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暑早知道

中暑早知道
发表人:曾沣

中暑了有什么表现?

中暑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讲可分三个等级:

  • 先兆中暑:眩晕、神志恍惚,感受上有点类似久蹲后忽然起立时眼前一黑的体验。同时还可能发生肌肉抽筋并伴随疼痛。
  • 轻症中暑:出现较为强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挥汗如雨、浑身倦怠绵软无力等症状,甚至轻度意识障碍,神情看上去总觉得哪里不对,有些异样。
  • 重症中暑:除了轻度中暑症状更严重外,还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痉挛、手脚运动障碍;也可能发生体温高达 40℃ 甚至以上的爆发性高热。

中暑了怎么办?

针对上述不同的中暑症状,处理措施如下:

  • 先兆中暑:立即转移到遮阴处(譬如树荫下)休息,最好是凉爽通风、开着冷空调的室内环境。同时补充适量水分(注意不要狂饮),盐汽水是不错的选择。最好有人陪伴,以防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送往医院。
  • 轻症中暑:转移到阴凉处或是通风凉爽的室内,适量补充水;如果已经出现轻度意识障碍,他人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 重症中暑(热射病):必须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火速送往医院抢救。等待救护车来临之前,要以最快速度将患者体温降到正常体温,此时最好能做以下几件事:
    • 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状况良好的遮阴处,以开着冷空调的室内环境为最佳。
    • 把病人的衣服尽量多地脱掉,帮助其身体迅速散热。尤其要注意把着装上与身体紧绷的部分,譬如领带或者腰带松解掉。内衣裤予以宽松,改善通风状况。
    • 脱去衣服后,向裸露的皮肤上适当洒一些水、擦拭皮肤,再以电风扇甚至手摇扇为其降温。
    • 如果现场能够找到冰袋(或用冰镇矿泉水代替),用毛巾或者衣物缠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然后将其分别置于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根部等处,迅速为这些部位的皮下血液降温。

如何预防中暑?

  1. 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
    • 不要为了省电不开空调,但也不要将空调温度调至过低(不要低于 24 ℃)。空调出风口不要直接对着人猛吹,可以在地板上放一架小型电风扇来促进室内空气对流。
  2. 不断提醒自己补充水分
    • 每次少喝一点、多喝几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
    • 工作和运动造成大量出汗时,可以考虑饮用盐汽水或者其他运动饮料,但也不要一次喝太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暑病疾病介绍: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藿香正气水能够防治中暑,其实不然。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从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来看,暑邪的性质属阳属热。

     

    暑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烦躁、脉象洪大等。暑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暑性升散,升,指暑邪易于上犯头目,内扰心神,出现头晕头昏,心烦闷乱。散,指暑邪为害,易于伤津耗气,常可见到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证候。由此可见,中暑属于一种阳热病症。

     

     

    第二,从藿香正气水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来看,它所治的病症属于阴寒。

     

    藿香正气水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姜汁、桔梗、藿香、炙甘草等温热药组成,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证。由此可见,藿香正气水所治病症属于阴寒,用它治前面所言疗属于阳热的中暑,显然不对症。

     

     第三,“阴暑”不是暑。暑为阳邪,不能再分阴阳。

     

    比如男为阳,女为阴,不能再把男分为“阳男”和“阴男”。有人为了说明藿香正气水能够防治中暑,杜撰了阴暑理论,说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阴暑”。

     

    根据六淫学说,暑为阳邪,寒、湿俱为阴邪。把发生于夏季的风寒湿称为“阴暑”,是与中医传统理论背道而驰的。果真如此,那么发生在冬天的火热之邪是不是应该叫“阳寒”。难道中医理论真成了可以随意发挥的“诡辩论”?

     

     

    阴暑、阳暑之分不符合中医理论。所谓的阴暑,其实就是夏季感冒,与暑邪没有关系。夏季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治疗,不能以此说明藿香正气水能防治中暑。

     

    以上三点说明:藿香正气水不能防治中暑。既然藿香正气水不能防治中暑,为什么在闷热的夏天,喝上一支藿香正气水,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呢?这是因为,烈日炎炎下的高温,虽然令人不爽,但可以耐受;而闷热的天气,令人感到窒息。

     

    高温是暑热所致;而闷热主要是高温加潮湿造成的。夏季感冒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好比自然界的闷热天气,多因气温高又感受风寒湿所致,此时服一支藿香正气水,因为祛除了湿邪,自然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真正的高温中暑,应该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该方由寒凉药组成,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这种纯属阳热的病症,用藿香正气水是没有效果的。

