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二医院

临床心理科

临床心理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陈美英
陈美英

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国家心理治疗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曾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修一年,师从于许又新、唐登华等教授。先后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心理治疗师强化班”系统培训、国际高级心理治疗师、灾害应激干预实操技能培训班、精神障碍治疗学高级培训班。参加桑美特大台风、汶川大地震等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20余年,被授予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是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测验。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适应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宇晨
陈宇晨

待补充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对临床上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抑郁症、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和品行问题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临床心理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敬瑄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9452197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祥锋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69173720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香平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69111094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9087998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忠艳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9027599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祥锋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8942862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宇旋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8592488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祥锋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68560200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锦熹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8520701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尹苗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68434890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临床心理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临床心理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原创:陈美英 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由于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复发、易自杀、易致残,在精神病防治中,有 90%以上的病人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护理。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干预,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康复、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家人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陪伴,多倾听。良好的关系能有效打破患者对家人的阻抗,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帮助患者减轻从心理负担,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恢复社会适应力,提高生活质量。

    鼓励患者表达痛苦

    家人要多鼓励、多陪伴,多倾听,积极诱导患者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伤。应充分认识患者的精神疾病不是思想病,不是意志不坚强,更不是“装病”,充分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不要随意对他们指责批评,以减轻患者的病痛。

    帮助患者正确面对

    要认识到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次,要强化这样的认识:目前的灰暗心情和悲观想法是病态的,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也是病态的,这些都是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

    鼓励积极治疗

    和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活动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鼓励执行。切忌强迫患者做他目前难以进行的活动。如果不能继续工作和学习,在休息期间不要消极地等待疾病好转,应制定促进早日康复的日常活动计划,并努力执行。计划要确实可行,内容不求多,只求能够做到。主要内容有: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尽量保持生活规律:起床、睡觉、吃饭的时间要有规律,避免病愈后难以适应正常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把做事当作治疗的手段,而不是负担。保持必须的活动:每日保证力所能及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尤其是阳光充足的日间活动。

    加强安全的护理

    注意从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为中及时发现举止异常,情绪波动、自杀先兆等。患者卧室不宜摆放刀剪绳带等危险物品, 避免患者能随时拿到有危险的物品。对于容易激惹、强烈自杀观念乃至自杀行为的患者,要有专人全程看护,确保其人身安全。

    做好生活事件后的防范

    生活中一个很小的事件,都有可能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属应保持警觉,提高防范意识,杜绝患者一时想不开而自杀。

    做好睡眠的护理

    患者常伴有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早醒、睡眠感缺失,应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病人常会诉说“我三四点钟就会醒,这是我一天中最难受的时候”,所以在下半夜的时候,自杀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应加强夜间的巡视,避免自杀的悲剧发生。

    卫生的护理

    患者常有兴趣下降、疲乏无力、生活懒散等症状,因此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日常生活要学会自我料理,如洗头洗澡、洗衣、整理房间等。

    加强药物的管理

    有效的家庭干预能打破患者对治疗的阻抗,鼓励患者寻求医生的帮助,督促患者医嘱服药。药物治疗必须足量足疗程。家人要鼓励患者按时吃药并定期复诊。如果擅自停药,病程复发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适当运动

    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目前有氧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和运动量。运动可保持体力和脑力协调,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案例】

        面容憔悴的小玫来咨询时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的痛苦经历:我得了一种贪吃而不能控制的古怪毛病始于半年前。那时,我刚上中学。因为以前总担心身体发胖,不敢多吃,结果慢慢地出现厌食症状。

        可是不久后,情况却截然相反,常常竟然不可抗拒的要吃下大量的食品,每次非要吃到胃被撑得难受才算罢休。如果想吃的东西没吃,就会没心思上课或上自习,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由于不断地暴食,我明显发胖,变得越来越臃肿。我真的很苦恼不已,一再发誓再不滥吃了,但又无法控制自己,尤其是心情不好时就吃得更多,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常常悄悄地落泪。心急如焚的父母曾带着我到医院进行过各种检查,可却没有发现身体有任何生理上的毛病。

        这究竟是得了什么怪病呢?

