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抑郁症的前世今生

抑郁症的前世今生
发表人:主治医师陶琪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一、病因
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三、检查
对疑为抑郁症的患者,除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要注意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迄今为止,尚无针对抑郁障碍的特异性检查项目。因此,目前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物质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有2种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TRHST)。
四、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是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②自我评价降低;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⑥睡眠障碍;⑦食欲下降。病程持续至少2周。
五、治疗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六、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抑郁症之所以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角里也是是一件好事。它说明社会对于精神卫生问题有了更多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精神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会对身边人呈现出的迹象愈加敏感,也更主动地去关心或是伸出援手。简单一句问候,或者一言不发的默默陪伴,对于在精神地狱中煎熬的人来说就是莫大的慰藉。有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普遍。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就诊年龄范围在17-23岁之间。

     

    1.青年抑郁症:高中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有: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睡眠不足,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等。

     

     

    特殊表现:(1)学习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老走神,有时一片空白。平时会的知识,有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大考成绩比平时测验差得多,随着情绪越来越悲观,学习成绩滑落越大。(2)过分猜疑。脑子里经常想着同学在模仿自己,背地里在议论或谩骂自己,他们的举动是在向自己挑衅等。认为自己的眼神不正常,不敢抬头见人,说话低声下气,甚至认为自己或家人被监控。(3)躯体感觉异常。把正常的生理状态当成病态,每天大部分精力用在想“病”的严重性上。如反复说自己鼻子呼吸有声音,嗓子里有东西,肚子老是跳,脚脖子凸出一块。到医院反复检查,无论医生如何解释,他们坚持己见,含泪不停诉说这些痛苦。

     

    2.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失恋等。

     

    特殊表现:(1)精神委靡。到大学后感到与想象的不一致,认为所学的东西将来也没什么用。一个人整天沉默不语,独来独往,集体活动不沾边,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害怕考试不过关,出现一门或几门课程不及格。(2)休学退学。休退学理由反常,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不想上学了。(3)自杀行为。大学生抑郁症自杀率较高,事先难以被发现。自杀方式以跳楼居多,其次是服安眠药、割腕。自杀不成功者经救助后仍有反复自杀意念或行为。

     

     

    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还有这样的特点:其一,有的学生发病有原因,有的学生并没有,当消除了诱发因素,他们的病情并不能随之好转;其二,学生抑郁症易与强迫、焦虑、厌食症共病,也可有精神病性症状,但主要临床症状是抑郁,抗抑郁治疗会同时治愈其他并发症;其三,学生抑郁症大都被家长和老师误认为思想品德问题,长期反复做思想工作不见效,病情反而加重。

  • 抑郁症是一个人们了解较早的疾病。但人们往往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对病不予重视。其实,在正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生通过检查和问诊能很快确诊抑症。目前也有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抑郁症。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都可得到改善。抑郁症主要改变人的情绪,不影响人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所以,已患抑郁症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1、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 判断抑郁症的标准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 变笨了;3)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 生活不能自理。

     

     

    2、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 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3、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 最容易造成误诊的症状

     

    躯体症状是相对精神症状而言,就是身体感到不适。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很多病人都有身体不适:如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悸、气短胸闷等。一般老年患者多见。这些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如果您或您的父母家人感到身体不适,又查不到其他器质性疾病,建议您到专科医院就诊,也许精神科医生会帮助您尽快恢复健康。

     

     

    4、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 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 一、抑郁症可以治愈么?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症状有自愈倾向,但也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如果这次抑郁了,它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缓解,但是可能遭受一些环境刺激或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再次出现抑郁的症状,一旦持续两周以上,就认为可能是抑郁症。此时如果经医生判断抑郁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可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经规范科学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是可治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或者合并一些个人或者团体的心理治疗。总体而言,抑郁症是可以克服的,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在抑郁的状态下,他对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己的康复都带有一种不正常的绝望。在这种绝望下,认为自己的抑郁是无法治愈的,所以选择了轻生,这是我们觉得特别遗憾的。实际上,只要患者决定来医院接受治疗,就已经有了一半以上被治愈的可能。

