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也逐渐从一个少见病变成几乎人人都听过的常见病。据统计,2013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4%。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不仅仅只是血糖高了,而是有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和神经发生各种并发症,也会使感染难以治愈、伤口难以愈合,从而影响心脏、脑、肾脏甚至关节的功能。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
医学水平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控制血糖的武器。种类丰富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被研发出来。这些降糖药物有些除了可以控制血糖之外,还具有心脑血管和肾脏获益。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指南推荐的三类有研究证据证明对糖尿病患者有心脑血管或肾脏获益的降糖药物。
3类降糖药可以有效保护心脑肾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各国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单药治疗首选药物。而且由于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所以二甲双胍也成为很多国家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心衰或慢性肾病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
但是二甲双胍会以原型从肾脏排泄,如果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导致其在体内堆积,增加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减量或者改用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者其他降糖药物。
(2)鲁肽类(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研究显示,利拉鲁肽、度拉糖肽、阿必鲁肽及索马鲁肽注射剂等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风险。而且美国、欧洲以及我国的指南都推荐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的患者,不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3)列净类(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研究证明,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及达格列净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而且可以降低心衰患者住院和肾脏病进展的风险。
而且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部分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比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利司那肽、艾赛那肽),不仅可以改善肾脏尿白蛋白排泄量,也可以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加倍、透析或死亡的风险。但是也要注意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结合肾功能的情况,在医生的评估下使用。
总结
虽然以上3类药物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可以在降糖的同时一定程度保护心脑肾,但是其他降糖药物,比如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并不是就肯定没有获益,只是可能由于上市较早,没有进行相关的心血管结局试验。所以没有明显的证据,被默认为是中性。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会有很多的药物和证据被研发和证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06:458-468.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11):836-846.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媒体关于心脏性猝死的报道不绝于耳,不少人都担心在生活中出现意外的危险状况,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
那么在家里备什么药能预防急性心梗或脑梗?或者紧急情况下吃什么药能急救呢?很多人知道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没错,除了这两个药,其实,还有开塞露,虽然很普通,但是却可以缓解急性心梗时的便秘。有人说,心脏病患者,家里备有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开塞露这3种药,关键时刻能救命!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笔者给大家科普下这三个常用的急救药。
一、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硝酸甘油是一种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冠心病患者,需在家中常备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突然感到胸痛时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最好是坐着)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每次0.25毫克到0.5毫克(半片到1片),每5分钟含服1次,直至症状缓解,15分钟内含服最大剂量不超过1.5毫克(3片)。
对于冠心病患者,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其主要成分都容易挥发,故应避免置于贴身衣物口袋内而导致其因体温而挥发失效。
如果连续含3片,症状仍不缓解者,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需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值得注意的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绞痛患者不宜使用硝酸甘油。
