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指南指导高尿酸血症患者怎么治疗?

专家指南指导高尿酸血症患者怎么治疗?
发表人:主治医师葛现伟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会保持平衡状态。但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
 
正常膳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7mg/d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从而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7条原则和建议。

1、食物多样,限制嘌呤
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宜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每天全谷物食物不低于主食量的30%,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30g。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要科学选择食材,以低嘌呤膳食为主,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应尽量避免选择。可适量食用大豆、加工的豆腐、豆干等豆制品,不宜多加食用。鸡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
 
另外,每个个体对食物的反应程度不同,有痛风发作病史的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要尽量避免食用既往诱发痛风发作的食物。
 
2、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不少于500g,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应当占一半以上。乳蛋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鼓励每天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新鲜蔬菜(如菊苣、鲜百合)、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樱桃、草莓等)、植物性饮料(如无糖咖啡、茶)和草本植物(如薏苡仁、益智仁)等通常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如生物碱类、酚酸、黄酮类、芪类及苷类等,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尽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作用,因此水果的摄入量与痛风无显著相关性。建议每天水果摄入量200-350g。
 
3、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定时、规律性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 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ml。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
 
饮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因此,应限制饮酒,且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不饮酒。

4、科学烹饪,少食生冷
 
少盐少油、减少调味品、清淡膳食有助于控制或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g。减少油炸、煎制、卤制等烹饪方式,提倡肉类汆煮后食用,尽量不喝汤。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其嘌呤、盐分含量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不宜食用。
 
另外,经常食用生冷食品如冰激凌、生冷海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同时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加,诱使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少吃生冷食品。
 
5、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超重肥胖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规律运动,实现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同时,避免过度节食和减重速度过快,以每周减低0.5-1.0kg为宜,最终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18~64 岁成年人健康体重的体重指数适宜范围为18.5-23.9kg/m2,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 20.0-26.9kg/m2。
 
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以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或无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运动项目,并适量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痛风性关节炎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6、辨证辨体,因人施膳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痛风间歇期,应避免寒冷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严格限制嘌呤和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低盐膳食,尤其避免食用甜、油腻、酸、涩食物;可食用薏苡仁、橘皮、茯苓代茶饮。
 
7、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春季养肝,膳食应清淡、爽口,以每天所需能量为基础摄入碳水化合物,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夏季暑热,食物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好,推荐吃丝瓜、冬瓜等,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畜肉,少吃生冷食物。
 
秋季暑气渐消,燥气当道,应少吃鱼、虾、螃蟹,推荐吃莲子、莲藕、荸荠、百合等。
 
冬季温补,注意保暖御寒,膳食上控制火锅、烤串、肉汤等摄入。
 
此外,痛风性关节炎遇冷容易诱发,在气候冷热交替的秋冬、夏秋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夏季注意空调温度不要过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提到尿酸高,很多人首先就想到痛风。

    痛风引发的剧烈疼痛会促使人尽快就医,但高尿酸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等到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时,内脏可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介绍高尿酸是如何悄悄伤害内脏的,并教你如何防治。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黄建林

    无症状高尿酸,内脏悄悄受伤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可能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即老百姓常说的“痛风发作”。但尿酸盐结晶并不只是沉积在关节处。

    在临床上,约10%的高尿酸血症者会发展为痛风。所以,大多数高尿酸血症者尿酸超标,却没什么症状。这会让他们放松警惕。

    高尿酸可以沉积于关节、肾脏,刺激血管壁,使葡萄糖利用低下,导致关节炎、尿毒症等多种疾病。有研究证明,尿酸高的人患高血压、脑卒中、2型糖尿病、肾衰竭的风险都明显高于常人。

    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

    高尿酸血症可能造成肾结石,损伤肾小管和肾间质,可导致肾脏病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尿酸性肾病:常见于淋巴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化疗后,血液及尿中尿酸水平急剧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

    表现为突然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尿酸性肾病:常出现在合并高尿酸血症10~20年后。尿酸结晶长期慢性沉积于肾间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

    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可出现轻到中度蛋白尿,化验检查会发现肾小管功能异常。

    尿石症:尿酸经尿液排出过程中,由于尿酸浓度过高,从而析出形成结晶,逐渐长大可堵塞尿路。

    表现为腰部剧痛、肉眼血尿,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无论哪种肾脏病变,长期慢性发展,终将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严重疾病。

    长期高尿酸血症还可影响心脑血管系统,可以造成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男女尿酸各有“临界值”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的结果,与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

    在日常饮食中,有人爱吃大量肉类,也有人喜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当人体的代谢出现异常,使得产生的尿酸大于排泄掉的尿酸,人体的血尿酸就会超标。

