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往往因疼痛选择卧床休息,时间久了,腰背部肌肉出现酸痛,力量下降,就需要锻炼康复。即使进行了手术微创或开刀治疗,术后仍需要康复锻炼,那么可以做这些腰背肌的锻炼意义在哪里?
1)急性发作期
- 功能锻炼主要是采用适应性牵拉运动和放松运动相结合,来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促进炎性渗出吸收、防止神经根粘连。
2)缓解期
- 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起到代替腰围的作用。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病史较长
- 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腰背肌力量减弱。通过活动加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4)在手术和手法复位、牵引结束
- 患者又充分卧床休息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可加强腰背肌和后纵韧带的力量。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做哪些运动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运动锻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腰关节活动:
- 即在不引起疼痛或不适的情况下尽量做腰部的伸屈动作,当伸屈范围增加到引起疼痛或不适时,再略微增加一些。其目的在于保持腰的活动性、减轻疼痛和提高腰关节功能。
(2 )静力锻炼:
- 增强肌力从而促进能动关节的稳定性,良好的静力锻炼应该是等长运动,即使用(收缩)某些肌肉或肌群而不运动关节,其方法是保持关节不受压力,而运用肌肉力量去推拉某一固定的物体。
(3 )耐力锻炼:
- 是活动量更大的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慢跑以及其他形式的运动。应当指出,耐力锻炼不仅是简单的增强体质,而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一部分。
耐力锻炼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运动过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距离、时间、重量等方面逐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锻炼引起的疼痛持续时间如超过 2 小时,应注意减少运动量。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有哪些锻炼方法:
早期锻炼是指手术以后 2 周以内的功能锻炼。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个人病情和体力,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和强度,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1 )俯卧抬头:
- 取俯卧位,下肢伸直,双手向后放于身体两侧。用力使头部和上身抬起,至极限处停留 4-10 秒。
(2 )俯卧抬腿:
- 取俯卧位,下肢伸直,双手可垫于颌下或向后放于身体两侧。在保持髋、膝关节伸直下用力抬高侧下肢,至极限处停留 4~10 秒。然后交换另一侧。主要锻炼腰背肌和臀大肌。
(3 )挺腹伸髋:
- 取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用足掌蹬住床面,然后挺腹伸髖,使腰部离开床面呈桥状,至极限处停留 4~10 秒。此动作主要锻炼腰背部和下肢肌肉。
以上动作均是每日早中晚各锻炼 3 次,每次重复 8-20 次。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卧床休息时如何进行下肢肌肉的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不起,如果不加强下肢肌肉的锻炼,必然造成失用性肌萎缩,为患者今后的康复带来困难。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者,还会引起下肢肌肉的失神经性萎缩。
下肢肌肉锻炼主要分为股四头肌的锻炼和胭绳肌的锻炼。
在卧床期间可以进行蹬腿训练:
- 取仰卧位,尽量屈髋屈膝、足背勾紧,然后足跟用力向前上方踢出。踢出后将大小腿肌肉紧张一下,再放下还原。先做健腿后做患腿,两腿交替各做 20~30 次。
四:哪些运动不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对不适合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锻炼的运动项目不要选练,如打高尔夫球、网球、棒球、保龄球等都是偏用一侧肌肉,使左右肌肉失去平衡,椎间盘承受扭转力的运动。因此对刚刚痊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太适合。
对抗类的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因运动过程中腰椎的活动范围很难预料和预防,也不适合。
在现实生活中,早晨起来锻炼之前是否需要吃东西还是要分具体情况的。
如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锻炼,走一走散散步,或者是甩甩手这一类的话,空腹也可以做的。