二、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降低血栓形成。已经确诊为冠心病、脑梗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明显狭窄(狭窄大于50%)而且无禁忌证的患者,都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75毫克到150毫克。急性心梗发作时,如果没有禁忌证,可取每片为100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片,放入嘴中嚼碎后吞下。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随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三、开塞露
便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急性心梗患者出现便秘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急性心梗患者一旦出现便秘,由于排便时间长,使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回心血量减少,再加之用力屏气,血压骤升导致左心负荷急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急速减少,而且便秘时大便干结,用力过大会导致腹压升高、心率加快,最终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出现严重且持久的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存在粪便嵌塞的便秘患者,经直肠用药时,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推荐使用开塞露。急性心梗患者出现便秘,使用开塞露时,可以将容器瓶盖取下,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成人每次20毫升,儿童每次10毫升。
结语
总之,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用药,心梗发作时嚼碎服用可以救命;开塞露可用于缓解急性心梗时的便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不妨备用这三个“救命药”。
现今,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通常都会出现用脑过度的症状,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很多的压力,比如青少年每天都有大量的书籍要阅读,而成年人则需要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那么,用脑过度怎么办呢?吃什么食物能够补脑呢?相信各位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答案了!那么,我们先共同了解一下用脑过度的症状,以及究竟哪些食物能够促进智力发育。
用脑过度这个词在如今并不让人感到陌生,虽然用脑过度听上去似乎并不是大病,但是用脑过度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比如,用脑过度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大脑疲乏、神经紧张等现象。当这些症状出现之后,一些常见疾病(失眠、乏力、健忘症等)也会随之出现。
因此如果你的身上出现了用脑过度的症状,那么选择一些能够促进智力发育的食物较为合适,不仅能够补脑、增强记忆力,而且还能够缓解神经衰弱。
1、核桃
第1类补脑的食物就是核桃,因为核桃有健脑益智的功效,而且食用核桃还能够缓解神经压力,让大脑细胞恢复活力。对于经常面临高度压力工作的朋友而言,核桃是一种很好的补脑食材,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2、鱼肉
此外,经常食用鱼肉也有补脑益智的功效,因为鱼肉含有DHA和蛋白质,这些成分能够增强记忆力,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让我们更好地抵御常见疾病。因此,如果你时常感到用脑过度,那么食用鱼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鸡蛋
鸡蛋也是很好的补脑食物,每天早上食用一个鸡蛋,不仅健脑益智,还能唤醒一天的活力,对于上班族和学生党都非常适合。更重要的是,鸡蛋的烹饪方法多样,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因此非常适合加入早餐。
那么,需要补脑益智的人群主要哪些人呢?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时间都想到了学生。但是,从客观角度分析,不仅学生需要补脑,上班族同样也需要补脑,就连老年人也同样如此,毕竟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至关重要。
不少老人认为,自己已经年老体迈,因此就不需要再补脑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如果老年人不补脑,则更容易患上痴呆症,对身体也没有好处。毕竟老年人如果想要给家庭减轻负担,那么尽量需要让自己活得更健康一些。这样的做法既让自己活得开心,又让子女放心,何乐而不为呢?
大多数中药就是靠“苦”治病的……尤其是一些去“火”的中药。
中药大多数是苦的,但并不是所有中药都是苦的,他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即使如此,因为中医病证很复杂,很难保证一付汤药中用不到苦味的药,只要有苦味药,就表现为苦味。中药能否加糖服用?有的中药可以加糖服用,有的则不行。
补益药多味甘,服用时一般口感较好,清热药多味苦,糖浆剂除外。成人对于苦口中药的依从性较好,即使苦也一口喝下了事。所以想要中药加糖,掩盖中药苦味,多数是针对儿童。
糖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常见的红糖、冰糖、蔗糖等,了解他们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就比较容易知道喝中药加糖的对与错了。
糖的性味归经
红糖,性温味甘,归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的功效,但糖尿病、痰湿者、肥胖者忌服用。
白砂糖(蔗糖),性平味甘,归脾经,具有润肺,生津的功效,但糖尿病、肥胖者、痰湿者不宜使用。
冰糖,性平味甘,偏于凉性,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糖尿病者、肥胖者、痰湿者不宜使用。
小结
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使用中药治疗时,均不能加糖,任何糖或者含糖的食物都不可以,蜂蜜也不可以,这也算是常识。
有痰湿者,或者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也不宜加糖服食中药。红糖含铁钙等元素较多,很容易与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从而影响药效。另外,有报道称,中药与糖一起饮,会抑制药物的吸收速率,使药效发挥延迟。
考虑药性方面
冰糖作为偏凉性的药,红糖作为偏温性的药,是不建议与与其药性相左的中药一起使用的。蔗糖的药性较平,一般不会影响药物药性。像制成中成药的板蓝根颗粒,双黄连颗粒,益母草颗粒,银黄颗粒、蒲公英颗粒、柴黄清热颗粒,小青龙颗粒等均分含蔗糖和不含蔗糖,普通人用药品辅料中是含蔗糖的。但要说中药汤剂中改加多少糖合适,目前尚无科学定论。
怎么才能让中药喝起来不那么苦呢?
