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温柔慈爱的母亲开始暴躁起来,一点小事就要大发雷霆;贤惠能干的妻子开始变得唠叨,一件事能来来回回唠叨好几天;也或者是自己总是容易发脾气,子女、丈夫都是自己的出气筒,事后也会后悔,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女性朋友们进入了更年期的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更年期呢?
这是因为女性卵巢中的卵泡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卵泡数量耗尽后,激素水平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子宫内膜不再发生规律性脱落,就会引起停经。
在这个过程中激素的波动会导致一系列的自主神经症状,也就是所谓的更年期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怕热、狂躁、易怒、抑郁以及失眠多梦等。
其实除此之外,更年期血液也会变得更加黏稠,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更年期血脂的改变。
血脂
血脂,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血中的脂质,主要包括最常见的甘油三酯、肝脏合成的胆固醇、以及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磷脂。
约半数的脑梗、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与血脂升高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胆固醇以及LDL。
更年期血脂的变化
有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的存在可能是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科学家猜想,雌激素可能会使血脂含量下降。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含量升高更是验证了这一猜想。
试验表明,更年期女性血液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年轻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血脂升高外,心情抑郁,活动较少均是引起更年期女性心脑血管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更年期女性如何防止血脂升高
正确理解血脂与血胆固醇
很多女性朋友为了防止更年期血脂升高拒绝吃任何含有脂肪的食物。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胆固醇70%以上都是人体合成的而非外界摄入的,并非依靠不吃“肉”就能减少的。而拒绝肉类摄入会导致蛋白质摄入减少,引起多种健康问题。
每年进行“血脂”检测
血脂含量的升高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出现心脑血管症状时就已经为时已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血脂检测越来越方便快捷且价格低廉。
绝经期女性及时进行血脂检测能有效地预防血脂升高。
及时干预治疗
血脂升高是可防可治的,及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因此发现血脂升高,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更年期”是每个女性都要经历的历程,要正确的认识“更年期”,合理的调整心情,仔细关注身体的变化,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就医。希望广大女性朋友们都能顺利地通过这一时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想必我们都清楚,女性在进入青春期后,每个月会来一次月经,月经含量的多少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女性在45岁之后,会出现月经结束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女性开始进入更年期。
那什么是更年期呢?更年期是每个女性都必须要经历的特殊生理阶段,一般在40岁到60岁之间,而且女性更年期的发病率极高,会严重影响到她们的生活和工作。如果身体上出现几种信号,说明你已经进入了更年期。
潮热
潮热是更年期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在绝经开始时比较频繁,发生的时间不定,一般发生在下午居多,持续的时间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
情绪不稳定
更年期的情绪不稳定包括急躁,脾气大,喜欢猜疑,记忆力下降等,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身边患有更年期的女性,一件小事就会迁怒于她们,一直抓着这件事不放并且大吵大闹,但是这也不是她们自己能控制的,因为她们可能步入了更年期,属于正常的现象;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做饭的时候,经常会忘记放盐或者是放调味料,这也是更年期的表现之一。
失眠
情绪不稳定,潮热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很多中老年的女性早晨都起得特别早,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她们是觉少,殊不知她们是因为更年期而导致失眠,难以入睡。
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步入更年期,身体内的雌性激素分泌较少,导致骨量下降,骨头变得越来越脆弱,在走路的时候稍有不慎滑倒的话,就会容易骨折,所以上了年纪,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尿频,排尿不畅
泌尿系统功能减弱,导致尿频或者是排尿不通畅。
更年期的一些症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要提前去调养,在饮食营养满足“5要求”,有利于健康长寿。
多食用含钙食物
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钙量流失加快,要及时补钙,否则很容易出现骨折,腰酸背痛,建议多吃吃虾皮,海带,黑芝麻等食物,另外,多喝牛奶,牛奶有很好的补钙效果,补充足够的钙还可以避免出汗,腿部抽筋。
多吃安神的食物
更年期的女性会经常的失眠,睡眠不足导致情绪波动大,易发怒,所以在日常调理中可以多吃山药,百合,红枣等这些食物,比如给自己熬一个酸枣仁大米粥,既简单又有助于睡眠,先把炒酸枣仁加水煮沸,然后去除酸枣仁渣,再加入大米熬粥,每次饮用适量即可,会对睡眠有很好的效果。
多吃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充足的营养补给对于身体来说也是必要的,能提供能量,有助于强身健体。不要忽视蛋白质的摄入,如果蛋白质不足,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不利于身体健康,要在平时多吃一些肉类,蛋类,奶制品,不仅有助于补充营养,还能呵护皮肤。
吃清淡食物
因为女性进入更年期之后,肠胃消化功能大不如前,不宜吃油腻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再加上更年期女性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心烦、暴躁,容易出汗、潮热,因此饮食中不宜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否则容易加重不适表现。
少喝咖啡、酒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大多都是用咖啡来提神,从而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要注意,在晚上的时候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会让我们更兴奋,干扰睡眠;也不要过量饮酒,因为目前人们的压力不断加大,有时候需要喝酒应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适量,身体最要紧,如果摄入过量的酒精,会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导致难以入睡。
虽然进入更年期会引起很多不适,但是也不要担心,要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可以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帮助缓解情绪,在饮食上这5个要求,也会帮助你缓解不适,更加健康长寿。
Dr.京最近收到一条来信:
我妈刚刚过了50岁生日,但最近她的表现有点反常,做什么都很恍惚。刚说完的话,转身就忘了;食欲也下降了,吃饭总会剩。还总说自己潮热和失眠……我真的很担心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想问问她这是怎么了?我能做点什么呢?
