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种“二次发育”要小心! | 肢端肥大症

这种“二次发育”要小心! | 肢端肥大症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豌豆sir
文章首发于 |  病痛挑战基金会公众号

 

罕见病往往意味着确诊难,

病友们积极求医,却总是难以确诊;

今天要介绍的这种病格外特别,

有些病友自己还没意识到已经患病, 

医生打眼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原来,他们往往有明显的外貌特征,

来认识肢端肥大症吧!


 我叫刚子,2005年在河北读大学时,

恰逢民航高校来招飞行员,果断报名,

顺利通过了体检等环节,来到航校,

在教练机上翱翔蓝天,憧憬着未来。

然而,07年即将毕业,

北京家里传来的一个消息,

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同时,也挽救了我自己的身体!



我正准备签约南方的一家航空公司,

父亲却在此时患上了糖尿病,

为了能时刻陪在他身边悉心照料,

我决定转地面空管,留在首都。

 

08年的一天,

我陪父亲来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看病,

接诊的金教授在给父亲问诊快结束时,

突然对我的容貌格外注意,

他仔细端详着我,又握了握我的手,

问了一个让我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别说,还真准!


没错,我向来是油性皮肤,

特别是最近面部多油、手心容易出汗;

他又问,你最近经常头疼吗?

我感觉近期没有,但之前确实有头疼,

去医院说是鼻炎,吃了药就没事儿了。

 

金教授说,你可能有肢端肥大症,

连招飞体检都不在话下的我,

内心只有三个大字:不会吧!

检查发现血液生长激素(GH)值明显偏高,

垂体增强磁共振,查出脑垂体有肿瘤,

果然,我确诊患有肢端肥大症。



原来,这种病容易导致面容、身体异常:

鼻大唇厚、手足肥大、额头突出、

皮肤增厚、指节变粗、牙齿稀疏等,

我和家人并没有注意这些渐进的变化,

后来,拿我几年前的照片一比对,

鼻子、额头的改变其实很明显,

它已经潜伏在我身体里很久啦!

 

直接导致肢端肥大症的病因是

血清生长激素(GH)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升高,

同时,根据2013年发布的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

95%以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是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


非常遗憾的是,对我们病友而言,

当手脚变大、下颌突出、颧骨增大,

面容莫名地变得越来越“丑”时,

也许垂体瘤已经藏在身体很久了,

肢端肥大症比较隐匿,

病友确诊时,病程甚至能达到7-10年!

 

手指突然套不上戴了多年的戒指,

鞋子、手套变小,乏力、多汗、头疼,

心慌房颤、睡觉打鼾、白天犯困,

视力下降、多发关节疼痛,

新发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腕管综合征、

合并甲状腺肿瘤、结肠肿瘤等,

有两项以上情况出现,要小心这种病哦!

建议尽早去内分泌科就医。


好在这种病的治疗方案比较成熟,

根据情况可选择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

我因为垂体瘤侵袭到侧方的海绵窦,

医生建议先服用生长抑素类似物(SSA),

几个月后,肿瘤缩小,GH值大为下降,

09年,做了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

过程很顺利,GH值基本恢复正常。

 

但因为我的垂体瘤离血管比较近,

不能完全切除,稍有一些残留。

2015年,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配合立体定向放疗,效果良好,

此后一直坚持复查激素、保持用药,

至今我的病情比较稳定。



是的,只要及时确诊、合理治疗,

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回归普通的生活。

09年之前,我加入了垂体瘤GH病友会,

和病友充分交流后,我强烈感受到,

肢端肥大症十分缺乏社会公众的认知

和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

 

为了控制病情,不少病友需要终身用药,

我确诊时,治疗用药SSA普遍未纳入医保,

每月费用高达上万元。

很多病友在术后直接放弃了用药,

导致垂体瘤复发或者激素很难达标,

各种并发症缠身,甚至危及生命。

 我很希望能为病友们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机会真的来了,就在09年,

罕见病伙伴机构瓷娃娃中心发起了

全国首届“罕见病法律研讨会”,

邀请各界专家研讨罕见病保障政策,

我们在内的5家罕见病组织应邀参加,

受GH病友会委托,我作为代表参会,

不巧的是,正赶上手术啊!

 

关键时刻,还是父亲给力!

