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开着电视玩耍和不开电视玩耍的宝宝有啥区别?

开着电视玩耍和不开电视玩耍的宝宝有啥区别?
发表人:黄医生健康说

俗话说:生儿容易养儿难,养儿容易育儿难。让宝宝健康长大就已经很吃力了,父母还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建立上。

 

宝爸宝妈们更多关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但估计很少有家长发现,其实生活中的习惯举动和常见用品也会影响宝宝的成长。

 

 

随着科技发展,电视、手机、iPad逐渐在生活中普及,家长为防止孩子哭闹,常常会让孩子接触电子娱乐设备。殊不知,这往往会害了孩子,那么,电视究竟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专注力

 

一项研究中,实验者在房间里播放电视节目,让平均年龄为2岁的孩子在其中玩耍,小孩每隔1秒就会被电视节目吸引,虽然每次吸引只持续几秒钟,但仍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新西兰某研究显示:每日看电视时长超过两小时的儿童,青春期出现专注力障碍的概率增高40%。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曾细花表示:儿童在年龄为3岁时,如果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那八岁时,注意力障碍的发生概率将成倍增加,而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四倍。
令人担忧的是:根据中国权威调查显示,我国4-12岁儿童,86%每日收看电视时长超过2个小时。

 

▲ 语言能力

 

美国《儿童与媒体杂志》发现,开着电视时,父母与孩子玩耍会影响到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负责人蒂凡妮·皮姆匹克博士表示,在有电视播放的条件下,儿童玩耍和亲子关系的质量都会下降,特别是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家长和孩子忙于看电视,导致沟通的时间和频率的降低,这是不利于孩子学习新词汇的。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半以下的儿童应禁止其接触电子产品,以免对语言能力产生影响。

 

▲ 亲子关系

 

陪伴时间的减少意味着亲子矛盾的增多,电视是荒废时间的利器,也是亲子矛盾的杀手。

 

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长,那么亲子互动的机会就越少。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秘诀就在于,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更深的交流。交流,往往更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 心理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着许多先进、科学的知识,同时充斥着许多低俗、不良的信息。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心智尚未成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年幼时如果受到不健康的,黄暴信息的诱导,很容易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产生负面作用。


在了解了电视机可能会宝宝造成的危害后,宝妈们应如何应对呢?

 

√多沟通

 

家长和孩子都要缩短使用网络的时间,增强沟通的时间,要在沟通中向孩子传递网络安全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

 

在沟通中,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打开”电视机

 

家长要学会将“电视”作为促进孩子和家长亲子关系的媒介,与孩子一起看电视节目,和他们一起在娱乐中学习成长。

 

合理监管孩子所观看的电视节目,严格把控观看时长,将所观看的内容记录下来,一起进行讨论和体会。

 

对孩子而言,他们最想要的“礼物”无非是爸爸妈妈永恒耐心的陪伴而已,在陪伴面前,一切的玩具和游戏都变得不再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

    “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No.01

    妈妈有多辛苦,有目共睹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No.02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

    她们有10086+条吐槽……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No.03

    可是,爸爸们真的这么不堪吗?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 科学技术在发展,电子化时代已经来临,“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变成了“低头族”“熬夜族”,甚至连怀孕的妈妈们也不能幸免。那么,孕期妈妈熬夜玩手机,你知道对宝宝伤害有多大吗?医生:会影响胎儿发育!

     

     

    一、女性熬夜玩手机真的对宝宝有伤害吗?

     

    科学解读:毋庸置疑,女性在怀孕期间熬夜玩手机,真的对宝宝有伤害!随着时代的发展,怀孕期间还依然熬夜玩手机、看电视的宝妈屡见不鲜。

     

    早在201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就已经发现:怀孕期间的女性,如果睡眠不足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体重偏轻,还容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北京市朝阳医院妇产科主任王素美持同样的观点:怀孕期间尽量避免熬夜。

     

    二、孕妈熬夜玩手机会对宝宝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科学解读:王主任认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依然熬夜玩手机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健康的女性来说,熬夜对身体都是都一定的伤害的,更何况是怀孕期间的女性。孕妈熬夜玩手机至少在这三个方面对宝宝有伤害。

