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卒中

卒中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卒中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中风后康复

在门诊,经常能接诊到一些腿脚不利索,或说话不清的病人。 家属会告诉我,病人在过去几年内有过好几次中风;询问家属在家里是怎样帮助病人恢复的,大多数家属都回答得含糊不清。 很遗憾,这些家庭没能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环境,病人第一次中风后也没有足够的家庭康复支持,错过了最好的恢复时机,留下不可逆转的后遗症;更可惜的是,后续多次的中风急速加剧病人健康状况的恶化。 中风,又叫「脑卒中」或「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神经功能损伤。这种疾病多在中老年身上突然发作,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的几率很高。 但脑卒中病人经康复后,有约 60% 的患者在第 1 年末可达到日常生活自理,仅 5% 需要全部帮助。 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功能。同时。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也尤为重要。 家庭康复该注意什么? 1. 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脑卒中后遗症给病人的心身创伤是很大的,容易产生焦虑、愤怒、甚至厌世情绪。尤其对那些原本处于事业高峰期、年纪相对较轻的人来说特别明显。 家人应该对中风病人急于回归工作生活的心情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告诉他疾病的发展状况,引导他合理的锻炼、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且给予他信心和对生活的预期。 这部分病人基础疾病少、年纪相对轻、社会层次相对也较高。加上主观意愿强,如果能够科学锻炼和健康管理,恢复相对较好,回归工作或生活的可能性大。 2. 营造健康家庭环境 脑卒中的发病往往伴有危险因素存在,因此,康复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或因素进行干预。 营造一个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比如放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提倡低盐低脂的营养饮食和爱好运动等习惯,能强化病人的康复意识,有利于纠正不良习惯,从而帮助功能的康复。 3. 增强家庭防护意识 脑卒中后多有腿脚不灵便等后遗症,容易跌倒。所以,在家中应当尽量减少杂物的堆积,地面保持干燥、防滑,有条件的可以在床边或厕所安装护栏。 除此之外,中风病人适宜穿防滑鞋而不是拖鞋。家属还应该教会病人万一跌倒后该如何爬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其对跌倒的恐惧,以及跌倒后的损伤。 科学康复训练要尽早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说话不清、走路不利索等后遗症,尽早锻炼对于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1. 说话不清楚的患者 时间: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 48 小时后、脑出血患者在 1~2 周左右,可以考虑在床上做些针对性训练。 内容:可以尝试用图画学习卡片让患者练习发音,由单词到词组、由词组到简单句子。 强度:训练过程中注意强度适中、每次 30~60 分钟,每天 1~2 次。请以患者不疲劳为宜,并结合实物刺激等方法保持学习趣味性。 2. 活动不利索的患者 内容:为了促进功能恢复,可以协助他或教他用好的一侧手带动活动不利的手做下面的动作: 将手举起 抓握东西 上下、左右摆动 除了针对性的训练外,其他部位注意活动,防止废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 强度:每次训练以 30~40 分钟为宜,上下午各一次。 3. 已经具备走路、跑步等能力的患者 内容:活动方式以跑步、快走、保健操等有氧运动为宜,运动程度以心跳、呼吸有所加快但说话不吃力为准。 强度:保持每天 30 分钟左右中等量的运动能够比较好地稳定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康复训练,尽量在病人精力好,睡眠足的时候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时间、频率。允许的话,单次短时间多频次比长时间短频次效果好。 4. 严重后遗症患者 对于一些后遗症特别严重、康复起来非常困难的患者,请尽量寻求专业康复师在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训练,以减少康复过程中的不科学运动引起损伤或不良姿态。 营养均衡的饮食 中风患者在家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最好选择能促进食欲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材和烹调方式。 1. 均衡营养 这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饮食的首要原则,也是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关键。根据病人的运动量以及体重情况,每天吃适量主食,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要注意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鱼类、鸡蛋、牛奶,促进功能恢复。 2. 控制油的使用量 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尽量少吃或忌食油炸食品。 3. 少吃糖 特别需要强调,添加糖的危害无处不在,比如甜味饮料、蜜制食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糖,糖对高血压的影响并不亚于盐的危害,应当尽量避免中风患者吃过多这些食品。 4. 少吃钠盐 高盐也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日常炒菜试着减少钠盐的使用量,让患者逐步适应清淡口味。还可用低钠盐替代,但并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5. 烹调方式很重要 饭菜可口、又容易吸收是保证营养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选用中风患者比较喜爱的多种食物、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在烹调方式上倾向于选择清蒸、水煮或快炒,尽量避免煎炸、糖醋等方式,以保证营养的充分吸收利用。 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第一次脑卒中发作后,有一部分病人会反复发作,对身心的损害更加明显。采取措施预防脑卒中再发是非常重要的。 1. 规律监测血压 / 血糖 除了需要帮助病人均衡营养、适当运动以及调整情绪等之外,我们还应当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对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在天气变化、饮食改变或药物调整时,做到每天监测血压或血糖,并做好记录,在稳定期间也要规律监测。 2. 定期与医生沟通,切忌盲目停药 定期去医院与医生沟通,将记录反馈给医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注意遵照医嘱调整降压药物,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甚至理想的范围。切忌盲目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以免造成意外。 3.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出现诸如头晕、耳鸣、头痛、呕吐、肢体发麻、肢体无力、视物不清、讲话含糊、喝水呛咳、吞咽困难,以及走路不稳、晕倒等情况,或者是原有功能障碍突然加重,则预示着脑卒中复发,应及时到医院救治。 总之,不管是对于病人还是家属,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形成提倡健康饮食、科学运动以及情绪管理的家庭氛围,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成为健康习惯的促进者和受益者,这样才能让病人更好地康复,让健康者保持健康。