近七十高龄的他欣然决定代我参会,

在姐姐陪伴下,他热情地参会、讨论,

积极接受采访,得到多家媒体报道,

每每想起,我心底都涌上一股暖流,   

GH群里的病友们也一直感念不已。



以父亲为榜样,我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

去台湾参会交流,回来积极分享收获;

和医生一起拍摄短片,开展科普宣传,

倡导公众关注、支持肢端肥大症群体。

按国外患病率估算,国内约有10万病友,

这种病隐匿性又特别强,危害极大。

 

许多病友早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辗转多科室,都没能发现这个罪魁祸首,

确诊时已出现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的合并症。

这时的他们往往正值壮年或中年,

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 

因病失业、家庭破裂等悲剧,时有发生。



而只要我们了解这一疾病,

避免误诊漏诊、合理诊疗、费用可负担,

肢端肥大症并不可怕。

目前,治疗用药SSA用药选择很少,

在各地的保障情况并不均衡,

不少地方尚待完善,

期待有更多创新药物纳入医保。

 

2017年,世界垂体组织联盟(WAPO)

将11月1日设立为“国际肢端肥大症日”

(Acromegaly Awareness Day),

2020年,WAPO将10月设为垂体月

(Pituitary Month),

希望公众了解肢端肥大症、关爱病友。



从今天起,你可能会在许多平台,

陆续看到一系列我们病友的故事。

爱不罕见,“肢”造非凡,

欢迎和我们一起,

为肢端肥大症病友加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肢端肥大症疾病介绍:
肢端肥大症是指发生在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者,主要因为垂体瘤导致的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慢性疾病。肢端肥大症患者可出现骨骼、关节和皮肤软组织的增生、粗大、变形,表现为肢端肥大、面容粗犷丑陋(如前额、下巴、鼻子的增大),部分患者伴有垂体腺瘤局部压迫症状如头痛、恶心及全身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相应症状。肢端肥大症病程进展缓慢,手术治疗是一线治疗方案,可结合药物治疗、放疗等。肢端肥大症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死亡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脏是我们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为我们身体的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泵”至身体各个部分。其实,在我们身体中,还有一个“第二心脏”,同样至关重要,负责着我们的血液循环,那就是小腿肚。

    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因此下肢的静脉血若想流回心脏,就得“逆流而上”克服地心引力,此时就得依靠小腿肌肉了。因为它收缩产生的压力是静脉血向上流的主要动力,因此说小腿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点都不为过!

     

    (一)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三大表现

     

    小腿“盘龙” 浅静脉曲张

     

     

    静脉瓣是静脉里的“单向阀门”,只允许血液流向心脏方向,静脉血若“想”反流,静脉瓣就会关闭来阻止这一过程。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后天性因素,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使得血液在引力影响停留在下肢。过多的静脉血淤积在里,血管壁薄弱的地方被撑开,导致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通常呈蓝色或紫色突出于皮肤表面。

     

    下肢“灌铅” 踝部水肿

     

    当静脉里的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就会淤积比正常时更多的血液,这样的话静脉压力变高,就会像血管外“渗出”水分,于是处于较低部位的脚踝就很容易水肿,而你的腿就像“灌铅”了一般,沉重不适。

     

    脚变黑、皮肤变破

     

    静脉曲张发生于浅静脉,造成局部静脉高压,皮肤血供障碍,皮肤营养不良。可以发展成皮炎、湿疹、皮肤变硬、色素沉着等。继而造成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局部顽固感染等继发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老年患者,一旦局部感染蔓延至全身,可能有生命危险。

     

    (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致命并发症——肺栓塞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相反曲张静脉内的血流缓慢、血液阻滞,这样很容易凝固成血栓。形成血栓后,轻者局部红肿热疼,形成血栓性静脉炎;重者血栓沿浅静脉发展至深静脉,范围增大;更甚者血栓脱落,顺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可以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我们要知道,肺静脉血栓非常可怕,致死率非常高,而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可以说几乎都是源自于下肢静脉。

     

    我们的“第二心脏”——小腿肚是个“静脉泵”,下肢静脉若出现问题,就像一个隐匿的“狙击手”藏在了我们体内,它悄悄地在回流不好的下肢静脉中zhizao“子弹”——静脉血栓。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时有哪些症状,爱护我们的“第二心脏”,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老了以后,难免会有老化的问题,尤其是“脊椎退化”虽然常见,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由于病人大多一开始都是腰酸背痛,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脚酸、脚麻、走路不动,还以为是膝盖、骨质疏松等问题,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椎体退化所致。

    腰酸背痛是首例警情通报!接下来腿酸了,脚麻也随之出现。

    尽管脊髓退化是一个自然的衰老过程,但是它也会引起脊髓滑脱、脊髓狭窄、骨刺、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使身体产生各种难以解决的疼痛。事实上许多人在早期就有轻微的腰酸警觉,但却忽视了脊椎已经悄然退化。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约90%患有脊椎退化性疾病,脊椎退化性疾病的最初症状是‘腰酸背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慢慢适应,而腰酸反而不那么明显。

     

    经常认为腰酸背痛没有改善的症状,“一开始是疼痛,过了一会儿屁股或大腿就会出现酸痛的情况。”由于骨刺、软骨突出,往后压到神经,坐骨神经就会慢慢出现症状,透过脚酸、脚麻就能表现出来。

     

    不可忽视脊柱的退化!如果长期压迫神经,会引起大小便失禁。

     