    分析】

        其实,这位少女是得了一种叫做神经性贪食症的病。

     
        对不少中学生来说,引发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是来自学习和高考的压力。压力来了,怎么应对?很多人常常不由自主地选择“吃东西”来作为一种发泄,以排除紧张和不愉快的心情,虽然小玫在吃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发泄情绪。
        心理专家认为,贪食症是用来处理压力以及不愉快感觉的一种方式,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而在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需指出的是——它并不能真正起到解除心理压力的功能,反而使“吃”变成了处理焦虑不安、寂寞和生气的不当方式。通常,贪食症患者是为了处理比暴饮暴食和过分关注体重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才患贪食症的,如严重的焦虑。
        一个人的情绪若与某种行为经常联系在一起,比如沮丧时就吃东西,经一定的强化后就很容易形成习惯,以后只要一沮丧,无论肚子饿不饿,都会很自然的去吃东西。这种“自然”出现,会使人感到宣泄和放松,而要改变这种习惯,则会感到十分的困难和不适。

        那么,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呢?

        首先及早发现病情。小玫及家人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而不要认为这只是嘴馋或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密切配合医生治疗,才有望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家长如发现孩子有神经性贪食或厌食迹象,应及时到专业机构找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进行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除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外,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重新树立信心,纠正其异常行为和观念。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找到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内在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社会的日趋发展,竞争的愈演愈烈,导致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障碍患者也越来越多。我在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几年中,深刻地感受到求助者自身的煎熬和绝望,家人求医不成的痛苦和企盼,还有许多人对心理疾病的无知与迷茫。

        一天上午,我刚到诊室,一个多年未联系的朋友突然打来了电话:“听说你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我的婆婆不知怎么回事,一天到晚总是想死,我带她来医院找你咨询一下……”我爽快地回答:“行!”

     
        这是一位60多岁的农家妇女,满脸忧愁。 进入诊室,她眼帘始终低垂着,似乎心事重重。

            “老人家,您有什么不舒服吗?”我试探着开始与她交谈。

     

           “我今年已经先后住了四次院,什么检查都做了,医生就是说我没有病,如果没有病,我为什么会这么难受呢?”刚张口一说,她就用手抹着眼泪。

            “没关系,您慢慢说吧……您感到什么难受呢?”我温和地说。

           “我总是高兴不起来,整天没有力气的,以前能做的事情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头痛、头晕的厉害,心堵得慌,有时连喘气都喘不过来,觉又睡不好,想死又死不了啊……”说着说着她又哭了。

        “我的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个个对我都很好,如果我自己去寻死,别人一定会说是他们对我不好才死的,这样他们以后怎么去做人呢?端午节那天,我到了水库坐了大半天也没敢跳下去啊!唉……”一声叹息,她用手比划着:“我怎么就不长个大大的瘤子医不好死掉算了……”

        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终于弄清了是怎么一回事。

     
        4个月前的一天,她在下地干活时不小心被锄头柄撞了一下胸部,其实并无什么大碍。可是,在此后的半个月,她总是感觉胸闷不舒服,并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整天高兴不起来,经常悄悄地抹眼泪……经过心电图、拍片等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丈夫死的早没法诉说,但三个孝顺的儿子和儿媳都很关心她,送她住进医院进行各种相应的检查,但检查结果却是“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问题”。经过服药、挂瓶等治疗,症状虽有一些缓解,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有明显的胸闷、胸痛、头晕、失眠,浑身都不舒服等各种躯体症状,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无奈之下,家人又将她送入一家医疗设施更好、专家更多的另一家医院,几经检查依然是“却找不到与症状相符的器质性疾病”。经过反复的检查、反复更换专家和使用“最好的”药物治疗,病情也一直未见好转。无奈,她对医生、家人以及邻居们认为自己“没什么病”特别反感,常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生病的严重性而痛苦极了,上街买来了“乐果”农药,悄悄地放在床下想一死了之……

            “老人家,我能理解你的痛苦,你不是没什么病,也不是在装病的……”未等我说完,她又落泪了:“医生,你真好,只有你一个人承认我有病,太谢谢你了!”