曾沣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47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一)

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一) 研究证实,脑卒中发作主要是早高峰出现在6:00~8:00左右,次要晚高峰出现在20:00左右;此外,在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人群中都检测到了这种24 小时双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卒中的双峰24小时模式与居住在同一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的双峰24 h模式极为相似;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主要高峰发生在早晨,第二个次要高峰发生在傍晚。 血压具有昼夜节律的特征,对脑血管会产生慢性和急性影响。而凝血系统,尤其重要。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性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交感神经活性:交感神经活动在早晨达到高峰,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结合在一起,导致清晨血压和心率上升,与卒中发生晨高峰相重叠。

主任医师高天理

147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有哪些危害

脑卒中的危害较多,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口角歪斜,言语含糊,吞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意识昏迷等,如果遗留后遗症,会对个人以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应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查明病因,对因治疗。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做好预防工作: 低盐低脂饮食 戒烟限酒 少荤多素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休息,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许多

主治医师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4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

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二) 凝血机制:早晨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加强,构成了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多因素风险。 在健康受试者中,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是通过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增加来实现的,这可以限制凝血的过程、增加血栓溶解并避免血管闭塞。 Rosing等,进行了健康者血液样本的血纤蛋白测定评估,报告了血纤蛋白溶解活性的昼夜节律。检测到每天下午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最高。证实,纤维蛋白溶解受内源性昼夜节律和外源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当受试者呈直立姿势时,通过球蛋白血凝块溶解时间(ECLT)观察到纤维蛋白溶解的激活的活化反应的程度。凝血作用以昼夜节律依赖的方式变化,在早晨起最大作用而在下午起最小作用。

主任医师高天理

14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风病人能用针灸治疗吗?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中风(脑卒中)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据统计,10%~20% 的脑卒中发生于 45 岁以下的年轻人。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临床以脑梗死更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脑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更为复杂。 在发病初期,脑中风患者会出现口眼偏斜、四肢麻木、突然昏厥等症状。脑中风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对症用药,然后配合针灸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治疗,目前,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 一种常见的中风是脑卒中,许多中风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口眼偏斜、四肢麻木、突然昏厥的症状。通常,中风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脑检查后,确认脑中风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其次,针灸疗法是用来帮助患者尽快治疗中风。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针灸能治疗中风病人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伴有偏瘫、手脚麻木、眼斜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偏瘫,所以中风的治疗最注重的是速度。如果发现自己睡一觉醒来,手脚有麻木的症状,或者发现嘴歪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切不可马虎大意,因为很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针灸部位 大多数中风患者去医院时需要针灸治疗。针灸的具体部位有内关穴、水口穴、三阴交穴。另外,还需要加上太冲点和太西点,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患者疏通经络,如果面部歪斜,需要加颊车穴和地仓穴。如果四肢有偏瘫和麻木的症状,他们需要增加双脚。如果中风患者还伴有腹胀和便秘症状,可以在针灸治疗中加水道穴,归来穴和丰隆穴,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帮助顺畅排便。 注意事项 上所述就是关于针灸能治疗中风病人吗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针灸疗法治疗缓慢,但效果较好。一些穴位一旦打开,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清醒大脑,滋养肝肾。如果最初的脑中风患者经过约半个月的疗程治疗,症状已明显改善,但如果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较重,则需要3个月以上的针灸治疗。所以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安全和健康的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和休息,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他们就可以有一个好身体。