     

    1.免疫力降低

     

    睡眠不仅仅是睡觉,也是一个身体修复的过程,在高质量的睡眠中,机体的免疫力得到修复并且提高,用于抵抗外界各种病毒和细菌,熬夜会使免疫力得不到修复而低下。在宝妈们精神活跃、熬夜玩手机的时候,宝宝也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的,熬夜不仅会使宝妈们的免疫力下降,也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

     

    2.累积毒素

     

    晚上的睡眠,也是一个身体代谢排毒的过程,如果没有进入到睡眠状态,各个器官就无法有效的排出毒素。如果宝妈们在怀孕期间熬夜,体内的毒素不易排出而累积,还会把这些毒素输送给宝宝,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3.诱发各种并发症

     

    据调查研究显示,怀孕期间熬夜玩手机诱发各种孕期并发症,增加不良妊娠的几率,甚至会提高生育风险,加大孕妇的生产难度。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孕妈们一定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

     

    三、孕妈应该怎么安排作息时间呢?

     

    科学解读:女性在怀孕期间的作息,应该是健康且规律的,宝宝的作息时间往往与妈妈的作息时间是密切相通的。


    王素美主任建议:孕妇在晚上10点钟之前一定要休息,每晚至少要保持8个小时的睡眠,中午尽量休息1小时。

     

    如果孕妇白天比较疲惫,可以延长午休时间。如果孕妇出现了熬夜的情况,白天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但白天补觉只会缓解宝妈们自身的疲劳感,而不会削减熬夜对宝宝造成的伤害。建议女性在怀孕之后就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孕妈们在兴致勃勃的熬夜玩手机,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也处于精神活跃的状态,宝宝是跟着妈妈一起熬夜的,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宝妈们在怀孕之后,尽量不要熬夜玩手机,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才是最重要!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我有个小患者同时有鼻窦炎、扁桃体与腺样体肥大,合并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我就对他采取,中药调理配合雾化的方式。一年后,这个小患者的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就完全治愈了,腺样体从堵塞90%缩小到50%,也不打呼噜了,呼吸非常通畅。治疗结果是挺不错的,但这个过程啊其实比较曲折反复,中间有段时间孩子父母以为症状消失了就不治疗巩固,结果又复发,找我复诊后,我反复叮咛才又坚持下来。消除症状其实用不了太久,但要真正解决病根、调理体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家长累孩子也受罪,所以家长不能看到孩子状况稍微好转就掉以轻心。

     

     

    很多家长可能想不到宝宝腺扁体肥大,还会导致听力下降。有的宝宝年龄小,当他听力下降的时候,不会说不会表达,可能只是表现在最近这段时间不认真听讲了,或者电视机的声音越开越大等。等家长发现的时候宝贝已经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了。那当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了又该怎么办呢?

     

    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是有自愈倾向的,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无症状,也就是没有感染、没有变应性疾病、也没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话,大多数是可以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的,即使是持续3个月以上也不需要过多干预,但是有30%~40%的儿童会复发,且5%~10%的患儿病程可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


    我们要以定期观察预防感染恶化为主。定期观察,是为了确保鼓膜的完整,因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时,可能会伴有鼓膜炎症。其实,对于没有语言或学习障碍风险的儿童来说,观察一段时间的潜在危害非常小,虽然在中耳积液消退前患儿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形,但这也都是正常现象,父母与孩子在对疾病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就不会过度担心了。

     

    分泌性中耳炎的日常注意事项,大家要注意听哦,日常的防护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哦。

     

    • 首先宝宝在患病初期会因听力障碍不愿意与人沟通,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应主动与宝宝耐心沟通,消除宝宝的心理障碍。
    • 其次是要宝宝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平时也要注意清洁卫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平时宝妈宝爸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常开窗户通气,使宝宝保持鼻腔通畅。
    • 如果带孩子去游泳,孩子游泳的时候要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 妈妈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管理,减少肥甘饮食,忌食或少食辛辣烧烤油炸的食物。

     

