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慢性腹泻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慢性腹泻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表人:医联媒体

慢性腹泻饮食注意事项包括低脂肪与低纤维饮食、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饮食、注意补充水分等。1.低脂肪与低纤维饮食:慢性腹泻的患者要注意低脂肪与低纤维饮食,少吃肥肉、油炸食品、芹菜、红薯等食物,脂肪量过大不利于消化吸收,纤维素过多会刺激胃肠蠕动,可能会加重腹泻的症状。2.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长时间的腹泻会消耗体内储存的能量,要选择含蛋白质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鱼肉、豆腐、牛肉等,注意少食多餐,不要一次性吃得过饱。3.避免生冷刺激性饮食:慢性腹泻的患者平时要避免生冷刺激性饮食,比如辣椒、花椒、冰淇淋、雪糕、冰冻饮料、啤酒等,易刺激胃肠道收缩,使胃肠道蠕动加快而加重腹泻。4.注意补充水分:慢性腹泻带走体内大量水分,易导致身体脱水,可以喝淡盐水及时补充丧失的水分,每天水量控制在2000~3000ml。慢性腹泻的患者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生食及变质食品,饮食不当可能会加重腹泻的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姚学华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即每1万人中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在艾滋病人群中近有70%的感染者都是男性,占到我国艾滋病总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二。目前注射吸毒、男男性行为和嫖妓等不安全行为感染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男男性行为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下面就带大家了解艾滋病感染的三大初期症状及最佳检测时间。

    青年 男 运动 跑步 公路_10473230_xxl

      男性感染艾滋病的三大初期症状

      一、成年男性的艾滋病急性期症状

      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男性艾滋病初期症状,发生率50%左右,主要表现为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男性艾滋病感染者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

      二、成年男性的艾滋病潜伏期症状

      大多数的人在潜伏期是没有症状的,但少部分成年男子在艾滋病潜伏期会有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头晕、抑郁、记忆力减退、行动和语言障碍,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等。淋巴结肿大是潜伏期的标志性症状。

      三、成年男性的艾滋病终末期机会性感染症状

      伴有明显的发热,疲乏、盗汗,出现不易控制的体重减轻(》10%),持续性腹泻,持续性发热(》38℃)3个月以上等临床表现;并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如细胞免疫反应迟缓,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且常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和肿瘤并存。

      男性感染艾滋病的最佳检测时间

      关于艾滋病窗口期到底有多长的问题,目前医学界存在很多争论,有说6-8周的,也有说三个月的,最保守的说法是六个月!国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三个月,但是,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艾滋病的窗口期大约是2-6周,在此期内露出一些急性前期艾滋病窗口期症状,如淋巴结肿大、皮疹、盗汗、头痛、咳嗽等,有的与一般感冒类似。有高危行为的人若在此艾滋病窗口期内出现以下症状可高度猜疑感染了艾滋病,如持续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盗汗等。值得留意的是,艾滋病窗口期的计算应从高危行为之时或是接受输血之时算起。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 粉丝留言问:吃了蜂王浆,一直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回答:一直拉肚子可能是个例,最应该排除的是食用的蜂王浆,是不是产品过期了?或者从不正规渠道购买的假货?如果排除了产品本身质量上的问题,再来说一说蜂王浆

     

     

    蜂王浆会使人腹泻吗?

     

    回答是理论上不会,但不排除有敏感人群。

     

    蜂王浆,不同于蜂蜜,蛋白质约占蜂王浆干物质的50%,其中有2/3为清蛋白,1/3为球蛋白,此外还有许多小肽类。如果食用量较大,进入胃酸环境下,容易使蛋白瞬间聚沉,刺激肠胃蠕动加快,从而导致"拉肚子"的现象产生。这种解释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说,敏感人群吃蜂王浆是有可能引起腹泻的,大多数正常人群不会。

     

    有研究报道,蜂王浆可配合甘露醇用于便秘的治疗。从中医角度讲,蜂王浆确实有润燥通便的功效。从这个角度讲,可能会使一些肠道敏感的人群,出现腹泻的症状。

     

