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豌豆sir
文章首发于 | 病痛挑战基金会公众号
罕见病往往意味着确诊难,
病友们积极求医,却总是难以确诊;
今天要介绍的这种病格外特别,
有些病友自己还没意识到已经患病,
医生打眼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原来,他们往往有明显的外貌特征,
来认识肢端肥大症吧!
我叫刚子,2005年在河北读大学时,
恰逢民航高校来招飞行员,果断报名,
顺利通过了体检等环节,来到航校,
在教练机上翱翔蓝天,憧憬着未来。
然而,07年即将毕业,
北京家里传来的一个消息,
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同时,也挽救了我自己的身体!
我正准备签约南方的一家航空公司,
父亲却在此时患上了糖尿病,
为了能时刻陪在他身边悉心照料,
我决定转地面空管,留在首都。
08年的一天,
我陪父亲来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看病,
接诊的金教授在给父亲问诊快结束时,
突然对我的容貌格外注意,
他仔细端详着我,又握了握我的手,
问了一个让我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别说,还真准!
没错,我向来是油性皮肤,
特别是最近面部多油、手心容易出汗;
他又问,你最近经常头疼吗?
我感觉近期没有,但之前确实有头疼,
去医院说是鼻炎,吃了药就没事儿了。
金教授说,你可能有肢端肥大症,
连招飞体检都不在话下的我,
内心只有三个大字:不会吧!
检查发现血液生长激素(GH)值明显偏高,
垂体增强磁共振,查出脑垂体有肿瘤,
果然,我确诊患有肢端肥大症。
原来,这种病容易导致面容、身体异常:
鼻大唇厚、手足肥大、额头突出、
皮肤增厚、指节变粗、牙齿稀疏等,
我和家人并没有注意这些渐进的变化,
后来,拿我几年前的照片一比对,
鼻子、额头的改变其实很明显,
它已经潜伏在我身体里很久啦!
直接导致肢端肥大症的病因是
血清生长激素(GH)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升高,
同时,根据2013年发布的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
95%以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是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
非常遗憾的是,对我们病友而言,
当手脚变大、下颌突出、颧骨增大,
面容莫名地变得越来越“丑”时,
也许垂体瘤已经藏在身体很久了,
肢端肥大症比较隐匿,
病友确诊时,病程甚至能达到7-10年!
手指突然套不上戴了多年的戒指,
鞋子、手套变小,乏力、多汗、头疼,
心慌房颤、睡觉打鼾、白天犯困,
视力下降、多发关节疼痛,
新发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腕管综合征、
合并甲状腺肿瘤、结肠肿瘤等,
有两项以上情况出现,要小心这种病哦!
建议尽早去内分泌科就医。
好在这种病的治疗方案比较成熟,
根据情况可选择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
我因为垂体瘤侵袭到侧方的海绵窦,
医生建议先服用生长抑素类似物(SSA),
几个月后,肿瘤缩小,GH值大为下降,
09年,做了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
过程很顺利,GH值基本恢复正常。
但因为我的垂体瘤离血管比较近,
不能完全切除,稍有一些残留。
2015年,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配合立体定向放疗,效果良好,
此后一直坚持复查激素、保持用药,
至今我的病情比较稳定。
是的,只要及时确诊、合理治疗,
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回归普通的生活。
09年之前,我加入了垂体瘤GH病友会,
和病友充分交流后,我强烈感受到,
肢端肥大症十分缺乏社会公众的认知
和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
为了控制病情,不少病友需要终身用药,
我确诊时,治疗用药SSA普遍未纳入医保,
每月费用高达上万元。
很多病友在术后直接放弃了用药,
导致垂体瘤复发或者激素很难达标,
各种并发症缠身,甚至危及生命。
我很希望能为病友们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机会真的来了,就在09年,
罕见病伙伴机构瓷娃娃中心发起了
全国首届“罕见病法律研讨会”,
邀请各界专家研讨罕见病保障政策,
我们在内的5家罕见病组织应邀参加,
受GH病友会委托,我作为代表参会,
不巧的是,正赶上手术啊!
关键时刻,还是父亲给力!
