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友病B(hemophilia B),称因子IX缺乏症或Christmas病,发病率约1.0~1.5/105,占血友病的15%~20%,因子IX的基因长34kb,位于X染色体长臂,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因子IX为一种依赖性维生素K 的血浆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6万,合成部位在肝脏,血友病A、B治疗相似,采用替代疗法,可选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因子IX浓缩物和重组因子IX制品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血友病联盟(WHF)1990年联合会议的报告,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 15~20/10万人口,欧美各国统计,约为5~10/10万人,中国血友病 A 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
一、血友病和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病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不易止血。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正常的血液凝结是血液中血小板,与部分血浆蛋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与凝血功能相关的血浆蛋白,即是凝血因子。由於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加速以及加强反应的效果,缺乏凝血因子的协助,就可能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比正常人要少,因此血管破裂后,血液不容易凝固,导致出血难止。
白血病是造血细胞的癌症亦称作血癌。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 血友病是一种先天的血液系统疾病只是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而白血病是后天患的以出血贫血侵润为主。
二、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如何鉴别?
血友病是缺乏凝血因子引起的凝血障碍,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于血管性血友因子缺乏引起的止血障碍。血友病是少见疾病治疗复杂,患者终身有出血倾向,外伤和手术都会引起自发出血。血管性血友病是染色体遗传疾病,目前暂无根治办法,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症状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以输血和药物止血。血管性血友病很少累及关节腔及肌肉深部,罕见关节畸形,随着年龄增长出血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发现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多数患者的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无凝集反应,血浆中FⅧ∶C/vWF∶Ag比例增高或正常,血浆中vWF减少或结构异常。患者多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获得性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FⅧ抗体,与血友病A鉴别不难。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获得性血友病(acquired hemophilia,AH)是指由于体内产生抑制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而引起的出血病。虽然常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但是,如诊断正确、治疗及时,会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抗体特性。
一、获得性血友病
获得性血友病 患者没有既往或家族出血史,其临床表现各异,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自发性出血,以软组织血肿、肌肉内出血、广泛皮下淤斑、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出血为主,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占80%以上,病死率约20%。与HA不同,AH患者较少有关节出血。AH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淤点、淤斑、肌肉血肿,占60%;呕血、黑便、血尿也较常见。肌肉内出血可导致筋膜室综合征,压迫神经血管束。出血表现为咽喉旁血肿时,患者有吞咽困难和呼吸性喘鸣;也可表现为颅内出血。AH患者可同时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狼疮抗凝物质;部分患者是因拔牙后或外科手术后伤口出血不止而得到诊断。医源性出血也常见,常发生在静脉内置管或膀胱内插管之后。伴FⅧ自身抗体的妊娠女性的出血表现因人而异,通常在产后3月内出现,也有在产后1年才出现出血症状。可表现为产后轻微出血或出血不止、一般的止血治疗措施无效;或表现为间隙性阴道大出血,伴反复出现的肉眼血尿;有时因诊断延误,严重的出血需要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
二、获得性血友病和A型血友需要注意鉴别