    男性、肥胖者、有家族病史者、高嘌呤饮食者都属于高危人群。

    正常人体内血尿酸浓度为,男性:150~350毫摩尔/升,女性:100~300毫摩尔/升。

    医学上将高尿酸血症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微摩尔/升,女性高于360微摩尔/升。

    因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为420微摩尔/升(不分性别),超过此值就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腔和其他组织中沉积。

    有些高尿酸患者没有出现痛风症状,不重视、不控制尿酸水平,长期任其维持在高水平状态,时间一长,对脏器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虽然没有痛风发作,但尿酸超标的患者仍然应该就医治疗。

    如何预防高尿酸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关键。大家应加强综合管理:

    调整生活方式

    选用低嘌呤食物,如新鲜果蔬,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汤、海鲜;

    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以水、碱性矿泉水为好,不推荐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必须限制饮酒;

    坚持适量运动,高尿酸血症患者较适合快走、慢跑。运动量要适中,每周5次以上为宜;

    控制体重,体重达标可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并发症。

    控制高危影响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和慢性肾病等高危影响因素;

    就医时要告知医生病情,医生会在处方中避免使用会令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大于2克/天)、利尿剂、左旋多巴等;

    即使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也只能降低60~90微摩尔/升的尿酸,因此尽早到风湿科或内分泌科寻求治疗尤为重要;

    高尿酸血症合并三高或冠心病的患者,当血尿酸大于420微摩尔/升(也有指南推荐大于480微摩尔/升)时,就该使用降尿酸的药物治疗,将尿酸控制在360微摩尔/升以下。

    提醒:没合并上述疾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水平超过540微摩尔/升时,大多数专家认为也该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

  • 家里的一位阿姨,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说她脚疼,走不了路,每次只要走上几分钟就必须停下来休息,最夸张的一次是我跟她一起出去玩,回来的路上,在离家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时,跟我说她实在走不动了,让我帮她去找一辆小黄车,由于正好赶上下班点,我们在的地方也没多少小黄车,我不得不走了很远帮她找到了一辆小黄车,她这才勉强回到了家。

     

    这位阿姨有类风湿,我一直以为阿姨是因为类风湿,或者骨质增生的缘故才会脚疼的无法行走,但后来跟骨科的医生交流后,才明白骨质增生不会出现这种越走越疼的情况,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会随着活动的增加稍有所减轻,建议我带阿姨去化验个尿酸,看看是否是高尿酸血症,果不其然,阿姨的化验单显示,尿酸578umol/L,这也就是阿姨无法行走的原因。

     

     

    由于是首次发现,所以医生建议阿姨先饮食控制。在我给阿姨的建议中,除了少吃肉类及嘌呤高的食物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喝苏打水,一周后再见到阿姨,她说她的脚疼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那么,阿姨的症状改善是因为苏打水的缘故吗?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代谢出现出现问题时,血尿酸就会增高,出现高尿酸血症,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出现症状,很多人是无症状的。但当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时,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组织中,最常见的沉积部位是关节,这事就会出现痛风症状。

     

    当去医院就医时,大夫会开碳酸氢钠片口服,可以起到中和尿酸的作用。苏打水就如同碳酸氢钠,也同样可以起到降尿酸的作用。所以,痛风的患者可以通过和苏打水来降尿酸。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苏打水形形色色,购买时一定要区别出真正的苏打水。如果饮食调节之后,症状没有得到没明显改善,尿酸依然没能控制住,就需要要通过药物治疗,将尿酸控制在350 umol/L左右,毕竟高尿酸血症潜在的心肾关节损害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

  • 三高疾病还在肆虐横行,第四高又开始“为祸人间”。

     

    它就是高尿酸。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尿酸值在149~416μmol/L,女性在89~357μmol/L之间。

     

    一旦尿酸值长期超过420μmol/L,会诱发多种并发症。

     

     

    45岁的老徐半夜被送往医院,经过检查他的尿酸值高达820μmol/L,而且血压血氧持续降低,确诊肾衰。

     

    妻子不解的问:我每天都给他补肾,怎么会得肾衰呢?

