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导致大便变细的原因,排除饮食结构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外,主要有三种情况:痔疮、直肠癌和直肠息肉。
引起大便变细的主要疾病
1、直肠癌
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人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伴有血液、粘液,与浓液有粘连,而且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的次数增多、便细,肛门常有刺激症状,常想大便,就是平时所说的里急后重现象。直肠癌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的改变,如短期内明显消瘦、贫血等。
2、直肠息肉
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
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3、痔疮
痔疮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了,发病率也很高,素有“十人九痔”之说。是指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周围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
主要症状为便血、如果伴有血栓会发生疼痛,同样痔核增大后可导致大便变细。痔疮出血是因排便时大便擦伤肛门周围的静脉团所致,血液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的多为鲜血,血液与粪便是不相混合的,大多数没有粘液粘连。
温馨提示
大便变细应及时就医!
临床上,常有把早期直肠癌误当作痔疮,从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的。因此,小编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变细,且持续不能恢复正常,又没有正常的解释时,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尤其是对于有便血、有肿物从肛门脱出、痢疾、便秘、拉稀、便细等症状的中年以上患者及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肛门指检结合电子肛门镜检查是很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早期鉴别痔疮和直肠癌,但必要时还需要做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另外正常人可出现偶尔的大便变细,多与饮食有关,因此大便变细不一定是直肠癌。直肠癌的肿块侵犯肠管出现肠腔狭窄后,初期可引起大便变形,变细,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全肠梗阻表现,如需排除直肠癌,建议行:直肠指检,肠镜等检查。
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的,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出现便血症状,且少量出血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即所谓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粘液血便。
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保守治疗等,手术仅为姑息切除或对症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别小看排便,身体有没有癌症,排便有时是很重要的报警器,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这是不是有点太危言耸听了?怎么通过排便还可以看出身体有没有癌症?
其实,消化道涉及的部位较多,包括、大肠、小肠、胃,还有胆囊、胰腺、肝脏等,不管哪个部位出问题,都会导致消化道受影响,而消化吸收若出现异常,身体的排泄物——大便,自然也会出现异常。
那么,大便出现哪些特征,提示肠癌可能已经到访呢?
第一,大便呈现黑色
正常人群的粪便应为黄褐色,一旦大便颜色变为黑色,务必要提防大肠癌的出现。
这多是由于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对肠道损伤严重,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血液一旦氧化,排泄物自然呈现黑色,这与粪便中铁含量升高有关。
第二,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大肠癌患者在排便时,若发现排便出现异常,则应提高警惕,尤其对于经常便秘、腹泻情况交替出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大肠癌的可能。一旦小肠功能受损,可出现腹泻症状。
若已发现小肠狭窄或梗阻,排泄粪便较困难,通常可出现便秘。如在短时间内会频繁腹泻,便秘,两者交替出现,则需对大肠癌高度警惕。
第三,大便不规律
很多肠癌患者,会出现突然性的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次数逐渐增多,经常便秘,腹泻,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要警惕肠癌的发生。
肠癌与肺癌非常相似,在发病初期,其实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得了肠癌都已到了晚期。因此,一旦身体出现上面3个蛛丝马迹时,最好及时就医,及时干预。
哪些人群是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第一类:有肠癌家族史
临床资料表明,60%的大肠癌患者都具有家族史,而且如果处在三高环境下,致癌物质可以随意扩散;
第二类:长期便秘的人
很多生活不规律的人群,以及长期便秘的人,都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第三类:患有肠胃病的人
例如大肠息肉,血吸虫病等等,尽管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却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
临床有数据显示,如果大肠癌早期能被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就医,那么它被治愈的几率可达九成,而后期发现的大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则会低至10%。
大肠癌前期并无预兆,但身体出现5个变化,或是大肠癌信号,不可忽视。
但是由于早期大肠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状态,所以患者被发现时已为中晚期,病情非常顽固。但早期其实也有一些信号,如果能及时抓住,也能避免大肠癌继续发展。
1、排便习惯改变:
症状多以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为最早表现,这往往也是大肠癌的异常信号。
2、大便性状改变:
粪中会有血,有脓,有粘液,即出现粘液脓血便,一旦出现,也要警惕大肠癌信号。
3、出现腹痛:
导致腹痛的大肠肿瘤多属于中晚期,而大肠癌的腹痛多发生在右腹,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右腹持续疼痛时,应高度怀疑大肠癌的可能性!