     

        从她所述的情况来看,我初步诊断她患有抑郁障碍。考虑心理因素常常决定患者对治疗方法的反应,因此,除了给予她安慰和认知的心理治疗外,还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病情大为减轻,饭不仅吃的下,觉也睡的香了,心情明显开朗起来,两个月后竟奇迹般地痊愈。她和儿子一起来了,高兴地带来了一个红包要我收下,不停地说:“医生,你真好,只有你承认我有病,太谢谢你了!”感激的泪花在她的眼里闪烁着。

        面对着患者感激的泪花,我陷入了沉思……

     
        35岁的畲乡农民阿香,是二个孩子的母亲,因婆媳关系紧张,经常失眠。一个多月前的一个夜晚,她突然在半夜惊醒,感到极度恐惧、紧张、大汗淋漓,伴有胸闷、头晕,心痛,心跳极快,有快死去的难受,到医院多方检查却没发现任何问题。此后,她一直闷闷不乐,常常心脏疼痛、胸口憋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一个月内有了3次莫名恐惧的发作的经历,她非常的痛苦,总害怕再发作。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曾在一家市级医院治疗时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先后发去了家中的好几万元也没能治好她的病。最后经人介绍来到医院的心理门诊,我在门诊见到了神情焦虑的阿香,并诊断为急性焦虑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阿香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来自湖南的小欧,十几岁开始在外打工,长期的失眠和紧张让他苦不堪言。他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担心自己的亲人会发生什么不幸和意外,对自己身体上一些变化和感觉非常敏感,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得了不治之症。他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身体检查、服了多少药、找了多少专家、花费了多少钱。结果检查越来越多,精神越来越焦虑,症状越来越严重。让人遗憾的是,从来没有医生提醒他可能是心理疾病,建议去看看心理门诊……

         上述几个案例并非刻意搜寻而来!从事临床心理工作十多年来,我接诊了大量心理疾病患者。既有身处高职岗位的领导、公务员,也有几乎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既有年事已高的老头老太,也有风华正茂的姑娘小伙;当然,更有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或是抑郁症,或是躯体形式障碍,或是恐惧症……作为专科医师,我尽我所能,理解、体验他们的痛苦感受,用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

        每当患者病情明显缓解或痊愈,他们对我表达无限感激时,我总是又欣慰又沉重。很多病人并不是不想求助心理医生,而是对心理疾病毫无概念,以致在疾病中苦苦挣扎和煎熬很久后,才得到帮助,也有的则以结束生命来终止痛苦,令人心痛。21世纪,影响我们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毋庸置疑将是心理障碍。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但百姓的就医观念显然跟不上脚步,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医务人员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在我们综合性医院,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少患者,他们有明显的头痛、头晕、胸闷、心悸等各种躯体不适的症状,但做各种相应的检查,却找不到与症状相符的器质性疾病,其自我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相符。如果我们每个医生都能从单纯 “看病和治病”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患者有心理障碍的可能,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准确的诊疗建议,避免患者走弯路,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行医过程中,由于长期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临床医生还仅仅只关注患者的躯体表现,而忽视对他们心理的了解,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在各个专科存在着大量的心身疾病患者,多数医生常常都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即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出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神经症症状等,这一始发病因及重要影响因素正隐藏在深处。按照“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要求,现代医学需要用整体的观点看待健康和疾病现象,把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看成是生命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再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假如各科临床医师在诊治病人时,观念上也不断更新,对“心身疾病”加以了解和认识,善于发现与躯体疾病共患的心理障碍,积极治疗躯体疾病,合理使用精神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重视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提前预防和积极处理心理行为问题,可能就能减少医患关系的紧张或医疗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 1.情绪低落。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 兴趣, 疲乏无力 缺乏愉快感, 整天高兴不起来,抑郁 悲伤、容易哭泣。
    2. 长期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尤其是早醒。
    3. 躯体不适。身体各种不舒服但医生却检查不出具体毛病。患者常常感到头部闷痛、胃肠不适、胸闷憋气、肢体乏力等;
    4. 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脑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等。
    5. 情绪波动大。出现情绪失控,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因小事而发火,过后又后悔。
    6. 有自杀倾向。经常有活着没有意思的念头,经常用小刀割腕自残,甚至自杀行为。
     