     

    原来,早在3年前老徐就检查出了尿酸高,当时医生建议,最好戒酒,要不然会伤害肾脏健康。

     

    妻子为了给他补肾,每天做猪腰子给他吃,还经常炖一些补汤,希望“吃哪补哪”。

     

    最近,老徐经常觉得腰痛,这天晚上上厕所时出现了严重的刺痛感,这才被送往医院。

     

    好在抢救及时,老徐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但却需要长期接受透析治疗。

     

    医生提醒:这2个做菜习惯是诱发尿酸升高的“催化剂”

     

     

    习惯1:经常吃猪腰子

     

    中国人经常觉得“吃哪补哪”,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反而会伤害身体健康。

     

    猪腰子作为动物内脏,嘌呤含量非常高,长期大量摄入,会加速嘌呤向尿酸的转化,提高血尿酸值

     

    猪腰子是动物的肾脏,也是代谢毒素的器官,有毒物质、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加速肾损伤。

     

    习惯2:经常喝浓汤

     

    牛羊肉汤、骨头汤、菌汤等都是典型的高嘌呤食物。

     

    肉类在熬制的过程中,肉中的嘌呤大量溶于水中,导致汤汁嘌呤含量飙升。同时油脂含量升高,大量摄入会导致血脂粘稠,反而提高了血尿酸值。

     

    尿酸高的人,排尿时有4处异常,要警惕

     

    1、尿量减少:尿酸值长期居高不下,会析出尿酸结晶堵塞在肾小管内,导致排尿出现障碍,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2、尿液颜色改变:肾脏受损后,对尿液的过滤减弱,引发泡沫尿。肾功能下降还会导致尿液颜色呈现洗肉色、浓茶色等。

     

    3、尿痛:尿酸结晶堵塞排尿管后,排尿时会引发刺痛感,并发尿路感染。

     

    4、夜尿增多:夜晚血液流速减慢,尿酸结晶析出较多,会导致夜尿增多。

     

    降尿酸,坚持“少碰3物、多做3事”,尿酸蹭蹭降

     

    少碰3物

     

    第1:海鲜

     

    大部分的海鲜嘌呤含量都非常高,贝壳类海鲜嘌呤含量更是远高于300mg/100g。

     

    长期摄入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引发高尿酸血症及肾衰。

      

    第2:酒

     

    确诊高尿酸后,一定要控制好,尽量远离酒。

     

    酒精进入人体会刺激乳酸生成,乳酸和尿酸在排泄上相互竞争。

     

    乳酸含量过高会抑制尿酸排出,延长尿酸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增加尿酸结晶的析出。

     

    尤其是啤酒中,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剂”—维生素B1,这两者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使尿酸水平升高。

     

    和高尿酸食物一同食用,对身体的伤害更是加倍的。

     

    第3:饮料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添加剂,进入人体会刺激嘌呤向尿酸的生成。

     

    过量的糖分摄入还会导致胰岛素代谢障碍,诱发血糖升高。而高血糖与高尿酸同为血液代谢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会提高尿酸水平。

     

    多做3事

     

    第1件:多喝玲雁菊

     

    高尿酸患者必须多喝水,增加排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但除了喝水,还可多喝些茶,有助于尿酸分解、排出。

     

    玲雁菊,是降尿酸的能手,它含有丰富的胆碱、黄酮。坚持喝,可减少嘌呤生成,减少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又能加快血液中的尿酸溶解消失,从而降低尿酸水平,帮助预防痛风、肾衰竭。

      

    第2件:多运动

     

    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体内尿酸增加的危险。其原因是肥胖会导致肝脏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尿酸代谢异常,增加痛风危险,同时也会增加高血脂、高血糖的风险。

     

    而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能有效消除脂肪,控制体重。

     

    需要注意,运动后要及时补水,以免尿酸浓度浓缩,增加肾衰竭的风险。

     

    第3件:多体检

     

    建议,每次检查可以间隔3个月。体检能及时控制体内的尿酸水平,从根源上预防高尿酸发生,降低痛风及并发症患有率。

     

    检查尿酸水平前的注意事项:

     

    1、 检查前3天,要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2、 绝对禁酒;避免剧烈运动;

     

    3、 检查尿酸值当天,需要空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降尿酸防痛风,这2个方面,缺一不可


    血尿酸偏高,尿酸就容易在体内温度相对较低的部位(通常是关节腔周围)结晶析出。

     

    这就好比海水晒盐。

     

     

    这些尿酸结晶,对人体来说是个异物,会招来免疫细胞对其攻击,引发炎症,从而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因此,想要防治痛风,降低血尿酸是关键。而血尿酸的水平,是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的综合结果。

     

    因此,想要降尿酸我们需要做到以下2点:

     

    (1)要减少尿酸来源

     

    体内尿酸有2个来源。

     

    一个是饮食摄入的嘌呤经过代谢变成尿酸,占20%。另一个是体内代谢、细胞衰亡过程中产生,约占80%。

     

    为此,我们需要在少吃高嘌呤食物的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自身产生过多尿酸。

     

    (2)要加大肾脏排泄

     

    肾脏是尿酸最主要的排出通道,因此若肾脏发生病变等会导致其排泄功能受损从而直接导致尿酸升高。

     

    此外,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尿酸生成量过多超过了肾脏排泄的最大限度,尿酸结晶就会堆积在肾脏、关节等部位,最后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常说省钱需要“开源节流”。

     

