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到了夏季,都喜欢去水里玩。溺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严重安全隐患。
自救:确保能换气;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如果是腿抽筋了,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2. 被水草等缠住了。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这样可能只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进入7月,很多省市已经开始放暑假了,一些南方城市也已经进入汛期,全民防涝减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件。
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部分家长对孩子看管不力,导致农村成为儿童溺水重灾区。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
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
掌握预防溺水知识,不仅当自己出现意外可以有机会避险,还可以在遇到溺水者时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 保持镇静
人在落水时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降低下沉速度。
● 两个应急动作,延长自救时间
抱膝式,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然后下沉恢复抱膝状态,循环往复,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这种方式可以。
仰漂式,让身体的脸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面,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首先,将双手放于水中,人往后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缓慢换气。当下沉时闭上嘴巴,鼻子出气,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漂起来的技巧是,在水中让身体放松,待吸满气之后,头部慢慢后仰,避免身体重心集中在身体下部。同时,调整呼吸的节奏,只有在吸气时,空气贮存在胸腔,让胸腔充满了空气,才有办法带动身体上浮。
除了大声呼救之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
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种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
● 不要盲目抱紧施救者
当救助者出现时,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 舒缓痉挛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 识别
手舞足蹈、水花四溅、表情夸张、大喊大叫……
其实,如果现实中真的看到这种情况,还不到最坏的情况,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出现真正的“溺水反应”:
双手只能尽量往下划水来保证口鼻部在水面上,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再进行大幅度的挣扎以及呼救了。
手脚都在水面下拼命划拉着,一会儿能浮上来,一会儿又沉下去,鼻子跟嘴也发不出来声音。
这种情况最危险、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从而导致没能及时进行救助。
如果你带孩子去游泳,时刻都要注意孩子的表情,一刻也不要把目光离开,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施救。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游泳池救生员身上,因为有时候救生员的视线也存在盲区。
● 最常见的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
“伸、抛、划、游”这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是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消防救援大队总结出来的。
伸,就是用竹竿、树枝、拖把、钢管等身边能找得到的任何竖长状物品,越长越好,越结实越好。这是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也是一种营救落水者最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抛,主要指救生圈、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容积较大的饮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是捆绑在一起,用足够长的绳子抛到落水者身边,最好能在顶端系上砖头、石块等重物,以保证能“精准投递”,同样也要求越长越好。
划,指借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抛”的基础上进行救援。
游,是市民最直接介入的一种施救手段,却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采用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双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双双溺亡,须谨慎采用。
● 第一目击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首个淹溺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该共识是根据美国、欧洲相关指南以及国际近年来的循证研究,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订的。
关于现场急救部分,该共识提到: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
把人捞上来不能先控水,而是首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是否还有呼吸。
如果没有意识,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无呼吸或者仅有微弱的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胸部按压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
30∶2标准心肺复苏是一个标准循环,即30次胸部按压,2次人工呼吸。
特别注意,淹溺导致心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略。另外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心脏骤停后,黄金救治时间为4~6分钟,救护车平均赶到现场的时间为20分钟,救护车5分钟到现场的几率是5%。
因此,溺水救援第一目击者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可以充分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救治空白期。
● 警钟长鸣!
放暑假之前,学校一般都要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户暑假安全教育,家长和孩子要认真学习,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再教育,确保孩子入脑入心,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作为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家长是预防溺水教育和预防溺水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行踪要做到“四知道”:
孩子去哪里?
孩子做什么?
孩子和谁去?
还何时回?
家长监护一定要做好。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务必遵守安全提示要求,老人、伤残人士和孩子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要远离水边。
尤其是小孩,家长一定要加强看护。每年都会遇到多起儿童溺水的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监护不力,可能低头玩一下手机,人就不在了。
● 全民防范!
如果在江河、水库、山塘、积水坑等水域,发现未成年人有结伴或私自戏水、游泳、捕鱼虾、撑竹排、玩皮划艇等不安全行为,第一目击者要有义务劝阻他们立即停止这种危险性行为,劝阻无效时可以拨打有关监管部门电话进行举报。
此外,发现有偷盗或者故意损坏水域的防溺水设施,比如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积极劝阻,劝阻无效可以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条件下拍照片或者视频留存,向公安机关举报。
在这里,Dr.京再次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一旦遇到有人溺水,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
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天。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野外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
仅在2021年的6-7月间,全国就已发生多起青少年溺亡悲剧,有的甚至是多人同时溺亡,地点多发生在水库、池塘等野外偏僻地区,因此救援困难!
随着暑假来临,气温攀升,青少年野外游泳溺亡的新闻不断爆出。
令人痛心的是,防溺水的警示宣传年年都有,但事故依然年年发生,看起来很难禁绝,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减少事故发生呢?
