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张晶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415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738
接诊人数
9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运动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运动、心理处方和安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范围,用以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包括运动康复和心理康复为主。本篇主要讨论运动康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晶 一、运动康复 1.运动康复的原则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评估结果,选择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运动类型:推荐有氧运动训练。强度可逐渐增加至中等强度,即 40%-60%最大摄氧量(4~6 METs );形式上自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逐步升级。早期应当避免竞技体育项目,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猝死发生率增加。 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的设定:运动强度对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运动的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运动适宜心率=170(180 )-年龄(岁),60 岁以上或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用 170 一年龄;还有一种计算方法:以最高心率×(40%-85%)作为靶心率,其中最高心率=220-年龄(岁)。运动持续时间要求每次 45~60min,包括 15 min 热身、20-30 min 有氧运动、l0min 冷静期,以及 5-10min 放松期。运动频度每周 3-5 次为宜。 2.阶段法康复 (1)急性阶段康复治疗方案 急性康复治疗常在监护恢复病房、普通病房进行,恢复良好,行早期 PCI。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心肌梗死 3-7 天后),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 1~2 代谢当量。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低于 50 次/min 或高于 120 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我国并发症 AMI 患者均采用 2 周的康复程序治疗。此阶段康复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早期恢复阶段康复方案(一) 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一般在病后 3 个月内进行。心肌梗死 11-12 周,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 6-7 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医务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制订运动方案,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 (3)恢复阶段康复方案(二) 恢复阶段康复应持续至第二阶段后 6~9 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患者将已改变的生活方式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内容包括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开展职业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等。 (4)应当降低康复进度的情况 冠脉多支病变未完全血运重建,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室内血栓、心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应当运动康复应当谨慎,逐步进行。牢记“因人而异,逐步推进”,过早,过分激进的进行锻炼可能导致心脏损害。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 3.具体实施方案 运动康复方案不应僵化,强调个体化,首先是安全。如果运动时间超过 3~5 min,则需要采用较低强度(40%-50%峰值氧摄入量)。可以采用小肌群抗阻训练,但强调小负荷、短时间、小运动量。推荐采用 25%-35%最大呼吸压的抗阻吸气肌训练(20-30 min/d )以增加呼吸肌耐力。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 运动前评估 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动态改变,均不能急于进行心脏运动康复。注意,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会长期动态恢复,应当结合数次心电图改变动态分析是否仍存在缺血,或者仅是心脏恢复的表现。平板运动试验可以提示心脏恢复状态,和患者可以安全耐受的运动强度、时间,且无创、价廉,患者容易接受,是目前比较推崇的评估方式。 稳定的运动训练方式 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训练的频率:损害较重的患者建议进行 5~10 min 的短时多次日常训练;功能良好的患者建议更长时间(20~30 min )的训练,3~5 次/周。训练的强度:主要是根据自我感觉,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或根据运动后心率不超过 100~110 次/min 并能在 5min 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有氧能力和症状的改善一般发生在训练后第四周;体力和心肺参数分别在 16 周和 26 周达高峰,然后达平台期。 注意定期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除外可能存在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存在,保证运动康复的安全进行。 4.运动与心理康复相结合 可结合患者病情、合作态度、社会地位和环境情况,制订一个患者所乐于接受,与其愿望、生活习惯相适应的合理的方案,取得患者家庭的合作,将康复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结合起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避免心肌梗死再发

