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肿瘤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胃肠间质瘤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GIST手术:麻醉、术前准备及心理支持

对于大多数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来说,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除了少数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或直肠局部治疗的病例外,GIST手术通常需要在腹腔进行较大规模的手术。因此,合适的麻醉和术前准备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有两种:全身麻醉和脊髓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疾病情况以及手术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除了结直肠部位的GIST需要特殊的肠道准备外,其他的术前准备与大多数手术相似。这包括在手术前夜充足休息、手术当天禁食以及使用特定的药物等。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都将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根据需要给出相应的指导。

在心理层面,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紧张或焦虑,或者对手术结果和恢复过程有所担忧。医生和家属应该提供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和术后治疗。

为了更好地适应术后变化,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一些适应性锻炼,例如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并学习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此外,患者应在手术前两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促进恢复。

康复之路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肠间质瘤(GIST):症状、治疗及预防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约70%的病例发生在胃部。它占胃肿瘤的3%,并且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在50-70岁之间的个体。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似。

对于GIST的治疗,手术是首选方法。术后,如果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或核分裂指数高于5个/50HPF,通常会建议患者口服伊马替尼一年的时间。对于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服用伊马替尼3年。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舒尼替尼。瑞格非尼是另一种选择,适用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均耐药的患者,包括晚期患者。

医疗之窗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GIST高峰论坛:专家共识与最新治疗进展

2015年7月11日,GIST高峰论坛在上海顺利举行。来自华东地区的多位著名胃肠外科专家和20多位各地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由普外科主任邵成浩教授和李乐平教授主持。

上海市仁济医院普外科主任曹晖教授首先解读了《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小于2cm的局限性胃间质瘤患者若无临床症状可密切随访,而大于2cm的局限性胃间质瘤应积极手术切除。南京军区总院普外科李国立教授介绍了《胃肠道间质瘤术前治疗的几个关键环节》,强调了手术介入时机的重要性。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徐皓教授做了《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对指导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及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的报告,指出每个间质瘤患者的体质不同,用药剂量需要更加个体化、科学化。山东省立医院的靖昌庆教授讲解了《GIST术前治疗临床实例探讨》,报告了多例通过术前辅助治疗获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的黄陈教授报告了《双镜联合在胃GIST手术中的应用》,提出术中胃镜能帮助肿瘤定位,且能观察腹腔镜切割吻合线的胃腔内部分是否出血。最后,上海仁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赵刚教授为大家讲述了《4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介绍了4型胃NEN的相关特点。

会议结束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胃镜是否适合2cm以上胃间质瘤的切除以及胃肠间质瘤的术前治疗、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要点,及胃NEC的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等。

医疗数据守护者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秘胃肠间质瘤病人常见的误区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然而在治疗和管理上,许多病人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误区,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建议。

首先,很多病人认为小肠间质瘤破裂出血术后,基因检测结果是11缺失,就需要终身服药。实际上,治疗方案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发展来制定,不能一概而论。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长期服药。

其次,一些病人认为原发13突变用索坦效果最好。然而,索坦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最有效的药物。医生会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病情来选择最合适的靶向药物。

此外,关于小肠间质瘤术后基因检测kit9突变的病人,吃格列卫4粒每天是否有效,哪种靶向药最敏感等问题,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还有些病人认为格列卫加量到600mg,两个月检查缩小2厘米后,下次复查仍然是2个月。然而,复查的频率应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胃肠间质瘤术后格列卫治疗耐药的判断也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病人不能凭借主观感觉或症状来判断是否耐药。

小肠间质瘤破裂出血后手术的复发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评估复发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监测和治疗计划。

对于直肠癌,距离肛门2-5厘米有微生物的情况,是否必须手术,能否保肛等问题,需要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和治疗决策。

最后,关于胃肠间质瘤患者在停药后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具体的接种时间和方式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生物医疗创新站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策略及危险度分级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的肿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它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占胃恶性肿瘤的2.2%,占小肠恶性肿瘤的13.9%,占结直肠恶性肿瘤的0.1%,总共约占消化道肿瘤的2%。近年来,GIST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GIST年发病率高达1.28/10万人。

GIST的生物学行为多样,肿瘤大小、发生部位、与胃肠壁关系及良恶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临床症状。肿瘤<2cm为良性,肿瘤>5cm为恶性,介于两者之间为交界性肿瘤。GIST的主要扩散途径是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手术切除是GIST最根本性的治疗,腹腔镜联合电子内镜切除间质瘤成为首选手术方式。

小分子靶向药物在间质瘤治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分期较晚无法根治切除的病例可以先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使肿瘤缩小为手术创造条件。外科手术后还需要继续服用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则主要基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目。KIT 和PDGFRA 的突变状态与辅助治疗能否获益相关。因此,中高危的GIST 病人术后在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均应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癌症防治先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基因检测在胃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及检测项目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肿瘤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导致异常蛋白生成,进而引发细胞失控性增生,形成GIST。因此,基因检测在GIST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基因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疑难病例,尤其是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诊断存在疑问的情况。其次,通过了解GIST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我们可以在同一水平上寻求治疗方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甲磺酸伊马替尼)已被成功研发并应用于GIST的治疗,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典范。基因检测还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正确的靶向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c-kit 11外显子突变的GIST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的反应最好,推荐常规药物剂量(400mg/d)。而c-kit 9外显子突变的GIST患者对伊马替尼的反应较差,但通过增加伊马替尼的治疗剂量(800mg/d)可以提高疗效。对于基因检测为野生型的患者,是否应使用伊马替尼常规剂量、加量或直接使用二线靶向治疗药物舒尼替尼,仍需商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PDGFRa D842V突变的GIST患者对伊马替尼原发性耐药,不应给予伊马替尼治疗。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判断GIST的预后情况。相对而言,PDGFRa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而C-kit突变的患者预后稍差。C-kit外显子11突变预后优于外显子9突变,且外显子11突变中不同类型的突变(如重复性突变、点突变和缺失性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也不同,缺失性突变(尤其是557-558缺失突变)预后最差。