    不药博士又去查了一些文献报道,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临床上使用蜂王浆作为调节剂使用时,也发现了个别患者有腹泻的副作用出现。但是综合目前的证据来看,无法表明二者之间有相关性。

     

    建议:

     

    正常蜂王浆的酸度pH值在3~4左右,饭前比饭后而言,胃酸分泌的能少一点,所以,如果想吃蜂王浆,也适量,并在饭前食用刺激性相对小一些。如果平常是正常的,一吃蜂王浆就腹泻,那么很明显就是蜂王浆的原因,少吃就好了。关于蜂王浆,大家也是各说各的,都没有原由、没有出处的搬运一些观点。

     

    那么,爱腹泻的人,就不能吃蜂王浆了吗?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说,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经常腹泻的人,也可以吃蜂王浆,但吃了蜂王浆,并不会减少腹泻。但经常有慢性腹泻的朋友,应该及时的查找原因,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慢性腹泻常见的原因:

     

    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内细菌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瘤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

     

    至于何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需要做些检查:血常规和生化检查,了解是否有白细胞增多,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粪便检查,了解是否有致病微生物,是否有隐血,是诊断腹泻重要的步骤。配合X射线、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胃肠道激素测定等方法,也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有症状,不要拖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肠道内的数百万亿个细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全球顶尖科学家和欧洲分子学生物实验室的系列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菌群的失衡,尤其是以乳酸菌为代表的有益菌比例过低,与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肥胖、高血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提升有益菌数量和比例至关重要。但哪些人需要补充,又该如何补充,我们并不了解。

     

    一句简单的多喝酸奶,并不能说服多数人坚持。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缺乏益生菌的5种表现,及正确补充益生菌的方法。

     

      

    身体有这5大症状,警示肠道益生菌太少了!

     

    1、容易出现肠胃炎

     

    乳酸菌进入肠道后,迅速生长繁殖,代谢产生的乳酸、二氧化碳使肠内pH值降低、分泌抑制病原菌的细菌素,能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维持肠内菌群平衡的作用。

     

    乳酸菌减少,肠道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会引发感染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慢性腹泻、慢性肠道炎症。

     

    2、易便秘

     

    粪便被排出体外,离不开肠道有规律、方向性的蠕动,推动粪便向肛门处移动。乳酸菌能刺激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免疫力低下

     

    乳酸菌可以活化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可以刺激产生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免疫物质,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乳酸菌减少时,免疫能力下降,容易过敏、感冒。

      

    4、缺乏B族维生素

     

    乳酸菌有助于合成B族维生素。它是维持心脏、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消化系统及皮肤的健康,是增强体力、滋补强身必不可少的物质。

     

    如果缺少维生素B,细胞代谢障碍,人体会出现食欲不振、精力缺乏、抑郁等症状,还可出现贫血、脂溢性皮炎、舌炎等疾病。

     

    此外,乳酸菌减少也容易出现血糖、血脂异常现象。

     

    5、饮食清淡,血脂依旧超标

     

    乳酸菌能在肠粘膜上粘附,它的代谢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乳酸菌可吸收胆固醇并将其转变为胆酸盐排出体外。

     

    该如何提升有益菌比例?

     

    益生菌是一类微生物,特别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乳酸菌最为重要。想提升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目前较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补充有益菌。直接吃进活的有益菌是补充肠道益生菌的一种方法。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

     

    坚持服用才有效!