1、控制饮药温度,喝中药,一般要求温服。我们的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较为敏感,所以如果中药熬制后立即饮用,温度太高就会觉得更苦些,若中药饮用温度控制在35℃-37℃之间,则温热适宜。因为这个温度区间,人体对苦味的味觉是最不敏感的。
2、吞咽有讲究,研究表明,味蕾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根部,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一般喝一大口中药迅速上扬下颌即可,自然咽下,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3、喝药速度,中药在口中存留的时间越长,越感觉苦得难受,所以喝中药时,不要“流连忘返”,动作麻利干净利索,这样苦只是暂时的。
4、服药后喝杯温开水,服药后喝适量的温开水,即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5、若有必要,可与中医师沟通是否可酌情配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9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有些糖友体检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止血糖高,血压、血脂,尤其是血压的升高更为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是因为三高不分家,它们都是同一个妈妈生的,妈妈的名字叫“代谢综合征”
得代谢综合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由于有同样的致病因素,糖友很容易变成“高人”。 那如果遇道血压增高,我们有没有办法改善呢?
如果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天3次测量上肢血压,均 ≥ 140/90 mmHg,那么就是高血压了。
糖尿病与高血压会相互加重
①高血糖时,血液变粘稠,“糖毒性”让血管壁易受损,这让动脉失去弹性而变得僵硬,血管阻力增加,从而血压升高。若糖尿病损害了肾脏,血压升高则更加明显。
②如糖友身体肥胖、吃得太咸、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和体力活动不足,得高血压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增加。
③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
④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如糖友血压超过 120 / 80 mmHg 即应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可以通过食物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诺诺推荐大家几种蔬果,帮助大家控制血压。
适合高血压糖友吃的蔬果
芹菜
芹菜是人们餐桌上的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绝好蔬菜。芹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P、叶酸、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芹菜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辅以芹菜食疗,这对平稳降压颇有益处。
苦瓜
也叫凉瓜,是人们夏季用来清暑祛热的常见蔬菜。苦瓜中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苦瓜含有大量的清脂素,可以减肥瘦身;苦瓜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有利尿活血、消炎清热、清心明目的功效。
另外,苦瓜中的苦瓜苷和类似胰岛素样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洋葱
很久以前,洋葱就被用来治疗糖尿病。到了今天,医学证明洋葱确实能够调节血糖,而且不论生食还是熟食都同样有效。
洋葱内含有类似降糖药物的化学成分,具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有研究证实,洋葱具有对抗肾上腺素的作用,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芦笋
又名石刁柏、龙须菜,被称为“蔬菜之王”。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营养价值很高。
中医认为,芦笋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生津利水的功效,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柚子
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有降糖、降脂、减肥、美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质柚皮苷,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对脑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常吃这些食物对高血压有好处,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方面呢
做好这些细节,为降压助力
经过国家医保局的谈判和酝酿,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近期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新版目录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74种新药首次进入目录,且平均降价61.71%。除了抗肿瘤药物之外,新版目录同样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2个降糖新药被纳入医保,它们分别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2个降糖新药,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相信许多糖友们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艾塞那肽、利拉鲁肽或者度拉糖肽吧?没错,司美格鲁肽也是这一家族中的成员之一,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除了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外,与其他类药物所不同的是还能够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来达到双重降糖的作用。
从全球开展的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其他口服或者基础胰岛素治疗,司美格鲁肽均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最高降幅可达到1.8%,可使糖尿病患者HbAlc达标率(<7%)高达86.1%。另外,司美格鲁肽对心血管还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血压、血脂和体重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达26%,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
总之,这两个降糖新药进入最新医保目录,让广大糖友们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又多了个选择,不得不说是广大糖友们的福音。
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
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在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例如降压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现在,降糖药组合套装也来了,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就是其中之一。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单药本身就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且都具有多种降糖作用以外的保护作用,例如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代谢等。
另外,恩格列净还能够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对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比各自单药治疗能够更显著降低HbAlc、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可见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联合使用是安全有效的,这样的组合不仅性价比更高,患者服用更加方便,还能够有效保护糖友们的心脏和肾脏,可谓是相得益彰。
总之,这两个降糖新药进入最新医保目录,让广大糖友们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又多了个选择,不得不说是广大糖友们的福音。
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不断深入研究,不少新型降糖药物也相继面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便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类。这类药物在我国相继上市了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但它们的家族并没有停止繁衍的脚步。
最近,这个家族中刚诞生不久的新成员度拉糖肽也进入了2020年版的国家医保目录,其市场价格也大幅下降,可谓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度拉糖肽是2019年在我国新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它与其他降糖药比较,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度拉糖肽简介
