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刘庆雨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2********467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精神科

可处方
98%
好评率
659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心理咨询中收集资料的七个W

收集资料时,要围绕 7 个问题进行: Who? 他是谁? 咨询师要尽可能了解求助者,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 What? 发生了什么事? 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 When? 什么时候发生的? 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间还是现在。这样的事情以前是否发生过,次数有多少? 情况如何? Where? 在哪里发生的? 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Why? 为什么会发生? 原因何在? (有什么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表层原因是什么? 深层原因是什么?) Which? 与哪些人相关? 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 How? 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情绪、行为如何反应,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帮助? 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么的变化? 其中,了解求助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who ),如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等,以及求助者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最重要的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理解建立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的类型(- 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相互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达到理想咨询效果先决条件。 第一单元尊重 (-)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接纳(二)尊重意味着平等(三)尊重意味着礼貌 (四)尊重意味着信任(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六)尊重意味着真诚 二、对求助者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接纳求助者,尤其接求助者与咨询师自己不同的方面,也应接纳 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金 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4、心理咨询师应该信任求助者 5、心理咨询师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密及隐私应该进行 保护,不随意传播 6、心理咨询师应该对求助者真诚 7、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 第二单元热情 一、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 热情是心理咨询师助人愿望的真诚流露,尊重而不热情,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显得公事公办 将两者结合,才能情理交融,感人至深。热情应该体现在咨询的整个过程 对求助者表达热情,应着重理解和掌握: 二、对求助者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真诚 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 真诚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真诚,咨询师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 助者,没有防御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着"咨询专家"的假面具,表里 、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 咨询师的真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真诚可以为咨询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求助者感到可以向咨询师敞开心扉,祖 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信任、被保护的。 第二、咨询师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榜样学习,求助者学会真实地 咨询师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改变 二、对求助者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必须理解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 2、真诚不能脱离事实,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共情的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篇相关专业知识 较疏远和冷淡,在人际关系中误会与隔阂较多。他们内向、儒弱、回避刺激,在困难面前显得无 能为力,容易悲观丧气,对心理应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易患神经症、心身疾病、酒精与药物滥 用等。 有些人的性格自幼就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达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我们称之为人格 障碍。有些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关系十分密切,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癌症,具有强 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则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学会如何表达共情