根据今年8月最新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目前,心血管病已经成为超过肿瘤的中国人第一大死因,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其中心肌梗死无疑是心血管病中最重的一型。目前,我国有250万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20-30%为多次心肌梗死的患者。 这部分患者,由于梗死面积增大或同一部位反复梗死,更易出现心力衰竭或心脏破裂,有一半的患者没送到医院就去世了,剩下的一半患者中,又有一半不管多好的治疗都无法挺过来。因此,再发心肌梗死在美国被称为“寡妇制造者”。所以说这部分患者特别应当引起我们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患者会多次心肌梗死呢?或者说,怎样避免心肌梗死再一次发作? 首先,让我们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说起。(心脏、血管模型)冠心病发病的原因是血管内形成斑块,逐渐长大,斑块逐渐不稳定,在过于激动、过劳的情况下,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所以,预防再发第一招就是查明血管情况,避免再闭塞。 (介绍手术过程,造影片子)我们来看几个病例: 患者老赵,建议造影明确血管情况,“不做,我现在不疼了,病好了。”很多患者心梗后血管都存在严重狭窄,现在休息,输液情况下不发作,未来运动量一增加,就可能发病。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例如道路堵上了70%,是不是很容易堵车? 患者老钱,心梗后6天,建议造影,“不做,做了造影就要支架”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要造影就要支架,而只有在重要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时,血管再闭塞风险较大,我们才会建议支架治疗。 第二招,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老孙:“我血管狭窄不到60%,不用支架,所以我没事!!!”回家不吃药,结果3年后,老孙又犯胸痛了,送来一查造影,血管狭窄加重99%,支架治疗。 老李:我放完支架了,血管通了,不用吃药。1月后,再发胸痛,造影发现血管完全闭塞。 要知道,支架治疗只能解决血管的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遗传等等危险因素持续存在,血管病变就可能不断加重,导致再闭塞。因此,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终身用药,维护自己的血管。 老周说,药这么贵,又有那么多副作用,我不要吃。任何决定,都是权衡风险利弊的结果,药物固然有副作用,但是血管堵塞、甚至心肌梗死的风险会更大,花费也会更多。而且,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指南,根据复查的结果调整用药,治疗剂量下副作用很少发生。 还有个例子,老吴放了支架,一直坚持吃药,没有胸痛发作,就没有来医院,3年后,心梗了。我们看一下造影的结果,原来的支架没有事,可是另一侧血管出了问题。我们入院一查,老吴血压高到170/100,血脂也高了将近一倍,可见,光是吃药还不够,还应当定期复查,根据结果调整药量。 我们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应当经常到医院复查血脂肝肾功能等。在天气变冷前还应当额外加一次体检。 第三招,改变生活习惯 先来看一个问题,为什么动物很少得冠心病、心肌梗死? 因为他们吃的少,运动多,而且不吸烟,不饮酒,不久坐看电视。 老陈,心梗支架后,家里人寻思,这么大手术,需要补一补,炖鸡汤,很少活动,结果在一次和老伴吵架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实际上,心肌梗死是富贵病,应当少吃油、少吃盐,多运动,这是心梗后康复的关键。 老王,心梗后,总是琢磨,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呢?每天就闷在屋里抽闷烟,结果后来又犯病了。 医生提示,心肌梗死是重病,但是多数患者是可以康复,回到正常生活中的,应当心态阳光,平衡,抑郁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推荐几本心肌梗死后恢复的健康书籍。《冠心病恢复日记》,《心情好,心脏才能好》,《国人健康手机号》等。这几本书我都读过,甚至读过好几次,内容经过仔细考察,是可以信赖和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爱心启示录》,这是由一位患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病专家撰写的,作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医生,又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很多医生考虑不到的问题,真的很有帮助。 第四招,医患之间,密切联系。 很多患者顾虑到医院看病很麻烦,需要停车、挂号、排队,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有些小事、小问题就不愿意到医院,自己在网上查查,摸索着调整。这往往会造成大问题。“阿司匹林应当吃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支架是美国早已淘汰的技术。”等等谣言就是这样造成了惨重的后果。但是,要求和医生做朋友,随时打电话又是不太现实的。那怎么办呢?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随诊系统。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很方便的咨询你的主治医生,得到针对性的建议,或者预约挂号就诊。这可以让患者得到更为规范的治疗,同时减少了很多麻烦。 第五招,准备急救药品,发病时及时就医 最近几天天气骤然变冷,老刘反复发作心绞痛,含硝酸甘油几分钟就好,他认为自己已经做了支架,一直在规律吃药,没有当回事,可半天之后发生了心肌梗死。 人会衰老,血管也会逐渐老化,再次心肌梗死很难绝对避免。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窗是6-12小时,越早越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美国心肌梗死平均就诊时间是3-4小时,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开展介入或溶栓治疗。但在中国,平均心肌梗死发病后12h才能就诊。而且,考虑是否行支架治疗,耽误几个小时的并不少见。经常发生各种恶性事件。所以我们呼吁,一旦发病,应当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同时呼叫120,及时就医,并请相信我们的医生,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有一首老歌,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我们医生,希望大家有病要治,病好了要预防,一定不要任性。医生和患者一起努力,让心肌梗死不要卷土重来。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破碎的心复原记