     

    二、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 

     

    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病人群,我们的患者家属也都显得十分的头疼,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患者从这种抑郁的氛围中拉出来。抑郁症的家人要时刻的关心和留意我们的患者,以防患者做出什么不良行为。那么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

     

    一是干预抑郁症病人的负面情绪。一些抑郁症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容易产生继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得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担心无法找到工作,或会被人嘲笑歧视等。专家建议家属鼓励抑郁症病人走出家门散散心,如逛逛街、逛逛公园、看看花会等等,这对放松心情,唤起心理上的愉悦感十分有效。

     

    二是鼓励抑郁症病人说出内心感觉。抑郁症病人受病情控制,普遍出现思维缓慢,语言行为减少的情况。对精神抑郁者家人注意什么?家属可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其鼓励、劝告和指导。同时,家属还可以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从而逐渐引导病人开始注意外界。

     

     

    三是帮抑郁症病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心理专家建议家属在考虑营养配餐时,既要照顾到病人的口味喜好,同时也要兼顾营养摄取。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症病人常出现的问题,对此应选择病人平时较喜欢吃的并且含粗纤维食物。照顾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家属应鼓励和陪伴病人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病人睡眠。对因为患上抑郁症而变“懒”的患者,家属可帮助病人进行个人日常卫生的清理。

  • 一、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提高临床治愈力,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

    第二个目标,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第三个目标,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等。对有明显社会心理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二、抑郁症的治疗


    现在抑郁症已经不再是非常罕见的疾病了,由于生活压力大,以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抑郁症的发病几率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一旦患上抑郁症,就可能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要尽快治疗。那么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抑郁症的药物疗法

     

    服用西药: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就要及时按照医生建议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服用抗抑郁药,比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有氟西汀、帕罗西汀以及舍曲林等,同时可根据情况加服去甲肾上腺素或者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显着,患者一定要谨慎性用药。

     

    服用中药:中医中药对于抑郁症有显着的疗效。患者可用水煎服解郁安神汤,该种方剂当中常用的中草药主要有夜交藤、五味子、柴胡、茯苓、西洋参、当归、合欢皮以及炒枣仁等,一般每日服用两次即可。另外,患者也可以选择服用解郁安神颗粒、安神补脑液或者脑心舒口服液等中成制剂。

     

    2、抑郁症的心理疗法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不能仅仅依赖于药物,患者应该重视心理方面的治疗。具体需要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此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精神动力学治疗等,一般只要按疗程进行,即可改善抑郁症症状。

     

     

    3、抑郁症的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对于抑郁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患者可以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或者电刺激等治疗,从而可有效抑制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 作者 | 特别多一点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

     

    从重度抑郁症中完全康复,是有可能的么?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乐观。临床实践和研究通常告诉我们,抑郁是一种破坏性的疾病,要么持续存在,要么容易复发。当然,“通常”情况下,抑郁症的确如此;但并不总是如此。

     

     

    经历过抑郁,也可以获得幸福 

     

    当一些研究者首次开始寻找曾经患有抑郁症的人们身上真正良性的结果时,他们自己都为之惊讶。在过去的10年里,重度抑郁症曾患者中10%的人们不仅在很好地控制症状,甚至可以说是在过蒸蒸日上的生活。在对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的诸多测量结果中,他们和从未经历过抑郁症的前25%的人表现得一样好。(稍后将详细说明)

     

     10%的比例可能并不高,但重要的是,直到现在,研究并未显示任何患有抑郁的人可以在之后的生活中过得如此幸福、丰盛。主导此项研究的心理学家Jonathan Rottenberg表示,“如果你不去寻找,你就不会找到它。”

     

     


    抑郁与普通人群对比的追踪研究 

     

    这项研究于2018年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临床心理科学)》上,涵盖全美25到74岁的代表性样本。有3000多位参与者在10年前后接受了两次调查,其中239位在研究开始时正经历重度抑郁发作,他们也同样填写了包括幸福感在内的全部问卷。