“共情”是一个源自来访者中心疗法“设身处地地理解的一个概念。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立者 认为“只有来访者才是真正最了解自己的人。咨询师只有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心灵深处当 下的现象场”,才可以真正理解来访者当前症状背后的隐情,并在咨询关系中为来访者提供 当下最切实可行心理支持,以促成来访者的成长。“现象场”是说,每一个个体在现实情景中 都会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个内心感受包括了个体在当前状态所感知到和未完 全感知到的所有心理内容。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真正影响当事者行为和态度的并不是客观 现实,而是当事者对客观现实的内心体验。换句话说,咨询师并不需要完全了解当事者的客 观现实,却必须要了解其对客观现实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当事者对客观现实的内心感受 和情绪体验,才是其问题症状的根本原因,也是咨询师工作的基础 有了对现象场的了解,我们再次回到共情”这个话题上,也许我们的感觉已经不同了 1、共情是咨询师准确获知来访者症状根源的有效手段。心理咨询师是应来访者需要提供专 业应用心理学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访者之所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其 无法从专业视角觉察自己当前症状的问题根源,从而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问题症状 于是,心理咨询界有一句名言“心理咨询师就是一面镜子”。来访者正是通过心理咨询师这面 镜子觉察自己当前症状的根本原因,并获知从根本上解决自身问题、消除当前症状的有效策 略。在咨询时获知来访者症状根源的手段上,我们最通常的办法是从在会谈中正面收集来访 者症状相关资料。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因来访者对咨询关系的确定感、来访者对隐私保护的 焦虑、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态度判断、来访者心理承受力等因素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存在准确 性的风险。于是,很多的心理学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当算是“投射技术 投射技术利用历代心理学家对绘画、意向、梦境、肢体语言、笔迹、言语措辞等方面的研究 成果,透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所提各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通过咨询师的主观分析和经验 判断来实现对来访者症状根源的推测。并在推测的基础上,寻求来访者的确认。李子勋先生 在他最近的一些讲座中对这种推测、确认的模式提出了质疑。“在个体的成长经历中,不可 能没有当前症状可以发生主观链接的生活事件;即使没有,通过咨询师的引导和来访者戴着 放大镜的探索,也不难杜撰或者生造一个出来。这样的分析确定是来访者症状的问题根源 么?个人曾经也是精神分析的铁杆粉丝,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断能力。然而,在五年的 心理咨询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咨询师先入为主的推测和对来访者导向型的提问,势必会影 响到来访者问题资料的准确性。所以,在李子勋先生表达了他的的质疑之后,我的这种质疑 也开始浮出水面了。在咨询风格的调整过程中,我开始尝试这放弃这些主观的分析和经验判 断。我开始尝试着把我所看到、听到的反馈给来访者,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背后的意义;并 把这种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换句话说,我放弃了分析,却把分析的权利交给了来访者自己 作为一个咨询师,也许我们更需要做的并不是主观的去分析来访者,而是跟来访者一道去体 验他们当下的真实,并把这种真实作为探索的源头,把这种探索的权利交还给来访者自己 到这里,我势必要提到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另一个观念“只有来访者最了解自己”。来访者作为 事件当事人、症状体验者,他们掌握着自己内心感受和外部世界的全部信息。此刻的咨询师 呢?充其量,他们仅仅是通过可见的部分推断了未知的局部。而这个局部,是否代表了来访 者问题症状的所有根源,我们不得而知。或者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现阶段的心理咨询无法实现真正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我们的咨询师只看到了豹之一斑,在咨询中为来访者解 决的也仅仅是问题成因的千分之一而己 2、共情是处置“来访者阻抗的最有效手段。咨询师是为来访者提供专业服务的应用心理学 操作人员。来访者是这种专业服务的消费者。消费者并不需要对专业技术有太深的了解,他 们只需要了解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足以让他们的需要获得满足,并愿意承担满足这个需要的对 应代价就可以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来访者并没有义务提供他消费这个服务真正的理由,甚 至他也不完全了解这个服务讲给他带来的潜在收获,他只需要知道当前的这个消费对他是有 意义的。这就是说,了解当事者症状根源,并不是来访者的的最终需要,这仅仅是咨询师在 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的来访者拥有非专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完全有理由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咨询提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同时也完全有理由在保护自 己自身心理安全的前提下,拒绝咨询师对自己深度隐私的探索。就这个意义上讲,来访者的 阻抗是完全符合其身份背景的。当然,这样一说,这个咨询也许就真的没法在做了。这就像 我们很多咨询师所困惑的那样,来访者既然花钱来找我们就应该是希望解决自己的问题,但 是却在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又退缩了。来访者既然不能面对自己的问题,那这个问 我们就没办法了。于是,很多的流派都会强调来访者的求助动机是否足够。只有来访者中心 疗法更加看重来访当事人在咨询过程中当下的现象场,并设身处地地为来访者提供自我探索 的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咨询师把自己感受到而来访者暂时没有觉察到的经验反馈给来访 者,让米访者自己重新整合自己对当下的内心体验,从而获得最直接的的内心体验,而不是 询师外部的审查、分析、告诚、训导。这也就避免了,来访者被动提供信息所产生的被操 控感、被窥视和被剥离的屈辱感和不平等感。从而获得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支持和配合 促成咨询关系正常化和咨询工作的顺利 3、共情对咨询氛围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米访者进入咨询室或与咨询师建立了咨询关系 并不等同于米访者已经做好了接受心理咨询的全部准备。来访者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并不 是没有感受到自身行为或者情绪上的问题,也不是其不愿意改变或者摆脱症状所带来的烦 恼。那又是什么促使他在问题症状的折磨中煎熬到今天尚且不知悔改呢?他来找我们真正的 原因又在哪里呢?某种意义上讲,来访者来找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帮忙解决他们的问 题,而是他们为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而烦恼。