    家长应该主动学会中耳炎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并治疗鼻及鼻咽部相关疾病。对于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有鼻咽部相关疾病的宝宝,一定要定期进行耳鼻喉的体检,10岁以下的孩子要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对于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如果家长采用母乳喂养婴儿的方式,那宝宝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就会低一些,且喂养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近年来,孩子都喜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家长不免担忧电子产品打乱了孩子正常作息,对身体发育、学习、心理等产生的不良影响。

     

    此前有一名14岁女孩子,连续玩了81个小时的手机后,险些猝死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也加重了家长的不安。

     

    其实,家长对此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在孩子开始使用电子产品前进行恰当干预,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成长就有益无害。

     

    针对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育儿经验——孩子哭闹时,只要往TA手里塞个手机或平板电脑,马上就能安静下来,开始忘我地盯着屏幕看,电子产品成了「带娃神器」。

     

    与此同时,家长会困惑:

     

    让手机代替自己当「保姆」合适吗?

    我的孩子可以用手机了吗?

     

    美国儿科学会及中国眼科专家、儿童教育专家的最新观点是,18月龄以下的儿童,除视频聊天外,不要使用电子设备。

     

    视频聊天被认为是一种优质的亲子互动时间,能让宝宝集中注意力,是被鼓励的。

     

     


     孩子不宜过早或长时间使用手机

     

    孩子过早接触手机或长时间无节制地玩手机,不仅会让视力下降,还会给大脑及身体的发育、睡眠及学习等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视力下降

     

    7岁前孩子眼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球窄小,是高度远视,看东西并不非常清晰。

     

    7岁后,视力才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视物大小。如果孩子过早或者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损伤视力,出现干眼、近视、弱视等情况。

     

     

    影响大脑发育

     

    2岁以内的孩子大脑发育迅速,但大脑功能尚未健全,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不强。

     

    在受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带来的外界刺激后,有可能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负面情绪,给大脑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阻碍身体发育

     

    手机操作得非常熟练的孩子,会对肢体运动表现出消极态度。长此以往,孩子会出现身体发育迟缓、运动能力低下等情况。

     

    不利于睡眠

     

    睡觉前看手机,过于明亮的画面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引起睡眠障碍。

     

    影响学习

     

    孩子沉迷于电子设备,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和感受,对学习就会提不起兴趣,使学习成绩下降。

     

     

    若因此受到指责,孩子可能更想在手机里寻找慰藉,形成恶性循环,时间稍久,孩子就会丧失求知欲。

     

    心理疾病

     

    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孩子就越喜欢宅在家里,患上抑郁症的概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不玩手机的孩子。

     

    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等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恰当使用就能成为好用的工具,不受限制地滥用就会伤害孩子。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算「恰当」呢?

     

    制定规则

     

    制定好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给孩子制定相关规则并严格遵守:

     

    1. 吃饭时不要玩手机;

    2. 睡前一个小时不要使用电子设备;

    3. 写作业时,不要同时看平板电脑或玩手机;

    4. 不要让孩子独自使用电子屏幕;

    5. 家长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等。

     

    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时的细则。什么时候可以玩,一次可以玩多久,玩手机时眼睛和手机的距离如果过近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享受现实中的乐趣。

     

    和「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一样,电子产品也不是洪水猛兽。根据孩子的年龄,家长给予恰当引导和干预,手机就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帮手。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看着宝宝从翻身到会爬,从会爬到会走,家长朋友们心中一定有说不出的骄傲。

     

    但是随着宝宝的运动能力一点点提升,在家中的活动范围也进一步变大了,很多宝宝原本不会接近的场所现在也成为家中的安全隐患。

     

    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居家安全防护。

     

    01、门

     

    尽量不要用玻璃门,玻璃门和橱柜很容易出问题。

    ②建议给家里每个门都留一把备用钥匙,以免孩子在屋子里把自己反锁起来。

    如果门里放了有危险的东西,那一定要锁起来。

     

    好好检查下家里的门是否合适很关键!