针灸推拿张医师

14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颈动脉斑块有症状吗?闭塞就是脑血栓!神经内科医生告诉你真相

何为颈内动脉斑块?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颈动脉斑块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像饼干样的碎屑附着在了颈动脉的血管壁上,引起的病理改变,更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 颈动脉是向大脑提供血液的主要血管,承担脑组织 85%的血液,若是颈动脉出现斑块,会影响到正常血流,使脑部供血不足,一不小心就可发生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颈动脉狭窄主要是引起视觉、听觉、运动、感受等功能的变化,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黑蒙、一侧肢体的无力、语言含糊、流口水、突然摔倒等,都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一些早期的表现。 除了颈动脉供应的范围,供应大脑的血管后面有两根叫椎动脉,椎动脉是供应小脑和丘脑的两根重要的血管,小脑主要管人体的平衡功能。如果椎动脉狭窄的话,会造成人走路不稳、听力障碍、吞咽困难等,甚至出现眩晕,就是眼睛一闭上房子就会转。 另外,椎动脉还供应丘脑的部分功能,丘脑掌管的是人的感觉和意识状态。如果椎动脉狭窄,有时会引起猝死,就是呼吸心跳突然停掉了,所以一定要重视。如果能在 24 小时以内恢复的话,叫做“小中风”。 小中风表现为突发的肢体无力或者瘫痪、感觉障碍、突然不会讲话了,单眼暂时失明,有时还伴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它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几秒钟,有的时候可能是几分钟。 如果有了小中风的发生,那就表示颈动脉狭窄已经很严重了,这时候要非常的重视,赶紧去医院看。到了这时,如果再不重视,可能就会导致脑梗死,引起完全性的脑卒中。脑卒中以后,神经功能的障碍就不能恢复了,会造成致残和致死。 神经内科医生教你:颈动脉血管检查的 4 种常用方法 有了这些症状以后,怎么办呢?而且,早期的颈动脉狭窄不一定会出现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检查有 2 种方法,一是通过临床表现做常规的体检。二是借助仪器设备,来发现颈动脉狭窄和狭窄的程度等。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 首选做颈动脉的彩超,有利于评估局部的血流速度、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还可评估斑块表面是不是光滑、光整的。 颈动脉狭窄的时候,局部的血流速度会增快,正常情况下一般每秒不超过 100 厘米。如果超过 100 厘米了,说明局部有狭窄了,流速越快说明局部的狭窄程度越高。 如果做彩超,发现很小的“稳定性斑块”,不用紧张,一般这样的斑块是稳定性斑块,不容易脱落和破裂,且斑块引起的狭窄程度小于 50%时,不容易引发脑中风。 要是稳定性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超过 50%,或者是溃疡性斑块,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经常做复查,如每半年做一次超声复查。临床上界定的手术干预标准是,颈动脉狭窄超过 70%可能就要手术干预了。但是,检测出来是溃疡性斑块的话,手术干预的标准就会放宽到 50%左右。 二、CT 血管造影 准备做手术之前,还要再做颈动脉的 CT 血管造影检查。因为打了造影剂会增强血液的显影,这样就可以看到血管哪里有血液,看不到血液的地方就说明那里堵了。CT 血管造影可用来评判斑块的大小、斑块的钙化情况,还可以来评判狭窄的程度。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部斑块与狭窄还可以进行 MRI 检查,比较适用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但是,对装心脏起搏器和有幽闭恐怖综合症的人,一般是不能选择磁共振血管造影的。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做了彩超、CT、磁共振,还是不确定要不要手术,那就做一个叫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决定要接受微创的支架手术以后,才做这个检查。检查的同时,证实颈动脉狭窄超过 70%以上,可能就需要继续治疗了。 疏通颈动脉,预防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但随着斑块的继续发展,可能带来很多心脑血管的健康问题。要在发现颈动脉出现斑块时,及时的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狭窄 30%以下,斑块发生溃疡的机会很小。而超过 50%的狭窄以后,斑块发生溃疡的机率就大大的增加了。如果狭窄超过 50%以上,可能需要通过药物干预。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 70%了,又暂时不想手术,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颈动脉狭窄的进程,达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做完以后,后续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不同的手术术后服用的药物不同,而且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等,具体服用哪种药物或者联合用药,还要由临床医生来确定,所以一定要谨遵医嘱。 严重的颈动脉斑块狭窄,可以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手术的优点在于微创,创伤小,改善狭窄,恢复血流。因此,对于颈动脉斑块应早发现,早诊治。

