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现在目前心脑血管方面的常见病,全国估计患病人数为2.7亿,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导致后续冠心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高发。在临床工作中碰到很多患者提出来一些说法,让医生们感觉很无奈,需要反复解释强调,还有些人将信将疑。提高认识,做好自我管理是保障健康的第一步。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年龄高自然血压高
有些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高是自然衰老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减弱,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但是静息状态下的血压增高并不明显,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其他人群也是相同的。老年高血压没有明显自觉症状,症状不典型,血压波动大,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误区二: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症。高血压的诊断并不是这么简单。诊断高血压至少需要三次非同日血压超标,要排除心理影响,有条件者推荐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也提倡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使血压测量值不稳定。高血压的诊断不单单注意血压,还应该确定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整体的病情评估。确定高血压的患者建议进行系统检查,详细评估高血压对主要靶器官的影响。对于早发高血压、较高程度高血压者应完善检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误区三: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除了少数继发性高血压会出现急剧的血压增高引起头晕、头疼、心慌、乏力等症状外,绝大多数高血压都是缓慢出现并加重,身体会适应血压的变化而不至于出现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所有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血压情况。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1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血压;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包括:血压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高盐饮食、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应每周测两次血压。
误区四: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五:医院测血压比在家量准
一般诊室(包括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易受精神影响,特别是已知有高血压,测量值易偏高,甚至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的情况。血压的日常检测,应以家庭自测血压为主,首选袖带式电子血压计,可相对减少测量的误差。水银柱式的老式血压计对测量方法,听诊的要求较高,人为误差较大,而且不能单人测量,不推荐家庭使用。
误区六:去医院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复查或体检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的更真实,这是一个错误也是很危险的做法。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关注是服药后血压水平是否稳定,是否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服用中短效降压药物的患者,突然停药反而会导致血压的急剧增高诱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无论何种情况均应按时服药。
误区七:血压虽高但没症状,所以不用吃药
除了少数继发性高血压,平时提到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程都是很长的,身体会逐渐适应高血压的状态,而不出现不适感,所以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曾经碰到有过一个男性患者,血压达到235/130mmHg,没有任何感觉,还在建筑工地上干活。虽然没有症状,但随着高血压持续时间的延长,高血压的不利影响会逐渐明显,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导致功能的异常,这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眼胀、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避免病情的继续进展,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如果是早期高血压,在规律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可以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才能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
误区八:降压药一旦吃了会产生依赖性
确诊高血压病后之所以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是因为产生了依赖性,而是疾病的情况要求,必须用药物控制好血压,才能减少对主要器官的影响。如果已经确定高血压不进行规律的药物治疗,会慢慢损害靶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对肾脏和血管弹性影响,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程度,甚至出现高血压肾病、肾功能衰竭,这样只会导致需要服用的降压药物越来越多,剂量越来越大。
误区九: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
有人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了。即使血压的轻度增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心、脑、肾等器官带来不好的影响,并逐渐加重,而这种主要器官的变化会进一步加重血压的增高。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干预水平都要比以前提前,就是为了更早、更好的控制血压,尽可能减少心、脑、肾受到的伤害,改善预后。如果等到出现了并发症,治疗的效果不好,投入也更大。从用药量讲,早期高血压应用小剂量的单个降压药就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当高血压明显增高是就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投入大大增加,安全性也不好。
误区十:担心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怕服药影响肝肾功能
医学中讲的副作用指的是药物本身就有的作用,不过作为治疗某一疾病时并不需要的作用,比如为了治疗早搏而服用倍他乐可,其所具有的降压作用就属于副作用了。平时人们所说的“副作用”大部分属于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绝大多数的副作用是可以预知的,而且出现机会很小,同一个药物对不同的人而言,代谢情况是不太一样的,就会有个别人出现一些副作用,可以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减少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大部分降压药确实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人体摄入的物质大部分都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而绝大多是都是通过肝脏、肾脏排出体外,除了药物对人体的特殊作用外,跟你吃一个苹果、喝杯酒的代谢流程是没有太大差别的。药物在正式开始使用之前都需要(中成药确实是特例,很多都是“尚不明确”)经过反复的试验,确定其对身体的安全性才会开始应用的,如在正式使用后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该药物会被禁止使用的。另外药物是否对肝脏、肾脏造成损伤,跟剂量,联合用药等情况都是有关系的,不论什么药物,需要长期使用都要仔细观察自身的反应,定期复查各项主要指标的变化。不要觉得西药就一定有问题,也不要觉得中药就全部都是安全的,所有的药物都是需要检测的。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没有必要的,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即使用药后确实出现不良反应,也可以更换为其他降压药物。
