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免发生感染,饮食上注意摄入足够的热量、适量的优质蛋白质、低盐低油脂。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并发症防治。肾病综合征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 减少诱发因素,尽量避免肾病综合征的反复及并发症的发生。
- 纠正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
一般治疗
- 应适当注意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以预防感染。
- 病情稳定者应适当活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 饮食上注意摄入足够的热量,给予适量的优质蛋白质,不主张患者摄入高蛋白饮食。
- 水肿时应该低盐(<3g/d)饮食。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选择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饮食。
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1)噻嗪类利尿剂:常用药物为氢氯噻嗪,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2)袢利尿剂:常用药物为呋塞米,可口服或静脉注射,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患者可出现乏力、呕吐等症状)。
(3)保钾利尿剂:常用药物为螺内酯,单独使用时利尿作用不显著,可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4)血浆或白蛋白:用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起到利尿效果,多用于低血容量或利尿剂抵抗、严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由于可引起肾小球脏层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非必要时不宜多使用。
2.减少尿蛋白
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常见不良反应为干咳),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等胃部不适),来降低尿中的蛋白量。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药物,治疗应掌握“始量要足、减量要缓、维持要长”的原则。常用药物为泼尼松。长期应用激素可出现抵抗力下降,增加胃出血和骨质疏松的风险,服用期间需加强监测,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2.细胞毒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血细胞减少等,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使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方案的选择,原则上应遵循以增强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为宜。对于是否应用激素治疗、疗程长短以及是否应该使用细胞毒药物等,应结合患者肾小球病理类型、年龄、肾功能和有无相对禁忌证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他治疗
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防治,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积极防治。
1.抗感染
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因为通常效果不佳,且容易导致耐药性和继发真菌感染。发现感染时应给予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因此对于肾病综合征,尤其是高危易感者,应积极预防感染。
2.抗凝
比较公认的做法是当患者血浆白蛋白<20g/L时开始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常釆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以及口服华法林。抗凝同时可以辅助使用抗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对已经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应尽早(6小时内效果最佳)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出血。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等,并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3.保肾治疗
对已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首先应尽快明确病因,及时纠正肾功能损害因素,病因不清时应行肾活检。对于扩容利尿无效、已达透析指征的患者应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4.调节蛋白质及脂肪代谢
常用的有他汀类药物、氯贝丁酯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导致高血钾和横纹肌溶解,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肾病综合征缓解后高脂血症会自然缓解,则无需再继续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肾病综合征要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辨证论治治疗调理。
治疗周期
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需1~2年左右,病情达到临床缓解后,可逐渐停药。
治疗后效果如何?
肾病综合征患者积极正规治疗,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但若伴有持续性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或肾功能受损、持续大量蛋白尿两年以上或存在反复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者预后差,如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
多长时间复诊?
可根据病情程度,无特殊情况可3~6个月复查一次,若应用特殊药物,需遵医嘱,定期随诊。
孙达
主治医师
肾病内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苹
主治医师
肾病内科
潜江市中心医院
李星锐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