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症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40℃ ,伴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暴露在日均温度在30℃以上得天气,或是进行大量的运动和劳作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高,当温度大于37℃,中暑人数大量增多。
易感因素
1、个体因素:出现发热,胃肠炎,腹泻,脱水,睡眠不足,缺乏热习服训练等患病概率增高。
2、环境因素:高温天气,大量的训练或劳作。
3、组织因素:长时间摄水不足,不恰当的训练和劳作。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天气下训练或劳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发散不集中、体温略升高等,出现上诉症状时,及时移动至阴凉环境,解开衣服,通风,物理降温,补充水和盐,可恢复正常。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38℃,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曾快等,如及时按上述处置,几个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Na盐的大量丢失有关。
表现为:于训练或劳作中、后,出现的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不出现四肢末端的麻木。
热痉挛:迅速移动至阴凉处,通风、脱去上衣,补充盐水或电解质溶液,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应予以开放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
热衰竭:是热应激后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一组临床急症,严重时,机体水、Na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果热衰竭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救治:及时降温,及时补充电解质,使血压稳定,其余的48h内补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藿香正气水能够防治中暑,其实不然。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从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来看,暑邪的性质属阳属热。
暑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烦躁、脉象洪大等。暑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暑性升散,升,指暑邪易于上犯头目,内扰心神,出现头晕头昏,心烦闷乱。散,指暑邪为害,易于伤津耗气,常可见到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证候。由此可见,中暑属于一种阳热病症。
第二,从藿香正气水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来看,它所治的病症属于阴寒。
藿香正气水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姜汁、桔梗、藿香、炙甘草等温热药组成,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证。由此可见,藿香正气水所治病症属于阴寒,用它治前面所言疗属于阳热的中暑,显然不对症。
第三,“阴暑”不是暑。暑为阳邪,不能再分阴阳。
比如男为阳,女为阴,不能再把男分为“阳男”和“阴男”。有人为了说明藿香正气水能够防治中暑,杜撰了阴暑理论,说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阴暑”。
根据六淫学说,暑为阳邪,寒、湿俱为阴邪。把发生于夏季的风寒湿称为“阴暑”,是与中医传统理论背道而驰的。果真如此,那么发生在冬天的火热之邪是不是应该叫“阳寒”。难道中医理论真成了可以随意发挥的“诡辩论”?
阴暑、阳暑之分不符合中医理论。所谓的阴暑,其实就是夏季感冒,与暑邪没有关系。夏季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治疗,不能以此说明藿香正气水能防治中暑。
以上三点说明:藿香正气水不能防治中暑。既然藿香正气水不能防治中暑,为什么在闷热的夏天,喝上一支藿香正气水,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呢?这是因为,烈日炎炎下的高温,虽然令人不爽,但可以耐受;而闷热的天气,令人感到窒息。
高温是暑热所致;而闷热主要是高温加潮湿造成的。夏季感冒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好比自然界的闷热天气,多因气温高又感受风寒湿所致,此时服一支藿香正气水,因为祛除了湿邪,自然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真正的高温中暑,应该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该方由寒凉药组成,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这种纯属阳热的病症,用藿香正气水是没有效果的。
如果夏季感受风寒湿,可以用藿香正气水,该方由温热药组成,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夏季感冒或者胃肠型感冒。夏季感冒与中暑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清暑益气汤治疗中暑,好比空调的制冷功能,制冷自然降温。藿香正气水治疗夏季感冒,相当于空调的除湿功能,除湿可以使人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但除湿不是制冷,所以藿香正气水不能治疗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作者 | 李加涛
文章首发于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热浪来势汹汹,防暑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防暑的小知识。
啥叫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热辐射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热平衡的能力达到极限,进而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一种急症。细分来说的话可分为三点,分别是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轻症中暑:体温在38℃以上,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晕厥、昏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包括: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中暑咋防?
1. 露天或高温作业时
必须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射,轮流休息,保证体力,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
2. 散热
多洗澡及时散热,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应选用棉、麻类透气性好的服装,不宜穿化纤类,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3. 饮水
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慢慢喝,定时饮水。
4. 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5. 环境舒适
室内运动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备。
中暑了怎么办?
