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
- 常表现为衰弱性焦虑障碍。
- 通过早期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效果尚佳。
简介
选择性缄默症又称随意性失语、拒言性缄默,是一种临床罕见病,是指已经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在一些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一种心理障碍,极少数儿童与之相反,在家里沉默不语,这对孩子的成长、生活、学习带来不好影响。其主要病因是遗传、环境、气质等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尚佳。典型症状为在学校等一些特定场合,沉默不语,在家里等其他环境言谈自如。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在学校等一些特定场合,沉默不语,在家里等其他环境言谈自如。
诊断依据
通过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如下:
A.在被期待讲话的特定社交情况(例如,在学校)中持续地不能讲话,尽管在其他情况下能够讲话。
B.这种障碍妨碍了教育或职业成就或社交沟通。
C.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不能限于入学的第一个月)。
D.这种不能讲话不能归因于缺少社交情况下所需的口语知识或对所需口语有不适感所致。
E.这种障碍不能更好地用一种交流障碍来解释(例如,儿童期发生的流畅性障碍),且不能仅仅出现在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
选择性缄默症有哪些类型?
-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主要病因是遗传、环境、气质等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使得无法在学校等特殊场合交谈;
- 成人选择性缄默症:成年人由于生活压力大,过于焦虑不安,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0.3%-20%[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通过正规系统的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治疗可以治好,且预后良好,多数在数年数月内恢复正常。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张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旭东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