近七十高龄的他欣然决定代我参会,
在姐姐陪伴下,他热情地参会、讨论,
积极接受采访,得到多家媒体报道,
每每想起,我心底都涌上一股暖流,
GH群里的病友们也一直感念不已。
以父亲为榜样,我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
去台湾参会交流,回来积极分享收获;
和医生一起拍摄短片,开展科普宣传,
倡导公众关注、支持肢端肥大症群体。
按国外患病率估算,国内约有10万病友,
这种病隐匿性又特别强,危害极大。
许多病友早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辗转多科室,都没能发现这个罪魁祸首,
确诊时已出现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的合并症。
这时的他们往往正值壮年或中年,
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
因病失业、家庭破裂等悲剧,时有发生。
而只要我们了解这一疾病,
避免误诊漏诊、合理诊疗、费用可负担,
肢端肥大症并不可怕。
目前,治疗用药SSA用药选择很少,
在各地的保障情况并不均衡,
不少地方尚待完善,
期待有更多创新药物纳入医保。
2017年,世界垂体组织联盟(WAPO)
将11月1日设立为“国际肢端肥大症日”
(Acromegaly Awareness Day),
2020年,WAPO将10月设为垂体月
(Pituitary Month),
希望公众了解肢端肥大症、关爱病友。
从今天起,你可能会在许多平台,
陆续看到一系列我们病友的故事。
爱不罕见,“肢”造非凡,
欢迎和我们一起,
为肢端肥大症病友加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脏是我们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为我们身体的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泵”至身体各个部分。其实,在我们身体中,还有一个“第二心脏”,同样至关重要,负责着我们的血液循环,那就是小腿肚。
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因此下肢的静脉血若想流回心脏,就得“逆流而上”克服地心引力,此时就得依靠小腿肌肉了。因为它收缩产生的压力是静脉血向上流的主要动力,因此说小腿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点都不为过!
(一)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三大表现
小腿“盘龙” 浅静脉曲张
静脉瓣是静脉里的“单向阀门”,只允许血液流向心脏方向,静脉血若“想”反流,静脉瓣就会关闭来阻止这一过程。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后天性因素,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使得血液在引力影响停留在下肢。过多的静脉血淤积在里,血管壁薄弱的地方被撑开,导致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通常呈蓝色或紫色突出于皮肤表面。
下肢“灌铅” 踝部水肿
当静脉里的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就会淤积比正常时更多的血液,这样的话静脉压力变高,就会像血管外“渗出”水分,于是处于较低部位的脚踝就很容易水肿,而你的腿就像“灌铅”了一般,沉重不适。
脚变黑、皮肤变破
静脉曲张发生于浅静脉,造成局部静脉高压,皮肤血供障碍,皮肤营养不良。可以发展成皮炎、湿疹、皮肤变硬、色素沉着等。继而造成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局部顽固感染等继发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老年患者,一旦局部感染蔓延至全身,可能有生命危险。
(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致命并发症——肺栓塞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相反曲张静脉内的血流缓慢、血液阻滞,这样很容易凝固成血栓。形成血栓后,轻者局部红肿热疼,形成血栓性静脉炎;重者血栓沿浅静脉发展至深静脉,范围增大;更甚者血栓脱落,顺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可以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我们要知道,肺静脉血栓非常可怕,致死率非常高,而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可以说几乎都是源自于下肢静脉。
我们的“第二心脏”——小腿肚是个“静脉泵”,下肢静脉若出现问题,就像一个隐匿的“狙击手”藏在了我们体内,它悄悄地在回流不好的下肢静脉中zhizao“子弹”——静脉血栓。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时有哪些症状,爱护我们的“第二心脏”,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门诊来了一位12岁的小朋友(女孩子),但体重已经达到92公斤,但肥胖也就这两年期间发生的事情。
一、病情回顾:
肥胖导致她11岁来第一次例假以后,出现了一直闭经的情况。而这位孩子的汗毛很重,脖子附近的皮肤颜色也比较较黑,还伴有青春痘一样的小疙瘩。看了血液指标后,发现睾酮和胰岛素的水平升高。
而孩子的人体成分分析报告显示孩子的腹部、四肢肥胖度都严重超标,内脏脂肪也已经达到了170+,(正常的人是在100以下)所以她现在的情况属于肥胖+中重度的脂肪肝+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情况。
二、症状总结:
1.外貌显示:超重、肥胖、闭经、汗毛重、脖子附近皮肤较黑伴有青春痘。
2.检查报告:睾酮水平升高胰岛素水平升高腹部、四肢肥胖度超标中重度脂肪肝。
那,为什么孩子才12岁,就已经有如此严重的情况?
