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于45~50岁的男性,罕见于儿童
- 起病缓慢,常见脾大、发热、出血等症状
-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简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为慢粒,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此疾病的发生与Ph染色体(即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异常的BCR-ABL基因,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在各阶段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进而引发此病)有关,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线)、有害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染色体变异,导致此病的发生。
本病起病缓慢,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后两个阶段也可统称为进展期),慢性期表现为脾大、乏力、低热(腋下温度37.3~38℃)、盗汗(一入睡即出汗较多,醒后出汗停止)、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加速期表现为进行性脾肿大、发热(腋下温度>37.2℃)、骨骼疼痛、贫血、出血、进行性体重下降等,急变期表现为巨脾(即重度脾肿大,脾脏超出脐水平线)、发热、剧烈的骨骼疼痛、重度贫血等。
患者在慢性期早期的诊治至关重要,可通过药物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病情进一步进展为加速期或急变期,则治疗预后不佳,生存期缩短[1]。
症状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典型症状为脾大、发热、易出血等。慢性期表现为脾大、乏力、低烧、盗汗、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加速期表现为进行性脾肿大、发热、骨骼疼痛、贫血、异常出血、进行性体重下降等;急变期表现为巨脾、发热、剧烈的骨骼疼痛、重度贫血等症状。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染色体检查等方式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在我国,发病率为0.39~0.99/10万,各年龄段的人群皆可患病,但多见于45~50岁的男性,罕见于儿童[1]。
是否可以治愈?
一般难以治愈。患者可通过长期靶向药物治疗抑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得到治愈,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可复发。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浩
主任医师
血液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