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胃息肉

胃息肉

就诊科室:

外科 消化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胃息肉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首选方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以内镜切除为主。内镜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已成为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内镜切除手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高频电凝切除法: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2. 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利用激光或微波产生的热能,使息肉组织凝固、气化,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3. 尼龙丝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4. 氩离子凝固术:通过氩气产生的凝固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5. 冷冻法:通过冷冻剂产生的低温效应,使息肉组织冷冻、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6. 射频法:通过射频产生的热能,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7. 酒精注射法:通过注射酒精,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除了内镜切除手术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胃息肉,如增生性息肉,还需要进行抗Hp治疗。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感染可以有效地减少息肉的发生。

对于一些较大的胃息肉,如大于2cm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以及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生物医疗创新站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胃病会不会转变成胃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病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许多人对胃病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对胃部不适的重视,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转变为胃癌。那么,老胃病是否会转变为胃癌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较高。此外,一些患者因溃疡病接受过胃部切除手术,这部分患者也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患有胃病的人需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胃病的发生与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伤胃坏习惯:

1. 偏爱吃重口味食物:辣、咸、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2. 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午餐凑合、晚餐应酬、熬夜、吃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胃部功能紊乱。

3. 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害胃黏膜。

4. 吸烟、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病症状。

为了预防胃病转变为胃癌,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胃病症状,甚至引发癌变。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5.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医疗数据守护者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息肉直径大于3cm癌变率达70%

胃息肉是常见的胃部良性肿瘤,然而,当胃息肉直径超过3厘米时,癌变风险大大增加,癌变率可高达70%。孙道勤主任指出,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慢性胃病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溃疡:慢性溃疡边缘的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可能导致癌变。癌变率约为5%。

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其癌变率较低,但属于癌前期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进展到萎缩性胃炎,再进展到胃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胃息肉:胃息肉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无蒂息肉癌变风险更高。息肉体积越大,癌变率越高。尤其是直径大于3厘米的息肉,癌变率可高达70%。发现胃息肉后,应及时采用纤维胃镜进行摘除。

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出现肠腺上皮,称为肠上皮化生。其中,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中老年人如出现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且伴有重度典型增生,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警惕癌变风险。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密切。根据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中度需定期复查;重度疑似癌变,需严密观察。若怀疑癌变或无法排除癌变,应考虑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

预防胃息肉癌变,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胃息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胃息肉癌变风险。

在胃息肉的治疗方面,纤维胃镜下息肉摘除是首选方法。对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建议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风险。对于癌变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

此外,胃息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癌症防治先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为什么会得胃息肉?、文章描述胃息肉是胃癌吗?怎么治?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

胃息肉,一种常见的胃部良性肿瘤,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胃息肉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胃息肉的基本情况。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根据病理类型,胃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胃息肉的75%~90%。这类息肉通常较小,直径小于1.5cm,表面光滑,可能伴有糜烂。虽然部分增生性息肉可能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但其癌变率较低,一般在1%~2%左右。

而腺瘤性息肉则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这类息肉体积较大,表面光滑,多数无蒂,癌变率较高,可达30%~58.3%。尤其是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风险更高。

那么,胃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认为,胃息肉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部分胃息肉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发生。

2. 饮食因素: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容易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息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更容易发生胃息肉。

5.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息肉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

胃息肉的症状并不典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当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

2. 吞咽阻挡感,尤其在贲门部息肉。

3. 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

4. 溃疡或癌变时,可能出现黑便和呕血。

那么,胃息肉应该如何治疗呢?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内镜治疗: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2.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增生性息肉,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息肉可能完全消退。

3.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息肉、有癌变倾向的息肉以及内镜治疗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最后,如何预防胃息肉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生命之光传递者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镜下胃息肉手术后的饮食

胃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黏膜良性病变,虽然多数情况下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烧心、反酸、恶心等症状。根据病理类型,胃息肉可分为炎症性、增生性和腺瘤性三种,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

胃息肉的治疗主要采用内镜下切除手术,术后恢复期,患者的饮食调养尤为重要。以下是胃息肉术后饮食调养的几个要点:

1. 术后禁食: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当天可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2小时一次。若无不适,次日可给予适量清流质饮食,如米汤、鸡蛋汤等。

2. 逐步过渡:术后第3天可给予全量流质饮食,每日6-7餐,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温和易消化。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

3. 注意饮食卫生:患者出院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4. 饮食规律:术后患者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避免过甜、过咸、过浓饮食。

5. 逐步恢复:术后3-6个月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总之,胃息肉术后饮食调养以低渣、温和、易消化为原则,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智慧医疗先锋者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良性病变,其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将为您介绍胃息肉的成因、分类、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胃息肉的成因

胃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胃息肉病史的人群,患胃息肉的风险较高。

2.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盐、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诱发胃息肉。

3. 胃酸反流:胃酸反流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诱发胃息肉。

4. 胃肠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胃肠道感染可能导致胃息肉。

5.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二、胃息肉的分类

胃息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增生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一种良性病变。

2. 腺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3. 伴有异型增生的息肉:这类息肉癌变风险较高。