     

     Rottenberg和同事研究了以下9种心理幸福感的指标:自主性、个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对正性情绪很大程度的表达、对负性情绪较低程度的表达、环境掌控感、生活目标感、自我接纳,以及整体生活满意度。 通过对“精神疾病的不显现”,以及“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呈现”的诸多测量,并设定一个较高的门槛标准,研究者发现,在非抑郁人群中,前25%的人在9个指标中的8个上得分高于50%,在3个指标上得分高于84%。 

     

    所以,对于在研究开始时经历抑郁发作的人们,研究者设立了同样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239位最初患者中大约10%的人们在10年后拥有很高水平的心理幸福感。而在非抑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大约是20%。这意味着抑郁可能会使一个人幸福丰盛的概率减少一半,而并非完全消除日后幸福的可能性。

     

     


    抑郁与幸福的并存,如何发生?

     

    一个人在经历抑郁的同时有很高的幸福感,这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事。Rottenberg在一档播客里说,“人们的假设是,抑郁症会破坏各种各样的幸福感。”通常来讲是这样,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

     

    例如,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年轻女人可能会患上抑郁症,但也可能感到孩子给了她生活的目标,也可能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她和爱人、父母拥有稳固的关系。“幸福会在抑郁中幸存,知道这点很重要”,Rottenberg说。 

     

    仅仅是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临床医生就应该对抑郁病人有怎样的可能性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思考。Rottenberg和同事写道,“将幸福感而非症状缓解作为可实现的目标,代表着对心理病理结果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观点可以激发有关心理弹性的新的研究问题。” 

     

     

    “抑郁好比心灵的感冒”,感冒的人可以走向幸福丰盛,抑郁的人,当然也可以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 一、抑郁症的特点


    1、早晨重,晚上轻

     

    典型的抑郁心境会有晨重晚轻的特点,即在早晨情绪低落,傍晚有所减轻。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径或者增加,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等。

     

     

    2、中国抑郁症患者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章状并不明显,突出的会是身体的各种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想者常常会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3、女性抑郁症的比例更高

     

    有一个惊人的数据:全世界女性中、大约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统计。而且相对于男性、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更大、这似界跟女性更重视情感体验、情绪长期滞留某一状态有关。

     

     

    二、荣格认为:抑郁症有五大症状


    很早以前、荣格就将部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他认为、郎临床状主要表现以下这些方面

     

    1、情绪症状

     

    荣格在研究中发现、情猜状是一个人患上部底后最普遍也最显者的状。出现这种状后、想者就会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绝望、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对平里的爱好也打不起精神、甚至会对所有东西都表丧失兴趣。试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让患者自己描述这种感受、他们会用“孤单“倒霉”“”无助”“悲哀”“缺少色彩”进行表述。

     

    2、认知症状

     

    通常,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评价非常低,经常莫名其妙地贬低自己,感觉自己对不起别人,产生深深的自责感,他们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是社会的废物和寄生虫。他们常夸大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身的优点,把过去的一般性缺点,夸大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甚至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在生活工作中,一旦出现不顺,他们就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甚至某些重度抑郁症患者会认为他们应该为不公正的事情负责,并愿意接受“惩罚”。

      

    3、躯体症状

     

    荣格通过研究发现,躯体症状是隐藏得最深的,主要表现为精力丧失、懒于工作、懒于家务等。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一切心理和生理的快感都会迅速消失。比如,平时对美食感兴趣的人,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不能勾起他的胃口;热爱音乐的人,再动听的旋律也不能打动他的心。此外,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令人担忧,入睡困难、经常性的失眠多梦等都在侵蚀他的生活。

     

    4、动机症状

     

    主要表现在患者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头脑迟纯、言语行动缓慢、语调低沉都是最明显的表现。严重时,个体不动、不食、不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患者有自系的念头。对于正常人来说,早晨起床,按时工作或者上学,在工作、学习中快乐,并等力实梦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对于抑症者来,这些是非常困的事情。他们会每天衣衫凌乱地坐在沙发上头物、言少语,甚至终日茶饭不思,即使做出动作,也是迟缓的。

