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钙是我们体内一种重要的离子,在体内许多代谢和生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骨的生长和发育、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神经细胞兴奋性的产生和维持等都离不开钙的参与。
在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钙的流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尿结石等多种疾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改善饮食、增强运动,以及时有效地预防钙质的流失。
一. 导致钙流失的三大原因
1. 吃得太咸
有研究表明,人体中的钠元素和钙元素往往会“结伴”从尿液中排出:肾脏每排出2300毫克的钠(相当于6克盐),就会同时丢失40-60毫克的钙。如果我们吃得太咸,相应的钠的摄入和排出量都会增加;此时如果钙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沉积在骨质中的钙盐就会被分解入血,进而被排出体外,引起钙质的流失。
2. 吃肉太多
肉类是钙含量最低的一类食物:有数据显示,每100克羊肉中只含有8毫克的钙,相比于低脂牛奶的125毫克来说显然差强人意。可见,太多的肉类食品只占了肚子却不能提供给我们足量的钙,造成钙吸收的不足。
肉类吃得太多不仅不能帮助钙的摄入,而且还会造成钙的大量流失。肉类中的动物性蛋白质是含硫的酸性蛋白质,在进入人体后会引发血液中的酸性反应,促使机体溶解骨质中的碱性钙盐,以重新构建酸碱平衡。溶解后的钙入血,经肾脏从尿液排除,进而造成钙的流失。
3. 动得太少
有研究表明,骨组织的发育和运动强度有关。当运动强度不够时,机体判断骨量“超标”,会自发“裁员”降低骨量,骨质中的钙盐也就随之被溶解释放出来,并随血液经尿液流失到体外。为了“留”住钙,我们在平时要加强运动,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和抗阻运动(如仰卧起坐)等。
二. 钙流失的两大危害
1. 骨质疏松
骨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钙: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积在骨质中,像“岩盘”一样让我们的骨组织拥有了硬度。所以,钙流失极易诱发骨质疏松,进而导致腰背痛、骨折甚至瘫痪等严重的后果!
2. 肾结石
尿液、汗液和粪便都是钙流失的主要途径。当钙质大量流失时,尿液中的草酸钙等晶体物质浓度升高,就可能结晶析出而聚集形成肾结石。其中,较小的肾结石移动度较大,可能引发严重的肾绞痛;较大的肾结石移动度较小,相应地表现为钝痛或隐痛。
吃得太咸、吃肉太多、动得太少……都和钙流失密切相关,骨质疏松和肾结石也会随之发生!为了预防钙流失,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可以有意多吃一些坚果和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同时加强运动,让我们体内的钙浓度维持在健康水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加速体内的骨量流失,造成骨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爱宅家的人来说,补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别等到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后再来补骨钙。
随着气温一天天的升高,今年的夏天总算来了。夏天天气闷热,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即使宅在家里体能消耗也会变大,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虽然说这种天气适合懒洋洋的赖沙发上,但却是一个养生好时节,特别适合补钙人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夏季补钙刻不容缓。不过…你真的知道如何补钙吗?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虽然一段时间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加速体内的骨量流失,造成骨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爱宅家的人来说,补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别等到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后再来补骨钙。
同时,不仅是年轻人,家里的中老年更需要补钙,中老年人身体中的钙物质流失严重,如果长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很有可能因为缺钙、缺氨糖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疼痛、腿抽筋等疾病。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补钙才是健康的补钙呢?
女性朋友这样补:
由于中年女性接近更年期,或者正处于更年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更易缺钙。所以中年女性怎样补钙可以先从饮食抓起,日常生活中注意选择含钙量高的食物,有意识地从中得到钙的补充,多吃牛奶、豆制品和鱼,还有虾皮、海带、坚果及芝麻等含有钙的食物来补钙。不过食补所能补充的钙剂很少,无法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量,所以要坚持,作为辅助手段来补钙。生活中减少碳酸类饮料、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因为这类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
老年朋友这样补:
老人补钙的最好方法除了吃钙类的营养品,也不能忽视食补的作用,毕竟食补也是一种安全健康的方法,虽然达不到钙片的效果,但可以作为辅助。所以老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可以,每天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多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和钙物质的食物,比如说豆制品、牛奶、虾,当然一些绿叶菜在补钙效果上也并不逊色,其中小油菜钙含量超过同样重量的牛奶,而且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和维生素K。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中动物蛋白和钠含量过高会增加尿钙的排出,抗酸药中的铝也会显着增加钙的丢失,所以在补钙时要格外注意。
补钙产品可以这样选:
补钙类的产品大部分分为钙片和液体钙两种类型,有的钙片被做的颗粒很大,对于老人来说很难吞咽,所以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购买液体钙类的产品,不仅方便吞服,而且液体钙更有利于我们人体骨骼的吸收,更容易将钙补充到体内。
了解了这么多钙的知识后,你会补钙了吗?
春天的脚步临近,减肥塑形正当时。黑咖啡不仅是打工人的「续命神器」,更是健身房和体育场上的「新宠」,运动前来上一杯黑咖啡,更是不少减肥达人的常规操作。
黑咖啡虽然广受喜爱,但总有传言说常喝咖啡会缺钙,这是真的吗?
