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二)
■ DEPTH
需要推倒
阻碍幽门螺杆菌治疗的 5 座大山
我们每天看到的仍然是老套的「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六成人有感染」的结论。
很多人体检开始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但是结果提示阳性也并没有开展行动。
什么阻碍了我们去治疗幽门螺杆菌?是错误的观念和说法,是没有被更新的治疗理念。
■ DEPTH
误区一:治好了幽门螺杆菌反正还会再感染
之前在丁香医生说起幽门螺杆菌话题,会有很多留言说:「治什么治啊,治好了在外面一起吃饭就又都有了」。真相并非如此。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确是传染病,我们没有很清晰的了解到全部传染细节。但从各种证据看,能知道这些感染主要发生在幼儿时期,成年之后没有感染就很难再被感染,治好了也罕有再感染。
最新的研究荟萃分析观察那些治好了幽门螺杆菌的中国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都是一致的少有再感染发生,做了什么都不影响再感染与否。
多年观察之后,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治愈者再感染比例是 5.5%,家庭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治愈者再感染比例是 3.9%,没有统计学差异。
换句话说,成年人如果彻底治好了,就大概率不用担心会再次被感染。
■ DEPTH
误区二:幽门螺杆菌也有益,不能全灭了
任何事情都会有利和弊的两面性,幽门螺杆菌也不例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业界大牛 MJ Blaser 教授做了一系列幽门螺杆菌可能有益的研究,也有包括减少哮喘、减少反流等发现。
但时过境迁,今天 MJ Blaser 团队已经不再围绕这个话题发声了,因为相比于致癌的确切危害,这些可能的小收益被比了下去。
疾病治疗是追求利大于弊,捡西瓜的同时可以丢掉芝麻。
■ DEPTH
误区三:美国没有建议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所以我们也不用治
此处的差别在于,我们跟美国是胃癌负担完全不同的国家。在胃癌发生率相差 5 倍的两个国度,有些东西不好完全照搬。当我们面临的风险足够大时,决策自然也要略为激进些。
更合适去比较的是同为胃癌大国的日本。因为卫生环境的改善和全民治疗的推荐,日本的下一代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越来越低,已经从当年跟中国同档次的七八成到了一成左右,未来胃癌的发生预期也会逐渐减少。日本在这方面采取的激进措施更值得我们借鉴。
■ DEPTH
误区四:医学书上也没有写要去检查治疗,那就不用治
老一些的医学教材,确实对幽门螺杆菌不够重视。毕竟它的发现不过才 30 几年的时间,确定跟胃癌有关的时间只有 20 几年。
而且如同上面所说,明确得出治疗幽门能够降低胃癌风险的结论,也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情。
部分医生观念可能还没那么与时俱进,书籍的改版可能需要很多年,不过目前最新的国家共识是鼓励进行治疗的。
■ DEPTH
误区五:似乎没有鼓励进行治疗的政策
这里的问题在于个体利益跟群体利益的差异。
从证据角度,个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获益的。但中国的感染率高达近 60%,当大家都这么做时,公共卫生会面临巨大压力。
而且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治疗不规范,大规模的政策推广可能就成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公共卫生问题。
那难道就不治了吗?当然不是。
受到幽门螺杆菌威胁的人,应该通过向专业医生求助,获得更专业规范的治疗方案,尽量做到一击即中,减少对耐药的影响。可以先照顾个体利益,兼顾群体利益。
■ DEPTH
面对可怕的胃癌,上面这些阻碍治疗的因素,统统不应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