    每一个人退化的速度不同,情况也各不相同。显著的退行性病变可能导致:脊椎滑脱,脊椎狭窄,骨刺增生,椎间盘突出,并可能进一步压迫神经。如果不重视疼痛的警讯,长期受神经压迫,会使神经逐渐失去功能,下肢无力,到后期甚至有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无论年轻还是年老,神经压迫到最严重时,症状也差不多。

     

    曾经有一位年约40岁的女性因腰闪到椎间盘突出,朋友们劝他不要开刀,于是她求助于一年多的整脊治疗。花销很大,有天躺在床上突然尿不出来。

     

     

    对大多数不严重的人来说,恢复体格,整脊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我的门诊也经常建议患者说:“您有消瘦但不严重的病症,要考虑整脊还是康复?”不过,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斟酌处理,一种治疗方法试了一个多月,应该换另一种方法,甚至到医院去让医生检查一下,不要耽搁。

    脊髓疾病不是不可逆的!提早维护以便恢复。

    椎体的结构是一节一节的,与普通的手脚关节不同,它主要依靠一节椎间关节,像橡皮擦一样有弹性的椎间盘和脊椎后方两侧的小面关节而活动。经过长时间的活动和重压,正常脊椎骨跟骨之间的椎间盘,会由于退化开始脱水,变质,进一步出现骨刺、狭窄、脊椎滑脱等情况。

     

    椎间盘疾病没有不可逆性,因为严重了才不可逆!提早护理,年轻时出现腰酸背痛就要作为一种警讯,透过康复、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都能起到‘冻龄’的作用。

  • 门诊来了一位12岁的小朋友(女孩子),但体重已经达到92公斤,但肥胖也就这两年期间发生的事情。


    一、病情回顾:

     


    肥胖导致她11岁来第一次例假以后,出现了一直闭经的情况。而这位孩子的汗毛很重,脖子附近的皮肤颜色也比较较黑,还伴有青春痘一样的小疙瘩。看了血液指标后,发现睾酮和胰岛素的水平升高。

     

    而孩子的人体成分分析报告显示孩子的腹部、四肢肥胖度都严重超标,内脏脂肪也已经达到了170+,(正常的人是在100以下)所以她现在的情况属于肥胖+中重度的脂肪肝+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情况。

     

     

    二、症状总结:


    1.外貌显示:超重、肥胖、闭经、汗毛重、脖子附近皮肤较黑伴有青春痘。


    2.检查报告:睾酮水平升高胰岛素水平升高腹部、四肢肥胖度超标中重度脂肪肝。

     

    那,为什么孩子才12岁,就已经有如此严重的情况?


    三、病情分析


    首先睾酮是血液中的雄激素,当人体过度肥胖时,皮下脂肪作为内分泌的组织也会分泌很多的雄激素,同时也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而这位小朋友就是因为肥胖致使皮下脂肪增加,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现在呈现出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而他脖子黑其实是属于黑皮综合症,这也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外貌表现。

     



    根据据家里人反馈表明,这孩子就特别不爱动,能坐着就不会动。而且喜欢吃比较油腻、油炸的食品,爱喝饮料,也不太爱吃蔬菜,所以体重这在一两年持续上升。而且孩子出生体重六斤多,但是是早产儿,妈妈也属于孕期糖尿病。实际上母亲在孕期发生糖尿病会提高孩子在青春期肥胖的发生率。而且在这个时期孩子不控制体重,任由发展。将来发生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对他这种情况呢,就必须要慎重考虑,毕竟一边是发育期,一边要完成减重。所以我们给提供减重方案的热量控制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严格。

     

     

    四、治疗方案建议:


    1.每天控制在1500大卡范围;


    2.建议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足够蔬菜;

     


    3.荤菜主要以鱼虾、瘦肉为主;


    4.增加适当活动。


    提示:对于超重的人群,并不推荐跳绳、爬山、爬楼梯这样的运动,会对膝盖的伤害比较大。体重基数大的人可以选择游泳、快走、骑车这样的运动,尽量不要造成膝关节有过多的磨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一、甲亢和甲减的区别

     

    甲状腺有两大最常见的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简单来说,甲状腺功能亢进就是甲状腺功能过度旺盛,不按身体实际需要大量分泌甲状腺素,造成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不正常生理现象,女性的疾病盛行率高于男性。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因复杂,目前医学界尚未有一致性的结论,但可能与遗传、荷尔蒙分泌、脑下垂体分泌的甲状腺促进素过多、情绪、食用太多含碘食物或药物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影响牵涉多方面,因此患者若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务必告知医生自己曾有甲状腺亢进的病史。

     

     

    当甲状腺素分泌量不足时,就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其发病的可能原因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发炎导致机能下降、曾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曾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等。当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以应付身体所需,身体各个器官功能会下降,进而引发出种种不适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的症状包括水肿、体重不明原因增加、怕冷、疲倦、嗜睡、头发粗糙且容易掉落、皮肤容易出现皱纹、记忆力变差、反应变慢、心跳减缓、发育迟缓及便秘,育龄妇女还会出现月经不调、停孕甚至不孕不育等。