     

    如果夏季感受风寒湿,可以用藿香正气水,该方由温热药组成,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夏季感冒或者胃肠型感冒。夏季感冒与中暑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清暑益气汤治疗中暑,好比空调的制冷功能,制冷自然降温。藿香正气水治疗夏季感冒,相当于空调的除湿功能,除湿可以使人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但除湿不是制冷,所以藿香正气水不能治疗中暑。

  • 作者 | 李加涛

    文章首发于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热浪来势汹汹,防暑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防暑的小知识。

     

    啥叫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热辐射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热平衡的能力达到极限,进而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一种急症。细分来说的话可分为三点,分别是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轻症中暑:体温在38℃以上,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晕厥、昏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包括: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中暑咋防?

     

    1. 露天或高温作业时

    必须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阳光直射,轮流休息,保证体力,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

     

    2. 散热

    多洗澡及时散热,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应选用棉、麻类透气性好的服装,不宜穿化纤类,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3. 饮水

    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慢慢喝,定时饮水。

     

    4. 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5. 环境舒适

    室内运动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备。

     

    中暑了怎么办?

     

    1.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移至空调房内。

    2.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快速散热。

    3.意识清醒者,可让其口服淡盐水;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4.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进入7月,很多省市已经开始放暑假了,一些南方城市也已经进入汛期,全民防涝减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件。

     

    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部分家长对孩子看管不力,导致农村成为儿童溺水重灾区。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

     

     

    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

     

    掌握预防溺水知识,不仅当自己出现意外可以有机会避险,还可以在遇到溺水者时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溺水自救

     

    ● 保持镇静

     

    人在落水时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降低下沉速度。

     

    ● 两个应急动作,延长自救时间

     

    抱膝式,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然后下沉恢复抱膝状态,循环往复,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这种方式可以。

     

    仰漂式,让身体的脸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面,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首先,将双手放于水中,人往后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缓慢换气。当下沉时闭上嘴巴,鼻子出气,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漂起来的技巧是,在水中让身体放松,待吸满气之后,头部慢慢后仰,避免身体重心集中在身体下部。同时,调整呼吸的节奏,只有在吸气时,空气贮存在胸腔,让胸腔充满了空气,才有办法带动身体上浮。

     

    除了大声呼救之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

     

    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种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

     

    ● 不要盲目抱紧施救者

     

    当救助者出现时,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 舒缓痉挛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施救方法

     

    ● 识别

     

    手舞足蹈、水花四溅、表情夸张、大喊大叫……

     

    其实,如果现实中真的看到这种情况,还不到最坏的情况,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出现真正的“溺水反应”:

     

    双手只能尽量往下划水来保证口鼻部在水面上,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再进行大幅度的挣扎以及呼救了。

     

    手脚都在水面下拼命划拉着,一会儿能浮上来,一会儿又沉下去,鼻子跟嘴也发不出来声音。

     

    这种情况最危险、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从而导致没能及时进行救助。

     

    如果你带孩子去游泳,时刻都要注意孩子的表情,一刻也不要把目光离开,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施救。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游泳池救生员身上,因为有时候救生员的视线也存在盲区。

     

    ● 最常见的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

     

    “伸、抛、划、游”这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是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消防救援大队总结出来的。

     

     

    伸,就是用竹竿、树枝、拖把、钢管等身边能找得到的任何竖长状物品,越长越好,越结实越好。这是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也是一种营救落水者最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抛,主要指救生圈、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容积较大的饮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是捆绑在一起,用足够长的绳子抛到落水者身边,最好能在顶端系上砖头、石块等重物,以保证能“精准投递”,同样也要求越长越好。

     

    划,指借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抛”的基础上进行救援。

     

    游,是市民最直接介入的一种施救手段,却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采用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双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双双溺亡,须谨慎采用。

     

    ● 第一目击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首个淹溺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该共识是根据美国、欧洲相关指南以及国际近年来的循证研究,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订的。

     

    关于现场急救部分,该共识提到: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

     

    把人捞上来不能先控水,而是首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是否还有呼吸。

     


    如果没有意识,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无呼吸或者仅有微弱的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胸部按压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

     


     

    30∶2标准心肺复苏是一个标准循环,即30次胸部按压,2次人工呼吸。

     

    特别注意,淹溺导致心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略。另外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心脏骤停后,黄金救治时间为4~6分钟,救护车平均赶到现场的时间为20分钟,救护车5分钟到现场的几率是5%。

     

    因此,溺水救援第一目击者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可以充分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救治空白期。

     

    溺水的预防

     

    ● 警钟长鸣!