     

    正常情况下坚持服用10天以上会有较明显的效果,当然根据个体差异,服用周期会有所不同。

     

    服用初期发生一些腹胀、放屁、大便数量次数增多甚至轻度腹泻的症状,都是肠道调节的正常反应,此时不应停止服用益生菌。

     

    注意事项

     

    ①益生菌是厌氧的,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杀死”,到时候吃的就是“益生菌尸体”了,而不是益生菌。

     

    ②选择益生菌制剂时要选用活菌型、数量足够、少添加剂的产品;

     

    ③冲服时记得用40℃以下的水,随吃随冲;

     

    ④另外记得与其他药物同服时,无论顺序前后,要间隔2小时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通常情况下,慢性腹泻患者一般不建议吃黄瓜,以免导致腹泻症状加重。慢性腹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或反复发生的腹泻,患者主要的症状为腹泻,可能还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慢性腹泻患者一般胃肠黏膜有一定的损伤,而黄瓜属于寒凉食物,食用以后有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患者腹泻症状加剧,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的症状,所以慢性腹泻患者不可以吃黄瓜。慢性腹泻患者推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比如大米粥、小米粥、薏米粥以及面食等。但也要注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可适当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豆腐、鸡肉等,也可适量喝点鲜榨的果汁来补充维生素。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慢性腹泻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平时适当多喝水,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腹泻症状较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

  •  

    近期,奥密克戎新变种XBB毒株引发各方关注。网传这种美国当前的头号流行毒株传播速度极快,专攻肠胃,会导致剧烈腹泻,甚至可能让人大便失禁......这是真的吗?需要囤积纸尿裤吗?快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足量准备不过量,严正应对不慌张。新的毒株带来新的问题,感染新冠后如果出现腹泻,也不可第一时间认定是因为感染XBB.1.5,腹泻其实分很多种情况,对症用药才能真正缓解症状。

     

    腹泻,只是吃坏肚子吗?

     

    事实上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不过病毒本身也会感染胃肠道黏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病毒性肠炎,从而发生腹泻。

     

     

    在医学上,腹泻指的是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如果是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粪便含水量大于85%,则认为是腹泻。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感染新冠病毒,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腹泻原因:

     

    急性腹泻

     

    根据腹泻的时间,小于4周者为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腹泻时间超过4周或长期反复发作者为慢性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准确来说,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慢性腹泻的一种,其腹泻特点为:

     

    1. 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可含黏液;

    2. 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

    3. 夜间不出现,可由进食诱发;

    4.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之所以将肠易激综合征单独罗列出来,是因为其病因的特殊性。

     

     

    精神心理障碍是它的发病特殊所在,大量研究表明,肠易激病人抑郁、焦虑比率更高,应激时间发生频率高于常人,对应激事件反应更强烈。

     

    当代中青年身处高速发展时代,精神压力达到空前的高度,使得此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

     

    腹痛腹泻,怎么办?!

     

    清楚病因

     

    腹泻一般伴有腹痛,根据腹痛和腹泻出现的先后顺序和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辨疾病类型。

     

    ● 身体痛感辨别

     

    • 小肠性腹泻:伴随的腹痛位于脐周,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
    • 结肠性腹泻腹痛:在下腹部或左下腹,便后疼痛常可缓解。

     

    ● 粪便性质辨别

     

    • 急性感染性腹泻:常在进食24小时内发病,每天排便次数数次甚至数十次,多呈糊状或水样便。
    • 慢性腹泻:表现为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可以是稀便,也可以是黏液脓血便,后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等。
    • 阿米巴性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 肠易激综合征:粪便中有黏液或无异常。

     

    对症缓解

     

    针对上述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

     

    ● 感染性腹泻

     

    需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选用对症的药物,同时加用益生菌保护肠道菌群。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不宜使用止泻药。

     

     

    用药提醒

     

    1. 同类药一般只选一种,症状严重的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同时加用益生菌类或补液盐。

    2. 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18岁以下禁用,仅病毒感染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作用且易增加细菌耐药。

    3. 益生菌制剂建议用40℃以下温水送服或冲服,如合并细菌感染需联合使用抗生素,需间隔2~3小时后服用。

    4. 孕产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5. 用药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避免重复用药,超剂量、次数用药,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

     

    ● 过敏或药物相关性腹泻

    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停用相关药物,同样也可加用益生菌保护肠道,维持菌群多样性。

     

     

    ● 胆汁重吸收障碍性腹泻

    可使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来止泻。

     

    ● 慢性胰腺炎

    补充胰酶止泻。

     

