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肥胖的二型糖友减肥运动方法

肥胖的二型糖友减肥运动方法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运动减肥来控制血糖至关重要。那么,究竟哪些运动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为合适呢?

运动减肥: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

运动减肥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一般来说,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需要低强度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因为这样可以消耗掉脂肪和热量。高强度的运动虽然可以锻炼肌肉,但并不利于减肥。

低强度运动时,主要消耗的是脂肪提供的热量。例如,在跑步机上快走,大约50%的热量消耗来自脂肪燃烧;而快跑时,只有35%的热量消耗来自脂肪燃烧。因此,想要更有效地减脂,可以选择爬坡快走,这种运动强度介于走路和快跑之间,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既减脂又减重。

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肥运动方法

以下是一些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肥运动方法,以及它们消耗的热量:

  • 爬坡快走:30分钟可消耗热量320卡,1小时达650卡。
  • 慢跑:30分钟可以消耗295卡热量,1小时消耗的热量则达到590卡。
  • 自由泳:以自由泳为例,30分钟消耗255卡热量,1小时为510卡。
  • 打篮球:打30分钟篮球可以消耗220卡热量,1小时可消耗440卡。
  • 举重:30分钟可消耗220卡热量,1小时消耗440卡热量。
  • 徒步旅行:30分钟的越野徒步运动,可消耗185卡热量,1小时则是370卡。
  • 跳舞:跳30分钟消耗热量为165卡,1小时为330卡。
  • 家务:30分钟家务,如种花、除草等可消耗165卡热量,1小时为330卡路里。
  • 骑自行车:时速低于16公里,骑30分钟消耗145卡热量,每小时290卡。

相关阅读:

  • 夏季糖尿病患者游泳须知
  • 勤运动不乱吃可远离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运动别太猛
  • 糖尿病运动:散步365天不可缺
  • 儿童运动不足易致糖尿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疾病介绍: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分型之一,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引(即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起血糖水平升高而导致。由于本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因此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和体重减轻。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本病目前无法治愈,患者需终身治疗。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日,门诊上遇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咨询停药问题。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便开始考虑减量或停药。那么,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后,真的可以停药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血糖控制达标后,患者往往会产生停药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暂时不依赖药物治疗。但一旦放松警惕,血糖很容易再次升高。因此,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也需要继续坚持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维持血糖稳定。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者自行减量或停药。因为药物减量或停药后,血糖很容易再次升高,甚至出现并发症。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例如,一些肾病患者到后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这并非胰岛功能恢复,而是因为肾功能下降,降糖药物代谢减慢,在身体内存留时间长导致的。这时,需要及时减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总之,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后,不能轻易停药或减量。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症患者数量逐年攀升,其中,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肥胖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减重手术成为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微创腹腔镜单吻合口胃旁路手术(OAGB)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减重效果显著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OAGB手术的原理、适应症、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康复等,帮助患者了解这一先进的减重手术方式。

    一、OAGB手术原理

    OAGB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改变患者的胃肠道结构,达到限制食物摄入和减少营养吸收的目的。具体来说,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胃壁上形成一个小胃袋,然后将小肠的一部分与这个小胃袋相连,形成一个新的食物通道,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量。

    二、OAGB手术适应症

    OAGB手术适用于以下情况:

    • 体重指数(BMI)≥32或BMI≥27且合并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
    • 尝试过其他减重方法但效果不佳的患者;
    • 有强烈减重意愿的患者。

    三、OAGB手术过程

    OAGB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约为2-3小时。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做几个小切口,通过腹腔镜将手术器械伸入腹腔,完成手术操作。

    四、OAGB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术后禁食24-48小时,随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终恢复正常饮食;
    • 定期复查,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OAGB术后康复

    OAGB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以下康复计划:

    •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 术后1个月内,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
    • 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通过OAGB手术,许多患者成功实现了减重目标,改善了血糖、血脂等指标,提高了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注射胰岛素。其中,皮下注射是最常见的胰岛素注射方式,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注射。那么,在家注射胰岛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患者需要了解自己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注射液规格有10毫升和3毫升两种,每毫升含有的胰岛素单位数也不同。因此,患者在注射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胰岛素的含量,避免因剂量计算错误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其次,患者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注射器。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注射器用于胰岛素注射:普通注射器和胰岛素笔式注射器。普通注射器需要根据胰岛素注射液的浓度进行单位换算,而胰岛素笔式注射器则无需换算,操作更为简便。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腹壁、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等部位进行注射。不同的注射部位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腹壁吸收最快,上臂外侧次之,臀部和大腿外侧吸收较慢。为了避免局部组织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前,患者需要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后再进行注射。同时,患者需要确保注射操作的卫生,使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和注射器。注射时,患者需要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以45度角刺入皮下,推注药液。注射后,不要按揉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总之,在家注射胰岛素时,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并注意注射操作的卫生。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饮食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许多患者在饮食控制上存在误区,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以下列举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及其纠正方法。

    误区一: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

    许多患者误以为控制饮食就是减少食量,甚至让自己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甚至削弱免疫功能。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适度控制热量,保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比例。

    误区二:少吃主食,多吃副食无妨

    一些患者过度限制主食摄入,认为减少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然而,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同样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影响血糖水平。正确的做法是保持主食和副食的平衡,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高脂饮食。