     

     

    02、桌角

     

    家中宝宝开始会爬行或慢慢走路,就要特别留意了桌角了。宝宝在爬行时脑袋容易撞到桌角,已经会走路的宝宝,眼睛的位置又刚好对着桌角。

     

    建议将桌角用毛巾覆盖起来,或者装上防撞角。

     

    03、沙发、床


    在孩子的运动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前不建议将孩子自己放在床或沙发上。

     

    我女儿小时候从床上掉下来过很多次(20多年前我也是个没有经验的新手妈妈),所以儿子出生后我在床的四周加装了宝宝防护栏,没想到他半岁多的时候还是从沙发上掉下来了...

    04、插座


    家里的插座很多都位于宝宝能够接触到的高度。宝宝好奇心重,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触电或短路的危险。

     

    建议使用安全插座或插座挡板,在此基础上宝宝有伸手接触插座的行为也一定要制止。

     

     

    05、厨房


    厨房中危险的东西太多了,基本不建议学前班之前的孩子进入厨房。另外厨房里所有盛放开水的暖瓶、杯子 ,一定要有密封盖,以免意外洒出烫到孩子。

     

    06、灶台&餐桌


    让孩子远离灶台,并且所有东西都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用固定的餐布代替移动的桌布,以防孩子拽动桌布时,桌上的东西砸伤孩子。

     

    ​07、卫生间


    放在卫生间和浴室中的消毒液、洗衣粉、剃须刀一定要锁好或者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卫生间不建议用玻璃浴房,尤其家里有小孩子容易有危险。

     

    孩子对马桶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用完马桶后一定要及时盖好。

     

    08、孩子的活动居室


    每天都要对孩子活动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用吸尘器把小的细的颗粒吸起来以免孩子误吸。

     

    居室里比较重的东西,比如电视、柜子等,建议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孩子在攀爬或拿东西的时候意外摔伤,有东西掉落砸伤孩子。

    家里的安全细节无处不在,宝宝的下一个举动我们无法预测,爸爸妈妈们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起来!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孩子不爱吃饭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当孩子不爱吃饭时,家长首先应该寻找原因,不应一味地强迫给孩子喂饭。

     


    那么孩子不喜欢吃饭,爸爸妈妈有没有想想试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来说几条原因 ,爸爸妈妈看看自己家的宝宝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况呢?

     

    1. 零食当饭吃,嘴不停,胃不闲。
    2. 活动很少,没有饥饿感。
    3. 孩子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孩子就不会乖乖吃饭了。
    4. 家长花在孩子餐饮方面的时间太少。宝宝的饭菜单调乏味,不能引起宝宝的食欲。
    5. 就餐环境杂乱,边吃边玩,或进食时爸妈逗弄、训斥,使其不能安静地进食。


    纠正办法

     

    第一:提高宝宝食欲,可以在宝宝的食物上下点功夫,搭配色彩鲜艳,动物造型都能吸引宝宝的目光,大大增大宝宝的食欲。

     

    第二:在吃正餐之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宝宝爱吃零食就会影响吃正餐。

     

    第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要让孩子养成吃饭不能玩玩具的习惯,尤其是吃饭之前最好不要玩玩具。在吃饭前可以培养孩子放下自己的玩具帮着妈妈端菜,让大家都就座,然后才和大家一起吃饭的习惯。

     

    第四: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夹菜,不要怕孩子弄脏或者弄得到处都是,这样既可以激发宝宝自己动手吃饭的兴趣,更重要是使孩子的观察力、触觉和精细动作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营造轻松和谐氛围,如果宝宝在吃饭前常常是被骂着或求着吃饭,久而久之,“吃饭”给宝宝带来的就是委屈或难受,吃饭带给孩子的不是乐趣而是厌恶了。所以,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宝宝创造轻松愉快的饮食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心情愉悦地进食。还可以在进餐时为孩子播放轻松明快的乐曲。这久而久之,孩子一听到这首乐曲,就知道是进餐时间到了,就会快乐地来到餐桌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爬行、走路是每一位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大多数宝宝在6-10个月时就学会爬行了,在1岁后宝宝就能慢慢行走了。

     

    但有一些宝宝并没有经过“先爬后走”这个必经环节。直接从坐立过渡到了行走。一些家长认为: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了,说明我们家宝宝更聪明!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宝爸宝妈们一起来看看吧!