患者吴女士,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痛,气急 10 余年,6 年前社区体检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严重时甚至有濒死感。反复京津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就诊,做多种检查,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可是症状仍有发作。曾经做心脏血管造影,发现冠脉狭窄 50%,未行支架治疗,长期口服丹参片、心痛定、保心丸,有时缓解,有时加重,患者极为困扰和苦恼,有时甚至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她跟我说,十几年了,我有一颗破碎的心。大夫,你就给我做一个支架吧。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晶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问诊,系统回顾了患者的各种检查资料,发现,患者还有恐惧、失眠、易怒,自责感明显,情绪悲观,烦躁不安等情况,同时并无心肌缺血证据。我们考虑吴女士就是双心疾病的患者。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心理调节药物治疗,同时连用稳定斑块和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治疗,同时适量运动。一周左右,患者胸闷痛、失眠症状明显缓解,半年来患者无病情反复,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双心疾病往往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对双心疾病并不了解。 有些患者频繁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汗出等症状,但去医院进行多次检查仍然找不到原因,效果寥寥,也有一部分患者本身心脏病不严重,但屡屡因为情绪问题导致急重症的发生.......的情况可以被看做“双心病”,即医学上所说的“双心疾病”。这类病人一方面患有心血管疾病,一方面有焦虑、抑郁、沮丧、自卑等心理问题,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袁大娘的冠心病显然并不重,但是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会时常感觉胸闷、气短、胸痛、头晕、失眠。有的时候,这种焦虑情绪可能会真的加重冠心病病情。在门诊中,这样的心脏病病人十分常见,有的自卑,总说自己“不想活了”;有的失眠,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结果让本来波动不大的血压开始起伏不定,并不严重的病情变得不好控制。 目前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其中很多患者都与不良情绪相关或被不良情绪所影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脏病,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将心身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引起和加重躯体病变的疾病”。其中明确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源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动过缓、功能性期前收缩和心脏神经症等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即目前所指的双心疾病范畴。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无论是处于疾病的早期、中期或晚期,均应常规关注情绪及心理。 2005 年在北京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专科门诊对连续就诊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 3260 例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 42.5%,抑郁发生率为 7.1%。在心血管科最常见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9.2%和 4.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 45.8%和 47.2%。现在患双心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过去双心疾病的主要患者为中老年人,而现在中青年人呈上升趋势。我们与心理科合作,对共病患者进行及时干预治疗,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 作为心脏病患者的家人,最好不要让患者承担太多的工作和义务;不要鼓励患者自行查阅与疾病相关的文字资料;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家庭支持,同时也不要对患者的焦虑、沮丧、抑郁加以言语上的奚落、埋怨。正确的做法是在经检查确定没有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要想心脏好心情也得好,美满的婚姻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而不良的婚姻关系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和血管痉挛,因此维持和睦的夫妻关系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压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放松心情,减轻抑郁情绪,缓解压力、焦虑,使人精力充沛,提高自信及自尊。从实践来看,运动疗法安全、有效而且简单易行,是疗效非常不错的自我治疗方法,特别是双心疾病的恢复阶段,运动对治愈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同时,如果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疾病,一定要注意,症状缓解,心脏病药物继续按照医嘱服用。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力衰竭的心理治疗体会--学会和痛苦一起愉快的生活 

今天和孩子一起看了奇异博士,酷炫的特效让儿子大呼过瘾。然而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我也有新的收获。 Dr.Strange技术精湛,事业顺利,一直是成功者,幸运儿。然而在车祸后,他失去了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双手,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他知道,严重损伤的神经细胞不可能再生,现代医学手术治疗和技术康复无效。这时候,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他失眠、焦虑、抑郁,甚至伤害他的亲人和朋友。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晶 这是非常真实的,很多患者在罹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后出现了抑郁、焦虑情况,甚至不能配合治疗、轻生等情况。 