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版药品GSP实施 医药流通行业三大版图已形成

新版药品GSP实施 医药流通行业三大版图已形成
发表人:医疗科普小站

近年来,随着新版药品GSP的实施,中国药品流通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据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销售排名前三,成为行业龙头。然而,在变革的同时,一些中小医药商业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本文将探讨新版药品GSP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新版药品GSP的实施,提高了医药商业企业的准入门槛,对企业的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导致一些中小医药商业企业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然而,不少中小医药商业企业表示,尽管企业数量可能会减少,但从业人员数量不会减少,企业会通过合并、转型等方式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在医药流通行业,三大版图已初步形成。一方面,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正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全国布局;另一方面,以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南京医药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医药商业龙头,在区域内巩固竞争力;此外,一些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则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创新分销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药电商等新兴分销模式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零售连锁药店:随着医药分开政策的推进,零售连锁药店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医药供应链增值服务:医药供应链增值服务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4. 规范化第三方药品推广: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规范化第三方药品推广企业将脱颖而出。

5. 跨界合作:医药流通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改良药物引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改良药物引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2009年6月26日,一场汇聚国内外生物经济领域精英的盛会——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暨第44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发展医药科技,促进人民健康”为宗旨,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生物经济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大会涵盖了生物经济、生命科学、医药技术等多个领域,设置了政府高层论坛、生命科学与前沿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中医药发展论坛、医疗器械、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化学药与药品安全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等十一场专题分会。这些分会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机会。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大会特别关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此,大会举办了三场高规格的对接大会:中外企业对接大会、国家创新药物成果产业对接大会以及新药项目交易洽谈会。这些对接大会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除了学术交流和对接活动,大会还举办了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该交易会以“为创新药物及技术市场化而设计的专业平台”为理念,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交易会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相关从业人员、研发人员、经销人员以及相关国际投融资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等专业观众参与,为推动生物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生物经济和生命科学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生物经济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全球药品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探讨药品市场的四大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理解。

    一、生物制药的崛起

    近年来,生物制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EvaluatePharma统计预测,到2020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17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总规模的52%。生物制药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病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研发费用的持续增加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制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据统计,2019年全球药品研发投入达到1560亿美元,同比增长8.6%。研发投入的增加,推动了新药研发的进程,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三、抗肿瘤药物的快速发展

    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新药不断涌现。据EvaluatePharma预测,到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53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1.2%。

    四、并购重组的热潮

    为了拓展市场份额、提高研发能力,制药企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战略扩张。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层出不穷,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并购重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核酸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绿叶制药集团作为我国知名药企,近日投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Exicure,旨在推动新型核酸药物的研发进程。

    Exicure公司专注于开发针对各类疾病的新型免疫调节和基因沉默药物,其三维球形核酸(SNA™)平台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核酸药物的毒性和提高递送效率,从而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绿叶制药集团全球研发总裁李又欣博士表示,核酸药物具有调控致病基因和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治疗优势,将成为未来创新药物研发的主流趋势。此次投资Exicure,将有助于绿叶制药集团在核酸药物领域取得突破。

    绿叶制药集团在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其研发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拥有五大平台技术。此次投资Exicure,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动新型核酸药物的研发。

    据悉,绿叶风险投资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消化及代谢等领域,为绿叶制药集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绿叶制药集团投资Exicure,标志着我国在核酸药物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核酸药物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药物开发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技术选择不当是导致研发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

    药物研发的核心目标是发现有效的药物,以治疗各种疾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研究人员往往过于关注那些容易实现工业化的方法或者是学术上时尚的方法,而忽视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这种做法导致药物研发过程中,大量资源被浪费在缺乏预测性的方法上,从而增加了研发成本。

    牛津大学可持续医学创新促进中心的Jack Scannell和Jim Bosley在《PLOS ON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药物发现的机会对实验方法的有效性非常敏感。他们认为,由于最具预测性的方法导向了好药物的发现,停止了针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因此生产力已经下降。这使得科学家们致力于使用预测性较小的发现方法来研究还无法治疗的疾病。

    此外,产业和科学时尚的改变也是导致药物研发成本上涨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推移,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具备预测性,做出糟糕的决策,从而增加了药物研发的成本。

    尽管药物批准自2012年以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药物研发取得了成功。因为对于常见疾病,药物研发的效果并不理想。Jack Scannell博士认为,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应该专注于识别和资助预测性方法,以降低药物研发成本。

    总之,药物研发过程中,技术选择不当是导致研发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药物研发效率,降低成本,我们需要关注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并加强对预测性方法的资助。

  • 2014年,我国医药行业迎来了招标大年。随着各省招标工作的陆续推进,众多医药上市公司纷纷摩拳擦掌,为未来几年的市场拓展做好充分准备。

    广东省一家上市企业的销售公司总经理表示,广东基药增补目录已出台,增补400多个品种,第一批招标已完成,第二轮正在报名。浙江省基药增补目录也将在月底公布。此外,吉林、湖南等地正在招标,安徽、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即将招标。