获得性血友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和A型血友病很相似,但是A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因基因不能编码合成足够量的凝血因子Ⅷ而至凝血功能障碍,其染色体遗传学检查可见X染色体基因序列异常,补充Ⅷ因子后疾病可得到改善。获得性血友病则无遗传学异常特征,由于机体产生Ⅷ因子抗体,因此补充足量的Ⅷ因子仍然不能纠正凝血功能。获得性血友病可继发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妊娠。自发出血可见于泌尿道、口鼻粘膜、皮肤、结膜、脑等部位。实验室检查可见APTT延长,鉴别A型血友病的重要一点是加入正常人血浆后,获得性血友病APTT时间不能纠正,而A型血友病则可以被纠正。
获得性血友病的发病率每年约为0.2/100万~1/100万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是,最多见于60~80岁老年人,其次为产后女性,儿童罕见。英国牛津血友病中心10年间收治的240例AH患者年龄为20~99岁,小于50岁的患者不到10%;Delgado等的报道中,AH患者年龄为8~93岁 男性105例(45%) 女性129例(55%),有2个年龄发病高峰段,即20~40岁和50~80岁。除青年段因女性妊娠使女性占多数外,在其他年龄段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
一、实验室检查
1.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功能检查:当APTT延长、PT和血小板功能正常时应考虑有无自身抗体存在 是检查自身抗体的筛选试验。
2.血浆混合试验:当仅有APTT延长时 应进行血浆混合试验测定APTT以确定抗体的存在。如APTT仍延长5s或以上为抗体存在。当内凝血途径某一因子(FⅫ、FⅪ、FⅨ、FⅧ)缺乏时 正常血浆与患者血浆等量混合可纠正延长的APTT;但是 当有抗体存在时,等量血浆混合后延长的APTT、不能得到纠正。
3.Bethesda试验:一旦确定存在自身抗体,就应对抗体进行定量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危险性,常用的方法是Bethesda法,即检测患者血浆灭活正常血浆中FⅧ的能力。一个Bethesda单位定义为检测体系中剩余FⅧ活性为50%时的患者血浆稀释度。但是,该方法缺乏敏感性尤其是当抗体为低滴度时。
4.改良Bethesda试验:即将患者血浆与缓冲液稀释后的正常人血浆共同温育以保证体系pH值的恒定,同时将缓冲液稀释后的正常人血浆与乏FⅧ血浆一起温育作为对照。改良法提高了敏感性,尤其适合用于低滴度抗体的检测。因此,被推荐为检测抑制性抗体的首选方法。
5.ELISA法:用重组FⅧ包被,4℃过夜;鱼胶封闭非特异性位点,加入经稀释的患者血浆并37℃孵育;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人IgG,四甲基二氢氯化联苯胺(TMB)作为发色底物,盐酸终止反应,450nm处测吸光度(A)。该方法能检测所有抗FⅧ抗体,包括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
6.免疫沉淀法(IP):患者稀释血浆与125I标记的FⅧ分子的A1、A2、C2、轻链片段共同孵育后,再加入蛋白G-sephrose结合的磁珠;用γ计数仪测定结合的放射活性;结果表示为免疫沉淀单位/ml,计算公式为:1-(结合放射活性/总放射活性一背景放射活性)×血浆稀释倍数×16.7。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同,也能检测所有抗FⅧ抗体,包括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
7.FⅧ:C检测:一期法不能判定FⅧ:C减低是因FⅧ自身抗体还是狼疮抗凝物质引起。二期法则可鉴别,因在狼疮抗凝物质存在时FⅧ:C水平正常或甚至增加;也可用血小板中和试验或稀释的RVVT来鉴别。
二、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 B超、X线 CT、MRI、生化等检查。
如患者无既往或家族出血史而突然发生出血,仅APTT延长,血浆混合试验证明存在自身抗体,Bethesda试验或ELISA、免疫沉淀法进行抗体定量,FⅧ:C减低,就可明确诊断AH。
血管性假血友病简称VWD是仅次于血友病的最常见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性倾向,出血时间延长和因子Ⅷ含量减低。VWD是缺乏凝血因子Ⅷ的大分子量部分,也即ⅧR所致。ⅧR是由常染色体遗传的,而Ⅷ:C则是由X染色体遗传的。典型VWD不仅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即ⅧR的抗原部分活性降低,以及因子Ⅷ瑞斯托酶素辅因子(ⅧR:RCOF)减少或缺乏,而且Ⅷ:C也降低,但其程度不如血友病甲严重。ⅧR:Ag及ⅧR:RCOF是血小板相互之间以及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之间相互粘附的重要因子,是诱发血小板对瑞斯托酶素起聚集作用的辅助因子,由于本病缺乏这种因子以致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发生障碍,出血时间延长。
一、血管性假血友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血管性假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别亚型呈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双亲均能传递,有的病人双亲可无出血症状。本病多在儿童期发生出血倾向,少数病人至成年以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本病的出血症状与典型的血友病相似,但程度稍轻,不过也有较严重的。病情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主要临床表现有:
1.有家族史:符合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即男女均可以发病,父母均可以遗传。
2.出血倾向:有粘膜、皮下出血或月经过多,术后有或无严重出血史,少数关节、肌肉出血,但一般无关节畸形。
二、如何确诊血管性假血友病?