    ● 炎症性肠病

    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止泻。

     

    急性腹泻的防护

     

    预防

     

    避免食用不卫生餐品,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对于无法确定是否有毒的食材,尽量不要食用,生食蔬菜瓜果要洗净防菌。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搞好居家环境卫生,消灭苍蝇等传播疾病的害虫。

     

    夜间睡觉时最好将空调关掉,或在肚子上盖一条毛巾被保护肠道避免受凉。

     

    护理

     

    急性腹泻病人在治疗期间要多喝水,最好是喝平衡盐溶液,以防止腹泻导致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现象。

     

    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低油脂的食物,如稀饭、汤面等半流食,使病人胃肠得到休息。

     

    减少体力消耗和肠蠕动次数,另外要注意病人的腹部保温,受凉会使病情加重。

     

    要搞好家居卫生,管好病人的粪便,对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消毒,以避免疾病在家庭中的传播和流行。

     

    一旦出现腹泻,在早期积极进行干预一般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大家不用太过焦虑。

     

  • 一年中什么季节最容易拉肚子?夏季当仁不让地摘得冠军。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天数千万人罹患腹泻,每年发生腹泻病达17亿例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居肠道传染病首位。

     

     

    看似不起眼的腹泻,可只不是吃坏肚子那么简单。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几种不容忽视的腹泻,发现了必须及时看医生。

     

    受访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委员会秘书长  孙凌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吴小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一表读懂腹泻类型

     

    由于排便规律每个人都不一样,从一天3次到3天一次都可视为正常范围。所以腹泻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也不重视腹泻。

     

    判断腹泻的标准:

     

    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

     

     

    除了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腹泻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便中带黏液、脓血以及里急后重等。

     

    严重或持续腹泻,还可出现头晕、心慌、口干、尿少、乏力等脱水表现,甚至出现电解质失衡、心律失常、休克等。

     

     

    4种拉肚子是癌症信号

     

    腹泻轻症患者,可在家中治疗,继续清淡饮食,最重要是防止脱水。如果口干、尿量比平日减少即存在脱水,轻者可口服米汤加盐、糖盐水、口服补液盐。

     

    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候,腹泻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报警信号,一定要尽早就医,接受正确诊断和治疗。

     

     

    1.肠癌: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

     

    由于肿块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可使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早上起床后腹泻等。

     

    特别是同时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要高度警惕。

      

    2.胃癌:腹泻伴恶心、反酸

     

    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呈黑色,同时伴有食欲不振、体弱乏力,以及恶心、胃部灼热感、上腹隐痛或胀痛等症状时,要考虑肿瘤的可能。

     

     

    40岁上的中年人,或患有慢性消化道溃疡的人更要留意,及时做胃镜等排查。

      

    3.肝癌:腹泻伴上腹部痛

     

    中老年人,特别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现腹部右上方不适、肝区肿大、闷痛并逐渐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者,要尽早到医院接受彩超、肝功、甲胎蛋白等检查。

     

    4.胰腺癌:长期慢性腹泻

     

    由于胰腺分泌液不足,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腹泻。

     

    因此,难以解释的上腹不适,反复腹泻、脂肪泻,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以及非胆结石等引起的黄疸,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症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

     

    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或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

     

    5类食物可能加重腹泻

     

    腹泻造成的水分丢失,会导致钾、钠、钙、镁等金属离子缺失,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如不及时调整,全身各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的物质代谢会发生障碍。

     

     

    腹泻后具体吃什么合适,要看胃肠状况而定。

     

    严重腹泻时,暂时需要禁食,让肠道得到充分休息。这时候可以用静脉输液,或少量多次地喝葡萄糖+补液盐溶液,避免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一般来说,只要肚子不太疼痛,腹泻次数减少时,就可以进食了。

     

    从烹调方法来说,这时候一定要吃蒸煮食物。面汤、小米莲子粥、小米山药粥等都是不错选择。尽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但是,以下几种食物在腹泻期应该尽量避免:

     

    1.甜食和冷饮

     