三、病情分析
首先睾酮是血液中的雄激素,当人体过度肥胖时,皮下脂肪作为内分泌的组织也会分泌很多的雄激素,同时也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而这位小朋友就是因为肥胖致使皮下脂肪增加,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现在呈现出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而他脖子黑其实是属于黑皮综合症,这也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外貌表现。
根据据家里人反馈表明,这孩子就特别不爱动,能坐着就不会动。而且喜欢吃比较油腻、油炸的食品,爱喝饮料,也不太爱吃蔬菜,所以体重这在一两年持续上升。而且孩子出生体重六斤多,但是是早产儿,妈妈也属于孕期糖尿病。实际上母亲在孕期发生糖尿病会提高孩子在青春期肥胖的发生率。而且在这个时期孩子不控制体重,任由发展。将来发生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对他这种情况呢,就必须要慎重考虑,毕竟一边是发育期,一边要完成减重。所以我们给提供减重方案的热量控制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严格。
四、治疗方案建议:
1.每天控制在1500大卡范围;
2.建议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足够蔬菜;
3.荤菜主要以鱼虾、瘦肉为主;
4.增加适当活动。
提示:对于超重的人群,并不推荐跳绳、爬山、爬楼梯这样的运动,会对膝盖的伤害比较大。体重基数大的人可以选择游泳、快走、骑车这样的运动,尽量不要造成膝关节有过多的磨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一、甲亢和甲减的区别
甲状腺有两大最常见的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简单来说,甲状腺功能亢进就是甲状腺功能过度旺盛,不按身体实际需要大量分泌甲状腺素,造成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不正常生理现象,女性的疾病盛行率高于男性。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因复杂,目前医学界尚未有一致性的结论,但可能与遗传、荷尔蒙分泌、脑下垂体分泌的甲状腺促进素过多、情绪、食用太多含碘食物或药物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影响牵涉多方面,因此患者若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务必告知医生自己曾有甲状腺亢进的病史。
当甲状腺素分泌量不足时,就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其发病的可能原因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发炎导致机能下降、曾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曾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等。当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以应付身体所需,身体各个器官功能会下降,进而引发出种种不适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的症状包括水肿、体重不明原因增加、怕冷、疲倦、嗜睡、头发粗糙且容易掉落、皮肤容易出现皱纹、记忆力变差、反应变慢、心跳减缓、发育迟缓及便秘,育龄妇女还会出现月经不调、停孕甚至不孕不育等。
二、中医对甲亢、甲减的认识
中医上认为甲亢多由七情内伤所致,病早期出现眼突者,证属肝火痰气凝结,应治以化痰散结,清肝明目。病后期出现眼突者,为脉络瘀滞,瘀血内阻所致,同时结合脏腑、阴阳、气血等多方面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辨证分型,依据检测结果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规范分型,是保证甲状腺疾病高治愈率的基础。
中医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对于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应该从增强人体的正气和防止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入手,比如畅情志、节饮食、养脾胃、慎劳逸,增强体质及药物防病等,历代医家大都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消瘿散结、活血软坚、益气滋阴、滋阴降火为主要治则,同时又针对不同的证候,结合自身特点选方用药。事实上,甲状腺疾病症状多变,即使有症状也未必是典型的症状,因此经常会被误判为其他疾病,患者也很可能在各科之间兜兜转转,最后才发现问题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大家多应该多了解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及早察觉身体发出的警讯并积极接受治疗。另外,高风险群体人士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朋友,也应定期接受甲状腺功能测试。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若获得适当治疗及妥善管理,患者一样能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翟章锁提醒以下高风险人群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测试:老年人(60岁或以上)、女性、甲状腺疾病家族病史、甲状腺疾病家族病史、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症、心率缓慢的患者。
腰腿痛、颈肩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原来被医生定位为“中老年专利”的脊髓脊柱疾病,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压力的越来越大,而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但目前很多受此困扰的患者对这些疾病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颈腰椎疾病,大家常有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颈腰不适就是“颈椎病、腰突症”
大部分患者在出现颈、腰疼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首选到骨科、中医科等科室就诊,而由于颈椎病、腰突症在人群中的高发病率,使得这些患者很容易就被确诊为颈椎病、腰脱等这些脊柱退行性疾病,随即就开始了针对于此的治疗。
往往忽视了对其他可能疾病的排查,诸如椎管内肿瘤、寰枕畸形、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等疾病都可以引起上述的症状。等到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治疗后,症状仍不见好转甚至严重到瘫痪、尿便失禁的程度时,才想到来神经外科就诊,而此时往往早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贻误终生。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临床治疗工作中比比皆是。令我们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倍感惋惜。
建议:当感到颈腰部不适时应首先考虑到神经外科就诊,在排除更为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后再到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就诊,而现在相关科室也在完善这方面的意识,这是在根本诊治理念上的可喜进步。提早建议患者先到神经外科就诊,这样才会真正给广大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朋友们带来最好的治疗空间及时间,为患者朋友们带来福音。
颈腰椎疾病,大家常有的两个误区!
