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

别名:药物相关性肾病

就诊科室:

肾病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药物性肾损害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警惕最伤小儿肾脏的4种药物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于儿童来说,肾脏的健康更关乎他们的成长发育。然而,近年来,儿童肾脏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不少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为了保护儿童的肾脏健康,我们需要了解哪些药物会对儿童肾脏造成伤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哪些药物会伤害儿童的肾脏? 1. **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这类药物容易在儿童体内形成结晶,堵塞肾脏,导致血尿、肾绞痛,甚至急性肾衰竭。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多饮水,并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2.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这类药物剂量过大时,容易导致血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 **造影剂**:近年来,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但其高渗性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加重肾缺血,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造影剂作为过敏原,也可能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进而累及肾脏。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这类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肾损害。 为何儿童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肾损害的困扰? 1. **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肾损害的影响。 2. **原有肾脏疾病**:患有肾脏疾病的儿童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肾损害的困扰。 3. **过敏体质**:过敏体质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 4. **脱水状态**:脱水状态的儿童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肾损害的影响。 如何预防儿童药物性肾损害? 1. **合理用药**:在给儿童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滥用药物。 2. **多饮水**:儿童在使用药物期间,应注意多饮水,以促进药物代谢和排泄。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肾脏疾病。 4. **选择非肾毒性药物**: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尽量选择非肾毒性药物。

医者仁心

1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关爱你的肾了吗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液当作100%的话,那么流经肾脏的血液达25%,也就是说有1/4的血液流经这里。肾脏如同人体的“清洁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保持我们的身体足够“清洁”,吸收有用的物质,以免“浪费”。同时,肾脏还产生、分泌激素,调节人的内“环境”。 然而,肾脏的健康不容忽视。许多肾脏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1.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很多是因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诱发的。感冒、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都可能引发肾小球肾炎。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 肾结石 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沉积而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多喝水,增加尿量;避免高盐、高嘌呤饮食;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 3.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检查肾功能。 4. 药物性肾损害 许多药物都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预防措施包括: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定期检查肾功能。 除了预防肾脏疾病,我们还应该关注肾脏的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肾脏保养的建议: 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肾脏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让我们一起关爱肾脏,呵护肾脏健康。

生命之光传递者

18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感冒后乱服药服出急性肾炎

62岁的李大爷近期感冒,自行服用阿莫西林治疗,却没想到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3天后,他出现腹部皮疹、高烧、尿液颜色异常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尿糖,肾功能指标也出现异常。 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李大爷被确诊为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这是由于药物阿莫西林导致的急性肾脏损伤。专家指出,滥用药物是导致药源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代谢和排泄体内的药物。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对肾脏造成损害。常见的药物性肾损害包括急性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其中,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中药等都是常见的肾毒性药物。 为了避免药物性肾损害,专家建议: 遵医嘱,合理用药 了解药物副作用,避免滥用药物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肾脏问题 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肾脏健康关乎生命安全,我们要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共同呵护肾脏健康。

医疗趋势观察站

18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过滤血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重要功能。然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却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CKD的病因、常见类型以及预防措施。 一、CKD的常见病因 1. 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肾病,是CKD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高血压性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 3. 慢性肾炎: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4. 药物性肾损害: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菌素等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5. 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6. 梗阻性肾病:肾结石、输尿管狭窄等原因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脏损伤。 7. 缺血性肾脏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缺血。 8. 肿瘤相关性肾病:某些肿瘤产生的抗体可能对肾脏产生免疫损伤。 9. 其他原因:过敏性紫癫、病毒感染、遗传性肾病等。 二、CKD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适量蛋白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脂肪。 3. 避免药物滥用: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5.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

中医养生之道

1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九大“伤肾恶习”绝不该有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肩负着排除废物和调节体内环境的重要任务。然而,生活中有些不良习惯却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伤肾恶习”并积极避免。 1.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摄入过多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患上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2. 滥用药物 长期服用或滥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中药等,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害。 3. 中草药不当使用 某些中草药如马兜铃酸、关木通等,含有肾毒性成分,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脏病。 4. 长期憋尿 憋尿会导致尿液在尿路中滞留,容易引发尿路感染,长期憋尿还可能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5. 水分摄入不足 人体缺水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建议每天饮水量至少在1500毫升以上。 6. 过度饮酒 酒精会损伤肾脏,长期饮酒可导致慢性肾脏病。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7. 饮食过咸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8. 慢性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增加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9.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都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 保护肾脏,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疾病解码者