1.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移至空调房内。
2.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快速散热。
3.意识清醒者,可让其口服淡盐水;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4.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今日进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期间,必须保证充足睡眠。夜间睡眠建议不晚于11点,早上“天亮”(大概早上5∽6点)即可起床。暑热易伤津耗气,人易疲劳倦怠,午间应睡养生午觉,有利于补充精神,更好地完成下午的工作、学习,午觉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过长。
大暑时节,因夏季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开张,一味贪凉容易受到寒气侵扰,易导致热伤风、面瘫、关节痛腹泻等。俗话说,“夏夜避风如避箭”,夜晩睡觉需避凉风,不在风扇、空调下直吹。日间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上班族可用披肩遮挡肩颈部等身体大关节处。
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备好遮阳伞帽、防晒霜以及充足的水,亦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液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的药品应急,也可携带装有丁香、藿香、佩兰、艾草等清暑除湿避秽的香囊药包。若伤于暑应立刻脱离中暑的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立即补充水分,使用解暑药品,严重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治、误治。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雨水多,湿热夹杂相扰,人体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往往处于“无病三分虚”的状态,故在饮食上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胃、养阴生津,选择清淡爽口、利水渗湿、易于消化的食物。明代医家李时珍认为“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不同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及个人身体情况,煮山药粥、百合粥、红枣粥等。同时,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如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消暑解热的饮品是不错的选择,但不宜冰镇冷饮过量,适可而止。
▼权威审核▼
太阳:火,是我的热情!
我:热,是我的宿命!
(40℃的爱,我实在承受不来)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很强大,热的时候,它让你打开汗腺排汗进行散热;冷的时候,它让脂肪燃烧产热进行保温,让你的体温始终恒定。
但为啥会中暑呢?
因为当我们处在暑热季节或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盲猜是累的)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就会引起眩晕、头晕、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脉搏加快甚至晕厥等中暑症状。
详细的解释请看下面:
凶手一:不排汗&排汗过量
这是指暑热时节,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一直在工作,但当达到生产上限,出现了警报甚至调节无能的情况。
这时候下游的汗腺的产能也达到了顶峰,机体的排汗散热困难,就会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就易引发中暑。
但如果大量而长久排汗,水与电解质就会丢失过多,也会导致中暑。
凶手二:中暑用酒精降温
相信大家在疫情时期囤积了不少酒精,在夏日用酒精擦拭一下手,顿时清凉无比,再用清凉油擦一擦,凉爽一夏。
我们知道,中暑最重要的措施是把体温降下来,但用酒精或者擦清凉油达到降温,但真的靠谱吗?
首先肯定的是,这是错误的,在皮肤上擦酒精,酒精再通过皮肤来吸收,会进一步造成脱水或者导致中暑症状更加严重。
中暑是因为汗腺功能的衰竭,清凉油既不能改善汗腺功能,更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它给我们的感觉只是清凉一会儿而已,对缓解中暑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凶手三:随意服用藿香正气水
被誉为“中暑良药”的藿香正气水,可以说是拯救中暑人的福音,怕中暑,恨不得把藿香正气水当水喝。
一提到中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服用藿香正气水, 所以很多人在高温天气出门前,都会备上一支藿香正气水,不少单位也会为员工准备,预防中暑。
那么藿香正气水对于治疗中暑真的有作用吗?
其实,藿香正气水对于长时间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活动导致的中暑作用并不明显 [2],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 [3]。而且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含量高达40%,过敏人群慎服。
(PS:切记不要与头孢类、硝唑类同服,以免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即出现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晕倒后要通风,不要围观和掐人中。)
预防篇
01 白衣服
夏天“行走江湖”记得多穿白色浅色衣服,浅色衣服吸热较少,且可以选择吸水与透气性更好的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面料的衣服度过炎炎夏日。
02 喝水
预防中暑的关键还是需要补充水分,但也不要忘了在补充水分时还需补充电解质,例如我们可以喝些淡盐水或者运动型饮料。
03 通风
注意,这里说的通风是真的开窗通风,为了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通,而不是一味地使用空调。
治疗篇
01 降温
身体降温可以使用凉水弄湿毛巾擦洗身体或额头,达到蒸发散热的目的,同时吹电风扇或空调加快蒸发 , 加速身体降温。
02 晕倒后怎样急救
Dr.京希望大家都能在夏日拒做娇美人,不担心中暑烦恼!