    腹泻期间人体小肠绒毛受损,蔗糖酶是小肠绒毛外层分泌的,所以肠道感染期间吃甜食不好消化。

     

    冷饮就更不用说了,冷刺激本身就是促进肠道运动、加剧腹泻的,此时应吃温热的食物。

     

    2.带籽的水果

     

    这类食物的纤维比较硬,有渣子,对正在发炎的肠道有刺激。

     

    如果要补充果蔬,最好用榨汁、打浆的方法,而且要把渣子滤去。

     

    尤其要避免吃带籽水果,比如草莓、桑葚、猕猴桃、火龙果等,因为细小的种子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反而会加重腹泻。

     

     

    3.高脂肪的食物

     

    香肠、培根、火腿、烤串等高脂肪食物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同时加工肉制品中所含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和其他氧化产物,对受损的消化道也不利。

     

    4.牛奶

     

    肠道发炎的时候,乳糖不能得到分解,会刺激肠道,加重脱水、腹泻等症状,并在大肠中引起胀气,不利于康复。

     

    注意酸奶不在限制之列,因为酸奶中的乳糖已经被乳酸菌所利用,同时乳酸菌还可以提供乳糖酶。

     

    5.豆浆

     

    豆浆中所含的低聚糖物质,会促进肠道蠕动,对腹泻患者不合适。

     

    同时,豆浆中还含有少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甙、植酸等抗营养成分,它们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皂甙对胃肠也有刺激作用。

     

    在胃肠道正常时,这点量不足为虑,但在肠道感染状态下,有可能会对这些抗营养物质更为敏感。

     

    最后要提醒大家,预防腹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双手卫生。

     

    2.注重厨房用具和餐具的清洁:

     

    • 冰箱定期清洗和消毒;
    • 加工食物的刀具和餐具要生熟分开,不能混用;
    • 冰箱食物尤其需要生熟分开;
    • 冰箱冷藏室内的肉类最好不要超过2天,蔬菜最好不要超过5天。
    •  

    3.食物要煮熟煮透。不要食用不新鲜、不洁净的瓜果、变质或过期的水和食物。

     

    4.避免滥用“排毒”“养颜”等含有中药泻剂成分的药物和保健品。

     

    5.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潜在疾病。▲

     

     


    本期编辑:刘云瑽

  • 慢性腹泻引起低血压,可能是由于生理性低血压、慢性营养不良性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等导致。

    1.生理性低血压:慢性腹泻患者由于胃肠道不适,可能会长期蹲坐上厕所,本身体质较为瘦弱,在上完厕所之后体位突然变化,产生体位性的低血压。

    2.慢性营养不良性低血压:慢性腹泻患者可以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热量供给不足使身体的脂肪以及肌肉组织严重减少,引起营养不良性的低血压。

    3.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慢性腹泻患者腹泻加重时,每天大便次数增多,又没有积极通过肠内及肠外营养补充液体,导致出现血容量下降的情况,随着血容量下降,血压也会逐步降低,出现低血容量性低血压。

    慢性腹泻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寻找原因,并且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 小儿腹泻大便带有酸臭味,考虑为饮食不洁、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导致。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1.饮食不洁:如果宝宝进食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腹泻且伴有酸臭味的症状。首先需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特别是手需要经常清洗,同时保证宝宝使用的物品干净和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蒙脱石散颗粒保护胃黏膜,减少腹泻的症状。如果合并感染,还可服用抗生素制剂来控制病情,如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克洛颗粒等。2.消化不良:宝宝的肠胃功能本身就比较虚弱,如果进食过多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超出宝宝的消化道所承受的范围,进而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特别是食物在肠道内堆积过久,可产生发酵反应,导致腹泻和酸臭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缓解,如健胃消食片、神曲消食口服液、小儿扶脾颗粒等。3.肠道菌群失调:每个人的肠道内都存在较多的菌群,可以帮助维持肠道的健康,且参与食物的消化。如果宝宝的肠道菌群失调,就可影响到消化功能,进而导致腹泻和酸臭味的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导致小儿腹泻和大便带有酸臭味的原因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这个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好转得比较快,还因为他在服用中药期间表现出的恐惧感。