     

    1.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安全感

     

    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爬行范围、还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认知世界。

     

    不再是坐井观天的小青蛙,而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体验不同新鲜事物,树立更强的独立性,建立更强的安全感。


    在宝宝的爬行时,父母的引导、鼓励、帮助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宝宝在爬行中的不同体验与感受都可以同父母进行分享交流,使宝宝感受到归属感和父母的爱,从而形成健全的亲密关系。

     

    2.大脑充分发育、聪明

     

    宝宝爬行需要大小脑的配合、协调与控制,四肢、眼耳的行动会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大脑的生长。

     

     

    而且在宝宝行动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的不同体验可以提高宝宝对世界感知的敏锐性和准确性,使宝宝的智力发育更加完善。

     

    3.平衡性、四肢协调性好

     

    很多宝宝在长大后常常出现晕车、恐高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前庭器官未发育完善的缘故。而宝宝的爬行阶段正是锻炼前庭功能发育的好时期。


    爬行时,需要四肢,腰背,肩胸、臀腹的共同配合。会爬行的宝宝往往在协调性、平衡性上表现得更好。

     

    4.具有探索精神

     

    在爬行的过程中,婴儿不断开发新的领地,探索新的世界,在探索的旅程中不断发现更多有趣的新事物。

     

    在未知的世界里产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早打下婴儿更多探索世界的心理基础。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宝宝的自信心、成就感!


    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先爬后走”的宝宝更容易树立好的自信心和性格特点。而缺乏锻炼的宝宝则更胆小、性格更内向。

     

    哲学中常有这样句话“存在即合理”,爬行作为坐立和行走之间的需经步骤,自然是有合理存在的理由。

     

    为了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健健康康地长大,爬行必不可少,怎样训练宝宝爬行呢?

     

    1. 模仿

     

    宝宝在幼年时会以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如果宝爸宝妈在地上爬行,宝宝也会因为好奇而模仿相应的动作,从而慢慢引导宝宝学会爬行。


    对同龄人的兴趣也是帮助宝宝学会爬行的方式之一,将宝宝和其他同龄的宝宝放在一起,模仿力强的宝宝看到其他宝宝在爬行时,自己也会慢慢学会。

     

    2.奖励

     

    家长可以将具有吸引力的物品放在宝宝面前,诱导宝宝自行获取,给予宝宝爬行的动机。也可以在宝宝完成任务后,给宝宝玩具或是食物作为奖励,激发宝宝的爬行欲。


    还可以在宝宝爬行后,进行适当的推拿,减缓宝宝疲劳,增强前进动力。

     

    宝爸宝妈们不要在对“不爬就走”的现象抱有侥幸心理啦!快从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开始吧!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如果婴儿老是在睡前哭闹,很多家长都会感到特别麻烦,哭得太大声,不仅会影响到邻居,而且感到特别痛苦,因为小孩子的嗓子太大,容易沙哑。

     

    最近有一部热播剧《三十而已》里面的顾佳把一个当妈不易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让很多妈妈感同身受,自从宝宝出生后,自己个人生活一点没有了,一直围着宝宝转。

     

    宝宝的哭声就像一个警报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响起,刚开始的时候还完全弄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哭。只要宝宝一哭,爸爸就把孩子抱过来,说赶紧喂点奶,宝宝应该是饿了,可事实上离上一顿吃完才半个小时。

     

    直到后来才发现,宝宝很多时候哭,不止是因为饿。有的是尿了拉了,有的是肚子胀气了,但是最不能理解的,宝宝困了也要哭,困了直接睡觉不好吗?有什么好哭的呢?大家如果要想避免这些情况不出现,不妨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宝宝老是在睡觉前哭。

     

     

    那为什么婴儿睡前老是哭呢?