误区二:腰腿痛、颈肩痛就得“按摩”
按摩是治疗及预防腰腿痛、颈肩痛的重要方法,是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保守治疗的常见手段。长期以来,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应用按摩手段帮助患者解除了痛苦,在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并不是说按摩就能治疗所有的该类患者,就能一直地进行下去,这里面就涉及一个严格掌握指征的问题:按摩治疗的适应症是什么、禁忌症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按摩、什么情况下就不能按摩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对于有明显的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患者,或经一定时间系统按摩而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的患者,应该尽早谋求更进一步的诊治措施。
建议:当感到颈腰部不适时应首先到正规大型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之后,对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应首先建议他们行按摩、理疗及牵引等保守治疗,对于那些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但是在经按摩等保守治疗3-6个月之后仍无改善甚至加重时,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平时生活中有个头疼脑热、腰酸腿疼的小毛病,人们往往也不会太在意,找点家中常备药吃下去,或者让自己家人随便按摩一下也就好了。不过最近门诊的一位病人,让我意识到对于一些表面上看并不严重、实际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病症,也很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腿疼、腿肿,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尤其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或者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长期保持坐姿的职业,难免会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出现上述情况。很多时候,通过休息,或者泡澡、足浴等,腿肿痛的情况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开车开了将近20年的出租车司机老李,也是腿疼腿肿,情况却没有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因为长期开车需要保持坐姿,加上年龄越来越大,老李反映最近2年多,腿疼腿肿的情况加重了。我问他,“加重”后的表现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对方告诉我,之前感觉腿肿痛时回家用温热水泡脚都会有缓解,但是最近2年多发现基本不怎么管用了。我再问,腿肿痛是双腿还是单条腿,疼痛部位在大腿还是小腿?对方很肯定地说,只有右腿肿痛明显,而且是小腿,大腿部位并没有不舒服。
问到这里,我基本怀疑老李的腿肿痛是有“罪魁祸首”的,那就是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为了明确地诊断老李腿肿痛的病因,我嘱咐他去做一个右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结果确实证实了上述推断。也就是说,老李腿肿痛不能缓解,而且呈现加重趋势,正是因为腿部深静脉中有“血栓”存在。这种血栓的存在,对人体而言有相当的危险性,一旦血栓脱落随着静脉循环游走,可造成肺栓塞、心脏骤停、昏迷乃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的腿肿痛,和我们平时活动欠佳或过劳造成的腿肿痛,应该怎样去区分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地总结一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表现:
1、 腿肿痛集中在小腿部位,通常为单侧小腿(过劳或者活动欠佳造成的腿部肿痛一般是双腿,而且大腿部位也会有不适感);
2、 通过改变姿势、休息以及足浴、泡澡、按摩等手段,腿肿痛不能得到缓解(过劳或活动欠佳引起的腿肿痛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深静脉血栓引起的则不会,因为病理产物“血栓”并没有得到清除);
但最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确诊,还需要依靠现代仪器的检查,并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这种病的患病人群,一般是长期固定姿势、活动较少,饮水较少的人群。此外,下肢感染、外科手术以及多种内科疾病也会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看似寻常的小腿肿痛,竟然埋伏着高危因素,这提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留意观察自己身体出现的不适,及时就医!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现在我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的变好,我们的饮食针对于以前来讲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患上肠胃疾病的人数却在不断的增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患者在手术之后经常的出现头痛,恶心,食欲下降的话,那么有可能是手术之后所产生的一个副作用。所以最快的方法就是尽快的去医院进行治疗把这个副作用也彻底的治好。
针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讲在出现大肠癌的过程当中跟身体的抵抗力是有一定关系的可能,在这个时候身体里面的免疫球蛋白和身体里面的一些矿物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所以在出现大肠癌的过程当中身体是比较难以得到控制的。所以在面临这样挺空的时候患者自己就要注意,如何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如果说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身体比较差,那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副作用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患者身体里面的一些病原体还没有逐渐的被去除,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患者要是出现经常的头晕呕吐,食欲下降,晚上睡不着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症状的话。那么一定要尽可能的去医院把这个疾病给彻底的治好,不然会给患者平时的生活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没有一位患者都不希望自己在吃东西的时候后会节制很多,但是如果出现大肠癌的时候这些情况都是无法避免的。只要及时的把这个疾病治好在之后的话都不用再进行调理。
而现在可帮助体内肠道排毒的食物是非常多的,比如洋葱,木耳,香菇。而且这一类食物还可以及时的有效身体高血压和动脉梗化的一些疾病,从而也可以直接的降低我们身体里面的胆固醇。而出现大肠癌患者可能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大便会处于不正常的情况,那么在这个时候患者应该多吃一些燕麦,玉米,芹菜,全麦等这些食物来帮助肠道的蠕动。
有些患有大肠癌的患者在这个时候身体里面的葡萄糖可能会比较多,所以在这个时候一运动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的障碍,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患者可能就会经常的不吃早饭,那么不知早饭的话,对于消化系统会有这直接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避免让自己的大肠癌变得更加严重患者要按时的吃饭,定量的运动。
