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注意!心脏发出的信号,千万别忽略

注意!心脏发出的信号,千万别忽略
发表人:京东健康

“36岁二胎爸爸猝死,与妻子聊天记录曝光:2019年,别拿生命开玩笑;年仅25岁!清晨男硕士猝死家中,参加工作还不满一年.....;新年第一天就有跑友猝死”等一系列的猝死新闻。

 

这些新闻并没有在耸人听闻,因为这样的例子其实数不胜数。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天约有1400人猝死,现如今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

 

01 猝死发生前有什么异常感觉要注意?

 

猝死是可以发生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的任意一个人身上。即使你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事,生龙活虎的,也不能肯定猝死不会找上你。

 

但是,猝死发生前还是会有预兆出现的。小编总结了以下情况:

 

1.不明原因的疲乏、晕厥;

2.眼前发黑;

3.心慌、心跳过缓;

4.胸闷、胸痛、气促;

5.手臂或者肩颈出现放射痛;

6.颈部、后背、手心以及脚掌突然大量出汗;

7.反复发生的肠胃不畅及不适;

8.四肢无诱因麻木等。

 

当出现以上的情况后,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那么我们该怎么预防呢?小编我也通过查询资料,发现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做好预防。

 

第一点,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人。这类人群发生猝死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所以当感到身体有任何不适的时候,一定要去尽早医院检查。

 

第二点,因为现如今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差,暴饮暴食、生活压力大、运动量的减少都已成为常态。但这些也正是猝死的诱因,所以大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学会应急急救,即心肺复苏术。当出现猝死情况时,医学急救有一个黄金4分钟。如果在这4分钟当中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术,使血液恢复回流,能大大地减少猝死的可能。

 

02 智能手表监测血氧和心率能否有指导意义呢?

 

智能手表在近些年来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其功能的强大自然是它最大的优势。

 

能够测心率,走路的步数,还能监测血氧和睡眠的质量等。其中关于血氧和心率的准确性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小编我查找了各种资料。

 

如果是说跟医学研究上要求的“准”的标准比较来说,这是任何智能手表没办法做得到的。毕竟它不是医疗器械哦!但是智能手表的监测数据跟医疗器械相比,误差介乎3.3%~6.2%之间,属于合理的范围。

 

所以呢,智能手表虽然不能精准地反应心率和血氧的数值,但其数值一样能起到监测人体机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汤豫.心电学检查在心脏性猝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脏性猝死患者的预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0):3609-3611.
[2]余素素,彭欣悦,李凌峰,张一凡,郑亚豪,吴轩,张航,孔春丽,林嘉怡,陈家杰,张文娟.大学生对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39(04):415-419.

 

Apple Watch健康管家,专业医生团队为您指定智能健康管理计划,为您生成系统健康数据,异常问题及时干预。文末领取专属优惠券, 套装到手价仅需3198!

 

线上健康管家,尽在手心 ↓↓↓ 

 

90天健康管理,无限次对话,有问题准时提醒,进入会场挑选更多好物↓↓↓ 

 

使用须知:

1. 为保证您的服务,请在购买签收后尽快激活您的权益;

2. 健康管家套装服务权益目前只限购买账号本人使用,无法赠送他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半夜三更并没有看到什么真爱天子,更没有看什么恐怖片,却莫名其妙地心脏猛地一跳、咯噔一下,难道是最近熬夜太多心脏不好了嘛,自己会不会有心脏病呢?

     

    这些问题常常会引起年轻人的担忧,在这里大家悉心解答关于心脏的一些异常感知问题。

     

    01 可能是早搏

     

    所谓的心脏咯噔一下,通常是一种异常心跳——"早搏",属于心律失常中很常见的一种类型。

     

    我们心脏的跳动节律,在正常情况下是规律的,不会引起我们的主观感觉。

     

     

    早搏是指突然提前跳动的心跳,本来是砰---砰---砰---砰,现在是砰---砰砰-----砰---怦怦。

     

    有一部分早搏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拥有心脏疾病,但此症状也经常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

     

    例如:

    当我们和暗恋的人牵小手;

    突然中了五百万;

    站在悬空玻璃栈道上往下看;

    ......

     

    这些或激动或害怕的情绪会引起心脏的正常节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我们的心脏咯噔一下。

     

     

    除此之外,除了心脏咯噔一下,各种心律失常也会引起其他常见的心脏感知异常,包括心悸(心慌)、胸闷(胸部不适)、疲倦、头晕。

     

    但因为感知是主观的,所以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心律失常的感知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比较敏感的小伙伴心脏稍微咯噔一下都能感觉到,有些小伙伴则是完全不会感知到自己心律发生了失常,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02 可能是心绞痛、心梗

     

    总而言之,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并不代表我们就有心脏病。

     

    真正危险的情况是——突然而来的剧烈胸痛!