度拉糖肽是1种一周只需注射一次的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通过DNA重组技术,利用CHO细胞生产,具有降低血糖 ,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延缓胃排空及增加饱感的药理作用,适应症: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单药治疗用于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联合治疗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度拉糖肽是作用于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且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换句话说是通过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多种方式达到降糖作用,因此也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缓胰岛细胞衰竭。
但其降糖作用却更强,有研究显示,度拉糖肽比艾塞那肽和西格列汀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下降幅度更大,与利拉鲁肽相似。同时,度拉糖肽独特的作用机制也使得它单用不易引起低血糖,安全性更高。
度拉糖肽有肾脏保护作用
肾功能损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有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研究发现度拉糖肽能使复合肾脏终点风险降低约15%,新发大量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了长期使用可以明显降低肾损害的发生。
度拉糖肽能够有效控制体重
大家都知道,注射胰岛素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体重增加,这反而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度拉糖肽可通过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来避免患者饮食过量。一项为期52周的III期临床实验结果发现,度拉糖肽在26周的时候可使患者的平均体重下降了1.47kg,而使用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平均体重反而增加0.97kg,显然度拉糖肽更能够控制体重。
度拉糖肽有很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更容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度拉糖肽具有较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度拉糖肽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12%,其中非致死性卒中风险显著降低24%。除此之外,还能够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因此也更适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度拉糖肽使用更方便,依从性更高
度拉糖肽每周只需要皮下注射一次,与每天需注射数次的胰岛素相比较,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更避免了反复多次注射后导致的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和硬结。
总之,新型降糖药度拉糖肽可以说集其他类别降糖药的优点于一身,随着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价格的大幅下降,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跻身于临床一线降糖药的位置,值得大家去关注。
“得了糖尿病,可以根治吗?”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糖尿病除了这个英文直译的名字外,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消渴症”。
除了这些正经名字之外,糖尿病还有一堆的绰号,比如“不死癌症”、“甜蜜杀手”、“终身性疾病”等,这些别称都暗指糖尿病不可治愈,给新糖友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也让糖友们对那些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
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牵扯到很多的基因缺陷。目前,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只能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种类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糖尿病的并发症。高血糖会慢慢损伤你体内的血管、神经和器官,导致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倍。糖尿病引发的足部感染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脚趾、脚或腿。高血糖还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疼痛、灼热以及麻木等。
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水平。目前来说,糖尿病的较好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通过以上治疗,血糖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疗效、安全性俱佳。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尿糖和血糖增高等,在中医范畴属于消渴症,综其病因多是由于元气内虚、气不布津所导致。
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要坚持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多方面治疗方式。
饮食上要摄入充分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选择脱脂奶和瘦肉,少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特别要记住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糖,因此,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选择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食、红薯、南瓜和干菜豆,既可以增加饱腹感,也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让糖尿病变得难以控制。减肥除了合理膳食外,还有适量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操、跳绳、爬山等体育项目。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不应该只关注血糖,还要学会观察血压和胆固醇的水平。每年至少要去看2次医生。
需要定期复查几个数据:胆固醇、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最后,保持一个宽松、平和、乐观的心态对于防治糖尿病尤为重要。
血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易引起脑、心、肾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据数据统计,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 18.8%,心内科一半以上的病人都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医生提醒:患上高血压,这3种肉尽量少吃
1、猪肝、猪头肉
高血压患者是不能吃猪肝的。虽说猪肝中有丰富的矿物质,但,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少吃猪肝类的食物。
很多人对于猪肝的营养价值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猪肝很有营养并且自己也爱吃,就一味的盲目进食,到最后导致体内胆固醇升高,容易诱发动脉硬化,引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病。
而,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已经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的朋友们,尽量选择瘦肉等食物补充蛋白质,对高血压患者身体和病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猪肝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就要要再贪吃啦。
2、鸡汤
鸡汤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比较适合虚弱的进补。但鸡汤也不能盲目地作为病人的营养品,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等病人。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需要控制少吃油腻食物。实在想喝鸡汤,可以要把上面的油去掉,喝底下的清汤,而且盐要少放,这样做,对血压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3、狗肉
说到狗肉,其实从营养学上讲,狗肉是很滋补的,但是中医认为狗肉性燥热,而高血压病病因虽多,但大部分属阴虚阳亢性质,中医认为二者是相亢的,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到不是说狗肉能影响血压。
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少吃一点,别太多就好。不过现在随着爱护动物,对动物的不断友好,狗肉已经相对比较少见了。
总而言之,高血压的饮食原则是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60岁的王阿姨5年前就被诊断为糖尿病,于是,她一直配合医生治疗,血糖一直很稳定,控制得很不错。
但是最近王阿姨早起的时候经常头晕,测量空腹血糖之后,发现比平常的高很多。
通过与医生沟通,才知道原来王阿姨最近因为生活的一些事情经常失眠,这可能是引发空腹血糖高最重要的原因。
没睡好也会引起血糖高?