根据症状判断,你的母亲可能是得了围绝经期综合症 ,就是我们说的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早期会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等情况,上面提到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可能是因为你妈妈进入了围绝经期造成的。
据世卫估计,到2030年后,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会超过2.1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
有很多妈妈在这个时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身体和心理都遭受着巨大的煎熬。那究竟是什么让更年期妈妈如此煎熬?
女性在绝经前后,性激素会出现波动或减少导致一系列症状。说起绝经和更年期,还要从卵巢说起,Dr.京为大家讲讲它们的关系。
卵巢和男性的睾丸一样,作为人体重要的性腺器官在女性的身体内,发挥着排卵和产生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的作用。
而绝经就意味着卵巢没有排卵,没有排卵意味着没有生育能力,无法产生雌激素。身体中几乎所有功能或多或少都和雌激素有些关系。
当然,除更年期带来的月经紊乱、失眠多梦、心悸、心慌、情绪波动大等不适症状之外,还会引发皮肤收缩,出现皱纹,还容易出现身体的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问题。
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是卵巢功能从旺盛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与器官开始发育的青春期一样,更年期也是不能避免的,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伴随女性的50岁前后的时光。
但比起青春期的青涩,部分女性面对更年期也不再害怕,但让人担心的是更年期问题得不到重视, 很多女性不想面对更年期带来的种种烦恼。
因为不重视,所以生活中很多坏习惯被忽视,更年期容易出现的症状得不到缓解,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差。
>>高盐、高糖、高脂肪
55岁可以说是女性身体的分水岭,绝经之后,女性缺少雌激素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很脆弱。经常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发。
Tips:
饮食应清淡为主,荤素、营养搭配需均衡,新鲜果蔬、豆制品、奶制品来加持饮食健康。
>>熬夜也是凶手
熬夜、睡懒觉,是两名杀手,不良的作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代谢功能紊乱、失眠等症状。时间一长,失眠便会引发的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等疾病。
Tips:
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物钟,可以为自己或父母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
>>精神压力是无形的
对于这个阶段的女性来说,承担的不只有家庭中子女的问题、工作上的劳累,再加上更年期的困扰,难免会感到疲惫,感到压力大。
Tips:
多和子女、身边人聊聊天,通过合理的情绪宣泄排解压力。
>>久坐不可取
麻将桌和办公桌都容易让人一坐就是一天,不管是娱乐还是工作,总是懒得不想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久坐的危害是悄无声息的,时间一长,身体血液循环不畅,会加速卵巢机能衰退。
Tips:
每工作一小时需要起来活动一下,平时多走动,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缓解骨质疏松。建议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希望大家能用心多关注女性的健康,多多关注她们的身体,给身边的母亲或妻子一份爱。
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月经改变等导致的,通常表现各有不同,例如失眠多梦、胸闷气短、消化不良等。
1.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的患者神经系统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焦虑,不易安抚,激怒等。
2.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之后,循环系统也会有一些症状表现,比如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等症状。
3.消化系统疾病:在出现内分泌紊乱之后,患者的消化系统也会有一定的症状表现,比如便秘,腹胀,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等一些症状。
4.月经改变:由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患者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时多时少等月经紊乱的症状。
更年期内分泌失调还可能导致心慌的症状,这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需要注意如果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对症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LS)又称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是妇科常见病,据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1.6亿更年期女性,每年有超过1.2亿女性深受CLS的困扰。[3]更年期通常表现为各种精神和身体症状,如潮热、睡眠障碍、抑郁或认知功能障碍,约80%的更年期妇女受到这些症状的影响。在这些女性中,约70%的人可能有与未来神经功能下降有关的症状。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已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这些激素的浓度下降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尽管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女性人群中差别很大,但至少对一些患者开具雌激素处方被描述为“适当和必要的”。