1、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
2、临床有粘膜、皮肤、内脏出血或月经过多史,创伤、手术时有或无异常出血史,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腔、肌肉或其他部位出血现象。
3、实验室有助于诊断的检查:血小板形态和计数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血小板粘附试验延长或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或正常;VWF因子抗原(VWF:Ag)减低或正常;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减少或正常;必须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三、血管性假血友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1、预防治疗,补充凝血因子。
2、对症支持疗法。用药原则血管性假血友病病人禁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般用“A”、“B”项药物处理均能改善出血症状,进行外科手术前后需输注血液制品。
获得性血友病是指非先天因素,因后天多种不明诱因或无诱因导致机体产生凝血因子Ⅷ抗体,使得Ⅷ因子无法参与凝血途径,而至APTT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机体凝血障碍,表现为机体自发出血或出血不止的疾病。约50%的AH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任何病因可查。另有50%的患者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与AH相关的最常见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围生期、恶性肿瘤、药物反应(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和皮肤疾病。近年确认手术可能是AH的促发因素。对FⅧ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不是完全清楚,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但是,每一种疾病中抗体产生的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FⅧ自身抗体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1) 抗体产生机制: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炎性活动导致急性相反应蛋白被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给免疫系统,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FⅧ就是这样一种蛋白,可以部分解释获得性凝血因子抗体较常见于FⅧ而不是其他凝血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FⅧ自身抗体滴度通常较高,且不经治疗或单用泼尼松治疗不会降低,大多数患者需加用一种烷化剂以消除抗体。
二、妊娠后出现FⅧ自身抗体
常为初产妇,占2.5%~14%。表现为分娩后1~4个月内出血,也有产后1年才出血的报道。大多数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滴度较低,平均约为20 Bethesda单位(BU)。如抗体滴度小于5BU,则抗体一般会自行消失 再次妊娠时不再出现;如滴度大于10BU,则抗体可持续数年,且对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品、细胞毒药物治疗效差。该组患者的死亡率较低,为0~6%。抗体的出现机制可能是因为:①妊娠导致机体免疫状态发生改变,来自胚胎的FⅧ通过胎盘渗漏至母体,被作为外来抗原导致母体产生FⅧ抗体;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的前兆;③与胎盘分泌的因子有关。
三、恶性肿瘤
约占10%,见于实体瘤或血液肿瘤尤其是淋巴增殖性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astleman病、抗体产生机制:T细胞对未知抗原或B细胞与T细胞间相互作用产生异常反应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四、一些药物
如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类药、氯霉素)和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与FⅧ自身抗体的关系已被确认。通常,这类抗体在高敏反应后出现,停药后不久就消失,有报道CML者应用IFN-α治疗后出现自身抗体。然而,此类现象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清楚。
五、手术
手术导致FⅧ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与外伤、组织损伤有关;②伴随手术的免疫功能失调;③对麻醉药或其他药物的反应。
血友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替代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损伤出血极为重要。尽早有效地处理病人出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禁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可能干扰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家庭治疗及综合性血友病诊治中心的定期随访;出血严重病人提倡预防治疗。该疾病无法治愈,需要终身间歇替代治疗。
一、一般治疗
局部止血治疗,若发生轻微损伤,可用吸收性明胶海绵、纤维蛋白泡沫、凝血酶、肾上腺素等局部压迫止血。国外配制止血剂中含冷沉淀、凝血酶、氨基己酸,用于血友病A患者的局部治疗止血效果较好。
二、药物治疗
1、补充凝血因子:新鲜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含凝血因子,适用于血友病B患者,可采用储存血浆治疗,5天内为宜。但是由于容量因素限制,单纯输注新鲜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难以达到有效止血浓度,同时存在溶血及感染病毒的风险。冷沉淀制剂比普通血浆中凝血因子浓度高,适用于轻型和中型血友病A患者。副作用在于长期反复使用会产生FⅧ或FⅨ抑制物,给治疗带来困难,发生率为10%。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PCC)适用于血友病B,改善岀血。需注意制剂中含有少量活化的凝血因子,可能诱发血栓形成。血友病A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Ⅷ制剂或者病毒灭活的血源性FⅧ制剂,无条件者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等。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Ⅸ制剂或者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无条件者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