咖啡本身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时尚饮品,但由于咖啡因的利尿和促进交感兴奋作用,抑制了肾脏对钙离子再吸收,因而加速了体内的钙随尿液排出体外。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指出,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那么,究竟饮用多少咖啡才算过量呢?
既往研究普遍认为,对于普通人群咖啡因摄入量≤ 300 mg是相对安全的(需包括茶、可乐、功能饮料等所有咖啡因来源)。也就是说,每天喝1~2杯咖啡问题不大,把握好量很重要。
但是,如果生活中习惯把咖啡当水喝,或者在减肥中过度节食、营养素摄入不足,补钙就需要尽早安排起来。
钙在身体中扮演重要角色
钙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也是维持细胞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和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的关键物质。此外,钙还参与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凝血功能和激素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长期缺钙可引起儿童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异常骨代谢疾病,以及孕期妈妈营养缺乏、胎儿生长发育不良等健康隐患。
体内的钙库早补早受益
缺钙是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无关,所以上了年纪再补,相信不少人会陷入类似的健康误区。
事实上,儿童和青春期的骨骼飞速发育,也是体内「钙库」骨峰值达标的关键时期。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需要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调节,尽早在「钙库」里多存些钙储备。
当然,如果在中青年时期重视不够,从此刻开始重视钙健康也不算晚,越早开始补充获益越多。
不能一次性大量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元素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d,50岁及以上人群增加至1000mg/d。
但当前,我国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营养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d,故尚需补充元素钙 500~600 mg/d。
需强调的是,超大剂量、单次补充不可取。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钙吸收,还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无形中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采用分次适量、合理分配的原则,更有助于体内血钙水平维持稳定。
维生素D与钙同补:1+1>2
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维生素,帮助促进钙磷的主动吸收并减少流失,更高效地改善骨代谢。
生物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包括胆钙化醇(维生素D3)和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人体获取维生素D主要来源为日常饮食和阳光照射(后皮肤内合成)。
因此,提醒爱喝咖啡、又很少机会晒太阳的小伙伴们——维生素D跟不上,补钙效果注定会大打折扣。
这些食材不是补钙首选
科学补钙,事半功倍
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需焯水去草酸)等都是优质的膳食来源钙,但如果正处于减重期进食量不够、食欲欠佳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建议额外补充钙制剂。
坚持户外运动有助于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反之,运动强度本身也为钙的补充提出了更高要求,钙和维生素D含量达标才能为安全运动全程保驾护航。
婴幼儿、孕产妇、围绝经期女性、老年人等都是用钙大户。在给家人选择钙补充剂时,要多多关注不同制剂的特点。
1. 碳酸钙:含钙量和吸收率都很优秀,但对于部分敏感群体易出现消化道不适、便秘等问题;
2. 枸橼酸钙:水溶性较好,同时能降低肾结石发生风险。
说起石头,大家都感觉平平无奇,毕竟生活中石头随处可见。
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或作观赏,或在手中把玩,可是人身体里长了石头,就不是一件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了。
一、什么是结石
结石主要就是体内各种固体成分的析出、沉淀。
长在胆囊中的石头称为胆结石;长在肾脏中的称为肾结石;而长在膀胱里的就被称为膀胱结石。以胆结石为例,是体内胆汁酸、卵磷脂、胆固醇比例失衡,导致胆固醇析出,形成白色或者黄色的结石。而肾结石则是多由于磷酸钙或者草酸钙结晶沉淀形成。
二、结石的危害
这些石头长时间存在在体内,轻者发作时会引起剧烈疼痛,重者则可能导致穿孔、梗阻、甚至是癌症。
有研究表明,胆囊癌患者85%以上均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长时间刺激胆囊壁就会引起胆囊壁瓷化、癌变。
三、结石的临床症状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通常情况下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作时,右上腹胀痛也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肾结石:肾结石根据结石所处位置和大小的不同而症状不同,常见的症状为疼痛和血尿。
四、易引起结石的不良饮食习惯
胆结石:
1.长期不吃早餐 : 胆汁是用来协助消化的,而胆囊又是储存胆汁的场所。早上不吃早餐,储存一夜的的胆汁无法排出,淤积于胆囊。长时间不吃早餐就会形成结石。
2.高脂饮食: 胆汁中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胆盐溶解的。大量食用高脂饮食,例如,肥肉、动物内脏等会使胆盐和胆固醇的比例失调,胆固醇无法被溶解,结晶析出形成结石。
3.过度节食:过度节食同样会使胆固醇、胆盐、卵磷脂的比例失调,胆固醇结晶沉淀形成结石。
肾结石:
1.含草酸钙饮食摄入过多 :肾结石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草酸钙,生活中许多食物草酸钙含量都很高,例如菠菜、土豆等食物,所以平时一定要避免这些食物摄入过多。