答案是肯定的,睡眠质量与血糖波动也有关系。对于一些经常熬夜,失眠,生活问题等形成的睡眠障碍,也一定程度影响到血糖值的变化。
有一种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在黎明时分,也就是清晨的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这种现象健康人也会发生,但多发生在糖友身上。
如果糖友在早上起床后出现空腹血糖高的情况,就要自检下近期睡眠的问题了。
因为睡眠质量差,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且让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发生胰岛素抵抗,血糖产生一定的波动。
很多睡眠不好的朋友同时也伴随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的问题,情绪对血糖的影响也进一步促进了血糖上升。
头晕的原因也是因为睡眠不足打乱了正常激素分泌,早上起来的时候胰岛素抵抗加剧,从而引起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
长期睡眠不好也会让糖尿病肥胖的几率增加,根据相关文献,超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加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高睡眠质量势在必行, 三大方法帮助提高糖友睡眠质量。
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血糖变化与睡眠状态相互影响,因此改善睡眠也是诺友们控制血糖和并发症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对于失眠的情况,先要查明病因,接受治疗。药物是治疗病理性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重度失眠的朋友,可以在查明失眠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
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时间,如果要想保证睡眠质量,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睡觉,白天可以处理好的事情尽早处理好,不要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入眠。
长期坚持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将生物钟规律好,不要熬夜,避免对身体的过度消耗。
另外,还可以将中午的睡眠时间控制下,尽量将白天的睡眠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否则,会让晚上睡意不强,减少晚上的睡眠时间。
饭后运动
晚饭后适当运动,可以更好的地帮助消化,在白天时通常脑力活动较多,再加上各种压力,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晚上躺在床上便很难入睡。
因此睡前增加一些体力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洗洗碗,散散步等轻体力运动,既让身体感觉到少许疲惫,也让夜晚更容易入眠。
觉睡好了,睡眠质量提高了,空腹血糖高的情况及并发症又离您远了一些。
想让血糖“不闯红灯”,除了按时服药外,做到这三点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最开始,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饱,而后来随着食物供应量的充足,人们在吃饱饭之余,又开始追求饮食营养以及饮食健康,希望能够通过一日三餐给身体起到滋养的效果;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把注意力放在食物口味上,甚至有时候会完全忽略食物的营养以及卫生,所以这也导致出现在人类身体上的疾病类型也越来越多。
疾病一般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两种,很多人觉得急性病最危险,毕竟一旦出现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可殊不知,慢性病的危害也不小,虽然短时间内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伤害,可也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自然也就让它有了恶化的时间。
而在所有慢性病里边,最难缠的就是血液三高,这也是目前对人们健康威胁最大的血管疾病,而在血液三高里边,最难防的就是高血糖。
血糖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熟知,它会在一天内发生反复波动,而一般血糖升高的早期,人体基本上不会有任何感觉,可当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比较麻烦了,所以很多确诊高血糖的人,每天都需要按时服药,而除了服药外,下面这三件事对控制血糖更加重要。
管住嘴导致高血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先天遗传、药物副作用以及经常熬夜等等,不过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不当饮食。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运行需要糖分,而我们吃的很多食物里边也都有大量糖分,然后经过胰岛调节实现平衡。
而现在很多人对重油、重糖类的食物格外偏爱,可是它们进入体内后,不仅会导致胰岛活性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而且还会引起过度肥胖,从而使血糖指标越来越高,所以建议各位糖友,要想调控血糖,必须管住嘴,避免吃甜食,精细粮食也要少碰。
戒烟戒酒我们从小就知道,吸烟喝酒都会给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难挡诱惑,而大部分只是知道吸烟会伤害肺部,喝酒会伤害肝脏,可殊不知,它们对身体的伤害都非常全,因为尼古丁、焦糖以及酒精进入体内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被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不仅会导致血液粘稠,而且还可能导致胰岛活性降低,自然血糖就很容易失控,所以建议各位糖友,要想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做到戒烟戒酒。
多运动多喝水众所周知,运动是增强体质以及缓解身体多种健康隐患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在调控血糖方面,各位糖友也可以靠运动缓解,因为通过运动,不仅能够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提高胰岛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除了多运动以外,多喝水对调控血糖也非常有效,身体各器官运行过程中都需要消耗水分,血液循环过程也不例外,通过多喝水能够起到稀释血液的效果,有效避免血液黏稠,自然血糖指数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其中肥胖相关性肾病就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100个尿毒症患者中,至少有20个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而这些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有肥胖问题。此外,50%的高血压患者也存在肥胖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肥胖、肥胖相关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多病共存现象将成为常态,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那么,肥胖是如何导致肾脏损害的呢?肥胖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是引起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肾脏负担,引发高血压肾病。肥胖还会引起血脂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肾脏血管疾病。
因此,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首先要减肥。减肥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实现。饮食上要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油腻食物摄入。运动上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饮食和运动方案,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肾脏损害。
除了减肥,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还需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
对于肥胖相关性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对于肥胖人群,尤其是已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等,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妊娠期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孕期出现的血糖异常情况。许多孕妈妈对此存在误区,认为只有体重超标的孕妇才会患上妊娠糖尿病,而自己体重正常,便无需担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临床上,许多体重正常的孕妇也可能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
