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临床上高血糖和糖尿病是有一定区别的,糖尿病的患者一定存在高血糖,而高血糖的患者不一定诊断为糖尿病,两者在临床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而具体的区别有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糖尿病指的是糖尿病的症状伴有血糖值升高,临床上患者出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多食易饥以及身体逐渐的消瘦并且多次测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 毫摩尔每升,随机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每升或者葡萄糖耐量试验两个小时的血糖大于等于 11.1 毫摩尔每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患者症状不明显隔日复查血糖仍然超过以上值,同样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第二,高血糖指的是血糖值高于正常的范围,但却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的存在空腹血糖受损,有的存在糖耐量异常,总的来说是糖调节异常的一个情况,也可以称之为糖尿病前期,实际上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往往空腹血糖大于 6.1 毫摩尔每升却小于 7.0 毫摩每升,随机血糖大于 7.8 毫摩尔每升却小雨 11.1 毫摩尔每升。
第三,糖尿病和高血糖治疗的方式也稍有不同,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而高血糖可以先通过饮食和运动的方式来调理,因为很多高血糖的患者是临时的和暂时性的,比如应激状态下导致的高血糖、药物所导致的高血糖、其他多种因素导致的高血糖,这样的高血糖不能和糖尿病同等看待,去除诱因高血糖会完全的康复,而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需要用药物来终身的维持而避免并发急慢性并发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吗?对血糖影响大吗?今天来看看老糖友分享的经验。
1、老糖人华华
说起无糖食品种类很多,有饼干类,主食类,糕点类,饮料类,冲调类,糖果蜜饯类,代糖类,奶粉类,坚果类等等。
根据国家标准无糖食品并不是一点糖分都没有,而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不高于5克属于低糖食品。
因此,目前市场上多数所谓无糖食品只是“低糖”,远未达到“无糖”。我所选择的无糖食品主食类是全谷物扁粮,饼干类如纤缘饼干,粗纤代餐饼干,太空轻食低Gl代餐饼干,饮料类纯牛奶,冲调类纯燕麦片、纤缘粉,代糖类木糖醇牛轧糖,奶粉类阿尔发牌富铬奶粉,原味坚果云南丑核桃等等。
不过这所有无糖食品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就是葡萄糖),所以不能多吃,想吃一定要计算好热量,减少主食的量,在两餐之间加餐吃,控制好一天的总热量,这样既能吃到美味的零食,解了馋,又不增加胰腺负担,血糖平稳。
注意在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看配料表,它使用了什么糖,则会一目了然。糖友最好做到心中有数。
2、老糖人朱珠
无糖食品是糖人们一直追爱的食品,记得十多年前,我给老妈买无糖食品是在专卖店里买,现在超市及网上也可买到了。
无糖食品种类很多,据我所知有无糖主食类,比如无糖糕点、月饼、汤圆等,还有无糖饮料类,比如无糖酸奶等,还有无糖的糖果类,比如无糖口香糖、糖果等,还有奶制品类,比如无糖奶粉、巧克力,还有就是日常我们做饭使用的调料类,比如无糖酱油、醋。
虽然无糖食品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淘的食物,认为可以放心吃、随意吃。其实不然,“无糖”并非真正的无糖,包装上的无糖主要指不添加蔗糖,蔗糖指白砂糖、冰糖、红糖等,而影响血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所以,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多看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为零就行,总之,不管是啥无糖食品,糖人在饮食上还是牢记管住嘴别贪吃。
3、老糖人安安
真正的无糖食物是不存在的,无糖食品只是用甜味剂取代了蔗糖,比如我买过的饼干,包装盒上注明“不添加蔗糖”,但是饼干本身是用面粉做的,面粉含碳水化合物,吃了同样会升高血糖;又如无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当然,无糖食品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吃,我一般都是在两餐之间、血糖不高时加餐适量食用。想要控制好血糖,还是要驾驭好五驾马车,特别是严格控制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即使没有无糖食物,也可以健康控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日常护理的第一要务,但对于“控制”二字不少人存在着解读上的误区。
有些患者觉得,既然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危险因素,那降血糖就好了,因此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在饮食上克制自己,就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血糖指数;而有些患者恰好相反,总是暴饮暴食,管不住自己的嘴,觉得没有是一针胰岛素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种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才更为可怕,甚至比持续高血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血糖波动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血糖波动呢?其实血糖波动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危害程度的认识只有20多年。
2017年8月24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颁布了全球首部血糖波动共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其中首次指出: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即短期血糖波动,也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显著的血糖变化,即长期血糖波动。
这一分类标准纠正了过去血糖波动只限于短期波动的认识。
血糖波动的危害
1、损伤胰岛细胞: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2、难管控:机体对外源胰岛素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血糖愈加难以管控。
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密切相关,甚至血糖波动的危害还大于持续高血糖。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是缓慢进展的,而波动性是指急性血糖升高,对于身体是一个应激过程。
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试验,观察“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对人体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波动性高血糖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比“稳定高血糖组”更加严重。该项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一些患者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很大,由此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是随之带来的是人们暴饮暴食、饮食的不节制而造成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比如糖尿病,虽然饮食不节律不是主要病因,但是是很重要的诱发因素,因为饮食不节律,再加上不爱运动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外在因素,易造成2型糖尿病遗传感性的个体发病。