家长朋友们该怎么做,才能够让我们的宝贝孩子远离青少年的头号杀手—溺水?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青少年溺水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根据调查,很多溺亡的青少年,往往是具有一定水性的,也就是说会游泳,那么为什么“善水者死于水” 的情况总是发生呢?
大多数野外游泳发生溺亡的青少年其实都具备一定水性,反而不会游泳的孩子因为不敢下水而免遭灾难,那么为什么会游泳的人还会发生溺亡呢?
野外游泳环境复杂
大多数会游泳的青少年都是在室内游泳馆内学会了游泳技能,但技术并不规范,水平也尚且不够,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训练。
但是由于年纪尚小,主观上就容易存在盲目自信、大意,甚至想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游泳技术,而野外游泳场地例如水库、池塘、江河湖泊等地方不像室内清澈透明、环境单纯、相对安全的游泳池。
这些野外场所水情复杂,经常会存在暗流、漩涡,因此青少年在游泳过程中遇到时就会被强大的水流外力卷入深处,甚至陷入淤泥,难以挣脱,导致溺亡。
同时,野外游泳场所由于缺乏清理,水中植物生长茂盛,会有很多水草等藻类植物漂浮在水中。
这时如果我们游泳经过,四肢就很容易被水草缠住,作为青少年往往难以自救,一慌乱、挣扎很容易越缠越紧,最后脱力、呛水而造成溺亡。
游泳前热身运动不足
另外,无论是在野外场所还是游泳池,下水前的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热身运动不足时,很容易下水后受到冰冷水的刺激后就发生腿部抽筋,相信游过泳的人都知道在水里发生腿抽筋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吧。
因此一旦热身不足,就很容易在游泳时发生意外。
江河湖泊水中障碍多,易发生意外
除了前两点原因之外,其次还由于野外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障碍众多,存在暗礁、船只等,这都是青少年在游泳池练习游泳时不曾遇到过的。
因此当游泳过程中与这些物体发生撞击,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导致溺亡。
以上就是几个野外游泳发生溺水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了防止孩子们发生溺水,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
别去野外游泳!
别去野外游泳!别去野外游泳!别去野外游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善水者也死于水,往往发生溺水的都是会游泳的青少年,不会游泳的孩子都因为不敢下水而免于灾难。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告诫孩子万万不要在野外场所下水游泳,无论有多么自信、有多么好的游泳技术都不可以这样做,家庭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到位。
同时,野外溺水也往往都发生于暑假时期,这也就说明夏天孩子放假后在家里太过于无聊,因此才会三两成群约在一起到附近的野外场所游泳。
所以,家长朋友们也要在暑假多一点给孩子们的陪伴,虽然天天需要上班肯定没有时间,但是可以在下班后或周末时多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中过于无聊。
如果孩子确实热爱游泳,有游泳的需求,那么家长朋友们就要定期带孩子去正规游泳场所去游泳。
毕竟正规游泳场所水质清洁、环境单纯、有泳道划分,因此危险性小,还有负责救援的救生员随时待命,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极小。
游泳前做好热身运动
游泳前有效的热身运动能够增强肢体灵敏度,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让泳者的身体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更好的伸展,保障身体的安全性与协调性。
同时热身准备活动还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提高运动系统的工作能力,使肌肉的弹性及力量增加,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入水后发生不适应的情况。
并且,游泳前的热身运动可以有效防止肌肉抽搐,避免下水后温差过大带来肢体抽筋、头晕甚至休克。
因此我们一定要告诫家中的孩子,就算不去野外游泳,在室内游泳池游泳前,也要做好热身运动,而热身运动的基本原则是把参与活动的所有肌肉、关节充分活动开。
例如可以采用掐腰跳立、扩胸运动、腰部伸展、腿部拉伸或者适当慢跑等方式进行热身活动,这样下水后才能更加安全。
游泳时抽筋不要惊慌,冷静处理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告诫孩子,如果真的不幸在游泳时发生抽筋,也一定不要过于惊慌,要冷静处理。
游泳抽筋往往发生在小腿,是小腿肌肉的痉挛,往往是由于温差刺激过大、热身不足而造成,
当抽筋发生时,一定不要惊慌:
首先,一定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只要在水中不胡乱挣扎,人体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发生快速下沉;
其次,可以慢慢的弓起背部,缓慢抓住自己抽筋侧的脚,掰住脚向脚背侧弯曲,这样可以被动牵拉小腿肚子附近的肌群,缓解肌肉痉挛;
最后,待抽筋缓解后,不要用力游泳,轻柔、缓慢的游向岸边,尽快抵达安全区域。
发生溺水怎么办?