为了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治疗至关重要。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能否食用莴苣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莴苣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食用的蔬菜。莴苣含有丰富的烟酸,烟酸可以激活胰岛素,有助于降低血糖。此外,莴苣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和便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莴苣中所含的钾离子是钠离子的27倍,有助于促进排尿,降低血压。
除了莴苣,以下蔬菜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有益:
1. 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助于降低血糖。
2. 洋葱:洋葱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含有前列腺素A,有助于扩张血管,预防动脉硬化。洋葱还能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食用肉类。有人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是多糖,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然而,肉在体内也能转化为糖。如果主食摄入过少,反而会引起饥饿性酮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其中血糖控制也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那么,60岁以上的老人,血糖值多少才算正常呢?如何护理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9到6.1mmol/L之间。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则在4.4到7.8mmol/L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血糖时要明确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才能准确判断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
1. 饮食管理:老人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等。同时,要限制饮酒,以控制血糖。
2.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老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 定期监测:老人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5. 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老人在患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老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其他慢性病。
总之,60岁以上老人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监测和药物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在主食的选择上,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粗粮为主。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质主食,让我们一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1. 大麦
大麦是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学认为,大麦具有和胃、利水的功效,对于消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大麦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且热量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2. 荞麦面
荞麦面是由荞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和矿物质。荞麦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脂肪含量低于小麦、大米等主食。荞麦面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有助于降低血脂,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3. 莜麦面
莜麦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镁、锌等营养成分。莜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的功效,适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食用。
除了以上三种主食,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选择燕麦、糙米、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在食用粗粮时,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血糖波动。
除了主食的选择,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总热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年龄、活动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体重增加。
2.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鱼、肉、蛋、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3. 适量摄入健康脂肪
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鱼油、橄榄油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
4.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主食的选择,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虽然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遗传病。即使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子女也不一定会患上糖尿病,但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孕前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以下三个关卡可以帮助糖妈妈安全度过孕期:
关卡一:孕前体检
在计划怀孕前,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血糖水平稳定。具体要求包括:
关卡二:孕前3个月保证血糖平稳
在血糖稳定的基础上,建议孕前至少3个月保持血糖平稳,以确保胎儿健康。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胎儿成为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等疾病,以及孕妇早产、酮症酸中毒等风险。
专家建议,孕前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待血糖持续平稳3个月后再考虑怀孕。
关卡三:孕期坚持注射胰岛素降糖
孕期应避免口服降糖药,因为磺脲类有致畸危险。患者最好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以确保血糖水平稳定,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孕期注射胰岛素并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但部分患者担心药物伤害孩子,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患者孕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科学管理血糖,确保母婴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弘扬中医文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于6月5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以下简称《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以下简称《基本内容》)两个文件。
《素养》分为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四个部分,共42条。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强调预防为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基本内容》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中医药基本知识、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等内容为主,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中医药养生保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下将结合《素养》和《基本内容》,对中医药养生保健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倡导“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的理念。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志调节等手段,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1. 饮食调养: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调理,如春季宜食辛温之品,夏季宜食清淡之品,秋季宜食甘润之品,冬季宜食温补之品。