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等,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最为常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尽管更年期激素疗法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但关于此类疗法对痴呆症风险的影响在流行病学证据上并不一致。使用各种认知和放射测量的小型研究表明,激素治疗有益。然而,最大的激素治疗随机对照试验,妇女健康倡议记忆研究(WHIMS)报告称,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治疗的使用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一个较小的试验ELITE-Cog,报道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激素治疗对大脑功能有益或有害。两项基于国家注册的芬兰观察性研究也为激素治疗使用者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提供了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一个显示长期使用雌激素的风险降低,并且与长期使用雌激素-孕激素无关,而第二个显示使用或不使用孕激素的雌激素治疗风险均增加。然而,现有的研究都有一系列的弱点,包括规模、数据可用的时间、所涵盖的治疗范围的局限性或方法等问题。
近日,英国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报告[1]称,只要不是长期暴露在激素替代疗法中,患痴呆症的风险总体上不会增加。
研究简介:
诺丁汉大学的高级研究员Yana Vinogradova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对两个英国初级保健数据库(QResearch和CPRD GOLD)中的70多万名妇女进行嵌套病例对照研究后,于9月29日在英国医学杂志网发表了研究结果,以澄清过去20年有关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相关的痴呆风险的不同发现。
研究分析了1998至2020年期间被诊断患有痴呆症的118501名55岁及以上女性和497416名年龄和一般情况相匹配但没有痴呆症记录的对照组女性的绝经期激素治疗(MHT)处方。如果女性在进入研究之前有痴呆症或痴呆症相关处方的记录,则将其排除在外。
病例的平均年龄为83.5岁,平均治疗时间为16年,首次获得处方时平均年龄为67.7岁,这比大多数女性开始MHT时要晚的多。相关因素如家族史、吸烟、饮酒、既往疾病和其他处方药都被考虑在内。
总体而言,16291(14%)名痴呆症病例和68726(14%)名对照者在诊断前长达3年的时间暴露于MHT。
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激素类型、应用、剂量或治疗持续时间如何,激素治疗与痴呆风险之间均没有整体关联。
然而,对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的痴呆病例的分析显示,雌激素和黄体酮治疗的风险略有增加。在使用联合疗法5-9年的患者(OR 1.11,95%CI 1.04-1.20)和10年或10年以上的患者(OR 1.11,95%CI 1.04-1.20)中,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增加。这种风险随着暴露的逐年增加而逐渐增加,5-9年使用的风险平均增加11%,10年或以上使用的风险平均增加19%,分别相当于每10000名妇女年增加5例和7例。
结论:
1、Vinogradova博士:更年期激素疗法或MHT对于需要它的女性通常是安全的,随着更年期激素治疗的持续时间的延长,阿尔兹海默病的发展和增加的风险相关性很小。这些风险关联只有在长期使用MHT的情况下,才符合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发现。
2、这些发现也与之前的生物学推测一致,即雌激素与孕激素结合可能对衰老的大脑产生有害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我们研究中的其它可能因素。例如,一些实际上是患有类似于更年期症状的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的女性可能比其它女性继续接受更年期治疗的时间长。
相关讨论:
1、Jill M.Rabin博士:首先,长期服用复合激素疗法的女性还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比如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第二,建议保留子宫的女性使用黄体酮,以抵消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可能导致的过度生长的潜在影响。然而,孕酮有全身效应,因为它抵消雌激素,潜在的降低其对神经系统的益处。她补充说,这项分析与其他生物学研究是同步的。证明了雌激素对大脑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新绝经期女性的血管系统内皮和内膜增厚更少,血流和氧合更好,总体上血管损伤更少。雌激素对这些相对年轻的、刚刚绝经的女性可能有助于稳定血管和神经系统。另一方面,80岁以上的人接受雌激素治疗可能会对随着年龄和时间而受损的神经血管有一定的好处。较大年龄的妇女雌激素受体较少,一般来说,还有其他合并症。
2、Pauline M.Maki博士和JoAnn E.Manson:目前的研究在MHT启动时的队列年龄较大,无法解决“时间假设”的重要问题,即较早开始激素治疗可能比较晚使用,对阿尔兹海默症提供更大的保护作用。
3、尽管目前的观察结果并没有改变MHT不应用于预防痴呆的建议,但它们有助于将痴呆症的发现与患者的情况联系起来。
4、研究者表示该试验和其他研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即具有代表一般人群的非常大的样本和研究设计。但同时可能缺乏一些老年女性在索引日期之前的可用数据。
参考文献:
[1] Diana Swift,No Increase in Dementia With Menopausal HRT,Medscape Medical News,October 01,2021.