如果出于种种原因,孩子不幸已经发生溺水,家长朋友们也不要慌张,首先快速呼叫120,然后熟悉水性的朋友可以尽快下水施救,不会游泳的朋友则需要快速向周边人求助。
当孩子脱离水中成功解救上岸后,如果已经呛水、丧失意识,此时120还没有到达的话,家长朋友们应该迅速将孩子置于平坦地区,解开衣物后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术:
➊ 开放呼吸道:快速清理孩子口鼻中的积水、杂物,使呼吸道通畅;
➋ 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胸骨的下半部,双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在100到120次每分,按压的幅度5到6厘米,以此代替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
➌ 人工呼吸:将孩子头部平放、后仰,一手捏鼻、一手抬下颌,随后口对口用力吹气,保证用力吹气时间超过1秒以上、胸部有起伏。
因此,家长朋友们在平时还是非常有必要多多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以备不时之需哦。
最后,育儿带仔有难题,家长朋友们可以选择京东健康儿科来看看,京东健康,有问必有答。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看似一句玩笑话,其实并不无道理!
每年都会有几个急救任务是护城河溺水的,夏天有,冬天也有;有自杀的,有游泳的,有不慎落水的;有死亡的,也有万幸存活下来的。
前几天这起更加离奇:
一大早上班后,护城河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河中有一溺亡人员,只有半个头顶露出水面,不细心还真的很难发现。
报警后110,120,119均到达现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死者打捞上来,是一名大约四十多岁男性,全身赤裸只穿了一件泳裤,身体浮肿明显,而且身上裹了一层厚厚的淤泥,患者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后来跟民警了解到,这名患者应该是半个月前游泳溺亡的。大概半个月前他们曾接到过公园巡查人员报警,就在溺亡地点的岸边发现了一堆衣服,当时就考虑到有人在河里游泳,找了半天无果。
现在想来应该是因为河底淤泥太厚,患者游泳时不慎被陷入,无法自拔,半个月后的今天才被浮出水面。让人不禁惋惜,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离开我们,也再次印证了——淹死的不一定就是不会水的!
所以:游泳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学好防溺水安全知识是防止溺水的最好措施
1、未成年人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去游泳。
单身一人游泳最容易出问题,一定要结伴而行,最好是去游泳馆而不是无人看管的河道里。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特别是心脏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等慢性疾病患者及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
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该如何救援:
溺水施救,首先要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救溺水者:
1、发现有人溺水后,第一时间要大声呼救,召唤更多的人参与救援,多人救援优于单人救援。
2、如溺水者离岸边较近,并且溺水者还清醒时,可使用竹竿、麻绳、木板等漂浮物或拉扯物在岸边进行救援。
3、会游泳不代表会在水中救援。下水救援最好由经过训练有素的、水性好的、熟悉了解当地水情的人担任。
4、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人员未到达前及时给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苏醒或急救人员到来。
再次提醒大家,游泳虽是比较好的运动项目,但是安全更重要,一定要提高警惕!
洪涝灾害中,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在对溺水者进行施救前,首先要注意自己是否身处于安全的环境,避免自己也陷入危机。特别是水灾中,将溺水者抬上岸后,要十分注意外在环境,要留意周围是否有湍急的水流,是否地势不稳,周围有没有稳定的建筑结构,可以提前寻找好附近的漂浮物,如游泳圈、长木板等。
在确定好安全环境、拨打120电话后,要争分夺秒地开始对溺水者进行急救。
首先要清除掉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包括污水、口腔分泌物、其他污物等,可以拍打背部,或者采取头低仰卧位来使口腔、气道液体流出,保证呼吸通畅。整个过程应迅速,不应持续太久,更不能使溺水者呈倒挂状态。
之后可以轻拍溺水者双肩,在溺水者两侧的耳朵旁对其进行大声呼喊,观察溺水者有没有反应,意识是否清楚。与此同时,用手放在鼻翼前,判断溺水者是否丧失呼吸,将手放在溺水者脖子一侧颈动脉处,判断其脉搏是否停止。
如果溺水者呼吸、脉搏已经停止,应该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溺水者的心肺复苏与普通的心肺复苏顺序并不太一样,正确的步骤是首先开放气道,然后吹气,最后进行按压。即在清理呼吸道后,施救者一手的小鱼际按压在溺水者的前额,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提起溺水者的下颌,让鼻孔对准上方。
然后施救者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自己的嘴要包裹住溺水者的嘴巴,同时捏紧溺水者的鼻子,向溺水者肺内吹气,每次间隔一秒钟,连续吹总共五次后,开始进行心脏按压。心脏按压的部位是溺水者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深度应该保持在五六厘米,频率控制在每分钟一百次到一百二十次,按压后要注意让溺水者胸部充分回弹。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要持续地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不能轻易放弃,从而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
炎炎夏日带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蚊子。
我们想尽办法消灭蚊子,却往往忽视了这种危险。
花露水+电蚊拍=剧烈燃烧?
