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是否会得精神分裂症?

儿童是否会得精神分裂症?
发表人:莫祥德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出现在青壮年时期,但儿童精神分裂症也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发育年龄的提前,儿童精神分裂症也有增多的趋势,而且其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往往要超过成人,需要家长们提起重视。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为低。据国外报道 15 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 0.14%~0.34‰。国内文献报道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 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 10 岁以前者较少;10 岁以后起病者显著增多。起病年龄最小者为 3 岁,一般以 12~14 岁少年占多数。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有:

  • 早期症状 主要为情绪、行为改变、睡眠障碍、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 基本症状
  • 临床症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小者症状不典型,单调贫乏;青少年患者基本症状逐与成人相近似。
  • 情感障碍:大多表现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滋长敌对情绪。无故恐惧、焦虑紧张、自发情绪波动等症状。
  • 言语和思维障碍:年小的病例常表现言语减少、缄默、刻板重复、言语含糊不清、思维内容贫乏。年长患儿可有病理性幻想,内容离奇故怪的妄想内容,并常有被害、罪恶、疑病和非血统妄想。
  • 感知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
  • 运动和行为异常:常表现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少数患儿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 智能活动障碍:主要见于早年起病的患儿。大多病例一般无明显智能障碍。儿童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发育还不完善,成长速度较快,其生理、心理的发展都具有其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行为、心理特征。

我们判断孩子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就要与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征相结合,加以分析,如: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毫不恐惧,这属于正常表现。但是,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几岁的儿童,经常无故大发脾气,看见毛绒玩具极为恐惧,那么,我们就要引起注意,及时求得心理医生和精神病专科医生的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分裂样人格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科普文章
  • 患者出现逃避社交、表达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变化等这些症状时,并在发病时表现出许多精神病的特质,诊断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可能性很大。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界定精神分裂症普通人一般是不知道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便于在生活中及时发现这样的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产生不好的社会后果。

     

     

    一、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障碍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感、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青少年期的发病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五、精神分裂就是精神病么?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增高,轻微的称之为心理障碍,严重的称为心理疾病,甚至演变为精神疾病,变为精神疾病就相对严重得多了,不少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这是一样的吗?精神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这其中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分裂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属于精神病,但二者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精神病的范围更大。其中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双相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两者可鉴别。孤独症也需要与本病鉴别,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古怪的行为方式,没有幻觉妄想。

  • 精神分裂症患者如病情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会遗留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使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因此患者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心理病病情的评估检查,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那么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饮食生活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让预防?

     

     

    一、饮食注意

     

    精神分裂症患者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加重症状发作,叶酸维生素C和烟酸缺乏会加重症状,而均衡的饮食可以保持健康。

     

    1.戒烟戒酒;戒烟有益身体健康也会改善心理健康,酒精会导致抑郁和精神问题,抗精神药物和酒精也会混合出不良反应,应当停止饮酒。

     

    2.低碳水化合物:低碳水化合物、无麸质饮食能帮助改善症状发作。

     

    3.日常护理:尽管很多人不可避免症状复发,但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治疗下会达到临床恢复。坚持全程积极的药物治疗,已控制住病情,避免疾病对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要注意休息和疾病的监测。

     

    4.按时服药:日常要坚持服用药物,按处方服药很重要,必须遵医嘱持续用药,防止断药、停药,导致复发。患者会有严重的睡眠障碍,通过一些助眠方法,腹式呼吸、采用健康作息时间表,轻度运动、逐渐降低压力,提升睡眠质量。进行日常病情检测,学会观察记录疾病的迹象,学会自我监控不良思维和认知。

     

    5.病情监测:家人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观察和记录疾病的迹象,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制止。

     

    6.心理护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恢复,纠正不良行为。耐心安慰患者,解除其自卑心理,协助患者维持身心平衡,鼓励患者说出对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及感受,做好支持和认知性心理护理。

     

    特殊注意事项:患者和家属要特别注意,患者在治愈前可能出现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要进行及时制止,治愈后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与行为,避免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

     

     

    三、精神分裂症如何预防

     