     

    是的,很多人质疑中医、中药的疗效,最喜欢用的一个理由就是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就是患者出于对“医师”,“疗法”的信任,所以,虽然接受的是“无效的治疗”,但是由于“心理作用”,使得自己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安慰剂效应,又叫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也是很多人用来批评中医的一个入口。

     

    但是,这个患者不同,这个患者自始至终都对“中医”有一种恐惧感,他妻子也反对他服用中药,这可能和社会上有人宣传中医会损伤肝肾有关。

     

    患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小三阳,比较怕冷,受寒后容易出现腹部疼痛及腹泻,频率为一周1-2次,平素大便稀溏,于2018年6月9日就诊于我处。

     

    患者身体较瘦,身高1米7却只有48公斤,舌胖,舌质淡而稍紫,舌中及舌根有黄腻苔,就诊时踌躇不安,为了对比,治疗前还专门查了腹部B超,肝肾功能,舌苔如下:

     

     

     

    患者,怕冷,腹痛后腹泻,比较符合痛泻要方的方证,而从舌胖淡来看,患者又有比较明显的脾阳虚。舌略紫,提示有瘀血。舌中和舌根苔略黄腻,提示中焦和下焦有湿热。当然,现在困扰患者的是腹部遇寒则腹痛腹泻的问题,所以,需要先把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患者的中焦,下焦热,也是由于中焦运化失司导致的,所以治疗这种湿热,关键在于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待脾健湿去后,再加一些清下焦热的药物祛除余邪即可,亦需加一些活血之品。

     

    治法为:温脾利湿,调和肝脾。方药:苓桂术甘汤与痛泻药方合方。具体组成如:茯苓24克、 桂枝12克、 炒白术12克、 炙甘草9克、防风12克、 白芍9克、 陈皮9克、 莲子20克、生姜12克。中药配方颗粒,早晚各一袋,200毫升水冲,饭前温服。

     

     

    甘草是治疗肝病和脾胃病的要药

     

    其中茯苓健脾渗湿;桂枝温阳通络化气;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甘草益气和中;白芍养血调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既可除湿,又可散肝舒脾,又可祛除肠风。总之使用苓桂术甘汤是为了振奋中阳且健脾祛湿,使用痛泻药方是为了调肝木而补脾土,调气机以止痛泻。

     

    患者服药后,腹泻,腹痛都消失了。但是患者很紧张,又去查了一次肝功能,结果,谷丙转氨酶为21U/L,谷草转氨酶为22U/L,都稳稳妥妥地在正常范围内。

     

    实际上,使用这个方案我很有信心,不仅仅不会伤害肝肾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功能,这也是我用来治疗肝脾不和的基础方案之一。

     

    所以,无论什么病,每一位接受我治疗的患者,我都会建议他们在治疗前后系统查一个肝肾功能全套,以及彩色B超看看,如果是乙肝患者,我还会让他们在治疗前后查一个HBVDNA。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中医西化”,实际上,治病我依然是用中医思维,但是,我主张建立基于证据的中医学,无论声称合理地使用中药可以保护肝肾功能,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中药会损害肝肾功能,无论是声称中药可以抑制乙肝病毒,还是认为中药会贻误乙肝患者的治疗时机,都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的确有一些中药是会伤害肝功能的,例如金不换,何首乌,土三七,千里光,野百合等等,但是另外又有一些中药可以有效地保护功能,例如甘草,丹参,五味子等等,所以,中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药伤肝,中药不伤肝,而是应该在熟悉中药药理的中医的指导下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中药。

     

     

    一个擅于保护患者,也擅于保护自己的中医医师,不应该拒绝化验、放射、B超等现代诊疗技术,因为让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同时,患者的指标如果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变化,也是证明中医的有力证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作者 | 开心爸生孔令凯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最近有读者在问,在腹泻时,大便常规中白细胞有什么用,是不是升高就是细菌感染,比较少或者没有就是病毒感染。

     

    好,今天说说这个问题。

     

    简单粗暴版

     

    其实,腹泻时不用考虑该项检查了,用处不大。

     

    明确指出了,不能依靠粪便白细胞多少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不能根据粪便白细胞增多诊断感染性腹泻。

     

    但是现在大家都查(国内外都这样),所以,如果查了,就当个参考而非诊断依据是可以的。

     

    一 之前认为的,大便中白细胞增高有什么意义?