近日,一个八岁女孩被大面积烧伤。
当天,因家里正在装修,长时间没有关门,屋里进来了很多蚊子。
于是,父亲用花露水喷洒房间。
八岁的女儿也帮忙消灭蚊子,她手里拿着电蚊拍在屋里转悠。
父亲喷洒的花露水落在了电蚊拍上面,一下子就燃烧了起来,孩子的胳膊和脸部立马被火焰烧伤……
花露水和电蚊拍,都是夏季家中必备的灭蚊神器,为何一起用会突然起火呢?
原来,我们从小用到大的花露水,其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且酒精含量一般都在70%以上,一旦靠近火源就会点燃。
而电蚊拍在通电状态下,遇到蚊虫会产生电火花,这个小小的电火花足以成为“点火凶手”,在接触到易燃物后,便会起火。
如何安全使用花露水?
除了花露水,生活中诸如杀虫剂、香水、空气清新剂、发胶、指甲油等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避开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身上着火,该如何自救?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失眠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精神疾病,在生活中我们会出现身心疲惫、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情况,这都是失眠常见的症状。
被失眠缠上身非常的折磨人,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一旦我们被失眠所困扰,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引发抑郁症。所以睡眠不好的人一定要注意。
失眠的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
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
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
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睡眠不好的人,这4个坏习惯一定要改掉:
1、吃完东西就上床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太晚吃东西有很多坏处,其中包括增重、胰岛素和胆固醇升高。
2、喝酒让自己产生困意
晚上喝一杯可能有助于睡眠,但喝太多会产生刺激,没有镇静作用。体内的酒精夜间会干扰你休息。
3、睡眠恐惧
对待睡眠消极错误的看法会激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包括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大脑活动增多,会进一步增加你无法入睡的焦虑。
4、睡够了也尽量想多睡会
对于那些受失眠折磨的人来说,睡6个小时或6个半小时可能是更现实的目标。勉强要达到8小时的目标无形中就给自己制造了压力,使你更难入睡。
酸枣仁,被誉为“东方睡果”,可见酸枣仁在安神、失眠领域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在诸多中医方剂中都能见到酸枣仁的身影。
医学研究表明,酸枣仁含有生物碱,皂苷和黄酮等多种药理成分。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
古语有云“单方不成药”,建议在中医师的帮助下使用配方使用,或酸枣仁泡水喝。多项研究表明, 酸枣仁主导的安眠作用,不像西药那样猛烈,而是让心安定下来,让人可以睡的踏实。对于睡眠不好的人,可以适当使用,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不药博士】简介
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还没恋爱就老了?谁说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利?单身生活的人更有时间养生,这是人家的权力,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方式。如今90后力压80后,已成为养生新锐力量,成为“佛系养生王者”,超七成单身男女开启养生之路。
在单身人士的眼里,养生并不是只代表枸杞保温杯,健康的美食位列“提升单身质量好物排行榜”首位。不信你看,单身的人,最喜欢晒的就是购买和享用美食的照片,因为这可以明显提升单身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说回保健品,毕竟保健品也是单身人士的最爱之一:
上面提到,超七成单身男女已有健康养生意识,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会经常购买养生食品、保健品等。是否需要吃保健食品,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单身,不单纯指年轻人,通常是指一个人成年以后仍然是一个人生活而没有配偶,可以是从没结婚的,也可是已经离异的,还可以指丧偶的。所有说单身这个词,是一个年龄跨度非常大的词汇。所以,如果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可不必吃什么保健品,知道自己身体哪方面有弱势,生活中注意避免就好。
单身如果是四五十岁,甚至更高一些的年龄,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吃一些保健品。比如绝经期的女性,可以补补钙,经常吸烟饮酒的人,可以养养肝和肺等。所以养生的方式方法是只与年龄有关的,与婚否无关。
单身有独特的养生方式?回答:一!点!也!没!有!养生是人人都需要做的,不需要处于谈恋爱或者结了婚的状态。
非要说一点,我觉得可能是心态方面了,有的朋友单身久了,就会郁郁寡欢、甚至茶不思饭不想了,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尤其是激素、内分泌等方面,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健康不利。当然也有部分单身的朋友,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或者被工作等其他事情霸占了时间,没心思做其他事情了。据调查显示,单身男女最想改变的生活状态依次是情感状态、生活质量和社交状态。所以,与其想着单身如何养生,不如花点心思,早日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冬天天气寒冷又干燥,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少量缺水会影响食欲、引发便秘,如果缺水严重则损害肾脏、加速衰老,更有甚者会诱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致命风险。所以冬天一定要注意科学补水,“赶跑”以脑梗,拥抱健康!