三、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胃息肉早期通常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2. 腹胀、消化不良

3. 便血或黑便

4. 体重下降

四、胃息肉的治疗方式

胃息肉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胃息肉,可考虑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或伴有癌变的胃息肉,需进行手术治疗。

3. 支持性治疗:包括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

五、胃息肉的预防与日常保养

为了预防胃息肉的发生,建议您: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3.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息肉。

健康管理专家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里的息肉必须切除吗

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在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其中,胃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胃里的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胃息肉的形成原因。胃息肉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饮酒、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引发息肉。

那么,胃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呢?这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和大小。一般来说,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多为良性,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但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需要及时切除。

胃息肉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和部位。

若确诊为胃息肉,医生会根据息肉的类型、大小和部位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对于腺瘤性息肉,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而对于增生性息肉,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和症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总之,胃里的息肉并非都需要切除。对于良性息肉,尤其是增生性息肉,可以观察或进行内镜下切除。而对于腺瘤性息肉,则需要及时手术切除,以防止癌变。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预防息肉复发。

AI医疗先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部壁增厚是不是癌症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通过CT检查发现胃部壁增厚,不禁担忧这是否意味着癌症的降临。然而,胃部壁增厚并非单一疾病所致,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本文将带您了解胃部壁增厚的多种可能性,帮助您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首先,胃部壁增厚可能与胃部瘢痕的修复有关。既往患有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在复查时可能会发现胃壁增厚。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胃壁对既往损伤进行修复所致,属于正常现象。患者可通过保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等方式,促进胃壁瘢痕的修复。

其次,胃部壁增厚也可能与胃部炎症有关。炎症会导致胃壁充血、水肿,从而出现增厚。如果胃壁增厚均匀,则多考虑为胃部炎症。此时,及时就医进行治疗是关键。若胃壁增厚局部明显,则需警惕是否存在胃部占位性病变,如胃息肉、胃癌等。

此外,胃部壁增厚还可能与胃部的占位性病变有关。占位性病变是指胃壁局部出现异常增厚,可能是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为了明确诊断,患者需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镜下进行病理活检,以判断病变性质。

面对胃部壁增厚的疑虑,患者切勿自行诊断和用药。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总之,胃部壁增厚并非等同于癌症,但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了解胃部壁增厚的多种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这一现象,维护身体健康。

健康驿站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胃息肉的症状以及遗传特点是什么?

儿童胃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一直是家长和医生关注的焦点。那么,儿童胃息肉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儿童胃息肉的症状表现

儿童胃息肉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可分为婴儿型、结肠型和胃肠道弥漫型三种类型。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

  • 粘液性腹泻:患者会出现频繁的腹泻,粪便中伴有粘液。
  • 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 便血: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粪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 贫血及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呕吐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 肠梗阻、直肠脱垂和肠套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直肠脱垂和肠套叠等并发症。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

二、儿童胃息肉的遗传特点

目前,专家认为胃息肉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报道指出,婴儿型胃息肉可能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尽管遗传基因的定位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胃息肉的遗传性不容忽视。

三、儿童胃息肉的治疗与预防

儿童胃息肉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切除胃息肉来缓解症状。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引发胃息肉复发。

预防儿童胃息肉,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 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胃息肉。
  • 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总结:儿童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了解其症状、遗传特点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家长和医生及时发现问题,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全球医疗视野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注意!身体5信号预警胃癌

胃部不适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过胃痛。然而,胃痛并不总是意味着简单的胃炎,它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一些慢性胃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因此,有胃病家族史或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胃癌预警信号:

1. 上腹部疼痛:这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起初可能是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被误诊为胃炎或溃疡病。

2. 上腹部不适:表现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但会反复出现。

3. 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4. 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应尽早来医院检查。

5. 乏力、消瘦及贫血: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

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下是一些科学的养胃方法:

1. 早上喝一杯温开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疾病。

2. 早餐吃热食: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中应包含谷类、奶类及其制品、肉类、豆制品以及水果与蔬菜等几大类食物。

3. 午餐前喝汤: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4. 晚餐后站立助消化:避免饭后立即躺下或坐下,以免胃酸反流到食道。

5. 睡前喝牛奶:睡前两小时不宜再进食,包括喝牛奶、果汁等。

总之,关注胃部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不适,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健康管理专家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92条记录共30页
...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阳市中心医院
胃炎(531例) 胃肠功能紊乱(476例)
专业擅长:擅长胃炎 腹泻,便秘,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量:94699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慢性胃炎(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
专业擅长: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腹胀、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打嗝反酸、胆囊炎、胆结石、肠息肉、消化不良、食积、胃下垂、肿瘤预防及康复。对于妇科身心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109
李丹

副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虚劳(137例) 胃炎(105例)
专业擅长:1,慢性胃肠炎(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泄泻,胃胀,胃疼,腹痛、嗳气、呕吐、烧心、反酸、便秘)。 2,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 3,慢性胆囊炎(胁痛、口苦,胆胃不和,胆结石)。 4,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5,慢性病、恶性肿瘤及亚健康中医调理。
好评率:99% 接诊量:6246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