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愈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呈现自限性,也就是不加治疗,也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自发缓解,所以有些患者和家属可能,就会想:那我们就不治了,等着病自己好,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有数据统计,没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只有一半的人在一年内自发缓解。其余的患者,在以后的时间里,自发缓解的不足1/3。所以如果患者不接受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即便自发缓解,如果不接受正规治疗,后续仍然有可能频繁的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越高,如果不加以治疗或者治疗不当,疾病的复发率就比较高。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患者人格改变。发作间期也残留部分症状或者转为慢性的疾病状态,从而造成患者的社会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到病前的水平。

因此,一旦确诊,患者应该积极接受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尽快控制急性期症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目前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有条件的可以结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加快康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是使用小量的电流,诱发全面的惊厥发作的一种治疗方法,绝不是网上热传的戒网瘾的电击治疗。该治疗方法具有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对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者明显自责、自罪、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的患者,可以采用这样的治疗方法。

     


    对于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极度的兴奋躁动,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者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使用电休克治疗,起效迅速,可以单独应用或者是合并药物使用,一般来说4~10次是一个疗程,所以电休克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是有效的。电休克治疗能够延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无病间隔时间,减少发作次数以及入院次数。

     

    患者在暂停抗抑郁治疗后,进行电休克治疗,也可能会对双相情感障碍起到积极稳定的作用。所以电休克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选项,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双相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心境稳定剂,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而且不会引起躁狂或者是抑郁的转向或者导致频繁的发作。所以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的全病程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双相情感障碍和躁郁症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在医学上把它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

     

    所谓双相情感障碍在一段时间里面,可以表现为抑郁,一段时间又可以表现为躁狂。之所以被称为“双相”,是因为患者的情感在高峰和低谷这两极来回波动,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摇摆病或者是过山车玩家。

     

    通过躁郁症这个名称,大家也更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个疾病,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呈现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的这特点。患者抑郁的时候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吃饭没有胃口,做事提不起兴趣,感到自己很没有用,是家人的负担,脑子反应慢。喜欢一个人待着,严重的人,还可能会出现自杀自伤等行为;而患者在躁狂的时候,会出现自我膨胀,说话明显增多,爱发脾气。他们好像只需要很少的睡眠时间,整天就可以精力充沛,有非常强烈的社交欲望,对人过分的热情,好管闲事,花钱大手大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因为剧烈的情绪起伏,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比普通人至少高出15倍,大概25%~50%的人患病后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如果没有经过规范治疗,有15%~19%的人最终会选择自杀。因此,一旦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徐利敏

    得了躁狂症是不能自愈的,即使存在表面上的自愈,也要警惕近期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以免影响到患者及家人的正常生活。

    躁狂发作是双相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得了躁狂症以后,会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很多患者可能会让别人感觉他的行为、表现等都不太得体,从而极大的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能力等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这个时候需要尽快控制症状。是否可以不吃药就能控制,不吃药就能让躁狂症患者治愈,这种选择自愈的治疗方式并不能随便尝试。

    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精神症状的叠加出现会引起冲动,还可能进一步导致伤人、肇事、肇祸的后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提倡患者在得了躁狂症以后,要够积极并及时地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尽快通过药物、心理及运动等综合治疗,得到尽早的恢复。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我们应该尝试、去培养自己良好平和的性格,矫正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患者可以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帮助。当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家人和周围人员应该注意防止患者自伤自杀,防止其冲动伤人帮助他及早的就诊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第二 在规律服药期间,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包含有精神活性物质的食物。

    第三 患者是需要合理的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情况允许,家属应该鼓励患者,尽早的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锻炼,适当的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恢复规律的生活,避免与社会脱节。

    第四 治疗期间应该进行病情监测、定期复查,监测患者有无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比如体重增加,肝功能损害,月经不规律,服用碳酸锂的患者,还应该规律的监测血药浓度,随访甲状腺功能等。

  • 视频简介:经常情绪压抑会得双相情感障碍吗?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也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但是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并没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情绪的沟通,包括快乐、满足等正性情绪,也包括悲伤、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所以生活中为了维持关系的和睦,我们有可能会选择性的压抑负面情绪,只表露正性情绪,但这并不一定就是成熟和合理的方式。

     

    比如说,一个妻子压抑自己的委屈和不满,丈夫却全然不知,妻子可能在长期的情绪压抑之后,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和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和情感体验,进一步也可能会影响婚姻关系,而导致家庭破裂。所以经常的情绪压抑,影响的是我们整个身心健康。双相情感障碍只是我们身心失衡的一种具体表现。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在家系调查中我们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包括了遗传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也就是他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父母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人。

    第二、包括了非遗传性的,先天性因素,比如说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家族史,但是仍然患了双相情感障碍,这有可能需要追溯到,母亲怀孕的时候,可能会通过母婴期的,病毒感染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而导致他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增加。

    第三、是环境因素,比如说社会心理因素,人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包括了在婴幼年期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或者是童年期青少年期,出现不良的生活事件,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上升。此外还包括了生物学因素,比如说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或者是相应的受体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所以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罪魁祸首不是某一个因素,而是一组因素的团伙作案。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邱海棠

    虽然抑郁症会有阶段性的情绪波动,也可能会存在一定时期的疾病缓解期,但是自愈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

    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可能会存在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厌世以及精力减退的表现,严重者会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所以建议抑郁症的患者尽快去当地的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者心身医学科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等,物理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和光疗,抑郁症患者可以到相应的科室根据医生的建议联合药物或者心理治疗,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期,承受过长时间的病痛折磨,甚至是病情进展加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邱海棠

    因为强迫症本身是慢性的迁延性的疾病,而且强迫症跟人格特征以及在起病时候的社会心理因素都有关系,所以强迫症患者通过治疗达到临床好转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因为大部分强迫症的患者都有相应的心理因素和人格基础,因此通过药物治疗有时候很难快速起效,有个别对药物反应敏感的患者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比较良好的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比如有些疗效好的患者,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就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可能会需要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连续治疗。

    对于治疗时间比较长、临床缓解疗效不好的患者,建议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要联合心理咨询和治疗,通过对自身性格特征的调整以及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事件的处理,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但是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到预防双相障碍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更重要是在发病之后积极正规治疗以及预防复发,但是仍然有一些事情对于高危人群是可以做的。

     

    第一、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数据显示,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患病率会高达25%,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Ⅰ型双相情感障碍,自身的发病率是50~75%,因此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应该定期随访,如果发现有抑郁、焦虑、躁狂、失眠等症状,应该及早到医院就诊。

     

    第二、避免经历太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比如在面对学习、工作压力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节奏,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尽量让自己处在能够掌握又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另外我们也可以增加社会人际支持,比如接受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陪伴。

     

    第三、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充足的睡眠,对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和复发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锻炼、合理的营养膳食、充足的太阳光照也能够改善情绪,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也有一定的帮助。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睡眠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见的生理症状之一,其中也包括了失眠。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处于,躁狂状态的时候,整天精力充沛,处于明显的亢奋状态之中。即便整日工作学习,到了夜晚也仍然不觉得需要睡眠,脑子里也还像千军万马在奔腾一般无法停歇,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处于抑郁发作阶段的时候,则可能会出现睡眠过多的情况,比如说每天睡十几个小时,仍然感觉睡不够不解乏。当然 也有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阶段中,出现严重失眠的情况,虽然感到无比的疲乏困顿,但却怎么也无法入睡。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中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多见较典型的表现是患者,常常说凌晨两三点,才能够有睡意而入睡,但这一睡,就睡到早上10点以后才能起床。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