     

    更准确地说,是胸骨和心脏区域附近的异常剧烈的压榨性疼痛,胸闷或者有一种严重的紧缩感,或者感觉胸痛得马上就要窒息了,这些感觉便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

     

     

    如果心绞痛异常剧烈,并且持续时间超过十五分钟以上,此时便代表着更可怕的——心肌梗死。

     

    一旦发生类似症状,必须马上进行处理。

     

    首先是要停下来休息,身边如果有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需要立刻舌下含服。

     

    如果身边没有其他人,一定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一旦剧烈胸痛持续时间超过十分钟,服用硝酸甘油也没有好转,就基本预示着心肌梗死的发生,需要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无法自行处理,更不要指望能够休息缓解。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稳,身体也要保持平稳不要乱动,如果身边有氧气瓶或者氧气袋等吸氧条件,应该保持持续的吸氧。

     

     

    03 年轻人的心脏:不堪重负

     

    早搏在年轻人中很常见,虽然早搏并不代表着心梗,不代表着我们拥有心脏病,但并不要因此掉以轻心。

     

    频繁的早搏往往代表着我们可能拥有潜在的心脏疾病。

     

    心梗以及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发生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身上,但是年轻人同样有可能发生心梗等严重心脏疾病。

     

    在如今,年轻人压力普遍偏大,996、007随处可见,过于劳累的工作,上班坐着、下班后也不想动,缺乏运动的同时又经常熬夜,有时还会因为各种压力而休息不好、生气,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年轻人拥有发生心脏病的潜在基础。

     

     

    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生活习惯,就很有可能发生急性心梗等可怕心脏病。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过于挥霍自己的健康,年轻并不代表就可以任性地随意熬夜。

     

    如果太累就歇一歇,如果压力大就找朋友聊一聊放松一下,如果身体都垮了,拼搏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幸福!

     

    参考文献:
    1.陈诚,张疆华,周贤惠,汤宝鹏.室性早搏诱发的心肌病[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1,35(04):356-358.
    2.季苏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0):223-224.
  • 我们的心脏是个一刻也不能休息的器官,它无时无刻不在蹦咚、蹦咚地跳着,这种有节奏、有规律、匀称的心跳就是我们的心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跳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原有的规律,这便出现了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四大机制

     

    据现代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我们的心脏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两种自主神经的共同支配下,产生正常心跳,而且这两种神经还可根据人体的状态不同,比如运动或安静,而分别调节心跳的频率,使心律相应的增快或减慢。自主神经不受人体主观意识控制,但是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或悲伤、愤恨、惊吓等突然情绪刺激的影响下,会出现异常而导致心律失常,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以及各种早搏等情况。

     

    第二是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异常

     

    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内末梢传导纤维网组成,其中窦房结发出起搏电流,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内末梢传导纤维网等将起搏电流传播到每一块心肌,心肌受到起搏电流刺激后就会发生短时间的收缩,然后恢复舒张,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就形成了正常心跳。当起搏传导系统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时,都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第三是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

     

    人体内存在许多离子,比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我们的心肌细胞需要不断地进行离子交换,使心肌细胞内外离子保持特定比例,才能保证心脏的正常舒缩运动。因此,在心肌细胞的表面形成了许多离子通道,每个离子通道可以让特定的一种或几种离子通过。当离子通道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离子无法正常通过,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内外离子的比例失衡,心肌就无法协调地进行舒缩运动,引发心律失常。

     

    第四是心肌供血不足。

     

    心脏负责向全身供应血液,它在工作时也需要能量的供给,它对血液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器官,即使是轻微的心肌供血不足,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临床研究发现,引发心律失常的前三个发病机制大都是在心肌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心肌供血不足可以说是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

     


    治疗从“抗律”转向“调律”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选用对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这只针对心律失常的某一层面、某一局部,采取“抗律”的治疗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日益明显,不仅具有严重的心脏外毒性,而且有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甚至使原来的心律失常症状进一步恶化;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法有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着对心律失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心律失常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病变类型繁多的难治性疾病,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专家指出单一的“抗律”解决不了导致心律失常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抗律”转向“调律”,对心律失常的四大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的整合调节,这样才能有效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

  • 皱纹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皮肤状态,通常与人的年龄有关,但是如果在头两个部位有皱纹,那么可能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年龄暴露,更要担心自己的心血管疾病。

     

    前额上有抬头纹,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增加10倍。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额,即所谓的抬头纹,这一点和年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而是和人类喜怒哀乐的表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如果前额皱纹越多、越深,那么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就会比不皱纹的人高出10倍。

     

    该研究由大学中心医院的研究小组进行,他们找到了3200名受测者,并在20年中对其进行追踪,将这些受测者依前额皱纹的深度分为0到3分(0分是无皱纹,3分是多而深),结果在20年中共有233名受测者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前额皱纹得到2到3分的受测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0分的10倍。