2.摄入高糖:很多女孩子对甜品、奶茶以及糖果这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都是无法拒绝的,摄入高糖不仅会使皮肤氧化也会使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经临床研究表明,高糖会使草酸钙等成分在尿路淤积,从而导致尿路结石。
3.高脂饮食:摄入脂肪含量过高不仅仅容易引起胆结石,也容易引起肾结石。肠道中的钙离子可与脂肪结合通过肠壁吸收入血。
高脂饮食会使钙离子吸收过多,使草酸钙形成增加尤其是在喝水少、出汗多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想要远离结石,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或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饮食不要高糖高脂饮食,尽量少摄入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结石可防可治,一旦发现结石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半夜熟睡中迷迷糊糊听到“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房梁上的老鼠一样络绎不绝。
醒来仔细一分辨,居然是家里的孩子、身边的爱人、同宿舍的舍友在磨牙!磨牙这个事儿,说是病吧,好像也不算,如果说没有病,可这个咯吱咯吱的声音传来,还真是让旁人痛苦万分,难以入眠。
其实,磨牙还真是一种病,而且还不轻,今天,Dr.京带大家了解一下,磨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磨牙,又称为磨牙症,是一种口腔病症。它是指人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的不自主性收缩,从而使我们的上下牙齿咬紧或者摩擦,产生间断性的咯吱咯吱声。
简单来说呢,是病,就是上下牙控制不住的来回磨动。一般来说,磨牙症绝大部分发生在夜间,当然偶尔也有白天发作的,其中发病群体以青少年比较多见。
例如大家家里的孩子、同宿舍的舍友,并且儿童磨牙症的发病率高达20%,远远高于成年人的3%[1]。
磨牙症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咀嚼肌的异常抽动,而咀嚼肌抽动后,就会带动上颌骨、下颌骨的异常开关,而上下颌骨的表面就是我们的上层牙齿、下层牙齿,因而就出现了磨牙。
然而看似磨牙症发生的原因十分简单,但其中的道理非常复杂,病因机制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晰,不过基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原因[2]:
1 精神原因
发生磨牙症的人可能由于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长期焦虑、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明显等因素导致,例如学生时代的考试时期、学习压力过大等等,会造成夜间不自主磨牙。
2 神经原因
精神原因可能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但神经原因看似简单,但实际更加严重。
这种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紊乱导致,例如癫痫、帕金森、精神分裂等各种神经系统疾患会严重破坏我们的中枢神经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使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电生理活动的信号异常。
通俗来说就是乱放电,乱放电就造成了咀嚼肌的非自主性活动,也就是咀嚼肌总是接到上级指令:“给我动!”,所以咀嚼肌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而出现抽动,因此导致磨牙的发生。
3 局部刺激原因
例如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炎症时,炎症因子聚集后也会刺激局部的咀嚼肌发生不自主抽动,产生和神经因素一样原理的磨牙行为。
当牙周炎、牙龈炎得到良好治疗后,很多人的磨牙症也就随之消失了。
4 内分泌原因
内分泌紊乱、失调也可能导致磨牙症的发生,例如血压、血糖、血钙、血钾浓度的改变、过度吸烟、酗酒等原因会导致身体电解质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
长期的内环境紊乱也是刺激因素的一种,将会刺激周围神经出现异常活动,诱发磨牙症。
不过!再次有一点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目前并没有直接科学证据表明磨牙和缺钙有关。
很多孩子家长或者磨牙患者自身都误以为磨牙是缺钙、缺锌了,或者肚子里有蛔虫了,因此就开始盲目补钙、补锌、吃蛔虫药。
其实不然,虽然缺钙、缺锌或许对磨牙症有一定的促成作用,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之间有直接联系。
因此盲目的一通乱补反而会引起其他不良症状,盲目服用驱蛔虫药物就更加对身体有害了。
我们的身体是否缺钙、缺锌、有蛔虫,是需要到医院经过科学检查才能确定的,简单的磨牙并不能说明什么。
并且,只要保持正常健康饮食,不挑食、不偏食,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了,全面小康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
4 遗传原因
这一点就不多讲了,遗传性因素也会导致磨牙症的发生哦。
那么大家该如何自我诊断是否患有磨牙病呢?读者内心:“我当然知道要看是否有磨牙。”
但是除了磨牙,还有其他很多表现值得我们用来参考。
牙齿的表现
磨牙,顾名思义,磨嘛,磨久了,牙齿就会有明显的磨损,参与磨牙症的牙齿会明显比其他牙齿长度短、断面粗糙。
因此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牙齿,如果有明显的上述表现,也说明有磨牙症的发生。
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表现
还记得上面说到,各种精神、神经、局部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导致咀嚼肌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而抽动嘛,抽动久了,咀嚼肌自己也会疲倦、酸痛。
道理就像我们跑了一个马拉松一样,小腿肚子的肌肉会酸痛难忍,当经过一晚上的磨牙长跑后,咀嚼肌过度疲劳。
因此早上醒来我们会感觉到面部咀嚼肌、下颌关节的部位十分酸痛,这也可以提示半夜有磨牙症的发生。
咀嚼肌又分为: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4块,简单来说,位置如图所示,只需要观察这几个位置的肌肉是否酸痛就可以啦[3]。
其他表现
有些重度磨牙症患者,也会出现长期睡眠质量不佳、精神萎靡、抑郁、头痛等症状,这也是可以成为诊断磨牙症的原因。
那么,当我们已经自知半夜有磨牙发生,同时还有上述几个表现时,这说明确实患上了磨牙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别急,往下看!