如果是活动锻炼的强度比较大,比如说要跑一下,或者是打打篮球羽毛球这一类的话,还是少吃一点东西比较好,防止身体出现低血糖晕倒方面的问题。
但是吃了东西以后一般不能够立即就锻炼身体的,至少要间隔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的话对身体才是有好处的。
锻炼身体要把握好时间和强度,过犹不及,适当的活动锻炼对于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规律的锻炼,或者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于身体还是有害处的,所以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早上起来锻炼一下身体还是有好处的,但是要多注意休息,也不要太劳累了。
锻炼个人注意力的方法一般有:一:制定计划表,努力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不论是学习方面的还是工作方面的,制定计划能够帮助自己锻炼注意力,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做某件事。二:去闹市或是菜市场看书,尤其是那种自己不太喜欢的书籍,就是让自己一直看书,而且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心态放平和,坚持住,尽管很难,但是时间长了就好了。三:制定奖惩措施,如果自己做不到一定要惩罚自己,记性这种事情最容易让人注意力集中了,切记不能手软,要是下不了手还是找别人监督管理比较好。
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0-1 岁是宝宝发育最快的时间,在此期间给予宝宝辅助练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宝宝运动的发育顺序为:抬头、抬胸、翻身、坐起、站立、行走,家长们可以遵循发育规律给孩子稍稍提前练习,增加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那么,现在就跟着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康复治疗师-王谦倩,来看看应该给孩子做哪些训练吧。
01
0-3 个月:头颈部的控制
1.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吸引他们抬头看。
2. 在竖抱着宝宝的时候,稍微松开几秒对头颈部的支持,锻炼宝宝竖头的能力。
02
4-6 个月:锻炼翻身和坐
1. 翻身时,从正反两个方向均可练习。以俯卧到仰卧从右侧翻为例:先将宝宝的右侧手打开,使手臂和身体的角度大于 90°,一手扶着宝宝的左手,一手扶着宝宝的背引导他们翻身。
2. 当宝宝可以自己侧翻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用手支撑着从侧卧到坐起来。当宝宝有足够的力量抬起上半身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坐,可以用枕头让他们靠着,他们会用手支撑在两腿间保持平衡,逐渐地可以不用手撑着也能独立地坐好。
1
从宝宝出生起,就多为宝宝提供一些丰富的色彩。可以在宝宝的卧室里贴上一些彩色的装饰,在小床上用颜色温柔的床单和被套,充分利用色彩对宝宝的视觉刺激。
2
在宝宝两岁初识颜色的时候,采取是非法。例如,在看到几个颜色不同的球时,告诉宝宝“这个是红色,这个不是红色。”等宝宝不管看到几种颜色,都能分辨出红色时,再用相同的方法教另一个颜色,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3
宝宝的学习是从具体到半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颜色对宝宝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生活中宝宝经常接触的具体物品如:衣服、食物、玩具等,都是家长最好的教具。在引导宝宝学习颜色命名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告诉宝宝颜色的名称,例如指着宝宝的衣服说:“宝宝穿的是红色的衣服,真好看!”然后反复强化,把衣服脱下后,问宝宝红色的衣服在哪里。宝宝能够找到以后,再让宝宝说出衣服的颜色。
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环境激发着宝宝对颜色的认识兴趣。教宝宝认识颜色,可以帮助宝宝认识事物、发展智力和培养美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再多一些耐心,宝宝慢慢就会认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啦。
范医生每天都20+左右的私信,发现大家在牙齿矫正方面存在非常多的误区。所以,我准备出一个系列笔记——“牙齿矫正误区大盘点”,专门分享一些关于牙齿矫正的常见误区。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期待呢?
下面是“牙齿矫正误区大盘点 #001”——牙套选择の5大误区
1-听说钢牙套力量大,效果更好
总之,关键在医生技术,如果正畸医生技术不过关,无论隐形牙套,还是钢丝牙套,都可能做坏病例。
牙齿的移动是个生物过程,依靠牙槽骨的改建。而牙槽骨的改建需要时间。频繁的加力并不会使牙齿移动更快,反而容易造成牙根吸收、牙槽骨开窗开裂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
2.好好戴牙套,好好咬咬胶。
3-钢丝牙套矫正速度更快?