每一个在儿童时期胖过的人,小时候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这大胖小子,一看就结实”“小时候胖点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
小时候胖点真的没关系吗?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提示:
身体的总脂肪量和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有些胖小孩可能已经出现动脉硬化了。
《生命时报》根据新研究做出提醒,邀请专家为你推荐科学减肥法。
受访专家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成员 丁宗一
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委员 黄傲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主任、体医融合运动处方专家 韩铁光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Child & Adolscent Health上的研究,涉及3423名参与者,在他们9岁~17岁时评估身体脂肪量,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
结果发现,身体的总脂肪量和动脉硬化程度呈现正相关,且9岁时的关联强度比17岁时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表明在9岁时采取预防肥胖的策略对未来心血管健康更有益。
研究同时发现,9%减肥成功的“小胖墩”在FMI恢复正常之后,代谢也回归正常,动脉硬度和健康人基本相当。
换句话说,减肥这事儿,越早越好。
2018年,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发表过一项研究:学龄前肥胖与儿童青春期持续肥胖的风险密不可分。
学龄前BMI增加速度快的儿童,在青春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比那些BMI稳定的孩子高1.4倍。
小时候太胖,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呼吸问题
超重或肥胖的儿童更容易有呼吸问题。睡眠障碍性肥胖的孩子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几率更高,是体重正常孩子的4~6倍。
系统疾病
超重或肥胖还可能导致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且更易性早熟。
慢性疾病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情绪问题
研究表明,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或自闭性格。
从科学角度讲,判断一个人胖瘦,最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高于23.9,需要减重;低于18.5,应加强营养。
想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减肥,可以参照下表 ↓
点击查看大图
2.理想体重
体重没有绝对标准,因此我们称之为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70厘米的成年人,理想体重是65公斤。但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儿童。
3.腰围
成年男性腰围应少于85厘米,女性少于80厘米。
测量腰围要站立,双脚分开30厘米,这样体重会均匀分布。测量部位要平脐,用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
4.腰臀比
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之比,男性要少于0.9,女性要少于0.8。
5.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于15毫米,女性不应超过20毫米。这通常需要专业的皮脂厚度计来测量。
生命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膳食指南的推荐,为你总结一套科学瘦身法。
◎食不过量
定时定量进餐
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进食过量。吃饭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无意中过量进食。
分餐制
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提倡分餐制,根据情况,进行标准化配餐和定量分配。
每顿少吃一两口
对于容易发胖的人,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
减少高能量摄入
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能量值,少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品。
减少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或聚餐时,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
◎增加身体活动量
有氧运动
如果平时体力活动少,开始运动时可以设定一个较低的目标,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活动,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能延缓运动功能丢失,强壮骨骼和关节,也是防慢病的良方。包括利用哑铃、水瓶、沙袋等进行抗阻力的运动。
柔韧练习
伸展或柔韧性活动最好每天进行,特别是进行大强度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前后。热身、拉伸、太极拳、瑜伽等都属于柔韧性练习。
◎吃与动的动态平衡
减重计划应根据个人健康、性别、体重、活动不同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减肥膳食不能低于1200kcal,并仍应保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
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增加走路、骑车、爬楼梯的机会;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减少久坐,每一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要做个有梦想的人:想减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期编辑:徐梦莲
春季莫忽视腮腺炎 春季好发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以其他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受累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 易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中流行。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和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 2-3周。腮腺炎病毒有嗜神经、腺体的特征,如延误治疗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脊髓炎、末梢神经炎、肝损害、肾 损害、卵巢炎、睾丸炎、乳腺炎等,且50%的患儿会发生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腮腺炎一定要及时请医生治疗,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风疹、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在春季好发病,市民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做到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