     

    二、中医对甲亢、甲减的认识

     

    中医上认为甲亢多由七情内伤所致,病早期出现眼突者,证属肝火痰气凝结,应治以化痰散结,清肝明目。病后期出现眼突者,为脉络瘀滞,瘀血内阻所致,同时结合脏腑、阴阳、气血等多方面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辨证分型,依据检测结果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规范分型,是保证甲状腺疾病高治愈率的基础。

     

    中医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对于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应该从增强人体的正气和防止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入手,比如畅情志、节饮食、养脾胃、慎劳逸,增强体质及药物防病等,历代医家大都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消瘿散结、活血软坚、益气滋阴、滋阴降火为主要治则,同时又针对不同的证候,结合自身特点选方用药。事实上,甲状腺疾病症状多变,即使有症状也未必是典型的症状,因此经常会被误判为其他疾病,患者也很可能在各科之间兜兜转转,最后才发现问题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大家多应该多了解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及早察觉身体发出的警讯并积极接受治疗。另外,高风险群体人士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朋友,也应定期接受甲状腺功能测试。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若获得适当治疗及妥善管理,患者一样能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翟章锁提醒以下高风险人群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测试:老年人(60岁或以上)、女性、甲状腺疾病家族病史、甲状腺疾病家族病史、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症、心率缓慢的患者。

  • 腰腿痛、颈肩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原来被医生定位为“中老年专利”的脊髓脊柱疾病,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压力的越来越大,而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但目前很多受此困扰的患者对这些疾病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颈腰椎疾病,大家常有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颈腰不适就是“颈椎病、腰突症”

     

    大部分患者在出现颈、腰疼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首选到骨科、中医科等科室就诊,而由于颈椎病、腰突症在人群中的高发病率,使得这些患者很容易就被确诊为颈椎病、腰脱等这些脊柱退行性疾病,随即就开始了针对于此的治疗。

     

    往往忽视了对其他可能疾病的排查,诸如椎管内肿瘤、寰枕畸形、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等疾病都可以引起上述的症状。等到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治疗后,症状仍不见好转甚至严重到瘫痪、尿便失禁的程度时,才想到来神经外科就诊,而此时往往早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贻误终生。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临床治疗工作中比比皆是。令我们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倍感惋惜。

     

     

    建议:当感到颈腰部不适时应首先考虑到神经外科就诊,在排除更为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后再到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就诊,而现在相关科室也在完善这方面的意识,这是在根本诊治理念上的可喜进步。提早建议患者先到神经外科就诊,这样才会真正给广大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朋友们带来最好的治疗空间及时间,为患者朋友们带来福音。

     

    颈腰椎疾病,大家常有的两个误区!

     

    误区二:腰腿痛、颈肩痛就得“按摩”

     

    按摩是治疗及预防腰腿痛、颈肩痛的重要方法,是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保守治疗的常见手段。长期以来,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应用按摩手段帮助患者解除了痛苦,在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并不是说按摩就能治疗所有的该类患者,就能一直地进行下去,这里面就涉及一个严格掌握指征的问题:按摩治疗的适应症是什么、禁忌症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按摩、什么情况下就不能按摩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对于有明显的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患者,或经一定时间系统按摩而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的患者,应该尽早谋求更进一步的诊治措施。

     

    建议:当感到颈腰部不适时应首先到正规大型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之后,对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应首先建议他们行按摩、理疗及牵引等保守治疗,对于那些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但是在经按摩等保守治疗3-6个月之后仍无改善甚至加重时,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

  • 肝脏癌症在10大癌症中,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即使做完手术切除肿瘤,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左右,特别是前两年,是最危险的时期。肝细胞癌患者要有终身跟踪的心理准备,因为许多肝癌因子是不能去除的。

     

    为什么肝癌容易复发?

    肝细胞癌容易复发的原因,是因为肝功能已经不好了,比如B型、丙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本来就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即使切除了已经长出来的肿瘤,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完全去除,所以再患肝癌的几率也很高。

     

    而且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整个肝脏都出了毛病,又不能清除,“肝癌是比较容易有多发性得癌症,因为是整个肝脏都有异状,也许这一次切开的是已经发现的病灶,但是其他地方也有潜伏的癌细胞,0.5公分以下的肿瘤几乎不可能被立即被发现。”

     

    因此即使其他癌症会“多切一点”以防止转移,在肝癌的情况下,多切一点就无法达到预防复发的效果。而且肝癌如果与糖尿病配合使用,复发率也会特别高,所以要想不复发,必须将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纤维化等危险因素控制好,简单地说,肝癌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做完手术。

    肝脏移植能行吗?