4、腹部包块
正常情况下,自己触摸腹部包块,特别是右腹部包块,应及时进行B超初筛,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5、肠梗阻:
肠梗阻的发生,一般在大肠癌晚期的时候会出现,多半是出现腹部胀痛、或者绞痛为主。
以上信号一旦出现,务必及时就医,排除大肠癌风险。而在临床上,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不但会导致患者腹部疼痛、身形消瘦、贫血等等,而如果发展到后期,还会损伤其他脏器,比如肝脏、肺部等,严重的甚至会由于癌细胞的转移,导致直接死亡。
预防大肠癌,务必做好这“3事”,离大肠癌远远的!
1,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主,不但可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及时做检查
在35岁以后,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肠癌的发现率。
3、胃病要及时治疗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胃病和大肠癌之间有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胃病也是诱发大肠癌的诱因,及时治疗胃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要想养胃,最好用食疗的方法,选择一些养胃杀菌的食物,烧开水后泡一点,在众多治胃病食物中,丁香这个天然“健胃剂”效果尤其突出。
《千金翼方》中记载的养胃食疗方:准备丁香、猴头菇、茯苓、沙棘、橘皮、大麦、大枣、山楂、佛手9种食材,煮水代茶饮,早晚坚持喝1—2杯,健脾养胃、温中降逆、常喝排出胃部毒素。
这些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性质温和不伤胃!人体28天一个循环,坚持喝1个月,胃部毒素被逐渐被清除,口臭没影了,肠胃会越来越好。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就是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14%。对于这些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见的药物包括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组合方案,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FOLFIRI);5-FU、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FOLFOX);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FOLFOXIRI);卡培他滨和伊立替康(CAPIRI);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OX)。
上述疗法的中位生存期为17-23个月。靶向疗法(如针对EGFR和VEGF的抗体)改善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像许多恶性肿瘤一样,结直肠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亚型以基因变异为特征。例如,BRAF基因突变发生在约12%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OS为11个月,表明预后不佳,而且对标准疗法缺乏反应。在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 非V600E的BRAF突变发生率为2.2%,大多是临床上独特的结直肠癌亚型,预后良好。
尽管目前没有针对非V600E的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建议,但该亚型患者的预后与野生型RAS/BRAF(RAS WT/BRAF WT)患者相似。一些病例报告表明, 抗EGFR治疗可能会使非V600E的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受益。
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
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许多治疗选择。过去几十年来,系统化疗一直主要的治疗方法。NCCN指南指出,联合化疗可提供生存获益。 一线化疗方案包括FOLFOX、FOLFIRI、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TRIBE研究评估了FOLFIRI+贝伐珠单抗与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作为508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初始疗法的疗效。其中有28名BRAF V600E突变患者加入研究(FOLFIRI组12名患者,FOLFOXIRI组16名患者)。RAS和BRAF野生型亚组患者的中位OS为37.1个月,BRAF突变亚组为13.4个月。
TRIBE研究的BRAF V600E突变患者中,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OS为19.0个月,而FOLFIRI+贝珠伐单抗组为10.7个月。根据对治疗效果和BRAF突变状态的分析,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似乎与BRAF野生型患者一样,可从FOLFOXIRI方案中得到更大益处。
然而,这些发现在后续的III期TRIBE-2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在该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组或FOLFOX+贝伐珠单抗后再进行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此外,最近对五项随机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将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与双联+贝伐珠单抗进的疗效行了比较,在亚组分析中 未能显示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的任何优势。因此,对于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联化疗方案相比二联化疗方案用于早期治疗的明显益处, 相关证据还不充分。
也有指南建议对一些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采取靶向治疗。BRAF突变肿瘤患者似乎也可以从抗VEGF治疗中获益。其他VEGF抑制剂,如雷莫芦单抗和阿柏西普,基于类似的作用机制,可能会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在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证据有限。
EGFR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被美国FDA批准用于KRAS和N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肿瘤被推测认为对EGFR抑制剂有抵抗性。目前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在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化疗基础上加入抗EGFR治疗可能会带来临床益处, 对前瞻性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没有显示出抗EGFR治疗有明显的额外益处。
