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肠瘘

肠瘘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肠瘘治疗

肠瘘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治疗、瘘管处理或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肠瘘的治疗目标为治疗原发病、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控制感染、加强瘘口护理、重视营养支持,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注意有无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根据失衡情况进行治疗。多用10%氯化钾加入液体,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输入或口服。但注意控制补钾的量及浓度,避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律失常、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2.营养支持: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促进合成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方式。

(1)肠外营养:可将营养素全部从静脉输入,可使胃肠液的分泌量明显减少,经瘘口溢出的肠液量也可减少。但肠外营养一般时间较长,不足在于肠外营养导致败血症发生率较高,长期进行肠外营养还可引起肠黏膜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易位,且费用较昂贵。

(2)肠内营养:是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通过消化道置管或造口注入胃肠道内,可维持胃肠道和肝脏正常功能,避免肠黏膜萎缩,保护肠道屏障,防止细菌易位,具有并发症少,费用较低的优势。

3.原发病的治疗:查明导致肠瘘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1.抗生素:在感染早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通常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青霉素等,可出现皮疹、头痛、耳鸣、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抗生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2.生长抑素:如奥曲肽等,可显著降低胃肠液分泌量,降低瘘口肠液的排出量。适用于肠液明显较多的患者,通过运用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修复,但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紊乱,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头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

感染已经被控制,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已改善的情况下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1.早期腹腔引流术:肠瘘发生后,腹膜炎症状明显,甚至有明显中毒症状,有局限性腹腔内脓肿者,或瘘管形成早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有困难者,应早期行腹腔引流术。术中在瘘口附近放置引流管或双套管,可有效引流外溢肠液,促进局部炎症消散,促进组织修复及瘘管愈合。

2.瘘口造口术:适用于瘘口大、腹腔污染严重、不能耐受一次性彻底手术者。待腹腔炎症完全控制、粘连组织大部分吸收、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二次手术,切除瘘口,肠管行端端吻合。

3.肠端部分吻合术:适用于空回肠和结肠的肠外瘘。切除瘘管邻近已有病理改变的肠襻肠外固定肠道位置的脂肪、结缔组织后,行肠吻合术,是最常用的术式,可根治瘘管。

4.肠瘘局部楔形切除术:适用于瘘口小、肠壁周围组织正常者。

5.肠瘘旷置术:适用于肠瘘口大,情况复杂,肠液流出量多,局部感染严重,肠外和肠内营养难以长期维持又不能耐受一次性彻底手术的患者。主要在瘘管近远端做短路手术(将瘘管远端、近端的肠道分别离断切开,然后将远端和近端的断端直接吻合,也就是将有瘘管的肠道截掉后在进行吻合处理),患者情况好转后再切除旷置肠段。

其它治疗

瘘管堵塞:感染控制后,可在瘘管内放置硅胶片或乳胶片等,使肠液不再外流。但进行肠瘘封堵时必须先明确瘘口远端肠管无明显狭窄和梗阻,避免对多发瘘进行封堵,以免引起部分瘘管引流不畅。

治疗周期

1.如无妨碍瘘口自愈的因素,经过抗感染药物治疗后,瘘口无需手术,通常可在3~6周之后自愈。

2.如果病情复杂、瘘口较大的患者则需要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尽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或手术治疗的肠瘘患者,可治愈或明显降低病死率。未能尽早发现治疗的肠瘘患者,可因严重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等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多长时间复诊?

肠瘘的复诊应要严格遵医嘱进行,通常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时复诊。如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38.5℃,腹部出现异常疼痛、腹胀等,应及时复诊。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