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怎么预防脑梗塞

怎么预防脑梗塞
发表人:赵金坤

1、节制饮食

  • 中老年人预防脑梗塞,要切记忌酗酒,不宜过量食用肥甘、滋腻厚味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以尽量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

2、加强锻炼身体

  • 中老年人务必慎起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

3、保持乐观的心情

  • 中老年人一定要心胸开阔,保持心情舒畅,遇事冷静对待,泰然处之。

4、中老年人注意定期检查

  • 中老年人要定期作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等化验检查,经常监测血压。

5、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脑梗塞的预防要求彻底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脑梗塞患者每天平均饮酒量不应超过 1 两,女性患者不应超过半两,当然能不饮酒则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多发性脑梗死疾病介绍: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部有两个以上的脑梗塞灶。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梗塞的部位不同、面积不同,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多发性脑梗塞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说话语言功能障碍、精神活动障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褥疮、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较差。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右侧额叶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右侧额叶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额叶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症状表现为言语障碍、肢体障碍、认知障碍等。

    1.言语障碍:右侧额叶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大脑动脉分支闭塞导致,好发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炎等患者。由于血管堵塞,血液供应不足,会出现言语障碍,比如口齿不清、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语调改变等。

    2.肢体障碍:如果脑梗死面积较大,会导致共济失调,造成肢体障碍,影响正常活动,比如走路异常、手脚麻木、肢体僵硬、偏瘫等。

    3.认知障碍:由于大脑的认知功能是大脑皮层的高级活动,如果出现脑梗死,大脑供血不足,会影响神经元出现不可逆的损伤,造成认知障碍,导致记忆力下降、神智淡漠、对人爱理不理等,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建议平时要多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判断后,采取对应处理,及时控制病情。

  • 很多朋友不知道脑梗塞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脑部的血管堵住了,血流不动了,大脑出现供血不足、组织坏死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但近年来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能仗着年轻就“糟蹋”健康。

      
    脑梗一旦发生,对人的生命威胁极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麻痹大意,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3个习惯,是脑梗的“加速器”,千万要重视

     

    长时间熬夜

     

    现代人对于熬夜已经习以为常,虽然有的人在熬夜之后会感到不舒服,但总觉得是因为没休息好,白天再补觉就好了,但人体的生物钟一旦被打乱,是很难恢复如初的,而且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长期熬夜则会加快这一进程,影响血液循环,刺激血管,诱发脑梗。

     

     

    常吃高油食物

     

    现在走进各大饭店,放眼望去,那些招牌菜中大部分都是高油高盐的食物,其中油炸食物也占了半边天。确实,这类型的食物一般味道都不错,但满足口腹之欲的前提却是要搭上健康。油炸食物的中营养物质极少,脂肪含量却极高,而脂肪又是血管的“劲敌”,常吃高油食物,会加速脑梗的形成。

     

    久坐不动

     

    生活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懒,社会的进步为人的懒惰提供了方便,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躺在家里就能收到快递,这些方式让人们免于奔走,但也让人变得更懒了。除了上下班,其他时间几乎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这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许多隐患。长期久坐,血液循环变慢,会加速血管堵塞。

      
    不想脑梗塞召唤嗓门,早期“信号”莫忽略

     

    阵发性头晕头疼

     

     

    有些朋友平时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但自己却不太在意,因为头晕头痛的现象太常见了,成因也多,很难找出“罪魁祸首”。如果你经常出现短暂性的头晕头痛,希望你重视起来,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脑梗的“信号”。

     

    手指发麻

     

    当我们趴在桌子上午休时,睡醒后很容易出现手臂发麻的症状,但如果手指没有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却出现了这些症状的话,希望你别大意,可能是血管堵塞了。

      
    下肢不听使唤

     

    人衰老时,腿部也会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有人说“人老腿先老”,其实,人生病了,腿也会先“知道”。当腿部出现了软弱无力、僵硬、麻木等症状时,希望你能尽早检查身体,别等到脑梗找上门才后悔。

