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儿童尿床的诊治中,一线用药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用药方案如何调整?
遗尿症俗称尿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常给小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国际疾病分类(ICD-10)把遗尿症定义为5~ 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 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 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鉴于随 着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尿床的症状越来越不能容忍,尤其是学龄儿童,即使每月只有1次尿床也 常有强烈治疗要求。特别对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更需要积极治疗。
醋酸去氨加压素是尿床的一线治疗药物,出现夜间多尿就是其使用指征。而怎么使用,怎么调整用量,一直是患者的困惑。先将用药流程告知如下:
其中,任何一级减药后若尿床症状复发时,则需返回到上一级治疗方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治医师林晓强
文章 5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床?这可能是儿童遗尿症,得治!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半夜睡得正酣,一股暖流袭来,顺手一摸,湿漉漉的,于是不得不带着浓浓的睡意爬起来给孩子换衣服、换被子。
“谁家小孩不尿床?”孩子尿床,是每一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症状会慢慢好转。
真的长大了就不会尿床了吗?不,事实并非如此。五岁以后还总尿床的孩子家长需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病,得治!
关于遗尿症
- 尿床又称遗尿,指睡眠状态时不能控制的无意识排尿。但是,并不是说有尿床现象就是得了遗尿症。
- 从医学角度讲,目前认为≥5 岁的孩子,平均每周至少 2 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 3 个月以上,称为儿童遗尿症。调查数据显示,儿童遗尿症的患病率非常高,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中受遗尿症影响的人群约为 5~10%,其中有 2~3%的患儿甚至持续到青春期后或成年阶段。总体上看,男孩受遗尿症影响的机率比女孩要稍高一些。
遗尿症的主要原因
- 遗尿症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 缺乏一种化学物质——血管加压素。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尿液。如果缺少了这种物质,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 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储存不了他/她整晚的尿液。
- 虽然孩子的膀胱足够大,但是在充满之前就发生了痉挛,导致它排出了尿液。
- 另外便秘、饮料、遗传等原因均可导致尿床。
遗尿症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 虽说现在各种健康知识都比较多,但是许多家长对儿童夜遗尿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娃儿一尿床,一般就先把娃儿抓起来骂一顿。
- 本来尿床了娃儿身上湿杂杂的就不舒服,其实人家面子上也有点挂不住,家长再噼里啪啦骂一通,完了,这真是身和心的双重伤害啊!
- 所以,儿童遗尿症如果处理不好,可以严重影响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另外还可能引起娃娃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问题。
- 一项对 8-16 岁尿床儿童的调查显示:尿床对儿童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 3 大严重事件,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
- 有一部分孩子只要通过活方式和习惯的调整,症状就可以缓解。
- 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的食物和饮料,让孩子的饮食中包含粗粮、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晚餐宜早、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渡兴奋,睡前 2-3 小时不再进食。
- 饮水习惯:保证日间液体摄入,尽量将全天饮水量提前至日间,睡前 2-3 小时限制水果,不要在孩子的床头柜上放置饮料。
- 睡眠习惯:提高夜间学习的效率,尽早睡眠,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推荐学龄前儿童 20: 30 前入睡,小学生 21: 00 前入睡,中学生 21: 30 前入睡。
- 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不看书,不干其他事情。
- 养成睡前排尿的良好习惯,确保您的孩子在入睡前最后一件事情是上厕所。
儿童遗尿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对儿童遗尿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和发现可能的潜在疾病和病因。
最后,几个观点需要给家长们强调:
- 小朋友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尤其不是小朋友自身的错。
- 偶尔尿床不用担心,但是经常尿床可能会给小朋友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 对于 5 岁以后还是经常尿床的小朋友,请家长引起重视,建议把孩子带到正规的医院,尽早咨询医生,减少尿床对孩子的影响。
主任医师陆萍
文章 孩子5岁还常尿床,小心患了这种病!
有家长问留言问:我家孩子 5 岁了还经常尿床,这是正常现象吗?需不需要治疗?