     

    研究者说,胶原蛋白能保持皮肤健康,但是一旦它发生变化,再加上氧气的压力,它似乎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皱纹,前额的细小血管可能对斑块的堆积更为敏感,前额的皱纹可能就像微血管已经老化一样,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

     

    有皱纹的耳垂,心脏病的几率增加了8倍。

     

    除前额皱纹外,如果耳垂上有皱纹,一定要小心。耳垂上的皱纹被称为“耳垂斜线皱纹”,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外在特征之一,科学家通过心血管造影技术证实,耳垂斜线皱纹的深度和冠状动脉损伤的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因为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组成,位于身体的末端,对缺血非常敏感,所以当人体的心脏或血管出现问题时,耳垂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而起皱。但是也有医界人士持不同观点,认为耳垂起皱可能是由于身体毛细血管阻塞所致,或长时间受外力压迫所致,并不一定100%与冠心病有关。

     

    耳垂有皱纹的人比无皱纹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8倍,耳垂有皱纹的人中74%患冠心病。单耳垂皱纹患者与无皱纹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33%,但两耳垂均皱纹患者患此病的机率为77%。

     

    总之,当你的耳垂或者额头有皱纹的出现,除去年龄的原因,首先就要考虑是不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兆。

     

  • 每年12月、1月,都是心梗频发的“魔鬼月份”,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的关键。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来形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恰如其分。


    掌握正确的心梗抢救常识,对降低心梗死亡率和致残率很关键。

     

     

    心梗是冠状动脉出现阻塞,是心脏缺乏血液供应,心脏功能受损,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


    目前45岁以下人群发病逐年上升的趋势,及时就诊以及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获救的几率。


    一般来说,疼痛是最先出现的心梗症状,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疼痛的部位可能是上腹部、下颌、左上肢……


    心梗的疼痛和普通的心绞痛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来源:小编自己做的

     

    某些患者可能还会伴有伴有心动过速、发热的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


    一旦出现血管阻塞,大约30分钟心肌就会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心肌将完全坏死。所以在发现症状的阶段及时救治尤为重要,那么当我们疑似发现心梗的症状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呢?


    首先需要拨打120,等候医生的救援,其次如果家里有一系列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性疾病,建议家里常备小药箱。


    药箱里应该有“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我们如果仅仅是应急的话,应该选择其中的哪种?


    其实这些药的治疗方式有所区别,最好还是对症下药。不过如果说家庭可以常备的急救药物,最推荐的是“硝酸甘油”,因为他是最直接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果真的发生了急性心梗,这个药物作用比较快比较明显。


    如果服药后20分钟依旧没有缓解,那还是请大家立刻就医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守护健康的王道。身体出现了任何症状变化都要引起注意。

  •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有时单独发病,也有时和心血管病一起伴发。心律失常发病比较突然,往往会引起猝死,也有可能累及心脏而引起心脏衰竭。心律失常患者需做好全方位护理,遏制病情发展。

     

    在临床上,心律失常的病症是一种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心脏搏动异常的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心悸、心慌等,一般心律失常的患者只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就不会影响其基本的生活,但是如果不注意护理调养就会给人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那么请问,心律失常要怎样护理呢?

     

     

    1、心态平和:

     

    精神刺激往往与心律失常的发作密切相关,所以,患者及其家人在平时要多注意保持平稳的状态,切忌出现悲喜过度的情况,避免这些不良刺激而引发心律失常的发作。

     

    2、合理运动:

     

    运动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心律失常的人来说,运动幅度过大会导致疾病的突发加重,危及生命,所以,心律失常不适宜做剧烈的运动,要选择一些缓慢的幅度较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等,根据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

     

    3、做好心理护理:

     

    大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因为疾病而恐惧紧张或自暴自弃,有这种心理是正常现象,但一定要及时消除焦虑恐惧的情绪,给患者讲解关于心律失常相关的常识,给他们一定的安慰和解释。另外要定期做心电监护,加强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能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环境清幽:

     

    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平时不适合在喧闹的环境中,这样是很影响患者心脏的搏动的,常常加重心律失常的症状,所以,患者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一定要清静,平日里可以种些花草,怡养性情,对于防治心律失常的病情都是很有利的。

     

    5、饮食清淡:

     

    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平日里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注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不要引用浓茶浓咖啡,不吃油炸、高甜等不健康食物,且要注意坚持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吃得过饱,这样才能避免心律失常疾病的发作次数。

     

    6、用药方面的护理:

     

    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同时也要观察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把所需的药物放在随时都能拿到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睡觉前不能用含兴奋剂的药物。另外要备好抢救用品,如药物和各种抢救的器械等。另外值得提醒的是,测量各种心率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能低于一分钟。