误区十一:开始不能用“好药”,担心之后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平时所讲的“好药”是指的长效药物和复合制剂,这些药物的降压效果稳定,而且持续时间长,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减少的服药次数,增加服药的依从性,价格上会贵一些。而以前常用的短效降压药物,价格便宜,降压快,但是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多,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长期应用会使血压出现较大波动。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出现血压升高、控制不佳的情况,并不是因为耐药了,而是因为血压控制不达标,生活方式没有改善等原因导致的高血压病继续进展,高血压病加重了,那么之前用的药量肯定控制不住血压,这时就需要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误区十二:吃药盲目追求新、贵,频繁换药
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血压达标,所以对于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并不严格要求应用降压药物的种类。新药、贵药均有其治疗的优势和侧重点,提供更多的靶器官保护,但是不能达到降压目标也是没有意义的。每个药物的作用、代谢各有特点,即使是同大类药物,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每次调整药物都需要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与此同时还会增加血压的波动性,得不偿失。对于个人而言,只要是能够控制血压稳定,没有不良反应的都是好药。
误区十三: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合并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可能他吃这个要效果很好,换一个人吃就过敏或者出现不良反应。要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论增加、调整药物都需要认真观察其后的血压变化,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对于合并症较多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并不只是起到降压作用,调整药物前更需要征询医师的意见。
误区十四: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保健品是临床医师深恶痛绝的东西,且不说保健品本身有没有所宣传的效果,单单对正规治疗的影响就耽误了很多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甚至有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全世界还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这些都是虚假宣传。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验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而绝大多数有降压效果的保健品中也大都加入了降压的西药,而且多是副作用比较多的降压药。
误区十五: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进行控制性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病均应选择口服药物长期控制。常用的静脉用降压药物如硝普钠,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血压,但是维持时间非常短,有效时间只有几分钟,不可能替代口服降压药物的作用,治疗时会在应用静脉降压药物的同时给予口服降压药物,逐渐减少静脉用药的用量直至停用。
误区十六: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除少数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根治外,都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但单单依靠药物也是不行的,因为影响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活动方式,睡眠、情绪、气候等。只靠药物治疗高血压一般都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坚持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要求每日食用不超6g,钠盐多了血压就会上去,含钾食物多就会降,少食动物脂肪和煎炸食品;第二,积极而适度的有限的活动锻炼,控制体重。第三,戒烟限酒;第四,减轻压力,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第四保证充足睡眠等。
误区十七: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长期存在的慢性疾病,除少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外,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特别是一些短效的降压药物,血压波动幅度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几率。降压药不仅要按时吃,而且要吃够量,使血压控制达标,维持血压平稳,达到保护靶器官目的。
误区十八: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正常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降压过程也要平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过度紧张、激动、争吵等应激情况导致的高血压突然增高,导致头痛、恶心等症状,可以舌下含化小剂量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来改善血压,同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不能通过临时的大量药物将血压控制下来,这样会导致一些不希望出现的问题,比如一过性脑缺血、脑梗死,甚至休克。含化药物血压改善不理想者应及时送医院救治。对于高血压急剧增高且有不适症状的患者,应在0.5-1小时内控制血压下降25%左右,在2-6小时内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对于应激性血压增高,不建议临时增加降压药物,可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误区十九: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心脏泵血能力的反应,也是保证身体器官充足血压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过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比如脑灌注,引起脑血栓、脑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身存在脑血管病的患者,脑循环的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脑梗死出现血压增高的患者,一般血压控制到150/90mmHg,过低的血压会进一步减少脑供血,加重病情。正常人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110-130mmHg,低压值在60-80mmHg之间。
误区二十:直吃降压药,血压会越来越低
服用降压药物后,药物会在体内进行代谢,并逐渐通过肝肾、肠道等途径排除体外,这种排泄是有一定规律的。药物要求按照一定剂量、时间服用,除了可达到治疗的药物浓度的同时,不至于达到对身体有害的浓度外,还与药物的排泄速度有关系,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后,体内的药物浓度就会逐渐在一个水平稳定下来,而不会一直增高,不会导致血压越来越低。药物的代谢特点也导致了目前所用的长效降压药物并不能立即达到最大效果,而在一周作用达到最好的降压效果。谨记,服药规律,不要随意停药。
希望以上的解释能够方便大家理解。
文章 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
张文举
主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文章 高血压患者能去西藏吗?
张文举
主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文章 肌钙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张文举
主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夜间血压升高,睡眠质量差,担心是高血压。患者男性46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52
张文举
主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我有胸痛、喘息困难、全身无力等症状,晚上伴随黄痰和咽炎,持续半个月,CT和心电图结果正常,之前用过阿奇、氨茶碱和中药,效果不明显。请问这是什么问题?患者女性55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52
张文举
主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65岁女性患者,经常出现高血压症状,血压值为134/94mmHg,曾经做过胆囊摘除手术,想了解是否正常及如何管理。患者女性65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27
张文举
主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