那么到底什么是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或者遭到破坏,造成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促进人体内的血循环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的功能减弱,无法使血液中的血糖有效降低,就导致人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三多一少”和体重降低以及其他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等),“三多一少”是指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多食。
糖尿病目前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三、其他(妊娠期糖尿病、儿童糖尿病、老年糖尿病)。
因为造成人体患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一些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胰岛β细胞的破坏等等。所以就导致目前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现在的治疗手段就是通过积极的治疗,以此来达到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上有以下几种治疗手段:
1.刺激胰岛素分泌(如磺脲类药,格列本脲片)。
2.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采用磺胺类联合双胍药物。
3.针对吃饭后高血糖患者,用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饭后血糖。
4.预防并发症,纠正代谢紊乱,提高抵抗力,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达到。
因为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患者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做好日常的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工作:
1.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时定期的检测血糖(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
2.按时吃药,注射胰岛素。
3.身上装上糖块,以防在低血糖时服用。
4.控制饮食,禁吃含糖的甜品及食物,尽量少食多餐。
5.做好足部的护理,防止因受伤出现伤口愈合不了,形成糖尿病足及预防其它并发症的出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活性改变。而血管病变的发生通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会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一、冠状动脉病
冠状动脉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其中,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比较常见,且冠状动脉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
由于糖尿病导致血管受损,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肾方面的疾病。
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我国在2004、2012年的两次糖尿病足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足合并LEAD者分别为62.9%和59.0%,表明糖尿病合并LEAD是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China DIA-LEAD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T2DM患者中LEAD的患病率为21.2%,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足溃疡相比,LEAD导致的足溃疡复发率高,截肢率增加了1倍。
由于LEAD与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动脉血栓性疾病在病理机制上有共性,如内皮功能的损害、氧化应激等。因此,在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故LEAD对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提示价值。
LE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死亡率更高。LEA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达21.1%,与已发生心脑血管病变者再次发作风险相当。
三、脑血管病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为糖尿病并发的系列脑血管疾病, 其中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主要与糖尿病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血液高凝状态、微血管病变以及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 病情恢复慢。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一般的脑血管病治疗原则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处理过程中, 存在诸多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降糖药物的选择、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不管何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加强运动和锻练,即可增加糖的利用,又可增强体质。另外,消除肥胖、吸烟、高脂等易患因素,也很重要。
糖尿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的高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发现自己糖尿病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呢?今天我们就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检查安全范围应该是6.1左右,或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所以,餐前和餐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的血糖在6-7之间,那么可认为是空腹血糖损害,但也不能判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之间也是血糖损害,这种情况说明有可能有糖尿病的发病迹象,积极的预防和改善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如果通过血糖测试血糖值已经超过11的话,那就可能会是糖尿病,但是这个过程还不能判定,因为很多外部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短暂的血糖升高,比如今天吃的糖太多,也会有一过性的血糖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次测量了,如果多次检查的血糖都是11以上,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何控制呢?控制到多少算正常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般都是药物,必须要使用药物,单独的锻炼和饮食控制是很难将血糖降到理想水平的,不能随意的停药,如果是先天性的1型糖尿病,则是需要胰岛素降糖,不管是何种方式降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到餐后10以下,只要血糖不长时间超过11,就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及早的使用胰岛素,而1型的糖尿病只能使用胰岛素,药物是没有用的,在治疗糖尿病期间,一定要经常检测血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锻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最难控制,一定要注意。