患者张先生,硕士毕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然而在40岁的时候,在一次感冒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喘憋、呼吸困难,多地求医,治疗疗效不佳,经北京心血管专科医院诊断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了失眠、沮丧、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症状。他知道,像他这样的晚期心衰,5年生存率只有30%!所以,他不配合治疗,把药物偷偷扔掉,同时肆意抽烟喝酒,半年内发作严重心衰住院4次。 这位患者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很多的慢性严重疾病,心理会经历5个阶段,在否认期,当病人得知自己疾病后,最初表现为否认与怀疑,紧接着在愤怒期,随着疾病症状明显或恶化,病人会怨恨命运不公、治疗无效、医务人员失职、亲朋好友言语不当以及自怨自艾等等。随后,当病人自感消极情绪于事无补甚至加剧疾病进程后,会进入协议期,这时病人会转为积极配合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表现以求生命延续。但是随着病人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他们会逐渐产生回天无力的意识,因而陷入深刻的悲哀和绝望的抑郁期。这一时期病人常有无所适从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忧郁惆怅,万念俱灰,巨大的心理压力常会令其食欲不振,眩晕,呼吸困难及极度疲乏,以致疼痛不适,精神涣散。当疾病将病人折磨到心身的衰竭状态后,病人无可奈何的默认了现实,进入接受期,他心力交瘁,冷漠的走向了死亡。 如何解决呢?我们将它称之为“在黑暗中,并肩行走”。需要我们和患者密切合作,共渡难关。 首先,我们和患者一起认识所患疾病,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告诉患者,包括如何用药,如何改变生活方式,如何预防复发、增加生存率,同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我们告诉张先生,你只看到了失去的心功能,可还要珍惜现有的呢!张先生说,“医生,我只有5年的寿命了!”错了,是70%的患者会在五年内去世。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剩下的那30%吧。有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寿命的有限,而执迷于追求财富、地位,和同时勾心斗角,而忽视了家人和自己。只有当死亡突然降临的时候,才感到自己的错误,可是,他已经没有时间了!张先生,你和他相比,谁更幸运?我们一起制定治疗方案,更有利于配合治疗。 其次,应用互联网、微信等方式建立患者互助会,由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患者间彼此支持。同时通过微信发布正确的诊疗信息,并回答患者的问题。 再次,家庭支持:痛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痛苦的生活中发现美仍然是很困难的任务,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没有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和保护,一切治疗都很难成功。反过来,我们也支持患者珍惜家人、社会的爱和支持,用感恩的心,再去分享爱,回馈社会。避免产生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的倾向。 寻找内心的平静,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形象的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很多人由于身体的失控,心理失衡,承认失败,导致了明显严重于疾病水平的功能的退化。我们帮助患者学习在现有的心脏功能下,正常的生活,同时避免过劳导致复发。那么怎么做呢?Dr.strange说的好,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学习太极拳、瑜伽,通过练习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同时,寻找内心的平静。 6年后,患者张先生在工作中突发猝死去世。然而在6年中,张先生通过配合医生治疗,很少发作胸闷气短等心衰症状,甚至有80%的时间能够正常工作和陪伴家人。应当说,在这六年里,他过得很幸福。 死亡,让我们体会到生的美妙,而痛苦,却让我们学会畅饮生命的甘美。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对于双心疾病/心脏神经症的好处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压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放松心情,减轻抑郁情绪,缓解压力、焦虑,使人精力充沛,提高自信及自尊。从实践来看,运动疗法安全、有效而且简单易行,是疗效非常不错的双心疾病自我治疗方法,特别是恢复阶段,运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常用的方法包括: 1.快走或跑步 科学研究证实,跑步时大脑分泌的内啡汰是一种似于吗啡功能的生化物质,是天然的止痛剂,并能给人以欣快感、对减轻心理压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选择跑步时间在下午为宜,速度120步/分钟,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体力受限或者老年人,可以从快走开始,逐步提高速度到5-6km/h,每天从8000步逐步过渡到10000/15000步。 2.广场健身舞 跳健身舞或者健美操,属于有节律的运动,能有效地消除神经系统病理性兴奋灶,有益于改善睡眠,克服神经衰弱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作为一项集体参与运动,可以给心理疾病患者提供支持和参与,从而改善心理状况。可以每天都参加,也可以每周至少做5次,每次持续20~40分钟。这样在动感的音乐声中,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使躯体得到尽情的舒展。 3.瑜伽 瑜伽是将姿势、动作和呼吸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尽管你会考虑身体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然而灵活性并非运动的要点,而是自身对于身体控制能力的恢复和增强。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表明,瑜伽可以减轻包括抑郁、焦虑和癫痫在内的症状。针对焦虑、抑郁和情绪影响,可以选择每天花点时间练习以下瑜伽体式以及静坐。让自己的情绪随着呼吸慢慢沉静下来。发表于2007年《牛津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瑜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抑郁症疗法”。作为研究中的一项辅助疗法,瑜伽可以减少抑郁、愤怒、焦虑、神经症状,以及预测慢性心脏衰竭的低频心率变异性。虽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专家都认为瑜伽具有治愈精神疾病的力量,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认为,除了抗抑郁药、心理治疗以外,瑜伽也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练习一种名为“净化呼吸法”(sudarshan kriya)的瑜伽时,在三个不同的节奏用鼻子自然呼吸、嘴巴紧闭,其中有高达73%的人缓解了抑郁症。