    针对精神分裂症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防。首先要进行早期筛查,如果患者自己怀疑或者家属担心患者可能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评估。出现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诊断和治疗。要特别关注家族里面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群,也要注意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对于家人中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要更加的注意,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要进行正确恰当的教育,不要过于严苛和放纵,相互关系要和谐。对于治愈后的患者也要时刻关注他的情绪和行为,多关心,多呵护,避免疾病的复发。

  • 稍微对精神病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晓,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的其中一种发作类型,而且精神分裂症还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精神病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不容小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还不是十分明确,遗传、大脑结构、神经生化以及后天环境可能共同激发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大脑结构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大脑结构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以及一些神经生化上面的缺陷。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遗传因素

     

    根据临床调查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作的一大原因,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的居高。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确切的遗传模式还不清楚。有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证明,精神分裂症病因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其遗传度为60%~80%。因此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成长背景

     

    患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背景对今后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据调查,很多精神分裂患者在幼年时期经受天灾人祸、亲友暴毙等重大精神刺激,在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些很有可能就是以后精神分裂发作的触发点。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身体素质

     

    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就是体内代谢异常而产生某种毒物使自身中毒,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存在一些生化代谢的异常,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胎儿时期受到感染,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以使胎儿的神经细胞错位,胎儿出生成年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概率也大很多。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个人心理

     

    部分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于正常人,在经历强大的精神打击之后,情绪不稳定、内分泌也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精神分裂的发作,因此,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精神分类症一旦发作其危害非常大,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从它的病因开始做好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自己受到精神分裂症发作的困扰。

  •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症状涉及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表现孤独症主要症状的同时,还可能伴有智力发育低下、情绪不稳、易激惹、多动、自伤行为、攻击行为等。

     

    因此,应运用多种方法,如中西医药物治疗、教育训练、行为治疗、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训练生活能力等对患儿进行治疗。

     

    儿童孤独症治疗周期较长,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可能需治疗数年至终身,主要视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而定。

     

     

    孤独症可以治愈么?

     

    儿童孤独症无法治愈,治疗得当可以改善症状。孤独症预后的好坏与病情、婴幼儿时期语言发育状况、智商高低、病因及训练教育状况等有关,约2/3的孤独症预后较差。

     

    孤独症由于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需要长期照管,因其没有独立社交能力,不能学会任何独立的生存本领,无法独立生活。若患者在5岁以前已发展了功能性语言,预后较好。

     

    如何照顾自闭症儿童?

     

    饮食。

    患儿宜饮食清淡,避食油炸食品。应予以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满足机体生理代谢需要,同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观察并记录进食情况,包括每天摄取的食物总量、品种,评估膳食中营养成分结构是否合适、总热量是否足够等。

     

    护理。

    孤独症患儿所在的居室及活动场所应安全、整洁、简单,室内严禁存放危险物品,制止一切影响患儿安全的活动。情感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感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促进患儿的发展。

     

    家长需要鼓励患儿自主完善日常生活,并训练患儿的生活自理以及社交能力,同时鼓励患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并交给医生,评估病情发展。

     

    注意患儿的心理特点,根据患儿智力低下的程度不同,教导患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躯体的疼痛以及心中的气愤,使患儿得到关爱。

     

    总之,家长要从观念上正确对待,正确面对现实,有正确的心态,帮助患儿享有正常儿童生活的一切权利。

     

     

    如何预防儿童孤独症?

     

    对于预防和治疗儿童孤独症,最关键而有效的措施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行为。

     

    孕妇围产期避免感染。如母亲孕龄高,母亲怀孕时父亲年龄较大,或者出现先兆流产、病毒感染、服药、羊水被胎粪污染、难产、胎位异常、宫内窘迫、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等情况,均会诱发儿童孤独症。


    避免婴幼儿出生后出现营养不良,幼儿营养不良亦会诱发儿童孤独症。

  •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倘若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1.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如何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2.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如何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天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说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为“神经质”,其实神经衰弱和神经质并不是一个疾病范畴。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所引起。有些人就问了,神经衰弱会不会跟精神分裂有关系,下面就来听一下专家是怎样回答的。