别看冬天出汗少,但身体却更容易缺水。冬天天气严寒,身体在增加制热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水。但这些水降低了细胞所处内环境的渗透压,造成一种不缺水的“假象”,阻止我们摄入水分,而这些代谢产生的水却不能被人体所用,会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最终,我们血液中的水含量反降低,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有时缺水而不自知。为了能趁早发现、及时补水,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巧辨缺水。
尿液中含有一种黄色的尿色素,正常情况下呈透明的浅黄色;缺水时尿液被浓缩,颜色会加深,如果深至深黄色,就表明身体已经高度缺水了。
血液中有83%都是水,缺水会让血液变得粘稠,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病率。
机制一、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是血栓中的“粘合剂”,能黏附胶原纤维形成血栓。水像是“润滑剂”一样,能抑制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在缺水情况下,血小板更容易发生聚集,会最终将胶原纤维、白细胞和红细胞黏附在一起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堵塞在脑血管,就会引发脑部缺血,也就是脑梗!
机制二、动脉粥样硬化
所谓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一种动脉内膜里出现粥糜样含脂颗粒的病变情况。这里的脂质特指胆固醇。
血液黏度增加会激活内皮细胞,使其加速从血液中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蛋白内的胆固醇就会堆积形成一种硬质斑块,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又会损伤内皮,从而激活止血过程,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脑梗的发生。
补水可不是喝水,还讲究科学性,有“两要”“两不要”。
一要:不渴时也要喝水
口渴反应不是神经调节,具有一定的延迟性。所以别管是否口渴,都要喝水;一天中要少喝多饮,以每天2-2.5升水为宜。
二要:早晨起来要喝水
我们的肾脏经过一夜的“加班”,生成了大量的尿液,此时身体实际上处于缺水状态。晨起喝上一杯水,不但能补水防脑梗,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一不要:饭后不要喝水
饭后立即喝水会冲淡消化液,影响胃肠功能。所以尽量做到饭后一小时后再喝水。
二不要:生水不要喝
生水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能会突破我们的免疫防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
水是生命源泉,长期缺水会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关注缺水、科学补水、跟脑梗说“No”!
医院三楼走廊尽头的重症监护室内,一名少女呼吸微弱躺在病床上,刚刚抢救过来的她连说话都没有力气,费力地转过头看向窗外......
那里站着她的父母,看着受尽折磨的女儿不住流泪:都怪我,没有管好你。
小夏(化名)今年23岁,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但是近段时间找工作却不景气,所以小夏毕业一年了仍然呆在家中。
这让父母有些不满,总是多多少少拿话刺她,每次吃饭的时候总忍不住提起让她找工做的事情,偏偏小夏的脾气接父亲,大得不得了,一言不合就扔筷子。
时间一长,父母也不想再说什么,小夏跟父母的关系陷入冰点。
就在前段时间,她觉得自己每次饭后腹部都有些胀痛,止不住地打嗝,父母听到后想让小夏去医院看看。
但是她还因为之前的矛盾别扭着不肯听话,只是一脸不耐烦地说:我的事不用你们操心!
然而一次饭后,小夏再次感觉到熟悉的腹痛,本想到房间里躺着缓一下,没想到这次却比往常更剧烈,她一下子倒在地上,一旁的父母吓坏了,手忙脚乱地把她送到医院。
经过检查,小夏被转到了重症监护室,检查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
父母看到结果泣不成声,急忙问医生:我女儿这么年轻,身体一直挺好的,怎么会得这样的病?
医生早已了解了小夏的生活习惯,此时也叹息道:奶茶当水喝,胃怎么能好?
