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婴儿肝炎综合征

婴儿肝炎综合征

别名:婴肝征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儿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婴儿肝炎综合征介绍
  • 病因多为病毒感染,少数由其他病因引起
  • 常见症状为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淡黄发白等
  • 需要根据病因确定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简介

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征,是指一组一岁以内(包括新生儿期)起病,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肝脏肿大(或肝脾肿大)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症候群。病因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少数患者病因为遗传代谢缺陷和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大便由黄转为淡黄,也可能发白、肝功能异常等。本病的治疗和预后与其病因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多数预后良好,病情可以完全恢复,遗传代谢病和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预后不良。

症状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大便由黄转为淡黄,也可能发白等。

诊断依据:

根据婴儿期发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大便由黄转为淡黄,也可能发白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发现肝脏体征(肝肿大)和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增高,即可确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根据临床特点可以分为肝炎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

  • 肝炎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表现通常为轻度或中度黄疸,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可能表现为重症肝炎。
  • 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特点为黄疸较深,持续时间较久,胆汁淤积。

是否具有传染性?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染。

如何预防?

注意隔绝传染源,注意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是婴儿期的常见病,无具体的发病率数据[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可以治愈,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多数预后良好,病情可以完全恢复,遗传代谢病和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预后不良。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婴儿肝炎综合征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空军总医院儿科救治重症龙凤胎“黄宝宝”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与新生儿自身的代谢特点有关。然而,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一个月,则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病症。近日,空军总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对刚满月的龙凤胎黄疸宝宝,他们在地方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黄疸程度逐渐加重,最终来到北京求治。

经过详细检查,张俊红主任初步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并考虑胆道闭锁的可能性。同时,两个宝宝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面对这样的情况,儿科医务人员全力以赴,为宝宝们制定缜密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给予保肝药、营养心肌药物以及口服退黄药等药物治疗外,还注重专科护理,对家长进行喂养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喂养。经过几周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宝宝们的体重逐渐增长,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好转,生命指征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黄宝宝”的病情治疗成功,离不开儿科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用专业的医疗知识、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关爱,为宝宝们带来了希望。

此外,文章还提醒家长们,新生儿黄疸虽常见,但若出现持续不退、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药事通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肝炎综合征症状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期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功能损害和肝脾肿大等症状。该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肝炎病毒、腺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需要家长引起重视。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

  •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 肝功能损害: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
  • 肝脾肿大:可触及肝脏和脾脏肿大。
  • 发热:部分婴儿伴有低热。
  • 其他症状:如烦躁不安、嗜睡等。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病毒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预防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关键在于:

  • 孕妇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
  • 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毒感染。
  •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疫苗。
  • 家长注意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病因治疗:针对病毒感染等病因进行治疗。
  • 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保肝治疗等。
  •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吐等。
  • 免疫调节治疗:如干扰素等。
  • 中药治疗:如茵陈蒿汤等。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婴儿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部分严重病例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跨界医疗探索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总胆红素300多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但总胆红素高达300以上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引起重视。病理性黄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ABO溶血等。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病理性黄疸,本文将从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皮肤、黏膜等出现黄色症状。总胆红素达到300以上,已明显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需要及时就医。

那么,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常见的病因包括:

  • 先天性胆道闭锁: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起黄疸。
  • 婴儿肝炎综合征:这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可导致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 新生儿ABO溶血: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大量胆红素。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等。
  • 肝胆疾病:如新生儿肝炎、胆管炎等。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等出现黄色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拒食、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若新生儿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药物治疗:如茵陈蒿汤、糖皮质激素等,可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 光照疗法:通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 换血疗法:适用于严重病例,通过换血将胆红素水平降低。

在护理新生儿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黏膜等颜色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 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总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病因、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爱新生儿健康。

医疗数据守护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