如果患上了磨牙症,轻微的磨牙症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可以舒缓一下心情,调整生活节奏,让自己摆脱高压力、高焦虑、高紧张的生活状态,可能磨牙症就会随之而解。
但是如果磨牙症反复发作、经久不消甚至越来越严重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此时,磨牙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这几种[4]:
心理治疗
顾名思义,还是从精神原因和神经原因出发,来聚焦下药。
通过心理医学干预的方法让磨牙症患者得到放松、缓解焦虑,同时结合镇静药、抗惊厥、抗焦虑的药物让磨牙症患者镇静、舒缓。
人体进入镇静状态后,咀嚼肌就不会接收到异常神经刺激信号了。再结合按摩、热敷咀嚼肌,使咀嚼肌也摆脱高紧张状态,咀嚼肌得以舒缓不再抽动,自然磨牙的情况就会好转啦。
肌肉松弛治疗
前面说到,磨牙症的发生是由于咀嚼肌的异常抽动而发生的,因此出现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磨牙症时,普通按摩、热敷可能无法缓解。
这时可以通过咀嚼肌松弛法来治疗,例如:理疗、咀嚼肌喷雾、肌肉封闭、生物反馈疗法、肌肉松弛剂疗法等等,使紧张的咀嚼肌彻底松弛下来。
咬合板
咬合板疗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当发生严重磨牙症而患者又不能自控时,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来治疗。
顾名思义,咬合板就像一个牙套一样,让磨牙症患者咬住,可以有效减轻甚至阻止磨牙症发生,同时,上下牙之间放置咬合板后,也可以有效避免上下牙咬合面的磨损及牙齿受伤。
但是咬合板的种类有很多,佩戴方式也不同,如果需要佩戴咬合板,一定要去正规三甲医院的口腔科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哦。
刺激因素的治疗
如果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局部口腔疾病时,积极治疗这些刺激性问题,磨牙症也会得到一定缓解。
同时,如果身体存在全身性的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失调,经过调节后,也会减轻磨牙症的发生。再次强调一下,不要盲目乱补钙哦!
大家是不是对磨牙症有了新的认识呢?Dr.京希望大家都能牙齿好好,不再磨牙!
参考文献:
[1] 白慧慧.夜磨牙[J].健康向导,2020,26(06):14.
[2]李建社.磨牙症的病因研究与治疗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52-53.
[3] 刘燕,杨连平.磨牙症发病机制中压力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33(04):243-245.
[4] 张清彬,谭乐成.磨牙症的病因研究与治疗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5(05):497-500.
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疏松[1]做了定义: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以这些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1]。大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和缺钙密切相关,因此,补钙一向被视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方针”。
那么,具体来说,补钙究竟是怎么“挽救”骨质疏松的呢?为什么补钙时常常要联用维生素D?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补钙呢?今天,我们来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病”的。血钙浓度偏低,会引起一种叫做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增加,PTH又能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增生并活性增高,就会使骨质溶解,让“储存”在其中的骨钙释放入血,从而“弥补”丢失的血钙[2]。
机体通过这种代偿反应维持了血钙的平衡,却引起了骨质疏松;通过补钙,能从源头上阻止这一过程,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维生素D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大有好处。首先,它能增加肠道对于钙的吸收,从而促进钙盐在骨质中的沉积,也就是骨的矿化,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坚硬;其次,还对骨细胞有直接作用,能刺激骨的形成[3]。
钙盐能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更多地吸收入血,血钙水平高了,PTH的分泌就会减少,骨质的丢失也就能得到延缓。可见,钙剂和维生素D属于“强强联手”,联合使用能起到“1+1>2”的效果。
1. 选择合适钙源
食物和非食物性钙剂是钙离子的两大来源。牛奶是非常理想的食物性钙源,它富含乳糖、酪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能促进肠道对于钙离子的吸收[4]。无机钙剂如纳米钙、钙尔奇D等的含钙量较高、易于吸收而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钙剂[5]。
2. 注意补充时机
最好在睡前补钙,这是因为骨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6]。晚上入睡后,机体处于长时间空腹“缺钙”状态,此时甲状旁腺会分泌更多的PTH,溶解骨质以升高血液中的钙水平。可见,我们会在梦乡中不知不觉丢失大量钙,睡前补钙是十分有必要的。
3. 控制补钙剂量
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根据我国的日推荐量,成人每天应补充600~800mg钙[4]。补钙过多,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补钙不能“一蹴而就”,而应采用少量多补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过量补钙不利于骨骼健康[7]。尽管存在一些争议,“钙”的重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选择钙源、把握时机、控制剂量,科学补钙这三点一定要做好!