     

    温馨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此病是不会轻易的发作的,但是如果护理不当则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危害,甚至是发生猝死的情况,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心律失常的日常护理是非常的重要,患者一定要切记这一点。

     

  •  

    感染新冠以后,患者症状有轻有重,轻者自行在家服药休养,但重者却需要及时就医,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可能出现更多不良后果。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及时就医

     

    新冠感染「重灾区」是基础病人群,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慢阻肺、肿瘤放化疗等。

     

    新冠感染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易在感染时加重基础病情,从而演变成重症,所以这类人群居家隔离治疗要特别注意。

     

    判断自身情况

     

    基础病人群居家隔离治疗:自行用药+居家观察+线上问诊。一般来讲,如果基础病情比较稳定,无论是否用药,都可以先居家观察。

     

     

    但一定要密切观察,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监测血氧。

     

    京东健康特别开设了发热门诊,当您有需要,或不方便外出就医时,可随时打开京东APP搜索【抗疫专区】在线向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生进行咨询。

     

    新冠重症指征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胸闷、憋气、呼吸急促、血氧下降,或感到意识模糊,高烧38°以上超过3天没有缓解,要及时进行线上问诊,及时在线上医生指导下就医。

     

    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1. 居家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建议医院进一步就诊。

    2. 如果出现反复发热、咳嗽进行性加重、咳浓痰、咳嗽伴有胸痛,建议医院进一步完善胸片或胸部CT检查。

    3. 儿童出现高热反复不退(超过39°C)、精神反应差、嗜睡、呼吸频率增快,应及时医院就诊或拨120就医。

    4. 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30次/分)或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 ≤93%,建议拨打120医院就诊。

    5.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大于60岁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以及肥胖人群(体质指数≥30),如发现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入院就医指南

     

    准备入院就医,要携带两大类物品。

     

    就医档案

     

    1. 身份证、医保卡等有效证件。

    2. 既往的病历资料、病理报告、影像报告等。

    3. 笔和记事本。

     

    生活物品

     

    1. 水杯、碗筷、汤勺、饭盒、纸巾、指甲剪、垃圾袋、换洗衣物、防滑拖鞋。

    2. 带吸管的水壶,方便躺在病床上喝水。

    3. 防护用品:外科口罩、N95口罩。

    4. 通讯用品:手机、充电器、耳机、平板、书籍。

    5. 其它用品:睡眠质量不好可以再带上眼罩和耳塞。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准备尿垫、纸尿裤。

     

    家中需要常备哪些药品

     

    不同人群患病后的情况,患病过程中不同的时期的症状有所不同,大家可以参考下面图中的典型病程及应对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康复营养有保障

     

    2022年12月30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联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机构和国内权威营养专家,编写了《关于加强基础营养防止中老年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转重症专家共识》,为中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如何在居家环境下有效抗疫,提供实用指导。

     

    优质蛋白质

     

    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应激的同时也会造成胃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微生态失衡,消化功能会进一步下降,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将更加低下。

     

     

    此时单纯通过增加鸡蛋、牛奶、鱼虾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或常规蛋白质制剂的补充,并不能保障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要,必须尽早服用营养制剂。

     

    营养推荐

    乳清蛋白粉、老年人营养强化蛋白粉。

     

    维生素

     

    中老年人感染上新冠病毒以后,易发生变态反应,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失调,形成炎症风暴。

     

    临床证据显示,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轻者导致抽筋、过敏、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状,重者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持续补充维生素,提升老年人抗氧化能力和修复能力的营养素。中老年人感染新冠一个月后,肺部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修复,就可能产生肺部纤维化。

     

    防止肺部感染以后的纤维化,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等这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必不可少,可按照前述推荐剂量的最大量使用。

     

    营养推荐

    复合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3、维生素C、维生素B族、鱼油、鱼肝油、辅酶Q10、益生菌、维生素K、纳豆激酶。

     

    「阳康」后,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呼吸训练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和肺纤维化,要学会、练习呼吸模式重建,呼吸模式重建包括:调整呼吸节奏、控制性深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等。

     

    ● 调整呼吸节奏训练

     

    建立呼吸主动循环:

     

    第一步:呼吸控制,肩部及上胸部保持放松,下胸部及腹部主动收缩;

    第二步:胸廓扩张,屏息1~2秒,被动轻松呼气;

    第三步:用力呼气,声门保持开放,快速、不一定用尽全身力量,努力呼气。

     

    ● 控制性深呼吸训练

     

    掌握呼吸的频率、深度和部位:

     

    第一步:慢而深的呼吸,呼吸频率减慢,吸气容量增加;

    第二步:注意吸气、呼气时间的长短和吸呼比;

    第三步:在吸气末,停顿1~3秒再行呼吸。

     