此外,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联合±维罗非尼,在转移性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中效果不大。在难治性治疗患者中,EGFR靶向疗法对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单药有效性不高,因此,根据少量患者的数据,提示该疗法无法为这些患者带来益处。
在BEACON 结直肠癌研究的最新分析中,相对于对照组, 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方案明显改善了OS,中位OS为9.3个月,而对照组为5.9个月。在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方案中加入比美替尼时,疗效相似,相对于对照组,两种方案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都有明显改善,这些患者都是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之前接受过一次或两次治疗后疾病出现了进展。
在上述研究最新的分析中,ORR结果分别为:三联疗法26.8%,双联疗法19.5%,对照组为1.8%。对于中位PFS,三联疗法、双联疗法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5个月、4.3个月和1.5个月。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中有58%出现了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双联疗法组为50%,标准疗法组为61%。
指南建议
NCCN最新发布了指南,提出了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相关的检测和治疗建议。在检测方面,NCCN建议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对肿瘤组织进行RAS(KRAS和NRAS)和BRAF突变的基因检测分型。 任何已知KRAS突变(2、3、4外显子)或NRAS突变(2、3、4外显子)的患者,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BRAF V600E突变使得患者不太可能对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产生反应,除非同时给予BRAF抑制剂。
NCCN建议诊断为IV期疾病时,对肿瘤组织(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进行BRAF基因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检测可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上进行,通常通过PCR扩增和直接DNA序列分析来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NGS和免疫组化是检测这种突变的其他可选方法。
目前的NCCN指南推荐 将联合化疗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有BRAF突变的患者。一线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基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的组合。如前所述,也可加入贝伐珠单抗。
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在一线治疗后出现进展,NCCN推荐的后续系统性治疗包括除了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外,还可以联合使用康奈非尼。在最新版的NCCN指南中,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包含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康奈非尼+比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三联疗法从治疗方案中被删除,NCCN的这一建议是基于BEACON 结直肠癌试验的最新结果。
参考文献:
Ann Oncol. 2021;32(8):959-96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45岁的王先生最近半个月总是有便血的情况,开始以为是痔疮,到药店买了痔疮药,症状却始终没有好转,王先生上网一查,发现直肠癌和痔疮引起的症状很相似,而且有直肠癌的患者被误诊为痔疮,一拖再拖,结果发展为晚期。
吓得王先生赶紧来到医院检查,通过检查,医生排除了肠癌,不过像王先生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检查,才能避免一拖再拖变成大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怎样的大便异常才提示是肠癌呢?
第一,便血,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便血,痔疮虽然是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但是大肠癌也会引起,大肠癌虽然没有痔疮的发病率那么高,但是一旦忽视,这种恶性肿瘤就可能发生远处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对于便血患者,我们的要求是,无论你是不是痔疮,都应该做个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病变。
第二,大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大便是黄色圆柱形,如果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出现大便变细,不成形,甚至像蛋花一样,则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大肠癌的重要信号。
第三,排便习惯改变,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有的一天两次,也有的好几天才解一次,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简单认为是大肠癌,大肠癌的重要信号是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变得毫无规律。
体内有癌,大便先知,大便出现三种表现,癌症可能已经到访,引起大便异常的最常见癌症就是大肠癌,要想明确,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遗憾的是,在我国,肠镜的普及度并不高,很多人已经出现大便异常,依然一拖再拖,最终导致肠癌不断进展,错失良机。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确诊晚期癌症?你会怎么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既然是晚期癌症还有什么治的,做任何治疗都无济于事。
也有的人认为,即便是晚期癌症,也不意味着什么治疗方法都没有,同样可以进行治疗,有的人虽然得了晚期癌症,但治疗后可以多活好几年的时间。
对于46岁的王某来说,确诊癌症的那一天意味着噩梦的到来,可也意味着必须要做出新的选择。
王某说自己是在三个月前出现的便血,一直以为自己是痔疮,所以一拖再拖,直到整个人越来越瘦,这才引起重视。
到医院一检查,很快就被明确为直肠癌。
糟糕的是,确诊直肠癌的时候,医生就发现,王某的肺部和肝脏都有多发转移瘤,这意味着,王某的直肠癌已经是晚期。
才46岁,确诊晚期直肠癌,医生说不能进行手术了。
不能手术,还能怎么办?剩下的就只有放化疗了。
在确诊晚期癌症的那一瞬间,整个家庭都坠入深渊,王某的妻子痛哭,医生,我老公还能活多久?