[2]Yana Vinogradova,Tom Dening,Julia Hippisley-Cox,Use of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risk of dementia:nested case-control studies using QResearch and databases.BMJ 2021;374
[3]马堃,陈燕霞,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策略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899-3906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王伟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硕士,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用药参考。
更年期潮热是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是体内性激素发生波动引起的,主要通过心理调理、运动调理、药物调理缓解。
1.心理调理:更年期女性应注意自我调整心情,防止情绪不稳定,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改善不良心理。
2.运动调理:应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例如慢走、跳广场舞等,可以锻炼身体,并缓解潮热症状。
3.药物调理:部分患者需配合医生服用药物调理,常用药物是营养神经和补充雌激素的药物,例如谷维素片、戊酸雌二醇片等。
如果经调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说起坚果界的王者,核桃一定榜上有名。
《Food & Function》杂志曾刊登美国化学学会的研究,将核桃、杏仁、花生、开心果、榛果、腰果等9种坚果对比发现:
核桃因含有的抗氧化成分比其它同等量的坚果多两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高,被授予“坚果之王”称号。
最近,“坚果之王”又被冠上了新的健康益处,研究表明,核桃可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拍档。
《生命时报》邀请营养专家,解读这颗小小的核桃怎样守护你的心血管健康。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这项发布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5月刊上的研究显示,将饮食中5%的饱和脂肪换成核桃的人,血管舒张压读数比没有改变的人要低。
研究人员给参试者提供了几种有助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餐食,其中,吃核桃替代餐的参试者血压数值更低。
宾州州立大学著名营养教授、该研究作者Kristina S. Petersen表示:让参试者吃核桃,得到的好处比不吃核桃的更大。
1.听说核桃补脑,是真的吗?
所谓“补脑”并不是科学概念,“以形补形”的说法也毫无科学依据。
但不能完全否认,核桃与其它坚果相比,可能在神经系统健康方面略有优势。
核桃中含有少量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能在体内转化为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助大脑健康。
核桃中含有神经鞘磷脂,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物质之一。
核桃还富含多酚类物质,它的摄入对降低大脑细胞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方面均有帮助,与记忆力、认知灵活性、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整体的认知功能改善有关,有利预防中老年人的认知退化。
但对于疲劳的年轻人而言,吃核桃是否能够加强脑力,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
只能说,核桃等坚果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而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更好的工作效率。
2.听说核桃有利预防糖尿病,是真的吗?
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这个说法并非捕风捉影。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员伦诺·阿拉布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3.4万名18~85岁的参试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与不吃坚果的人群相比,经常吃核桃的参试者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明显更低。
尽管核桃的脂肪含量较高,但它仍适合糖尿病患者每天少量摄入。
3.便秘的人适合吃核桃吗?