    ● 缩唇呼吸训练

     

     

    闭嘴经鼻吸气,持续3秒,通过缩唇缓慢呼气4~5秒,呼气时伴有腹肌收缩。

     

    ●  腹式呼吸

     

    通过吸气和呼气增加肺活量:

     

    第一步:保持吸气姿势,腹部松弛、膈肌收缩、下胸部稍稍抬起;

    第二步:注意呼气姿势,腹肌收缩、膈肌松弛、下胸部回位,呼出最大潮气量。

     

    用力呼气技术训练

     

    在正常吸气后,口与声门保持张开,收缩腹肌和肋间内肌用力呼气,用力地发出无声的「哈」,清除痰液。

     

    呼吸模式重建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

     

    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一种治疗肺部感染的方法。

     

    第一步:从鼻孔吸入空气,嘴唇紧闭,吸气时注意,腹部慢慢隆起;

    第二步:撅起嘴唇,慢慢呼气,如同吹口哨。呼气时轻轻按下腹部,使腹压进一步增高,推动膈肌,使其慢慢上抬,以帮助排除更多气体。

     

  • 血管分布在身体的每个角落,血管的健康对于身体来说至关重要。

     

    血管堵塞初期没有明显症状,而一旦因堵塞出现器官缺血,这时候往往已经很严重,势必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所以,及时分辨血管堵塞的信号非常关键。

     

     

    有位患者,之前是重点中学的老师,现在退休在家,退休后没什么事,待在家也不爱出去,平时就喜欢做饭,研究各种各样的菜品,这也是她唯一的爱好。

     

    前不久,刘阿姨经常觉得乏困不已,白天也是不断打哈欠,还经常出现眩晕现象,她以为是没休息好,也没太在意。

     

    谁知道,没过几天,刘阿姨在做饭时突然晕倒,一旁的老板吓坏了,赶紧打120送她去医院,然而遗憾的是,送到医院没多久,医院就下了死亡通知书,结果显示:血管堵塞导致的脑梗死。

     

    刘阿姨的老伴早已泣不成声,后来,医生仔细询问后,这才知道:原来,导致刘阿姨突然脑梗死的诱因——炒菜时爱放酱油、蚝油之类的调料。

     

    原来,刘阿姨本身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吃饭时为了让饭菜更鲜美,平时炒菜总喜欢放很多酱油、蚝油之类的调料,但其实这些调料是“隐形盐”大户,吃多了容易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导致血管被堵塞,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最终导致刘阿姨突发脑梗死。

     

     

    医生还告诉家属,除此之外,日常这3个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血管堵塞的“元凶”,最好及时改掉!

     

    习惯一:不爱运动

     

    很多人现在都不爱运动,经常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造成血管内循环不及时,体内垃圾毒素无法正常排出,血液就会变得粘稠,导致身体供血不足。

     

    习惯二:经常熬夜

     

    熬夜是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每天睡得很晚,早晨又不能按时起床,会直接导致生物钟失调,久而久之,血流量变慢,血液就会变得粘稠,很容易导致血管堵塞。

     

    习惯三、不良饮食

     

    很多人平时饮食不忌嘴,暴饮暴食、吃的过于油腻、就会导致营养过剩,多余的脂质和养分如果不能及时被代谢,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被堵塞。

     

     

    血管堵塞的症状有哪些?这8个信号不可忽视,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1、疼痛(不通则痛)——包括胸痛、肢体肿胀、下肢活动性疼痛;

     

    2、心悸、呼吸困难——心脏血管堵塞;

     

    3、经常打鼾——伴随着呼吸暂停,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4、昏厥、伴随心悸——脑血管被堵塞;

     

    5、失眠、记忆力下降——脑供血不足、脑血管堵塞;

     

    6、肢体水肿——血管严重不通;

     

    7、走路腿疼、肢体麻木——下肢动脉堵塞;

     

    8、视力下降、黑蒙——眼底血压堵塞;

     

     

    血管一旦堵塞,全身都深受其害,不可大意!‍

     

    血管阻塞是许多心脑血管病的直接诱因,因为全身能否得到充足的血液,完全取决于血管是否通畅,

     

    血管一旦阻塞,不仅可能会导致中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器官缺血严重的,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猝死,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所以,防止血管堵塞刻不容缓。

     

    养护血管,谨记“2多2少”,轻松疏通血管!