1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药物引起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药物引起的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症状可分为慢性症状和急性症状两大类。 肾炎,又称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肾小球肾炎。药物引起的肾炎属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因主要是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疲乏无力、发热、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为低比重和低渗透压尿、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部分患者可出现范可尼综合征。 慢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相对隐蔽,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药物引起的肾炎,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肾脏不适、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肾脏损害。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5.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提高依从性。 总之,药物引起的肾炎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患者应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用药、定期检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药物引起的肾炎。

医疗之窗

1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症状及诊断

慢性间质性肾炎(CIN)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肾脏间质和肾小管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复杂,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重金属暴露等多种因素。其中,药物性慢性间质性肾炎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 二、症状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1. 泌尿系统症状:夜尿增多、多尿、遗尿、尿频、尿急、尿痛、尿热、腰痛、肉眼血尿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口干、多饮、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 3. 循环系统症状:各种心律失常、肢体湿冷、心跳骤停等。 4. 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抽搐、肢体麻痹、软瘫等。 5. 血液系统症状:贫血、面色苍白、口唇苍白、指甲苍白等。 6. 腰酸腰痛:大部分患者有腰酸或腰痛体征,呈持续性,轻重不一。 7. 肌无力:部分患者有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减退、四肢麻木、甚至软瘫。 三、诊断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穿刺活检。其中,肾脏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四、治疗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去除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停用可疑药物、治疗感染等。 2. 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改善肾功能等。 3.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辨证论治,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肾功能。 4. 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或透析治疗。 五、预防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防主要在于避免接触可疑病因,如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

健康饮食指南

1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心!三类药物很伤“肾”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抗生素、影像学造影剂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随之而来的药物性肾损害问题也日益凸显,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据一项针对上海市17家二甲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显示,近1/3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与药物因素有关,且多发生在原本就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身上。其中,氨基糖甙类、头孢类抗生素、利尿剂和造影剂是主要的肾毒性药物。 课题组对上海市17家二级以上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120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引发的急性肾衰竭高达28.9%,60岁以上患者占51%,合并的基础疾病以慢性肾脏疾病最为常见,约占20%。此外,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是常见的基础疾病。在肾毒性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48%),其次是利尿剂和造影剂。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医学的进步,抗生素、影像学造影剂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药物性肾损害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肾脏本身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期常常难以发现,从而延误了诊治,导致不可逆的肾衰竭。 通常情况下,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服用以上药物时,首先要坚持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同时,尽量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的联用,对高危人群要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 为了保护肾脏健康,除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日常保养: 1.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饮食,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嘌呤食物。 4.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肾脏功能。 5. 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生物医疗创新站

17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药不是萝卜白菜别滥服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中药同样具有毒副作用这一事实。 中华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王海燕教授曾强调:“中药也是药,是药就有三分毒。”这意味着,中药并非像萝卜白菜那样可以随意食用,而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事实上,由于对中药毒副作用认识不足,许多患者长期、大量、盲目地服用中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现象日益严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左力教授指出,关木通、青木香等中药,其肾毒性主要来源于所含的马兜铃酸。长期小量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而一次大量使用则可能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此外,近年来,葛根素、双黄连等静脉注射用中药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报道也屡见不鲜。这可能与中药静脉制剂中的药物或非药物成分破坏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肾小管,最终引起肾损害有关。 为了避免药物性肾损害,王海燕教授提醒患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不要滥用药。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有肾脏疾患的老年人,更应谨慎用药。其次,要严格按照传统方法炮制中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最后,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生命守护者联盟

18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该如何预防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了解其预防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肾脏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60%。它通常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药物性肾损害等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积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避免病情恶化。 2. 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等问题。 3.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链霉素等。 4.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其对肾脏造成损害。 5. 注意饮食,避免高盐、高蛋白、高磷等食物,减少肾脏负担。 6.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 7.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失眠、抽搐、浮肿、高血压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智慧医疗先锋者

1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8条记录共4页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