    心理专家提醒您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长期患有神经衰弱也不可以转变为精神分裂,因为它们是两个从病理上就具有不同的分类。所以患有神经衰弱的病人千万别以为自己哪天会变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相反精神分裂患者也不能轻意地认为自己只是些许的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这个病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经衰弱不可能变成精神分裂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大量的病案资料,多少代人的悉心对照研究,都没发现神经衰弱变成精神分裂症的依据和迹象。

     

    神经衰弱属轻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属重型精神病,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都不一样。不能转变的道理就像树木和野草一样虽都是植物,但树木长的再矮小,还是树,它与草有本质的区别,野草长得再高大,也不能变成树木。神经衰弱病人不会因为自觉症状重而变成精神分裂症。


    也有少数原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这决不是疾病本身的演变,而是诊断上的错误。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初期会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和疑病等,以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逐渐明显,表现出对自身的疾病并不焦虑,不主动求治,即使是就医诉说也不生动。

     

     

    仔细检查可发现他们的情感反应减退,对亲人冷淡,对工作不关心,甚至有的还有奇特的言语和行为。由于神经衰弱具有自身不适感较多,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害怕自己会患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问题,而若干年后他们真的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不能认为是神经衰弱变成精神分裂症的依据。


    从专家的介绍中,大家可以发现,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不属于同一种疾病,相对于神经衰弱来讲,精神分裂的严重程度会更大一些。而且不容易治疗。所以,如果大家患有神经衰弱,不要有太多顾忌,怕会出现精神分裂,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疾病。

  • 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日常护理

     

    对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要多给予理解关心,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患者药物副作用,对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出现兴奋激越的患者要尽量做好防范,不用过激的语言刺激患者。

     

     

    口服药物: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生活方式:指导患者规律生活作息,适当运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宜营养丰富均衡,避免吃一些影响睡眠的食物,比如茶或者咖啡等。
    病情监测:若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了解患者的一般躯体情况,观察是否存在药源性肝、肾损伤等。
    观察患者药物副作用,如椎体外系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心理护理: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温暖体贴的照顾,打消患者的疑虑,给予病人尊重,疏导患者情绪,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患者合理发泄情绪,减轻患者病耻感。

     

    特殊注意事项:对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出现兴奋激越的患者要尽量做好防范,不用过激的语言刺激他。可以将其安置到特殊的病房,以防伤到其他患者。

     

    二、如何预防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因不明,预防要需关注家族史,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工作劳动之余,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早期筛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家庭,应注重家庭成员的情绪、行为变化,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措施:从儿童时期就进行培养教育,使孩子养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忠诚老实、讲文明、懂礼貌、通情达理的气质。不要过于溺爱,要孩子不断克服胆小任性,自私、好胜的不良个性,以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工作劳动之余,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规律服用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复发。

  • 孩子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过多的摄入了营养物质,因此导致身体出现异常。

     

    那么对于性早熟儿童,我们究竟要采取哪些治疗方法呢?现将治疗药物简介如下。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


    为目前治疗真性性早熟,特别是特发性性早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它可以使垂体对内源性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失去敏感性,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随之减少,从而使性激素总体水平下降,患儿性征得到消退。

     

    并能有效地延缓骨骼的成熟,防止骨骺过早地融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最终身高,使患儿的成年期身高达到正常水平,是治疗特发性性早熟的首选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的抑制作用具有高度可逆性,如果停药2~3月,这种抑制作用会慢慢地自行消失,性腺功能即行恢复。所以,对患儿今后的青春期发育并无不良影响。治疗宜早,疗程宜尽可能延长,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早期的制剂往往需要采用每日皮下注射或鼻腔吸入的方式给药,患儿难于接受。

     

     

    目前常用的几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多为长效的控释制剂,肌肉注射后被缓慢地吸收,每月仅需注射一次,较为便捷。

     

    疗程长短则需根据患儿的病情、病程及初始治疗时的年龄加以确定,一般需要连续治疗数月至数年,直至接近正常青春期发育时仍需用药,本类药物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2安宫黄体酮