     

    “2少”

     

    第二招:少油腻、饮食淡

     

    饮食油腻、高盐饮食习惯非常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因此,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对于盐的摄入,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日常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第三招:少抽烟、多饮酒

     

    吸烟、饮酒非常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加重血管阻塞,这也在无形中,为血管堵塞留下了很多隐患,最好能直接戒掉。

     

     

    “2多”

     

    第一招:多锻炼、勤运动

     

    每天最好抽出半小时来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血管输送血液的能力,加快血液循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肌梗死。

     

    第四招:多喝水、要坚持

     

    多喝水可以帮助加强血液循环,加速血管内垃圾毒素的排出,从而有利于血脂代谢,也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一大早,心内科病房里就传来吵架的声音,混蛋……混蛋……混蛋……

     

    谩骂的声音一句比一句响亮,也吸引来了很多围观者。

     

    有人说,这不是前几天急诊送来的那个年轻人吧,当时还是抬着进来的呢!

     

    的确,对于心内科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三天前的凌晨,一个叫小俊的30岁年轻人被紧急送进了心内科病房,医生回忆当时患者的病情非常危急,他直接晕倒在急诊科,而心电图显示,他有极为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

     

    很多人听说过急性心肌梗死,听说过先天性心脏病,但对于心脏传导阻滞却一无所知。

     

    这是一种发生于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发出的冲动在传导的过程中出现减慢或阻滞,它有分为四种类型,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内阻滞和室内阻滞。

     

    而小俊的类型属于房室传导阻滞,简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之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能够导致房室阻滞的病因有很多,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肿瘤,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等都可能导致,即便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正常人或运动员也可发生房室阻滞,这是因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根据心电图的表现,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房室阻滞,二度房室阻滞和三度房室阻滞。

     

    从病情严重程度上来看,最危险的要数三度房室阻滞,因为心室率显著减慢,导致患者会出现疲倦,乏力,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脑缺血,患者因此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Adams-Strokes综合征,甚至猝死发生。

     

    晕厥对于小俊来说,不但预示着病情的严重,还给了他第一次警告。

     

    按说,这个时候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但当听到医生的治疗方案时,小俊却非常不能理解。

     

    因为治疗三度房室阻滞,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药物,药物只能临时使用,但却不能长期维持,像阿托品这类可以提高心率的药物,服用久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安装心脏起搏器。

     

    但是这种医疗用品价格不菲,看起来个头不大,却需要几万块。

     

    小俊开始觉得心脏起搏器就跟买衣服一样,应该是可以还价的,但医生明确表示是物价部门订的价,不可能还价,随即小俊又认为,医生肯定是故意骗钱的,于是矛盾开始升级。

     

    医生事后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像小俊这样的患者,怎么沟通都不行,他又不同意安装心脏起搏器,又让医生担保他不能有事。

     

    因为事态升级,甚至喊来了警察,最终在警察的调停下,小俊签字出院,并表示,命是自己的,自己负责,不会找医生的麻烦,至于心脏起搏器,也不同意安装。

     

    望着头也不回离开的小俊,医生无奈地摇头。

     

    三度房室阻滞,这真是一种会死人的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对此疾病,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其中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质量非常的重要,同时也应该重视体检,哪怕患有了心律失常,也可以获得尽快的治疗,以免产生并发症。


    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在生活中并不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胸闷等这一些典型的症状,往往在体检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患有了心律失常,所以说,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我们一定不可以忽视体检,那么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怎么样才能够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

     


    1,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体检。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特别是在严重疲劳的状态下更加会引起心律失常。


    2,在发现心律失常之后,我们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不可以随意的服用药物,或者是在看到自己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也不可以停止药物服用。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运动一定要适量运动量越大,其实对于身体也并不是拥有一定的好处,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最好是选择散步或者是打太极拳,着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


    4,要想减少猝死的几率,那么一定要避免冷热的刺激,同时也应该小心感冒的出现,洗澡的时候不可以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


    5,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喝咖啡或者是浓茶,同时也不可以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6,要想预防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几率,那么一定要减少过量的喝酒,同时也应该戒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让我们因此而出现心脏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长期的劳累就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出现的几率。


    8,和人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宽容的对待,避免自己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如果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出现。


    9,要想达到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那么首先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完全文,我们对于如何预防心律失常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应该重视体检,因为这样的一种疾病,这是对于我们人体的生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

  • 经常听到男性朋友抱怨,每天晚上宿舍都有“震天雷”似的呼噜声,真是想睡也睡不着。大家还记得上了热搜榜的欧弟吗?他的“电钻呼噜声”一度成为网友们的笑料。更好笑的是,林更新在嘲笑完欧弟后,自己也打呼噜打个没完没了。打呼噜的人自己并不知道,别人却烦得很啊!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恼人的呼噜声。 

     

    打呼噜,又叫“鼾症”、“打鼾”,是由于气流通过狭窄或堵塞的气道时,软腭、咽腔壁、会厌、舌等咽部组织结构的高频率振动产生的。大多数人认为打鼾很常见,有人打鼾打了几十年也没啥毛病,所以在潜意识里一直觉得打鼾无所谓。

     

     