    但若我们想要血尿酸这个“蓄水池”水位降低,就得“节源(减少尿酸生成)开流(加快肾脏排泄)”了。

     

     

    下文将为您介绍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您防控痛风。

     

    减少尿酸来源,生活上得有这3个禁忌

     

    (1)少吃高嘌呤食物:减少外源

     

    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就是尿酸。吃过多高嘌呤食物,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活中,嘌呤含量从低到高可大致分类为:蔬菜<肉类<海鲜。

     

    具体嘌呤含量见下表。

     

    (2)不喝蜂蜜和含糖饮料:减少内源

     

    蜂蜜和含糖饮料,之所以那么甜,在于里面富含果糖。

     

    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倍左右。

     

    果糖作为一种单糖,极容易被肠道吸收,并消耗掉ATP。这会导致能量代谢异常,产生过多尿酸。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喜欢喝碳酸饮料而得痛风的案例。

     

    (3)不缺氧不低血糖不应激

     

    嘌呤真正占大头的是内源性的80%。而这80%,与身体是否缺氧、是否低血糖、是否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人体三大能量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在代谢时都会产生酸性废物。

     

    l 能量主要来自于糖。如果血糖平稳,血氧充足,糖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不影响尿酸。

     

    l 如果缺氧、血糖过低、能量不足时,脂肪和蛋白质会参与提供能量。而它们会附带产生大量丙酮酸和尿酸。

     

    l 在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下,能量需求量大,脂肪和蛋白质参与能量供应的几率大增,更容易导致高尿酸。

     

    因此,想避免内源性尿酸升高,我们需要“不缺氧、不低血糖、不应激”。

     

    具体来看,就是要多深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按时吃饭避免低血糖发生,避免熬夜负面情绪等应激状态。

     

    加快肾脏排泄,3件事要常做

     

    (1)多吃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能够增加尿液的PH值,从而让尿液能够溶解更多尿酸带出体外。

     

    而所谓碱性食物,指的是那些代谢最终产物的酸碱性,与口感无关。

     

    通常植物性食材呈碱性,而肉食类多呈酸性。

     

    若你的尿酸比较高,也可以直接口服小苏打或者喝一点苏打水。

     

    (2)常喝水,补充抗炎物质

     

    尿酸过高时,就会以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软组织和肾脏中,引发痛风、关节肿大。

     

    痛风患者应多饮水,加快尿酸排泄,将血尿酸控制在合理水平。每日饮水量应在2升以上。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多喝可辅助降尿酸、抑制炎症缓解疼痛的花草茶,补充菊甙、类黄酮等物质。

     

    这2种植物化学物质,可抑制嘌呤代谢,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含量,从根本上改善痛风。

     

    菊甙、黄酮需要从植物中获取。每日泡服鳄嘴花茶,即可满足菊甙、类黄酮的摄入量。

     

    此外,鳄嘴花茶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炎症,缓解疼痛。

     

    在我国,鳄嘴花茶主要产自海南,去那儿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3)多做有氧运动,加快血液循环

     

    运动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速度。

     

    对于肾脏这个过滤站来说,循环进入的原料越多,排出的废物就越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需要进行有氧运动,而不是短暂爆发型的无氧运动。

     

    这是因为无氧运动会快速耗干ATP,导致AMP增加。而AMP则是体内尿酸的重要来源。

     

    另外,运动完之后要记得及时补水。

  • 运动如果可以降尿酸,还不如多花点钱去蒸桑拿、汗蒸了,有钱人也就不会痛风发作了!

     

    不过说运动可以降尿酸的,陈医生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可能跟运动可以减少肥胖、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发生,还有就是运动可以出汗等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运动真可以降尿酸吗?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想通过运动来降尿酸肯定是不靠谱的。只不过运动可以减肥、减少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发生的同时也可以防止高尿酸确实是真的,因为这几年来伴发高血尿酸的因素就有慢性肾病、高血压、肥胖缝因素,而运动对它们确实是有利的,只不过顺便带了下高尿酸的发生,但不代表运动可以降尿酸!

     

    其次,当然我们有的人会说运动可以出汗,汗里面含有尿酸成份呀!确实,这点没错,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钾,确有部分的含氮代谢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但这不能说汗液就是人体排泄尿酸的主要途径,只能说是有排,但微不足道!

     

    因为我们体内的尿酸主要经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的,其中肾脏排出占了三分之二,剩下基本上由肠道排出。而且有专门研究显示汗液中尿酸的浓度最高只能达到三十多μmol/L,换句话说你每天跑来跑去,猛出汗,假如出5L汗,你也只能排出10多毫克的尿酸,而你尿一把,那就是几百毫克!最主要的是还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大量的出汗还会导致尿液的减少,而尿液又是尿酸的主要排出途径,这样只会让尿酸从我们体内排的更少,所以,让高尿酸患者多喝水不是让你多出汗的,而是让你多上厕所的!