喝一次等于8口马桶水,很多人当水喝,消化科主任:常喝无异于“自残”
1、奶茶
原来小夏平时特别喜欢喝奶茶,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有时候为了凑够配送价,还会点两杯一个人喝完。
父母看到了常常说她,但是怎么说小夏都不听,只好由她去了,小夏变本加厉,瞒着父母偷偷点。
却不知道这种奶茶其实很伤胃,奶茶属于高脂肪、高蛋白的饮品,常喝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而且为了使奶茶更香甜,很多奶茶店会添加糖精、添加剂、色素等,常常食用这些东西,是在一次次地损耗消化系统,让消化系统走向衰败,比喝马桶水还伤胃。
除了奶茶,还有1种饮料同样伤害肠胃:
2、碳酸饮料
市面上常见的碳酸饮料比如可乐、雪碧等,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不管是日常喝,还是大餐的时候解腻,都是饭桌上常见的身影。
但是碳酸饮料属于酸性,会增加胃酸的分泌,破坏蛋白质的合成,经常喝这样的饮料,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导致胃溃疡、穿孔的出现。
人体出现3个异常,对胃来说不是小事
1、口臭严重
当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堆积在胃里的食物没有及时消化,就会出现口臭,如果刷牙、洗牙都无法去除,就有可能是胃的问题。
2、食欲不振
大量的食物堆积在胃中无法消化,同样会影响进食的欲望,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
3、消化不良
胀气、打嗝等其实是消化不良的表现,主要是因为胃里食物堆积发酵产生气体排出而形成的。
常补2物,滋养胃部,疾病或能远一点
(1)常补养胃物质
想要养胃,除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之外,还要学会给胃部做“加法”,多摄入一些有助于滋养胃部的食物,让受损的胃黏膜加快自我修复的进度。
平时胃有异常的人群,可以在早上醒来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冲淡胃酸,缓和胃部不适。
(2)常吃养胃食物
比如南瓜、山药、小米粥等,这些都是有利于胃部消化的食物,而且具有粘性物质可以帮助吸收肠胃道里的垃圾,促进毒素排出。
“带薪如厕”可谓是这届职场人的特色,但久坐不出卫生间,不一定是在摸鱼,也可能是真出了问题……比如发现自己“便血”了。
发现便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老”痔疮又犯了,但更可怕的是肛裂……今天Dr.京“坐立难安”的给你们聊聊这两件事。
痔疮是很常见的疾病,俗话说十人九痔,说它是大病也不算很大,说它是小病却反反复复折磨着每一个有“痔”青年,不疼则已,一旦疼起来坐立难安。
同样会便血的肛裂,简单的说就是肛管的皮肤裂开了,疼痛程度可想而知 [1]。
痔疮和肛裂是两个不同的疾病。痔是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的主要表现是出血和脱出,有些人可伴随排便困难,内痔有血栓、嵌顿、感染时会出现疼痛。
外痔却常常发生于肛门外部,如厕时会有痛感,有时伴有瘙痒感。
而混合痔便是最主要的发病形式,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简直不要“太酸爽”,主要会表现为便血、肛门疼痛、坠胀,以及瘙痒等。
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肛裂,肛裂是肛管皮肤裂伤导致的溃疡,这种溃疡一般是纵行的溃疡,排便的时候会有疼痛、便血和便秘的发生。
肛裂的疼痛是肛门内灼烧样和刀割样疼痛,就仿佛手上被划了一道伤口又被撒了辣椒面火辣辣的疼。
并且肛裂疼痛是持续的,虽然疼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但令人难过的是,不仅排便时会引起“菊花”疼痛,甚至严重人群在咳嗽、喷嚏,以及排尿等情况时都会可以引起疼痛。
肛裂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外力的冲击或摩擦,如果便便过粗、过硬,肛门适应性较差会使肛管裂开,所以有便秘的人们要小心。
当然,也不仅仅是便秘才会产生肛裂,腹泻也会产生肛裂,可占到肛裂诱因的4%-7%。长期腹泻的人们,便意往往比较急,但是很多情况下,可能不太方便马上去排便。
而在忍耐便意时,肛门内括约肌反反复复受到刺激之后,会变得肥厚、增生,力量超过肛管皮肤血管压力的时候,会造成肛管皮肤缺血、溃疡。
其他的原因还有内括约肌痉挛,以及解剖缺陷的因素也会导致肛裂。
不管是痔疮,还是肛裂,都是男默女泪的疾病,我到底还能不能愉快的“带薪如厕”了!
对于职场坐班人员,最难过的是“带薪如厕”后,回到办公位坐下,随之而来的疼痛感,懂的都懂。
因此,我们是时候对我们的“后面”下手了!