    由于肿瘤不知道何时会再次复发,如果条件允许,又有肝源,治疗肝癌的首选当然还是肝移植,“因为肿瘤不仅仅是被切除,它还能清除掉那些会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肝脏移植手术,而做出判断的标准是“米兰条件”,就像那些肿瘤已经侵犯了血管,或者已经转移了血管一样,肝脏移植手术并不适合。

    在肝脏肿瘤手术切除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获得肝癌的病人,要有终生跟踪的心理准备,刚开始的两年要密集跟踪,最少3个月一次抽血、超声、影像检查,最少3个月。最危险的两年后,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定身体状况。

     

     

    HCC最多的是肝癌因子B,丙肝,乙肝可以持续服药控制病毒数量跟活性,丙肝现在也有药物可以治疗,所以这些病人都要持续控制他们的肝炎情况;如果是酒精性肝炎,当然是不能饮酒,脂肪肝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状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便秘问题,它很普遍,并不太严重,但也可能是肿瘤的警报信号。如果你有这四种症状就要小心了:盗汗、便血、发热以及便秘持续半年以上。

     

    便秘问题可大可小

    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平衡,便秘的时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两天,但有些人的便秘可能是因为肿瘤压迫肠道造成的,不单是大肠癌、直肠癌、淋巴癌,甚至腹部单中心罕见地淋巴增生性肿瘤(Castleman,),都能引起便秘。

     

    一个20几岁的女人,只因半年的便秘,不管怎么样喝水,吃蔬菜都没效果,而且右肚子还越来越向外凸出;后来才被检查出来是“淋巴增生性肿瘤”。病人本身健康状况良好,无相关病史,除了便秘外,还有饭后胀气,但只要稍走走,便可改善,也无呕吐、体重下降等症状;简单来说,唯一特别的症状是持续便秘超过半年,其实是最大的警告。

    肠胃道的特殊症状

    胃肠道疾病有小有大,症状也很多,但许多人往往等到“大便有血”才去看医生,而看血则可能仅仅是痔疮。甚至粪便潜血检查阳性时,除了大肠癌、直肠癌外,其他肠胃疾病都可能被忽略。

    肠外也有会长肿瘤!

    说到肠胃道疾病,不仅仅是肠胃道内部会有问题,腹腔内部,及肠胃道外部也会有疾病。所有的症状都可以很相似,都会便秘,恶心,呕吐等等。

     

    肿瘤会压迫你的肠胃道,和压迫内脏的后果一样,都会引起患者便秘,而且还会感到肠胃憋涨得很难受,使人恶心想吐;同时还会因为无法充分吸收营养而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如有发热,则极有可能是淋巴肿瘤。

     

    然而,最明显的症状,还是“不适持续半年以上”,因为如果仅仅是小问题,也许压力减轻,或者改变饮食习惯后就会好转;但是,如果肠胃不适持续很长时间,其实要注意的是,肠胃不适其实是“体内多了些什么”。

     

     

    另一种更为特殊的症状,是经常胸口、肋骨以下闷痛,也可由肠胃疾病引起。如肿瘤生长于肠外,可压迫肠壁,引起胸腔闷痛;如肠外症,一般胃镜、大肠镜都检查不出来,常常是胸部X光才发现。

     

    因此,如果肠胃道经常不舒服,照看胃镜,大肠镜,做血检都正常,也可以去照看胸口,小肠X光,找出肠胃道外的病症,有时还可能是胸腔的病压到肠胃道。

  •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膝关节则是其中最大、最复杂的“轴承”,它不仅要承受人体重的压力,还要调动各个结构参与活动。

     

    就是这看似强大的膝关节,其实很易受伤,面对可怕的「关节炎」威胁,它不堪一击: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致残,都是它“不能承受之重”。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膝关节炎的几个症状,并教你如何护在日常护好脆弱的膝盖。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 林剑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曹光磊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李永刚

     

    骨关节炎致残率全球第二

     

    关节炎是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

     

    虽不是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但骨关节炎的致残率高居全球第二位,素有“致残杀手”之称,发病时患者会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大大影响生活质量。

     

    膝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类,我国约有1.2亿人正遭受着疼痛的困扰。

     

     

    正常的关节表面覆盖着一层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化、磨损,甚至消失。

     

    其实,身体重量和外力冲击造成的软骨老化,从20多岁就开始了。年轻时,软骨修复能力较强,40岁则严重下降,关节开始出现明显退化,导致骨刺、肿胀、关节积液、膝关节游离体、骨质硬化等。

     

    虽然这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但很多年轻人也没能幸免,关节软骨磨损的时间已经提早到二三十岁。

     

    有这些症状需要就医

     

    很多人关节出现不适,就担心自己是否患了关节炎。专家表示,生活中可通过5项标准进行辨别:

     

    急性感染关节炎会出现关节红肿。

     

    肿关节炎常见症状,其与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由于关节血运特别少,所以正常情况下摸起来就应该是凉的,比其他部位的体温低,这是正常的。如果关节是热的,甚至发烫,那就证明关节产生炎症。

