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被刀划破了老半天都出血,血不爱凝怎么回事,手被刀划破了不爱凝,那要去住院查一下,查个凝血功能看看是不是血有病,有其他的问题,看凝血功能正常不正常。一般来说压个一两分钟,都应该能止住的。止不住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比较大的血管受伤了,那可能止不住。第二个,就是可能有其他的血液方面的疾病,凝血功能不好,止不住那也没办法。
如何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基本实验室指标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 麻醉医师应常规询问有无异常出血或瘀斑,影响出凝血的疾病及用药,出血家族史或既往手术有无异常出血。
- 有任何阳性发现,均应进一步询问有无鼻出血、血尿、黑便。这些信息可提示血小板功能受损和/或血小板数量减少
- 瘀斑常提示血小板功能或数量异常、血管壁完整性受损;消化道出血见于早期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或纤溶系统异常
- 严重、致命性出血史,特别是自发性皮下血肿或关节腔出血,通常为凝血因子缺乏。如止血后又自发出血,也提示凝血障碍
基本实验室检查包括:
- 血小板计数
- 出血时间
- 凝血酶原时间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凝血酶时间
保证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最低血小板计数为 50×109/L,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最低活动度为 20%-40%。但是,血小板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血小板功能稍有降低,则可导致大出血。由此可知,患者既往在评估凝血状态尤其是血小板功能时是十分重要的
血液透析过程凝血不仅使患者丢失了血液,造成了贫血的进一步加重,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还使透析充分性受到了影响。
那么都有什么原因可以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呢?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 体外循环抗凝剂应用不足。
- 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红蛋白高、血小板高或白蛋白过低等。
- 超滤过多或速度过快致跨膜压过高。
- 机体出血时进行无肝素透析。
- 血管通路不佳血流量不足。
- 机器故障或频繁报警等。
- 透析过程中输注血液、血制品及脂肪乳等。
这些凝血原因需要医护技共同参与并重视起来给予提前预防处理加以避免。
新生儿会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2,7 ,9,10以及11 ,12均仅达到成人的50%,生后2~3天最低,因此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延长。缺乏程度较重者可导致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血液系统的特点还有哪些?
1.新生儿血容量约为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血容量多少与脐带结扎的时间有关。
2.新生儿血象也随脐带结扎时间早晚而不同。延迟结扎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增高。出生时血红蛋白可高达170g/L.。出生后10日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约减少20%,以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最低水平。新生儿血常规表现出生时白细胞计数增多,可达到20×10⁶/L以上,出生后数小时逐渐增加,到24小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至两周左右可达12×10⁶/L,此数值一直持续,整个婴儿期到学龄期后逐渐降至8×10⁶/L左右。在白细胞分类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也比较突出,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60~65%,淋巴细胞占30~35%,出生后4~6天两者相等,以后淋巴细胞占60%,中性粒细胞占30%,4~6岁时两者又趋于相等,形成第2次交叉,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减少,达成人值,粒细胞占65%。
3.新生儿血小板波动较大,出生后48小时内数量较低,两周后可恢复正常。出生后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产伤有关。
促成脑卒中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的机制(二)
凝血机制:早晨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加强,构成了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多因素风险。
在健康受试者中,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是通过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增加来实现的,这可以限制凝血的过程、增加血栓溶解并避免血管闭塞。 Rosing等,进行了健康者血液样本的血纤蛋白测定评估,报告了血纤蛋白溶解活性的昼夜节律。检测到每天下午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最高。证实,纤维蛋白溶解受内源性昼夜节律和外源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当受试者呈直立姿势时,通过球蛋白血凝块溶解时间(ECLT)观察到纤维蛋白溶解的激活的活化反应的程度。凝血作用以昼夜节律依赖的方式变化,在早晨起最大作用而在下午起最小作用。
该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
第一,颅内动脉主干的机械压迫或移位,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因素,其中包括血肿骨折,小脑幕,大脑镰压迫血管。
第二,血管痉挛为潜在因素,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主要的因素,高热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第三,创伤性脑血管损伤血管,过度牵拉或者旋转,血管直接撕裂,被周围骨折片刺破的因素导致继发性血栓形成或者血栓脱落。
第四,凝血功能异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常伴有凝血异常,因此可引发脑内小血管中微血栓的形成。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低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凝血因子药物,或者是在生活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低,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必要的凝血因子等原因所导致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低的患者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过度的劳累。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休息,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同时应当尽量减少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① 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 ② 5月2日纳入法定节假日 全年放假总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小弟是指阴茎,阴茎肿了像游泳圈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一般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要及时详细的了解。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相对成人较为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发病率:相较于成人,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在儿童椎管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不高,但仍是需要关注的一类疾病。 年龄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段特点像某些特定儿童肿瘤那样。
二、临床表现 疼痛:同样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会诉说背部、颈部、腰部或肢体等部位的疼痛,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身体相应部位等,而且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运动发育异常:与成人更多表现为既有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原本该到会爬、会走的阶段,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行走,出现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正常的运动神经支配和发育。 脊柱畸形:部分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这是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破坏了脊柱正常的力线平衡以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小便功能障碍:若肿瘤位置影响到马尾神经等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儿童也可能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尿床次数增多且难以通过常规训练改善、大便失禁等,不过在儿童中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如厕训练未完成等情况而被忽视。
三、诊断难点与方法 诊断难点: 症状不典型: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这使得依靠症状来判断疾病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如生长痛、缺钙等混淆。 配合度低:在进行一些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可能因害怕、不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有无外伤史等,尽可能全面了解病情线索。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儿童的脊柱形态、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反射情况等,虽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也要尽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看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等畸形情况,但对于肿瘤本身的显示并不理想。 CT 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的骨性结构以及肿瘤对骨性结构的影响,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MRI 检查:是诊断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不过由于儿童身体仍在发育阶段,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成人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 辅助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为恶性、切除是否完整等,可能会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等。但在儿童中,放疗和化疗的应用相对更加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 预后:总体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儿童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运动、感觉、大小便控制等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便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