     

    做对3件事,脑梗绕着走

     

    没事多按摩颈部

     

    颈部离我们的大脑最近,平时空闲的时候,可以多按摩按摩颈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管堵塞,降低脑梗的发病几率。

      
    排便慢一点

     

    很多人都会遇到便秘的问题,但大家要记住,即使便秘了,也不能用蛮劲排便,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升高血压,甚至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平时多吃绿色蔬菜

     

    挑食的人很多,有些人对于蔬菜完全不感兴趣,平时也几乎不会主动吃。虽然肉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味道也不错,但是绿色蔬菜中的营养物质,却是肉类所无法提供的。常吃绿色蔬菜,还能清除血管中的垃圾,预防血管堵塞。

      
    总结:有些人很幸运,到现在还没有接触到脑梗塞,甚至从来都没去了解过,但以后会不会遇到,没人能预料,所以,希望大家能多了解脑梗塞的知识,以免身体发出大量“信号”,自己却一无所知。

  •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确实是,但是夏季也是,尤其是在35℃以上的天气,更容易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常说夏季养心,大致也是这个道理。夏季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第一个原因:其实人周围环境大于32度的时候,人体就会开始大量出汗来散热降暑了,相比平常,皮下的血液循环会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时间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其他器官的血流减少,这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隐患的朋友、对于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的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利的。

     

    第二个原因与血压有关,血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波动,从而增加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三个原因,夏季人体出汗加多,补水少,血液粘度高,从而容易引发脑梗、心梗等症。

     

     

    谨防三种“心病”

     

    这说的三种心病,是三种夏季频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1、脑梗塞

     

    脑卒中包括血管堵塞所致的脑梗塞和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脑出血更多的是受低温影响,而脑梗塞的发病季节则与脑出血不同,既受低温影响,也受高温影响。夏季同样是脑梗塞的高发时间段。夏季的高温对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使人的血液浓缩,粘稠度升高,导致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梗塞。每年的6月24日,是“世界卒中日”,定在这样的日子,也充分说明了,夏季也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段。

     

    2、心梗

     

    炎热的夏季血管容易扩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而且夏季气压偏低,天气闷热,空气中含氧量下降,使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夏季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也会诱发心肌梗死。

     

    3、高血压

     

    随着气温的上升,血管相对处于舒张状态,血管阻力减低,血压是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但请不要忽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血压降低,切不可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尤其是忽冷忽热的时候,非常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

     

     

    多食“三物”

     

    1、要注意常饮水

     

    夏季炎热,老年人“渴”神经不敏感,加之排水较多,所以容易造成人体内缺水,这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盛夏季节,即使是没有感到“口渴”,也要饮水,最好保持每天定时饮水的习惯。

     

    2、多食用红色的食物

     

    中医理论任务,红色食物入心,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像红椒、胡萝卜、番茄、红枣、红豆、红樱桃等等。

     

    3、注意饮食,补充钾镁

     

    炎热夏季,很容易缺少钾镁,往往人会感觉倦怠无力、精神头、体力都降低不少,严重的还会引起心率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饮食中补钾镁是最方便的,新鲜蔬果比如毛豆、油菜、菠菜、芹菜、紫菜、海带、香蕉、新鲜玉米等,都会有效的提高钾镁的摄入量。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老刘今年79岁了,身体原本一直很硬朗,却因三个月前的一个早上,突发脑梗,如今自理能力降低了一大半,只能依靠保姆照顾生活起居。

     

    老刘的脑梗来势汹汹?