    有人说这是睡觉香甜的表现,有人说是因为睡姿不对,还有人说人老了之后,不打呼噜的也开始打了。那事实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打鼾并不是睡得香甜,这是大家首先要知道的。引起打鼾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种与睡姿有关,当人们过度疲劳或过量饮酒后睡觉,尤其是在仰卧平躺时容易出现打鼾,这类型的打鼾只是偶尔或一次性发生,对身体没有伤害,也无需治疗。

     

    另有一类人,他们基本一睡觉就习惯打鼾,发出高低均匀的鼾声,常年不断,打鼾过程中没有呼吸暂停的现象,对身体组织器官也没有损伤。这类打鼾者属于单纯性打鼾,他们可能本身呼吸道就存在狭窄,白天的时候对正常呼吸并没有影响。但在睡觉时,肌肉放松、软腭下垂,会堵塞呼吸道,造成通气量下降,引起打鼾,但仍满足平稳呼吸所需的通气量。不过单纯性打鼾者的睡眠质量还是不如常人,白天会出现精神疲乏、工作效率下降的情况。对该类打鼾者,可以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结果判断是否给予治疗。

     

     

    还有一类打鼾者,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他们在打鼾过程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鼾声响亮但不均匀,时断时续,有时会因为憋气突然惊醒,经常翻身,白天可表现为嗜睡、没有精神等。其实这是罹患了一种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该类患者在睡觉时,每小时会出现5次以上或7小时之内出现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持续10秒以上,使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引起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严重的还会发生夜间猝死。一般见于鼻息肉、鼻中隔弯曲、软腭低垂过长、扁桃体增生肥大等患者,也可见于肥胖者。这类患者应积极去医院检查治疗。

     

    至于老年人为什么打鼾的多,可能与年老后咽喉部软组织松弛等原因有关,也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样不能轻视。说了这么多,现在大家还认为打鼾是小事儿么?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莫要忽视打鼾!

     

    您见过最“豪迈”的呼噜有多响?

  • 心梗患者饮酒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加重病情。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心梗患者常常出现剧烈胸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饮酒对心梗患者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其次,饮酒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梗。此外,饮酒还会影响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疗效。

    因此,心梗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饮酒对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同时,患者还需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等药物,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以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心梗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心梗患者康复期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心脏功能。同时,患者还需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症状并不总是那么明显,导致很多人对它认知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常常与急走、爬坡、上楼、负重、寒冷、饱餐、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被称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此外,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还可能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等,需要与相应器官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以下是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的详细介绍:

    (1)无胸痛发作型: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胸痛发作,而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2)心绞痛部位不典型型:心绞痛部位可能不在胸骨后中部或上1/3处,而是放射到其他部位,如左肩、左上臂、胸骨下部、上腹部、左侧胸部、左颈、下颌等。

    (3)心绞痛伴随症状型:心绞痛可能伴随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等,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4)心绞痛伴随并发症型:心绞痛可能伴随脑血管病、胃肠道症状等并发症。

    (5)心绞痛伴随其他疾病型:心绞痛可能与其他急性疾病同时发生,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等。

    专家建议,如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老年人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老年人心肌梗塞的救治、治疗、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老年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及时救治是关键

    老年人心肌梗塞发生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可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但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二、药物治疗是基础

    1. 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如硝酸甘油静点或舌下含服,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2. 减缓心肌耗氧药物: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3.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风险。

    4. 调血脂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溶栓治疗:在溶栓时间窗内,可进行尿激酶或链激酶溶栓治疗,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通过介入手术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三、日常保养不容忽视

    1.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适度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3.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 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

    6. 定期检查: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四、科室与医院选择

    老年人心肌梗塞患者应选择具有心血管疾病诊疗经验的医院和科室,如心内科、心导管室等。

    总之,老年人心肌梗塞患者需重视救治、治疗和日常保养,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夏季高温天气,不仅容易导致中暑,还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然而,很多人难以区分中暑和心梗的症状,导致延误治疗。

    中暑和心梗的症状都有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喝解暑药后病情会很快好转。而心梗症状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容易反复发作。

    心肌梗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在发病时会感觉胸口不舒服、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由于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心梗风险。

    预防心梗,首先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其次,摒弃不良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了解心梗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对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强大的功能让人惊叹。据《中国循环杂志》报道,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更是不容忽视。

    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多样,从轻微的不适到猝死,跨度很大。许多年轻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忽视了心肌梗死的早期征兆,导致悲剧发生。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定期体检、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如果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目前,许多医院都设有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可以快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脂药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总之,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

  • 冬季气温骤降,人体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这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严重疾病。以下将从病因、症状、预防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

    一、心肌梗塞的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导致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 血栓形成:血栓是阻塞冠状动脉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

    3. 冠状动脉痉挛: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二、心肌梗塞的症状

    1. 胸闷、胸痛:是心肌梗塞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可放射至颈部、肩部、手臂等。