     

    放暑假之前,学校一般都要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户暑假安全教育,家长和孩子要认真学习,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再教育,确保孩子入脑入心,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作为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家长是预防溺水教育和预防溺水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行踪要做到“四知道”:

     

    孩子去哪里?

    孩子做什么?

    孩子和谁去?

    还何时回?

     

    家长监护一定要做好。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务必遵守安全提示要求,老人、伤残人士和孩子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要远离水边。

     

    尤其是小孩,家长一定要加强看护。每年都会遇到多起儿童溺水的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监护不力,可能低头玩一下手机,人就不在了。

     

    ● 全民防范!

     

    如果在江河、水库、山塘、积水坑等水域,发现未成年人有结伴或私自戏水、游泳、捕鱼虾、撑竹排、玩皮划艇等不安全行为,第一目击者要有义务劝阻他们立即停止这种危险性行为,劝阻无效时可以拨打有关监管部门电话进行举报。

     

    此外,发现有偷盗或者故意损坏水域的防溺水设施,比如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积极劝阻,劝阻无效可以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条件下拍照片或者视频留存,向公安机关举报。

     

    在这里,Dr.京再次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一旦遇到有人溺水,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

     

    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天。

     

    参考来源:
    《青少年溺水频发!教你正确的救人姿势》——中国应急管理
    《考试结束当天,2名男生海边玩水溺亡!溺水急救法,如何正确使用》——中国应急管理
    《溺水如何自救施救?这些方式一定要掌握》——央视新闻
  • 冷空气日趋活跃,很多地方开始出现低温天气。这时候,有一种疾病开始袭来——中风,即卒中。很多人对卒中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脑卒中(脑中风)。其实,眼底血管也可能因为受凉、疲劳等阻塞,引发中风症状,这就是眼中风。它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致盲性眼病,致盲率高达80%。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眼中风。

     

    眼中风发病的先兆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先兆,眼中风也是如此。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无痛性视力下降,且这种视力下降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不能缓解。有一部分眼中风患者在永久性视力下降之前会发生一过性的黑朦,即突然眼前一片黑,什么也看不见。这种一过性的视力下降在休息一会儿(可以是几秒钟,也可以是十几分钟)以后,可以逐渐恢复。所以,如果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一过性视力下降,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危险因素。

     

    眼中风的治疗原则--争分夺秒尽早溶栓

     

     

     

    眼中风一旦确诊,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急救处理。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眼科医生会给予扩血管治疗,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球后注射阿托品、吸氧、降眼压治疗。不过,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视网膜血管的阻塞。目前被证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眼动脉溶栓治疗是通过动脉插管的方法,将小剂量溶栓药物直接送达受阻眼动脉处,在受阻动脉局部形成一个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进行溶栓。

     

    然而,作为一项有创治疗,动脉溶栓也有一定的风险,下列患者就不适合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患者;动脉内有脓性栓子,近期有过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及有房颤、室壁瘤者;近期有脑挫裂伤者;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那么,是不是只要将阻塞的血管通过动脉溶栓再通后,患者的视力都能提高?答案是不一定。动脉溶栓治疗成败的关键是一定要赶在有效的时间窗内(48小时内为最佳时期)进行溶栓,使血管再通。如果缺血缺氧的时间过长,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已经发生了坏死,即使血管再通视力也不能恢复。所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争分夺秒尽早溶栓才是保护视力的不二选择。

  • 在夏季,每一天都感觉像是生活在一个烤炉里。当人由于暴露在炎热的天气中而导致身体过热时,就会发生中暑。这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可能会损害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因此中暑也成为了一个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暑是由于在室外进行活动而没有适当的补水造成的。但是,当外面真的很热时,一个人甚至不运动也会造成中暑。

     

    高温防范始终很重要。在热浪中,重视高温安全性和中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这是7种防止中暑的方法,以防中暑:

    避免脱水

     

    保持适当的水分可以帮助您的身体调节温度。

     

    如果您需要去户外,要离开能立即补水的地方,这并不是要你在去户外之前先喝一口水,而是要你保持一整天的水分。您还需要考虑在高温下保持水分的方法。

     