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根据权威的数据,我国的确诊的糖尿病人数达到了10%,这么大的比例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但是目前并没有办法根治糖尿病,能做到的就是控制好血糖。很多人朋友之前不知道自己血糖高,但是体检以后才发现血糖有问题,这个时候,心里就犯嘀咕,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吃药。为了让大家对糖尿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血糖超过多少才能用药?为什么?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几个知识点,具体总结如下:
正常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内。
糖尿病: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mmol/L。这里需要注意,空腹血糖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测量空腹血糖的时候需要至少8小时内未进食任何事物。随机血糖其实就是它的表面意思,主要是指任何时间内测量得到的血糖的数值。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顾名思义是指一种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治疗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这类人的血糖比正常人高,但是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类人的空腹血糖躲在6.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
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医学上的建议是暂时不需要服用药物,而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如果通过这些方式,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那就有必要口服药物来控制了,具体的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可以服用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达格列净、阿卡波糖等。
对于刚确诊的糖尿病的轻症患者,大多数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控制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并且会叮嘱患者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如果能控制好血糖,那就暂时不需要口服药物。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并且在7.2~7.7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上,那就考虑服用药物了。可能大家会觉得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指标,这个主要是因为一旦超过这两个数值,那就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2种糖尿病类型就是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对于前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确诊的时候,就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对于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胰岛素不缺乏,所以主要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当血糖≥13.9mmol/L或者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时候,也是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都没有听过达格列净吧,这种药物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从本质上来说,达格列净就是一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这种蛋白被抑制以后,就会降低肾糖阈、减少肾脏对于尿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排泄。
达格列净这一类药物和别的降糖药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它不依赖胰岛细胞,其次如果发生了胰岛素抵抗,依然不影响达格列净的降糖效果。
目前来说,市面上的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要不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要不就是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要不就是直接提供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达格列净这类药物另辟蹊径,直接运用于肾脏,促进葡萄糖的排出。一般人的血糖浓度≥10mmol/L的时候,葡萄糖就开始排出到尿里面,服用了达格列净这类药物以后,当血糖浓度< 10mmol/ L的时候,就会有葡萄糖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另外,服用达格列净这类药物,还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远期来看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是有机会逆转的:
糖尿病的逆转主要是指患者的胰岛细胞的功能有很大的改善,即便不使用降糖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体重、坚持运动等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逆转糖尿病是有一个大前提的,那就是尽早提前发现。不要小看这个前提,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没有什么不舒服,而且也没有体检的意识。如果一个人年龄超过了40岁,并且比较胖,那就可以测量一下血糖,以防错过逆转的机会。
逆转早期糖尿病的措施主要有强化胰岛素治疗、减少腹部脂肪、严格控制饮食。可能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只要打了胰岛素了,就终生戒不掉了,这个其实不一定的,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
对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来说,他们的胰岛细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这个时候直接强化胰岛素治疗,那就能使他们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胰岛细胞的功能得到改善。这就好比一个人一样,他已经开始有身体不舒服了,如果这个时候能让他休息半个月,他就有可能很快恢复正常。