    是一种高效的孕激素类药物。对于性早熟女孩虽然可以中止月经的来潮,但是对于骨骼成熟、骨骺生长加速等方面的疗效却较差,故而,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身材仍旧矮小。

     

    肌注的作用较口服给药要强4倍左右。长期使用安宫黄体酮可以使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正常分泌受到抑制。


    3炔诺酮

     


    是一种高效的孕激素。具有潜在的雄性化作用,相当于睾酮的1/16。对于月经过多的患儿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应当根据病情来决定剂量的大小。一般采用每天6~8毫克,分次服用。严重的月经过多者(止血),则用药总量可至每次25毫克,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待血止后逐渐减量,以防止不良反应产生。


    4酮康唑


    大剂量可以抑制睾丸酮的合成,可用于假性性早熟的治疗。但要注意,在病情控制以后,假性性早熟可能会呈现出真性性早熟的一系列体征,此时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治疗。


    上述是针对孩子性早熟常见的治疗方法,家长们一定要对这方面的疾病重视起来,毕竟该疾病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相当大的,因此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现象,那么建议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9年的报告,2018年全球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0.11‰,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0.06%。该病好发于16~25岁人群,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分析多起病于成年早期(16~25岁),其中男性患者集中分布在25~35岁,女性患者集中分布在33~37岁及44~49岁。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年龄,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恐慌不安,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往往迷惑不理解,出现妄想性情绪,逐渐发展为明确的妄想内容。主要表现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幻觉以言语行幻听最常见。部分患者在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的一段阶段内,部分工作能力尚能保存,往往不易早期发现。

     

     

    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妄想:妄想的内容可能包括各种主题(例如被害的,关系的,躯体的、宗教的、夸大的)。被害妄想(例如坚信有人迫害自己或家人)是最常见的。关系妄想(例如周围人的言行都是针对他的)也非常常见。夸大妄想(例如相信自己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财富或名声)和钟情妄想(错误地相信另一个人钟情于他/她)也能见到。有重要诊断意义的妄想有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等。通常患者的妄想内容是奇怪的,甚至荒谬的不可理解,而行为往往受妄想的支配。
    幻觉: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或命令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出现其他少见的幻觉如:幻视、幻触、幻味和幻嗅。幻觉必须出现在清醒的知觉状态下,那些在入睡前或觉醒前出现的短暂幻觉,正常人也有可能出现,诊断意义不大。
    情感反应异常:患者的情感反应常常受妄想或幻觉的支配,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感反应,包括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等。

     

     

    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紧张性行为:部分患者可出现紧张性行为,是对环境反应的显著减少。这包括对抗指令(违拗症),保持一个僵硬、古怪的姿态,和完全缺乏言语和运动反应(缄默症和木僵)。它也包括无明显诱因时无目的的过多的运动行为(紧张性激越)。其他特征表现为刻板运动、凝视、扮鬼脸、木僵和学舌。
    自知力障碍:患者对于自己的认知错误,一般会表现为不承认自己有病,认为看到的东西都是正常存在的,以此延误了治疗时机。

  • 人格分裂可能是多重人格障碍的表现,这一心理状况通常涉及个体对自我身份的感知与控制能力的损害。这种障碍可能由遗传、童年创伤或环境压力等因素引起。症状包括记忆丧失、身份认同混乱和情感反应不一致,这些症状对个体的日常生活有显著影响。若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所致。在此情况下,应及时就医。面对疑似患者,应尊重其隐私和个人尊严,避免使用贬低性语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 人格分裂,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环境以及个体的人格特质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如家族中精神疾病史,可能增加个体出现人格分裂的风险;神经生物学因素,如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控制受损;心理社会因素,如童年创伤,可能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增加人格分裂的风险;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压力或刺激环境中,可能损害大脑海马体功能,诱发人格分裂;此外,具有边缘型、表演型等人格特质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增加罹患人格分裂的风险。针对这些因素,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疗法等。

