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概述
- 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
- 常引发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
- 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治疗方法。
简介
小儿肠套叠是指部分肠段或肠系膜,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即肠梗阻的现象),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及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往往通过灌肠疗法复位,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则容易引发肠坏死、腹膜炎、肠穿孔等并发症,危害患者的生命。
症状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及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肿块等。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阵发性哭闹不安、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并结合腹部超声(在肠套叠横断面上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征)和空气灌肠可确诊。
小儿肠套叠有哪些类型?
依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小儿肠套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急性原发性肠套叠;
- 慢性继发性肠套叠 。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好发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9%~4%。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或灌肠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明显减轻。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小儿肠套叠相关疾病
推荐医生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支原体感染(30例)
维生素缺乏(12例)
专业擅长: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处在生长发育评估,同时在如小儿矮小症与性早熟等问题上,也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最佳时期的选择提供决策的依据。此外,他还精通川崎病的长期随访治疗、小儿心肌炎、各种类型的早搏、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胸痛的诊断与治疗,对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也是擅长与诊断与治疗。
同时,还利用其39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精准解读各学科和各专业的检查报告。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他能够对医学常见问题及复杂疑难杂症做出科学的决策,这种临床专业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好评率:99%
接诊量:5338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三甲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咳嗽(4例)
胃炎症(1例)
专业擅长:小儿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感冒,小儿腹泻,厌食,便秘,小儿发烧,小儿心肌炎,小儿保健,小儿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
好评率:100%
接诊量:693
陈燕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福建省儿童医院
鼻窦炎(3例)
湿疹(1例)
专业擅长:小儿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小儿胃炎、川崎病、过敏性鼻炎、牛奶蛋白过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好评率:100%
接诊量:995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