    停放的汽车可能致命

     

    外面的温度很热,但停放的汽车温度会更高。停在阳光下的汽车温度仅需10分钟即可升高20度。请避免坐在不通风的过热的汽车上,也不要将儿童或动物放在停放的汽车中,即使您的汽车在阴暗处且窗户破裂也是如此。

     

    穿着热

     

    紧身的衣服或多层衣服都可能阻碍汗水从体内蒸发,出汗这是释放体内多余热量的重要步骤。

     

    你需要获得额外的防晒保护,请考虑戴一顶宽边帽并涂抹防汗、防晒霜。

     

    尽可能多地寻求空调或遮阳

     

     

    虽然我们时常会想到户外去活动身体,但最好限制您在高温期间,在户外度过的时间。

     

    如果您在户外工作,请确保经常休息,包括在树荫下补水和乘凉的时间。

     

    在室内或清晨锻炼

     

    剧烈的运动会使在炎热的天气中更容易中暑,因此您可能需要考虑将室外锻炼换成室内锻炼。

     

    当温度过高时,最安全的运动场所是在室内的。如果您不能在家锻炼,请设置清晨的闹钟并计划进行清晨的户外锻炼,清晨往往是很凉快的。

     

    重新考虑那些户外一日游计划

     

    酒精不仅会损害您的运动技能和判断力,还会损害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在温度过高时,最好限制摄入的酒精量。

     

    保护自己免受晒伤

     

    除了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外,晒伤还会限制您身体的降温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前往户外之前,请务必涂上大量防汗、防晒霜,即使您打算整个下午都在泳池中也很重要。请记住,防晒霜会逐渐消失,因此您需要定期重新涂抹防晒霜。

     

    如果发现中暑迹象,请立即拨打120。

  •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必备。这个食最为重要,关乎寿命,毕竟有俗语言,病从口入。吃不对食物,或者食物与我们体质像克,都会引发身体不适,轻则浑身无劲,严重的就要吃药了。不过啊,我们知道的食物有千千万,它们的寒热属性却不一定人人都清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判断食物寒热的方法,以及日常食物的寒热属性。

      


    首先,我们要知道寒热属性是什么意思

     

    在中医上,中药有四气五味之分。而寒热就属四气,另两个是温凉。听起来很简单,类似于我们对外界温度的感知。食物如果不经过烹饪,应该都是常温的,吃起来没有多大的温度差别,那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它的寒热属性呢?当然,还是通过我们身体的感知,吃进去后,人体内消化反应,根据消化结果来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吃了食物,你会觉得发热,就类似于吃羊肉发暖这种,就属于温性或者热性食物。寒性食物就更好理解了,吃进去感觉冷,在热天吃能解暑的,冬天吃的时候进入消化道都感觉到冰凉。这种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口感是酸涩苦,也有甜的,很少。

      
    其次,食物味道可做判断标准,对日常的食物还是比较准确的

     

    比如,含高蛋白的,脂肪多的肉类蛋类,这种要煮熟了才能吃的一般都是热性或温性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消化吸收,作为贮备能源,为我们分解利用,分解的过程是放热的,因此我们会有暖的感觉。不过,我们人类是恒温动物,体表或体内都不会有太大的温度起伏,这种感觉不会很明显,总之,进肚子里不感觉凉就不属凉性食物。像我们日常吃的小麦,豆类的,山药,土豆,牛奶,等都是温性食物。水果里,苹果,甘蔗,杏,桃,香瓜,番茄等都是温性的,各种体质的人都可以吃。

      
    但凉性食物就不行,体寒的人不能吃太多凉性食物,否则会腹泻,头晕等等。凉性食物其实很好判断,有的食物入口就有清凉感,与我们身体温差大,感觉就会很明显。常见的都有,莲子,香菇,豆腐,白萝卜,山楂,奇异果等等,有胃病,肝病的人注意了,凉性食物千万不能多吃,偶尔吃点,吃少点,影响不大,但常吃后果就会很严重。

      


    最后,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体质,有的食物真的不适合吃,如果我们不清楚,那就严重了,就比如一个体寒的人经常吃梨,吃柚子,吃莲藕,香菇,那他的胃肯定受不了,接着是肝,然后是肠,慢慢食欲不振,面黄肌瘦,最后就是头不舒服。其实很多疾病是因为吃,吃了不该吃的,吃的不均衡,吃的不健康,一日三餐不规律,咋会有好身体呢,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底线,如今,都忙于钱财,好不容易闲下来就是放飞自我。

      
    虽然小编在这里普及了食物寒热属性,但是小编最想说的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心里要有谱,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嘛。

  • 作者 | 中医科 周纡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北京的春天真是太短暂了,“清明”那几天还有点“倒春寒”,这刚到“立夏”节气,气温已经很高了,不少地方已经开启了空调,街上已经到处可见夏季的短袖短裤了。

     

     

    这个时候,“我上火了”,就成为很多人经常说的流行语。那么,“上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为什么大家会感觉自己“上火”了呢?