并非所有的瑜伽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妨尝试各种风格的瑜伽,从中找到最适合你的(例如,一些类别和风格的瑜伽会包含一些调息法)。每天练习20分钟,或者每周至少练习3次,会给你带来最好的效果。 4.跳绳 跳绳是我们治疗推荐的辅助运动疗法之一,简单易行,一学就会,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一般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不便于跑步的情况下,都可以选择跳绳项目,而且对女性尤为适宜。 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一次跳半小时,就相当于慢跑90分钟的运动量,已是标准的有氧健身运动。 跳绳能增加身体的协调性,由于在跳绳过程中头部的位置在上下快速移动,有效加强前庭功能,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提高自信心。 跳绳可以锻炼多种脏器,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证实,跳绳可以预防诸如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骨质疏松、高血压、肌肉萎缩、高血脂、失眠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症病。对哺乳期和绝经期妇女来说,跳绳还兼有放松情绪的积极作用,因而也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 鉴于跳绳对女性的独特保健作用,法国健身专家莫克专门为女性健身者设计了一种“跳绳渐进计划”。初学时,仅在原地跳1分钟,3天后即可连续跳3分钟,3个月后可连续跳上10分钟,半年后每天可实行“系列跳”。如每次连跳3分钟,共5次,直到一次连续跳上半小时。 运动应当量力而行,逐步加量,有问题咨询医生,以保证安全。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支架后的血管什么样?为什么还会得心肌梗死 

由于过年过节过度兴奋、疲劳,生活没有规律,使不少心脏病人突然发病或加重病情。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并不意味着冠心病已经消失,只要遇到诱因仍可能再次复发。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晶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首先,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和老年人应当引起重视,到医院提前体检,并调整药物使用。如果频繁发作心绞痛,很可能是“火山爆发”的前兆,建议及时就诊,避免心肌梗死等恶性事件发生。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休息,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劳。但应适当运动,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要会控制情绪,避免“七情”伤身,不看紧张激烈的球赛和惊险恐怖的电影、电视等。饮食方面要清淡,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饱为度,戒烟酒,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注意防寒,寒冷刺激可以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所以在气温下降的时候要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增加测量血压次数,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调理。 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出现无原因的疲劳、胸闷或突然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以及近期出现心律失常等。 ※夜间突然心慌、气短、不能平卧、不断咯出泡沫样带血痰。 ※突然不省人事、摔倒在地,二便失禁。 ※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拨打“120”送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未到来之前,应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稳定病人情绪。并迅速做下列处理: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若家里备有氧气袋,应立即给予吸氧,切忌病人自己驾车到医院。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聊聊红酒与心血管健康 

每逢佳节,朋友聚会都喜欢小酌两杯,活跃气氛。都知道白酒对身体不好,很多人都选择和红酒。因为专家都说了,“喝红酒已经成为一种健康新时尚”。 可是就在昨天,我们收治了一例患者,饮用了500ml红酒,随后出现心脏闷痛不适,大汗,心电图提示广泛心肌缺血,心肌酶明显升高!这是怎么回事?网上不是说“每天一杯红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晶 红酒真的对心脏健康有益处吗?它比白葡萄酒、啤酒、白酒健康吗?有没有什么危害? 确实有许多研究发现,红酒能起到提高「好的胆固醇」,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降低「不好的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对血管造成损伤,降低血液凝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动物的,在人身上是否也有相同作用还没有定论。 有研究发现少量饮用红葡萄酒,可以减少得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有专家声称,每餐饮用1.5杯葡萄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功效,这也包括了曾经已得过高心血管风险疾病的患者。以色列的内盖夫本 - 古里安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可以在配合地中海饮食的同时适当的饮用一些葡萄酒,这将明显地降低其心血管病死亡率。 我们常常见到,很多人在饮酒后,出现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也有患者说,我有高血压,红酒能扩张血管,但问题是靠喝酒降压,像降压药物一样定期定量的喝酒?而且,还有很多患者,酒精能引起血管痉挛,导致酒桌上的猝死! 而且,喝酒容易过量。如果纵酒或酗酒,带来的确定风险远远大于不确定的益处。 过量饮酒风险包括:增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肝脏损伤和肥胖的风险;酒精与食道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经常过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2016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出,在不引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饮酒(男性20g/日,女性10g/日,折合成红酒的话,20g大概是160ml)。从未有医学指南推荐过人们通过每天饮酒来预防心脏病。 红酒小酌可以怡情,大饮伤身,至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我们还不敢说。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介入术后出院须知