2. 起居调摄: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4. 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中药养生: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三、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
1. 高血压: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情志调摄等手段,降低血压。
2. 糖尿病: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中药调理等手段,控制血糖。
3. 脂肪肝: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中药调理等手段,改善肝脏功能。
4. 老年人保健:通过饮食调养、运动保健、中药调理等手段,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中医药养生保健将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肢麻木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探讨四肢麻木的可能原因,包括糖尿病、药物因素、维生素B缺乏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引起四肢麻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起四肢麻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四肢麻木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此外,补充维生素B族也有助于改善麻木症状。
二、药物因素导致四肢麻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四肢麻木,如抗癫痫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医嘱,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如果出现麻木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判断是否为药物副作用引起的。
三、维生素B缺乏引起四肢麻木
维生素B族是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缺乏维生素B1、B6、B12等可能导致四肢麻木。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肉类、鱼类、豆类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族。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麻木
除了以上原因外,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四肢麻木,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神经压迫等。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预防和治疗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出现麻木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
打鼾,这个看似无害的睡眠现象,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据调查,超过半数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打鼾现象,其中中重度打鼾者更是高达23.7%。那么,打鼾究竟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打鼾会影响睡眠质量。鼾声如雷,不仅会让家人休息不好,还会影响自己进入深度睡眠,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其次,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血症,长期下去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那么,如何预防和改善打鼾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其次,睡觉时尽量采取侧卧位,避免仰卧。此外,可以使用止鼾器或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打鼾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现在,许多医院都设有睡眠科,可以提供专业的睡眠监测和治疗服务。
总之,打鼾并非小事,我们要重视它,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改善,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脏问题。其中,心脏钙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心脏钙化指的是心脏的血管壁或心肌中发生钙盐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心肌功能受损。那么,老年人心脏钙化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脏钙化的原因。心脏钙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原因,长期存在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脏钙化的风险。
2. 营养不良:缺乏钙、磷等矿物质也会导致心脏钙化。
3. 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壁钙盐沉积。
那么,针对老年人心脏钙化,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降脂治疗:对于高血脂引起的心脏钙化,可以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来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方式来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心脏钙化。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注意饮食、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以控制血压,减少心脏钙化的风险。
4.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钙、磷等矿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脏钙化。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日常保养措施对预防心脏钙化也至关重要: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适度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脏钙化的风险,因此要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老年人心脏钙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肥胖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健康杀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肥胖症患者数量逐年攀升,成为“肥胖重灾区”。据调查,我国肥胖症人数已超过7000万,超重者达2亿。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慢性疾病。
针对肥胖症的治疗,传统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谢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肥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代谢外科手术通过改变患者的胃肠道结构,降低其食欲和吸收能力,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据研究表明,代谢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我国代谢外科手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从开腹手术转变为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不断优化,疗效也得到明显提升。然而,我国代谢外科手术的普及程度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拯救“肥胖的中国”,我国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强肥胖症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肥胖症危害的认识。
2. 完善代谢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流程,确保手术安全。
3. 加强代谢外科手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手术质量。
4. 鼓励保险公司将代谢外科手术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5. 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