对于那些肥胖的人群来说,他们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如果能控制好体重,减少腹部脂肪的量,那胰岛细胞就能得到休息,而且其功能也会逐渐改善。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要起到降糖的作用,就需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时候,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会鞭策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样的话胰岛细胞的负担就会加重,就不利于它的恢复。这就好比一匹马,它本来就已经很累了,你在抽鞭子,虽然这样能维持正常的工作量,但是早晚有一天它会被累死。
控制饮食主要是注意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的摄入。可能大家说的糖类主要是指甜食,其实医学上说的糖类包括的范围是很大的,比如面包、馒头、米饭等淀粉制品。
如果摄入的糖类增加,那就促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样无疑会减少胰岛细胞休息的时间,不利于其恢复。通过控制饮食,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就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更有利于它的恢复。
1.5型糖尿病(LAD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又称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我国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容易被误诊、漏诊,从而导致治疗方法不正确或者不及时,加重病情。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及各级医生的重视,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现如今,糖尿病是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但是人们可能对于LADA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糖尿病分型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较多被大家知晓,对于女性来说,妊娠期的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也是在逐渐的升高,孕期的产检就包括糖尿病的筛查。
LADA不属于前面所有的分类,LAD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类型,被称为1.5型糖尿病。之所以称为1.5型糖尿病,是由于即具有1型糖尿病的特点,同时具有2型糖尿病的共性。
它的患病是和自身的免疫机制有关系的,又叫做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患者年龄多为成人,这一点和2型糖尿病相似,但是在临床表现中,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比较明显,这点又和1型糖尿病相似,故名为1.5型糖尿病。
LADA在临床中患病率是高于1型糖尿病的,它在临床中有两个明显的分期,即非胰岛素依赖期和胰岛素依赖期。非胰岛素依赖期胰岛的功能破坏尚不严重,三多一少的症状比较典型,这个时期不需要胰岛素来治疗,给予饮食的控制配合适量运动可以控制好血糖,必要时也可以加用口服的降糖药物。另一时期是胰岛素依赖期,这个时期胰岛的功能被大量破坏,治疗中只能依赖体外给予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对于LADA的推荐治疗是,一旦发现是LADA就要给予胰岛素治疗,因为胰岛素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相反给以口服胰岛素促进分泌的药物,可以加重胰岛的负担,进而使病情进展加快。另外由于发病是和免疫机制有关,那么免疫抑制剂的加用就是不可缺少的,免疫抑制剂可以缓解病情的进展。
在临床中要注意鉴别LADA,要点主要是患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发病在成年,在半年前的时间内治疗不需要胰岛素,胰岛素的相关免疫抗体提示阳性,在半年以后有的甚至在数年的时间内,胰岛功能进行性的下降,需要依赖于胰岛素,并且容易发生酮症。
糖尿病,可能每个人都不是太陌生的代名词,它代表的是我们的胰腺功能是否正常,它代表的我们日常摄入的糖类是否能不能正常的分解。
胰腺,人们体内一个重要的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它可以分泌胰岛素,可以帮我们把血糖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还可以分泌胰液,分泌还有各种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参与人体的各种消化。
胰腺分泌不足,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也就形成了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种病---糖尿病。
1. 早期
在这个时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它没有明显的不适和临床的变现,但是用血糖试纸可以测试出来
2. 1型和2型的糖尿病
1型的起病比较急,部分患者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口渴想多喝水,上厕所频繁,饮食上吃的比较多,但是就是体重在下降,;也有少数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也有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现象;也有极少数的患者起病慢,无明显特征,需要用血糖试纸来检测。
2型的起病慢,部分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会因为出现并发症或者在体检时检测出来,这种常常伴有家庭史。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心慌,牙齿出血不止,伤口溃烂不愈合等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并发症这步,就意味着身体的好多相应的器官已经在发生着变化。
眼睛,可能会因为血糖的升高而导致模糊不清,视力下降,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足部,可能会因为血糖的升高,导致受伤后的伤口不易愈合,还后引发全身感染的可能,严重的话还会截肢;心血管,会因为血糖的升高出现动脉粥样化,而且患病率是较高;肾脏,如果血糖一直是升高的状态,可能会导致肾衰竭;神经,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胃肠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心脏功能紊乱,也会影响神经系统。
可以合理地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的升高,进而预防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 要合理的安排饮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食粗粮;
2. 要学习糖尿病的知识,接受糖尿病教育,要正确的对待;
3. 要养成每日监测血糖的习惯;定期去医院复检;
4. 要合理的做一些运动;
5. 在家里家属应做好监督,提醒,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是指人们身体的血糖出现过高,此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内分泌系统造成的影响性病变是很大的。患上糖尿病后,人们的肾脏,心脏,血管神经都会损害,而且服用这种疾病的药物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大家在生活中必须要学会及时的预防糖尿病,这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呵护。