     

    最后,一旦运动导致尿液减少,尿酸不能及时排出,势必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形成尿酸结石,诱发痛风。而且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还会导致乳酸堆积,与尿酸同时竞争肾脏排泄途径,更加抑制尿酸的排出,血尿酸只会越来越好。

     

     

    但注意:这不是说尿酸高就连运动都不能运动,适当运动也是必要的,只不过要注意两点:

     

    • 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选择温和不易大量出汗的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运动;
    • 就是不管在运动前,还是在运动中、运动后都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的尿量不低于1500—2000ml。如果气温高,应该补充更多的水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这种疾病不挑人,也不挑性别,可在任何人、任何年龄段发作,并且往往是发无定处,伴有水肿型瘙痒的风团骤起骤降,让人防不胜防。更棘手的是,这种疾病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无法查明具体原因,所以常常是一朝得,年年得,那么面对这个难缠的对手,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荨麻疹反反复复发病的原因

     

     

     

    在中医文献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其后《金匮要略》提到:“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诸病源候论》也载:“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不过,具体到“荨麻疹”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过去西方国家有人与荨麻接触后出现风团和瘙痒而得名,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种病情即便在没有接触荨麻时也会发作,但这个名称被沿用至今。

     

    由此看来,中医对于荨麻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比西方早,认识的也更加深刻和到位。其中 《素问·风论》说过:“风者,病之长也”“风者,善行而数变”。中医素来将“风”看作很多疾病致病的主要因素。对于荨麻疹这种疾病,中医更是将其与风做了紧密的联系,因此荨麻疹所起的疹子,也被称之为“风团”。

     

    “风”虽然被中医认为是致病因素,但却只是诱因,属于外部因素。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禀赋不耐、腠理失密所致,如果正好赶上外感风热、风寒、风湿之邪或者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膏粱厚味之品,致脾胃失调、湿热困脾、化热动风或卫外不固,风邪就会最终郁于皮毛肌腠之间,导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这个时候正邪就会相搏,相搏就会导致起疹。

     

    “引起风邪入侵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所致,因为如此才给了邪气趁虚而入的机会。再加上吃辛辣食物、调料等诱因,最终才会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中医在对待荨麻疹这个问题上秉持的态度依然是扶正才能去邪。

     

    中医对治疗荨麻疹的认识

     

     

     

    中医治疗荨麻疹方面,与中医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切忌千人一方,而是应该根据患者所患荨麻疹类型不同,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将荨麻疹通常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胃肠湿热型、气血亏虚型等。不同类型的荨麻疹在症状表现上通常有不同的特点。

     

    风寒型荨麻疹患者治疗注意以治宜疏风散寒。风热型患者则主要是治宜清热疏风;而胃肠湿热型患者治宜表里双解、通腑泄热;气血亏虚型主要治宜补气养血,佐以散风。不同类型荨麻疹,中医治疗中用药搭配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种中药,不同病情的用量与比例也是不同的。

     

    发病时就服西药,病情缓解了就擅自停药,这也是不可取的。治疗荨麻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病情得到缓解后,也应该遵照医嘱来决定何时停药,不能自己擅自停药,很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再一次发作。同时服用任何药物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寻找所谓的偏方、秘方。

     

    对于荨麻疹患者而言,应该做到平日避免接触可诱发瘾疹的常见因素,比如花粉、屋尘、动物皮屑、汽油、油漆、杀虫喷雾剂、农药、煤气等。忌食某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鱼、虾、蟹、贝类、羊肉、牛奶、蘑菇、竹笋、酒类等。同时应该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建议大家在十一点前睡觉,切莫熬夜。荨麻疹患者自身的注意才是战胜这种疾病的关键因素。

  • 人们通常把人体对外来侵袭、识别和排除异物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是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尽快提升自身免疫力,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才是防病的根本途径。

     

    日常饮食营养均衡

     

    要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充足及均衡。尤其对上班族来说,蔬菜及水果明显摄取不足,因此要提醒自己每餐―定要吃蔬菜水果,并且尽量吃多种类的食物,不要总是吃某些特定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营养的偏废。

     

    餐桌常见香菇木耳

     

    研究显示,食用真菌、植物多糖等多糖类食品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尤其是香菇中已证实含有一种干扰素诱导剂,能干扰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抗病毒免疫力。建议大家多吃菌类,如香菇、木耳、灵芝,以及银耳、竹荪等,此外还有植物多糖类如魔芋、苑菜、萝卜等,但并不是短时间内大量吃就能提高免疫力,而是要长期有规律地摄入。

     