防过敏从瘙痒开始 目前虽然没有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但仍有一些花粉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漂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皮肤过敏。同时,春天阳光充足,阳光中的紫 外线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此外,长期不开窗通风,气候转暖后,空调中滋生一些微生物如螨 虫,在空气中飘浮,有的人吸入后也会引起过敏。
防止过敏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接触,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少晒太阳,少到公园等地方去。以往有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 的人,要注意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另外,还要注意房间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和流通。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过敏患者,可根据 医嘱服用一些药物。
冷暖不定当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恶性突发病例近期显著增多,许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春天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最易复发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时节。
另外,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春季易复发的病还有关节炎、哮喘病、皮炎、肾炎等。关节炎病人对天气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多因此而症 状加重。所以,关节炎患者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肾炎患者来说,春天感冒极易 导致肾炎复发。
生活中不乏马虎大意的人,有的人在工作中冒冒失失,有的人在生活中莽莽撞撞,这些也都能理解,但如果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还麻痹大意的话,那可就不合适了。因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如果连自己的健康都忽视的话,那我们拼命工作挣钱的意义何在呢?
其实身体也很“聪明”,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所以它也会通过一些症状来“提醒”我们,身体出问题了。但如果比较粗心的话,就很容易忽略身体反馈的信息,拖延病情,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说,如果大家愿意把健康摆在第一位的话,那么身上的任何异常变化,都不要轻易忽视。
脚,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行走的工具,但你知道吗?作为血液循环的末端,这个部位其实也承担着很多责任,脚部发生的一些变化,其实都是在为身体“伸冤”。
睡觉时,脚部若出现2种变化,可能疾病已经来临
脚部冰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脚部冰凉的现象可能很常见,因为很多人一到冬天,脚部就很难处于温暖的状态,甚至整个四肢都会发凉。但如果你把这种现象视作寻常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脚部冰冷,其实映射着很多问题。
首先,当我们体内阳气不足的时候,身体新陈代谢速度缓慢,脚部就很难变得暖和,所以体虚体弱的人往往都有畏寒、四肢冰凉的症状,而这也跟我们的体质有关,若不及时调理,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免疫力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容易生病、感冒、发烧,体力也跟不上。
其次,身体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会出现脚部冰凉的症状,比如糖尿病、高血脂、下肢动脉栓塞等,这些疾病都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脚部无法回温。尤其是脚趾甲颜色已经发生变化的朋友,更要警惕疾病“来访”,及时检查身体。
脚部抽筋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因为脚部抽筋而惊醒过,但这种症状并不是能轻易忽略的,因为除了跟缺钙有关以外,脚部抽筋很有可能跟某些疾病脱不开干系。
上了年纪以后,我们体内的钙质流失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个时候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因为骨质疏松症会在此刻“趁虚而入”。如果不及时补充钙质的话,可能会导致不幸发生,所以,50岁后,不要舍不得补充营养。
缺乏锻炼、下肢出现血栓、贫血、糖尿病等也会导致我们足部抽筋,如果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话,或许可以阻止很多疾病继续发展。
日常生活中,多做两件事,保护脚部健康
每天坚持泡脚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泡脚这个习惯,应该在冬天进行,但无论什么季节,每天泡二十分钟脚都是有益健康的,因为我们的身体长期处于稳定的环境,也需要一点刺激,而热水泡脚不仅可以疏通足部的经络,还能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更有益身体回温。
坚持行走锻炼
缺乏锻炼也是很多朋友的脚部提前衰老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管多大年纪,运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我们的脚部因为不断行走而受到刺激,脚部回温速度也会加快。行走过程中,整个身体也会因运动强度加大而提高代谢水平。
总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老了以后,腿脚保持灵活,但这种愿望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我们好好保养自己的双脚,希望你别嫌麻烦
肝脏癌症在10大癌症中,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即使做完手术切除肿瘤,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左右,特别是前两年,是最危险的时期。肝细胞癌患者要有终身跟踪的心理准备,因为许多肝癌因子是不能去除的。
肝细胞癌容易复发的原因,是因为肝功能已经不好了,比如B型、丙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本来就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即使切除了已经长出来的肿瘤,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完全去除,所以再患肝癌的几率也很高。
而且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整个肝脏都出了毛病,又不能清除,“肝癌是比较容易有多发性得癌症,因为是整个肝脏都有异状,也许这一次切开的是已经发现的病灶,但是其他地方也有潜伏的癌细胞,0.5公分以下的肿瘤几乎不可能被立即被发现。”
因此即使其他癌症会“多切一点”以防止转移,在肝癌的情况下,多切一点就无法达到预防复发的效果。而且肝癌如果与糖尿病配合使用,复发率也会特别高,所以要想不复发,必须将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纤维化等危险因素控制好,简单地说,肝癌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做完手术。
由于肿瘤不知道何时会再次复发,如果条件允许,又有肝源,治疗肝癌的首选当然还是肝移植,“因为肿瘤不仅仅是被切除,它还能清除掉那些会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肝脏移植手术,而做出判断的标准是“米兰条件”,就像那些肿瘤已经侵犯了血管,或者已经转移了血管一样,肝脏移植手术并不适合。
获得肝癌的病人,要有终生跟踪的心理准备,刚开始的两年要密集跟踪,最少3个月一次抽血、超声、影像检查,最少3个月。最危险的两年后,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定身体状况。