作者 | 中医科 周纡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北京的春天真是太短暂了,“清明”那几天还有点“倒春寒”,这刚到“立夏”节气,气温已经很高了,不少地方已经开启了空调,街上已经到处可见夏季的短袖短裤了。
这个时候,“我上火了”,就成为很多人经常说的流行语。那么,“上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为什么大家会感觉自己“上火”了呢?
中医学根据五行理论认为,“火性炎上”,火热这种邪气最容易侵犯上焦,具体表现主要有:口苦,口干,牙痛,咽痛,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头面部疱疹,皮肤瘙痒发热,面红有发热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等。
当人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吃些寒凉的饮食会比较舒服,能够当时减轻自己燥热的感觉,所以大家就认为自己“上火”了。而如果这些症状不能很快减轻消失,很多人就会自己去买一些“去火药”来吃。说到“去火药”,可能很多人常备的就是牛黄解毒,三黄片等等清热泻火药。
但是,是不是“上火”,就一定要“去火”呢? 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看,还真不一定!
中医更注重从整体去观察人体,下面我从中医整体角度,把“上火”分成三种情况,来谈一谈。
第一种,我称为“实热”。
这种情况一定是人体比较壮实,热邪遍布全身,虽然可能以某一处的热为主要表现,但仔细探询,全身没有任何怕冷或者畏寒的感觉,反而是怕热,烦躁,口干喜冷饮,伴随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而且在食凉饮冷之后感觉舒适。
这种人是可以考虑直接吃一些“去火药”的,如三黄片、牛黄上清、防风通圣之类,但是要注意中病即止。热邪消退,大便已通,就不要再继续吃药了。
第二种,我称为“上热”。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就是热邪聚集于上焦的某个局部,如咽痛,咳嗽,黄痰,牙痛,面部疱疹等等,没有伴随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其他热象,饮食偏凉偏温均可,也没有明显畏寒怕冷的感觉。
这种情况可以吃一些清上焦热的药,如清热解毒、蓝芩、功劳去火等等,如果伴有口干喜饮等热邪伤阴、津液不足的表现,可以配合口炎清、金果饮等滋阴降火类药。
第三种,我称为“上热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就是既有局部热邪的表现,也有阳气不足,寒邪内侵的症状。如既有前面说的“上火”的表现,也有胃寒,背凉,腰以下发凉,关节凉痛,或者吃一点凉东西就腹泻等脾胃虚寒,脾肾虚寒的表现。
以前这种既有热又有寒的情况多见于更年期以后的女性,现在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年轻人竟然也非常多见了。严重者甚至可以表现为虽然自己感觉“上火”,但是吃了“去火药”反而“火”更大!
这种情况就千万不要再用清热的药了,即使临时有效,也必定经常反复“上火”。对于这种“寒热错杂”的复杂问题,只能用汤药治疗。传统中医多数是用“清上温下”、“寒热并用”、“清补兼施”的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也不尽人意。
我根据“火神派”传人董学军老师“中气决定论”的全新中医理论,在这种病的治法和用药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突破,以温中散寒为基础,温助阳气,祛除寒湿,恢复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上焦的火气随之自然消散,疗效有明显提高。这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除“上火”的困扰。
这里,再强调一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哪种“上火”呢?
一,看这种“火”的感觉是在局部还是在全身?
二,是否能完全接受吃凉的饮食?吃完以后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三,胸部以下,包括胃、腹部,腰背部,以及四肢关节,有没有怕冷发凉的感觉?