  • 人格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通常包括临床访谈、心理测试及行为观察等方式。人格分裂症涉及多种症状,如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深入评估。临床访谈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心理测试可量化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而行为观察则能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人格差异。因此,全面的专业评估是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短暂的认知或行为改变,这可能被误认为是人格分裂的症状。例如,抗精神病药可能导致运动迟缓或思维迟钝,而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人格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诊断需谨慎对待。若怀疑存在人格分裂或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心理科医师的帮助,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 人格分裂,作为多重人格障碍的一种症状,其诊断通常涉及临床访谈、心理测试和医学影像学检查。这些症状包括身份认同混乱和记忆障碍,与大脑功能异常相关。临床访谈用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测试评估认知和情绪调节,医学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排除其他病症。在某些文化中,人格分裂可能被误认为是精神觉醒,而非心理病理变化。面对疑似病例,专业心理医生的建议和全面评估至关重要。

  • 回避型人格分裂是一种心理障碍,其治疗包括多种方法。首先,中药调理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辅以草药调整体质,可能有助于缓解情志不畅、气血失调引起的症状。其次,心理行为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减少回避倾向。支持性治疗则提供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人际交往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沟通技巧,而暴露疗法则通过反复接触害怕的情境来减少回避反应。所有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心理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此外,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也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自我接纳。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男人对老婆的指责和批评。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心理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男人喜欢骂老婆的心理因素:

    首先,自卑心理是导致男人骂老婆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男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势,但实际上内心却非常不自信,甚至自卑。他们通过骂人和惩罚他人来压抑自己的自卑感,而老婆往往成为了他们发泄的对象。

    其次,自我优越感也是男人骂老婆的原因之一。一些男人在家庭生活中总是习惯将自己与老婆进行比较,并试图找出自己的优越之处。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老婆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时,就会感到不满,并通过骂老婆来填补内心的差距。

    第三,报复心理也可能导致男人骂老婆。有些男人在婚前可能表现得唯唯诺诺,但婚后却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们可能会因为婚前受到的委屈而报复妻子,或者因为妻子在婚外有过不忠而心生报复。

    此外,遗传基因和人格分裂也可能导致男人骂老婆。如果男人的家人平时就性格暴躁,那么他很可能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而人格分裂可能导致男人在正常状态下表现得正常,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却会表现出变态的行为。

    面对这些心理因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理解男人骂老婆的心理原因,并尽量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其次,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最后,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人格分裂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抑郁症不同,但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这种分裂型人格障碍通常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而抑郁症则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异常有关。人格分裂的症状包括思维混乱和情感淡漠,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并可能伴随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为了准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头颅MRI、脑电图和心理评估测试。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舍曲林和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可能是治疗的选择。无论是否存在人格分裂的风险,理解和尊重周围人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都是早期发现并干预问题的重要措施。

  • 正常人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短暂的精神分裂症状。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人格分裂症是由特定的心理或生理因素引起的,但不排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极端压力或应激事件下,正常人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类似症状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外界刺激导致的大脑神经活动暂时性紊乱所致。正常人也可能因遗传、大脑功能异常等原因患有人格分裂症。面对可能的人格分裂风险,建议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或评估,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问题。

  • 人格分裂症与癔症在症状性质、症状控制、心理测试结果、病程特点以及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人格分裂症以身份认同障碍为核心,患者出现多重人格,症状固定不变;而癔症症状与心理因素相关,如情感爆发、表演型行为,症状可能随情境变化。人格分裂症患者无法主动控制分裂状态,而癔症患者可通过暗示或自我催眠控制症状。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人格分裂症患者的测试结果不一致,癔症患者则较为一致。人格分裂症病程较长,癔症病程较短。人格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稳定持久,癔症患者人格特征灵活易受外界影响。

  • 人格分裂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治疗方法包括心理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以及精神分析治疗。心理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改变不良思维和行为。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适用于需要基本情感支持的患者。人际心理治疗着重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适合社交障碍的患者。家庭治疗则关注家庭内部冲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旨在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精神分析治疗通过探索无意识心理冲突,适合寻求深层次自我洞察的患者。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确保在专业心理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并始终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