坚果有益肠道健康,和其中富含油脂和膳食纤维的特点有关,这对肠道运动有益;
另一方面,和坚果中富含的各种营养有关,比如多酚类物质和植物固醇等,它们都有利调整肠道菌群。
在各种坚果中,核桃多酚类含量排名靠前,特别富含总酚、酚酸和固醇类,抗氧化作用更强。所以,便秘者适合食用核桃。
需要提示的是,吃坚果时不要烤得太干,或加太多盐,否则可能影响健康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每周吃两次核桃,能让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低24%,尤其对女性的数据更积极,罹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核桃摄入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国际脂肪酸和脂类研究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500毫克欧米伽3脂肪酸,从这个建议出发,一天应该吃2~3个核桃。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坚果摄入量为每周70克左右,也就是一天10克坚果仁,如果只吃核桃,大约相当于2~3个。
如果超过这个量也没关系,但需要适当少吃点炒菜油,或用核桃替代其他含有油脂的点心零食,以便避免膳食中热量过高而造成肥胖。
只要遵循替代原则,总热量不过高,减肥者也可把它纳入食谱,特别是在早餐食量不太够的时候增加两个核桃,既有利于健康,也能耐饿。▲
本期编辑:徐梦莲
如果女性缺少了雌激素的保护就会导致一系列健康的问题,如骨骼、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国际绝经协会和中华医学会推荐的雌激素补充指南中都提到,如果年龄超过40岁;明确诊断更年期;出现血管收缩症状,比如潮热、出汗这些明显的更年期症状;有跟绝经相关的骨量减少。以上都是可以进行激素补充治疗的指征。需提醒的是,更年期进行雌激素补充,需专业医生根据个体化病情,制定具体方案,千万不能自己乱吃。
河南美食非常有地方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咸,胡辣汤,扁粉菜等等都是河南美食当中的特色菜,但是这些非常诱人的美食,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河南的朋友们估计见到这样的内容,恐怕要哭了。
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心血管疾病,它是会引发死亡的,特别是我们河南的朋友们,心脏病的人数高达1200-1600万人,看到这个数字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心脏病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一些突发性死亡的意外。
河南省患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居全国第二
在中国,两个死亡的病人当中,将近一个病人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这是非常令人充满恐惧的数据,对于心血管疾病,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重视起来。
河南人也许会有疑问,那我们以后还可以吃特色美食吗?胡辣汤还能喝吗?扁粉菜还能吃吗?我应该怎么办?我的未来不能无味而存呀,因为已经习惯了,那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吧,我们可以参考专家给予内容进行合理的参考。
美食少不了油盐
其实,我们吃一样东西,并不一定是这样东西好吃,而是搭配得好,美食如果没有油盐酱料这些调味剂,美食成不了美食,它只能成为一样能够让人吃饱的食物,或者是一样普通的食物,作用是充饥。
美食让人着迷的,其实是搭配上调味品以后的那个迷人的味道,实际上这个才是令我们着急,令人所喜爱的,因为这些口味可以刺激人的味蕾,促进人的胃口,比较好下饭,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如果说健康饮食,我们就不能长期如此重口味,稍微一点点调味品是调剂,长期重口味是会触犯到健康的底线。
重口味美食,还能吃吗?
当然可以,不过我们要控制摄入的量,或者说频率不能过高,我们生存因为有生命,有了生命我们才能生存,如果生命没了,我们就没办法生存,没办法生存也就不可能吃任何不管是美食还是不是美食的食物,享受财富,享受生活等等,这一切都会灰飞烟灭,所以我们想要好好生存,必须要保证我们拥有生命。
生命不能淡而无味,这个我们理解,但是生命也不能长期重口味,因为长期重口味容易导致我们生命丢失,所以,适当地摄入重口味食物,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实在忍不住,来一顿,这是一种享受。
怎么限制自己重口味调味剂摄入?
第一:可以用限量勺子。我们用勺子来限自己煮菜时候的量,不要用手去掂量,直接用固定的限量勺子,这样可以知道自己这一顿菜到底用了多少调味剂。
第二:如果自己有一顿重口味了,接下来一天的饮食都要保持清淡。也就是说,如果中午来了个胡辣汤,那晚上,乃至明天早上的饮食最好吃得清清淡淡地为最佳。
第三:懂得量。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盐不要超过5克,这个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高盐会容易引发高血压,胃癌等等多种疾病。
健康的饮食非常重要,我们如果想要防止自己患上心血管疾病,就要先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管好自己的嘴巴,才能够减少自己患病的机会,河南的朋友们,忍一忍,延年益寿,加油喔!当然,也不仅仅是河南才有重口味的特色菜,其实全球很多地方都有重口味特色菜,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要忘了健康的存在。
血管是为人体器官和组织输送营养和氧气的重要"管道"。是人体器官和组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
然而,水管用久了会生锈长水垢,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渐变得脆硬、长脂质斑块。
这些变化会使血管逐渐变得狭窄、堵塞,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会引发生命危险。
因此,保持血管通畅对健康和长寿意义重大。老百姓们也常说“人与血管同寿,养血管就是养命”。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人体衰老的自然进程
一提到心血管疾病,我们就不得不了解其背后的病理过程。
从我们出生起,体内的血管就不断在变化、在衰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子过程:
过程1:血管内皮细胞被损坏出现了“破洞”;
过程2:有害脂质沉积在破洞,并逐渐被钙离子硬化,变成脂质斑块;
过程3:高压血流冲脱脂质斑块,造成血管内伤口,引发凝血反应;
过程4:血栓裹挟脂质斑块,随血液流动,堵塞住器官,可造成脑梗、心梗等危机病变。
因此,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爆发,我们就得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脂质斑块、预防血栓形成这3个方面来进行。
当血管被堵塞后,会发出四个求救信号!