    误区三:可以多吃粗粮,少吃细粮

    有些患者认为粗粮含糖量低,可以多吃,而细粮应少吃。实际上,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过量摄入都会影响血糖。正确的做法是粗粮和细粮的摄入应当合理搭配,适量食用。

    误区四: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就无害

    一些患者认为只要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就不会影响健康。然而,植物油同样含有高热量,过量摄入会增加体重,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正确的做法是控制脂肪摄入总量,避免过多摄入油脂。

    误区五:零食可以随意充饥

    一些患者因为饥饿,会选择吃零食来充饥,这些零食虽然热量极高,容易导致总热量摄入过多,影响血糖和体重控制。正确的做法是避免随意吃高热量零食,若必须进食零食,应将其纳入每日总热量的计算中,并相应减少正餐的主食量。

    误区六:口渴时尽量少喝水

    一些患者因为多饮多尿的症状,担心过多饮水会加重病情,甚至减少排尿量。实际上,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多余的糖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正确的做法是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一般不少于1500毫升。

    误区七:忌食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血糖波动,完全不吃水果或很少吃水果。实际上,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人体有益。正确的做法是适量食用水果,但应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橘子等,并且在血糖控制较好时进食。

    误区八:膳食纤维摄入越多越好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有益,能够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并改善肠道健康。然而,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可能引发腹胀、腹泻,甚至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正确的做法是每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保持在30~40克左右,过量摄入反而可能引发消化问题。

    误区九:无糖食品可以放开吃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放开食用。实际上,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但可能含有其他糖类或淀粉,同样会影响血糖。正确的做法是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无糖食品时,仍应关注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并将其纳入每日的总热量计算中,避免无节制地食用。

    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包括适量的主食、副食和脂肪,同时注意避免高热量零食和过量摄入某些特定食物。糖尿病患者应与医生或营养师合作,定期调整饮食计划,以确保血糖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肥胖和糖尿病都属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

    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前期病变。如果肥胖患者不及时控制体重并进行积极治疗,很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至关重要。降糖药物主要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在发病早期,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而不必立即使用胰岛素。

    以下是一些适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

    1. 双胍类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它能够有效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并帮助控制血压,具有多重作用。

    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罗格列酮,它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例如阿卡波糖,它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4. 磺脲类药物:例如格列本脲,它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糖,效果可靠。

    5. 二甲双胍联合其他药物:例如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可以进一步提高降糖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和运动,以帮助控制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

    总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注意饮食和运动,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有趣的是,糖尿病被称作“夫妻病”,原因何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夫妻双方在生活方式上往往存在相似之处。共同的饮食习惯,如偏好高糖、高脂的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夫妻双方可能共同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血糖调节。

    其次,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夫妻双方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他们患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种遗传倾向使得夫妻双方在患病风险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夫妻之间的情绪、心理状态也会相互影响。如果一方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另一方也容易受到感染,导致血糖调节功能受损。

    那么,夫妻如何预防糖尿病呢?首先,共同控制饮食,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减少油腻、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总之,糖尿病被称为“夫妻病”并非空穴来风。夫妻双方在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夫妻双方更好地预防糖尿病,共同守护健康。

  •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微血管病和自主神经心脏病等,而在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此类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降糖效果、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降糖药物及其特点:

    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结合,关闭阻碍胰岛素分泌的钾通道,并促进钙通道开放,使钙离子进入B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糖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磺脲受体不仅存在于B细胞膜上,还分布在血管和心肌细胞膜上。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延缓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尤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效果显著。此类药物对心脏、脑、肝、肾等器官无不良影响,但使用后可能引起腹胀、腹泻和食欲减退等副作用。

    3.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等机制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并且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胰岛素

    胰岛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糖作用。胰岛素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但需要注射给药,并且容易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5.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模拟内源性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降低食欲,从而达到降糖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并且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综合考虑,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许多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疑问:一旦使用胰岛素,是否就再也无法停用?实际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主要用于调节血糖水平。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因此需要使用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并不会导致依赖或成瘾,而是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那么,使用过胰岛素后,是否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呢?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或肝肾功能不全。如果患者已经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等,可能需要继续使用胰岛素。

    其次,需要评估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通过检测C肽水平,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如果患者的胰岛功能尚好,可以考虑改用口服降糖药。

    此外,患者是否处于应激状态,以及是否排除了1型糖尿病或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等因素,也会影响是否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

    如果患者符合改用口服降糖药的条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常见的过渡方法包括减少胰岛素用量,逐步增加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以及联合用药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从胰岛素过渡到口服降糖药。如果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或者每日使用胰岛素的剂量过大,或者合并严重并发症,则可能需要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

    总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是否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口服降糖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增泌素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分解,从而降低血糖。双胍类药物则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原生成,抑制糖异生,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根据自身病情、药物特点以及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首例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案例,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案例的患者是一位25岁的女性,患有11年的1型糖尿病。她曾经历过两次肝移植和一次全胰腺移植,但最终因并发症而失败。幸运的是,她成为了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首位受益者。

    研究人员从患者腹部皮下脂肪中提取了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得到多能干细胞,最终培养成胰岛样细胞。通过注射的方式将胰岛样细胞植入患者体内,成功改善了她的病情。

    经过一年的随访,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水平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这表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该研究还关注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较高,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成功案例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治疗将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