良好而合理的饮食对于每一个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一些如何进行股骨头坏死饮食的知识,这就给我们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提供一些帮助。那么股骨头坏死患者如何进行饮食保健呢?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治疗效果缓慢,使患者容易产生比较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旷日持久的病程,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疾病所致的疼痛或不适,治疗的痛苦或麻烦,检查的复杂与繁琐,也必然对心理产生影响;髋关节的活动障碍,限制了日常的活动,甚至丧失了工作、学习、料理生活的能力;经济上的损失与困难又起着雪上加霜的作用;另外,长时间的休养,给家属、亲友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难,进而产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所有这些都可使慢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从X线片上我们不难发现股骨头坏死,尤其中、晚期,都会伴有骨的矿物质含量,即钙质含量的变化。所以每日给予充足的钙质,可以弥补骨骼中矿物质成分的丢失。在普通食物中,含钙最丰富的是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冰淇淋等。它们不仅高含钙质,还丰含另一种人体所需的重要矿物质--磷。
在这些乳制品中的钙磷比值比较适中,可使钙磷等物质充分吸收。牛奶中还含有蛋白质、乳糖等物质。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约480毫升)就足以达到成人的钙需要量。当然由于老年人本来钙质就丢失很多,所以钙需要量更大。
为了更好地使乳制品中的钙、磷成分吸收,应该每天在食用乳制品的同时,经常“晒太阳”,保证每日“晒太阳”1小时左右,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牛奶在加热时需不断搅拌,防止磷酸钙沉积下来,造成钙、磷的损失;牛奶与含有植酸、草酸及食物纤维的食物同时食入时会降低钙的吸收,故牛奶不与菠菜同食,也不可与浓茶一起喝。为了进一步增加牛奶中钙、磷的吸收,可在牛奶中加入维生素A、维生素D成为“复合奶”。或在普通牛奶中加入鱼肝油(含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或加服维生素A、维生素D,也可促进钙、磷等的吸收。
另一种含较多钙质的食物是动物骨头汤。而且在骨头汤中还含有脂肪酸以及蛋白质,其中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脂类、钙等物质都是骨骼形成时的重要物质,因此,多喝骨头汤对治疗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的帮助。但骨头汤中钙离子较少,钙的浓度较低,故在煮汤时,先将骨头砸裂,可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溶出率。
海产品中,如鱼、虾含有较多的钙、磷,而且钙磷比例合理,是钙磷优质来源,所以多食海鲜类食物,对股骨头坏死病人大有好处。食用鱼、虾时,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边虾皮同食,因为这些成分含钙更高。
以上这些,就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要遵循的饮食原则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治疗股骨头坏死,是需要多加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的,这样的话我们的治疗,才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股骨头坏死的饮食护理要讲究粗细粮搭配合理,不可以出现偏食,挑食的情况,患者也不宜食用一些刺激性的东西,患者的饮食一定要保证清淡有营养,而且也需要避免吃一些垃圾食品,尤其是一些含有防腐剂或者是已经变质的食物,都不可以吃。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的人多半都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们,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腿疼的症状,有的患者会小腿都会不舒服,而且也会有麻木的症状出现,严重的话,都会影响正常的行走,那么,除了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患病时应该怎么吃?股骨头坏死的饮食护理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股骨头坏死的饮食护理。
1,首先得了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饮食需要好好的护理,患者要有一个粗细搭配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每天摄入的主食需搭配适宜,患者的主食中应以:米、面、杂粮为主,这样结合的多面的摄入一些食物,对患者的身体也会有好处,一定要品种多样比较好,尤其是避免出现偏食,挑食的习惯,以免对自己的身体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患者平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要保持清淡,避免吃过多油腻的东西,以免出现消化不良或者是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的疾病。
2,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而且也不可以过量饮酒、戒烟,尽量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之类的食物,对患者的身体会有好处,而且一些甘厚味食物都需要减少或者是避免食用,因为肥甘厚味吃的过多的话,而且加上患者的活动量又很少,这个时候就会很容易使体内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造成一些不利于股骨头恢复的原因,所以这类的东西最好是不要吃了。
3,患者适当的多选择一些富含钙的食物摄入比较好,比如:牛奶,豆浆,虾皮,蛋类等等,这些的食物中都会含钙比较高的,适当的多吃一些对股骨头坏死的恢复也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含钙高的食物还有骨头汤,鱼汤之类的,都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只要少放油少放盐就可以了,因为患者不可以吃一些含盐量太多的东西,要不然会不利于身体恢复。
最后,股骨头坏死的饮食要合理的搭配,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素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平时还可以适当的多出去活动一下,尽量多晒晒太阳也会有补钙的作用,平时还需要多喝水。
我们经常会听到营养不良,那么出现营养不良跟我们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不及时地改变饮食习惯的话,长期的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我们出现生命的危险。那么我们在饮食上应该怎么出补充呢?