另外,还有很多人的“上火”表现为以感觉干燥为主,总是感觉口干口渴,但是喝很多水也不能解渴,有的人还伴有潮热盗汗,非常类似传统中医“阴虚火旺”的症状,但是真正的“阴虚火旺”是没有怕冷发凉的感觉的,喝水也应该是喜欢喝偏凉的水,与前面说的第三种情况完全不同,需要大家注意区别。
最后,说一下饮食上的原则。如果确实是“实热”或者是“上热”,可以临时短期吃一些清热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苦瓜、西瓜、火龙果等,暑热时可以喝点绿豆汤清热解暑。不能吃热性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大蒜、韭菜、榴莲、龙眼、樱桃等等。
但如果是“寒热错杂”的情况,吃热性的东西会更助火,吃清热的东西会更增寒,所以这两类东西都要尽量不吃。否则可能还会影响中药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小满,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代用来算农事的算法之一 ,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此时麦粒已开始饱满,但未成熟,所以谓之“小满”。小满一到,夏天的味道也就更浓了,高温和炎热也便成了天气的主旋律。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美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时节的吃食更是有其独特的讲究。而在小满时节,则一直流传着吃苦的习俗。
古时候,由于小满这个节气,正是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麦粒虽已饱满,但却未成熟。为了填饱肚子,炎炎夏日,人们便会采食苦菜。于是,小满吃苦的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大智慧。
俗语说:小满吃苦,胜似进补。小满吃点苦,苦味入身又入心,既清火解暑又静心安神。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可以吃的”苦”吧。
唐·元稹《小满四月中》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爪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诗经》中就有诗句为证:“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又名天香菜、荼苦荚,由于其叶子像蛇,因此也被称为“蛇虫苗”。
《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生于三月,六月开花,小满前后正是吃苦菜的季节。它如同小小的野菊,漫山遍野都是,是一种越年生的野菜,可炒食或凉拌,吃在嘴里,甘中略带苦,其茎内含白色的汁液,味道也是极苦的。不过,再苦,小满之日,吃点“苦”也是必要的。
苦菜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极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甘露醇和核黄素等。俗语说的好:夏应心,心为火,苦入心。夏日食苦菜,可清热解毒、安心益气,解乏消疲。《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醉酒之人也可用来醒酒。难怪人家说:“小满吃一宝,虎夏无烦恼”。
据说苦菜经霜后会变甜,《诗经》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道尽了苦尽甘来的真谛!
说到哪种蔬菜苦,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苦瓜。而苦瓜也跟香菜一样,受尽了世人的追捧和白眼。爱的人,为之赞不绝口;不爱的人,与之不共戴天。不管你爱与不爱,它自身极高的营养价值却是不争的事实。
苦瓜中含有苦瓜素、糖苷、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因此它具有清热解毒、清心明目、除湿解乏等功效。《本草纲目》也有对苦瓜的记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此外,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素,也叫高能清脂素,被誉为“脂肪杀手”,它可以使摄取的脂肪和多糖减少40%~60%,想减肥,选苦瓜,准没错!
苦瓜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清炒,凉拌,煲汤等等,满足你味蕾的不同需求。不得不说,原来苦味也可以使我们的餐桌变得丰富多彩。
莴笋其实也是“苦味菜”里的一种,但却不似苦瓜那般苦味浓重。其味道清新略带苦味,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苦”。莴笋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及纤维素等,尤其含有大量的是钾元素。因此,莴笋具有利尿通便、帮助消化、静心安神等功效。《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有记载:莴苣,微辛微苦,微寒微毒。通经脉,利二便,析酲消食,杀虫蛇毒,可腌为脯。
莴笋的吃法也多种多样,可凉拌、可清炒,也可煮汤,任你发挥。如果你吃不了苦瓜和苦菜的苦,那莴笋绝对是你炎炎夏日降暑清心的不二之选。
除了适当“吃点苦”,这个时节,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忌吃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学会调节心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以慢跑、散步、瑜伽等“轻运动”为主,切忌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小满时节,万物沐浴阳光雨露,蓬勃向上,这是大自然的智慧。而饮食上多吃点“苦”,便可安然过夏,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炎热的天气, 你还喜欢喝着冷饮, 吃着西瓜, 在空调屋里享受凉爽吗?
但空调屋里呆久了, 是不是常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呢?