     

    中医学根据五行理论认为,“火性炎上”,火热这种邪气最容易侵犯上焦,具体表现主要有:口苦,口干,牙痛,咽痛,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头面部疱疹,皮肤瘙痒发热,面红有发热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等。

     

    当人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吃些寒凉的饮食会比较舒服,能够当时减轻自己燥热的感觉,所以大家就认为自己“上火”了。而如果这些症状不能很快减轻消失,很多人就会自己去买一些“去火药”来吃。说到“去火药”,可能很多人常备的就是牛黄解毒,三黄片等等清热泻火药。

     

    但是,是不是“上火”,就一定要“去火”呢? 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看,还真不一定!

     

    中医更注重从整体去观察人体,下面我从中医整体角度,把“上火”分成三种情况,来谈一谈。

     

     

    第一种,我称为“实热”。

     

    这种情况一定是人体比较壮实,热邪遍布全身,虽然可能以某一处的热为主要表现,但仔细探询,全身没有任何怕冷或者畏寒的感觉,反而是怕热,烦躁,口干喜冷饮,伴随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而且在食凉饮冷之后感觉舒适。

     

    这种人是可以考虑直接吃一些“去火药”的,如三黄片、牛黄上清、防风通圣之类,但是要注意中病即止。热邪消退,大便已通,就不要再继续吃药了。

     

    第二种,我称为“上热”。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就是热邪聚集于上焦的某个局部,如咽痛,咳嗽,黄痰,牙痛,面部疱疹等等,没有伴随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其他热象,饮食偏凉偏温均可,也没有明显畏寒怕冷的感觉。

     

    这种情况可以吃一些清上焦热的药,如清热解毒、蓝芩、功劳去火等等,如果伴有口干喜饮等热邪伤阴、津液不足的表现,可以配合口炎清、金果饮等滋阴降火类药。

     

    第三种,我称为“上热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就是既有局部热邪的表现,也有阳气不足,寒邪内侵的症状。如既有前面说的“上火”的表现,也有胃寒,背凉,腰以下发凉,关节凉痛,或者吃一点凉东西就腹泻等脾胃虚寒,脾肾虚寒的表现。

     

    以前这种既有热又有寒的情况多见于更年期以后的女性,现在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年轻人竟然也非常多见了。严重者甚至可以表现为虽然自己感觉“上火”,但是吃了“去火药”反而“火”更大!

     

    这种情况就千万不要再用清热的药了,即使临时有效,也必定经常反复“上火”。对于这种“寒热错杂”的复杂问题,只能用汤药治疗。传统中医多数是用“清上温下”、“寒热并用”、“清补兼施”的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也不尽人意。

     

    我根据“火神派”传人董学军老师“中气决定论”的全新中医理论,在这种病的治法和用药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突破,以温中散寒为基础,温助阳气,祛除寒湿,恢复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上焦的火气随之自然消散,疗效有明显提高。这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除“上火”的困扰。

     

     

    这里,再强调一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哪种“上火”呢?

     

    一,看这种“火”的感觉是在局部还是在全身?

    二,是否能完全接受吃凉的饮食?吃完以后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三,胸部以下,包括胃、腹部,腰背部,以及四肢关节,有没有怕冷发凉的感觉?