     

    5、代偿症状

     

    这种症状的表现之一就是患者疯狂工作,加班加点,用工作转移注意力,借以缓解抑郁的痛苦。还有一种表现是,患者故意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强颜欢笑,止家人和朋友认为他的抑郁症已经好转。其实,这只是患者为了减径家人和朋友的担忧想出的对策,其动机或许是为了麻痹家人和朋友,以便自杀。

     

    三、抑郁症的病因


    1、“不愉快”不是根本所在,应对方式才是关键

     

    抑郁更是应变不当的不良结果。当心境刚开始低落时,“不愉快”并不是造成伤害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对这种“不愉快”的方式才是根本所在、那些我们习惯性用来摆脱困境的方法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反而会成为困住我们的牢。

     

    2、太把它当回事,要适当“忽视”它

     

    换句话说,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所有刻意摆脱抑郁的方法都是行不通的、那只能是自掘坟墓。比如、在凌晨3点对自己进行强迫性反省,苛责自己“软弱”,这些会像一台精神搅碎机、把个体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渊。任何一个在无眠之夜银转反侧过的人,或者曾经抛开一切专心反省的人、都明白这种努力是多么无效。但是、我们同样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容易陷入这种习惯性思维当中、所以、对于抑郁、“正视”它反不如适当地“忽视”它。

      

    四、如何应对抑郁症


    上面说了这么多抑郁的症状和病因、那么该如何应对抑度郁定这个“地狱恶魔”呢?

     

    1、制订行动计划

     

    由于抑郁症大多是因为惰性而产生的,因此行动就是它的“克星”。荣格认为,如果缺少行动,整日无所事事,精神上就会空虚,进而加重抑郁症的症状,为此需要用行动充实自己。比如,忠者应该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只有感觉到有事情可做,精神才不会空虚,而抑郁症症状也会有所好转。

     

    2、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予别人帮助

     

    荣格认为,树立患者的利他主义精神对于治疗抑郁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患者告诉自已“我要尽量帮助别人,我是有价值的人,别人得到我的帮助会心情舒畅”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仅可以贏得别人由衷的赞赏,还能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最终抑郁会被人际交往治愈。

     

    3、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很多医学家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比如,通过慢跑、游泳、步行等方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力,当其精神压力松弛后,便可以以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而精神的压力也可以随之消退。

     

    4、多安排一些可以让心情变好的事情

     

    也就是说,将愉悦身心、积极向上的活动列入日程中。比如,和朋友欣赏节奏欢快的电影、听动听的音乐、接触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参加一些聚餐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抑郁,从而缓解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

     

    案例

     

    芳芳,女,33岁。

     

    我得抑郁症是不知不觉的。去年1月,我发现我的工作能力莫名其妙地不行了,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应对自如,记忆力也不像以前好,反应没有原来那么快,处理问题也不够决断了。

     

    慢慢地,情绪也出了问题,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吃、对玩,都觉得没意思。本来睡眠就不好,这个时候呢越来越糟糕,每天睡觉的时间,逐渐从五六个小时,减少到三四个小时,每天都很累、很疲惫。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不快乐。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抑郁症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情绪好不好。正常人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开心就不开心,有什么关系?谁能保证永远开心?

     

    开心不是生活的必备条件。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我发现自己可能有抑郁症时,我告诉了家人,家人认为我没有病,不能理解我。因生活所迫,我几度努力工作,都是被不可名状的烦恼而障碍,最后只有放弃工作。

     

    我常常以泪洗面,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每天被恐惧,压抑,烦恼,嗔恨等情绪笼罩。

     

    家里一点细微的声音,小孩的欢声笑语,家人们进出房间的动静等足以让她我崩溃,我常常彻夜无眠,内心的痛苦莫可名状。

     