我们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2](PS:类似饮食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非保守治疗(PS:这就是手术治疗了)。
TIPS 痔疮的治疗原则:
饮食干预
建议多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如火龙果、苹果、胡萝卜、芹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肠道的蠕动,有利于便便排出,可防止痔疮症状的加重,可缓解“菊花”不舒服的感觉。
建议清淡饮食,日常多喝水,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饮酒等,都有助于痔疮的好转。
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
药物有外用药物和口服的药物,主要的作用是消炎、镇痛、止血等等。
如果经过上述保守治疗失败,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痔疮无痛手术,即PPH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手术方法,还有其他的手术方式,比如传统痔切除术,即外剥内扎术。
对于肛裂的治疗,保守治疗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同样遵循上述的原则。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口服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药物,也可以进行坐浴,坐浴后应用外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药膏缓解症状。
如果经过保守治疗失败,严重肛裂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非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比如进行扩肛手术,解除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收缩,缓解疼痛,也可以进行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
经过上述的这些方法和治疗,我们的“菊花”还是有救的。
无论有没有痔疮或肛裂,都应该积极预防或治疗它们,这样才能更好的呵护我们的“菊花”。
Dr.京不得不强调一下,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的同时,每天坚持适当运动和有规律排便。
保持健康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对“菊花”产生刺激。注意肛周卫生,需要养成便后及时清洗肛门的卫生习惯。
如果感觉“菊花”不适时,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详细的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Dr.京希望也能和你一起,肠道轻松,排便无忧。
夏季,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解暑的首选活动。然而,游泳安全却常常被忽视,特别是那些自认为游泳技术不错的“老手”。事实上,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是因为许多会游泳的人往往过于自信,低估了溺水的风险。本文将探讨游泳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游泳过程中避免意外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溺水的原因。溺水通常是由于水、水中杂质或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的窒息。因此,游泳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意外,不会游泳者应立即采取仰面体位,头顶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面,保持呼吸,等待救援。
对于会游泳的人来说,抽筋是导致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抽筋,游泳前一定要充分热身,下水前逐渐适应水温。一旦发生抽筋,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方法:将身体抱成一团,头浮出水面,深吸一口气;将脸浸入水中,用力拉扯痉挛下肢的拇指,直至痉挛缓解;反复呼吸和按摩痉挛部位,慢慢向岸边游动。
在救人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应迅速脱去外衣裤,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从背后接近溺水者,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手臂,游向岸边。如果被溺水者抱住,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进行岸上急救。首先,清除口、鼻中的杂草、污泥,保持呼吸道通畅;其次,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溺水者头向下,按压背部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接着,按压人中穴,刺激溺水者恢复意识;最后,如果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儿童来说,游泳安全同样重要。家长在选择儿童游泳培训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选择过小的孩子参加游泳培训班,最小年龄不应低于5岁;其次,不要选择一个教练带过多孩子的培训班,以保证安全;最后,家长最好在旁边密切观察,一旦有危险,立即呼救。
宝宝发生溺水后,家长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检查宝宝是否还有意识。如果宝宝意识清醒,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让宝宝趴在平坦的表面上,头部略低,用一只手按在宝宝的腹部,轻轻向上推,帮助宝宝将口中的水排出。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头部朝下,轻轻拍打背部,促使宝宝将水吐出。
如果宝宝已经失去意识,家长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将宝宝放在平坦的表面上,解开宝宝的衣物,确保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2秒钟吹气一次,直到宝宝恢复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宝宝的胸骨下半部分,按压深度为1-2厘米,按压频率为每2秒3次。在抢救过程中,应持续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溺水后的宝宝可能还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即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电解质失衡。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安全教育,避免宝宝单独靠近水域。在户外活动时,家长应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除了溺水,宝宝还可能遇到其他意外伤害,如烫伤、触电、中毒等。家长应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总之,家长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身材管理。泡澡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泡澡减肥更是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泡澡减肥,让你在享受泡澡的同时,轻松瘦下来。
泡澡减肥的原理在于:泡澡时,水温会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此外,泡澡还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那么,如何进行泡澡减肥呢?以下是一些实用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泡澡时间:泡澡减肥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睡前。因为这时候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泡澡更容易促进血液循环。
2. 控制泡澡时间:泡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脱水。
3. 选择合适的泡澡用品:可以选择具有减肥功效的浴盐、精油或沐浴露。这些产品可以帮助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减肥效果。
4. 配合运动:在泡澡过程中,可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抬腿、按摩手臂、臀部等,以增强减肥效果。
5. 注意饮食:泡澡减肥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
除了泡澡,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减肥:
1. 增加运动量: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消耗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2. 改善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肥。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肥。
总之,泡澡减肥是一种既健康又有效的减肥方法。只要坚持,你一定可以收获理想的身材。
夏天,游泳成为人们消暑降温的首选运动,但随之而来的溺水事件也层出不穷。面对溺水,如何进行急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朋友圈中流传一种说法:如果孩子溺水,应立即倒背着孩子奔跑,十多分钟左右孩子就会吐出水恢复呼吸。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存在误区。
溺水急救并非简单的倒背奔跑,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方法:
1. 确认溺水者意识
首先,要确认溺水者是否还有意识。如果溺水者意识清醒,可以尝试将其救上岸,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清理口鼻异物、进行人工呼吸等。
2. 对呼吸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已经失去意识,并且没有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需要持续进行,直到溺水者恢复呼吸或确认死亡。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可以帮助溺水者恢复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溺水者的气道畅通,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