     

    另外,还有很多人的“上火”表现为以感觉干燥为主,总是感觉口干口渴,但是喝很多水也不能解渴,有的人还伴有潮热盗汗,非常类似传统中医“阴虚火旺”的症状,但是真正的“阴虚火旺”是没有怕冷发凉的感觉的,喝水也应该是喜欢喝偏凉的水,与前面说的第三种情况完全不同,需要大家注意区别。

     

    最后,说一下饮食上的原则。如果确实是“实热”或者是“上热”,可以临时短期吃一些清热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苦瓜、西瓜、火龙果等,暑热时可以喝点绿豆汤清热解暑。不能吃热性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大蒜、韭菜、榴莲、龙眼、樱桃等等。

     

    但如果是“寒热错杂”的情况,吃热性的东西会更助火,吃清热的东西会更增寒,所以这两类东西都要尽量不吃。否则可能还会影响中药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相信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夏季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和甜蜜色彩的季节,我们可以在大太阳底下游泳、戏水,尽情的享受冰激凌和冰汽水的爽快,或者挥汗如雨过后,钻进空调房里吃一口爽甜冰凉的西瓜,来一杯冰镇酸梅汤,简直像迎来了人生巅峰。只是在尽情享受的背后,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夏日乐趣也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呢?

     

     

    1、酒饮当水喝

     

    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人体本就容易处于缺水的状态,而很多人还喜欢在夏季用冰镇啤酒、饮料来替代饮用水,认为它们更好喝,可这样不但无法真正的解渴,还会加重肾功能的负担。因为啤酒、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添加剂、酒精等,要把这些分解、代谢掉,对肾是有伤害的。并且在消耗这些元素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还会有越喝越渴的情况。

     

    2、纳暑太贪凉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是躲在空调房里避暑,其实这些都容易导致湿邪侵袭、阳气损伤。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一旦身体受到寒湿伤害,就容易出现拉肚子、腰酸等问题。

     

    3、美食也伤身

     

    啤酒、烧烤似乎是夏季永不缺席的节目,但是,这些高油高盐的美食却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中医说“咸入肾脏”,我们每天摄入的盐,绝大部分是由肾脏来代谢的,长期过量的摄入会影响肾脏的健康。同时大鱼大肉还会抑制阳气,饮酒则会耗损肾阴,这些都是对肾脏产生威胁的习惯。

     

    那养肾的好习惯都有什么呢?敲黑板划重点啦!

     

    1、多喝水

     

    喝足量的水可以稀释尿液,加快体内水液的排出,从而保护肾脏。人一般每天的饮水量大约保持在1500毫升,夏季出汗多,可以适当增加。

     

     

    2、保护好双脚

     

    中医认为,肾经起于足底,经常按摩脚底涌泉穴,有益精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你不仅需要在冬天保护好脚,也可以在夏天泡脚,即可补益肾气,还能安定心神,有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足浴时水温以40℃左右为佳,时间不少于5分钟,双脚不停地互相摩擦,出浴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注意睡觉时双脚不要正对空调或电扇。

     

    3、饮食清淡

     

    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可以多吃一些有补肾功效的食物。黑色与肾脏相对应,诸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鸡等。此外,夏季肾脏功能发达,过咸的食物会引发更为旺盛的肾气,进而损伤心脏,所以夏季饮食不宜咸味太重,可以吃些橘子、猪肝、莴苣等苦味食物,激发心脏功能,有助于肾脏新陈代谢。

     

    4、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工作再紧张,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生活习惯有好有坏,追赶夏天的尾巴,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起居方式,保护好肾吧。

     

    中医认为肾藏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可见肾对于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所以炎炎夏日,可不能光记着贪吃贪玩哦,也要做好养肾护肾的工作,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前提和保障。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夏季,酷暑难耐,高温煎熬之下,人体容易出现心火旺盛、口渴口苦、目赤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咽喉灼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现象。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夏季“上火”呢?以下是一些养生防暑降温的小妙招,希望能帮助大家清凉一夏。

    1. 饮食调养,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季以“心火”为主,应注重饮食调养,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西红柿、黄瓜、草莓、绿豆等。

    西瓜:西瓜性寒,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消肿等功效,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

    苦瓜:苦瓜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降血糖等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西红柿:西红柿性平,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解暑止渴等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黄瓜:黄瓜性凉,具有清热利水、减肥瘦身等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草莓:草莓性凉,具有清暑解热、润肺化痰、利尿止泻等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绿豆: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等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2. 日常保养,预防“上火”

    夏季预防“上火”,还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措施:

    1.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潮湿。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5.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误区提示,避免错误降火

    1. 不要过度依赖苦味食物降火,苦味食物并非适合所有人,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不适。

    2. 不要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3. 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低温环境中,以免伤及人体。

    4. 不要自行乱用降火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 三伏天,又称“伏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人们容易受到暑湿邪气的侵袭,引发各种夏季常见疾病。