     

    脑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风”,又称缺血性卒中。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后形成血栓,逐渐变大阻塞脑血管,从而突发脑梗塞。老刘就是这样,清晨起床,突然感觉身体一侧麻木无力,还没反应过来,就丧失了语言能力,重新瘫倒在床上……

     

    受机体动脉血压的影响,清晨更容易发生脑梗。如果能在6小时之内通过溶栓等方法治疗,病人可能完全恢复。而老刘等到家人发现,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脑梗应该警惕哪些疾病风险呢?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很容易引发脑梗,我们对此毋庸置疑。然而当医生说老刘的脑梗很有可能与肾脏有关时,家人都吃惊了。

     

    脑梗不可忽略的因素——肾脏疾病。

     

     

    引起脑梗的是一种叫做“膜性肾病”的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由于这种病会出现大量尿蛋白的情况,因此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继而引起血黏度升高,于是形成血栓或栓塞。当血栓或栓塞阻塞脑血管时,就会发生脑梗。

     

     

    为什么脑梗逃不开后遗症

     

    由于我们对疾病早期识别认知度低,导致救治延误,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出现“半身不遂”等现象。在发病3小时内到达医院急诊的患者只有21.5%。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会引发脑梗的原发疾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争分夺秒守护健康。

     

     

    卒中中心,提升脑梗救治效率

     

    卒中中心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中心,多科室共同参与,为脑梗患者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快速、高质量、标准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后遗症。

     

    脑梗成为中老年健康的极大威胁。我们保持健康饮食、作息规律、适当运动,警惕三高以外,还要注意肾脏健康。身体犹如一个大化工厂,每个部位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牵动其他器官的病变。早关注、早筛查,才能健康常伴,安心生活。

     

    参考文献:

    1.孙海欣, 王文志. 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 18(2): 83-88.

    2.王拥军. 卒中:回眸2016[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1): 1-11.

    3.尹勇. 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及诊治[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 40(5): 99-101.

    4.陈坚, 肖建友. 肾病综合征与脑梗塞[J]. 广州医药, 1997, 28(1): 28-29.

    5.王四安, 刘国权. 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11例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0): 78-79.

    6.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 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13(9): 956-967.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脑梗塞也称为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吃方面主要包括日常饮食以及药物两个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没有好得快一说。1.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进而起到辅助控制病情和维持治疗效果的作用。可以选择多种食物,达到营养均衡,每日推荐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鱼、乳、蛋类、豆类、油脂五大类食物,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常见食物如小米、燕麦、鸡肉、鱼肉、鸭肉、鸡蛋、牛奶、红豆、绿豆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2.药物:对于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且无出血禁忌证,可尽早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的药物进行治疗。其次可服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可用于合并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的高危患者。一旦出现脑梗塞,需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和治疗,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  

    很多人对抑郁症并不陌生,但是你听说过脑梗塞后抑郁症吗?

     

    研究发现,脑梗塞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20%到40%,它的主要表现为不安、焦虑、继而转入精神淡漠,无欲、表情淡漠、不动、自暴自弃、生活上完全依赖家属,甚至谩骂家人,多疑,不配合治疗为突出表现,不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部分患者表现抑郁三联征: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语言动作减少。

     

    35岁的小玲是不幸的,她是一名白领,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但怎么都没有想到,而立之年,自己却突然头昏,右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

     

    送到医院后小玲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虽然给予了积极的治疗,但还是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医生说,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发生多次中风,只是有时无症状而已,并不是年轻患者不会罹患,事实上,脑梗死的发生病因非常复杂,而动脉粥样硬化不过是最常见的病因罢了。

     

    更不幸的是,因为失去了健康,小玲无法接受现实,再加上自己生病后,丈夫和婆婆的态度都出现了改变,他们开始埋怨,甚至变得有些不耐烦。

     

    而在职场上一直很强势的小玲,看到如今的自己变成这样,内心不安,焦虑,很快演变为抑郁症。

     

    只是,这一切,小玲的家人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出院回家后,丈夫和婆婆对于小玲的态度更是越来越差,小玲万念俱灰,却又无可奈何,万般绝望之中,她偷偷喝下了百草枯,想一死了之。