出现营养不良,以下几种食物可以有效地补充营养。
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芹菜,它里面含有丰富的钠和纤维素,而且还含有一种叫做苯酞的物质,对身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在肌肉处于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血液的流量。另外芹菜还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因为它含有的卡路里比较少,也是很好的减肥食物的选择。
海藻含有的脂肪、蛋白质和钠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是属于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物,是很好地帮助我们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如果把它晒干研制成粉末,还可以取代食盐来食用。
鸡腿里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研究表明,鸡腿肉里的不饱和脂肪对心脏是有很大好处的,而且这类的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不会对胆固醇产生丝毫的影响,反而会提高脂蛋白的含量,会大大的降低心脏病的患病几率。
扁豆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据专家研究,你进食的扁豆颜色是非常丰富的,那么他们的豆荚里含着抗氧化剂。而且扁豆中含有的叶酸是远超于菠菜的。
扇贝中含有大量的钠、蛋白质以及脂肪酸。扇贝中的蛋白质也是镁、钾等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制作扇贝的时候可以采用清蒸和水煮的方法,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保留扇贝的营养成分。
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偏食、挑食、吃太多的加工食品以及缺乏大量的维生素等等。如果我们出现营养不良可以及时的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选择适当的补充,如果在大补之后还是会出现营养不良,那么我们就要做全身的检查,看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其实营养不良不是太可怕的疾病,可怕的是它出现了我们不以为然,不去管它,长期地下去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饮食上多注意一些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还可以尽量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前段时间门诊上来了一位李阿姨,说她最近老是腰酸背痛,后来她儿子知道了,关心她就上网查了查,说像她这样的有可能是腰肌劳损,就给她买了好点的膏药贴了贴,可是仍不见好转,后来腿也开始疼。这下可急坏了李阿姨的儿子,回到了家就拖着她来看病。医生详细地询问了李阿姨的病情,然后给她开了检查单,李阿姨按照着医生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然后带着检查报告又回到了门诊。医生看了看,说李阿姨出现腰疼腿疼是因为缺钙造成的。缺钙或许我们都不陌生,那么,人体内的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钙主要有这么两种形式,那就是血钙和骨钙。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血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饮食摄入的钙,当它们进入人体后,有绝大多数会顺着消化道在十二指肠处被吸收,这种吸收说的就是钙经过肠道进入到血液中融合成血钙,接着一些不能够吸收的钙会和粪便一起排泄到体外。
但是,钙在吸收时是不会直接进入血液中的,它需要穿过肠道上面的肠粘膜细胞,此时维生素D就会把肠道细胞膜上钙离子的通道打开,让一大批的钙离子很快的通过细胞膜融入到血液中。
血钙有什么用呢?
血钙对调节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凝血过程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说完血钙,我们再谈一下钙的另一种形式-骨钙。
如果在体内的血钙过多的情况下,它就会把其中一部分的血钙贮存到机体的骨骼中,形成骨钙,此时维生素K2能帮助血钙沉积到骨骼中去,骨骼钙的容量与雌激素有一定的关系。这些血钙如果没有进入到骨骼中,它就会经过肾脏排泄到体外,这就表明只有当血钙转化为骨钙,才算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骨。
人的机体有自身的调节机制,当体内的血钙过少时,机体为了使体内的血钙保持稳定水平,就会调动人体内的一些骨钙,即将骨骼中的骨钙,溶解为血钙。要是血钙经常不足或雌激素减少(绝经后),那么骨钙就会不断的溶解,一旦溶的多了,就容易导致我们常说的缺钙,也就是缺骨钙。
我们人体本身不能够合成钙,所以需要从外界摄取。因此,对我们生活来说,饮食运动很重要。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为主,补钙药物为辅,不要盲目服用钙补充剂,因为非餐时服用钙补充剂,容易在肾脏结石,这是因为钙补充剂没有在肠道内与食物相遇,当他们分别进入血液后,他们就在肾脏这个地方碰面,就变为肾结石。
第二、摄入适量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K对钙吸收有一定帮助。多晒太阳,皮肤就会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可以生成维生素D。
第三、少吃盐,肾脏排钠时,会带走一定比例的钙。
第四、多运动,运动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骼吸收营养,并增加骨骼仓库存钙。
第五、蔬菜要吃熟的绿叶菜,因为这类食物营养物质丰富,可以提升钙的利用率。
说到缺钙,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容易发生骨折和牙齿松动,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来说会影响到个子的长高。但是缺钙的危害却远不止这些。钙的缺失会影响诸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如果考虑有缺钙的可能,可以做电解质全套、微量元素检查。钙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如果长期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小孩缺钙时可出现出牙晚、多汗、枕秃、睡眠不安稳。
我们先来了解一组数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普通成年人推荐摄入量是800毫克/天;孕中晚期、50岁以上成人、青春期钙的推荐摄入量是1000毫克/天;正常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内婴儿不需要额外补钙。
1、合理膳食
我们可以通过每天的饮食来保证摄入充足的钙。一般饮食结构中不含奶或奶制品的话,一天钙的摄入量大概在300-400毫克,上面也说了我们普通成年人一天推荐摄入是800毫克,这个缺口如何来补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都喝奶,一般建议每天至少喝300克奶,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可考虑无乳糖的牛奶或酸奶。
2、加强锻炼
补钙的同时还要注意要和维生素D3一起补充,因为钙的吸收少不了维生素D3的帮助,并且可以维持钙的代谢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晒太阳这种经济的方式来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大部分D3。
所以天气好的时候放下手机去到户外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3的同时又可以增强机体的活力,从而进一步促使钙的吸收一举两得。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接触到阳光时,可考虑补充维生素D3制剂。
3、遵循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建议
如果已经严重缺钙或不确定自己是否缺钙及缺钙的程度,那么可以通过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判断来明确。
特别提醒:虽然缺钙会带来很多危害,但钙也不是多多益善,不要补充过量,不然易造成高钙血症、肾结石等现象,所以补钙的同时还要遵循每日的最高可耐受量(成年人每天不超过2000毫克),尤其是对于孕期的妈妈们,切记盲目乱吃乱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众多饮用水中,纯净水因其纯净无污染的特性,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然而,近期有关“只喝纯净水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言论,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那么,纯净水真的会引发骨质疏松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骨痛、骨密度下降等。那么,只喝纯净水真的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纯净水是通过蒸馏、反渗透等技术来净化原水,它是不含任何杂质、无毒无菌、易被人体吸收的含氧活性水。有研究表明,长期喝纯净水确实会给人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蛋白质、钙质流失加快等,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这是因为,纯净水经过分离过滤,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那么,只喝纯净水是否会导致骨质疏松呢?专家表示,适量饮用纯净水,可能对人体微循环有一定帮助,但仅限于少量。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多样化地选择饮用水,如矿物质水、矿泉水等,以保证人体所需矿物质的摄入。