     

    1918年,也就是100多年前,Willmore 和Shearman首次进行了大便白细胞的检查[1],详细的描述了细菌性腹泻和阿米巴痢疾患者大便中的白细胞分布和形态(下图),认为这是一种比便培养更快捷和准确的方法。

     

     

    上图是细菌性痢疾大便中的白细胞形态,最大的细胞是核固缩的巨噬细胞,中间的是多形核白细胞,不规则的那个是被细菌毒素导致的细胞形态变化。

     

    之后,到了1950年代,托马斯(Thomas)在1954年指出,大便白细胞检查既简单省钱,效果还好。医学界的普遍的认识是,急性腹泻时,大便中白细胞提示侵袭性疾病,提示细菌感染,可以估计便培养是否阳性,可以确定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大便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而细胞数量少,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经过抗生素治疗后,如果大便中白细胞数量减少,提示治疗效果好。

     

    之后,虽然有些质疑,但是这个观点被医学界普遍的认同和接受,在199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把粪便白细胞测定结果,作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流程标准。

     

    当然,现在这个观点被否定了,看第3和第4条。

     

    二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之前普遍认为,细菌感染导致腹泻时,是因为细菌侵袭肠道,导致肠粘膜炎症,出现炎症时,就会有大量的白细胞,粘膜破损后,白细胞进入大便,导致其含有大量的白细胞,这是肠壁炎症的表现。

     

     

    而病毒性腹泻时,肠粘膜是完整的,是病毒导致肠粘膜的吸收水分功能降低,或者将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没法吸收糖分,引起肠道内的糖将肠道外的大量水分吸收到大便里(渗透性腹泻),这时白细胞数量低。

     

    但是现在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正确的。

     

    三 为什么是不正确的呢?

     

    因为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病毒感染时,肠壁炎症比较轻,细菌感染时,肠壁炎症重。但在实际中,发现不是细菌感染的才出现大便中白细胞高,病毒感染的白细胞低或者没有。

     

    研究发现,使用大便中白细胞预测便培养结果,当敏感性峰值为70%时,特异性仅为50%;如果将特异性提高到90%时,敏感性仅有40%[2]。

     

    所谓特异性就是一旦确定就是这个病,不会是其他疾病的程度;所谓敏感性,就是有一点点疾病预兆时,就能发现这个疾病的能力的高低。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粪便白细胞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会降解,难以准确识别和定量。在炎性腹泻中,粪便白细胞是间歇性存在的,并且在粪便中分布不均,限制了敏感性[3]。

     

    另外,早在1976年,Pickering报道中提到,粪便白细胞也不能预测疾病的恢复情况,因为其与粪便中侵袭性病原体也缺乏相关性。

     

    四 现在怎么定位其意义呢?

     

    粪便白细胞检查可用于区分炎症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能提示肠道有炎症,但不能用于确定腹泻的传染原因,也就是不能用于区分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并且有研究认为在住院病人中,便白细胞也区分不了是否炎症感染[4]。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5]和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3]最新的腹泻管理指南(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发布)不建议进行粪便白细胞分析。现在已经有一些医院开始不进行便白细胞检查了。

     

    所以,在腹泻时,不要使用便常规白细胞来明确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了。

     

    但是,如果真的已经查了便常规了,可以结合临床表现,能当个参考。比如:

     

        孩子排脓血便,孩子发热逐渐加重,状态不佳,那这时便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多,更能提示细菌感染,当然确诊还得靠大便培养。

     