如果任何治疗都不采取的话,可能只有半年的寿命,可积极一些呢,也许能活一年,也许更久,但是谁都说不好。
医生说,像王某这种情况,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犹豫了好几天,这个从未在妻子面前哭过的男人,第一次流了眼泪,生活这么好,有这么好的家庭,谁又愿意去死呢?
最终,王某决定采取放化疗,他被转入肿瘤科,第一个周期的化疗,王某反应还行。
如今已经进行了三个周期的化疗,复查显示肿块都有缩小,这让王某一下子有了信心。
不过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大。
等待王某的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
如今,在医院进行了第四周期化疗的王某,人瘦了很多,整个人特别虚弱,需要依靠妻子的搀扶才能走久一点。
确诊癌症以来,王某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告诉医生,活一天算一天,多陪陪老婆和孩子,活着的每一天,他都觉得是那么美好。
肠道菌群也会“叛变”?我们把这一现象叫做菌群失调,包括比例失调和位置转移两方面。有研究显示,失调菌群中的一些有害菌,以及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见,菌群“叛变”可不是小事,我们要注意调节。
1. 什么是肠道菌群?
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构成的群体,就叫做肠道菌群。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哭泣,肠道菌群的祖先们随着空气迁入我们的肠道,在此定居下来,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发展为一个数以百万亿计量的庞大群体。这些微生物的数量甚至要超过人体的细胞总数,组成了肠道中的“另一个你”。
病毒、细菌、古细菌和真菌都是肠道菌群中的一员,最多的是细菌。到目前为止,在人体肠道中已经鉴定出超过1000种细菌,其中核心菌群约有160种,被不同的个体所共享。各种菌群之间,以一定的比例共存,共同维持了肠道“生态圈”的平衡。
肠道菌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共生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等,它们是族群中的优势群体;第二类是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肠杆菌,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时才会抓住机会诱发疾病;最后一类是病原菌,直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但是这种细菌数量最少,往往只是“过路菌”。[1]
2. 肠道菌群的作用
肠道菌群加起来一共有2斤重,相当于肝脏的重量,它同时在人体消化、代谢、免疫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称为人体的另一大“器官”。肠道菌群能帮助我们发酵膳食纤维等难以消化的物质,也能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滋养”肠壁,还能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2]。最新研究显示,肠道细菌还能释放一些物质影响人的大脑,让我们和细菌在食欲上“达成一致”!