2、去氨加压素:即DDAVP,静脉快速滴入,适用于轻型血友病和血友病传递者。由于水钠潴留等,此药幼儿慎用、两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抗纤溶药物:通过保护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不被溶解而发挥止血作用。泌尿系统出血时禁用,避免与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使用。
三、基因治疗
目前已有临床试验成功地将FW及FX合成的正常基因,通过载体转导人人体,以纠正血友病的基因缺陷,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FⅢ或FX。
四、手术治疗
适用于血友病中反复关节出血而致关节强直及畸形的人,可明显改善关节活动障碍症状。但必须在补充足量凝血因子FⅧ或FⅨ的前提下,否则手术中难以止血,危及生命。
血管性假血友病简称vwd是仅次于血友病的最常见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性倾向,出血时间延长和因数ⅷ含量减低。
一、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发病原因
血管性假血友病是缺乏凝血因数ⅷ的大分子量部分,也即ⅷr所致。ⅷr是由常染色体遗传的,而ⅷ:c则是由x染色体遗传的。典型血管性假血友病不仅因数ⅷ相关抗原(ⅷr:ag)即ⅷr的抗原部分活性降低,以及因数ⅷ瑞斯托酶素辅因数(ⅷr:rcof)减少或缺乏,而且ⅷ:c也降低,但其程度不如血友病甲严重。ⅷr:ag及ⅷr:rcof是血小板相互之间以及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之间相互粘附的重要因数,是诱发血小板对瑞斯托酶素起聚集作用的辅助因数,由于本病缺乏这种因数以致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发生障碍,出血时间延长。血管性假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别亚型呈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双亲均能传递,有的病人双亲可无出血症状。本病多在儿童期发生出血倾向,少数病人至成年以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本病的出血症状与典型的血友病相似,但程度稍轻,不过也有较严重的。病情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二、血管性假血友病的症状表现
1.有家族史:符合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即男女均可以发病,父母均可以遗传。
2.出血倾向:有粘膜、皮下出血或月经过多,术后有或无严重出血史,少数关节、肌肉出血,但一般无关节畸形。
三、如何确诊血管性假血友病?
1、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
2、临床有粘膜、皮肤、内脏出血或月经过多史,创伤、手术时有或无异常出血史,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腔、肌肉或其他部位出血现象;
3、实验室有助于诊断的检查:血小板形态和计数正常; 出血时间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 血小板粘附试验延长或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梅时间延长或正常; vw因数抗原(vwf:ag)减低或正常; 因数ⅷ凝血活性(ⅷ:c)减少或正常;必须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四、血管性假血友病如何治疗?
血小板型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又称为假性血管性血友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同时伴有血小板的减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治疗方法有,输注去氨加压素和冷沉淀。但是由于大量输入去氨加压素和冷沉淀,可以导致血小板的凝集性消耗,因此,可以使用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或输注少量的冷沉淀,用以补充适量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必要的时候可以输注血小板等。根据本病患者出血主要由于vwf:ag量与质的异常和ⅷ:c活性的减低引起,提出在患者接受冷沉淀输注和ddavp治疗时测定出血时间和ⅷ:c来评估疗效,判断是否达到止血的需要。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但还有许多因素如放射、化学毒物(苯等)或药物、遗传素质等可能是致病的辅因子。根据白血病细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回顾调查,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其特征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每天骨髓能产生上百亿个新的血细胞,大多数为红细胞。而患有白血病的人体内产出的白细胞比实际需要的多,且多数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为幼稚细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况下长。尽管这种白细胞数量很大,然而却不能像正常白细胞那样抗感染。体内这种白细胞的增多,会直接影响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正常健康血细胞的产量。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生,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的产生,甚至没有足够的正常白细胞抗感染,很容易受伤、出血、感染。
白血病的病因:
1、病毒因素
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告也可见到,但还缺乏统计资料。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3、放射因素
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原子弹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爆炸后3年,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7年时达到高峰。至21年后其发病率才恢复到接近于整个日本的水平。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物质(比如钴-60)经常接触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获得性血友病治疗包括止血对症处理,包括局部止血即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及时补充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代替Ⅷ因子纠正凝血时间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患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封闭Ⅷ因子抗体。