    牛奶大蒜捍卫健康

     

    此外,不要忽视大蒜这个“健康卫士”,每天吃两个蒜瓣。大蒜不仅抗氧化,还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毒,对于巨细胞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增加白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

     

     

    综合补充微量元素

     

    在注意了日常饮食,并摄取了多糖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之后,不能忽视的还有体内的各种维生素是否充足和平衡。

     

    尤其要注意补充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群。其中维生素C能增加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提升血液中干扰素的含量,是有效的抗氧化物和增强免疫力的维生素。

    而维生素E为自由基的克星,也可促进抗体产生,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

     

    维生素B群则与体内的抗体、白细胞的产生有关,缺乏维生素B群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及抗体的产生。

     

    此外,矿物质也是影响人体免疫力的重要角色之一。普通人平时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乏什么维生素,不妨补充专门添加了微量矿物质元素的综合维生素补充剂,不仅能让人精力充沛,也能提升抵抗力。

     

    充足睡眠对抗病毒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也是密切相关的。每日的睡眠最好保持至少8小时,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会给机体造成损害,包括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和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

     

    少油少盐少糖少酒

     

    很多人喜欢吃甜食,但甜食会影响白细胞的制造与活动,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每天坚持有氧运动

     

    在饮食、睡眠之外,运动也是构筑良好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有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如果人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

     

     

    调节情绪保持乐观

     

    增强免疫力的最后一剂良方,就是保持心情的愉快与内心的平衡,这与我们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免疫力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已经有研究发现,敌视、悲痛、失落、忧愁等消极情绪都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开朗活泼的性格、愉快的情绪则会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人只有在内心平衡愉悦的状态下,免疫力才是最强的。

  • 你吃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20分钟、15分钟,还是更快一点?

     

    有人早餐匆匆扒拉几口就出门,有人在工位前迅速“插空”解决一顿饭,还有人狼吞虎咽却仍觉不饱,于是又开始新一轮风卷残云……

     

    吃太快不仅拖累了消化系统,还会影响人体内血糖值和胰岛素的分泌,让人越来越胖。

     

     

    《生命时报》通过一项日本实验,分析吃饭速度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并教你如何把吃饭速度慢下来。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高芳堃

     

    吃饭速度影响体重
     


    很多人都认为,吃什么和吃多少,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其实不然。

     

    日本一档综艺节目做了一个实验,探讨吃饭速度对体重的影响↓

     

    快速吃饭时,参试者平均每口食物只咀嚼了4下。

     

     

    整顿饭吃完只花了5分钟。

     

     

    参试者的血糖值从99毫克/分升急速上升,在60分钟左右达到顶峰199毫克/分升。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高血压、内分泌内科市原淳弘教授认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同时会将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

     

     

    快速进食会让体内血糖快速升高,人体会随之分泌大量胰岛素。

     

     

    这部分上升的血糖与胰岛素结合会转化为更多的脂肪,人就更容易发胖。

     

    慢慢吃饭,10天瘦4斤

     

    于是第二天,参试者放慢吃饭速度,进食同样的食物。每口食物咀嚼28下,一餐饭吃完花费30分钟。

     

     

    测量发现,他的血糖值在吃饭时缓慢上升,在90分钟左右达到顶峰129毫克/分升,远比吃饭快时上升的少。

     

     

    此外,参试者表示,放慢了吃饭速度,自己的饭量也会减少,这是人体的“饱腹感中枢”在起作用。

     

     

    人的血糖值大概从开始吃饭15分钟后显著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此时大脑会反馈“我吃饱了”的信号给肠胃。吃的太快,大脑来不及反馈这个信号,就会不停地多吃。

     

     

    参试者放慢进食速度吃饭,10天后,体重降低了2.1千克。

     

    细嚼慢咽,身体会感激你
     

    吃饭速度慢一点,在细嚼慢咽之中充分享受食物的滋味和营养,你的身材和身体,也会比吃饭快的人更好。

     

    保护消化系统

     

    细嚼慢咽能促进胃液分泌,将食物磨得更细,便于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

     

    让排便顺畅

     

    吃饭太快可能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的紊乱,引起便秘。吃饭速度慢些,让大脑在你咀嚼的同时做出反应,指示消化器官做好相应准备。

     

     

    保护口腔健康

     

    细嚼、多嚼可以锻炼下颚力量,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

     

    咀嚼时分泌的唾液里含有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可以有效阻止口腔内细菌的停留和繁殖。

     

    有助健脑

     

    日本生活网站“活力门”刊文指出,吃饭时多咀嚼(一口嚼20~30次),可以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从而帮助健脑。

     

    愉悦身心

     

    心理学家理查德·沃夫森提醒:“花一点时间享受食物的美味无论对心理还是生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提高工作效率。”