除了饮用水外,骨质疏松的预防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总之,纯净水虽然纯净无污染,但长期饮用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多样化地选择饮用水,并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我们需要做到‘五宜五不宜’。
一、宜早不宜迟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尽早开始。研究表明,女性在35岁左右开始出现骨量流失,男性则在40岁左右。因此,中年以后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以了解自己的骨峰值,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宜动不宜静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减缓骨量流失,提高骨密度。长期坚持运动,如长跑、游泳等,可以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使骨龄年轻化。
三、宜补肾不宜伐肾
补肾方药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活动,促进骨形成,稳定和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应根据体质的阴阳偏胜,常服补肾之品,如人参、鹿角等。
四、宜健脾不宜损脾
健脾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钙和维生素的吸收,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可使用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健脾药物。
五、宜养血活血不宜破血耗血
养血活血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疼痛、四肢放射痛等症状。可使用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鸡血藤等药物。
总之,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我们做到‘五宜五不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拥有健康的骨骼。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是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许多老年朋友对骨质增生存在误区,认为患上骨质增生就会导致腿脚不方便,甚至瘫痪。那么,骨质增生真的会导致瘫痪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骨质增生的常见误区和正确认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衰老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骨骼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出现骨质增生。这种情况下,骨质增生并不会直接导致瘫痪。只有当骨赘直接压迫神经、血管,或者引起关节损伤时,才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那么,关于骨质增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骨质增生会引起瘫痪。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衰老的自然现象,不会直接导致瘫痪。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事实上,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进骨骼营养,但运动量过大、运动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
误区三:骨刺不需要治疗。骨刺实际上是骨质疏松的一种生理代偿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骨病。
误区四:止痛药和消炎药可以治疗骨刺疼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止痛药和消炎药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误区五:手术可以把骨刺“剔掉”。手术并不能解决骨质疏松的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骨质增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适当进行锻炼,增强骨骼肌肉力量。
3. 注意饮食营养,补充钙、磷等矿物质。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5. 如果出现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临床实践中,经验主义往往会导致误诊。本文将讲述一位74岁女性患者,因骨质疏松症被误诊为帕金森病,经过详细检查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故事。
患者既往体健,半年前出现胸腰部及骨盆带肌疼痛,静息痛明显,不能平卧,并伴有全身肌肉抽搐感,四肢尤甚。近期饮食差,大便干,夜尿频多,睡眠差。止痛药无效。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骨代谢检查提示离子钙偏低,肾功略异常。初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给予补钙、降钙素、理疗、中药治疗后,患者症状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肌肉抽搐是由帕金森病的强直性痉挛所致,骨质疏松是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因用药不当,加重了患者的肾功不全。
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减轻,肌肉抽搐缓解,纳差、夜尿、嗜睡、乏力等症状得到缓解。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避免经验主义,仔细观察患者症状,综合分析病情,避免误诊。
骨质疏松症和帕金森病是两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它们在临床表现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避免误诊。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关注其肾功能变化,避免盲目用药。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逐渐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是以下三种骨折,老年人需要特别警惕:
首先是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或转子间骨折。这类骨折多发生在老年女性身上,被称为“老太婆骨折”。摔倒或滑倒后,臀部着地容易导致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后果严重,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并发症等。
其次是胸腰椎骨折,这类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引起,常见于久坐或颠簸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可能导致腰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最后是桡骨远端骨折,即腕关节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容易导致腕关节桡骨远端骨折。这类骨折治疗相对简单,但仍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应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加强锻炼,避免摔倒,以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单位体积的骨组织量逐渐降低,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从而导致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1. 疼痛: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腰背疼痛,尤其在久坐、久站或夜间休息时疼痛加重。
2. 身材变短、驼背:由于脊柱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身材变短,背部弯曲,形成驼背。
3.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小,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柱和髋部骨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双膦酸盐、维生素D、钙剂等。物理治疗包括低频电疗、光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骨健康状况。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加骨密度。