糖尿病造成的影响性是比较强,此病虽然没有传染性,但是所带来的影响性是很大。面对这种疾病,人们要控制好诱发此病的诱因,临床上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三高问题越来越显著,而三高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长期高血脂会引起糖尿病吗?
患上糖尿病,人们要对此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解,做好诱因上的控制。而高血脂跟糖尿病是有着密切联系,此病有着共同的致病因素。一旦人们患上长期高血脂,身体的血脂水平会异常的升高,很容易会增加游离的脂肪酸含量,这些脂肪酸含量通过一定的转化可以成为葡萄糖,让人们的血糖升高。
长期高血脂是会引起糖尿病的,这个因素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好饮食上的控制。患者要多去使用绿色清淡的食物,特别是蔬菜和水果,能够有效的降低身体的血脂含量,对病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长期高血脂,会加大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过多游离脂肪酸含量,很容易会转换为葡萄糖的。面对糖尿病,大家要学会进行饮食上的注意,此病是跟饮食是挂钩的。发生糖尿病后,人们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那糖尿病的饮食措施要怎样做到位呢?
一、减少高脂肪高糖量的食物摄入。
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饮食要有很高的要求,减少涉及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能够从根源上降低血糖。
二、多吃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
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去食用芹菜,芹菜可以分泌一种成分有效的降低人们身体的血糖,而且含有含量很高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糖尿病的出现要及时的对待,此病会造成身体的代谢紊乱,甚至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变。发生此病后,人们要学会慎重的对待,可以选择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治疗。通过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才能够更好的减缓人们的病情。
糖尿病是一项慢性代谢性疾病,很多患者感受不到明显的症状,但是这就是最大的误导,以为身体没有异常,其实是很容易引起特别难医治的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并发症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血糖没有控制好而引起的,所以如果你患有糖尿病最好是听从医生的嘱托,该吃药吃药,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不吸烟不饮酒、清淡均衡饮食,血糖才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说到糖尿病不得不提胰岛素了,胰岛素能够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带进细胞里,作为一个细胞运作的能量。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在皇宫中,水果是葡萄糖,宫女是胰岛素,妃子是细胞。妃子不可能自己去水果摊上卖水果吃吧,于是宫女就从水果摊上买了水果,送给妃子去食用,这就是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因素会导致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而留在血液里,使得血糖高居不下。
第一个原因是体内的胰岛素供应量不足。如果体内的胰岛素供应量不足,葡萄糖没有办法通过胰岛素供给细胞利用,无法被传输就会留在血液中,就会让血糖持续的飙高,最后成为高血糖。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因为自己免疫系统攻击了胰脏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
第二个原因是胰岛素阻抗。胰岛素阻抗其实和上面所提到的有种相反的感觉,是因为细胞无法合理的运用胰岛素,使得胰岛素不能够有效地代谢葡萄糖,导致葡萄糖滞留血液当中,肾脏无法完全回收就残留在尿液中。
由于细胞无法获得足够能量,身体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它认为是胰岛素不足导致了葡萄糖不被搬运,所以疯狂的产出胰岛素,可是细胞已经对胰岛素反应低落,所以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最后身体会快速消受。
还是上面的那个故事来加速你们理解,话说妃子(细胞组织)长期的被喂食水果(葡萄糖),不仅已经吃腻了,身材也渐渐臃肿丰满,然后又看到了宫女送来了水果,难免会觉得想吐不要再吃了(胰岛素抵抗)。
皇上呢看到了全部的水果都快把国库填满了,以为是宫女太少了,没有能力搬运水果。最后怕妃子饿着,于是就又招宫女来运送水果到妃子宫中。但贵妃实在是不想吃,偶尔的时候吃一两个就已经是极限了。最后就算宫中有大量的水果和宫女,但是贵妃却日渐消瘦。(身体组织无法吸收能量)
这就是糖尿病的形成原因了,大家了解了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在一天之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有波动,其中傍晚时分容易出现血糖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黄昏现象”。
专家指出,以下几类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黄昏现象”:
1. 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因此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
2. 肥胖糖尿病患者: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血糖控制。
3. 合并抑郁症、肝硬化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这些疾病会影响患者的代谢,从而影响血糖控制。
4. 大手术后应激反应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手术会刺激身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血糖控制。
5. 白内障手术后注射地塞米松的糖尿病患者: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会影响血糖控制。
为了避免“黄昏现象”,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3.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 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出现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关注“黄昏现象”,做好自我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我父亲最近因为突然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加上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引发了焦虑,戒酒半年左右时间后,他出现了失眠的症状,半夜三四点醒就很难入睡,一直胡思乱想不愿意说话。
我带着父亲到互联网医院进行了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和生活习惯,然后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经过医生的诊断,父亲的焦虑和失眠症状与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关系,医生为他开了马来酸和右佐匹克隆片,并详细告诉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医生还给了父亲一些建议,让他保持适当强度的运动,因为这对他的病情会有帮助。
