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与慢性便秘和粪便梗阻有关
- 表现为便秘、腹泻、黏液便、便血、里急后重等
- 可采取药物、手术治疗,但通常难以治愈
简介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一种以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溃疡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该病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黏液便、便血、里急后重及短暂的直肠疼痛等。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通常难以治愈,但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症状表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黏液便、便血、里急后重及短暂的直肠疼痛等。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便秘、腹泻、黏液便、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以及内镜检查可观察溃疡的位置、数目、形态;病理检查表现为黏膜固有层血管闭塞,黏膜肌增厚并被纤维充填,肌层纤维化并增厚,可突向肠腔,黏膜下有异位腺体;即可诊断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较为少见。目前没有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部分可治愈,无症状者只需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无须治疗。症状明显者可采取药物、手术等方式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通常无法彻底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引起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直肠脱垂被认为是SRUS的主要病因之一。当直肠前壁突入直肠子宫陷窝,并随着直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的发展形成直肠脱垂时,排便时用力过度可能导致直肠黏膜顶端血管闭塞,形成局部缺血,最终引发溃疡。
其次,损伤也是导致SRUS的重要原因。例如,在排便困难时自行插入手指协助排便,或使用手指回纳脱垂的直肠黏膜,都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此外,性生活、经直肠按摩前列腺及腹部外科手术等也可能造成直肠溃疡。
此外,盆底肌活动异常也可能引发SRUS。例如,盆底肌痉挛导致肛管压力增加,过度用力导致前壁黏膜脱垂,外括约肌痉挛使肛管收缩,导致前壁黏膜磨损,黏膜受压缺血坏死而产生SRUS。
除此之外,炎症性肠病、先天性直肠黏膜错构畸形、血管异常、细菌和病毒感染及缺血性肠病等,也被认为与SRUS的发生有关。
SRU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最明显的是固有层血管闭塞,由纤维化及黏膜肌层增生的肌纤维充填并向肠腔内生长。黏膜下常有异位腺体呈囊性扩张,故本病有时被称为深部囊性结肠炎。大体类型分溃疡型、隆起型、混合型,以溃疡型最为多见,溃疡多界限清楚,表浅,溃疡周围黏膜光整,有弹性。
SRU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止泻药、止痛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直肠黏膜切除术、直肠切除术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文章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需要做那些检查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直肠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SRUS,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下是常见的SRUS检查项目及其作用:
1. 排粪造影:通过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功能变化,了解是否存在直肠前膨出、肠套叠等解剖和功能异常。
2. 直肠指诊:在肛管直肠交界处可能扪及单个溃疡,边缘隆起,有压痛。周围黏膜可能呈结节状,也可触及息肉状物。偶有直肠下端扪及环状狭窄。
3. 内镜检查:观察溃疡的位置、数目、形态,并可钳取活组织进行检查,明确诊断。SRUS的溃疡多位于距肛缘3~15cm内,以直肠前壁多见。形态上可分为溃疡型、隆起型及混合型。
4. 钡灌肠:非特异性检查,与直肠癌及炎症肠病不易鉴别。检查可显示直肠龛影、充盈缺损、狭窄、黏膜粗糙紊乱等征象。
5. 直肠排粪造影:测量静息或屏力状态下的肛管直肠角,观察肛管与耻尾线关系的变化,发现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等功能性排便障碍。
6. 直肠肛门测压:检测肛管直肠压力以及直肠肛管之间的生理反射,了解肛管直肠的功能状态。
7. 肌电图测定:自主收缩时外括约肌的电流振幅和频率增加;做排便动作时耻骨直肠无反射,括约肌不能松弛。
8. 肛管内超声:测定直肠套叠的程度、重度,套叠黏膜进入肛管或厚度超过3mm。肛管括约肌直径和截面积可比正常人增加,外、内括约肌厚度之比明显下降。
9. 活体组织检查: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粘膜表面糜烂,溃疡形成,其表面有伪膜样结构覆盖,粘膜肌层增厚,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文章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如何做诊断鉴别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直肠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
1. Crohns病:Crohns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内镜下可见节段性全壁炎、裂隙状溃疡和非干酪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X线造影可见肠黏膜的鹅卵石样改变,肠壁因慢性炎症而增厚,引起管腔狭窄。若发生在肛管直肠部位,伴有腹泻、腹痛、便血或便秘等,易与SRUS混淆。
2.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呈弥漫分布,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形体各异,大小不等,附有脓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呈颗粒状,质地脆,触之易出血;可见炎性息肉。活组织学可见炎性反应,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上皮增生及杯状细胞减少等变化。主要症状为腹泻伴有黏液脓血便。
3. 直肠癌:SRUS溃疡型与BorrmannⅡ型肠癌外观相似,前者直径多在3.0cm以内,边缘黏膜有弹性,光整,血管纹理清晰。后者边界不整,质脆硬,易出血,附有污垢苔。隆起型SRUS直径多在2.0cm以内,边界清,周边黏膜质地软,有弹性;直肠癌以隆起型多见。而直肠癌多呈不规则菜花状,涉及范围大,多在3.0cm以上,环绕肠壁生长,边界不清,肠腔狭窄常见。
4. AIDS:在AIDS患者中,常可有多种消化系统症状,主要缘于相关的胃肠道感染及肿瘤。侵及结肠者可表现腹泻,内镜下多为局灶性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偶见小泡囊或糜烂,严重者常可见散在分布的溃疡。肠道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等,也可由于瘤体所致的肠梗阻或肠道黏膜溃疡而引起出血。HIV病原学检测、体检、结合病史及免疫缺陷等实验室资料的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5.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累及直肠时可产生溃疡、炎症、狭窄甚至出下梗阻等症状。病原学检测、体检及结合病史可以确诊。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