5 岁孩子频繁尿床是不正常的现象,很可能患了遗尿症。
尿床不是孩子的错,是“遗尿症”在作怪孩子尿了床,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嘛!”确实每年有 15%的遗尿症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如果不进行治疗,仍有约 2%~3%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并且小时候尿床越严重,越有可能持续到成年。
儿童 3 岁时就可以自己控制排尿了。如果 3~4 岁还偶尔尿床,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超过 5 岁,孩子仍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发生无意识的尿床行为,这在医学上就认为存在遗尿症了。
遗尿症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长期尿床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变成一个性格孤僻、敏感内向、缺乏信心的人,更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恐惧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遗尿症导致自杀
小时候,小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直到 5 岁那年,她的一次意外尿床,让她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已经 5 岁的人了,怎么还尿床,你丢不丢人啊!”面对母亲的责骂,她感到很伤心,也很担心,一天都惴惴不安的。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她又尿床了。母亲更加生气了,瞪大了眼睛吼道:“你怎么还天天尿床,是不是故意的。这么大的女孩子还尿床,说出去都丢人!”原本这样的年纪尿床,有可能是遗尿症导致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大病,去医院做治疗就能好。可是母亲生气的面孔和嘲讽的辱骂声,像一把把尖刀,刺痛着她幼小的心灵。
每当夜晚降临,她都会极度不安,带着羞愧和恐惧入眠。这样一味的担忧,并没有解决小宁尿床的问题,她依然会隔三差五的尿床,直到成年后也没有任何改善,导致她多次尝试自杀,虽然都被抢救回来,但也只能依靠安眠药和抗抑郁药度日。
尿床虽不会对孩子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尿床可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尿床产生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已经足够打败内心稚嫩、脆弱的孩子了,如果父母没有正视问题,只是打骂、责怪甚至挖苦,那孩子将会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恐慌之中,一生都活在童年的阴影里。
因此,儿童遗尿症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家长切勿采取“观望”的态度。
治疗遗尿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长要认识到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不要责罚孩子,要鼓励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孩子树立治疗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与治疗。
饮食作息调节主要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白天正常喝水、规律排尿;不要吃含茶或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饭要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要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 2~3 个小时不要喝水或进食。儿童频繁尿床,家长该引起重视。遗尿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专科检查,治疗过程需要医师、家长及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专家给家长们的提醒
一定要正视和重视有遗尿症的孩子。若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尿床现象,应该尽早咨询儿科医生,及时采取医疗干预以减少尿床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营造一个好梦童年。
主任医师陆萍
文章 青少年频繁尿床?小心是「病」!家长千万别忽视!
16岁的莉莉因厌学、晚上尿床、睡不好觉,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明显到心理门诊问诊,莉莉妈妈向我倾诉道:“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犯困,老师也会批评她,同学慢慢开始排挤她,这不,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去学校了,莉莉在家还总发脾气,打自己的弟弟。”
副主任医师方丽
文章 孩子还在“尿床”怎么办?
孩子还在尿床?先不要着急
孩子尿床在医学上称之为“遗尿症”,是儿童期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比较焦虑,孩子往往也会自卑。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遗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治疗遗尿。
1. 遗尿的定义
医学上,遗尿症可以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如夜间型、白昼型、昼夜型、原发性、继发性等等。
大多数小孩只在晚上睡觉时才尿床,这种情况称之为单症状性夜遗尿,我们这里主要讲的也是这种“原发性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
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是指年龄大于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
对于非单症状性遗尿或继发性遗尿,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我们不在这里进行介绍。这些复杂性遗尿往往是由于其他一些疾病引起,比如慢性肾衰、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糖尿病、泌尿道感染、龟头包皮炎、外阴炎、便秘、大脑发育不全、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等,治疗起来也更加复杂。
2. 遗尿的病因
“排尿”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其实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神经调控机制,涉及到人体多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运作。
儿童由于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就可能存在排尿控制系统发育不成熟的情况。多数儿童能够正常控制白天排尿的发育周期一般为18个月,也就是大概1岁半时能够白天自主控制排尿。