一、出血的治疗
获得性血友病治疗患者出血的治疗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预防出血。微小的损伤 肌内注射、动脉内采血以及任何侵入性操作均应避免。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抗炎药也应避免应用。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抗体滴度的高低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如果仅轻微出血且抗体滴度小于5BU,可应用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或输注人FⅧ制品;如抗体滴度大于5BU,或输注人FⅧ制品无效,可用激活的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或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重组活化FⅦ(rFⅦa)制品或猪FⅧ制品。
二、抗体的清除
可采用免疫调节疗法以中和自身抗体或抑制、清除合成抗体的细胞克隆。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品: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品中存在抗个体基因型抗体 与自身抗体结合,抑制其活性;此外,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制剂也抑制抗体合成。
血浆透析和免疫吸附:当必须迅速清除抗体尤其患者有严重出血时,可应用血浆透析和免疫吸附。已有数种血浆透析和体外免疫吸附法,如使用sepharose结合的葡萄球菌蛋白A、针对人重链和轻链的抗体、双过滤血浆透析与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应用以清除FⅧ抗体。
免疫抑制物:多种药物可用来减少抗体合成,如泼尼松龙、环磷酰胺联用或单用。泼尼松龙1mg/(kg?d)单用疗效为30%,加用环磷酰胺1~2mg/(kg?d)后有效率达60%~100%,为多年来清除自身抗体的主要治疗方法 一项有关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已经完成。
口服FⅧ制品:有报道口服FⅧ制剂诱导免疫耐受以治疗AH。一项试验性研究中,3例患者给以FⅧ制品口服 1250U/d,连续3个月。1例患者APTT缩短,停止治疗6个月后,FⅧ抗体滴度从228BU降至0.4BU以下,FⅧ:C从小于0.01U/ml升至0.17U/ml;与此同时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出血次数减少 Nemes等采用FⅧ制品30U/(kg?d)第1周、20U/(kg?d)第2周 15U/(kg?d)第3周并联合环磷酰胺、激素治疗14例AH患者,结果13例患者体内抗体被清除,与既往比较,该方案诱导的免疫耐受出现时间早,而且没有出血相关的死亡。
口服清血灵AB组合:有报道口服清血灵AB组合进入人体后,通过肝脏代谢吸收,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直接对血液中有害物质进行清理,并重建新的抗凝因子,快速止血,治愈获得性血友病。
副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A、B、C三类。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一、副血友病的分类
1、根据缺乏凝血因子分类
副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包括副血友病甲(因子Ⅷ、AHG缺乏),副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缺乏)及副血友病丙(因子Ⅺ、PTA缺乏)。副血友病甲多见,约为副血友病乙的七倍。
2、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分类
由于每个凝血因子的基因都是一串复杂的序列,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副血友病患者,相应基因也有所不同,因而其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也不同,据此可将副血友病患者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
重度副血友病患者的血浆中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的活性程度达不到正常人的3%,一个月内可数次出血,出血常常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称为自发出血。关节出血很普遍。
中度副血友病患者的因子活性程度为正常人的3%至6%,他们的出血常常由小创伤导致,例如运动损伤。关节出血一般在外伤后发生。
轻度副血友病患者的因子活性程度为正常人的6%至25%,一般只在外科手术、拔牙或严重外伤后出血不止。关节出血较少。
二、副血友病的发病原因
副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副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副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因子Ⅸ缺乏的遗传方式与副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传递者中,因子Ⅸ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因子X1缺乏,均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三、副血友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有什么?
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关节出血在副血友病患者中是很常见的,最常出血的是膝关节、肘关节和踝关节。血液淤积到患者的关节腔后,会使关节活动受限,使其功能暂时丧失,例如膝关节出血后患者常常不能正常站立行走。淤积到关节腔中的血液常常需要数周时间才能逐渐被吸收,从而逐渐恢复功能,但如果关节反复出血则可导致滑膜炎和关节炎,造成关节畸形,使关节的功能很难恢复正常,因此很多副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岀血性疾病,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的不同,可以分为缺乏凝血因子Ⅷ的血友病A和凝血因子Ⅸ的血友病B,其中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典型血友病患者常以阳性家族史、自幼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我国血友病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国内血友病A病人占80%~85%,血友病B病人占15%~20%。
一、血友病可以分为哪几类?