    一、三伏天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1. 中暑

    中暑是三伏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预防中暑,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其次,要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最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2. 热伤风

    热伤风是由于夏季气温升高,人体毛孔张开,容易受到风邪侵袭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预防热伤风,要注意保暖,避免空调直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肠胃炎

    夏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引起肠胃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预防肠胃炎,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不洁的食物。

    4. 痱子

    痱子是由于夏季高温潮湿,汗液蒸发不畅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伴有瘙痒感。预防痱子,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5. 眼睛疾病

    夏季紫外线强烈,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等症状。预防眼睛疾病,要注意佩戴太阳镜,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直视。

    二、三伏天的养生保健

    1. 饮食调养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番茄等。

    2. 适量运动

    夏季运动要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导致身体虚弱。

    3. 保持良好心态

    夏季气温升高,容易使人情绪烦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充足睡眠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疲劳。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出汗增多、体温升高等症状,这些都是人体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夏季养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夏季养生的饮食建议:

    1. 粥品为主食

    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粥类食品易于消化,能帮助补充因出汗而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在煮粥时,可以加入豆类、杂粮、果蔬和药材等,以增强粥的保健效果。

    2. 汤茶饮料宜“热”喝

    夏季大量出汗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增加中暑风险。汤茶饮料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具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降低体表温度,消暑效果优于冷饮。

    3. 冷饮不宜过冷

    冷饮过冷会对正在受热的机体造成不良刺激,损伤胃肠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建议冷饮温度不要低于10°C。

    4. 增加低脂肪优质蛋白摄入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率增加,出汗多,容易导致负氮平衡。建议增加蛋、奶、鱼虾、豆制品等低脂肪优质蛋白的摄入,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营养。

    5. 适量食用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暑、降火、解毒、消减身体燥热的作用,适合夏季食用。常见的凉性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蛋豆类等。食用方法以蒸、煮、炖为宜,忌煎、炸、烤。

  •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夏季常见疾病——高温病。高温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以及由空调、饮食等因素引起的感冒发烧、肠胃疾病等。

    南京市多家医院近日接诊的病例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专家表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病号”对高温特别敏感。闷热的天气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导致旧病复发。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外,空调病、肠胃疾病等也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多。专家提醒,市民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强耐热锻炼,提高身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耐热锻炼呢?专家建议,市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每天进行室外活动,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
    • 增加在户外等热环境下的活动时间,逐渐适应酷热的天气。
    • 尽可能地不用电风扇、空调,尤其是经常在空调环境下上班的市民,回到家后不要使用空调。
    • 对于长期患病的“老病号”来说,耐热锻炼要适度,同时要注意保持充分的睡眠和充分的饮水,定时服药。

    此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温病的发生,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

  • 夏季,气温升高,是瘦身减肥的好时节。然而,健身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将针对夏季健身的四大误区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科学健身,避免健康风险。

    误区一:高温下运动大汗淋漓好减肥。

    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虽然可以让人大汗淋漓,但同时也增加了中暑、脱水等风险。此外,强烈的阳光会灼伤皮肤,导致晒伤。因此,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避免阳光直射。

    误区二:健身后马上冲凉。

    运动后立即冲凉,会使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不利于体热散发。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稍作休息,待身体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温水淋浴。

    误区三:运动后大量补水。

    运动后大量补水容易导致水中毒,增加心脏负担。正确的补水方法是,运动前、中、后适量补充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误区四:冰冻饮料有利降温消暑。

    运动后饮用冰冻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正确的消暑方法是通过适量饮水、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方式来调节体温。

    夏季运动,除了避免以上误区,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

    2. 运动前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3. 运动后及时补充营养,帮助恢复体力。

    4. 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盛夏时节,气温攀升,空气湿度大,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中暑。中暑后,身体机能受损,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本文将为您介绍中暑后饮食的四大禁忌,帮助您更好地恢复健康。

    中暑后饮食四大禁忌

    1. 忌大量饮水:中暑后,身体水分流失较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应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式,每次不超过300毫升。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并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加重病情。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胃肠功能减弱,大量食用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使身体疲惫加重。

    4.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病情。

    中暑后的饮食建议

    1. 多喝汤:中暑后,身体水分损耗较多,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推荐喝绿豆汤、菊花茶、荷叶茶等。