信号一:胸闷
胸闷是肺血管阻塞的主要特征,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
血栓形成发生在肺血管。一旦血管堵塞,氧气输送就会减少,肺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胸闷气短。
建议尽快治疗,因为延迟时间越长,肺部严重堵塞和严重缺氧会导致部分器官损伤或坏死,威胁生命安全。
信号二:头晕以及记忆力衰退
一旦脑血管堵塞,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人的大脑会有记忆衰退,很容易忘记很多小事。
除此之外,而白天嗜睡和工作时头晕,因为当人的大脑血管堵塞时,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就会不足,导致头晕和健忘。
信号三:经常走路腿脚疼
当人体下肢血管变窄堵塞时,会导致血管缓慢流动。因此,人们走路时会感到腿疼。
休息后,血液供应正常,疼痛会减轻。然而,当你继续行走时,你会再次感到疼痛,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当这种症状出现时,你应该及时就医,决不能拖延。
信号四:手脚冰凉,足弓背部最高点摸不到脉搏
四肢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最容易受到影响。
如果我们经常感到手脚冰凉,或者用手摸足背最高点时感受不到脉搏,说明外周血管阻力过大,体内血管堵塞情况严重。
"一勤二戒"保护心脏健康
"二勤"
一、勤锻炼
运动时,肌肉不断收缩舒张,节律性地挤压血管,大大加速血液循环。
此外,运动是提升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有效的方法。这种好的胆固醇,反应的是高密度脂蛋白,从血管中清除的垃圾的量。
建议你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时间,坚持就是最好的特效药。
"两戒"
一、戒烟
经常吸烟的人血液粘度通常很高。
吸烟者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七倍多。尼古丁、焦油等物质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肺癌等,是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
二、戒熬夜
许多人有熬夜的习惯。熬夜时,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血管痉挛和血压升高。输送到心脏的氧气减少,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零食、玩具都吸引着孩子购买,作为家长想满足孩子的愿望,可拿起一袋零食,配料表上可以看到几种甚至十几种添加剂。
对于仍处在生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健康更容易被有害添加剂干扰或损害,因此尤其需要警惕。
近日,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一项声明提醒,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干扰儿童的荷尔蒙,影响生长和发育,有些还可能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这些化学物质最好避免使用,尤其是儿童。
声明原文
同时,美国儿科学会(AAP)还发表了《食品添加剂与孩童健康》的研究报告,分析了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孩童健康产生的危害。
报告原文
《生命时报》采访国内专家为你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
广西营养学会理事、食品安全卫生专家 方志峰
在诸多添加剂中,美国儿科学会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其中的六种,包括:双酚类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全氟烷基化合物、高氯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人工食用色素。
双酚A等双酚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硬化塑料容器和金属罐的内衬,常见含有此类添加剂的物品包括塑料奶瓶、塑料水杯、外卖饭盒、罐装食品内壁涂层、桶装水容器等。
危害:双酚A具有潜在生殖毒性,与人体内雌激素作用相似,会干扰孩子正常性发育,容易导致性早熟,并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目前,中国和欧盟国家已明令禁止儿童奶瓶、吸管杯、矿泉水瓶使用双酚A。
专家建议:最好选择玻璃、硅胶等材质更安全的奶瓶和水杯;不用塑料餐具装食物及微波加热;罐装婴幼儿食品也应尽量少吃。
这种化合物具有防油、防污和防水作用,常用于食品包装、不粘锅、防水手套等产品中。
危害:降低免疫力、出生体重和生育能力。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还可能影响甲状腺、代谢、消化等系统,对肌肉控制、大脑发育和骨骼强度也不利。
长期接触该物质还会增加肥胖儿童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另外也会降低接种疫苗的药效。
专家建议:少用防水和防油食品包装,尽量少用含全氟化合物的用品。
该物质是工业生产中使塑料和乙烯基管变得更柔韧的增塑剂。含邻苯二甲酸盐的物品包括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洗发液、沐浴露、摩丝、指甲油等个人护理用品。
危害:影响男童生殖器正常发育,导致女童过早发育,增加儿童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接触过多还会增加男性睾丸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
2017年,美国已禁止在宝宝长牙期牙咬胶等儿童护理产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盐。
专家建议:玩具要选择更有安全保障的正规厂家的婴幼儿产品,尽量减少儿童接触劣质塑料玩具和文具等用品。
这种化学添加剂是一种新型污染物,主要是防止茶叶、果蔬、谷物、肉制品、某些奶粉或米粉等干性食物产生静电。
危害:扰乱甲状腺功能,严重影响婴幼儿大脑正常发育。过多摄入此类添加剂容易导致发育迟缓,智商偏低。
专家建议:确保孩子饮水健康,不让孩子接触未彻底清洗的果蔬,选择质量安全的大品牌婴儿奶粉和婴儿米粉。
人工合成着色剂(人工色素)比天然色素更鲜艳,不易褪色,价格更低,因而广泛使用于果汁、饮料、甜点和饼干等多种加工食品中。
危害:多项研究发现,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多种常用人工色素会加重儿童多动症症状。而饮食中严格控制人工色素之后,多动症儿童病症明显减少。
专家建议: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尽量避免食用含有人工色素的加工食品。
此类化合物多用于保存食物和给食物增色,罐头、香肠、热狗、咸肉、火腿、熏肉等腌制和加工肉类中含量最多。
危害:过多食用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影响体内血氧传输能力,还会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专家建议:孩子平时少吃罐装食品和加工肉食;为了母婴健康,怀孕期间要尽量少吃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
美国儿科学会还总结出避开添加剂的五条重要建议:
多买新鲜果蔬或冷冻果蔬,减少加工肉食摄入量;
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食品或饮料,避免微波加热,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同理,也要尽量避免将塑料制品放进洗碗机;
尽可能使用玻璃或不锈钢替代塑料制品;
避免使用回收代码为3(邻苯二甲酸盐)、6(苯乙烯)和7(双酚)的塑料容器;