     

    医生说,小玲被送到医院的时候,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她被安排住进重症监护室,但是百草枯中毒却引起了全身多器官功能的衰竭。

     

    最严重的是肝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肺纤维化,除了每天都要进行血液透析外,医生还为小玲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玲还是病入膏肓。

     

    最终,小玲的父母和丈夫都签字放弃了抢救,医生拔下了她的气管插管,呼吸机……

     

    小玲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但也发人深思。

     

    不要忽视脑梗死后遗症,如果你的家人出现了脑梗死,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

     

    脑梗死的恢复治疗非常重要,不但包括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还包括心理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20 年 6 月 28 日,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宣布,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英文名 Shingrix)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 50 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这时,离去年 5 月份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刚好一年多一点,它也是我国首批快速引进的 48 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之一。

     

     

    先看看带状疱疹疫苗这个新药能做什么?

     

    带状疱疹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严重时痛感甚至超过分娩痛或慢性癌痛,且因为持续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人们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在 50 岁以后会增加,几乎所有 50 岁及以上成人都曾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但在 85 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二分之一的人会患带状疱疹,可见病毒随年龄增长而重新激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带状疱疹在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为困难,且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可能,因此接种疫苗才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在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试验中,Shingrix显示出高达 90% 以上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有效降低了 50 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所以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能减轻大众们的痛苦。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后多久能起效?

     

    欣安立适的常规接种程序需要接种两次,间隔 2-6 个月,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欣安立适的两次接种方案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但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效,对每个人来说可能不一样,这取决于实际身体状况。

     

    研究显示,在50至69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为 97%;在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效果为 91%。在 50 至 69 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为 91%;在 70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效性为 89%。

     

    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能有多久?

     

     

    研究显示,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在接种疫苗后的四年内,欣安立适的保护率仍然很高(超过 85%),可见欣安立适提供的保护能长达 4 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没有其他疫苗对70岁和80岁的人有如此表现,这样的结果与儿童疫苗接种的结果相当。

     

    但研究者康宁汉姆教授则认为它将持续更长时间,他们正在计划评估疫苗在未来 10 年内的疗效,并对结果非常乐观。并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在老年时期对带状疱疹进行强有力的保护非常重要。

  • 俗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意思是人老了发胖容易得病,清瘦一些有利于健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从大量的研究数据发现,低体重老年人的死亡率高过微胖的老年人,反而是稍稍有些肉的老年人更容易长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70%。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石,然而调查却发现,我国很多大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营养不良率竟然高达50%!其中,很多老年人对营养有误解,认为饮食清淡就是不吃肉只吃素。

    清淡饮食指少油少盐少糖

    所谓饮食清淡,实际上是指饮食口味清淡,少油少盐少糖,而不是不吃肉。恰恰相反,老年人对肉类等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与年轻人是一样的,每天鱼、肉、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至少4~6两,另外每天至少300毫升牛奶,50克豆腐皮或相当量的豆制品。主食中也可以提供一些蛋白质,多选择粗杂粮杂豆,杂豆类的蛋白质种类和比例都比较好,常见的有:红小豆、鹰嘴豆、芸豆、豌豆等。由于消化、吸收、咀嚼等能力所有下降,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吃的太“粗犷”。需要对食材处理的要求更高一些,更精细一些。

    在食材选择、加工方面

    多选择鱼虾蛋等优质蛋白质高、脂肪含量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比如三文鱼、鲽鱼、鲅鱼、带鱼、黄花鱼、海虾、皮皮虾、北极虾等,禽肉、畜肉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好是提前剔除鱼刺、虾壳、骨头等不能食用甚至易造成危险的部分。大块的肉做成肉丝、肉末、肉馅等小块的,尽量剔除肥肉、肉皮部分,多选择瘦肉。实际上,去皮鸡腿肉的脂肪含量比鸡胸肉还低。

