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对自身健康有了更高的关注,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对称性滑膜炎改变,可致全身多处关节受累而产生畸形,比较多的是侵犯小关节,比如关节的、晨僵,久则容易出现类风湿结节,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
西医临床缺乏针对性措施,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如 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进行保守治疗目前甲氨蝶呤、艾拉莫德为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缓病情发展,当相应的,非甾体类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而甲氨蝶呤片作为免疫抑制剂,多用于癌病,加重肝肾负担。
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症”,主要由于外邪侵袭,使得脾肾亏虚、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所致,表现为肢体麻痹、虚实夹杂,而独活寄生汤可行气活血、祛湿止痹、补脾益肺
一、避免受风、受潮、受寒,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快。
二、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限制受累关节活动。可使用各种矫形支架和夹板使关节保持功能位,避免垂足、垂腕等关节畸形,症状控制后应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肢体活动可以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渐进,活动以能耐受为限,对已经发生关节畸形的病人,应尽可能发挥健康肢体的功能。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三、晨僵的护理:
晚上睡眠时间使用弹力手套保暖。起床时进行温水或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起床后活动关节。应参加日常活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
四、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有节。
膳食应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维生素、中热量和低盐。少量多餐,少食刺激性食物。
五、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防止肢体废用,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诱发因素。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主要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特殊关节受累(如颞下颌关节),或伴有心血管、肺、血液糸统或神经系统受累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
2、不能耐受 NSAIDs 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3、病情活动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复发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4、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关节腔内注射)但不宜超过 3 次/年。
5、其剂量依病严重程度而决定,主张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必须同时应用 DMARDs ,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止骨质疏松。
1、DMAR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需要1-6个月。
2、这些药不具备明显的镇痛作用。
3、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
4、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强调早期应用DMARDs 。
5、病情较重、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应考虑DMARDs 联合应用。
6、常用DMARDs 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青霉胺、硫唑嘌呤、环孢素及环磷酰胺等。
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lDs】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
3、生物制剂
4、糖皮质激素
5、植物药制剂
一、NSAlDs 非甾体抗炎药:
(1 )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
(2 ) 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
(3 ) 但不能延缓放射学进展及改善预后。
(4 ) NSAIDs 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a: NSAIDs 的种类、剂量及剂型的个体化。
- b: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
- c:选用一种 NSAIDs ,1-2 周无疗效再换另一种制剂。同时避免服用 2 种或 2 种以上 NSAIDs 。
- d: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选用选择性环氧化酶 COX-2 抑制剂或加用质子泵抑制剂。
- e:老年人可选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 NSAIDs 。
- f: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缓和的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 RS3PE。
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急性炎症,伴手背部可凹性水肿。
双侧肘、肩、髋、膝、踝及足关节可受累。
患者类风湿因子呈持续阴性,且对多种非类固醇抗炎反应差。
2、回纹型风湿症。
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为特征。
常以单关节起病,数小时内迅速波及多关节。
好发于手指、腕、肩及膝关节,出现红、肿现象。
所有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完全消失,发作间歇关节完全正常。
发病期间可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或小剂量泼尼松治疗。
3、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人多以多肌痛起病,主要表现为肩和臀部肌肉严重僵硬和疼痛,可伴前臂、腕和手的弥漫性肿胀以及肩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常阴性。病情较轻。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泼尼松减量后常出现持久而严重的滑膜炎,需用其他药物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羟氯喹控制炎症。
4、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
指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较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少有胸膜炎、心包炎、血管炎和干燥综合征等关节外表现,骨质侵袭较少或轻,对治疗反应好,预后良好。
1、皮肤 一一近 20%的类风湿关节炎出现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常对称地出现于肘关节皮下鹰嘴突附近、膝关节上下及四肢肌腱部。
类风湿关节炎的皮肤病还包括皮肤易碎擦伤、甲床皱襞及指垫部碎片状棕色梗死出血、手掌红斑、下肢或骶部溃疡,严重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指端坏疽等。
2、肺 一一表现为胸膜炎,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动脉高压,有时为无临床症状的双肺内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使并发阻塞性肺疾病几率增加,还可发生肺内结节性肉芽肿。
3、心脏 一一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心包炎、心包积液为渗出性。偶尔也有心包填塞,有时类风湿结节出现于心肌、心瓣膜,导致心瓣膜关闭不全。
4、眼一一约 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干燥性角膜炎,还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巩膜软化或穿孔,眼底血管炎可引起视力障碍或失明。
5、神经系统一一类风湿关节炎的神经系统损害多由血管炎引起。
出现单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性感觉缺失、垂腕征、垂足征或腕官综合征。
寰枢关节脱位而压迫脊髓时,则出现颈肌无力、进行性步态异常及颈部疼痛。
硬脑膜类风湿结节则可引起脑膜刺激征。
6、其他一一除上述系统表现外,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可以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体重减轻、肝脾肿大等关节外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关节病理改变为滑膜炎。
表现为关节腔内滑膜组织增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巨噬样滑膜细胞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伴有新生血管形成,有软骨及骨质的破坏。
关节外病变的病理改变则多表现为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主要临床表现:
- 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
-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各足趾关节最为多见;
- 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
- 中晚期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纽扣花”样畸形,腕关节、肘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等。
- 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皮下结节,心血管、肺、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受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病因不明的对称性炎性外周多关节炎,该病通常因肌腱和韧带拉伸引起关节畸形,以及因软骨和骨侵蚀造成关节破坏。如不治疗或治疗无效,炎症反应和关节破坏将导致患者丧失生理功能、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以及难以继续工作。
及时发现并使用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治疗,对控制病情、预防关节损伤和残疾非常重要。但早期RA的关节表现往往很难与其他类型的炎性多关节炎区分。RA更具特征性的体征,如关节侵蚀、类风湿结节和其他关节外表现,主要见于病程长、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最初就诊时往往没有。所以如何确诊非常重要。
当有以下临床特征全部出现时即可诊断RA:
1、至少3个关节存在炎性关节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2、RF和/或抗瓜氨酸肽/蛋白抗体(如抗CCP抗体)阳性。
3、CRP或ESR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4、排除了临床特征相似的疾病,特别是银屑病关节炎、急性病毒性多关节炎、多关节痛风或焦磷酸钙沉积病和SLE。
5、症状持续>6周。
这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你清楚了吗?
5、症状持续>6周。
这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你清楚了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