在医生的建议下,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焦虑和失眠症状也有所缓解。
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很安心,我会继续关注父亲的病情,同时也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血糖,作为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尤其是睡前血糖,更是衡量我们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那么,睡前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为什么睡前血糖如此重要?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血糖值呢?本文将从血糖的作用、正常值、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血糖等方面,为您一一解答。
一、血糖的作用
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几乎所有的细胞都需要血糖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我们摄入食物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从而为身体提供能量。
二、睡前血糖的正常值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而睡前血糖的正常值也在这个范围内。这是因为睡前人体内的糖分代谢基本已经完成,此时测量的血糖值最能反映我们血糖的稳定情况。
三、影响血糖的因素
血糖的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1. 饮食:摄入过多的糖分、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
2. 情绪: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等,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3. 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血糖水平升高。
4. 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血糖的稳定。
四、如何控制血糖
为了保持血糖的稳定,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糖分、脂肪、热量的摄入。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保持良好情绪: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
4. 确保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
5.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五、总结
血糖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睡前血糖的正常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是衡量我们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为了保持血糖的稳定,我们需要注意饮食、情绪、运动、睡眠等方面,并定期监测血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已成为不少人的常态。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熬夜不仅会影响血糖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机制较为脆弱,熬夜会打破正常的作息规律,导致血糖波动。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负担,随后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熬夜还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特别是服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晨不起床及时吃饭,前一天晚上注射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年纪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中的低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昏迷,严重时危及生命。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平稳降糖,应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入手。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太晚,最好在10时之前,第二天早晨在6时至8时之间起床,将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即使工作需要,也尽量不要打乱睡眠规律,不要耽误按时吃药打针。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晨需要“补补觉”,最好在早晨8时之前起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进食早餐后,再睡个“回笼觉”,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血糖不受睡眠改变的影响。
除了改善睡眠习惯,糖尿病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都是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因素。此外,定期到内分泌科就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总之,熬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场“甜蜜的负担”。为了身体健康,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远离熬夜的危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管理存在误区,尤其是关于睡前加餐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佛山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刘天的观点,探讨糖尿病患者是否应该晚上加餐。
首先,刘天副主任医师指出,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晚上经常吃宵夜。虽然偶尔因为饥饿而临时加餐以避免低血糖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吃宵夜作为常态,则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糖尿病患者晚上饥饿的原因是什么呢?刘天副主任医师表示,首先应该检测临睡前的血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10毫摩尔/升,则没有必要额外加餐。如果血糖长期低于5.5毫摩尔/升,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例如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过大、晚餐吃得过少、过早、白天的摄入量不足或饭后运动量过大等,并针对性地调整。
此外,刘天副主任医师还提到,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总量控制、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一般而言,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晚餐不宜过多。如果需要,可以将晚餐的总量分成两餐来吃,但不可在总量基础上额外加餐。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喜欢在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大量运动,这会导致消耗量过大,进而引起半夜饥饿。实际上,晚饭后不宜进行剧烈、长时间的运动。中医认为:“日夕而阳气已虚,是故暮而收聚,勿扰筋骨。”因此,大量运动应安排在阳气正盛的白天。