    在烹调制作方面

    肉类食材烹调时多选择蒸、煮、炖、焖、烩,少油炸油煎红烧熏烤等油腻口重的烹调方法。延长烹制时间,让食物熟的更软烂一些,方便咀嚼、吞咽。可以自制肉丸、鱼丸、虾丸、水饺、馄饨、包子等等。

    适量增加体力活动延缓肌肉衰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得不面临肌肉衰减的问题,即骨骼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的重要方法就是吃动结合、保持健康体重。多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做一些抗阻运动,比如拉弹力绳、举沙袋等,每次20~30分钟,每周至少3次。此外,每天快走、跳操、打太极拳等至少30分钟,多出门晒晒太阳,减少在房间里静坐或卧床的时间。活动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动作舒缓,避免碰伤跌倒等事件的发生。

    那么,保持多少体重是合适的呢?从降低营养不良风险和死亡风险的角度考虑,老年人的体质指数BMI维持在20~26为好。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健康。

    BMI如何计算?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假设体重60公斤的人,身高1.65米,那么BMI为22。

    算一算,你或你身边的老人的BMI合格吗?

  • 阿尔茨海默症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另一类是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

     

    一、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障碍,学习能力下降,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下降。这些症状都与兴奋传递受到抑制有关,需要应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与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结合,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降解乙酰胆碱的活性,从而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到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的水解,增强对突触后膜胆碱能受体的刺激。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中用于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主要药物,主要包括石杉碱甲、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失眠、头痛、头晕等,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具有调节谷氨酸活性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美金刚。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便秘、嗜睡、高血压,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 脑代谢赋活剂

     

    临床上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常用药物有奥拉西坦、茴拉西坦。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恶心、精神兴奋、睡眠紊乱,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对此药过敏者禁用。

     

    二、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

     

    许多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如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睡眠紊乱等症状。医生通常会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

     

    1.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抑郁、情感淡漠的时候,可以选用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主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胆固醇水平升高、嗜睡、眩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瘙痒、关节痛、耳鸣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如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可选用此类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头晕、头痛、口干、便秘,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应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擅自加减药物,更不得擅自停药,应该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用药期间严格监测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

  • 我今年60岁,退休了,原本在机关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身体渐渐发福了,以为退休后终于有好日子过了,结果前阵子感觉全身无力,浑身痒痒,去医院检查,吓了一跳,2型糖尿病!


    我刚从机关退下来,准备好好规划一下退休生活,结果就在过了60岁后,有一阵子总感觉口干,浑身无力,浑身痒痒,手脚指头尖发麻。


    老伴看我很不对劲,就催我去医院做检查,这不来还好,一来吓一跳!血糖16.8,尿糖3个加号,医生看了我的单子,说我应该就是糖尿病了。

     


    做了更细致的检查后,确实是2型糖尿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别提了!因为我邻居就是糖尿病,后面还有了并发症,反正不怎么好。


    医生看我情绪不对,就说,你得这个病应该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久坐不动,然后肥胖,这些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毕竟我过去确实不爱运动,周末有时间就打牌,原来还是我自己的原因啊!医生又交代了一些事情,比如糖尿病要吃药,也要坚持自我调理之类的。


    从医院出来以后,我还是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每次想到我那可怜的邻居,我就不想步他后路,从饮食到运动,还有体重管控方面,我都付出了努力。


    首先,饮食上,不要吃得太腻,减少高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均衡膳食,总之以前爱吃的肥肉,稀粥之类的,我现在几乎是不碰了的。


    其次是运动,饭后半个小时,我一定要出去走步半个小时以上,走出微微出汗为止。这样,我坚持了两个月后,体重减了20斤左右。

     


    神奇的是,去了医院复检,血糖居然真的降了下来,尿糖也只剩一个加号了,腿脚麻木的现象也减轻了,身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力气,精神状态都变好了许多。


    医生看我精神气挺好,就说,糖尿病并不一定必须用药,其实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才是预防疾病的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唐代的百岁名医孙思邈,就经常坚持走步运动,他主张“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提倡走步运动,预防疾病。


    现在我的空腹血糖在6.0毫摩尔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6.8内,糖化血红蛋白在5.8%以内,可以说是很好了,也感受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益处!