这就可能患上了所谓“空调病”。但这不是一种具体的病名, 而是一组症状, 所以也称为“空调综合征”。 一般而言, 老人、儿童和妇女是其易感人群。
夏季人们衣着单薄极易患上“空调病”,可有些人会说“我盖着被子吹空调不就行了”
NO!NO!NO!这种想法太可怕了。
盖着被子吹空调只能防冻却不能防病。有的人盖被子之后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更低,而睡觉时人的新陈代谢放慢,更容易被病菌侵袭,冷空气从呼吸道进入人体,睡醒后轻则口鼻发干、头痛,重则打喷嚏、流鼻涕,甚至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原因主要有微生物滋生和过冷的刺激等, 这与人们对空调的过分依赖、建筑设计不完善及空调本身的缺陷有一定关系。空调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 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空调机的风管、吹风机也适合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 病菌和病毒被空调吹送出来, 易于引发较大规模的感染。室内外温差较大, 也容易机体适应不良。
1. 家用空调每年可请专业人士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和消毒,特别是室内的蒸发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正确的配比方法,由专业人员操作。消毒后,把消毒剂残液清洗干净,防止残液挥发对健康不利。在空调使用期间,应经常清洗过滤网(用清水直接冲洗即可),最好每周一次。
2. 开空调前,先开窗通风10分钟,尽量是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空调开启一段时间后,关闭空调,再开窗通风20~30分钟,如此反复,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让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3. 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冷风出口处不要直接对着人。
4. 长期处于温度偏低的空调房间,容易引起关节酸痛。在空调房进出,由于室内温差过大,忽冷忽热,容易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此外,由于空调的过滤器可吸附空气中的阴离子,使室内的阳离子增多,从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5. 如空调未定期清洗,会聚集灰尘、纤维,滋生大量细菌、病毒、霉菌、螨虫等。当空调开启时,这些灰尘和病原微生物就被空调吹送出来,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疾病的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隐藏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军团杆菌,可引起军团病。此外,螨虫是强过敏原,可引起过敏性哮喘、皮炎、鼻炎等。
6. 老人呼吸系统功能较弱,使用空调时,空调温度不能太低。天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一盆水。从室外进入室内前,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最好将空调调定时。
7.儿童免疫功能较低,使用空调时,出门前半小时就应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以适应室内外温度变化,有效的降低室内外温差,可以有效预防。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在夏季,每一天都感觉像是生活在一个烤炉里。当人由于暴露在炎热的天气中而导致身体过热时,就会发生中暑。这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可能会损害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因此中暑也成为了一个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暑是由于在室外进行活动而没有适当的补水造成的。但是,当外面真的很热时,一个人甚至不运动也会造成中暑。
高温防范始终很重要。在热浪中,重视高温安全性和中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避免脱水
保持适当的水分可以帮助您的身体调节温度。
如果您需要去户外,要离开能立即补水的地方,这并不是要你在去户外之前先喝一口水,而是要你保持一整天的水分。您还需要考虑在高温下保持水分的方法。
停放的汽车可能致命
外面的温度很热,但停放的汽车温度会更高。停在阳光下的汽车温度仅需10分钟即可升高20度。请避免坐在不通风的过热的汽车上,也不要将儿童或动物放在停放的汽车中,即使您的汽车在阴暗处且窗户破裂也是如此。
穿着热
紧身的衣服或多层衣服都可能阻碍汗水从体内蒸发,出汗这是释放体内多余热量的重要步骤。
你需要获得额外的防晒保护,请考虑戴一顶宽边帽并涂抹防汗、防晒霜。
尽可能多地寻求空调或遮阳
虽然我们时常会想到户外去活动身体,但最好限制您在高温期间,在户外度过的时间。
如果您在户外工作,请确保经常休息,包括在树荫下补水和乘凉的时间。
在室内或清晨锻炼
剧烈的运动会使在炎热的天气中更容易中暑,因此您可能需要考虑将室外锻炼换成室内锻炼。
当温度过高时,最安全的运动场所是在室内的。如果您不能在家锻炼,请设置清晨的闹钟并计划进行清晨的户外锻炼,清晨往往是很凉快的。
重新考虑那些户外一日游计划
酒精不仅会损害您的运动技能和判断力,还会损害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在温度过高时,最好限制摄入的酒精量。
保护自己免受晒伤
除了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外,晒伤还会限制您身体的降温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前往户外之前,请务必涂上大量防汗、防晒霜,即使您打算整个下午都在泳池中也很重要。请记住,防晒霜会逐渐消失,因此您需要定期重新涂抹防晒霜。
如果发现中暑迹象,请立即拨打120。
夏日炎炎,中暑成了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初期,患者常出现腹痛、头昏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痧症。本文将介绍中暑的辨证论治方法,帮助大家有效预防和治疗中暑。
一、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功能下降,导致体温升高、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烈日下劳作、过度劳累等。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出汗过多、体温升高、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
二、中暑的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中暑是由于暑热侵袭人体,导致气机不畅、阴阳失调。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调和阴阳。
1. 刮痧疗法:刮痧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刮拭皮肤,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香油涂擦背部,从上往下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红色痧点为止。
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中暑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穴、人中穴、内关穴、涌泉穴等。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常用的中药包括:藿香正气水、清暑解毒颗粒等。
4. 日常保养:预防中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2)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