     

    疼痛是关节炎的最主要表现,疼痛部位应该很明确,某个关节疼,其他部位不疼。

     

    功能障碍

    关节炎发作出现疼痛及炎症,引起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慢性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导致永久性关节功能丧失。

     

     

    当膝关节具体出现了以下症状,可能已经中招了,应立即到骨科就诊。

     

    • 膝盖反复疼痛;
    • 无法上下楼梯;
    • 蹲下站起受限;
    • 活动时总是发出“咔嚓”声响;
    • 反复肿胀;
    • 阴天下雨就会不舒服。

     

    膝关节炎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越多,常伴有骨质增生。此外,身体过度肥胖者,会给关节增加负担,增大关节炎风险。

     

    有些人不注意保暖,关节受凉导致疼痛、僵硬,长时间如此对关节的伤害就会显现。不少中青年人的关节因过度运动,也面临提前退化的风险。

     

    关节炎患者的自救指南

     

     

    1 及时治疗

    其实,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是阶段性的:

     

    • 早期刚有症状时,比如关节在变天、寒冷时不舒服,就要有意识地调整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和过量的高强度活动,如爬楼梯、提重物等。 
    • 中期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或走路时都会痛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等。
    • 晚期出现疼痛明显,休息后也无法缓解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 注意保暖

    阴冷天气虽不会引起或加重骨关节炎,但会使关节炎的症状更明显。尤其是遇到降温、寒冷、大风等天气变化,患关节炎的人总能“未卜先知”。

     

    日常注意保暖,尤其是秋冬季节,要避免关节受凉、受潮,必要时可戴上护膝。

     

    3 吃对食物

    建议日常低油、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好主食的摄入量。

     

     

    补钙可以帮助保护膝关节,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虾、鱼等海产品,同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

     

    4 科学运动

     

    勾脚抬腿锻炼

    做法:勾脚尖;蹬脚后跟,尽量将膝关节绷直;抬起下肢(卧位时脚后跟距离床面约10~20厘米即可,坐位时大腿稍离开座椅即可);坚持5~10秒钟;收腿放松。一般5~20个动作为一组,每天视具体情况可完成5~10组。

     

     

    步行

    步行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供应,锻炼关节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注意要穿舒适、有弹力的运动鞋,以减少膝关节压力;步速别太快,保证在走路时,还能和旁边的人自然地说话,不用气喘吁吁。

     

    靠墙静蹲

    这个动作可加强下肢腿部肌肉力量。做法:身体躯干紧贴墙壁,下蹲下肢用力维持膝关节弯曲90度,注意小腿跟地面保持垂直,膝盖不超过脚尖。建议每次蹲到无法坚持结束,休息1~2分钟再重复进行。

     

     

    需要提醒的是,膝关节炎患者少做爬山、上下楼梯、蹲起等负重的活动。

     

    5 注意日常姿势

    平时要减少长时间的蹲位和跪位、反复的跳跃等动作,喜欢打太极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强蹲得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极就好。

     

    在站起和坐下时,注意先让膝关节轻微适当的反复弯曲几下,然后站起或坐下,有利于保护膝关节。

     

    此外,保持理想的体重,对保护关节结构和改善症状其实很重要。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就能给膝关节减轻负担。

  • 生活中不乏马虎大意的人,有的人在工作中冒冒失失,有的人在生活中莽莽撞撞,这些也都能理解,但如果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还麻痹大意的话,那可就不合适了。因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如果连自己的健康都忽视的话,那我们拼命工作挣钱的意义何在呢?

      
    其实身体也很“聪明”,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所以它也会通过一些症状来“提醒”我们,身体出问题了。但如果比较粗心的话,就很容易忽略身体反馈的信息,拖延病情,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说,如果大家愿意把健康摆在第一位的话,那么身上的任何异常变化,都不要轻易忽视。

     

    脚,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行走的工具,但你知道吗?作为血液循环的末端,这个部位其实也承担着很多责任,脚部发生的一些变化,其实都是在为身体“伸冤”。

      
    睡觉时,脚部若出现2种变化,可能疾病已经来临

     

    脚部冰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脚部冰凉的现象可能很常见,因为很多人一到冬天,脚部就很难处于温暖的状态,甚至整个四肢都会发凉。但如果你把这种现象视作寻常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脚部冰冷,其实映射着很多问题。

     

    首先,当我们体内阳气不足的时候,身体新陈代谢速度缓慢,脚部就很难变得暖和,所以体虚体弱的人往往都有畏寒、四肢冰凉的症状,而这也跟我们的体质有关,若不及时调理,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免疫力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容易生病、感冒、发烧,体力也跟不上。

      
    其次,身体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会出现脚部冰凉的症状,比如糖尿病、高血脂、下肢动脉栓塞等,这些疾病都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脚部无法回温。尤其是脚趾甲颜色已经发生变化的朋友,更要警惕疾病“来访”,及时检查身体。