答案:并不是。
至于是选择钢丝牙套,还是隐形牙套,并不会影响矫正疗程。
至于钢丝牙套,隐形牙套,都只是工具,都能达到目的。但是,隐形牙套和固定牙套都有各自擅长的病例类型。具体到每个单独的病例使用哪种牙套,不仅需要医生做详细判断和设计,也跟医生本身的技术有关。有的医生更习惯使用固定牙套,有的医生更擅长使用隐形牙套。
答案:并不是。
固定牙套戴上去之后,每个月都会通过观察,可以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但隐形牙套是一个以始为终的治疗。正畸医生需要在起点的时候,就能非常准确的判断终点的情况,以及对过程中的每一步的变化进行预测。
而且,正畸医生把患者的资料发到发到牙套公司之后,它会返回第一版方案。但这个方案跟真正能够实施的最终方案之间有很大差距。需要医生根据正畸学的原理,进行修改,有的甚至要修改二三版才能够实际执行。
所以牙套有时候看上去长得差不多,但实际上所内涵的牙齿移动的步骤,牙齿最终的结果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隐形矫正想要做好的话,实际上是对正畸医生要求会更高。
总结:矫正时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牙套,在效果、速度、力量等上面就不要花费什么心思了,没有多大的区别。而且就算有差别,这个差别在牙齿矫正过程的整体占比中也不大。
4、预算情况。这应该是选择牙套时,占比非常大的一个因素了。价格方面: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牙套,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选择。另外,在私营诊所,一般都可以分期付款,这也很好帮助小伙伴们降低了经济压力。如果他们没有分期付款,没关系,都可以谈的,事在人为嘛~
总而言之,牙齿矫正过程中,医生技术才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在前期资料收集阶段,医生的筛选甄别应该是小伙伴们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医生的学历、培训工作经历、擅长方向、过往病例、审美等等,务必全方位考察,务必选到靠谱专业,又和你审美相近,三观相合的医生。(毕竟要一起度过两年左右的时光,眼缘也很重要哦~)
️然后,无论是哪种矫正类型,无论价格高低,务必要按照自己的口腔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矫治器,积极配合主诊医生,才能达到更好的目的。
① 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 ② 5月2日纳入法定节假日 全年放假总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小弟是指阴茎,阴茎肿了像游泳圈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一般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要及时详细的了解。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相对成人较为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发病率:相较于成人,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在儿童椎管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不高,但仍是需要关注的一类疾病。 年龄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段特点像某些特定儿童肿瘤那样。
二、临床表现 疼痛:同样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会诉说背部、颈部、腰部或肢体等部位的疼痛,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身体相应部位等,而且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运动发育异常:与成人更多表现为既有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原本该到会爬、会走的阶段,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行走,出现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正常的运动神经支配和发育。 脊柱畸形:部分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这是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破坏了脊柱正常的力线平衡以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小便功能障碍:若肿瘤位置影响到马尾神经等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儿童也可能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尿床次数增多且难以通过常规训练改善、大便失禁等,不过在儿童中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如厕训练未完成等情况而被忽视。
三、诊断难点与方法 诊断难点: 症状不典型: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这使得依靠症状来判断疾病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如生长痛、缺钙等混淆。 配合度低:在进行一些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可能因害怕、不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有无外伤史等,尽可能全面了解病情线索。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儿童的脊柱形态、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反射情况等,虽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也要尽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看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等畸形情况,但对于肿瘤本身的显示并不理想。 CT 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的骨性结构以及肿瘤对骨性结构的影响,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MRI 检查:是诊断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不过由于儿童身体仍在发育阶段,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成人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 辅助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为恶性、切除是否完整等,可能会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等。但在儿童中,放疗和化疗的应用相对更加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 预后:总体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儿童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运动、感觉、大小便控制等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便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血小板过高要做骨髓穿刺检查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