HCC最多的是肝癌因子B,丙肝,乙肝可以持续服药控制病毒数量跟活性,丙肝现在也有药物可以治疗,所以这些病人都要持续控制他们的肝炎情况;如果是酒精性肝炎,当然是不能饮酒,脂肪肝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状况。
肢端肥大症,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又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那么,什么是肢端肥大症?它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肢端肥大症。它是一种由于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那么,如何治疗肢端肥大症呢?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1. 外科治疗:手术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颅垂体瘤切除术。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
2. 放射治疗:对于术后仍有残留肿瘤的患者,可以采用放射治疗进行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可以防止肿瘤生长,减少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药物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药物治疗可以与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患者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如保持低盐、低脂肪、低糖的饮食,多吃含钾食物,如红枣、椰子等。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如跑步、游泳等,增强抵抗力,帮助缓解症状。
总之,肢端肥大症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肢端肥大症,一种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常见于中年男性。这种疾病的发展较为缓慢,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外貌上的变化,如软组织增厚、手脚变大、血压升高等。
肢端肥大症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它会导致骨骼和内脏过度生长,引起面部异常,如颅骨变厚、颧骨变高等。其次,患者还可能出现垂体肿瘤压迫症状,如腺垂体功能减退、肥胖、食欲亢奋、睡眠失调等。此外,生长激素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导致糖代谢紊乱,约一半患者会伴随继发性糖尿病。最后,肢端肥大症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呼吸异常等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面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需要积极寻求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大、压迫神经的患者。放疗适用于肿瘤较小、无法手术的患者。
除了积极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肢端肥大症是一种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需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内分泌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首先,手术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微创手术或传统开颅手术,可以切除垂体腺瘤,从而缓解症状。手术的成功率与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对于肿瘤体积较大、手术风险较高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具有精准度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除了手术和放疗,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重要手段。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能激动剂和GH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控制好血糖和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的来说,肢端肥大症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相信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我一直以来都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尤其是腿部的线条。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总是希望自己看起来像我笔下那些优雅的女性角色。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我的腿部不仅粗壮,而且还有一些难看的赘肉。这种外貌上的不满足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和自卑。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听说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在线问诊服务。我决定尝试一下,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我问题的方法。
我选择了图文问诊,向医生描述了我的困扰。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身高和体重,得知我168厘米,125斤后,他告诉我我的体重尚可,不属于肥胖。然而,我依然坚持认为我的腿部需要瘦下来。
医生解释说,药物一般不介入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改善。但我并不是在寻求药物治疗,而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医生似乎没有完全理解我的问题,反复要求我表述清楚。
我试图用一张图片来说明我的意思,但医生仍然不太明白。最终,我决定放弃咨询,结束了这次问诊。虽然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互联网医院虽然方便快捷,但在某些情况下,面对面的交流可能更有效。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其面容特征明显。患者常常表现出下颌增大、上颌变宽、额头隆起、鼻骨增宽以及鼻翼扩大等症状。这种面容改变不仅与激素水平有关,也可能与脑垂体肿瘤有关。
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肢端肥大症,定期进行体检非常重要。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垂体肿瘤。一旦确诊,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可能会受损,表现为皮肤多油、多汗、体毛旺盛、毛孔粗大以及出现皱纹。此外,患者的皮肤也可能对某些物质不耐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选择清淡、低盐低油的饮食,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除了饮食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应避免酗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肢端肥大症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和接受专业治疗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等方案。
