循环系统异常、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6. 抗疟药
这类药物如氯喹、奎宁等,用于治疗疟疾。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总之,药物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致命。因此,大家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心室颤动,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表现为心室快速、不规则地跳动,频率超过240次/分钟。这种异常的心律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从而危及生命。
针对心室颤动,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等。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心室颤动。利多卡因则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则能够兴奋心脏,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除了药物治疗,心室颤动还需要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治疗。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电除颤则是通过向心脏释放电流,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除了治疗,心室颤动的预防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并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的疾病。
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这一听起来陌生而又危险的心脏疾病,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它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不规则、快速而微弱的颤动,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室颤动的治疗方法、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治疗心室颤动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两个方面。首先,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其次,针对心室颤动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
心室颤动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当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室颤动。此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也是心室颤动的重要病因。
为了预防心室颤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锻炼,戒烟限酒,减少精神压力。
2.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风险。
3. 定期检查:对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室颤动。
4. 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5.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保持电解质平衡,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室速室颤是两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它们与心脏原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损害密切相关。室速室颤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等器质性心脏病。此外,麻醉、手术、电击、溺水、药物中毒等因素也可能引发室速室颤。
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心脏原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损害导致电脉冲传输短路;二是心脏其他部位产生的异常电脉冲信号掩盖正常信号。
室速室颤的症状包括心悸、乏力、气短、晕厥、少尿、心绞痛、紫绀、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晕厥和心脏骤停,威胁患者生命。
治疗室速室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等。
为了预防室速室颤的发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此外,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基础疾病也是预防室速室颤的重要措施。
室速室颤的治疗和预防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室颤,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常让人谈之色变。它会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听诊时,医生会发现患者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也测不到。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高达250~500次/分。这种心律失常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缺血、房室传导阻滞、低血钾或高血钾、病毒性心肌炎、药物中毒、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痹等情况。
面对室颤,及时抢救至关重要。心电图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通常超过600次/分。如果患者出现超过5秒钟的意识丧失,就有可能出现脑缺血症状;超过10秒,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抽搐;如果时间再长,大脑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措施。
室颤的治疗首选电除颤,同时需要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氨碘酮等药物支持。对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颤,应给予苯妥英钠静脉注射。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气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为了避免室颤的发生,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4. 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5. 遇到突发情况,如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室颤,即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了解其常见病因,有助于患者及时预防和治疗。
1、冠心病:冠心病是室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当冠心病并发房颤时,患者应尽快就医,并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并给予吸氧治疗。
2、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即休息,并可选择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进行缓解。舌下含服也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方式。
3、低血钾:低血钾可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针对低血钾引起的心律失常,应紧急进行补钾治疗,使血钾升高至4.0mmol/L以上。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室速甚至室颤,应迅速进行电复律治疗。
4、其他因素:触电、过度肥胖、吸烟、酗酒等也可能诱发室颤。室颤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电除颤。
预防室颤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心绞痛、低血钾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室颤的发生。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了解其病因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室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发生此类意外。然而,研究表明,许多心源性猝死事件是由于患者用药不当导致的。以下六类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心率紊乱、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1. 强心苷类药物
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疾病。然而,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引发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后果。
2.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然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骤降等风险,严重者可引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3. 平喘药
平喘药如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用于治疗哮喘。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风险,严重者可引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4.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用于治疗电解质失衡。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风险,严重者可引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5. 抗抑郁症药
抗抑郁症药如丙咪嗪、氯丙咪嗪等,用于治疗抑郁症。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心律失常等风险,严重者可引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6. 抗疟药
抗疟药如氯喹、奎宁等,用于治疗疟疾。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风险,严重者可引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
因此,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务必严格按照医嘱,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