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和血友病C:
1、血友病A:又称FⅧ缺乏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岀血性疾病。FⅧ在循环中与vWF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前者被激活后参与FX的内源性激活,后者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参与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内皮的黏附,并有稳定及保护FⅧ的作用。
2、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Ⅸ缺乏症。FⅨ为一种单链糖蛋白,位于X染色体上,被FⅪ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X的激活。遗传或突变使X染色体缺陷时,不能合成足量的FⅨ,造成内源性途径凝血功能障碍及岀血倾向。
3、血友病C:即FⅪ缺乏症,又称PTA缺乏症、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是一种罕见的血友病。
二、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血友病
妊娠后出现血友病自身抗体:常为初产妇,占2.5%~14%。大多数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滴度较低,平均约为20BU。如抗体滴度小于5BU,则抗体一般会自行消失,再次妊娠时不再出现。如滴度大于10BU,则抗体可持续数年,且对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品、细胞毒药物治疗效差。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友病自身抗体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炎性活动,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血友病就是这样一种蛋白,可以部分解释获得性凝血因子抗体较常见于血友病。
药物:如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类药、氯霉素和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与FⅧ自身抗体的关系已被确认。通常,这类抗体在高敏反应后出现,停药后不久就消失。有报道CML者应用IFN-a治疗后出现自身抗体,然而此类现象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清楚。
恶性肿瘤:约占10%,见于实体瘤或血液肿瘤尤其是淋巴增殖性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astleman病。
手术:手术导致血友病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外伤、组织损伤有关,伴随手术的免疫功能失调,对麻醉药或其他药物的反应。
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在儿童中并不罕见。对于血友病宝宝而言,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伤口处理方面。以下是一些关于血友病宝宝伤口护理的要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一、预防为主,避免外伤
由于血友病宝宝的凝血功能存在缺陷,因此在外伤后更容易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宝宝接触尖锐物品,如剪刀、针等。
2.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跌倒或碰撞。
3. 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护膝等。
二、及时处理伤口
如果宝宝不慎受伤,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
2. 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帮助止血。
3.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防止感染。
4. 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保护伤口。
三、观察伤口恢复情况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以下情况:
1. 伤口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物等症状。
2. 伤口愈合速度。
3. 伤口有无感染迹象。
四、定期复查
血友病宝宝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五、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感染。
2. 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持清洁。
3. 饮食要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4.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次受伤。
总之,血友病宝宝的伤口护理需要家长们的细心呵护。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恢复健康。
艾滋病,一种通过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中医学认为,艾滋病属于温病范畴,其病因主要为邪毒外侵和肾不藏精。
邪毒外侵是指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侵入人体后,会侵犯人体的正气,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中医学认为,邪毒入侵人体后,会侵犯人体的营血,导致营血亏虚,进而导致病情急剧发展,出现高热不退、皮下出血、痴呆昏迷和泄下无度等症状。
肾不藏精是指,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会导致人体肾精亏损,肾精亏损会导致人体阳气、阴血生化无源,抗病能力下降。中医学认为,肾精亏损是导致艾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治疗艾滋病,主要从邪毒外侵和肾不藏精两个方面入手。在邪毒外侵方面,中医治疗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在肾不藏精方面,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补肾填精、养阴生津等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提倡通过饮食调养、情志调养、运动调养等方式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儿童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关节和肌肉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症状。
这类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或外界因素引起,导致凝血因子的缺乏。例如,血友病就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往往缺乏凝血因子VIII或IX,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儿童凝血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 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关节和肌肉出血: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肌肉疼痛、活动受限等。
3. 胃肠道出血: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等。
4. 颅内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瘫痪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针对儿童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替代治疗:使用凝血因子替代品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以恢复凝血功能。
2. 抗纤溶药物: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出血。
3. 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出血。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或出血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抗凝药物等,以减少出血风险。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出血的困扰。当出血症状出现时,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治疗血管性血友病常用的止血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维生素K
维生素K是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物质,补充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因子的生成,从而加速凝血过程,达到止血的效果。对于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来说,适量补充维生素K可以帮助控制出血。
2. 氨基己酸
氨基己酸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可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对于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升高导致的出血,氨基己酸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3. 止血芳酸
止血芳酸是一种强效止血药物,常用于手术出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咳血等情况。对于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止血芳酸可以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4. 凝血酶
凝血酶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的酶类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然而,凝血酶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注射时机不当可能会导致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也可能对凝血酶过敏。
5. 止血敏
止血敏是一种提升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药物,可以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能力,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止血敏常与其他止血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止血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血管性血友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碰撞等,以减少出血的发生。此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罕见病,这一被称为‘孤儿病’的群体,因为发病率低、患病人数少,一直备受关注。据统计,全球已知的罕见病种类超过7000种,但仅有约6%的罕见病有药可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罕见病群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系列政策举措纷纷出台,旨在为罕见病患者带来福音。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罕见病治疗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赛诺菲带来了三款创新药物,分别为法布雷病治疗药物Fabrazyme、B型血友病治疗药物Alprolix和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治疗药物Aldurazyme。这些药物的引入,为我国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法布雷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Fabrazyme作为首个治疗法布雷病的药物,已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为患者带来了希望。B型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Alprolix作为长效重组凝血因子疗法,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患者出血,为血友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是一种遗传性代谢障碍疾病,Aldurazyme作为首个治疗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引进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导致药物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我国罕见病患者数量众多,但药物可及性较低。因此,专家呼吁,应加快引入海外罕见病新药,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为保障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权益,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对罕见病药品实施特殊审批、优先审评、加快上市等政策,并设立罕见病保障专项基金,为患者提供经济援助。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罕见病患者将获得更好的治疗和保障。