    以上情况超过二周,就要考虑患有抑郁症,应及时去医院精神心理科诊治。

  •     【典型案例】
     案例1:罗某,女,38岁,公务员。2个月前一次开车途中突然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立即将车停在旁边,呼救,送入急诊科。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20次/min。约半小时缓解。1个月前休息时再次出现上述情况,感恐惧,打开窗户呼救,再次送入急诊科。此后患者怕出门,担心再次出现上述情况,渐不敢单独开车,外出需家人陪伴。
    案例2:桑某,男,29岁,工人。1年前患者在一次乘公交车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闷、心悸、气短,遂害怕是心脏病发作,强行恳求司机让其下车。从此害怕乘车,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现在不敢乘公交、出租和火车飞机,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这究竟是怎么一种疾病呢?其实,他们都患上了焦虑症。
    【专家答疑解惑】
    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焦虑,是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症。大多发病于青壮年期,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这种病很普遍,无论何时,人群中的患病人数超过15% 。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焦虑患者常有什么不舒服?
    焦虑症指一种内心紧张,害怕,不安的体验。焦虑状态时,人往往心神不定、烦躁易怒、紧张、坐立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甚至有灾祸降临的不详预感。伴随的身体症状有:头晕、头痛、口干,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尿急尿频,性功能障碍及女性月经失调等。有的甚至有面肌抽动或肌肉跳动、不停地往返徘徊、捶胸撞头。
     
    焦虑症有几种类型?
    焦虑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惊恐障碍。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患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感。急性焦虑者,起病突然,发作时可出现极度恐惧、紧张、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跳极快、四肢发麻、甚至不能控制地全身发抖出汗,病人惊恐万分,犹如大难临头、死亡将至, 有濒死感或失控感的验。一次发作一般1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0至30分钟,常会突然发生,自行缓解。急性焦虑常常突然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
    急性焦虑极易误诊为心脏病发作。在突然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慢性焦虑症病人常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中,可几个星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内病人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状,如常为些小事而苦恼、自责,对困难过分夸大,遇事常往坏处着想,常无病呻吟,对躯体不适特别关注。  
     
    正常人的焦虑和焦虑症有什么区别呢?
    正常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如因病住院、等待手术、参加考试或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矛盾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些反应是继发性的焦虑,一般随着问题的解除,焦虑症状也随之消失,它并不属于焦虑症范围。焦虑症病人的焦虑常为一些小事而紧张不安,或者虽然事出有因,但反应过重,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如何应对焦虑?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惊恐发作时首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发作期效果不佳。心理治疗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催眠疗法等。
    治疗焦虑症的关键是患者要学会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大部分人在处于焦虑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通过深呼吸、多运动松弛肌肉,自我疏导、自我催眠、自我放松、自我反省、转移注意、自我调节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运动并保持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最有效方法。多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另外,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与饮食疗法、按摩、洗热水澡、听音乐、生物反馈疗法、芳香疗法等对治疗焦虑症也有良好的疗效。

  •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从朋友间笑称自己“我抑郁了”,到产后抑郁症 自残、自杀案例 的相关报道, 产后 抑郁症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那么,应如何 及早判断是否得了产后抑郁症?

     

          如何及早识别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测试题~

    1.生完宝宝后,有明显的自卑感?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2.当事情出错时,我总是责备自己?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3.我会无缘无故地焦虑或者担心?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4.我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恐惧或惊慌?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5.我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佳或白天昏昏欲睡?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6.我认为一些事情发展到我无法应付的地步?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7.我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哭泣?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8.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9.我有伤害自己或者孩子、家人的冲动和想法?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10.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下面可以计算总分了:

    A为0分、B为1分、C为2分、D为3分。

     

    分数范围是0到30分。

     

    9分以下没有产后抑郁症的征兆;

    9 11分,有轻度的产后抑郁症;

    12分或以上很可能有程度较严重的产后抑郁,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诊治。

     

     

     