    2.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豆腐等。

    3.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等。

    4. 避免暴饮暴食:中暑后,胃肠功能减弱,应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

    中暑后的饮食调理对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上禁忌,并遵循合理饮食原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康复。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阳光明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除了防晒、补水等日常注意事项外,男性朋友还需要关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精子高温中暑。

    精子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生育能力。而高温环境对精子的影响不容忽视。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精子高温中暑的原因:

    1. 紧身内裤和牛仔裤

    紧身内裤和牛仔裤等不透气的衣物会导致阴囊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精子的生长和发育。

    2. 热水澡

    长时间泡热水澡会使得阴囊温度升高,不利于精子的生长和存活。

    3. 高温环境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如高温车间、桑拿房等,也会导致阴囊温度升高,对精子造成不利影响。

    4. 药物和烟酒

    某些药物和烟酒成分也会影响精子的质量。例如,镇静剂、安眠药、抗癌药物等都会对精子造成伤害。

    为了预防精子高温中暑,男性朋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裤

    2. 控制洗澡时间

    3.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4. 戒烟限酒

    5. 注意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

  • 中暑发烧后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陈东平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普通内科

    随着夏季的到来,中暑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暑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发烧,给身体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了解中暑发烧后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暑发烧的严重性。中暑发烧并非简单的发烧,它往往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中暑发烧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避免高温环境对病情的加重。

    2. 适当脱去身上的衣物,促进热量散发,降低体温。

    3. 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调节体温。

    4. 使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加速热量散发。

    5. 如有必要,可使用酒精擦拭身体,进一步降低体温。

    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体温较高、症状明显,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冰盐水进行肠胃灌洗或直肠灌洗,迅速降温。

    2. 使用40℃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协助降温。

    3. 住院治疗,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摄入,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之,面对中暑发烧这一疾病,我们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中暑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季。

  • 在炎炎夏日,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而天气骤变也常导致感冒。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自己是中暑还是感冒呢?本文将从发病季节、症状表现、检查化验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发病季节与环境的区别

    中暑通常发生在高温天气,患者多处于密闭空间。而感冒则多在天气骤热、骤冷或遇冷空气时发生。

    二、症状表现的不同

    中暑患者体温相对恒定,但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感冒患者则常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

    三、检查化验结果的不同

    感冒患者血常规显示病毒性血象,淋巴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不高。中暑患者则相反,白细胞总数升高,C-反应蛋白也增高。

    四、处理方法的不同

    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凉快、通风的环境中,给予降温处理。感冒轻症患者可对症处理,注意补水;严重者则应进行抗病毒、抗细菌处理。

    五、如何预防中暑和感冒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 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5.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 秋风送爽,天气逐渐转凉,但随之而来的秋燥也让许多人感到不适。秋燥是秋季的主要气候特点,它引起的疾病包括温燥和凉燥。初秋气温仍然较高,加上天气晴朗、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容易引发温燥;而深秋气温逐渐降低,空气更加干燥,则容易引发凉燥。

    秋燥引起的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愈,让许多人感到畏惧。特别是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的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容易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受阻,更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

    中医将中暑称为“伤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通常是由于在烈日下劳作或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中长时间劳作所引起的;而阴暑则是由于过于避热趋凉所引起的。例如,在睡眠、午休或纳凉时,如果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身、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等,都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引发阴暑。

    在当前避暑降温的时期,白天气温较高,但昼夜温差较大,一热一凉更容易引发阴暑。阴暑的症状包括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更应注意加强防护,避免过于避热趋凉,以免寒湿侵袭引发阴暑。

    预防阴暑,除了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外,饮食上也要注意。要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每天吃1-2个梨、西瓜、香蕉、山竹等凉性水果;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以下是一些预防阴暑的中药凉茶方:

    1. 组方:黄芩(15g)、栀子(10g)、知母(25g)、花粉(20g)

    用法:煮水煎服

    疗效:泻火解毒、生津润燥。适用于热盛、阴亏者。

    2. 组方:绿豆(25g)、红糖少许、藿香(10g)、板蓝根(15g)、金银花(20g)

    用法:每天喝250ml~300ml,当凉茶饮用

    疗效:清热解毒,防暑去湿。普通大众都可以饮用。

    3. 组方:菊花(30g)、桑叶(20g)、加少许石膏

    用法:煎服

    疗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适用于单纯热盛者。

    4. 组方:黄芪(15g)、党参(20g)、菊花(10g)、桑叶(10g)

    用法:煮水煎服

    疗效:补气固表,清热解毒。适用于体质较弱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