梁红

主任医师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14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要控制高血压?

为什么要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很少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此通常无法被识别和诊断。不幸的是,只有50%的高血压患者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只有50%的高血压患者,通过降压药将其控制在临床可接受的血压水平。因此,高血压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它不仅是卒中的诱因,而且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单纯舒张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或单纯收缩压升都是卒中的病因,尤其是在老年人中。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显示,降压治疗可使4.5年内平均致死和非致死性卒中减少36%。

主任医师高天理

1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现代磁共振成像技术:让脑微出血无所遁形

脑微出血属于一种脑小血管病变,脑小血管指的是脑内小的分支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它们构成了脑组织血供的基本单位,对脑功能起着重要的维持作用。那这个小血管究竟有多“小”呢?我们都知道1mm=1000um,脑内小动脉的直径大约是40-200um,毛细血管则比头发丝还要细,平均只有6-9um,而人体大脑内的血管分布就像是一张编织紧密的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层层覆盖,如果其中一处脑小血管出现细微的病变,其实是很难被发现的。 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去医院做个CT检查不就行了,虽然CT检查技术于临床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让很多过去肉眼无法判断、识别的疾病和症状,都有了更好的诊断依据,可依旧有些疾病是连CT检查都无法诊断、甄别的,脑微出血就是其中之一。 难道我们就拿脑微出血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医学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的日益精进,诚如脑微出血这样无症状,不易察觉的病变,我们有了更精准的影像检查技术来攻克它--磁共振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是一种核物理现象。它是利用射频脉冲对置于磁场中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进行激励,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进行弛豫,在其弛豫过程中用感应线圈采集信号,按一定的数学方法重建形成数学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不同于其他成像技术,它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技术。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明显优越性,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血管造影也无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的影响。 MRI对脑微出血诊断的应用 对脑微出血的确切诊断得益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但并非所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都能做出这样准确的判断,必须是特殊序列的成像数据才能确诊,如T2* 梯度回波序列(T2*GRE)、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尤其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和普通的磁共振成像不同,它主要是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性不同来成像的,相较于其它的磁共振成像原理,SWI成像更加清晰,可以更为直观的检测出患者的病变部位,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病变、异常静脉血管性病变、肿瘤及变性类疾病的诊断及铁含量的定量分析,可以预示微血管的出血倾向,是显示微小出血灶的最前缘技术,在诊断急性脑实质出血和梗塞后出血方面均优于常规的MRI和CT检查技术。 那么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究竟是什么?它在磁共振成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1)T2*WI序列上低密度信号缺失灶 (2)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表现为小的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体积在2-5mm,最大不超过10mm的信号缺失 (3)病灶至少有1/2被脑实质环绕,最常发生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其次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脑干 (4)相应部位的 T1、T2 序列上没有显示出高信号 (5)脑外伤所致的弥漫性轴索损伤除外 要注意的是,血液流空、海绵状血管畸形、小梗死的出血转化、铁沉积及散在的钙化等病症在磁共振成像上容易被误诊为脑微出血。 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突发性的头部不适症状,要引起重视,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更应关注自身的心脑血管健康,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必要时可借助先进的医疗技术,来排查如脑微出血这样早期无症状的疾病,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京东健康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是怎么发生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有我给讲解一下脑梗是怎么发生的? 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脑梗去世的患者高达 200 万,脑梗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不断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脑梗是怎么引发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吃出来的脑梗。 高油食物:经常食用大鱼大肉或者外卖等高油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含量增高,加速了脑梗的到来。 高盐食物: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会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压升高,一旦堵塞脑血管,脑梗就离的不远了。 高糖食物:甜点、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 接下来再看喝出来的脑梗。 喝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血管壁内皮组织,血液中脂质在凸凹不平的血管壁更容易沉淀积聚,形成血栓。 喝饮料:市面上的饮料大多含糖量较高,长期的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诱发高血脂。 最后来看作出来的脑梗。 吸烟: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焦油不仅会致癌,产生的一氧化碳还会和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含氧量,导致脑部血液不足,诱发脑梗。 熬夜:长时间的熬夜分泌的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的不稳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久坐、久坐不动,身体的代谢缓慢,血液的垃圾不能及时排出,会加剧血液的粘稠,不仅容易诱发脑梗,还会引发肥胖,其实有一种茶是脑梗的天敌,专清血管垃圾,让血栓轻松的消失,它就是苦荞茶,苦荞茶富含类黄酮物质,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的沉积,从而起到软化动脉血管、保护血管的作用,因此,每天喝点苦荞茶能起到很好的预防脑梗及心血管等疾病。 今天的讲解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想了解更多冠心病科普小知识,请关注我