针对GIST,常规基因检测项目包括c-kit exon 9、11、13、17和PDGFRa exon 12、18。对于野生型患者,应进一步进行SDH检测及NF1、BRAF、KARS等基因突变检测。对于继发耐药的患者,应增加检测c-kit exon 14、18。虽然二代基因测序(NGS)和液体活检在GIST领域的报道较少,但它们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探索性研究中。

跨界医疗探索者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探索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格列卫的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主要发生在胃部。GIST的特点是易于转移,尤其是血液转移和胸腔转移。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对GIST的效果有限,因此,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伊马替尼)成为了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格列卫是一种分子靶向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GIST细胞的BCR-ABL蛋白激酶,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研究表明,格列卫可以使85%以上的GIST患者获得明显的疗效,并且相比传统化疗药物,格列卫的毒副作用更小,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

对于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GIST患者,格列卫也可以作为术前治疗,缩小肿瘤体积,争取手术机会。即使在晚期转移复发的GIST患者中,格列卫也能将肿瘤转变为慢性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格列卫的高昂价格曾经是许多患者面临的难题。幸运的是,近年来,格列卫已经在国内的许多省份进入医保目录,且国内药企也推出了格列卫的国产仿制药,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的来说,格列卫的出现为GIST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手术切除和靶向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健康饮食指南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肿瘤靶向治疗的里程碑:胃肠间质瘤的发展与突破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过去由于手术难以根治、放化疗不敏感、预后不佳而备受关注。然而,随着分子机制的明确和新型药物的开发,GIST的治疗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典范。回顾GIST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20世纪70年代电子显微镜和80年代免疫组化技术问世以来,GIST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1983年,Mazur和Clark提出了胃肠间质瘤的概念,1998年,Kindblon等研究表明GIST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细胞相似,均有c-kit基因、CD117、CD34表达阳性。同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Seiichi Hirota等报告,GIST含有活化的c-KIT突变,并且这种功能获得性突变在GIST的发病机理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发现为GIST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伊马替尼的研发成功,使GIST的治疗策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伊马替尼最初是为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开发的,但后来被发现也可以抑制GIST的c-KIT突变表达。2002年,FDA批准了伊马替尼用于治疗胃肠间质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发现GIST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又开发了第二个药物舒尼替尼,用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2006年,FDA批准了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应用于GIST。对于某些部位的继发突变,舒尼替尼治疗效果不佳,于是第三个有效药物瑞戈非尼应运而生,用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后耐药的患者。FDA于2013年批准了瑞戈非尼成为GIST三线治疗。

在GIST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仅揭示了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还开发了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GIST患者的生存率,也为其他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目前,全球治疗GIST基本都是参考美国癌症综合网络(NCCN)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GIST的治疗效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GIST的研究历程告诉我们,通过深入了解肿瘤的分子机制,开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健康管理专家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肠间质瘤复发,伊马替尼加量还是换药?

我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心中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14年前,婆婆被诊断出患有胃肠间质瘤,经过手术和药物治疗,病情一度稳定。然而,半年前复查时,医生告诉我们肿瘤已经复发,大小约为5cm左右,周围还分布着许多小的肿瘤。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我们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我急忙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网站,开始与一位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医生问了很多问题,包括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是否做过基因检测等等。我一一回答,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担忧。医生告诉我,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增加伊马替尼的剂量,二是换用舒尼替尼。听到这里,我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我回忆起过去的治疗经历,婆婆一直在服用伊马替尼,虽然效果不错,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加量吃药,会不会引起更多的副作用?而换药,又会不会对婆婆的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犹豫之中。

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安慰我说:“加量吃药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监测血液指标,避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果加量有效果,可以先按加量的方案进行治疗,不必急于换药。”听到这番话,我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仍然无法完全放下心来。

我决定先按照医生的建议,增加伊马替尼的剂量,并定期检查血液指标。同时,我也开始关注更多关于胃肠间质瘤的信息,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每天晚上,我都会陪伴婆婆一起吃药,观察她的身体状况,尽力让她感到安心和温暖。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患病的痛苦和无助,也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胃肠间质瘤复发的治疗选择 常见症状 胃肠间质瘤复发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易感人群主要是曾经患有胃肠间质瘤并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 推荐科室 肿瘤科 调理要点 1. 如果肿瘤进展,医生可能会建议加量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或者更换为舒尼替尼进行治疗。 2. 在加量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血液指标,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3. 如果加量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有效,可以先按加量的方案继续治疗,而不必立即更换药物。 4.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

医者荣耀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肠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

胃肠间质瘤(GIST)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手术切除的完整性、是否破裂以及基因突变类型等。总体而言,GIST的预后相对较好。例如,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被用于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的中高危GIST患者中,5年生存率可高达92%(术后服用伊马替尼3年)和81.7%(术后服用伊马替尼1年)。这些数据来自一项包括欧洲4个国家24家医院近400位接受手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SSGVXIII/AIO)。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晚期发现的GIST患者,预后也比晚期胃癌或肠癌患者要好。根据一项美国和芬兰的随机、多中心的临床研究(B2222),晚期GIST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9年生存率达到35%。因此,对于GIST患者来说,积极配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在晚期发现较大肿瘤的情况下也应如此,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医者荣耀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34条记录共14页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