    如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不少老年人朋友吃得好,但是运动却不多,所以很多人跟我一样,有了慢性病,我觉得咱们有必要提醒下身边那些没患病的亲人朋友,保持良好的饮食跟生活习惯,坚持合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身体才会更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最近因为头痛、高血压和脑梗这些病情向医生咨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医生在问诊中态度非常好,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他熟练掌握医疗行业知识,能够客观评价我的病情,并为我提供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沟通中,他耐心倾听我的主诉,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和建议。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在互联网医院得到这样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

    医生的医术高明,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水平充满信心。他细心关注我的细节,并且在开具处方时遵循了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了我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品质和专业素养。我对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充满了信心,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这样优质的医疗帮助。

  • 那天,我焦急地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因为家中的老人突然出现了流口水的情况。电话那头,***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在详细描述了老人的病情后,***医生耐心地询问了老人的病史,包括之前脑梗的情况。老人的情况引起了医生的重视,他提醒我,流口水可能是脑梗再次发作的信号。

    虽然我心中充满担忧,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安心。他建议我带老人去做一个头颅核磁共振,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病情。

    在去医院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医生的建议。到达医院后,医生详细询问了核磁共振的禁忌症,确保老人能够安全地进行检查。在得知没有禁忌症后,我松了一口气。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医生告诉我,老人确实有新的梗塞病灶。这让我倍感压力,但***医生的安慰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他告诉我,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注意老人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按时吃药,以降低栓子脱落的风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照顾老人。虽然老人仍然会流口水,但情况已经有所改善。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

  • 夏天,人们常常会感到困倦,哈欠连连,这被俗称为‘夏打盹’。然而,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这种频繁的哈欠可能并非简单的困倦,而是脑中风的先兆信号,切不可掉以轻心。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夏日高温燥热,人体水分大量流失,血液浓缩,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脑中风。此外,夏季人们睡眠质量下降,生物钟紊乱,血压升高,也容易诱发脑中风。

    研究表明,大约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犯困等症状。这是因为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人群,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液供应不足,大脑缺氧,从而导致频繁打哈欠。然而,这种改善是暂时的,频繁打哈欠往往预示着脑中风可能在近期发生。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如果出现无诱因的白天犯困、哈欠连连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及时补水、饮食清淡、戒烟限酒、保持乐观情绪等,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此外,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以下是一些预防脑中风的建议: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夏季频繁打哈欠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信号,中老年人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脑中风的发生风险。

  • 多发性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由于病灶多发,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

    多发性脑梗塞是由于两个或以上的脑血管闭塞导致,其中脑干梗塞可能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四肢瘫痪、意识障碍、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大面积脑梗死则可能在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消化道出血、感染、脑心综合征、症状性癫痫、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脑疝形成,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治疗上,超早期选择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治疗,可以开通血管,减少致残率。同时,抗栓调脂治疗以及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降低复发率。对于大面积脑梗死,选择去骨瓣减压术可以减少死亡率。

    多发性脑梗塞的产生原因与血管基础较差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小血管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单个部位发生脑梗死,意味着其他部位的血管也可能存在动脉硬化,从而导致狭窄甚至堵塞。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需要启动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治疗,如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血糖和改变生活方式,以避免再次发生脑血管病。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多发性脑梗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认识引起多发性脑梗塞的原因,即大于两个以上的脑梗塞病灶,多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脑血管缺血缺氧性病变。其次,饮食上要低盐、低脂、低糖,多饮水,注意荤素合理搭配。此外,注意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定期去医院复诊也十分重要。