     

    1、首先小月龄宝宝不会安抚自己,不会自主入睡,所以需要求助家长帮忙。对于宝宝来说,自主入睡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困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困过头的宝宝来说,宝宝会变得很兴奋、易怒甚至尖叫、哭闹等。

     

    所以很多时候,宝宝一觉醒来,就会寻找原来的入睡方式,比如说让妈妈抱着睡,或者喝奶入睡,这也是很多让妈妈头疼的,宝宝不抱不睡,不奶不睡要哭的原因。许多妈妈会发现,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宝宝学会自主入睡后,睡眠时间就比之前长了很多,因为宝宝醒了会自己接觉了。

     

    2、身体不适或睡眠环境不佳。比如:

     

    (1)护理不当宝宝尿了拉了家长可能没有及时更换纸尿裤,或者在清理的过程中护理不当,导致宝宝尿布疹等情况,孩子会出现哭闹、拌腿的表现。

     

    (2)摄入奶量或者食物过多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不够,或者孩子一哭就喂,其实往往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因摄入过多,尤其在入睡前又不适合活动量大的运动,胃肠道负担增加,来不及完全消化,孩子可能会有腹胀情况而哭闹。

     

    (3)环境因素室内温度太热或者宝宝穿太多盖被子太厚。室内温度不宜过高, 现在的宝宝穿盖多半是偏热的。其实小宝宝凉一点没有关系,太热会使他不舒服,也容易生病。如果室温挺高,再盖上小被子,宝宝自身散热能力差,会感到烦躁不安。

     

    (4)食物过敏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会喝完奶很不舒服,经常在喂奶的时候哭闹。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上常与肠绞痛混淆,如果宝宝常常是不能安抚下来的哭闹,我们需要来院医生见诊。

     

    (5)缺D、缺钙缺D缺钙是导致小宝宝睡觉不安稳、哭闹首要因素之一。缺D缺钙、血钙降低,引起大脑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宝宝夜间烦躁不安,哭闹睡不安稳。(6)其他常见因素:1. 出牙或身体不适 宝宝出牙期间往往还是有些疼痛的,其他疾病当然也会引起孩子哭闹。生病或发烧前的夜晚往往是翻覆不宁的。这些都需要细心的观察和判断。2.中耳炎、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宝宝不舒服、哭闹。

     

     

    3、入睡时机安排不当。宝宝在不同的月龄会有不同的清醒时长,也就是说在宝宝睡醒之后间隔一定时间他们就会又困了,需要再次入睡。而如果家长不会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也不太能掌握宝宝的清醒时间,就容易过早或过晚安排宝宝睡觉。

     

    4、坚持相对固定的睡前仪式,比如洗澡、喂奶、拉窗帘、唱歌、按摩,这样可以让宝宝从兴奋状态逐渐因为心里的踏实期待而变得平静,从而减少哭闹。

     

    5、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昏暗的灯光、不过分吵闹的环境、合适的温度、舒适的睡衣和床品、安抚玩具的陪伴等,减少外界的刺激,建立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6、把握入睡时机。宝宝的睡眠习惯是越困越睡不着,所以,咱们得看好宝宝的睡眠信号和清醒时间,让宝宝刚刚有困意的时候就去入睡,会更顺利。

     

    总的来说,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宝宝晚上特别喜欢哭闹,这其实是身体不适应或者睡眠时机不是特别好,还有可能是白天太过兴奋,晚上不想睡觉导致的。大家平常可适当调节宝宝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舒适安静,不要太过于吵闹。

  • 随着宝宝的长大,有一些宝宝会出现趴着睡的现象。如果家长给他换一个姿势,他很快又会自己调整成趴着的状态。其实宝宝趴着睡也是一种睡眠的方式,只要宝宝觉着趴着睡舒服,同时不要把口鼻堵住这个也没有什么不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宝宝趴着睡的那些事。

     

     

    宝宝为什么会趴着睡?