    2. 呼吸困难、出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头晕、乏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三、心肌梗塞的预防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限制烟酒摄入。

    2.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

    四、心肌梗塞的治疗

    1. 抗凝治疗:通过药物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

    2. 血管重建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3. 心肌保护治疗: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功能。

    五、心肌梗塞的预后

    心肌梗塞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病情、治疗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其中,心肌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9月份。那么,心肌梗塞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顾名思义,是指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临床上,心肌梗塞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气促、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

    1.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3. 高强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4. 气候变化、寒冷刺激等

    三、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1.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4. 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寒

    5.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四、心肌梗塞的应对措施

    1. 发生胸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2.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3. 如有条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

    4.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

    五、结语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

  • 肚子疼通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小事,并不会想到它与严重的疾病——心肌梗死有关。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导致一些心肌梗死的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最近,一位80岁的老人因为吃了块西瓜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然而,经过3天的治疗,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出现了血压下降的迹象。最终,老人被送到医院急诊科,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由于病情严重,老人最终不幸离世。

    那么,为什么肚子疼要警惕心肌梗死呢?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解释说,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心绞痛,患者会感到心脏像被一只大手揪起来,或者胸口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此外,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心肌梗死也并不罕见。

    老年人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表现差异很大,多数患者都有心绞痛的病史,近期加重或频繁发作。起病快速,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并且伴有大汗淋漓。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和左上肢。有的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除了心绞痛和消化道症状外,心肌梗死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头晕、烦躁、表情淡漠、嗜睡、意识障碍、昏迷、脑梗塞、上腹部疼痛、咽痛、左上肢及背部麻木酸痛、胸闷、大汗、咳嗽、不能平卧、心力衰竭、再发性心肌梗死、多器官衰竭等。

    因此,当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时,都要引起家属和医生的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对于一些平时没有症状,但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在高温刺激下也容易诱发急性心梗。对于既往已确诊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预防心梗的发生。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定要呼叫急救车,因为急救车不仅运输速度快,而且配备了经过严格特殊训练的救护人员。他们会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并对患者进行测量血压和心电图等检查。一旦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会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理,如吸氧、口含硝酸甘油等,并对心脏采取监测。路途中,医护人员会通过对话,通知有关医院进行救治准备。若病情发生变化,还可马上进行抢救治疗。

    猝死虽然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却是由不良生活方式慢慢积累的,可以预防和控制。10个心肌梗死中有9个可以预测,6个可以预防。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石。简单来说,就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坚持服药。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普通人来说,戒烟是降低心血管风险最经济的干预方式。据调查,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病例中有35%可直接归因于吸烟,与非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梗的风险增加了3倍;中年妇女中约50%心血管事件源于吸烟。吸烟促发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它使得人体的内皮功能紊乱,导致血栓生成增加、炎症反应加强。

  •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特别是35-44岁人群,发病风险增加明显。根据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监测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2009年,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35-44岁人群发病率增长幅度最大,3年间增长了31.8%。

    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特点表现为年轻化、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龄患者增多以及高社会负担。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内科陈韵岱教授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位居居民死因首位,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人,其中约1/3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时间,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研究表明,1小时内再灌注死亡率仅为1.6%,而6小时后死亡率则上升至6.8%。因此,及时就医、开通闭塞血管至关重要。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内科金琴花副主任医师指出,患者就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诊、导管室。缩短患者获救时间的关键在于患者及时就诊、就诊流程通畅、绿色通道建设以及患者个人因素的改善。例如,老年患者心梗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因此,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缩短救治时间,需要加强冠心病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完善急救体系,改进急救设备,提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医疗知识。同时,心电图的远程会诊和绿色通道的提前激活也将有助于缩短救治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溶栓、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等。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介入术后疗效,尽早发现和处理新症状和疾病,调整药物剂量,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血管扩张,血压波动较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预防和应对心脑血管疾病,了解常见心脑血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至关重要。

    一、常见心脑血管药物

    1. 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每次0.5-1mg,每5-10分钟可重复一次。

    2. 速效救心丸:用于心绞痛发作,每次15-30粒,舌下含服。

    3. 镇静药:如安定片,用于心绞痛发作伴血压升高,每次2.5-5mg口服。

    4. 心痛定:用于心绞痛发作伴高血压,每次5-10mg舌下含服或嚼碎服用。

    5. 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每次300mg嚼服。

    二、心脑血管药物保存方法

    1. 速效救心丸:密封,并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2. 硝酸甘油:用小药瓶密封装好随身携带,避免直接放进衣袋,导致体温促使药性挥发。家庭备用硝酸甘油应放置冰箱冷藏层,或者室外遮光、阴凉的地方。

    3. 复方丹参滴丸:密封,在10 ~ 30℃环境中保存。

    三、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

    2.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