2.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抑制骨的形成,加重骨质疏松。
4. 避免跌倒:注意家居安全,防止跌倒。
女性的生理周期,尤其是经期和排卵期,是身体较为敏感的时期,做好饮食、运动和保健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一、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营养需求
1. 20-30岁:注重钙、铁、叶酸等营养素的摄入,避免高盐分食物,预防骨质疏松和血压问题。
2. 30-40岁: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摄入,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注意补铁,预防贫血。
3. 40-50岁:控制脂肪、糖分和热量摄入,预防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注重补钙和运动。
4. 60岁以上: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改善吸收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和视力下降等老年疾病。
二、经期和排卵期饮食注意事项
1. 排卵期:多吃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2. 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冷饮,适量摄入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桂圆等。
三、其他保健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3.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牙齿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咀嚼功能和美观,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牙齿的异常状况,往往暗示着身体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本文将为您揭示牙齿异常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您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健康。
牙龈出血:警惕肝炎来袭
牙龈出血是常见的口腔问题,但你知道吗?它也可能是肝炎的预警信号。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导致凝血机制障碍,从而引发牙龈出血。此外,鼻子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也可能伴随出现。
牙齿缺失:营养失衡的信号
牙齿缺失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是营养失衡的信号。偏食、贪食或营养不足都可能导致牙齿发育不良,牙质脆弱。蔬菜中的钼元素有助于增强牙齿硬度和坚固度,多咀嚼含纤维素的蔬菜还能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早期征兆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松动脱落是常见的现象。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骨质疏松导致牙槽骨不坚固,进而引起牙齿松动。提前预防骨质疏松,如服用钙片、进行锻炼等,有助于预防牙齿松动。
牙齿磨动:情绪紧张的表现
磨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能与情绪紧张、压力大有关。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磨牙,但现代生活中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放松,有助于缓解磨牙症状。
牙齿肿痛:胃热上火的信号
牙齿肿痛可能是胃热上火的信号。胃热可能导致口渴、便秘、恶心等症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缓解胃热上火。
牙齿不洁:心脏健康的预警
牙齿不洁可能导致牙龈炎,进而引发心脏病。牙菌斑中的细菌可能引起白细胞增多,而白细胞增多是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牙齿变长:糖尿病的早期征兆
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现牙齿变长,这其实是牙龈萎缩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的含量增高,容易形成结石,导致牙周病、龋齿等病的患病几率增高。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给许多中老年人带来了困扰。那么,面对骨质疏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药物疗法、一般疗法、物理疗法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刺激剂。骨吸收抑制剂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量丢失;骨形成刺激剂则可以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补充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二、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强调营养均衡,患者应保证充足的钙、磷、镁等矿物质摄入,同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支持骨骼健康。运动疗法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骨质疏松的辅助治疗方法。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电疗、超声波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四、日常保养: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五、医院与科室: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就诊时,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挂骨科或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
总之,面对骨质疏松,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药物治疗、一般治疗、物理治疗、日常保养等多种手段,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许多老年人深受其困扰。除了多运动、注意补钙外,配合补肾益精的食疗,效果会更好。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脾虚有关。以下是一些具有补肾益精功效的食疗方,可以帮助改善骨质疏松症:
1. 当归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200克,加水适量,共煮至羊肉熟烂。喝汤吃肉,每日1剂。功能温阳补肾、温经通络。主治脾肾阳虚、寒凝经脉型骨质疏松症。
2. 猪血瘦肉豆腐汤
猪血250克,猪瘦肉、豆腐、胡萝卜、山药各100克,调料适量。将猪瘦肉洗净、切丝、勾芡;猪血、豆腐切块,胡萝卜及山药切片。同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姜末、食盐等,待熟后调入葱花、味精、猪油适量,稍煮即成。可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3. 黄豆核桃鸡
鸡肉750克,黄豆、核桃各50克,调料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黄豆泡软;核桃取仁。同放气锅中,加葱白、姜末、食盐、料酒等,后加水至八成满,文火蒸约2小时取出,加胡椒粉适量服食。可补肾益精。
4. 芝麻核桃粉
取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白砂糖50克,先将黑芝麻、核桃仁炒熟,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25克,温开水冲服,对各型骨质疏松症均有效。
5. 豆腐鸡蛋虾皮汤
猪骨汤1000毫升,豆腐2块,鸡蛋1个,虾皮25克,调料适量,山药片50克。将鸡蛋去壳,加清水及食盐适量调匀,蒸熟;豆腐切块。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放入葱花、蒜略炒,然后调入猪骨汤、虾皮,待沸后将蒸蛋以汤匙分次舀入,再加豆腐、山药,调入食盐、味精等,煮沸后即成。可补肾壮骨。
6. 黄豆芽炖排骨
黄豆芽500克,排骨1000克,山药250克,调料适量。将排骨洗净、剁块,加山药调味以高压锅蒸熟后,取出煮沸,放入黄豆芽,煮熟后,调入食盐、味精适量服食。可补肾壮骨、填精生髓。
7. 猪骨炖海带
猪排骨1000克,猪大骨2000克,海带250克,调料适量,枸杞子10克。将猪骨洗净,排骨剁块,大骨捶破,海带洗净,同入高压锅中。加清水适量及葱、姜、花椒、精盐、米醋、料酒等,文火蒸烂后,调入味精适量服食。可补肾壮骨、强腰益精。
8. 猪脊骨羹
取猪脊骨1具,洗净剁碎,枸杞子6克,甘草10克。将2味中药用纱布包好,与猪脊骨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炖煮4小时即可。用法:分顿服食,以喝汤为主,并可吃肉及枸杞子。适用于糖尿病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