    后来,我几度寻医求治,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总结说问题不大,吃药就能缓解。我记得是一种白色的药片,一天三次,吃了一个星期后,之前仿佛在全身游走的烦躁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心情没那么差了。晚上虽然睡不好,但是能睡一点了。

     

    除了吃药,我还定期去看心理咨询师,她会帮我疏导自己的情绪,让我渐渐看到了久违的灿烂阳光,阴郁的心情也被一点一点照亮,病情逐渐好转。

     

    一个月后我去复诊,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原来那个活蹦乱跳的自己又回来了。

     

    虽然我现在也会有复发的时候,但是,克服了第一次抑郁症,就算后面复发,我也觉得很容易去战胜了。即使现在,我再想起那段靠安眠药都睡不着的日子,感觉也没那么可怕了。

     

    抑郁症虽然是心理疾病,但和躯体疾病一样,及时治疗是关键。通过接受正规治疗,按时服药,抑郁症也是可以战胜的。

     

    许多战胜抑郁症的人群,虽然抑郁症恢复的方法各有不同

     

    但是基本都离不开这几点

     

    一.正视自己的问题,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想自己怎么会得了精神疾病?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坚决不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而讳疾忌医,不想让别人知道。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得抑郁症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抑郁只是因为你以前太累了,生命能量流失了,它提醒你需要调整,需要体养生息,得到更多的关照和支持。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打破病耻感,,积极治疗,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抑郁症就不可怕,是可以治好的。

     

    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哪怕是正常人轻而易举都可以做到的,抑郁症患者也努力去做,你只要做成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例如,写出一段表达自己的话语,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等等。

     

     

    曾经你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现在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你发现了自己存在依然有价值,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完成小事件,你积累了自己的成就感,你的自信心也会回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抑郁的症状也会一点点消失。

     

    三.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相当于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一个抑郁症患者通过自己单打独斗去对抗抑郁是很难把抑郁症治好的。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中,必须与这个社会建立起关系,身边最亲的人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利用好他们,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你会恢复的更快。

     

    最后,我想提醒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一个底线,就是绝不自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好起来的可能和希望。

     

    坚持做到几件事

     

    第一,就是不自杀;

     

    第二,按医嘱吃药,一粒都不少;

     

    第三,努力多吃点饭,增强抵抗力;

     

    第四,如果体力允许,哪怕多走一步路也行,加强锻炼。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只有形成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抑郁症才能好得更快。​​​​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你是否有经常打瞌睡,做事提不起精神,整天希望躺着,不想干活,做点事情感觉很累,很辛苦,不愿意活动,还特别喜欢睡觉,喜欢一个人独处,经常心情波动比较大,比较不好?如果你长期有以上的这些症状,那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了。


    一位女生因为经常嗜睡,疲乏,被诊断为抑郁症,除了心情不好,还伴有一些身体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是否有疑似的情况。
     

    高二女生确诊抑郁症


    很多人也许不会把懒和抑郁症挂钩,嗜睡也许只会认为是身体不适,但是,这位女学生却被诊断为抑郁症,是否有颠覆了我们平常的认知?这位女生经常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周末休息也感觉到身体疲乏,也许我们平常只会认为是压力大,但是她的情况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抑郁症除了心情低落,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现在抑郁症越来越普遍,其实是有必要科普一下抑郁症的症状,让更多人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症状


    第一:平常不喜欢说话,甚至不想说话,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不喜欢社交。


    第二:疲倦,乏力,好像很懒的样子,兴趣,激情都没有了。


    第三:心情不好,低落,不仅如此,还伴随着身体的变化和健康的恶化,比如经常呕吐,长期没办法睡眠,心跳加速,精神高度紧张,无法放松等等的情况。

     

     

    如果长期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者自己调整不过来,一直持续在这种状态,那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有抑郁症,及早进行干预。

     

    千万别重视物质,忽略心理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会觉得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孩子还会抑郁呢?在这个攀比的时代,大家都在被无意识的压力围绕着,抑郁不是物质带来的,而是我们的内心调整不过来的一种状态。