        孩子排稀水便,不发热时精神挺好的,大便白细胞数量很少,高倍镜视野下就几个,那提示病毒可能性大。

     

    那如果以上情况反过来怎么办?以临床表现+大便状态判断,必要时就行进便培养,不用管便常规白细胞数目。

     

    作为儿科医生,大家可能就是觉得在临床中,遇到的病历中就是细菌感染的白细胞升高明显,病毒感染的白细胞多数不高,觉得非常有用。

     

    但是确实个人经验这时没法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当做一个小参考是可以的。有这种感觉,可能和自己总结病例少有关,见到一致的病例,就记住了,加深了印象,而不一致的病例就略过了。久而久之,想法就固化了。

     

    五 现在查便白细胞普遍吗?

     

    虽然指南已经说没啥用处了,但是在腹泻时,进行大便细胞检查在全球仍然很普遍,咱们国家这样,美国也是这样的。整个被接受的过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大家想法没这么快就转变。

     

    虽然我们也知道查了大便,看下白细胞不能当做诊断指标,但是不查心里可能就缺了点什么,觉得诊断不完整。再加上还能当个小参考,能给家长解释明白,有时不查家长也不放心(就查个便,孩子也没有损伤),所以,现在查的还真是很多。

     

    另外也有些比较权威的文章会提到,在考虑病毒感染,比如轮状病毒感染时,如果便白细胞高,要考虑细菌感染等问题,要进一步检查等等。也会让人感觉,不查的话会漏诊。

     

    还有些机构会建议,如果腹泻大于4天,就进行便白细胞检查,认为其升高作为沙门菌、艰难梭菌、志贺菌等感染指标[6]。所以,权威机构文章也得保持一致,让大家都一致的做法。

     

    六 那大便中白细胞结合潜血实验或者便乳铁蛋白或钙卫蛋白呢?

     

    有同事会思考,那如果白细胞结合潜血实验等,是不是就能好些呢,因为大便有血又有白细胞,不是提示细菌感染吗?

     

    这个也不对,因为也有研究发现了,在大多数细菌性腹泻中,潜血阳性或白细胞阳性均未超过50%,仅在10例志贺氏菌的病例中,两项测试与粪便培养物有明确正相关性(70%)[7]。

     

    其实通过这点,也可以知道,大便常规中的红细胞等,在腹泻时作用也不大。

     

    另外,粪便乳铁蛋白现在也有地方再查,将其作为粪便白细胞的替代标志物,因为它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不会降解,比白细胞稳定。

     

    但是因为母乳中有乳铁蛋白,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其大便中会存在不同量的乳铁蛋白,导致结果不好分析。

     

    粪便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的检测中有价值,但是对于感染性腹泻其研究还不完全,目前还不能用于诊断。

     

    所以,便常规结合这些看,用处也不大,还是得以临床为主。

     

    参考文献

    [1].Gupta, A..Devolution and Devaluation of Fecal Leukocyte Testing. JAMA Internal Medicine.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8.3150

    [2]. Huicho L. Fecal screening tests in the approach to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a scientific overview.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6;15: 486-494.

    [3].Andi L Shane.2017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arrhea.Clin Infect Dis. 2017 Dec 15; 65(12): e45–e80.

    [4].L. A. Granville.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Fecal Leukocyte Test for InpatientsJ Clin Microbiol. 2004 Mar; 42(3): 1254–1256.doi: 10.1128/JCM.42.3.1254-1256.2004

    [5].Riddle, Mark S.ACG Clinical Guidelin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cute Diarrheal Infections in Adults.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May 2016 - Volume 111 - Issue 5 - p 602-622 doi: 10.1038/ajg.2016.126

    [6].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White Blood Cell (WBC) in Stool.https://medlineplus.gov/lab-tests/white-blood-cell-wbc-in-stool/

    [7].HUICHO, L. Occult blood and fecal leukocytes as screening tests in childhood infectious diarrhea.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1993,,12(6), 474–477. doi:10.1097/00006454-199306000-00004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