  • 前不久, 职业围 棋手范蕴若八段 不幸从家中坠楼身亡,全网惋惜 。范蕴若 作为 国家围棋集训队员, 获得过 新人王赛、CCTV杯、天元赛等全国大赛亚军, 在国际赛场取得了 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赛终结者、感恩杯国际围棋精锐对抗赛冠军等成绩,他是时代的骄子,可他生前被查出患有抑郁症。
    然而这已经不知是第N个因为抑郁症而离开我们的名人了:梦露 国荣、 老舍、 海子、张纯如……他们都因抑郁症而备受折磨,最终选择自杀。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抑郁症的危险信号呢?

    1. 情绪低落,整天高兴不起来,抑郁、悲伤、容易哭泣。 

    2. 长期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尤其是早醒。

    3. 躯体不适。身体各种不舒服但医生却检查不出具体毛病。患者常常感到
    头部闷痛、胃肠不适、胸闷憋气、肢体乏力等。

    4. 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脑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工作效率下降等。

    5. 情绪波动大。出现情绪失控,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因小事而发火,过后又后悔。

     

    6. 有自杀倾向。经常有活着没有意思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一旦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有不开心的情绪和症状挥之不去,超过 2 周,而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自杀念头、自伤行为,则应引起注意,考虑是否得了抑郁症,应及时寻求专业的诊治,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 点击查看
    å

     

         不久前,在燕江河畔,一个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跳楼自杀,当场死亡;一个 17岁的少年只因跟父亲吵了嘴就喝下了除草剂,虽然花去家中的好几万元也无法挽回他年轻的生命……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触目惊心,不寒而粟啊!它令人扼腕叹息,不得不引发人们更多的深思 ……

       当前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位学生因为父亲赌博、父母不和就跳楼自杀;一位女中学生只是受了老师的批评就跳楼自杀,虽然没有摔死,却成了高位截瘫,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少女因为在外过夜母亲讲她二句后就用铁榔头将父母活生生地敲死;一少年因为父母仅仅是要他考清华、考北大就将母亲杀死……这些问题常常在报刊杂志上屡有报道。还有的学生因学习不好就逃学、离家出走或乱吃药、抽烟、喝酒,甚至吸毒,以为这样就可以解除烦恼……

       目前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对自我的认识问题、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由于青少年缺乏遭遇挫折的思想准备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失败和精神上的打击时,如果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忧虑、悲伤以及愤懑加以适当的宣泻,不懂的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是让它随意泛滥或长时间地持续存在,终日郁郁寡欢,那么将导致心理内在的失衡、心身疾病的发生,影响健康与生命,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在遇到挫折和精神打击时,要学会进行心理自救,要能够尽快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摆脱艰难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以取得心理平衡,并使它转化为积极作用,在更高的水平上求的心理平衡,使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起来。

       心理自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要学会性格开朗、热情友爱、处事豁达、能信任人、积极进取、有承受力、意志坚强、沉着冷静、自尊自信、自知之明、有自控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就能够活的轻松愉快。 心理自救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心胸开阔、宽以待人。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潜能,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包括身上的弱点和缺陷。 实际上,真正健康的人接受自己和他个人的本性而毫无懊恼、悔恨和委屈不平的情感,他不为自己的某种缺陷而抱怨,甚至在生活中很少为它们操心。健康人看待自己的缺点就像看待这个远非美满的客观世界一样。不论生活带来什么,我一概加以接受(不否认、不拒绝、不掩盖回避),这就是一种健康的关于自我的心情。在成功时不致“胜利冲昏了头脑”或得意忘形,而在遭遇挫折时又能不灰心、不计较小事,心胸开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正确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在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和挫折,对失败和挫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过分焦虑。如被异性的朋友拒绝友情;敬爱的爷爷突然去世;疼爱自己的妈妈患了癌症;或是父母离异;考试考砸了等等,都是很自然的,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3、要培养和保持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不仅要 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要善于休息和娱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有益身心健康。实际上,心理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一定有一点问题就要找心理医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心理有问题不高兴时,上街走一圈或是跟朋友聊一聊天或是去打一场球,就会得到放松的。