3. 菌群失调和结直肠癌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包括比例失调和定位转移两大类[1]。简单来说,肠道中的共生菌等有益菌减少,条件致病菌、致病菌等有害菌增多;或者肠道微生物离开肠道,向肝、肾、脾等肠外组织转移,就会导致宿主菌群失调,引发生理功能的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结直肠癌组织和邻近黏膜处常常发生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虽然目前为止,我们尚不清楚菌群失调究竟是肠癌的原因还是结果,但是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菌(如具核梭杆菌、pks+大肠杆菌等)和菌群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已经逐渐被揭示出来。这些致病菌可能通过造成DNA损伤、抑制正常免疫等方法参与肠上皮癌变的过程。[3]
肠道菌群数量庞大、功能多样,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能辅助消化、参与代谢、协同免疫。它同时被证实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平时要多注意补充益生菌。
近日某三甲医院门诊来了一名男性患者75岁,家属进来就说:“主任,你赶紧看看我家老爷子,已经好多天没大便啦!”边说边指着老爷子,老爷子说“我肚子疼”,主任查看了患者的眼睑后问“您多久没有大便了?最近体重有没有下降?”老爷子说:“我已经五天没有大便啦!体重在半年以来下降了15斤”。最后,主任对患者进行肛门指诊检查,发现肛门近端质地坚硬、有不规则肿块,指诊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肛门剧烈疼痛,主任判断这位患者患有直肠癌,情况较为严重,所以主任建议患者住院化疗再进行手术治疗。
直肠癌的患者一般平时会出现无诱因的贫血、体重下降、便血、便秘或泄泻等,患者早期还可以出现大便变细,到晚期可以出现梗阻的症状。当直肠癌侵犯周边的脏器比如膀胱、尿道等会出现尿路刺激、下部疼痛等症状。
直肠指诊是最常见直肠癌检查方式,诊出率较高,可以进一步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来诊断癌组织的大小、形状、位置等,还可以做病理检查来判定肿瘤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1、饮食因素,高脂肪、低蛋白、低纤维、缺乏维生素食物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机会,摄入些过多的动物蛋白,也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而平时爱吃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的人。会将对减少直肠癌的发病率。
2、遗传因素,很多直肠癌的患者家族中并没有患有此病,但是如果家族中有相应直肠癌的患者,那么他们的后代发生这种疾病的几率远比平常人高得多。
3、其他炎症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息肉,经久不愈也可导致直肠癌。
4、其他局部脏器肿瘤不能及时控制侵犯直肠,导致直肠癌
对于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情况较好,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治愈疾病。
1、多学习一些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直肠癌的各方面知识,对于中老年人要定期的体检,及时筛查癌症病变。
2、合理的饮食方式,在平时合理安排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少吃一些高脂肪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增强机体免疫力。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一种癌和“嘴馋”密切相关,饮食高脂、高油的胖人更受它的青睐,它就是结直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对男女的肥胖体型也有“要求”。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结直肠癌更偏爱哪类胖人,并教你几个方法防住它。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苏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发表在英国权威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受肥胖影响的结直肠癌中,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男性风险更大;而较高的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测量腹部脂肪)对女性风险更大。
该研究涉及超过10万人,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分析了不同的体脂测量方法对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
研究分析了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性别和身体部位特异性的联系,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物是否可以解释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研究对象来自结直肠癌遗传与流行病学联盟、结直肠癌跨学科研究和结肠癌家族登记中的58221例患者和67694例对照组参与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BMI每增加约4.2千克/平方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3%;在女性中,BMI每增加5.2千克/平方米,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9%。而腰臀比每增加0.07会使女性患癌症风险增加25%,而男性只增加了5%。
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发病主要有以下特征:
发病趋势年轻化
从临床看,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现在已悄悄盯上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久坐少动,加上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道运行不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中环境因素占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缺少体力活动有关,还有一些结直肠癌与遗传关系密切。
大便带血就该警惕
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从临床来看,80%的大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
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腹痛、腹部包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
四类人是高危群体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大肠癌死亡率很高,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癌症死因。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而美国为64%,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早期筛查的重视上。
目前,临床上筛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
1.肛门指检
大部分直肠癌的发病位置较低,多在直肠下段。如果患者配合较好,肛门指检可以触摸到距肛周6~7厘米深的部位。
患有直肠癌的情况下,肛门指检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块,抽出手指时看到黏液和暗红色血液。因此,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肛门指检就可发现。
在临床诊断中,肛门指检一般为2分钟左右,而且检查前后无特别注意事项,简单易行。
2.大便潜血试验
研究表明,每年做大便潜血筛查可降低16%的大肠癌死亡率。如果有大肠癌的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病史,抑或患有散发性息肉,不管有没有相应症状,都应定期做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比如前一天吃了毛血旺或猪血、鸭血,检测结果就可能阳性。此时,医生会建议患者素食3天再去化验。如果还是阳性,提示肠道真有病变。
3.肠镜检查
肠镜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公众对肠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不太高,作为全面普查项目不太现实。
现在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方案:
一般来说,75岁后不再建议做肠镜。在预期寿命不长的情况下筛查出早期肿瘤,带瘤生存或许还能再活10年;但做了手术,给机体造成创伤和打击,反而可能活不到10年。
现在的无痛肠镜、胶囊肠镜等技术,可使肠镜检查几乎没有痛苦。专家建议,如果以下4种情况中满足两种,建议尽早做预防性筛查: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手段。目前只有极少数肿瘤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诊断标准,但大肠癌不在其中。
结直肠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贵病”,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足的城市发病率越高。《生命时报》结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刊文,总结了预防肠癌的7个日常好习惯。
少坐会
久坐不仅与患上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升高有关,也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肠癌就位列其中。
长时间坐着会导致体内炎症的积聚,慢性炎症是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诱发因素。
摄入粗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近200万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后发现,食用大量全谷物(尤其是糙米和燕麦)能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吃多脂鱼
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多脂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和鲑鱼。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每天至少摄入0.3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一份多脂鱼),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吃得越多,这一风险降低得就越多。
戒烟
吸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且这种作用在女性中更持久。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者发现,戒烟长达十年的女性,因吸烟而患肠癌的风险仍然很高,而这种影响在男性吸烟者身上已经消失了。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和甘蓝)时,生成一种名为吲哚-3-甲醇(I3C)的物质,它可以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硫代葡萄糖苷这种使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也能杀灭癌细胞。
控制体重
韩国中央大学的研究者对近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体重指数大于25的人患上肠息肉的几率高。虽然息肉大多无害,但部分最终会发展成癌症。
少喝酒
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也是癌症的一种,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与别的癌症有相似之处,比如手术与化疗。该病有治愈的希望,但是不能到晚期才送到医院,一定要早些发现,才能治愈。还有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预防大肠癌有一定作用。
1.手术治疗
(1)治疗结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比结肠困难一些。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进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综合治疗
(1)辅助化学治疗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
(2)IV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
目前效果较好、研究较多的要属外科和放疗的综全治疗,其中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三明治”式放疗等,各有特点。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局部肿瘤浸润者、有外科禁忌证者,应用姑息性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结肠癌如果不严重的话,手术可以直接做,直肠癌通过手术治疗前可以进行术前放射,化疗,缩小肿瘤,这点要注意到。另外也可选择近几年才出现的放射治疗,痛苦较少,效果也不错。如果能在治疗期间再服用一些螺旋藻,盐藻之类抗癌良药,治疗效果也会更佳。
低位直肠癌指的是发生于距肛缘8cm以下的直肠癌。还包括超低位直肠癌,也就是距肛缘5cm以下的直肠癌,一般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形状改变以及大便出血等。
1.直肠刺激症状:因为直肠癌比较明显的就是直肠刺激症状,患者可出现里急后重的情况,也就是说刚排完便后又马上出现便意,但真实排便的情况比较少,因此患者会有久蹲厕所的现象。
2.大便形状改变:患者粪便表面可看到压迹以及大便变扁、变细等情况,医生如果做直肠指诊,在距离肛门较近的位置可触到肿物,而且指套可被染血。
3.大便出血:患者可有大便出血的情况,一般是鲜红色的血液,通常会被误认为是痔疮。如果出现低位直肠癌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很多人在被告知患上直肠癌后都十分郁闷,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患上这种疾病的,这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是相当不利的,因为医生都是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治疗方案的。接下来我们就请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直肠癌的四个病因吧,希望大家可以耐心往下看。
1、饮食结构(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癌症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的由来有恰恰是酸性食品的摄入过多或是生活习惯的错误。癌细胞是一个典型的喜酸性细胞。酸性体质的形成是正常的细胞癌化,是已经形成的癌细胞加倍的生长。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
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2、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根据息肉的组织学结构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绒毛状息肉和管状息肉;根据结肠息肉的多少及其遗传性,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单发、多发和家族遗传性息肉病。这是引起直肠癌的原因之一。
3、结直肠慢性炎症:
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4、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
由此可见引起直肠癌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相信直肠癌患者已经从中知道这些原因,另外大家在生活中尽量要避免这些因素。不过万一患上直肠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样就可以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不会伤害到自己。
预防癌症,从餐桌开始。
癌症,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预防癌症?医学专家指出,想要远离癌症,要从日常饮食做起。
研究表明,以下七大癌症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1. 肠癌:红肉油炸或烧烤后,会产生异环胺类化合物,增加肠癌风险。因此,建议减少红肉的摄入,并避免过度油炸和烧烤食物。
2. 肝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此外,花生、玉米、谷物等食品贮存不当,会产生黄曲霉素,增加肝癌风险。因此,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加工,避免食用霉变食品。
3. 肺癌:炒菜用的油在高温下会产生多环芳香烃,增加肺癌风险。因此,建议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并保持厨房通风。
4. 乳腺癌:肥胖、饮食西化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并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5. 口腔癌:长期嚼槟榔、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口腔癌风险。建议戒烟限酒,并避免长期嚼槟榔。