     

    用一定的节奏咀嚼,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

     

    4步让吃饭速度慢下来 

     

    长期进食过快,也是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索之一。想要拥有好身材和好身体,首先要从“慢慢吃饭”上下功夫。

     

    1.增加咀嚼次数

     

    一边牙齿咀嚼5次,换另一边,这个动作重复三遍。两边牙齿交替使用,让肌肉得到充分锻炼。

     

     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弱,一口饭最好嚼25~50次,才能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帮助食物消化。

     

    2.固定吃饭时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花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早餐分两步吃>

     

    早上赶着上班、上学,往往吃饭时间很紧张,建议把早餐分成两步:

     

    早上出门前吃一顿,牛奶加面包、豆浆加包子,都能很快下咽。

     

    到目的地后加餐,吃点坚果、水果,喝杯酸奶。

     

    午餐集中注意力>

     

    很多人中午吃饭时还沉浸在工作状态,建议上班族中午趁着吃饭的机会调整心情,暂时忘记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

     

    晚餐加点粗粮>

     

    晚餐可以吃一点杂粮粥和凉菜,凉拌蔬菜纤维多且水分含量高,会增加咀嚼次数。同理,粗粮吃起来也比白米白面慢。

     

    3.增大食物体积

     

    食物做得体积膨大,能量密度偏低,人们会吃得慢一些、少一些。

     

    按照这个原理,建议用杂粮粥来做主食,一大碗粥里的干物质只有不到10%。另外可以增加果蔬等高水分含量的食物,不要扔掉有嚼头的皮和外层叶子。

     

    4.换套餐具

     

    餐具方面,可以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用小汤匙代替筷子,或者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能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有助减少热量摄入。

  • 有人说,“补钙”是一生的必修课:生长发育时、怀孕生子时、上了年纪后……不同时间节点都少不了补钙。

     

    但你有没有想过,明明一直都注重补钙,为什么还会缺钙,甚至骨质疏松?

     

     

    其实,答案可能在你的饮食习惯里。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饮食是如何影响体内钙流失的,并教你科学补足它。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流行病学教授 陈裕明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名誉主委 徐苓

    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口重的人骨质疏松风险高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促进钙的流失,过量钙流失会增加机体缺钙的风险,比如口重的人缺钙风险比一般人高。

     

    钙是骨骼“支撑者”,当钙摄入不足时,骨密度会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为什么口重会导致钙流失?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和钙在机体中会随血液来到肾脏,肾脏将其贴上“有用”的标签后,这两种矿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回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这个过程叫肾的重吸收。

     

    在重吸收过程中,钙和钠是竞争关系,大量钠会制约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研究表明,每摄入500毫克钠,尿钙排泄会增加10毫克。

     

    因此,“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据统计,2011~2015年间,中国成年人膳食钠的每日摄入量为5404毫克,相当于盐摄入量13.5克,依次计算,尿钙排泄量可增加108毫克,占成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800~1000毫克)的11%~14%,这对于钙摄入不足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好吃咸的人不仅要改变饮食模式,尽量做到“盐不过6克”,还要注意膳食钙的补充。

     

    不同人群的缺钙信号

     

    不同年龄段的人,缺钙的表现也不同,对号入座,看你是不是缺钙人群。

     

    儿童

     

    1. 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

    2. 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

    3. “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4. 厌食、偏食;

    5. 白天烦躁、坐立不安;

    6. 智力发育迟、说话晚;

    7. 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

    8. 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等。

     

    青少年

     

    1. 缺钙时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

    2. 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

    3. 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

    4. 易过敏、易感冒。

     

    中年人

     

    1. 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

    2. 易过敏、易感冒、牙齿松动;

    3. 中年女性尤其要当心。

     

    老年人

     

    1. 患有老年性皮肤病痒;

    2.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3. 牙齿松动、脱落;

    4. 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

    5. 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

    6. 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以上自测只是参考,要确诊应该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项目包括钙平衡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钙浓度(正常值2.25~2.75mmol/L)、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和骨矿物质密度测定。

     

    需要提醒的是,缺钙可能导致很多问题:

     

    •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钙容易发生佝偻病、软骨病、生长受阻等。
    • 成年人长期低钙膳食,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
    •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缺钙的话,骨质丢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随之增加。

     

    做好5个细节防止钙流失

     

    除了饮食清淡外,以下几个细节对于防止钙流失也非常重要。

     

    1.在食物中补充钙

     

    一般来说,成人应每天饮用250~500毫升牛奶,以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

     

    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鱼、虾、虾皮、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豆制品等也富含钙。

     

    2.学会晒太阳

     

    人体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它们可以促进钙在人体中的吸收,从而起到强壮骨骼的效果。

     