       4、能跟周围的环境保持密切的接触。 很多人常沉浸于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和爱中,却缺乏对周围人们的关心。因此,他们要发展主动爱别人的能力,积极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父母、老师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发展友谊,并在交往中肯定的态度(如信任、友爱、尊重和安全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怀疑、憎恨、蔑视、和恐惧等),这样才有可能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5 、要端正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心理问题正如感冒问题一样,不是一感冒就会得肺炎、就会发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有人问过我,我经过心理治疗后会不会跟别人一样好?我明确告诉他:不仅会好,而且比别人更好——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

       6 、要多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课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对自身的状况能有所了解,并懂的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求助。

          7 、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把自己不痛快的、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伙伴倾吐出来,您就会得到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的,这就是很好的心理治疗。必要是还可以求助于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其人格尚未成熟稳定,心理较脆弱,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较敏感且易受影响,所以有时只要环境有点刺激,就可产生心理的反应与困难并常以动作及行为方式来直接表现其情绪的反应,可以说青少年期的行为常带有冲动性、一时性的特点。因此,他们如果长期有过多的焦虑、紧张、恐怖、抑郁、强迫等不良的体验,会诱发各种疾病,有时会因此导致情绪控制不了而酿成悲剧。

       请大家都来了解关爱自己、懂的心理自救吧,它能使你的心理走向成熟、走向健康!

  •  

    1、 生物因素 产后 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导致身体的不适应 。另外, 产后 伤口的疼痛、 身体的虚弱、哺乳的 不适应 等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2、 心理因素: 产后生活习惯的改 变以及 相处模式的改变,导致婆媳关系、夫妻关系 、亲 子关系 都可能存在适应 困难 往往会承受巨大 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

    3、 社会文化因素: 传统的月子模式、社会普遍认为女性需要承担大部分乃至全部照料孩子责任的观点,均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困扰。

     

    对于产后抑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 抑郁情绪是一种感到无意义、无价值而郁郁寡欢的情绪状态,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抑郁症需符合医学诊断标准,通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精力减退、兴趣丧失和快感缺乏等症状2周以上,诊断及治疗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

  •  

    不久前,我在报上登了一篇有关孤独症的报道,有一些家长打来电话咨询:“陈医生,看了报纸,我孩子好象有孤独症,孩子如果是孤独症应该怎么办呢?”

    从他们焦急的话语中,我告诉他们,在孩子发育的过程中,如发现有孤独症的可疑症状,也不必惊慌失措、丧失信心或感到绝望。应该带孩子到有关的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给予诊断和指导,针对孩子的具体症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采取有计划的行为训练。

       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些家长,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一味等待、观望,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长大点就会自然好;还有的家长,医生已经确定诊断,却不愿意接受,听信某些人的道听途说而四处求“医”或是宁愿相信一些巫医所谓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的许诺;更有一些人,甚至不惜重金地求神拜佛,到头来却耽误了孩子治疗和训练的良好时机。

       孩子一旦确诊,就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还应该尽可能学习、获得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可以从医生、心理、教育工作者那里得到,也可以从有经验的患儿家长那里获得。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患儿及家长自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对家长尽快摆脱悲观绝望、郁闷自责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以平和稳定的心态面对现实和患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我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线上进行了睡眠障碍的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对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建议。在沟通中,医生友善地与我交流,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建议。

    医生根据我的病情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同时还提供了心理治疗的建议,让我感到很贴心和温暖。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给予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和支持,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更加理解,同时也知道了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用药和生活方式。感谢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在线上问诊中感受到了专业和温暖的关怀。

  • 我最近总是睡不好,食欲也不好,总觉得想哭,生活好像失去了色彩。于是我决定在网上找一些医生进行咨询,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很顺利地联系上了医生。

    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我也毫无顾忌地向医生倾诉了我的困扰。医生给了我一些建议,包括写信倾诉、运动、升华心情、旅游等,让我感觉到了一些安慰和希望。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运动和写信倾诉,也计划着去旅游放松一下自己。我深深感谢医生的耐心和关心,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摆脱眼前的困扰,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