    我们看,现在的课业,比以前重得多,工作上,时代飞速发展,我们一不留神,就会掉队,然后被人潮不知道冲去后面什么地方,但是年轻人,有几个会随波逐流?在重压之下,能撑过去的是英雄,撑不过去就成抑郁了。
     

    家也并非港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并不是个人的问题,时代飞速前进,肯定是有着很多压力,虽然说压力是动力的源泉,但是过度的压力会让人喘不过气,当我们被现实的“求不得”打败了的时候,就会想逃离,但是逃不走,只能成了病,这也是疾病形成的原因。


    以前,家是港湾,但现在基本上不是的,如果家庭和谐,那是你的福气,很多家庭只是装作和谐,实际上重压之下,烽火四起,所以大家也别在家庭里面寄托太大的希望。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


    第一:多去大自然走走,可以结伴而行,可以一个人走,当心情不好,还是建议独处一段时间,不然见到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喜欢的事,恐怕心情会更加不好,但是并不建议在家里面独处,而是亲近大自然,然后给予自己一些时间,半天,一天,两天等等都可以,看自己情况确定,调整好自己再回归工作,家庭,生活。


    第二: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找人倾诉,哪怕到寺院,到教堂倾诉自己的委屈,郁闷,不开心,做了什么事都是可以的,每隔一段时间倾诉一下,通常来说,大多数人希望的只是倾诉,并不是要一个答案,倾诉完就会好转,所以在倾诉前,要告知对方不要出声,就静静地听,不然,对方如果插嘴给予意见,也许效果没那么好。


    总而言之,抑郁症虽然调整有方法,如果实在症状太严重,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干预。

  •  

    围产期抑郁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抑郁症病史、遗传学因素、激素水平的改变、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社会应激因素、亲密关系紧张、童年期的创伤经历、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生育过程的压力事件等。

     

     

    把这些危险因素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来理解:

     

    生物学因素: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既往有抑郁症病史的女性,明显的抑郁症状甚至有消极观念的症状在围产期更加值得重视。如果自己家族中有抑郁症的先证者,尤其如果母亲有抑郁症病史,那么女性有围产期抑郁的风险会明显增高。其次,女性产后出现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也会下降,出现情绪低落。

     

     

    心理学因素:

     

    女性的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和目前的伴侣关系都会对女性的心理稳定性产生比较多的影响。亲密关系的紧张,伴侣无法理解关心自己,伴侣暴力(IPV)包括亲密关系的伴侣所进行暴力行为,会增加围产期抑郁的风险。童年期的创伤经历比如躯体虐待或性虐待等,虽然在平素情绪尚稳定,但是也明显增加了孕产期抑郁的风险。

     

     

    这些亲密关系主要影响女性内在自我稳定性,对自己的家庭的结构安全感,如果有心理创伤的女性更加容易感受不被“爱”,容易出现情绪的崩溃,拒绝表达自己爱的需求,尤其双方家庭成员的卷入,更加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社会学因素:

     

    社会学角度我们要理解经济、文化和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对孕产期女性非常重要。有研究认为有些重视男性的文化背景,容易让女性产生压力。经济地位差、产未位被充分的照料、剖宫产等危险因素具有累积效应,危险因素越多,孕产期抑郁的风险越高。

     

    参考文献

    1. van Lee L, Chia A, Phua D, Colega M, Padmapriya N, Bernard JY, et al. Multiple modifiable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 risk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Findings from the GUSTO cohort.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20;103:152210.

    2. Silverman ME, Reichenberg A, Savitz DA, Cnattingius S, Lichtenstein P, Hultman CM, et al.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17;34(2):178-87.

    3. Serati M, Redaelli M, Buoli M, Altamura AC. Perinatal Major Depression Biomar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6;193:391-404.

    4. Raghavan V, Khan HA, Seshu U, Rai SP, Durairaj J, Aarthi G,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among women in rural Bihar: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1;56:102552.

    5. Gelaye B, Rondon MB, Araya R, Williams MA. Epidemiology of maternal depression, risk factors, and child outcome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6;3(10):973-82.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