6. 胃癌:腌制食物、烟熏或腌制的肉类等易产生亚硝胺,增加胃癌风险。建议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并注意食品的加工方式。
7. 前列腺癌: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并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预防癌症,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关注饮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癌症的威胁。
肠癌,一种起源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肠癌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家族遗传史是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直系亲属中有肠癌患者的人,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左右。
其次,遗传基因也影响着肠癌的发生。例如,MSI高表达的病人,其患肠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此外,饮食结构不健康的人群也更容易患上肠癌。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长期食用红肉,都是肠癌的诱因之一。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也更容易患上肠癌。紧张的工作状态、压抑的情绪、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都是导致肠癌的因素。
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患肠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30倍。
胆囊疾病患者,如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等,也容易诱发肠癌,尤其是做过胆囊切除的患者,肠癌发病率更是比常人高很多。
因此,如果你属于肠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粪便往往被视为一种令人尴尬的排泄物,很多人都会选择尽快将其冲走。然而,你是否想过,这看似普通的粪便,其实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是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侦察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邹鸿志教授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粪便进行DNA检测分析,可以早期发现肠道疾病的征兆,甚至能够预测癌症的发生。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粪便的价值,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通过观察粪便来判断自身健康状况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粪便异常表现及其可能的疾病原因:
1. 羊粪球:形状像羊粪,质地坚硬,排出困难,可能是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或便秘的信号。
2. 过粘稠:粪便粘稠,冲水不易冲走,可能是饮食中高蛋白食物过多,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3. 水样便:粪便呈水样,可能是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
4. 细如铅笔:粪便突然变得细长,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5. 黑色便:粪便颜色变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就医。
6. 红色便:粪便中带有血液,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需要警惕大肠癌。
7. 绿色便:粪便呈绿色,可能是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
8. 杂质过多: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可能是消化功能不良。
除了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外,还可以通过粪便的气味来判断健康状况。正常的粪便气味微臭,如果气味异常,也可能提示肠道存在问题。
除了观察粪便,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维护肠道健康: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及时发现肠道疾病。
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患有慢性胃炎、溃疡病等,要及时治疗。
总之,粪便是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我们应该重视它,通过观察粪便来判断自身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肠道健康。
肠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诊断时已到中晚期,预后较差。本文将围绕肠癌的早期症状、易混淆疾病、高危人群以及早期筛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公众对肠癌的认识。
一、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便血、腹痛、腹泻或便秘、大便形状改变、贫血、乏力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对于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二、肠癌易与多种疾病混淆
肠癌易与多种疾病混淆,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痢疾、胃溃疡、结肠炎等。这些疾病的症状与肠癌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例如,50%的直肠癌病人早期被误诊为痔疮。因此,对于疑似肠癌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专业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三、肠癌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属于肠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筛查:
四、早期筛查方法
早期筛查是发现肠癌的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早期发现肠癌:
五、预防肠癌,从生活方式做起
预防肠癌,要从生活方式做起。以下建议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肠癌的症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1. 大便习惯改变:肠癌患者常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带血等症状。右半结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左半结肠癌患者则可能出现排便困难。
2. 消化道不适:肠癌患者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右半结肠癌患者的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部,与慢性阑尾炎类似。
3. 其他症状: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
肠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除了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合理膳食、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肠癌的预防,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饮食习惯不良、肥胖等高危人群。
肠癌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
十二指肠癌与胰腺癌虽然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1、十二指肠癌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消化液物质、肠道厌氧菌过度增殖等因素有关。例如,胆汁和胰液分泌的石胆酸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促进肿瘤形成。此外,十二指肠液pH值紊乱、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肠道厌氧菌过度增殖等也与十二指肠癌有关。早期十二指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生长在十二指肠壶腹的癌可能较早被发现,导致黄疸、眼黄、尿黄等症状。