4. 清理口鼻异物
溺水者往往会有口鼻异物,这会影响其呼吸。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口鼻异物,确保气道畅通。
5. 迅速送往医院
无论溺水者的情况如何,都应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此外,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1. 在游泳时,要选择安全的水域,并注意自己的安全。
2. 游泳时,要避免喝酒或服用影响神智的药物。
3. 教育孩子游泳安全知识,并监督他们在游泳时的行为。
4.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施救。
总之,面对溺水,我们要保持冷静,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并积极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溺水事件频发,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人们喜欢到河边、湖泊等水域消暑纳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将针对溺水事件进行科普,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多见。溺水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游泳技能不佳、水边玩耍时疏忽大意、酒后游泳等。一旦发生溺水,周围人群的救援意识尤为重要。
溺水者发生溺水后,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况。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措施:
1.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2.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3. 对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CPR);
4. 对溺水者进行保暖;
5.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为了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游泳时选择安全的水域,并了解水域的深度和水质;
2. 学会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3. 不要酒后游泳;
4. 儿童和青少年在游泳时要有成人陪同;
5. 在水边玩耍时,要时刻保持警惕。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溺水者的心理创伤。在救援过程中,除了进行身体救治外,还要关注溺水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注重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养生,却忽略了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一些看似反常规的养生方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雨中漫步,享受负氧离子
下雨天,许多人会选择待在室内,避免湿气侵袭。然而,雨中漫步却是一种特殊的养生方式。下雨时,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增加,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呼吸,有助于降低血压、松弛神经,缓解疲劳。此外,雨水的轻柔拍打还能起到按摩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雨中漫步要选择小雨天气,避免淋湿感冒。同时,要热身后再进入雨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受凉。
水中运动,塑造完美曲线
水中运动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关节的冲击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在水中运动,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塑造完美曲线。此外,水中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进行水中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水温,避免水温过低对身体造成伤害。
冷水澡,激活免疫系统
冷水澡是一种刺激性的养生方法,能够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冷水澡能够刺激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此外,冷水澡还能改善皮肤状态,使皮肤更加紧致有弹性。
进行冷水澡时,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降温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不宜尝试冷水澡。
赤脚行走,刺激穴位
赤脚行走是一种简单的养生方法,能够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足底穴位与人体各个内脏器官相对应,赤脚行走能够调节内脏功能,改善身体健康。
赤脚行走要选择柔软的地面,避免地面过硬或尖锐物体划伤脚底。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天气寒冷或地面湿滑的情况下行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饮水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人们在饮水方面仍存在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常见的饮水误区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饮水健康。
首先,部分消费者认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实际上,适量、平衡的矿物质才是健康之选。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反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碘化物含量过高会导致碘中毒。
其次,纯净水并非越纯越好。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身体营养失调,降低人体免疫力。此外,纯净水呈弱酸性,长期饮用可能破坏体内环境,增加钙的流失。
第三,口渴时才喝水是一种常见的饮水误区。实际上,水在体内具有稀释营养物质、促进新陈代谢等重要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才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四,饮料不能完全替代饮用水。饮料中的糖分、色素等成分不利于健康,长期饮用还可能引发热量过剩、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第五,电解水和富氧水等医疗用水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的饮用水。电解水中的阳离子水需要医生指导饮用,富氧水则可能破坏细胞分裂,加速衰老。
总之,正确饮水对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避免饮水误区,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随着暑假的到来,中小学生纷纷走出校园,享受愉快的假期生活。然而,暑期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游泳溺水、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家长们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以下是一些暑期安全小贴士,希望能帮助家长们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一、游泳安全
1. 不要独自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最好有成年人陪同。
2. 游泳时最好带上救生圈或救生衣,确保安全。
3. 学习基本的自救和救人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二、交通安全
1. 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
2.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
3. 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以免发生意外。
三、居家安全
1. 不要在厨房或火源附近玩耍,以免发生火灾。
2. 不要攀爬阳台、窗户等危险地带。
3. 不要玩火柴、打火机等危险物品。
四、户外活动安全
1. 参加户外活动时,要选择安全的地方,避免到危险地带。
2. 遇到恶劣天气时,要及时回家,避免外出。
3. 遇到危险时,要及时向成年人求助。
五、网络安全
1. 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2.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3. 不要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
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能量消耗巨大。研究表明,在相同运动速度下,完成一组动作,游泳所需力量是陆上运动的6倍。同时,水对热量的传导速度是空气的26倍,因此在水中运动时,人体热能消耗是陆地上的20多倍。
游泳作为一种减肥运动,具有显著的效果。中等强度的游泳,能量消耗约为300-500千卡/小时。但要注意,游泳减肥需要坚持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至少持续40分钟到1小时,才能产生减肥效果。
游泳前后的饮食也很重要。游泳前,不要空腹,可以选择体积小、易消化、能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奶酪、面包等,在游泳前1-1.5小时食用。游泳后,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米饭等,但不宜过量,以免造成能量过剩。
游泳时,人体会出汗,因此要随时补充水分。可以携带一瓶水或运动饮料,在休息间隙饮用。游泳后,也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选择橙汁或运动饮料。
为了及时补充游泳时的热量消耗,可以在包里放一些饼干、能量棒或运动饮料,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游泳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但要注意饮食和补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