拿取食物前后应彻底洗手,彻底清洗所有不削皮的水果蔬菜。▲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本期编辑:邓玉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疾病也日益增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那么,如何正确面对心血管疾病,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常见的药物有他汀类、ACE抑制剂、利尿剂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CE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利尿剂则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降低血压。
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首先,要保证膳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其次,要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此外,还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1.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2.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
3. 减轻工作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4. 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
总之,面对心血管疾病,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合理的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心血管疾病,拥有健康的生活。
近年来,关于适量饮酒对心脏健康的益处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一项最新的研究却揭示了饮酒对心脏健康的潜在风险。研究表明,即使年轻时仅饮用少量烈性酒,也会增加心脏病发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流行病学专家马克-普莱切尔(Mark Pletcher)领导。研究团队对3000多名年龄在33-45岁之间的志愿者进行了心脏CAT扫描。研究发现,年轻时饮酒次数越多,患动脉硬化的风险就越高。例如,每周饮酒量超过14杯的人群,患动脉硬化的风险是每周饮酒6杯或更少的人群的两倍。
研究还发现,聚会中一次性饮酒超过五杯也会对心脏造成伤害。普莱切尔表示,无论是“猛喝”还是“慢喝”,过量饮酒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即使年轻人喜欢饮酒,也应注意适度。
此外,研究还表明,适量饮酒对老年人的心脏健康有益。适量饮酒可以减少老年人血管中的血块凝结,从而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
总之,这项研究提醒我们,饮酒需适度,特别是年轻人应更加关注饮酒对心脏健康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心脏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应对这一挑战,来自匹兹堡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的两个研究团队在心脏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分别找到了血管再生和增强心脏功能的新方法。
血管再生是治疗心脏病的关键。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利用生长因子进行血管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的特点。他们通过将生长因子与肝磷脂结合,形成凝聚层,延长了生长因子的半衰期,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血管再生。
此外,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蟒蛇的基因,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能够刺激心脏细胞生长。他们将这种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应用于小鼠心肌细胞,成功刺激了心脏细胞生长,为心脏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研究成果为心脏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病风险因素。
3.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关注心脏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新的治疗方法。
运动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而运动则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运动对男性身体各系统的影响、运动对男性心理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运动对男性身体各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心血管系统方面,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呼吸系统方面,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在消化系统方面,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在运动系统方面,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骨质疏松。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运动对男性心理健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提高自信心。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这种物质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那么,如何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呢?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其次,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最后,要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总之,运动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男性朋友们应该重视运动,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获得更好的健康状态。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其中高血压更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3亿,且患病率仍在逐年上升。高血压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倍他乐克(通用名:美托洛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β受体阻滞剂。它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倍他乐克具有降压作用强、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除了降压作用,倍他乐克还具有以下作用:
1. 心脏保护:倍他乐克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2. 抗心律失常: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3. 抗心肌缺血:倍他乐克可以改善心肌血流,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
4. 抗动脉粥样硬化:倍他乐克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倍他乐克有片剂和缓释片两种剂型,片剂需要每日多次服用,缓释片则每日仅需服用一次。在使用倍他乐克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心跳过缓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4. 定期复查血压,监测治疗效果。
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能够控制血压,享受健康的生活。
近年来,关于如何预测寿命的研究不断涌现,其中基因端粒长度一度被视为预测寿命的重要指标。然而,最新研究却指出,运动能力或许比基因端粒长度更能准确预测一个人的寿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等6所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年龄、上下楼梯或短距离快走的能力等运动能力指标,在预测寿命方面比端粒长度更为准确。研究人员对来自美国、中国和哥斯达黎加的数千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观察,发现运动能力强的志愿者死亡风险更低。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保护结构,其长度与细胞衰老和死亡密切相关。传统观念认为,端粒长度越短,寿命越短。然而,这项研究却表明,端粒长度并非预测寿命的唯一因素。
研究团队指出,运动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系统、降低慢性病风险,从而延长寿命。此外,运动还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抑郁和焦虑情绪,进一步延长寿命。
那么,如何通过运动来延长寿命呢?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其次,要保证运动的频率和强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最后,要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总之,运动能力是预测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坚持运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工作繁忙、家务琐碎,许多人以各种借口拖延锻炼。其实,想要保持健康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每天坚持快步行走就能有效达到锻炼的效果。
尽管全球各国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指南都强调了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但改变静坐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为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2010年卫生部推出了“吃动平衡,走向健康”运动,并将每月11日定为“步行日”,但仍然只有少数人真正行动起来。
经过多年的研究,医学界发现走路是最简单易行且经济有效的运动方式。它不需要特殊技能或仪器,容易坚持,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不需要特殊场地,受伤的风险也很小,适合各个年龄段、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走路与心血管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走路健身”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运动和减肥方式。快步行走是最简便、最经济的有氧代谢运动。
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与使用氧气为目的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体与需求相当,即达到平衡。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有氧代谢运动例如步行,能有效地改善心、肺与心血管的机能,而这些器官的状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快步走也称“耐力步行”,可以使人获得理想的耐力。当然也区别于一般的散步,它需要一定的速度。
进行快步走需要注意三点:每周保证3至5次;每次必须行走20~30分钟;每次必须以快速的步伐走完5~8公里的路程,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强调每次步行要保证20分钟是因为,快步走一开始是以糖分为主要消耗能源,约20分钟后才会正式燃烧脂肪。以成人每天平均摄入2100千卡的热量计算,人体基本的新陈代谢加上在工作中消耗的热量共约1800千卡,剩下的300千卡就会堆积在体内。消耗1千卡约需走30步,要消耗完300千卡,每天至少要走一万步。
快步走也要讲究方法,要达到最佳运动效果,走时要抬头挺胸、迈大步;肩部保持放松状态,缩紧腹部,不要翘屁股;双臂紧靠身体,手肘轻松地弯曲90度,靠近身体来回摆动;每跨出一步,必须按先脚跟再脚掌然后脚尖的顺序着地。
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关键是很多人既没有落实,也不能坚持。所以,仅仅提倡走路还不足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需要通过各种方法促进人们喜欢步行,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寻找走路的机会。
要将运动整合到日常工作、生活的节奏当中。别寄希望于单独找出时间去动,最好把锻炼整合到每天8小时的工作中。这样做既不误事,也不费时,所以才能持之以恒。
在医学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凹地效应”,这是一种在疾病治疗中常见的现象。所谓“凹地效应”,是指某些疾病因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病因,从而在特定人群或地区聚集。
例如,心血管疾病就是一种典型的“凹地效应”疾病。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血管弹性降低,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2.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基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疾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心血管疾病往往在老年人、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特定人群中聚集。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凹地效应”,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2. 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4. 加强康复管理: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了解“凹地效应”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