    浙江省基药增补目录品种可能达到360个,加上基本药物目录的520个品种,浙江省整体基药品种将达到880个。面对市场扩容,医药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一旦进入目录,就等于获得了市场入场券,企业销售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各地招标规则不一。浙江省基药增补目录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经信委推荐、各个地级市推荐。江苏省基药招标基调将延续“带量采购”原则,要求各地明确采购数量、编制形成2014年基药采购计划。

    上海市基本药物招标尚未启动,先开始医保招标,由上海市社保局统筹安排。

    已有上市公司在招标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华海药业在广东基药招标中斩获颇丰,誉衡药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产品安脑丸在北京、青海、甘肃三个省市中标。

    值得关注的是,基药市场容量巨大,但也存在降价预期。如山东公布第二批基药中标企业,488个中标品种中,价格较国家指导价有不小的降幅。

  • 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制药巨头纷纷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力。近日,美国制药巨头迈兰公司(Mylan)宣布,将以9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制药公司Meda,此次收购标志着迈兰公司在全球市场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

    迈兰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仿制药制造商,其业务范围涵盖特种产品、品牌仿制药以及非处方产品等多个领域。此次收购的Meda公司,同样是一家具有丰富产品线的制药企业,其产品涉及特种产品、品牌仿制药以及非处方产品等方面,如抗菌剂碘络酮(Betadine)等。

    迈兰公司首席执行官Heather Bresch表示,此次收购是基于公司全球战略的考量,旨在通过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广度和多样性、拓展地理覆盖面和销售渠道,从而构建更加强大的全球商业基础。

    据悉,Meda公司的两个最大股东已接受迈兰公司的现金加股票报价,且Meda公司董事会一致同意推荐这一报价方案。一旦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此次交易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完成。

    此次收购对于迈兰公司来说,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利润,还将使其进入诸如中国、俄罗斯和墨西哥等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迈兰公司在此次收购之前,也曾尝试收购百利高公司(Perrigo),但最终未能成功。此次收购Meda公司,标志着迈兰公司在全球市场布局的又一重要突破。

    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将更加频繁,这也将推动全球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创新药物研发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据统计,我国九成药品为仿制药,创新药物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导致药企对创新药物研发积极性不高。

    创新药物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研发周期通常需要10年以上,成功率仅为10%左右。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漫长的研发周期使得许多药企望而却步。此外,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临床试验失败、新药上市审批困难等,进一步增加了研发风险。

    为推动创新药物研发,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简化新药审批流程等。同时,一些药企也开始积极布局创新药物研发,如天士力、恒瑞医药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

    然而,创新药物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研发投入不足。我国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其次,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药物研发需要大量高水平人才,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人才储备不足。此外,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不完善,如临床试验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推动创新药物研发,我国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的积极性。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大健康’产业成为医药企业转型的新方向。虽然云南白药、天士力等企业已成功转型,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大健康之路。本文将探讨中药企业如何走好大健康之路,以及大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大健康产业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中药企业转型大健康,需要明确自身优势和定位,避免盲目跟风。

    其次,中药企业应注重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在研发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此外,中药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中药企业要关注政策导向,紧跟国家政策步伐。例如,国家近年来对中医药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中药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然而,大健康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认知度不足、行业标准不完善等。中药企业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

    总之,中药企业走大健康之路,需要明确自身优势,注重研发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关注政策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福建省近日正式发布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标志着福建省在药品监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方案以公众用药需求为导向,旨在提升药品质量,鼓励符合条件的药品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科研人员参与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申请人的条件,强调药品安全责任,并鼓励申请人委托优质企业生产。

    福建省将率先在厦门生物医药港、福州、三明医药产业集中区和柘荣海西药城开展试点探索,争取在试点期内获得品种的上市许可及批准文号。

    这一方案的出台,将为福建省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药品研发和生产水平的提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以下是一些与福建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相关的科普知识:

    1.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什么?

    2.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3. 如何选择合适的受托生产企业?

    4. 如何保障药品安全?

    5. 公众如何参与到药品监管中来?

  •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在仿制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部分仿制药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补历史课”,拉开了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序幕。

    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旨在提高我国仿制药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2015年,随着中国药品监管迈入新时期,一系列有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政策相继出台,医药企业纷纷响应,一致性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后“一致性评价”时代已经来临。随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越来越多,企业竞争格局逐渐稳定,监管也逐渐常态化。然而,如何让一致性评价药真正替代原研药,成为当前医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我国仿制药产业“大而不强”,本土高端仿制药企业、品牌乃至产品长期缺位,导致百姓对国产仿制药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原研药在品牌影响力、医生认知度和患者认可度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因此,一致性评价药替代原研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后“一致性评价”时代的挑战。他们不仅关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本身,更关注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未来发展。他们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替代原研药,并呼吁整个医药行业共同努力,提高国产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

    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和联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将有望与原研药同台竞争,我国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也将在竞争中逐步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这将为我国医药工业真正从“仿制为主”走向“仿创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