(3)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暴晒。
三、总结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了解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保养。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但很多人在运动后都会经历肌肉酸痛的情况。那么,如何正确进行运动,以及如何在运动后缓解肌肉酸痛呢?本文将从运动注意事项、缓解肌肉酸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运动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运动,以免造成中暑或晒伤。建议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运动,此时气温较为适宜。
2. 注意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3.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根据自身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4. 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可以帮助肌肉恢复。
二、缓解肌肉酸痛的方法
1. 冷敷
运动后,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酸痛部位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
2. 温水浴
温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在温水浴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香薰精油,增加舒适感。
3. 按摩拉伸
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拉伸,可以促进肌肉放松,加速恢复。可以请专业按摩师进行按摩,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简单的拉伸动作。
4. 摄入充足的营养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鸡胸肉、鱼、香蕉等。
5. 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肌肉恢复,缓解肌肉酸痛。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三、总结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运动注意事项,避免运动损伤。在运动后,可以通过冷敷、温水浴、按摩拉伸、摄入充足的营养和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方法缓解肌肉酸痛,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
夏季高温,人体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如何才能在炎炎夏日保持健康呢?本文将针对夏季常见疾病和养生保健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轻松度过夏日。
一、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
1. 肠胃疾病:夏季高温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预防方法: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等。
2. 中暑:夏季高温容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出现中暑症状。预防方法: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适当使用防晒霜。
3. 痱子:夏季高温潮湿,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痱子。预防方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过度出汗。
4. 眼睛干涩:夏季高温干燥,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视力模糊。预防方法:保持室内湿度,多喝水,使用人工泪液等。
5. 心血管疾病:夏季高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诱发心血管疾病。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情绪波动。
二、夏季养生保健建议
1. 饮食调养: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肉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2. 运动养生: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3. 睡眠养生:夏季昼长夜短,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午睡可以缓解疲劳。
4. 情绪调节: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
5. 防晒护理:夏季防晒至关重要,外出时要注意涂抹防晒霜,佩戴太阳镜、遮阳帽等。
夏季高温,人们容易中暑、感冒、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群,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乏力倦怠、头晕头痛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疰夏”。那么,如何预防疰夏?一旦出现疰夏症状,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疰夏的成因。疰夏的形成与夏季气候特点有关,暑热耗气伤津,导致元气亏耗、脾胃受损,进而内生水湿,免疫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失常,最终形成疰夏。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疰夏的预防方法。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度通风、适量运动、清淡饮食等都是预防疰夏的有效措施。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疰夏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疰夏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常见的治疗疰夏的药物。人参、生麦饮、补中益气丸等药物具有益气生津、补益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疰夏引起的乏力、头晕、口干等症状。藿香正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药物具有化湿、理气、袪浊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疰夏引起的脘腹胀满、口淡无味、胃口不好等症状。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与疰夏相关的饮食注意事项。夏日贪凉、过食生冷容易导致疰夏,因此,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淡水鱼等,少食油腻、辛辣、油炸、腌制食品。
总之,预防疰夏的关键在于调养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疰夏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气虚阳虚,作为常见的体质问题,困扰着不少朋友。头晕、食欲不振、面色发黄、怕冷怕热……这些症状你是否也经历过?