     

     

    脚部抽筋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因为脚部抽筋而惊醒过,但这种症状并不是能轻易忽略的,因为除了跟缺钙有关以外,脚部抽筋很有可能跟某些疾病脱不开干系。

      
    上了年纪以后,我们体内的钙质流失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个时候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因为骨质疏松症会在此刻“趁虚而入”。如果不及时补充钙质的话,可能会导致不幸发生,所以,50岁后,不要舍不得补充营养。

     

    缺乏锻炼、下肢出现血栓、贫血、糖尿病等也会导致我们足部抽筋,如果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话,或许可以阻止很多疾病继续发展。

     

      
    日常生活中,多做两件事,保护脚部健康

     

    每天坚持泡脚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泡脚这个习惯,应该在冬天进行,但无论什么季节,每天泡二十分钟脚都是有益健康的,因为我们的身体长期处于稳定的环境,也需要一点刺激,而热水泡脚不仅可以疏通足部的经络,还能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更有益身体回温。

     

    坚持行走锻炼

     

    缺乏锻炼也是很多朋友的脚部提前衰老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管多大年纪,运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我们的脚部因为不断行走而受到刺激,脚部回温速度也会加快。行走过程中,整个身体也会因运动强度加大而提高代谢水平。

      
    总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老了以后,腿脚保持灵活,但这种愿望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我们好好保养自己的双脚,希望你别嫌麻烦

  • 春季莫忽视腮腺炎 春季好发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以其他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受累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 易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中流行。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和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 2-3周。腮腺炎病毒有嗜神经、腺体的特征,如延误治疗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脊髓炎、末梢神经炎、肝损害、肾 损害、卵巢炎、睾丸炎、乳腺炎等,且50%的患儿会发生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腮腺炎一定要及时请医生治疗,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风疹、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在春季好发病,市民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做到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

     

    春季,如果做好个人防护?

    防过敏从瘙痒开始 目前虽然没有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但仍有一些花粉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漂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皮肤过敏。同时,春天阳光充足,阳光中的紫 外线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此外,长期不开窗通风,气候转暖后,空调中滋生一些微生物如螨 虫,在空气中飘浮,有的人吸入后也会引起过敏。

     

    防止过敏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接触,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少晒太阳,少到公园等地方去。以往有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 的人,要注意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另外,还要注意房间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和流通。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过敏患者,可根据 医嘱服用一些药物。

     

    冷暖不定当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恶性突发病例近期显著增多,许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春天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最易复发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时节。

     

    特别提示:

    另外,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春季易复发的病还有关节炎、哮喘病、皮炎、肾炎等。关节炎病人对天气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多因此而症 状加重。所以,关节炎患者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肾炎患者来说,春天感冒极易 导致肾炎复发。

  •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于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型庞大和内脏器官肥大。这种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由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

    垂体生长激素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它会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从而引起肢端肥大症。这种肿瘤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垂体生长激素瘤外,其他一些肿瘤,如类癌、胰岛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也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这些肿瘤可以分泌出一些激素,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刺激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来缓解症状。放射治疗可以破坏垂体肿瘤组织,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手术治疗可以切除垂体肿瘤,从而彻底治愈肢端肥大症。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病情。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

  •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生活习惯、激素分泌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遗传因素在肢端肥大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如有内分泌疾病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异常,进而引发肢端肥大症。

    其次,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肢端肥大症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影响激素平衡,进而引发肢端肥大症。

    此外,垂体生长激素的异常分泌也是肢端肥大症的重要病因。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当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骨骼生长过快,引发肢端肥大症。

    最后,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例如,多激素分泌性生长激素瘤、下丘脑垂体瘤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引发肢端肥大症。

    针对肢端肥大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缓解病情。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生长激素瘤等疾病引起的肢端肥大症。

    在日常保养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总之,了解肢端肥大症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由于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这种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要尽早发现肢端肥大症,患者需要关注以下信号:

    1. 面部特征改变:颧骨突出、鼻梁增宽、嘴唇变厚等。

    2. 手足增大:手指、脚趾、手掌和脚底等部位逐渐增大。

    3. 皮肤增厚:皮肤变得粗糙、干燥、容易出现瘙痒。

    4. 头发增多:头发变得浓密,尤其是头皮。

    5. 持续的头痛: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6.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7. 血压升高: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

    1.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容、手足等部位,了解病情。

    2.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指标。

    3. 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观察垂体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垂体肿瘤,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

    2. 药物治疗:使用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3.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照射垂体,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

    4.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 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 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由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后骨骼生长停止时。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全身组织、骨骼和软骨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外观和生理上的异常。

    一、外观异常:肢端肥大症患者通常会出现特殊的外貌特征,如眼眶上缘、颧骨、下颌骨等部位增大,眉弓外突,下颌突出,牙齿排列不齐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外观和面部美观。