黄鑫

住院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14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防中风,日常血压的控制很必要

脑微出血因其突发性、无症状,甚至不会立即在当下产生疾病损害而被称为“隐形”中风,凭借着其高隐匿性的特点,巧妙的“躲开”了人们对健康审视的视线,“潜伏”体内,“等待”时机,如果此时再疏于对高血压的控制,很有可能就给了二者“联手作乱”的可乘之机,最终导致危及生命的大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血压与脑微出血的关系 因为慢性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内小动脉玻璃样病变,微动脉瘤和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可使血管在形成微动脉瘤之前或之后发生破裂,病理学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多发生于这些小动脉或微动脉瘤的周围。这时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有其他诱发因素影响下血压骤增,极易发生血管破裂,导致脑微出血,就像一颗脑内隐形的“定时炸(zha)弹”。 所以说高血压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在脑微出血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脑微出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而不断积累的脑微出血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既然知道了血压对于脑微出血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来保持一个良好的血压状态呢? 一、低盐低脂。在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引发高血压,而高蛋白、高脂肪酸均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保证少食多餐的习惯,尤其晚餐不能吃的太饱,如果发生消化不良,不利于血液循环,也有可能导致血压增高。 二、控制体重。肥胖患者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体重增加直接影响血压升高,而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脏肥厚等均有获益。 三、戒烟戒酒。很多人烟酒不离身,却忽视了它们对健康的危害,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大忌。如白酒中的酒精成分在肝脏内会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硬化,同时还会引起心肌脂肪的沉积,使心脏扩大,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 四、加强运动。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加强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有效降低血压,让血压可以处于正常的状态。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平时更应注重自身血压与健康的生活习惯,除了以上所述,还应注意下面几点: 一、保持大便通畅。人在排泄时会不自觉的屏息用力,这时人体的腹压就会升高,导致血压相应增高,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在排便困难的时侯应服用一些缓泻剂,平时多吃纤维素高的蔬果,尽量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二、保持情绪稳定。血压的波动和情绪关系密切,强烈的情绪,如大喜、大悲都有可能引起血压大幅度的波动,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 三、定时监测血压。如果是初次服用降压药或药物刚调整、血压尚不稳定的患者,应早、晚各测一次,早晨选在起床后、未服药前,晚上选在睡觉以前。连续一周,去除第一天的血压值,计算后6天的平均值即可。而对于血压稳定的患者,可每周选1-2天,早、晚各测1次进行检测。 四、坚持服药。应遵循医嘱,坚持服药,且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这样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保持正常的血压范围。

京东健康

14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