冠心病介入治疗只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治疗后疾病就已痊愈。一部分病人会在术后一段时间出现再狭窄或者急性血栓形成等导致疾病复发。冠心病病情的控制仍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坚持遵医嘱按时服药: ①口服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或替格瑞洛。介入治疗后医师会建议病人较长期使用此种抗血小板药物,一般要求坚持服用9个月到1年。坚持服药可减少血液内各种物质在病变部位沉积,进而减少病变部位的再狭窄。②口服他汀类调血脂药物,严格控制血脂水平,延缓冠脉斑块的形成,可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复发。 ③对于高危冠心病人,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未能完全进行血运重建者,术后可能仍需要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④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同时进行降压、降糖治疗。 定期复查 ,每月定期门诊复查,必要时术后半年复查冠脉造影。 门诊检查可及时发现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心肌缺血症状的复发,以便医生及时有效地处理。长期口服药物可能引起副作用或需要调整剂量,因此定期抽血化验是必须的。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凝药物华法林的使用注意事项

华法林是房颤、瓣膜病、深静脉血栓患者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价格便宜,效果肯定。 但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是很娇气的药物。患者使用该药后疗效的个体差异甚大,因此需根据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如无条件监测凝血相关的检测指标,则不得给患者使用华法林,否则可能造成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开始服用华法林期间,需每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待INR维持在2.0~3.0后, 可逐步减少检测次数,并将检测间隔逐渐延长至3天、1周、2周,甚至4周。如使用华法林期间出现药物累积过量或不足,应随时对用药量进行微调。监测应当注意在同一医院的凝血实验室监测。 1.华法林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最常见为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子宫出血、便血、伤口及溃疡处出血等。无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或凝血酶原活性的条件时,切勿随便使用本品,以防过量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导致出血。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的2.5倍(正常值为12秒)、凝血酶原活性降至正常值的15%以下或出现出血时,应立即停药。严重时可用维生素K口服(4~20mg)或缓慢静注(10~20mg),用药后6小时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至安全水平。必要时,也可输入新鲜全血、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2.有出血倾向病人,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肝肾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脑、脊髓及眼科手术病人禁用。 3.以下情况需慎用:恶病质、衰弱、发热、慢性酒精中毒、活动性肺结核、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月经过多、先兆流产等。 4.在长期应用最低维持量期间,如需进行手术,可先静注维生素K1注射液50mg,但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科手术前,应先停药。胃肠手术后,应查大便潜血。 5.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水合氯醛、双硫醒、利尿酸、奎尼丁、甲磺丁料、氯贝丁酯消炎痛、甲灭酸、奎宁、蛋白同化激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能增强其抗凝血作用,从而增加出血倾向。 6.苯巴比妥、格鲁米特和苯妥英钠能加速本品的代谢,减弱其抗凝血作用。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年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 问题是: 1.降压治疗必须监测,,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2.2/3的长期高血压患者因耐受并无症状,最后可能到脑出血入院才发现自己血压的问题。 3.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二 :间断服药或换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病。 还有些老年人认为定期换药可以避免耐药性,但每次换药都需要重新调药,带来无必要的血压波动,也是应当避免的。 误区之三 :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降压应当在2周到数月左右降至正常最好。 误区之四 :滥用、乱用降压药物不同的患者,合并不同疾病,不同危险因素,不同年龄,应用的降压药物是不同的,而且彼此间的配伍也有很多讲究。建议患者到医生那里彻底检查,选择长效制剂和更为适合自己的药物。 误区之五:不注意查找病因和评估靶器官损害大概有5-10的因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6条记录共12页
...
张晶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7200 次
总文章 116 篇
在线服务患者 717 次
患者评价 118 个
获得锦旗 9 个
入驻时间 2020-08-17 09:55:33
张晶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717 人
随访中的患者 3 人
张晶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9 个
医德高尚
6个
感恩有您
1个
济世良医
2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