总之,糖尿病患者晚上加餐弊大于利。通过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和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糖。然而,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因素和生活习惯也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加重糖尿病。这是因为情绪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血糖水平。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胰岛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长期过度的应激反应会损害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加重糖尿病。
为了预防和应对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2.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同时还有助于控制血糖。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
5.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血糖稳定。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然而,关于晚餐时间对HbA1c水平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近期,来自日本冈山市冈山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Chiyori Haga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晚餐时间和HbA1c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研究人员对2012年至2014年期间接受健康检查的1531名日本成年人进行了分析。这些参与者年龄在40-75岁之间,没有患有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研究人员分析了他们的晚餐时间、睡眠时间、饮食习惯等因素,并测定了他们的HbA1c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晚餐时间和HbA1c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无论是晚餐时间早还是晚,都不会对HbA1c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这项研究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过分关注晚餐时间,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其他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除了晚餐时间,以下因素也会影响HbA1c水平: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管理血糖,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情的加重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情绪不稳是导致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结合王大爷的案例,探讨糖尿病病情加重的五大因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王大爷曾因多饮、多尿等症状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经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然而,在经历家庭变故后,王大爷情绪低落,导致血糖升高、病情恶化。这提示我们,情绪不稳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情绪不稳,糖尿病病情加重的其他原因还包括:
针对糖尿病病情加重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控制病情加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的症状,同时还伴随着多食多饮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障碍、手脚麻木和疼痛感,甚至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然血糖升高会引起全身不适,如四肢麻木或身体乏力,但通常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失眠问题。为了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避免植物神经紊乱或神经系统病症的发生,从而影响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包括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以及皮肤寒冷、蚁走感等。严重时,还可能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持续升高,从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营养神经类药品来改善病情,避免疾病久治不愈。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被糖尿病困扰。糖尿病不仅会影响血糖水平,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失眠就是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因为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质量,那么如何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失眠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夜尿增多的原因。夜尿增多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利尿作用、肾小管损伤、前列腺增生、盆底肌松弛、泌尿系感染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血糖是导致夜尿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肾脏会滤过更多的水分,导致尿量增加。此外,肾小管损伤也可能导致夜尿增多,这是因为受损的肾小管无法有效重吸收水分。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失眠问题,以下是一些缓解方法:
1. 优化血糖控制: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有效减轻夜尿增多的症状。
2. 避免刺激性饮料: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减少夜间尿量。
3. 控制液体摄入:睡前减少液体摄入量,避免夜间频繁起床上厕所。
4. 盆底肌锻炼:加强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尿失禁症状。
5. 适当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利尿剂、抗利尿激素等药物来减轻夜尿增多。
6.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失眠问题,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