就这个意义上讲,咨询师首先要做的绝不 是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是解决来访者烦恼的情绪。让米访者可以从烦躁和无助中解脱出来 鼓起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问题的勇气。咨询师当前最需要做的仅仅是一份心理上的理 解和支持,咨询师仅仅需要解除来访者对自身问题根源无力感。而设身处地的理解本身就是 以来访者的问题和情绪为中心的一种关注和回归,来访者在这种关注和回归中获得类似于 “共生关系的无条件接纳和支持。现代精神分析对“共生关系”的原型描述就是来源于新生儿 与母亲之间彼此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模式。我们的来访者在这种关系模式中,所获得是 种被需要、被肯定、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良好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们的来访者逐 渐的积淀着理解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培养 着一个日渐成熟而独立的来访者,他们将可以独立的面对和处置他们的现实问题,进而在现 实环境中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现实根源,达成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这就是荣格老先生所说 的现实问题才是心理问题的最终根源,要解决心理问题必须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这也是心 理咨询作为“应用心理学“直接服务于生活的最佳表现,也是证明心理咨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 具有现实意义的最佳证明。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六)尊重意味着真诚 二、对求助者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接纳求助者,尤其接 求助者与咨询师自己不同的方面,也应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内容。 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金 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心理咨询师应该信任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密及隐私应该进行 保护,不随意传播 心理咨询师应该对求助者真诚 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积极关注的意义

积极关注( positive regard )在罗杰斯早期的文章中被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也有人称之为正向关注或积极关怀。意思是指咨询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对来访者的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案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咨询者能否对来访者予以积极关注及其程度如何,反映出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一种基本认识或人性观来访者是可以改变的,并且他们身上已经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长处、优点,存在一种向上成长的潜力,通过自已的努力以及外界的帮助,都有可能比现在更好。不仅是罗杰斯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提倡积极的关注, 所有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中都包含有这样的信念,即通过咨询和治疗,能够使来访者产生积极的变化。只不过各种疗法所用术语和方法有所差异。如家庭治疗者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能在那种似乎是可悲的、无望的交往中成长起来;行为治疗家则坚定地认为,所有的来访者都能通过强化增进个人的发属,达到学会应付他们所遇到的各种情境的目的。如果一个咨询者没有这样的信念,他的工作就失去了前提条件。咨询者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交流,而且本身就能产生咨询效果。尤其是那些缺乏自尊,或被目前的困难所困扰的来访者,咨询者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看到光明的一面和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摆脱困扰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催眠状态是一种什么状态?

催眠不同于正常的睡眠。从神经生理上讲,人的正常睡眠状 态是将抑制过程扩散到整个大脑皮质,甚至可到达大脑皮质下各 部。也就是说整个中枢神经是被抑制的,不能从事清醒状态时所 从事的思维活动。巴甫洛夫学说认为,催眠只是部分的睡眠,抑 制过程仅扩散到大脑皮质的个别区域,其扩散范围可大可小,扩 散深度也可深可浅,而大脑皮质的其他区域仍可处于兴奋过程 所以,人进入催眠状态后与正常的睡眠状态是不同的,它仍保持 着与催眠施术人在思维意识活动方面单线联系,但这种活动已与 人处于清醒状态时的情况大相径庭了。 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非常意识状态(non- ordinary state of consciousness)的说法,称其为一种跨文化现象,并指出它与正 常的、理性的清醒意识状态不同。催眠状态、出神状态、销魂状 态、分离状态、附体体验、入静、禅定、中邪等均是与此有关的 专业或非专业概念。 Ludwing19年提出非常意识状态具有十条 共同特征:①思维改变:原始思维占优势,不能进行有指向性的 注意;②时间知觉的改变:加速、减慢或停滞(无时间感);③ 丧失自身控制感;④出现强烈情绪:可从幸福、极乐、狂喜、销 魂直至恐惧或深度忧郁;⑤形体感改变:身体与外界的界限消 失,身体各部分变形、提升、位移、化解;⑥感知觉变化:出现 幻觉、错觉、假性幻觉;⑦出现顿悟体验;③对各种强烈体验有 不可言说”、“不可名状”感;⑨有再生或脱胎换骨的体验;⑩ 有高度的暗示性 o Dittrich在80年代主持了前后两阶段的跨国性 纵向实证研究,共有受试人1630名,试验结果两阶段吻合,且在内容上与上述10条表现有很大重叠 虽然目前对非常意识状态的研究尚不能深透,但通过对催眠 状态下产生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是否可以说催眠状态就是一种非 常意识状态?如果这样的话,气功的入静等状态也应归属于这种 状态。不过,对于这种状态的认识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某些刻意从事欺骗宣传或迷信心理浓厚的人,或存心或诚意地认 为在这种状态中出现过的那些现象是真实世界的反映,是特异功 能的表现,因此应该去相信、去追求、去顶礼膜拜。对于这种迷 信的、反科学的观点我们要分别不同情况予以揭穿或进行说服 因为这种意识的现象只是存在于头脑中的,是非物质的,并非 在于现实的世界当中。而对于从事催眠技术研究的人,或实施催 眠疗法为患者医治疾病的人来说,了解非常意识状态,学习它 有关知识,是为了发展心理治疗技术,用以保护人们的身 健康。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298.如何实施传统森田疗法?