     

    1. 寻求安全感。

     

    宝宝趴着睡觉的姿势与其在宫内的姿势是相同的,也是一种最本能的自我保护姿势,所以宝宝趴着睡觉会觉得有安全感。

     

    2.习惯性趴着睡觉。

     

    有些宝宝从出生以后就喜欢趴着睡觉,没有其他的不适,这种情况妈妈不必太过担心,可以慢慢改变孩子的睡觉习惯。

     

    3.缓解肠胃不适。

     

    如果宝宝平时没有趴着睡觉的习惯,却突然开始趴着睡觉,妈妈就需要注意宝宝近期是不是有身体不舒服,一般如果宝宝肠胃不适,比如消化功能不良或者是肠胀气,趴着睡觉会觉得舒服一些。对于有一些生理性肠绞痛的宝宝来说,趴着睡能够增加腹压也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的。

     

    宝宝趴着会更聪明么?

     

    有的人说趴着睡的宝宝比较聪明,其实这个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不过单凭他自己会选择一种让自己感到舒服和安全的睡姿来说,说他聪明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的。同时宝宝趴着睡不会压迫到宝宝的后脑勺,对塑造宝宝的头型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宝宝趴着睡有什么影响呢?

     

    1.趴着利于全身肌肉协调性发育。

     

    经常趴着有利于婴儿腰背部和四肢肌肉发育,更利于全身肌肉协调性发育。

     

    2.小宝宝容易窒息。

     

    3个月内的小婴儿,如果没有大人的看护,自行俯卧睡觉有窒息的风险。所以3个月内的小宝宝,一定要在大人的看护下,趴着玩或睡眠。

     

    所以,宝宝喜欢趴着睡,只是一种正常的睡眠方式,不论哪一种睡眠方式,只要宝宝舒服就好,让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睡姿,也是妈妈们的一种选择。但是如果宝宝突然改变了自己平常的睡觉姿势而改成了趴着睡,我们就要检查一下看宝宝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什么状况。

     

    缓解胃肠不适的小方法

     

    宝宝突然趴着睡,多为胃肠不适,我们可以帮宝宝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缓解这种情况。

     

    1.热敷腹部,用暖水袋敷于宝宝腹部,每日1~2次,注意不要烫伤宝宝。

     

    2.顺时针摩腹,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宝宝腹部,以腹部温热、舒适为佳。

     

    3. 分腹阴阳,以双手拇指沿宝宝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反复十余次,有助于消除宝宝腹部胀气。

     

  • 宝宝变得爱打人,这种问题常常困扰着年轻的父母,既不能表现出不能大惊小怪,又不可置之不理。那么具体如何解决?其实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宝爸宝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我们的宝宝为何爱打人?

    1.宝宝不懂分享:彼此都会对对方的东西产生兴趣,既想玩对方的,又不允许他人玩自己的玩具,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争执;

     

    2.宝宝喜欢模仿: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打闹,觉得好玩,就会去模仿学习;

     

    3.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之间争执,会被孩子看在眼里,遇到类似情节也会试图效仿解决;

     

    4.错误的成长教育:怕宝宝受到欺负,便教宝宝"有人打你,给我打回来。"

     

    二、遇到宝宝打人的时刻,我们该如何做?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引起重视,不能以宝宝还小的理由年放任行为,但也不用刻意责骂来恐吓宝宝,家长需要做到。

     

    1.了解宝宝的想法:宝宝打人后,家长的反应非常激烈,在宝宝眼里会成为一种"惊奇的鼓励",让他们"愈战愈勇";

     

    2.时刻保持冷静:不和孩子计较,让他有反思的空间,更多时候,双方父母更需要坦诚沟通,避免"二次战争";

     

    3.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人不受欢迎,自己心情也会"阴云密布"。引导宝宝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让他有一个清晰的是非观念。

     

    三、如何正确应对宝宝打人?

    1.换位思考:站在宝宝的角度,就事论事,理解并接纳他在社交上的不成熟。社交能力也是在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发展的。

     

    2.理性应对:宝宝之间发生争执,父母都会担心孩子受伤,担心孩子间的关系会破裂,甚至会担心家长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影响。但其实父母需要做的是仅仅是"坦诚相待"。

     

    3.引导分享:在家里,父母与宝宝物品所有权要有界限,再亲密借取需请示。在外面,父母保护宝宝的物品所有权和引导分享同样重要。

     

    4.多和小伙伴玩耍:同伴游戏是孩子学习分享,体味交往的最佳途径,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无限美好的未来。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