总之,了解肢端肥大症的面容特征、早期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及时就医和积极治疗,患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肢端肥大症,这种由腺垂体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除了导致骨骼、软组织和内脏器官过度生长,肢端肥大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代谢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高钙血症等。
糖代谢紊乱是肢端肥大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表现出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甚至继发糖尿病。这种代谢紊乱不仅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肢端肥大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这与下咽扩张和吸气性塌陷后的舌头脱垂有关。据统计,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中,每1000名患者中有2.5名是四肢较大的患者。
心血管疾病是肢端肥大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心脏增大、左室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心血管健康,并积极进行治疗。
高钙血症是肢端肥大症的另一种并发症。尿钙升高,尿结石增多。如果有高钙血症,应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换增加可导致骨质疏松。此外,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这些患者中也会增加。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饮食上应忌讳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应食用低脂、高蛋白等易消化的食物,补充适量的纤维素,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注意少吃多餐。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垂体腺瘤作为一种颅内占位性病变,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和肿瘤性质而异。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为良性,但仍需引起重视。
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功能性腺瘤会分泌过多激素,导致内分泌失调,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无功能性腺瘤则不会分泌激素,症状相对较轻。
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功能性腺瘤,通过抑制激素分泌来缓解症状。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脑部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脑部垂体腺瘤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和肿瘤性质而异。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于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型庞大和内脏器官肥大。这种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由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
垂体生长激素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它会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从而引起肢端肥大症。这种肿瘤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垂体生长激素瘤外,其他一些肿瘤,如类癌、胰岛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也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这些肿瘤可以分泌出一些激素,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刺激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来缓解症状。放射治疗可以破坏垂体肿瘤组织,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手术治疗可以切除垂体肿瘤,从而彻底治愈肢端肥大症。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病情。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
我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不太满意,总觉得自己太瘦了。直到那一天,我的耳朵后面突然长出了一块骨头,增长速度非常快。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我的颈部下面的锁骨也开始往外突出,手脚腕关节的骨头也快速生长,变得很突出。我的耳朵也变大了很多,软骨硬化程度非常高。全身的骨头相比以前都大了很多,硬化了很多。最近体毛也开始疯狂生长,口水流的也比较多。
我开始感到非常焦虑和困惑,担心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资深的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提醒我可能患有垂体生长激素瘤,需要尽快到线下三甲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幸运的是,及时的治疗使得我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肢端肥大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身体的异常变化,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肢端肥大症,这种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长期不治疗,不仅会引发严重的容貌和外形变化,更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生长激素的过量分泌会导致患者面部骨骼、软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异常增生。具体来说,患者的面部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如鼻梁变高、下颌角增大、嘴唇变厚等,同时手、足等肢端也会出现增粗、增厚等现象。此外,内脏器官的过度增生也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肥厚、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变、高血压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除了心脏问题,肝脏也会受到生长激素的影响,出现肝细胞增生、肝功能损害等,甚至可能引发肝硬化。此外,生长激素的过量分泌还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针对肢端肥大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减轻患者的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通过切除垂体腺瘤等治疗方式来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
对于肢端肥大症患者来说,及时的就诊和治疗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
总之,肢端肥大症是一种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