    二、内分泌紊乱:生长激素过度分泌会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如血糖增高、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症状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进行控制,必要时需要使用降糖药、降压药等药物治疗。

    三、心血管疾病:肢端肥大症患者容易出现心脏肥大、心室肥厚等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和生活质量。

    四、神经系统症状:垂体瘤等病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眼睛引起视力下降、眼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治疗与预防:肢端肥大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体检等,以预防病情加重。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非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一大疾病。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疾病。患者由于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常常伴随着血糖、血脂、血压的升高,从而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病变与普通心脑血管疾病并无本质区别,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针对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病变,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或腺体,从根本上解决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肢端肥大症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系统病变。

    总之,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血管系统病变与普通心脑血管疾病并无本质区别,但患者应更加注重预防和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岁月无情,带走容颜,但你是否知道,除了岁月,疾病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你的容貌?垂体瘤,就是这样一种让人逐渐变丑的疾病。

    垂体,这个小小的内分泌腺,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分泌的激素影响着我们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各个方面。然而,当垂体发生肿瘤时,这些激素的分泌就会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垂体瘤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垂体泌乳素瘤、垂体生长激素瘤、垂体ACTH瘤等。这些肿瘤不仅会影响激素分泌,还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导致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和放疗。手术治疗是首选,尤其是对于肿瘤较大、压迫重要神经的患者。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激素水平,如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垂体泌乳素瘤的生长。放疗则适用于术后残余肿瘤或复发病例。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垂体瘤虽然可怕,但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恢复健康。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我曾经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生活平淡无奇,直到那天我在浙大二附院做了一个口腔科检查。医生说我的下巴过度发育,面容有些像肢端肥大症的患者。虽然我没有明显的肢体肥大症状,但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引爆了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我开始四处寻医问药,希望找到答案。终于,在一家内分泌科,我得到了一个初步的诊断结果:IGF-1轻度升高。这意味着什么?我该怎么办?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仿佛世界都在崩塌。

    在网上,我找到了一个线上问诊平台,决定试一试。通过视频连线,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担忧。医生耐心地听完后,告诉我IGF-1的轻度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观察。他们建议我一个月后再次复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并可能需要住院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虽然我仍然感到不安,但医生的专业解释和建议让我有了些许安慰。我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复查,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锻炼。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心态也在改变,不再那么焦虑和恐惧。线上问诊平台成为了我与医生沟通的桥梁,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指导。

    IGF-1轻度升高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IGF-1轻度升高可能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疾病有关,但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波动。常见症状包括面部特征改变、手脚大小异常等。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复查IGF-1水平,观察变化趋势;2. 注意日常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态;4. 如果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 我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不太满意,总觉得自己太瘦了。直到那一天,我的耳朵后面突然长出了一块骨头,增长速度非常快。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我的颈部下面的锁骨也开始往外突出,手脚腕关节的骨头也快速生长,变得很突出。我的耳朵也变大了很多,软骨硬化程度非常高。全身的骨头相比以前都大了很多,硬化了很多。最近体毛也开始疯狂生长,口水流的也比较多。

    我开始感到非常焦虑和困惑,担心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资深的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提醒我可能患有垂体生长激素瘤,需要尽快到线下三甲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幸运的是,及时的治疗使得我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肢端肥大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身体的异常变化,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垂体生长激素瘤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垂体生长激素瘤的常见症状包括耳后骨头快速生长、身体各部位异常变化、体毛增长过快、口水流的比较多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肢端肥大症等并发症。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2.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变化;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5.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生理功能异常。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那么,肢端肥大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垂体分泌细胞增生、腺瘤过度分泌是导致肢端肥大症的主要原因。这种病变位于下丘脑、垂体或颅外,导致垂体瘤细胞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长期制造生长激素,从而形成肿瘤,最终引发肢端肥大症。

    其次,青春期是肢端肥大症的多发期。由于骨骼部位已经融合,骨骼停止生长,体内激素紊乱,导致手足明显增大。在骨垢线闭合之后,生长激素过于分泌,形成肢端肥大症的表现。

    此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腺体的增生和腺瘤病变,也会导致胸腺、内脏部位持续增大,淋巴组织增生,从而引发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会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以及心血管造成损伤。因此,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体内生长激素出现紊乱。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手术治疗则是切除肿瘤或部分垂体。

    在日常保养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了解肢端肥大症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养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研发并上市,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近日,备受关注的药物索马杜林也正式在中国上市,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索马杜林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该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善患者的情绪,缓解抑郁症状。临床研究表明,索马杜林对多种类型的抑郁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对抑郁症的认知不足,许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索马杜林的成功上市,为我国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索马杜林在中国上市后,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抑郁症的诊疗水平。首先,该药物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患者更容易接受。其次,索马杜林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医生对抑郁症的认识,从而提高诊疗水平。此外,索马杜林的价格相对合理,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索马杜林并非万能良药。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总之,索马杜林的成功上市,为我国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医疗界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治疗方案,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