本文将深入解析气虚阳虚的成因、症状及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体质问题。
一、气虚阳虚的成因
气虚阳虚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气虚阳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所致。
二、气虚阳虚的症状
1. 体质虚弱:容易疲劳、乏力、头晕、出虚汗。
2. 气短懒言:说话有气无力,声音低沉。
3. 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不想进食。
4. 面色发黄:面色苍白或萎黄。
5. 怕冷怕热:容易感冒,对温度变化敏感。
6. 唇色淡白:嘴唇颜色淡白,缺乏血色。
7. 肌肉无力:肌肉松弛,缺乏弹性。
三、气虚阳虚的调理方法
1. 饮食调理:适当摄入补气养阳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核桃、黑芝麻等。
2. 日常保养: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
3. 药物调理: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服用中成药或中药进行调理。
4. 中医调理: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改善体质。
四、预防气虚阳虚
1.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避免偏食。
2.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气虚阳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存在气虚阳虚的症状,不妨尝试以上调理方法,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中暑,这个看似普通的夏季常见病,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和多样的症状。它不仅会带来身体的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暑的成因。中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产热增加、热量增加和散热障碍。产热增加主要发生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时,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通过氧化代谢产生大量热量;热量增加则多见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无法有效散热;而散热障碍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皮肤烧伤、汗腺缺乏等。
中暑的症状也呈现出多样性。最轻微的症状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乏力、口渴等,及时休息和补水可以缓解;轻度中暑则可能出现高热、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而重症中暑则可能危及生命,表现为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需要立即抢救。
为了预防和治疗中暑,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首先,在高温环境下,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其次,要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此外,及时就医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对预防中暑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等,都有助于预防中暑。
最后,中暑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轻度中暑可以通过休息、补水等方式恢复;而重症中暑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夏季高温,中暑成为常见病症。中医认为,中暑由暑热病邪侵袭,正气不足所致。西医则认为,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过多。本文将介绍中医和西医治疗中暑的方法,以及如何预防中暑。
中医治疗中暑主要依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型有暑入阳明症、津气欲脱症、暑伤津气症和暑热动风症。治疗原则分别为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清暑益气和平肝息风。常用的方剂有白虎汤、生脉散、清署益气汤和羚羊钩藤汤等。
西医治疗中暑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包括放置冰袋、冷水擦浴等方法。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等药物。重症中暑需要紧急抢救,治疗原则为迅速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休克和脑水肿等。
预防中暑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室内通风,多饮水,穿着宽松透气衣物等。此外,夏季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睡眠,增强体质。
中暑是一种常见病症,了解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在夏季保持健康。
夏天来临,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特别是那些容易中暑的体质人群。那么,如何调理容易中暑的体质呢?
首先,在饮食上要清淡,尽量做到三低,即低脂、低盐和低糖。此外,还需要加强运动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精神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多吃水果蔬菜,戒烟控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衣物方面,最好穿淡色的衣服,特别是对于在户外工作的人,穿白色凉爽的衣服更好。在炎热的天气里,吃防暑药时不要吃辛辣、油煎油炸食物。
如果轻微有暑意,可以将荷叶切碎泡茶代茶饮,有助于消暑宽胸生津止渴。
中暑的症状主要取决于中暑的严重程度。轻度中暑患者主要表现为脸红、头晕以及恐慌、恶心、呕吐和出汗。一般病人头脑清醒,有时可能表情冷漠,皮肤又湿又冷。一般可以在休息后恢复,需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
对于中度至重度中暑,表现相对严重。如果达到热衰竭的程度,患者会出现肤色苍白、嘴唇发绀、四肢冰冷和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发展成热辐射疾病。临床上,热辐射病的症状最为严重,会伴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主要是头晕头痛、耳鸣、严重口渴和疲劳,然后全身酸软,有时皮肤会伴有出汗,有时没有出汗。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亡。
中暑经常发生在夏天,人们可以吃苦瓜、西红柿、绿豆汤或喝荷叶白术茶和绿豆菊花茶来缓解中暑。此外,人们需要做好生活中的预防工作,穿合适的衣服多喝水减少中暑。
芒种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包烨华指出,芒种时节,应遵循‘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避免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降温。此外,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预防痤疮等皮肤病。
饮食方面,宜清补为主。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易出汗,因此要注重养阴生津,多食用西瓜、黄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食物。同时,应避免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免引起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问题。
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称之为‘热伤风’。症状包括流涕、鼻塞、打喷嚏、发热、头痛等。预防热伤风,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防止邪风侵入。
2. 睡眠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感冒。
3. 洗浴后,应待肌肤干燥后再吹风。
4. 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等刺激性食物。
5. 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等。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轻度的中暑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而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抽搐和昏厥。
针对中暑的治疗,除了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外,还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暑治疗药物: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症状。
十滴水:含有樟脑、干姜、大黄等成分,能够缓解恶心、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儿童和老人需谨慎使用。
人丹:含有薄荷冰、滑石等成分,适用于烈日暴晒引起的中暑症状,可含服。
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中暑的措施: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中午到下午的时间段。
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
保持充足的饮水,避免脱水。
室内保持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