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罕见病防治工作。例如,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等机构,致力于罕见病科普、患者关爱和药物研发等工作,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
赛诺菲中国新特药事业部罕见病领域负责人俞蕾表示,赛诺菲将继续深耕罕见病领域,以创新引领罕见病研发与诊疗,为我国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药物和解决方案。
足跟血检测,作为新生儿出生后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不仅能够筛查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影响婴儿智力的疾病,还能早期发现乙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又称因子Ⅸ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男性。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Ⅸ,患者容易出血不止,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足跟血检测的开展,为乙型血友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导致智力低下。足跟血检测的开展,使得这两种疾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乙型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男性。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Ⅸ,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足跟血检测能够早期发现乙型血友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足跟血检测,基因检测也是诊断乙型血友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Ⅸ编码基因突变,从而确诊乙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凝血因子Ⅸ替代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凝血因子Ⅸ替代疗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凝血因子Ⅸ替代品来补充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控制出血。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抗凝药物等,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乙型血友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足跟血检测和基因检测为乙型血友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血友病甲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改善病情,除了及时就医、接受药物治疗外,合理的日常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以下几种水果对于血友病甲患者来说较为适宜。
一、葡萄:葡萄中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抗氧化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葡萄籽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垃圾,减轻内脏负担,并有助于加强身体造血功能,对血友病甲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苹果:苹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含有丰富的钾和微量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防止血液中胆固醇增加,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减轻血液负担。苹果含糖量较低,适量食用可降低血液中糖分含量,对血友病甲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除了葡萄和苹果,血友病甲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其他应季水果,如草莓、猕猴桃等。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促进新陈代谢,以辅助疾病治疗。
总之,血友病甲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重日常饮食调理,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以防引发出血。
2.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血友病,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困扰着许多家庭。它是由患者自身基因异常引起的,导致凝血因子生成障碍,从而引发关节出血、肌肉出血、内脏出血等一系列症状。
血友病并非传染性疾病,不会通过血液、空气或性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他人。然而,它具有遗传性,会通过父母传递给子女。
目前,血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或凝血因子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出血症状。此外,基因治疗等新技术也在不断研发中。
血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血友病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血液科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血友病并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家属不必过度恐慌。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血友病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我是一名46岁的男性患者,长期以来因为血友病而需要定期注射血液制品。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广,我也开始关心自己是否可以接种疫苗。于是,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图文问诊功能向一位医生咨询了这个问题。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得知了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经常注射血液制品的病人,包括血友病患者,通常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这一规定并不是因为疫苗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出于对病人安全的考虑。由于我的免疫系统已经被疾病和治疗所影响,接种疫苗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或其他健康问题。
虽然我对这个结果感到沮丧,但我也理解医生的决定。作为一名小说家,我深知生命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因此,我决定遵循医生的建议,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和其他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
血友病,这一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困扰着无数家庭。患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出现内出血,给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将围绕血友病内出血的止血方法展开,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应对。
首先,了解血友病的出血类型至关重要。根据出血程度,血友病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轻型患者出血症状较轻,重型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出血,采取的止血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及时就医,紧急止血
一旦发生内出血,患者应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紧急止血:
1. 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出血。
2. 将出血部位抬高,减少出血。
3. 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压迫伤口,压迫时间至少持续30分钟。
4. 如有条件,可使用冰袋或冰块对出血部位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
二、了解病因,采取合理方法
血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自身病情,采取合理的方法改善出血症状。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性运动,减少受伤风险。
2.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或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4. 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三、日常保养,预防出血
血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预防出血。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
2.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蹲坐,以免加重下肢压力。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
4. 随身携带止血用品,如纱布、绷带、冰袋等。
四、医院科室,专业治疗
血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选择专业的医院和科室。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
2. 选择具有先进设备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参加血友病相关病友组织,了解疾病知识。
五、心理支持,积极面对
血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参加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
2. 与家人、朋友分享病情,寻求支持。
3. 参加病友活动,增强自信心。
总之,血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预防出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