1)住院式森田疗法的基本方法是住院治疗。对住院患者 ①简单说明疾病的状况性质和预后;②概要说明治疗经过:绝对 卧床、轻作业、重作业直至出院;③对患者的疑问,医生回答 是:即使有疑问,也要按说明那样去做;④住院期间断绝与外界 联系。森田把住院时间定为40天。 把患者隔离起来,禁止患者与他人会面、谈话、读书、吸烟 及其他消遣的活动。除进食,大小便外几乎绝对卧床。其主要目 的是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精神烦闷,使其产生解脱烦闷的体验 其次是使心身疲劳得到调整。使患者体验,让苦闷任其自然,那 么烦闷和痛苦就会通过情感的自然规律逐渐消失。 绝对卧床期为4天,而后改成一周。一周也没有效果的,可 延长至10天或2周。森田认为绝对卧床期对失眠、焦虑和苦闷 明显的病例有显效。 第二期 第二期也同样,禁止交际、谈话、外出,卧床时间限制在 ~8小时。白天一定到户外接触空气和阳光。此期开始写日记。 此期主要是促进患者心身的自发活动。患者为了个人健康,越来 越渴望参加较重的劳动,以此为标准转入第3期。此期大体上是 4~5天至7天为宜。 第三期 进入第三期患者可随意选择各种重体力劳动,如拉锯、田间 劳动、庭院劳动、手工等等的工作。与此同时,加上读书的内 容。此期主要指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对工作的持久耐力。有 了自信心的同时,使患者反复体验对工作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其 勇气,唤起对工作的兴趣。在此期,不同的患者,所需时间不 同,以1~2周为宜。 第四期: 此期进行适应外界变化的训练,为各自回到实际的日常生活 中去做准备。至此,把自己的一切都看成病态,被病态所束缚的 患者,洞察到自己存在的顺其自然的常态,从根本上促发其自然 治愈力。 住院式森田疗法中,病人书写以行动为准则的日记。同时, 森田还定期召开讲座式的集体心理治疗。住院式森田疗法大体 40天。 2)门诊式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任其自然地接受情绪, 把应该做的事作为真正的目的和行动的准则”。即所谓的“顺其 自然”。就是说对情绪或症状任其自然,不管怎样都要像健康人 那样去行动是最重要的。 用上述原则进行门诊治疗、通信治疗、生活指导,都得到充 分的效果。还有仅读森田疗法的科普书籍而治愈的患者。 门诊治疗也让患者写日记,医生用评语进行指导。日记上不 要诉说主观的苦恼,仅仅具体地叙述每天的生活。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传统森田疗法的理论实质是什么

本世纪20年代,在欧洲由弗洛依德创始了精神分析的心理 同时代由日本的森田正马(1874-1938)创立了东方文化 为背景的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以治疗神经症为特点的心理治 疗,其本质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以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超越 言语和理性的治疗方法。 森田疗法用“森田”这个姓来命名,是模仿来的,森田正马 生前并没有将此法称为森田疗法,只称它为对神经症的特殊疗 法。所谓森田疗法只是在他故去后,他的弟子们用他的姓来命 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森田的继承者对该疗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改 及多方面的研究。修改后的森田疗法被称为新森田疗法。由于森 田疗法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同时需要为自我实现所必须的不 断创造性,因此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一日本大原健士郎提议取名 为“创造性的体验疗法”。还有人把森田疗法叫作“不问疗法”、 家庭疗法”、“顺其自然疗法”、“洞察疗法”等等,但目前仍沿 用森田疗法这一名称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如下: (1)(森田)神经质森田在表达神经症时不用神经症这一 既念,而采用神经质(后改为森田神经质)。森田的神经症理论 葡单地说是一种素质论,神经质的倾向任何人都有。他把这种倾 句强烈者称为神经质。森田的神经质包括普通神经质(神经衰 )、强迫观念(恐怖症)、发作性神经症(焦虑症)。灣 (2)疑病性素质森田把神经质发生的基础称为疑病性素质。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对自己的心身过分地担心,在某种情况 下,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受、情绪、想法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并 对之倾注、苦恼,实际上什么病也没有,却主观上渐渐地构成 病。也就是说自然的生理、心理现象都人为地认为是病态,并将 注意力集中于此种感觉上,使之对此感觉更加敏感,进一步导致 注意力的更加集中。 (3)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森田认为神经质的人“生的欲 望”过分强烈。他所指的生的欲望包括从自我保存、食欲等本能 的、到想获得被人们的承认、向上发展的那种社会心理的欲望。 而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在对欲望追求的同时,怕引起失败,对死及 疾病的恐怖,怕种种具有心理价值的东西失去等等。这种恐怖可 以称为焦虑,死的恐怖与这种焦虑具有相同的意义。 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二者平衡时,则身心健康,两者对立则 死的恐怖便会占优势成为引起神经质病态的根源。 (4)心理机制—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森田认为神经 质发病最重要的是疑病性素质,对症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精神 交互作用。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在疑病基础上所产生的某种感 觉,由于注意力的集中使此种感觉更加敏感,过敏的感觉进一步 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逐渐固定,从而形成症状,形成疾病。而人 的主、客观,情感与理智,理解与体验之间常有矛盾,森田称之 为思想矛盾,如用理智去解决这些矛盾就会导致精神交互作用 精神交互作用是一种心理机制的表现,而思想矛盾是促使精神 互作用发生、持续下去的动力学机制,这在神经质的发病中占 要地位。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5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处理青少年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特殊情境的焦虑,多表现为在考试前后和考 试过程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情绪紧张、担心、恐惧而无法 自控,思想难以集中……如何缓解考试焦虑、消除考试焦虑呢? (1)调整家长对青少年考试焦虑的认识及对成绩、对孩子的 认识家长的传统观念、过高的期望值均是产生焦虑情绪的因 素。让家长理解,孩子意识到父母在为自己而焦虑时焦虑会更 重。家长的焦虑情绪迭加在孩子身上,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导致家长焦虑与孩子焦虑之间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家长的“你 应该考第一”的观点投射到青少年身上变为“我应该考第一”; 家长的“考不上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前途”观点会影响青少年使其 认为“考不上大学,我就没有好前途”…家长学会实事求是的 看待青少年,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困难,让孩子感到父母相信 他能面对问题、处理困难。家长只需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情感上 的支持,而不是替代和杞人忧天。 (2)调整青少年学生对焦虑的认识和态度考试焦虑是学生 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通常存在考试焦虑的青少年常常认为焦虑 情绪不应该发生,且只有他独有。如“别人都在全神贯注的学 习,只有我注意力不集中”,于是陷入到“越是一味增加学习时间,减少睡眠与休息,越想将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情况越糟 糕”的恶性循环中。考试焦虑的青少年多有如下的恶性循环: 诱因(学习的压力、对现状的不满等)→焦虑→①负性评 价:是不好的(可能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成绩);②负性态度 我必须控制它,它不应存在。→害怕症状:①害怕本身即是焦虑 情绪→焦虑更重;②注意力过份集中在对症状的感受上→焦虑体 验更重→焦虑更重。 如何阻断恶性循环呢?改变对症状的评价和态度:①认识症 状的客观性:焦虑对我来说是自然要发生的,是不以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已成为客观自我的一部分,主观无法控制,只能接受; ②认识主观的有为性:承认焦虑的客观性、接受症状,并不是说 我们对焦虑无能无力,恰恰相反,接受症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 症状。人类的情绪有它的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其发生、发 展、高潮、下降及结束。只要我们理解并接受焦虑存在的客观 不陷入恶性循环,将注意力指向外界,做我们想做、该做之 事,焦虑将逐渐消退下去。也就是说越想控制焦虑、则焦虑越 重。而对症状持无所谓的态度则症状反而会消除,即道家所说 无为而无不为”,不想治疗而达到治疗之目的;③在症状中寻找 意义:适度的焦虑、紧张对考试有积极的作用,它可最大程度的 调动潜能。 (3)帮助青少年学生接受现状,纠正完美主义接受现状是 建立在客观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期望要适当、实事求 是,能够客观的分析优势和潜能,增加信心,消除紧张、焦虑。 不切实际的目标势必以失败告终。 (4)多注重学习过程,少注意学习结果学习成绩的好坏, 是主观意志不能控制的,它与你的智力、客观心理素质、考试时 的心理生理状况、老师出题的偏好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是你主 观负不了责的。你只要做到不过于贪玩,注意平时的学习技巧及 生理心理规律,不打疲劳战,劳逸结合,在生理及心理允许的范 围内尽可能多地投入学习时间。至于考试成绩如何则要听天由命了,也就是多注意过程,少注意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刘庆雨医生寄语
希望我能为你拨开黑暗中的阳光,为你打开心中的一切美好!
刘庆雨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4338 次
总文章 2 篇
在线服务患者 458 次
患者评价 560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2-26 11:25: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