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概述
- 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
- 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
- 不同疾病类型预后不同,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简介
小儿抽动症(tic disorder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以不自主的、反复快速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环境等因素相关。目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部分患儿症状可缓解或消失,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1]。
症状表现[1]:
- 运动抽动:如眨眼、耸鼻、咬唇、刺戳动作(用手指做出刺或戳物品的动作)、旋转、跳跃、模仿他人动作、猥亵动作等;
- 发声抽动:如吸鼻、清咽、犬吠声、重复特别的词句、重复自己或他人所说的词或句、秽语(说脏话)等。
诊断依据[1]:
依据患者既往病史及症状情况,结合脑电图、头颅CT等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
疾病类型[1,2]:
- 短暂性抽动障碍
-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
是否具有传染性[1,2]?
无
是否常见[1,2]?
小儿抽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1%~0.5%。抽动障碍男孩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6~9):1。
是否可以治愈[1,2]?
- 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患儿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消失;
-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预后也相对较好,虽症状迁延,但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小;
- 抽动秽语综合征预后较差,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需较长时间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后症状易加重或复发,大部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逐渐好转;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
是否遗传[1,2]?
是,目前研究表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是
推荐医生
刘佳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专业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脑炎,脑膜炎,癫痫,脱髓鞘病,记忆障碍,头痛,头晕,失眠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1105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支原体感染(30例)
维生素缺乏(12例)
专业擅长: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处在生长发育评估,同时在如小儿矮小症与性早熟等问题上,也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最佳时期的选择提供决策的依据。此外,他还精通川崎病的长期随访治疗、小儿心肌炎、各种类型的早搏、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胸痛的诊断与治疗,对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也是擅长与诊断与治疗。
同时,还利用其39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精准解读各学科和各专业的检查报告。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他能够对医学常见问题及复杂疑难杂症做出科学的决策,这种临床专业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好评率:99%
接诊量:5331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三甲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咳嗽(4例)
胃炎症(1例)
专业擅长:小儿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感冒,小儿腹泻,厌食,便秘,小儿发烧,小儿心肌炎,小儿保健,小儿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
好评率:100%
接诊量:683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