2、胰腺癌则通常由胰腺细胞的恶性转化引起,是胰腺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的局部突变导致蛋白质突变,进而形成胰腺癌。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瘦、乏力、糖尿病相关症状和消化道相关症状等。部分晚期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背痛,夜间更为剧烈。
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建议平时注意改善生活习惯,保证日常生活规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对于有家族病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十二指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而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则相对有限,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总之,了解十二指肠癌与胰腺癌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
那天,我正在家中,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考虑到南通市的医疗资源丰富,我决定尝试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我选择了内分泌科的***医生,他经验丰富,口碑良好。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之前的诊断情况。他耐心地倾听,并询问了一些详细的问题。虽然我之前已经确诊为肠道癌,但他还是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医生很快就给出了诊断,并为我开具了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他详细解释了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告诉我如何正确使用。他还提醒我,如果在使用药物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线下就诊。
在用药过程中,我感到身体有所好转,但也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耐心地回答了我的疑问,并调整了我的用药方案。他的专业和细致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不仅节省了我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及时指导。我对南通市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医德表示由衷的敬意。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满心的焦虑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我的孩子,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突然开始反复发烧,肚子胀得难受。看着他那难受的样子,我的心如同针扎一般。
我鼓起勇气,向一位肿瘤内科的医生进行了线上咨询。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孩子的症状,并让我上传了孩子的彩超报告。报告显示,孩子右肾内侧有一个不均质回声包块。
医生告诉我,单看这张报告,考虑腹腔肿物,具体性质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完善腹腔磁共振一类的检查看看倾向什么问题。我紧张地问:“不是什么不好的吧?”医生安慰我说:“目前不好说,有可能是恶性肿瘤,也有可能是一些良性占位。”听到这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医生告诉我,这张彩超报告描述并不清楚,但是肿物比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我焦急地问:“这么大的肿物一般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医生回答:“有发热,要注意有没有合并感染,或者结核、淋巴瘤等等。现在不好说,良性恶性都有可能。单纯这张彩超没法判断性质。”
听到这些,我更加焦虑了。医生又告诉我:“发热原因很多,感染、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一类的肿瘤大了都有可能出现发热。”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孩子的病情可能并不简单。
尽管心情沉重,但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充满了敬意。最后,医生告诉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非常感谢您的信任!祝您生活愉快,再见!”听到这里,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次线上咨询,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在这里,我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无需担心隐私泄露,还能节省时间和精力。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患者受益。
肠癌,一种在我国大城市中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公众健康的一大威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探讨肠癌为何总是拖到中晚期才被发现,并介绍一些预防肠癌的方法。
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与普通疾病混淆。因此,许多患者往往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外,80%的肠癌患者忽略了早期肛肠常规检查,这也是导致肠癌晚期才发现的重要原因。
早期肠癌多为腺瘤或息肉,若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恶化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据调查,I期肠癌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而晚期肠癌的治愈率则大大降低。因此,早期发现肠癌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肠癌,以下几种人群应格外重视肠道检查:
1. 有肠癌家族史、大便隐血、便血、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阑尾炎史、慢性胆囊炎史、精神刺激史等的人群;
2. 40岁-60岁是肠癌的高发阶段,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道检查;
3. 平时饮食偏辛辣刺激,好烟酒、喜夜宵,排便时间过久的人群。
除了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预防肠癌: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高脂肪食物;
2.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019年7月12日至14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协办的“2019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主席由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智发朝教授担任。
本次论坛以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和内镜操作表演相结合的形式,为参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内容。
论坛邀请了来自欧洲、日本、香港地区以及国内的400余名著名消化及消化内镜专家,进行了20多个专场、100多个专题报告及口头报告。涵盖了消化疾病、消化内镜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
论坛重点关注了两大方面:一是大肠癌筛查防控的新技术、新策略,二是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新术式。
在大会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粪便基因检测技术在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以及ESD微创切除新术式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此外,还关注了新型智能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为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9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消化病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参会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