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现为发疹型黄瘤、腹痛、肝脾肿大。
- 常引发胰腺炎、视力下降、脂性视网膜炎。
- 早期诊断,通过饮食控制治疗。
简介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基因中缺乏合成脂蛋白酶或载脂蛋白CⅡ的基因,导致脂蛋白酶缺乏,使脂肪消化的中间产物脂蛋白无法在脂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转化。造成血液中脂蛋白含量升高,脂蛋白沉积于内脏和皮肤的疾病。这种疾病常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臀部、大腿、手臂等部位出现黄色脂肪沉积皮疹。还可能出现脂血症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颜色的改变,可为橙色,黄色,乳白色,甚至巧克力色等。该病是极其罕见的遗传病,发病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多10岁左右发病,约25%在婴儿期发病[1]。高脂蛋白血症Ⅰ型目前缺乏特异的药物治疗,因此主要通过长期严格的饮食控制,尤其是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这是治疗该疾病最主要的方法。本病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治疗,如果耽误了早期治疗,预后一般较差。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发疹型黄瘤、腹痛、肝肿大、脾肿大。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有家族史,再结合血常规检查,检查血脂以后满足以下条件中一项即可确诊,总胆固醇≥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mmol/L,甘油三酯>3.2mmol/L。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有哪些类型?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2类:
(1)遗传性脂蛋白酶缺乏性高脂蛋白血症Ⅰ
(2)遗传性载脂蛋白CⅡ缺乏性高脂蛋白血症Ⅰ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为罕见病,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幼儿,多10岁左右发病,约25%在婴儿期发病[1]。
是否可以治愈?
无法治愈,高脂蛋白血症Ⅰ型目前没有根治方法,只有通过饮食治疗,即限制食物脂肪的摄入来减轻病情。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否。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王志宏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