  • 儿童脑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人种、性别和地区中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黑人儿童脑中风的发病率远高于白人儿童,约为2.12倍。而拉丁美洲儿童和亚洲儿童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在性别方面,男性儿童比女性儿童更容易患脑中风,相对风险约为1.24至1.34倍。吸烟、荷尔蒙水平和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此外,地区差异也值得关注。美国东南部的11个州因成人脑中风死亡风险高而被称为“脑中风地带”。在儿童脑中风死亡方面,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死亡风险明显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险差异并非仅受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了预防和治疗儿童脑中风,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 及早干预:对于有脑中风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儿童,应及早进行干预。

    4. 医疗救治:一旦发生脑中风,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 最近,我有幸得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的指导,解决了我家中一位患有脑梗死的亲人的一系列问题。这位医生不仅精通医疗知识,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品质。

    患者最初出现症状时,医生要求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并且在问诊过程中,为了提升沟通质量,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耐心倾听并提供专业建议。即使在病情复杂的情况下,医生也能客观评价患者的病情,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与患者交流时,医生友善地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支持。

    在处理患者的病情时,医生始终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并且,医生也提醒患者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这位医生不仅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相信在他的治疗下,患者一定能够尽快康复。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爷爷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希望在线上得到医生的帮助。爷爷已经高血压多年,最近又被诊断出多发性脑梗塞,这让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医生***耐心地询问了爷爷的病情,并详细地查看了他的检查报告。

    医生***的沟通方式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他不仅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还根据爷爷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爷爷的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梗塞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并强调要预防颅内大血管堵塞引起的急性脑梗塞。

    在询问了爷爷的血压控制情况后,医生***建议我调整用药方案,并建议我使用尼膜同来改善脑供血。他详细解释了每种药物的作用和用法,让我对用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治疗过程中,我担心爷爷的头晕、恶心等症状,医生***告诉我这是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梗塞的常见症状,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症状会逐渐改善。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这次问诊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医生的专业、耐心和细心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和爷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糖尿病与脑梗,这对组合听起来似乎有些可怕,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者群体不断扩大,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脑梗,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是否具有易患糖尿病的基因,而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糖尿病合并脑梗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脑梗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脑梗的发生风险更高,且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脑梗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糖尿病脑梗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限制脂肪摄入: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血脂水平,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2. 控制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脑梗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使用,并避免食用腌制食品、方便面等高盐食物。

    3. 增加蔬菜摄入: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预防脑梗。患者应尽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如白菜、芹菜、茄子等。

    4.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脑组织,促进脑梗恢复。患者可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

    5.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患者应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等,以避免血糖波动。

    除了饮食调整外,患者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并定期进行脑部检查,以预防脑梗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脑梗患者需要重视饮食调整,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降低脑梗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脑中风,作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脑中风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预防脑中风的多种方法。

    一、改善生活方式,远离脑中风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病风险,要尽量避免。

    5.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1.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病。

    2. 关注身体异常症状,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及时就医。

    三、合理用药,降低脑中风风险

    1.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按照医生指导规律用药。

    2. 对于有脑中风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预防。

    四、关注脑中风高危人群

    1.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人群是脑中风的高危人群。

    2. 家族中有脑中风病史的人群,也要提高警惕。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拥有健康的生活。

  • 多发性脑梗死,又称多发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反复发生梗死。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多发性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多发性脑梗死,以下将从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变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液流动受阻,引发脑梗死。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风险。

    4.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

    5. 酗酒:长期酗酒会损伤肝脏,导致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

    二、症状

    1. 肢体无力:患者可能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完全瘫痪。

    2. 语言障碍:患者可能表现为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听力下降等。

    3.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4. 头痛、恶心、呕吐: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5. 视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三、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风险。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3. 降血压药物:如ACEI、ARBs等,可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4. 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可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脑梗死。

    5. 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四、预防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吸烟、酗酒对血管的损害。

    4.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