  • 我曾在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时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并且通过文字沟通的方式,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他询问了我一些关于我的社交状况和内心感受的问题,让我感到他非常关心我的整体情况。

    医生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给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他指出了我的焦虑、敌对和抑郁等问题,并且建议我进行一次60分钟的心理咨询。医生非常细心地提醒我,需要提前预约时间,以便进行咨询。虽然我还不方便进行咨询,但医生给我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还需要前往医院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给予了我非常专业的建议和关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 晚上好!我最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医生,感觉非常贴心和专业。他不仅熟练掌握医疗行业知识,还能够耐心倾听我的主诉并给予专业建议。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注意医院的相关规定,让我感到很贴心。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问诊,我也因为这次愉快的体验而更加信任并愿意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我相信,在这个医生的帮助下,我会尽快康复的。

  • 我是一位26岁的患者,最近半年来一直受失眠的困扰,尝试了各种中药调理,但效果并不理想。每当睡前我总是担心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然后因为担心而导致无法入睡。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在线上问诊中,医生非常耐心和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建议我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因素导致失眠,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并辅以改善睡眠的药物。医生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温暖和安心,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希望能够早日摆脱失眠的困扰。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专业并且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和爱心。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谢医生的帮助。

  • 我有焦虑症,好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挣扎和困惑。焦虑的感觉就像是被一团乌云笼罩着,无法呼吸,无法自由。直到我找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才找到了一线希望。

    医生在问诊中展现了她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她耐心地倾听我的主诉,并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她详细了解我的病情,为我制定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她的细心和关怀让我感到温暖,让我觉得我不再孤单。

    在问诊结束后,医生还提醒我一些重要事项,让我感到她对我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我深深地感激这位医生,她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贴心的朋友。

  • 我正在四川宜宾市的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因为最近心理状态不太好,感觉自己有些自卑,甚至有点想自杀。我找到了一位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她非常友善地与我沟通,并提醒我需要填写一份量表测试。在沟通中,她告诉我躁郁症只是一种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治疗,而且大部分人会同情,只有少部分人会歧视。她还建议我定期进行心理治疗,预防复发。在这次问诊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关心,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 这是一篇关于夫妻感情生活问题的病例分析和咨询。患者描述了与妻子之间的性生活不协调,妻子不愿要孩子,感情越来越冷淡等问题。患者还提到妻子的脾气不好,家庭条件不好导致她自卑等情况。通过本次线上咨询,患者希望寻求医生的建议和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医生在咨询中耐心倾听患者的描述,并试图了解夫妻之间的情况。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指出妻子可能存在内心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导致她对性生活和孩子问题的排斥。医生建议患者多与妻子沟通,共情她的情感需求,尝试理解她的内心困扰,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停止过度宠溺妻子,给予她更多的情感关怀和支持,而不是用物质去填补她内心的空洞。

    通过本次线上咨询,患者得到了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支持,也对夫妻之间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患者能够根据医生的建议,与妻子共同努力,解决夫妻之间的问题,重建健康的家庭关系。

  • 最近,我每天都感到胡思乱想,恐惧害怕,心慌,与人交谈总是在想自己的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脑子里总是感觉生活很累不知道意义在哪。感觉很孤独,一个朋友都没有。睡觉一闭上眼睛脑子就会出现很多以前与人相处时自己觉得不好的事情。即使很困还是怎么都睡不着脑子总是在天马行空的幻想心理很压抑。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年多将近一年了,我也没有看过医生。我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 近期,我在网上向心理科的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与***医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医生不仅给予了我专业的医疗建议,还在沟通过程中展现出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在交流中,***医生客观评价了我的病情,并为我提供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这让我倍感温暖和安慰。

    我向***医生分享了最近的状态,包括情绪问题、压力大等方面的困扰。***医生在接诊过程中给予了我充分的关注和支持,让我感到了被理解和被关心。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都以友善的态度与我交流,让我感到了被尊重和被重视。

    此外,***医生还为我制定了随访计划卡片,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陪伴,***医生给予了我鼓励和建议,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切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和专业素养,让我对医疗行业充满了信心和敬佩。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