但是,并不是每个儿童的排尿控制系统都会“如期“发育完善。据统计,5岁时遗尿的发生率大概为30%,7岁时大概10%,10岁时大概5%,17岁时大概0.7%。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系统会逐渐发育成熟,遗尿也可能自发缓解。
对于单症状性夜间遗尿,背后的发病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睡眠觉醒异常、夜间多尿、生理节律紊乱、脑神经发育延迟等。
大多数夜间遗尿儿童都存在睡眠觉醒异常情况,也就是叫不醒,醒不来,当膀胱需要排尿时没办法自己醒来起床排尿。这种情况主要是与唤醒阈值偏高有关。
另外一种重要原因是夜间多尿。也就是夜晚尿量偏多。夜间多尿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活习惯因素,有些儿童睡前有大量喝水、饮料、牛奶、西瓜等含水量多或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另外一种重要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是人体控制夜间尿量的主要激素,正常情况下夜间抗利尿激素水平会增高,抑制尿液的产生,这样夜间尿量就会降低。但是如果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仍然偏高,引发尿床的情况。
3. 遗尿需要做哪些检查
孩子存在尿床的情况,家长往往都比较焦虑,孩子自己也会有自卑现象。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辅助检查,确定孩子遗尿的类型,排除有没有复杂性疾病引起的遗尿情况。一般来说需要做以下几种检查。
(1) 尿常规:检测有没有尿路感染、糖尿病、尿崩症等情况。
(2)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泌尿泌尿系统有没有发育畸形,检测膀胱容量等。
(3) 尿动力检查:检测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状态。
(4) 腰骶部磁共振:排除有没有腰骶椎神经发育异常情况。
一般来说先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必要时再行尿动力检查以及腰骶部磁共振检查,后面这两个检查做起来比较麻烦,小孩子往往存在不能很好配合的情况。
4. 排尿日记
对于遗尿的治疗,详细记录排尿日记是非常必要的,医生可以根据排尿日记了解孩子的排尿情况,指导后续的治疗。
需要详细记录一天24小时内的饮水量以及排尿情况。一般需要记录3-4个白天和连续7个夜晚的饮水及排尿情况。对于上学的儿童,可记录周末2个白天的饮水及排尿情况。可以按照下面两个表格来记录。
24小时排尿日记:
夜间排尿日记:
5. 遗尿的治疗
对于单症状性夜间遗尿,没有很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多种措施来治疗,家长必须要有耐心。
(1) 首先要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
晚餐一定要清淡,不能太咸,要少油少盐,尽量避免粥、汤等饮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吃糖过多也可能会增加夜间尿量。
睡前2-3小时不能再进食或饮水,包括粥汤、水果、牛奶、果汁、茶水、咖啡、饮料等都要禁止饮用。
另外晚上睡前也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等引起过度兴奋的情况。
白天要鼓励孩子多饮水,以保证一天所需的水量,这样孩子晚上对水的需求量也会减少。
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排尿、排便习惯。白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定时排空大便,避免便秘的情况,因为便秘也会引起排尿异常。
另外家长也应该多鼓励孩子,不能责备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2) 遗尿报警器唤醒治疗。
如果单纯通过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遗尿情况还是无法改善,可以采用唤醒治疗。推荐用遗尿报警器。遗尿报警器是国际儿童尿控协会推荐的儿童夜遗尿一线治疗手段。
遗尿报警器的原理是将可以检测尿液的探头放置于“尿不湿“中,当孩子排尿后,探头检测到尿液就会报警。一开始报警时孩子可能叫不醒,家长需要将孩子叫起来再去卫生间排一次尿,后期报警时患儿可自己起床去排尿。
遗尿报警器的有效率高达65%-70%。一般需要连用8周或更长时间。要持续治疗2-3个月或至患儿连续14个夜晚无尿床。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闹钟或人工定时叫醒患儿去排尿的办法是不能代替遗尿报警器的,因为闹钟或人工叫醒的时间不能与膀胱充盈排尿的时间同步,不能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
(3) 去氨加压素治疗
对于有夜间尿量增多,也就是存在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情况的儿童,需要口服去氨加压素治疗。
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可以有效降低夜间的尿量。
一般起始剂量0.2mg/d,最大剂量0.6mg/d。睡前1小时服用。
一般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可以联合遗尿报警器共同治疗。服用至连续停止尿床2个月。
参考书籍:《儿童遗尿症诊疗规范》
副主任医师赵翔
文章 【健康科普】遗尿症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遗尿症是指超过 5 岁的儿童晚上睡觉时无法控制小便,导致床上出现尿液的一种疾病。以下是遗尿症常见的病因:
1. 生理因素:儿童的膀胱容量较小,控制膀胱肌肉的神经发育不完善,以及夜间尿液分泌量较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遗尿症的发生。
2. 心理因素:一些儿童可能因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而出现遗尿症。此外,一些儿童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离异等原因而导致遗尿症的发生。
3. 遗传因素:遗尿症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父母或近亲中有遗尿症患者,那么孩子患上遗尿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4. 其他疾病: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遗尿症的发生,如尿道感染、膀胱炎、糖尿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遗尿症的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治疗遗尿症时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病史、症状表现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遗尿症带来的困扰。
主任医师夏景龙
文章 尿床
主任医师葛征
文章 遗尿症
主任医师葛征
文章 小儿遗尿症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JDH健康大讲堂
文章 小儿遗尿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JDH健康大讲堂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钟家蓉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