    • 最佳时间:最好避开正午,选择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的阳台或空旷场所最佳。
    • 最佳时长:春秋季每天20~30分钟、夏季每天5~10分钟、冬季每天30~60分钟。

     

    此外,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3.坚持足量运动

     

    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40岁前就要多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到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4.定期检测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

     

    5.适当补充钙剂

     

    需要补钙者,可适当服用钙剂。需要提醒的是,短时间大量补钙可能无法全部吸收,还会造成便秘、胀气。

     

    如果一天吃一次钙片,建议在睡前服用。如果一天补两次钙,另一次可在早饭后1~2小时,以防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影响钙的吸收,引起结石。

     

    4类人选钙剂要当心

     

    如果确实需要补充钙剂,以下几类人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

     

     

    胃酸过多——选无机钙

    胃酸过多的人最好选择无机钙剂,因为该类制剂可中和胃酸,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最好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

     

    肠胃较弱——选氨基酸螯合钙

    正服用含铝抑酸药的人群,以及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可选择氨基酸螯合钙,因为氨基酸螯合钙如同氨基酸一样能够在整个小肠内被吸收。

     

    胃酸缺乏——选氨基酸螯合钙

    胃酸缺乏患者,也可以选择氨基酸螯合钙,但钙剂和胃药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服用。

     

    糖尿病——勿选葡萄糖酸钙

    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需要补充更多钙,一般主张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糖尿病患者不宜选择葡萄糖酸钙等补剂。

     

    在购买补钙制剂时,最好选择颗粒较小、易吞咽的产品。推荐消费者选择含有磷、维生素D3、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的补钙产品,这些元素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老年人最好饭后服用补钙制剂,以免血钙浓度过高影响心脏健康;

     

    服用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以及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容易和钙离子发生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

     

    选择钙补充剂切忌盲目听宣传、看广告,而是要咨询医师或药师。

  • 现代人生活压力比以前大多了,如果再加上房贷压力、车贷压力、工作业绩压力等,简直喘不过来气。有些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平时可能都是随便应付了事,完全顾不了营养均不均衡、全不全面。

      
    很多上班族一天三顿吃的可能都是快餐、外卖,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肠胃早晚也会出问题。因为很多快餐和外卖都是高脂肪、高油、高盐的食物,长期吃会让肠胃囤积很多垃圾和毒素。

     

     

    肠道“不干净”,有3大危害

     

    营养吸收不了

     

    有些人平时虽然每天都吃东西,但是总感觉吸收不了,身体也日渐消瘦,这可能跟你的肠道“不干净”有关。肠道里堆积了太多垃圾,就会影响健康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就无法运输到人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危害健康。

      

     

    容易便秘

     

    经常吃外卖、快餐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每当连续吃了一段时间的外卖以后,总是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大便干燥、发硬,难以排出。这其实跟你的肠道中毒素太多有关,导致肠道干燥,缺少水分滋润,导致排便困难。

     

    容易长胖

     

    有些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不规律饮食之后,会发现自己的体重有上涨的趋势,其实每天吃的并不算多,但还是长胖了。这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让你的肠道囤积了太多垃圾,消化系统紊乱,脂肪更容易堆积在体内。

      
    这4种食物,是肠道的“清洁工”。没事经常吃,肠道干净,人健康

     

    魔芋

     

    相信减肥人士对它应该不陌生了,作为热量极低的食物,魔芋也被称为“胃肠清道夫”。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热量,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既满足了减肥人群的口腹之欲,又能预防减肥期间的便秘症状。平时适量食用,可以吸附肠壁上的宿便,达到清肠通便的效果。

      
    黑木耳

     

    大家在超市经常会采购的食材可能就是黑木耳了,但大部分人可能还不知道它的功效,只把它当作配菜食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了。其实,黑木耳是“清理”肠道的能手,因为它含有植物胶质,食用以后,能够吸附我们肠道中的垃圾,并及时将它们排出体外。

     

    蕨菜

     

    经常做饭的朋友,可能对蕨菜并不陌生,但不太出入厨房的人可能对它就不太眼熟了。但不了解不要紧,看完文章记住它才是关键。蕨菜和大部分蔬菜一样,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在通便清肠方面有着出色的效果。同时,蕨菜还有降血压的功能,血压不稳定的朋友可以适量食用。

      
    苹果

     

    这是大家很熟悉的水果了,不必赘述,其实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平时经常吃苹果,排便也会通畅很多,这其实是因为苹果中含有果胶、纤维素和半乳糖醛酸,可以清肠道、排肠毒,容易便秘的朋友别忘了吃。

     

    肠道干净,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烦恼,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而肠道中垃圾太多的话,不仅会影响我们进食的心情,进食后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可以及时“清理”肠道。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